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值一提的所谓战国名将[都来看看吧]: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01:04发表

日军那个谁谁谁不是还干掉了李舜臣和邓子龙吗?这么厉害的水军将领怎么水路就阻塞了呢??

一次战役的失败又能说明什么??最后日本还是被赶出朝鲜了啊?战争谁胜利了???

你叫我小强我没有意见啊,不过我比你大,叫我老强比较合适  

广成子怎么样是诸侯和大家一起决定,我没有权利怎么样怎么样。

你说的话,我这个马甲看的很清楚,不用那么写大的字,麻烦。

笑话,当时那是不得已才派出岛津集结临时海军去拼死救援,是最后一步棋,关系到小西的性命。战争自然是中朝胜利了,可带来的灾害中朝是远远多于日本的  是不是啊?捕风捉影节度使的马甲?  

不争论了,SLEEP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气流于2004-01-21, 3:03:09发表
小强啊  ,“洞裂”是打碎了,可不是只钻个洞。不过火炮威力如何,和诸位本来的讨论有关系吗?

他是想凭此竭尽全力去证明在数个明军胜于日军的客观条件中有一个不成立,其实其它的条件他根本没法反驳,所以只好抓住一个不放,从一大段话中挑一个错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虽然这个错是不是错还不能断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A非B则非A即非B的理论来想引起对方不冷静达到自己不知为何的目的的版主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

有么?我说的话都在这里,也没有编辑,大家都看的见,要是大家说我错了或者不对的话,那么我接受处罚。

QUOTE:
前面广成子九次人身攻击这位节度使丝毫未表露不满,而对我提出的很明确的史实有记载的条件反复质疑,不知道这是何居心?

对于广成子,我不但发了消息,而且编辑了他的发贴,还在中书省规劝,难道要我跳出来大骂不成??

QUOTE:
我提出的很明确的史实有记载的条件反复质疑,不知道这是何居心?

你可以不相信我或者别人提供的资料,我就不能对你提供的资料质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气流于2004-01-21, 3:08:51发表
空谈骗贴子数。我早说了,回头我们也开展一下这种讨论。。。

我早说过了

你那帖子上来就让扶苏一脚踢翻,待遇和把这帖子发到战盟是一样的

发帖要发到地方,一个让你能进行人身攻击拉来帮手强词夺理自命知识渊博见解精辟大义凛然谁和你辩他就是右派反动派哈日等等等等。。。。。的地方才适合发这种帖

老气,作人要厚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10:10发表

    有么?我说的话都在这里,也没有编辑,大家都看的见,要是大家说我错了或者不对的话,那么我接受处罚。








没错,让大家来看看你是如何穿着马甲从一大段话中挑出一个不算是错的错来反驳的吧

QUOTE:
对于广成子,我不但发了消息,而且编辑了他的发贴,还在中书省规劝,难道要我跳出来大骂不成??  

九次人身攻击连个起码的警告都没有,这也是当节度使的态度?

QUOTE:
你可以不相信我或者别人提供的资料,我就不能对你提供的资料质疑?

我不相信了吗?关键是你要拿出来啊,整段整段的未经修改的资料摆出来让大家评啊,不是像你从一段中挑出一句来证明论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01-21, 3:09:51发表
他是想凭此竭尽全力去证明在数个明军胜于日军的客观条件中有一个不成立,其实其它的条件他根本没法反驳,所以只好抓住一个不放,从一大段话中挑一个错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虽然这个错是不是错还不能断定      

首先,这个不是错误,然后,你可以仔细阅读你引来的资料,火炮在当时的运用首先就是海战,而陆战中,你引来的资料通篇都只提到了“洞穿石墙”这么一个场面,从这里可以分析出当时火炮的主要作用对象是“石墙”也就是城墙,也就是说,火炮在当时是作为破城武器使用的,而不是火力压制武器或者杀伤人员的武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14:44发表
首先,这个不是错误,然后,你可以仔细阅读你引来的资料,火炮在当时的运用首先就是海战,而陆战中,你引来的资料通篇都只提到了“洞穿石墙”这么一个场面,从这里可以分析出当时火炮的主要作用对象是“石墙”也就是城墙,也就是说,火炮在当时是作为破城武器使用的,而不是火力压制武器或者杀伤人员的武器。

