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关羽斩华雄之武力评析, 本文以毛本三国演义为依据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6-9-10 18: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关羽斩华雄之武力评析

关羽斩华雄之役是关羽的成名之作,此战对关羽的武力判定有何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同时对华雄的武力定位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从华雄的武力定位说起,华雄的武力定位的起伏是很大的,包括各种游戏中华雄的武力数值也是如此,忽高忽低。有人认为,华雄的武力与夏侯惇、夏侯渊相当,理由之一就是华雄前来挑战时帐内无人应战,言下之意夏侯惇、夏侯渊因担心华雄的武力而不敢出战,我以为这样的推论是缺乏说服力的。
理由有三:1、从文中交待来看,除了孙坚军与鲍信军与华雄有接触以外,其余诸侯都未曾亲眼见过华雄的武力表现,甚至连他的模样都可能不清楚。众诸侯自始至终都在帐内,没有机会亲眼看华雄的真实表现,所有判断的依据都来自探马的报告或他人的解说,包括袁绍说的“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也没见过华雄,他说这样的话仅仅是一种判断而已。而众诸侯对华雄武力判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华雄击败了孙坚,能够打败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足以让诸侯对华雄看高一线。2、本次诸侯讨伐董卓是以联军的形式出战,中国有句俗语叫三个和尚没水吃,在责任定位不直接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你看我、我看你的情况。武将是否出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己主公的意愿是否希望自己出战?受很多因素制约,这里一向不惧任何人的张飞也没有出战,能否说张飞也是不敢出战?当然是说不通的,何况从文中描述来看,衔接非常之紧凑,袁绍言未毕,关羽已经挺身而出了,说不定张飞、夏侯等也在跃跃欲试呢。从夏侯惇敢于挑战刚斩颜良文丑的关羽和夏侯渊敢于挑战刚刚击败张合的马超来看,说他们不敢出战不太相信。3、夏侯惇、夏侯渊等是不是在帐内也未可知,说不定和颜良文丑一样被雪藏起来了呢。

但不管怎么样,由于华雄是带着击败孙坚的名声前来的,以致连袁绍都大惊,称想不道。那么孙坚武力如何,首先一点就是孙坚的名气肯定很大,当然名气有时不一定与武力对应,既有名过其实的如高顺,也有名气不大但实力非同小可的庞德。孙坚的真实武力恐怕很难定准,因为孙坚的战例是少之又少,不过如果有人认为孙坚武力甚至不如部下程普恐怕有些说不过去。从演义交待看,孙坚在谋略上是没有多少造诣的,远不如他的儿子孙策,那么既然孙坚得到了江东猛虎的称号恐怕更多地来自其武勇。有句话叫强将手下无弱兵,相反,优秀武将也希望跟着英主,那么能力平平的孙坚竟然能让程普等人死心塌地跟着他恐怕也是比较难。唯一能够直接对比的恐怕就是孙坚程普与吕公的交战,程普数回合刺死吕公,而吕公与孙坚是打了一回合就跑了,一回合是什么概念,就是两人对冲,一交马就分开了,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打算跑,稍微把路线偏一点,孙坚就刺不到他了,而对程普时,吕公是想取胜,正常交手,结果被杀,所以通过吕公的比较并不能证明孙坚就不如程普。还有一个例子可以旁证,吕布够厉害了吧,但是还是有很多看起来并不出色的武将都从他手中逃走,吕布名气太大,以致交锋武将都会抱打不了就走的想法,所以吕布打败对手容易,杀死对手反而不容易。

