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5-9 12:31 发表
有图就好理解多了,为了好描述我加两个字母:
B A
*********弓弩****************
夏侯惇***关羽x许褚徐晃***下坯
*********弓弩****************
1、从兄的图上看来,道路两旁A处存在拐弯回下邳的路,那曹营选择的拦截地点就很奇怪了,干嘛不选个不好拐弯的地点拦截,例如B处?
2、如果B处也好拐弯,或者道路两边还有许多好拐弯的地方,那么关羽不回撤一点去另找个拐弯地点,却非要和许楮、徐晃硬拼有何必要?杀退了也就罢了,在杀不退夏侯敦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找其它拐弯的地点,却去什么土山?
3、夏侯敦的位置从在关羽军身后,忽然出现在关羽军前头,书中竟然未有任何交代,还真奇怪!
1、如果选择地形狭窄的地方,特别是山谷,自然会便于伏兵截击如黄忠诱敌李严,但问题是对方识破计谋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从实战来看,尽管关羽追了二十里发现不对,但曹军依然可以借助优势兵力将关羽截住,此计策更稳妥。
2、关羽在遇到许褚和徐晃拦截的时候确实第一选择是避开,另寻他路,但两边都是弓弩,关羽冲不出去。如果关羽回撤,首先夏侯惇也回军了,其次徐晃许褚的部队也会跟上来,关羽想借行军速度摆脱是不可行的,只有一战。当两军交锋时,在不击败对手的情况下,想在战斗过程中摆脱对方就很难了,因为对方会紧追不舍。上山有什么好处呢,自己上山,对方如果还是紧跟的话,自己反击就属于居高临下,所以对方也就不紧逼了。
3、这是常识,关羽回军,夏侯惇当然在后面了,他还能飞到前面去?关羽杀退许褚徐晃后当然是往下坯方向了,夏侯惇截击也只能是在关羽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