真可笑,打裂城墙的东西不能打人,那日军野战中遭到那些轰炸是什么?是咸蛋超人的激光吗?日军在武器优于明军的情况下退兵?这可是毫无逻辑的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那整篇关于火炮的东西,大部分都在介绍火炮的历史和发展,能和这里挨边的也就这么一段,我不挑这里挑哪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17:55发表
你那整篇关于火炮的东西,大部分都在介绍火炮的历史和发展,能和这里挨边的也就这么一段,我不挑这里挑哪里?

那你说的话又能从哪里找出来呢?说火炮只不过如同投石车一样。可惜的是,投石车多数是用来打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战争自然是中朝胜利了,可带来的灾害中朝是远远多于日本的 

战争在朝鲜进行,灾害自然是朝鲜大,要是战争在日本本土开打,中国军队败了,日本也要残废啊。

QUOTE:
那日军野战中遭到那些轰炸是什么?是咸蛋超人的激光吗?日军在武器优于明军的情况下退兵?这可是毫无逻辑的啊

日军遭遇轰炸了么?哪个资料上面说日军在野战中遭到了炮火压制或者炮火轰炸而蒙受惨重损失???武器优于明军而退兵是因为他们打不下去了啊,美国打越南难道是因为越南武器太好??这个很符合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01-21, 3:20:21发表
  那你说的话又能从哪里找出来呢?说火炮只不过如同投石车一样。可惜的是,投石车多数是用来打人的  

我的话也是从你资料里面分析得到的。

投石车主要是用来打人的……不好意思,我脑袋被投石车丢出的石头砸中了,晕会先……

晕之前问一句,您老是不是打帝国打太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22:28发表

战争在朝鲜进行,灾害自然是朝鲜大,要是战争在日本本土开打,中国军队败了,日本也要残废啊。  




说的真轻松,那为什么明不去打呢?怕是取胜不成让人反击了吧  但论人员损失,明军也不比日军好几分。看首页资料,资料上都有,不用专门给捕风捉影的马甲摆出来

QUOTE:
日军遭遇轰炸了么?哪个资料上面说日军在野战中遭到了炮火压制或者炮火轰炸而蒙受惨重损失???武器优于明军而退兵是因为他们打不下去了啊,美国打越南难道是因为越南武器太好??这个很符合逻辑。

越来越可怕了,武器优于明军这话又出来了,还是老办法,翻资料,火炮在李如松那仗发挥的很不错,请自行查阅

当然如果您为了证明日本武将素质不高而去踩自己的五千年文明,那也随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3: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24:47发表
我的话也是从你资料里面分析得到的。

投石车主要是用来打人的……不好意思,我脑袋被投石车丢出的石头砸中了,晕会先……

晕之前问一句,您老是不是打帝国打太多了??  

唉。。。投石车和冲车比哪个更适合攻城啊,我倒真想问个明白  
你扔几轮石头,能砸坏的也就是土城吧。当然,火炮威力要大的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山如锦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3667
注册 2003-12-22


发表于 2004-1-21 0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01-21, 3:26:16发表

越来越可怕了,武器优于明军这话又出来了,还是老办法,翻资料,火炮在李如松那仗发挥的很不错,请自行查阅




QUOTE:
悲风鸷 发帖时间 2004-01-21, 3:17:25
  真可笑,打裂城墙的东西不能打人,那日军野战中遭到那些轰炸是什么?是咸蛋超人的激光吗?日军在武器优于明军的情况下退兵?这可是毫无逻辑的啊

顺你的思路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气流

上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6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949
帖子 5449
编号 131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4-1-21 03: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江山如锦于2004-01-21, 3:24:47发表
我的话也是从你资料里面分析得到的。

投石车主要是用来打人的……不好意思,我脑袋被投石车丢出的石头砸中了,晕会先……

晕之前问一句,您老是不是打帝国打太多了??  