除了与孙坚的交锋,华雄还斩了四员将领,分别是鲍忠、祖茂、俞涉、潘凤。鲍忠、俞涉、潘凤本身只有孤立的一个战例,自身定位不明确,对华雄的定位也是作用一般,但祖茂则不同,祖茂毕竟是与程普、黄盖、韩当并肩的人物,可以根据其他三人的战绩来定位,所以华雄的武力定位关键之一就是祖茂。从四人的武力表现来看,感觉上武力排名与先后顺序是吻合的,程普在早期有多场胜绩,黄盖生擒黄祖、鞭打蔡瑁,而韩当多次都是与他人并肩作战,感觉上就低了一个档次,最后在关兴张苞面前也是退缩状态,而祖茂则被杀。祖茂既然与前三人并肩,武力应该不会太差劲,但并肩的也不一定武力就相当,例如张合与高览,高顺与张辽。祖茂的武力定位是一个争议点,而这个争议点对华雄的武力定位却非常重要。从华雄与孙坚的交手来看,虽然是仓促上阵,但孙坚还是在逆境中与华雄交战,最后李肃军在后面放火,导致他逃走,孙坚并没有真正败给华雄。何况,根据书中的其他例子可知,武将在不利状态下的武力起伏是很大的。典型有:
长板坡赵云对张合不敢恋战,昔日战胜张合的威风不见了;
泠苞有准备时可以与魏延战到三十合平手,而后面泠苞在败退的时候交马不数合,被魏延活捉了,武力下降何其大也;
关兴在败退过程中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结果胆寒而抵敌不住,差点被打死,当越吉逃跑中遇到关兴时,交马只一合,就被兴砍死了,武力差别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华雄战败孙坚恐怕更多的是借助当时的形势而非武力。华雄前面夸下海口“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但是面对孙坚前来挑战时,先是派胡轸去试探,胡轸被杀,华雄竟不敢出战报仇,而是当起了缩头乌龟。李肃用计也是刚好遇到了袁术在后面捣乱的机会,此计并非主动设计,可见华雄主动回收并不是什么策略原因,他当然不能料到袁术会断粮,华雄不敢出战说明了他的底气其实并不足,甚至在追击的时候看到孙坚的赤帻,还是四面围定,不敢近前,即便如此华雄对孙坚的忌惮之心依然存在。其实华雄斩祖茂也不是一场完全平等的交手,祖茂也是败退之中,而且祖茂还是孤身一人,祖茂要是有信心,早就帮孙坚断后了,如第7回程普就在逆境中保着孙策,还主动上前刺死吕公。而这里祖茂保护孙坚的方式不过用自己把华雄引开而已,先是“被华雄追急”不得不躲起来,后面被华雄发现计策已经落空,躲不下去了,不得不出战,其实底气不足,结果被杀,华雄斩的也不是正常水平的祖茂。

华雄的另一个定位关键就是与关羽之战,此战华雄被斩。具体回合数未交待,但书中用了温酒斩华雄来描述,用温酒的意思显然是强调关羽斩杀华雄是比较快的。但是此战并没有正面描写交战过程,于是也有一些可讨论之处。正常来讲,作者在描述的时候一般会采取特殊的地方着重说明,而不说明的应理解为普通情况,那么以这种思路看关羽斩华雄是正常单挑,但是与其他战例明明白白直接写清楚相比,本战毕竟没有写明,意思就是不是百分百确认。而从其他表述来看,还真有可怀疑的地方,从袁术、袁绍的言语来看,华雄对关羽可能存在轻敌的可能性,但曹操的言语似乎又反驳的这一观点,总体来看,怀疑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但不能断定就成立。按照围棋的术语,这块棋还没“活尽”,还有一些味道,但味道有多少并不能确定。

华雄的武力定位最终受一上一下两面决定,上受关羽的武力制约,下受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的武力影响,中间还有一个孙坚。

与华雄在极少的战例中进行武力定位不同,关羽本身具有相当多的战例,关羽斩华雄之役对于关羽来说争论的焦点实际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关羽斩华雄属于关羽的正常水平,与其他战例具有一致性,二是关羽在此战具有超强的能力,高于一般水平。按照第一种思路,属于倒推法,先确定关羽的武力,再依次分析确定华雄、孙坚、祖茂等的武力;按照第二种思路,属于正推法,从祖茂等人算起,先推出华雄的武力,再推出关羽在此战中的武力,最后看此战对关羽武力的综合影响。对于第一种思路暂且不提,因为这种思路下就不会有多少争议了。这里主要讨论第二种思路,这种思路下从一开始也会开始分歧,因为祖茂的武力就存在一定的变化幅度,然后是华雄斩祖茂也存在可变因素,最后是关羽斩华雄也还有其他因素干扰,多种可变因素结合下,武力的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
对关羽最有利的评价:祖茂具有相当水平,绝非浪得虚名,与其他三人不相上下,祖茂被华雄所斩主要是武力差距,而华雄死于关羽完全是武力差距;
对关羽最不利的评价:祖茂本来就实力一般,并不能与其他三人特别是程普黄盖相提并论,祖茂被华雄所斩并不完全是武力差距,形势的险恶也是招致他被杀的重要原因,而华雄死于关羽也不完全是武力差距,华雄有一定程度轻敌。
我们可以看到,得出关羽在斩华雄之役中有超强能力需要建立在对关羽有利的评价上,而在对关羽不利的评价中,完全看不到关羽有什么超强能力。当然,对于观点的取舍,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在这里不想进行这方面的纠缠。事实上关羽的四大优秀战绩,除了这一个还有斩颜良、诛文丑、击败徐晃和许褚,都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利评价和不利评价结果相差很大,不光是关羽,其他武将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赵云,汝南刺高览、长板坡救阿斗、汉水救黄忠等。演义中似乎很少有干干净净的单挑,特别是那些对武力评定影响重大的战斗,多有这个现象。我以为这是一种写作上的有意行为,其一是象前面所说,留一些味道,给人以思索和分析的空间,给人以遐想,象说唐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7就可以杀第8,只会让读者索然无味;其二是作一些伏笔,不写死,以免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硬伤,想像空间在这里也变成了解释的工具了。这样既一定程度突出了主要人物,又不会让人觉得不合清理。如说唐那样,把李元霸写太厉害了,那最终也之能让他自己杀死自己。

