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上床要睡觉了,突然发现个事情,不得不来归纳总结一下
我提到过明军胜利的客观条件有如下“
1数量上的优势。。。。。2人心所向。。。。。。3补给无忧。。。。4装备精良。。。。。。5士气高昂。。。。。。6对方营中瘟疫。。。。。7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8丰臣病死
其中第一二三五七应该毫无争议。而六的争议根本不用谈,如果有人认为军营中有疾病后不会损失一点战力的话请向前一步
讨论了三四十帖,就是集中到一个问题,装备谁更精良
很好,主观臆测比不上资料,从所有引的资料里面找
龟船和明船对比日本船,不用验证了吧
主要是火炮火枪
1来自纪岚
李如松击败小西行长,连克平壤、开城。据记载,日军的鸟铳射程在五十到二百米之间,而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三千米!
2来自广成子
明军的铳和快炮的射程和威力远不如日军的鸟枪,尽管铳类所占的比例大于日军,但威力略逊于日军。但明军所使用攻城及野战大炮,远教日军为多而且杀伤力大,对日军颇有威慑力。
3来自泡泡
明军鸟枪:
鸟枪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5—6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鸟枪口径在9—13毫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枪全长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铳(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明代后期,鸟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
日本铁炮: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15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130米内有效,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
4同上
结论:在朝鲜战争中,明军火炮技术和装备水平占压倒性优势。火枪方面你追我赶,虽然最后在技术上也优于日本,但由于制造工艺和制度上的原因,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不如日军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以火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军的火枪优势,这也是朝鲜战争中日军竭力避免和明军在平原进行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5来自我的
。《明史》记红夷炮之输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引者),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0由此观之,红夷炮身管长度达、’二丈余’’,而佛郎机炮的身管却只有“五六尺”(见上述引文),前者约为后者的四倍,、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便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身管长大,其炮体重量亦必相应增大,否则难以保证炮身的结陶强度,红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机炮最重只有=千余斤)涸之,袍体笨重是红夷炮又一特点,也是其缺点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却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炮而后来居上,正如时人所谓,‘,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峋显而易见,红夷大炮作为长身管、远射圈的重型火炮,=.与上述西方同时期的…长炮”是属于同一类型的)。
行了,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说装备不如日军的上前一步
另外捕风捉影同志很擅长玩文字游戏,如
日军也不错嘛,忽略几十个客观不利条件还要开打,那些将领的眼光还真都短浅的……
倒是怎么都有的说。要不说快速溃败,要不说目光短浅。请问能不能举出例子来证明如何才能在不利条件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几乎不受损失的撤退?如果能,怕是连美国总统都来邀请您当军事顾问了。
这场战争的发起就是错误的,但真正的失败也只有这点,以此来证明日本名将指挥能力不如人,只是无意义的YY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