投石机(catapults)打人打城墙的都有。二位继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4: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来上床要睡觉了,突然发现个事情,不得不来归纳总结一下

我提到过明军胜利的客观条件有如下“
1数量上的优势。。。。。2人心所向。。。。。。3补给无忧。。。。4装备精良。。。。。。5士气高昂。。。。。。6对方营中瘟疫。。。。。7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8丰臣病死

其中第一二三五七应该毫无争议。而六的争议根本不用谈,如果有人认为军营中有疾病后不会损失一点战力的话请向前一步

讨论了三四十帖,就是集中到一个问题,装备谁更精良

很好,主观臆测比不上资料,从所有引的资料里面找
龟船和明船对比日本船,不用验证了吧

主要是火炮火枪
1来自纪岚

QUOTE:
李如松击败小西行长,连克平壤、开城。据记载,日军的鸟铳射程在五十到二百米之间,而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三千米!

2来自广成子

QUOTE:
明军的铳和快炮的射程和威力远不如日军的鸟枪,尽管铳类所占的比例大于日军,但威力略逊于日军。但明军所使用攻城及野战大炮,远教日军为多而且杀伤力大,对日军颇有威慑力。

3来自泡泡

QUOTE:
明军鸟枪:

鸟枪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5—6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鸟枪口径在9—13毫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枪全长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铳(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明代后期,鸟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

日本铁炮: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15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130米内有效,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

4同上

QUOTE:
结论:在朝鲜战争中,明军火炮技术和装备水平占压倒性优势。火枪方面你追我赶,虽然最后在技术上也优于日本,但由于制造工艺和制度上的原因,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不如日军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以火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军的火枪优势,这也是朝鲜战争中日军竭力避免和明军在平原进行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5来自我的

QUOTE:
。《明史》记红夷炮之输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引者),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0由此观之,红夷炮身管长度达、’二丈余’’,而佛郎机炮的身管却只有“五六尺”(见上述引文),前者约为后者的四倍,、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便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身管长大,其炮体重量亦必相应增大,否则难以保证炮身的结陶强度,红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机炮最重只有=千余斤)涸之,袍体笨重是红夷炮又一特点,也是其缺点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却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炮而后来居上,正如时人所谓,‘,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峋显而易见,红夷大炮作为长身管、远射圈的重型火炮,=.与上述西方同时期的…长炮”是属于同一类型的)。

行了,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说装备不如日军的上前一步

另外捕风捉影同志很擅长玩文字游戏,如

QUOTE:
日军也不错嘛,忽略几十个客观不利条件还要开打,那些将领的眼光还真都短浅的……

倒是怎么都有的说。要不说快速溃败,要不说目光短浅。请问能不能举出例子来证明如何才能在不利条件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几乎不受损失的撤退?如果能,怕是连美国总统都来邀请您当军事顾问了。
      这场战争的发起就是错误的,但真正的失败也只有这点,以此来证明日本名将指挥能力不如人,只是无意义的YY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仰望星空的鱼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1
编号 3256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4-1-21 04: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01-21, 4:00:41发表
我提到过明军胜利的客观条件有如下“
1数量上的优势。。。。。2人心所向。。。。。。3补给无忧。。。。4装备精良。。。。。。5士气高昂。。。。。。6对方营中瘟疫。。。。。7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8丰臣病死

其中第一二三五七应该毫无争议。而六的争议根本不用谈,如果有人认为军营中有疾病后不会损失一点战力的话请向前一步


打一役英雄无敌3上来,这帖有长了不少  

有些不能同意,明军的士气也不太高,特别是第一仗就5000千铁骑尽丧,怎么可能士气高。
武器嘛,火炮的威力肯定是明大,但普通士兵的枪就值得讨论了。
人数上,一开始,明军也不见得就有优势,到后期自然就多了。因为,万历怒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04: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仰望星空的鱼于2004-01-21, 4:24:40发表
打一役英雄无敌3上来,这帖有长了不少  

有些不能同意,明军的士气也不太高,特别是第一仗就5000千铁骑尽丧,怎么可能士气高。
武器嘛,火炮的威力肯定是明大,但普通士兵的枪就值得讨论了。
人数上,一开始,明军也不见得就有优势,到后期自然就多了。因为,万历怒了  