注:本文以毛本三国演义为依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6-9-11 11: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煮酒兄

首先可以肯定,俞涉、潘凤的武力值是个不确定值,即使按照倒推法,依然很难判定,只能根据感觉予以猜测。不同实力君主手下的武将水平也不同,同样是上将,河北上将颜良与零陵上将刑道荣相差很大,总体而言,实力强的君主手下武将的武力应更高。俞涉、潘凤水平如何,可以旁证其君主手下的其他将领,纪灵无疑是袁术手下最强的武将,能抵挡关羽数十回合,无疑在俞涉之上,大将桥蕤也是三合被夏侯惇杀死的水平,其他袁术武将都没有什么表现。而韩馥自潘凤死后,就只出现一个耿武、关纯了。

当武将是短时间内被杀死时,是很难判定武力差值的,比如说,鞠义和吕旷都是赵云数回合杀死的,如认为两人武力相当则较失说服力,鞠义毕竟是在有颜良文丑情况下依然得到重用的人物,吕旷则是袁绍原武将死的死、降的降才冒出来的。如果是赵云对桥蕤,可能也是要三回合才杀死,要求两回合无疑就过于苛刻了。


“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从原文可知,华雄是被华雄追得太紧了,才出了这么一个下策,那么祖茂还能不能再跑?我以为是跑不掉的,如果能跑掉直接跑就可以了。所以,虽然是祖茂主动杀向华雄,其实是迫不得已,没有办法作最后一博。华雄本来就是追击的,而且已经知道中计,还会被偷袭?而且华雄部队是四面围定,意思就是部队散开,除非祖茂跑到华雄背后去,要不然是无法偷袭的,但书中已经交待祖茂是躲起来的,不可能躲到华雄后面去。

毛本罗本优劣问题,这里不讨论,有个习惯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6-9-11 11: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千里走单骑 于 2006-9-11 11:23 发表
孙坚身型:那人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身长八尺,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

华雄身型:卓观之,其人身长九尺,面如噀血,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董卓帐前第一员骁将。

孙坚是虎 ...

毛本原文

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

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条件不一样,没法说到一起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6-9-13 18: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认为在作者的心目中,关张是强于赵马的,当然吕布是无争议的第一。为什么会出现现在很多人认为赵马不逊于关张甚至还可能在关张之上?我以为是时代的变迁导致读者判断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演义的三大主角是诸葛亮、关羽、曹操,他们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关羽-忠义的代表,曹操-奸雄的代表,但到了近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鲁迅就说“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意思就是写得太神了也就不象了,关羽一直是忠义的代表,黑白两道都拜他,但近来对关羽的批评也不少,比如高傲等等,反而是赵云突出来了。也许古代人物更欣赏关羽这种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赵云这种谦虚谨慎,没什么缺点的人物反而在现在成了偶像,声势已经盖过了关羽,我想这未必是作者的本意。

就武力评价也是如此,由于观点的变化也会导致结果的差异。比如说,现在司法上强调“疑罪从无”,但以前是常用“疑罪从有”“乱世用重典”。“疑罪从无”相对于“疑罪从有”当然是一种进步,“疑罪从有”虽然效率更高,但容易引发一些错案冤案,“疑罪从无”降低了效率,但减少了“错案冤案”的发生。“疑罪从无”代替“疑罪从有”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才能具备条件的,现代社会的效率已经很高,各种资源装备更丰富,“疑罪从无”的理念促使办案人员去尽可能寻找更多的证据,这在古代是实行不了的,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时候也只能实行“疑罪从有”,否则很多事办不了。

在不同的理念下,结论也出现了差异,我在文章中已经提到了,作者需要突出一些重点人物,但又不能太明显和直接,否则就失去味道了,于是用了很多有意模糊或淡化的手法。在“疑罪从有”的理论下,这些战例都是被尊重的,没有人问关羽是怎么杀颜良和文丑的,他杀了就行了,没有人问华雄是如何击败孙坚的,也没有人关心张飞喝退曹操大军是不是有担心诸葛亮用计的因素,没有人再去问赵云能够从长板坡杀出是不是曹操下令不射冷箭等等。按照这个理论,关张无疑是占优的,比如说面对重量级的许褚,关张都是占优的战绩,而赵马没有类似的战绩,关羽还有对颜、文的战绩。而在“疑罪从无”的理念下,战例的选择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是证据差不多就可以提交法庭作为证据了,有差不多的证据就可以定案了,现在是证据只要有一点问题就不能采用,法庭只对有效证据进行判断。许多人引入“有效单挑”这个词汇实际就是“疑罪从无”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下,大量的可疑战例被删除,于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关张的“有效单挑”竟然非常少,象赵马这样击败张合这样的“有效单挑”关张就拿不出来,于是赵马后来居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0-12 12: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