你把前面的看看,有关于士气的讨论  普通士兵的枪射程比日军远,但熟练度和应用就值得怀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仰望星空的鱼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1
编号 3256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4-1-21 04: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火器,当时射程应该是120~130米,万历26年造出的“鲁密铳”射程150 米,但应该和那场战争无关。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首席屠宰官
(鲁吹一号)

隐鲁郡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72
帖子 11073
编号 12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4-1-21 09: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万历朝鲜之战不熟

明军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二流,不知能否排到3流

明军腐败,士气不高,对瓦剌,后金都是防御状态,后期更是让多尔衮来去自如,只要绕过山海关,想去哪里去哪里

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元和后金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们初期对非本族老百姓的残暴不亚于任何人

日本刚刚经历百年战乱,民风彪悍,派去朝鲜的又多为职业军人,单兵作战能力极强

日军与明军数量虽有争议,但是处于同一数量级上,远比不上后金与明军或元与宋、金的差别大

16世纪的火炮威力尚不足以左右战争的胜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谁的威力更大无关大局

在这种情况下,号称鬼岛津、虎加藤,自叹晚生二十年的独眼龙等日本名将未能击败中朝联军,至少说明他们的指挥能力没有超出明军将领一个层次。
看看铁木真哲别拔都多尔衮韩信刘裕马其顿汉尼拔等人的战绩,再来看这些日本人自称名将,诚为天下笑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泡泡飞龙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23
帖子 771
编号 499
注册 2003-9-5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4-1-21 1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些帖子也快累死了
居然里面也扯到我引的资料了,呵呵,荣幸哦  (众人:无聊,又不是你原创的。。。)

1、武器方面,个人观点,我觉得这段话应该看:
在朝鲜战争中,明军火炮技术和装备水平占压倒性优势火枪方面你追我赶,虽然最后在技术上也优于日本,但由于制造工艺和制度上的原因,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不如日军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以火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军的火枪优势,这也是朝鲜战争中日军竭力避免和明军在平原进行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想大家应该能看出来,明军的火炮比日军强,但装备量不可能同火枪那样普及;日军火枪的装备和普及水平比明军高,但威力不如火炮。
也就是说,双方在武器装备上应该是互有长短,并没有哪一方占有绝对优势。

2、将领指挥素质上,
侵朝日军的将领尽管不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但在日本战国历史上的地位还是不低的吧?
在以后的关原、大阪冬、夏之阵都看到了其中一些将领的活跃。至少能算日本的二流将领吧?

而明朝的那些将领们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排不上号吧?充其量三、四流吧
别忘了,还是这批将领,在后来的萨尔浒大战中,20万明军却被6万后金军打的大败。
难道说当时后金军装备先进吗?关键还是看将领的指挥才能上,后金的努尔哈赤更胜一筹罢了。

被这样水平的明军打败的日本名将,能力水平上到底如何,大家应该有个比较了吧?

悲风引用了半天的客观条件:
1数量上的优势。。。。。2人心所向。。。。。。3补给无忧。。。。4装备精良。。。。。。5士气高昂。。。。。。6对方营中瘟疫。。。。。7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8丰臣病死

但是评价将领的综合素质,个人以为关键是看他的指挥才能和智慧,将主观和客观条件充分结合,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才称的上名将。

在官渡之战,袁绍拥有悲风列举的大多数优势,却被曹操击败。

汉尼拔,陈庆之拥有几个以上的优势?不照样横扫天下?

即使还是那样腐败的明军,那样强悍的后金军,袁崇焕不照样在宁远战役中以17000对阵13万敌军,把努尔哈赤轰下了马?
这才称的上当之无愧的名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1 11: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1数量上的优势。。。。。2人心所向。。。。。。3补给无忧。。。。

这些都不否认。

QUOTE:
4装备精良。。。。。。

日军装备也不见得不精良了,双方各有优势,这个不能作为主要原因。

QUOTE:
5士气高昂。。。。。。

怀疑,姑且也就算。

QUOTE:
6对方营中瘟疫。。。。。

在前一次停战以后,日军休整数年以后再战,这个应该不能作为重点了。

QUOTE:
7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

在战略上,明军在朝鲜一直是战略进攻。

QUOTE:
8丰臣病死

丰臣死不死日军都是败局已定,好比当年罗斯福逝世德日照样要投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不要争论了,日军是失败方嘛,远征不是那么简单的,著名的拿破仑同志还不是照样毁在远征上啊。
所以说,只能得出日军当时没有远征的能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13: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首席屠宰官于2004-01-21, 9:23:57发表
对万历朝鲜之战不熟

明军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二流,不知能否排到3流

明军腐败,士气不高,对瓦剌,后金都是防御状态,后期更是让多尔衮来去自如,只要绕过山海关,想去哪里去哪里

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元和后金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们初期对非本族老百姓的残暴不亚于任何人

日本刚刚经历百年战乱,民风彪悍,派去朝鲜的又多为职业军人,单兵作战能力极强

日军与明军数量虽有争议,但是处于同一数量级上,远比不上后金与明军或元与宋、金的差别大

16世纪的火炮威力尚不足以左右战争的胜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谁的威力更大无关大局

在这种情况下,号称鬼岛津、虎加藤,自叹晚生二十年的独眼龙等日本名将未能击败中朝联军,至少说明他们的指挥能力没有超出明军将领一个层次。
看看铁木真哲别拔都多尔衮韩信刘裕马其顿汉尼拔等人的战绩,再来看这些日本人自称名将,诚为天下笑耳

明军的能力有多强且不说,单就这场战役不断派出生力军士气就不会低下去,对方打了五六年,这边都是一些边防军,常常和蒙古交战的主儿,要论强悍,差不多吧  

火炮不能决定胜负,如果明军没有这些热武器早就被彻底击败了,热武器的资料前面有过了

你说的三个人真正正面冲突的只有建筑工人加藤(因此仗得名虎加藤),伊达根本就没与明军交火,岛津水战也非所长。结果自然无需再说

日本派来的多数只是二流将领,真正一流的不是病人膏荒就是已经乘鹤西去,想这么论证也没什么有力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13: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仰望星空的鱼于2004-01-21, 4:52:54发表
明朝火器,当时射程应该是120~130米,万历26年造出的“鲁密铳”射程150 米,但应该和那场战争无关。

资料我拿出五个来证明,您随便就把射程缩短150米,难道那五个都是胡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13: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捕风捉影于2004-01-21, 11:15:12发表



日军装备也不见得不精良了,双方各有优势,这个不能作为主要原因。










我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您一个也举不出来

QUOTE:
在前一次停战以后,日军休整数年以后再战,这个应该不能作为重点了。

我相信有人还是要坚强的相信部队中出现疾病后不会损失战斗力的

QUOTE:
在战略上,明军在朝鲜一直是战略进攻。

战略上?  你不是去打日本,是和朝鲜联合抗日啊,大哥

QUOTE:
丰臣死不死日军都是败局已定,好比当年罗斯福逝世德日照样要投降。

说的真轻松,小西是丰臣的宠臣,如果知道此事士气跌落的相信不是一星半点

八条里面的另外四条你肯定是无从反驳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1 13: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我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您一个也举不出来

前面的我说的例子还少了?那我干吗一直和你争论该死的火炮啊?

QUOTE:
我相信有人还是要坚强的相信部队中出现疾病后不会损失战斗力

什么病这么严重过了几年还没有好??十级肺痨???我说的是第二次在开战,日军经过几年的休整之后,不应该在存在这种问题了。

QUOTE:
战略上?  你不是去打日本,是和朝鲜联合抗日啊,大哥

我知道不是打日本,是和朝鲜联合抗日,可是日军占据了朝鲜大部分地域,朝鲜守不住了然后求中国参战,中国入朝的目的是为了将日本赶出去,一直采取的是战略进攻的态势,小……弟,多看看战略书。

QUOTE:
说的真轻松,小西是丰臣的宠臣,如果知道此事士气跌落的相信不是一星半点

那丰臣不死,朝鲜就能守的住?海军被歼,陆军大败,别说丰臣不死,就算信长复生、信玄再世也没的救了。

数量上比别人多,本来就是中国作战的一贯特色,去打仗当然是率领大军做完全准备的好,难道每仗都要以少胜多?以多打少,集中优势兵力,本来就是用兵正道,没什么羞愧的。

人心所向那也是当然,日军残暴,当然不得人心,谁叫他首先就至自己于不利来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作战的基本守则,没有很好的后勤供应,绝对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这是基本的知识,切断对手的后勤补给供应这是很自然和经常运用的战法,谁叫日本后勤失败来着。


PS:我现在用捕风捉影的名字说话,不知道算不算用官衔压人,或者在自己版面撒酒疯……  如果是的话,麻烦你还是帮我想个万全的办法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1-21 13: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捕风捉影于2004-01-21, 13:39:34发表
前面的我说的例子还少了?那我干吗一直和你争论该死的火炮啊?















你有什么例子,自己的推断吧?

QUOTE:
什么病这么严重过了几年还没有好??十级肺痨???我说的是第二次在开战,日军经过几年的休整之后,不应该在存在这种问题了

好,你什么时候生大病了告诉我,我坐火车到你们家去,看谁打的过谁

QUOTE:
我知道不是打日本,是和朝鲜联合抗日,可是日军占据了朝鲜大部分地域,朝鲜守不住了然后求中国参战,中国入朝的目的是为了将日本赶出去,一直采取的是战略进攻的态势,小……弟,多看看战略书。

搞没搞错,你是在战术上进攻的,战略上一直是守备状态。  前面气流说了这个问题

QUOTE:
那丰臣不死,朝鲜就能守的住?海军被歼,陆军大败,别说丰臣不死,就算信长复生、信玄再世也没的救了。

不懂什么叫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人不屑与之谈论,不是每个客观条件都能将战争左右的。

QUOTE:
数量上比别人多,本来就是中国作战的一贯特色,去打仗当然是率领大军做完全准备的好,难道每仗都要以少胜多?以多打少,集中优势兵力,本来就是用兵正道,没什么羞愧的。

人心所向那也是当然,日军残暴,当然不得人心,谁叫他首先就至自己于不利来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作战的基本守则,没有很好的后勤供应,绝对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这是基本的知识,切断对手的后勤补给供应这是很自然和经常运用的战法,谁叫日本后勤失败来着。

用这些更足以证明日军前线将领在这些不利条件下能坚持作战实属不利了。也能证明明军和日军相比怕是有败无胜。注意,对方仅仅是战国的二流武将。不要凭一个绰号就判定一个人,当年绰号里有鬼的好多都是平平之辈。

QUOTE:
PS:我现在用捕风捉影的名字说话,不知道算不算用官衔压人,或者在自己版面撒酒疯……  如果是的话,麻烦你还是帮我想个万全的办法吧…………

可以啊,只要你不把别人的帖编辑修改就可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广成子

槐里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545
帖子 2396
编号 568
注册 2003-9-7


大家跟他争什么啊?
他认为十六世纪时的明军火炮的射程能达到三公里~~~~~活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light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6
编号 1116
注册 2003-9-27


发表于 2004-1-21 16: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过年的,大家心平气和些。

我请教两个问题:
1.请问有哪些严肃的资料说明军占有数量优势的,还请明示。我看到的《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丰臣秀吉在准备侵略时,据说动员了大约300000人。此数一半左右参加了1592年在朝鲜的战斗。1597年的第二次侵略涉及差不多同样数目的人。这些数目使明军不可能具有它常有的那种数量上的优势。”(p613)“一个近代日本学者认为,(1597年第二次战役)明的兵力和丰臣秀吉140000人的侵略军相等,但这似乎是太不可能了。……一个现实的估计可能是把明在战役高峰期间的陆军和水师加起来的兵力估量为75000人。”(p614)
2.请问悲兄,如果明军“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那44年盟军的法国之役和苏军的十次打击算是战略上处于守备形势还是进攻形势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06: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3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