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别 | 百姓 |
级别 | 在野武将 |
功绩 | 0 |
帖子 | 32 |
编号 | 277234 |
注册 | 2008-5-2 |
| |
| | |
|
|
|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5-3 15:17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竹风潇远 于 2008-5-3 14:02 发表
问你后金是怎么到北京城下的?袁崇焕蓟门漏敌是为什么?
综合考虑你着两条回帖,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蓟门漏敌是袁崇焕不和后金野战,困守城中,结果后金不攻城却大摇大摆和他擦肩而过?袁崇焕是擅长 ... 你不知道 蓟门是蓟门,蓟镇是蓟镇吗,这是两个地方,先把地方搞清楚在来说话.
哟,看来你是守城专家了,有过什么战绩呀,说来听听,咋我觉得现在的军事天才一个比一个强呀。
宁远之战,宁远好歹保住了,要按高大人的提案,直接回山海关去,就不丧权辱国,就很光荣了,袁崇焕能让老努说: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人家连祖宗的脸都不要了,来贴袁崇焕,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这样优待汉奸庸才的.大概你可以不要祖宗,不要先人了。
宁锦大捷袁崇焕没出兵,大概你又是读窃明了吧.
防守也要有能力呀,明知野战不利还赔上去,你一口一个国家养兵是干什么用的问的好哇,问问明朝皇帝去,你怎么当的皇帝呀,问问大明的将领都在干什么呢? 我说的是蓟门不是蓟镇,蓟门漏敌难道这四个字有歧义?袁崇焕在蓟门设防,建奴来了之后过城五里扎营第二天从从容容把明军抛在背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点击可看到图片。
以下内容为引用:
地址:http://tieba.baidu.com/f?z=31647 ... amp;word=%D4%AC%B3%
从地图上看的很清楚蓟州以西的这条路北边是连绵的山,水库南边也是山,当时还没有水库是条河.是在平原上阻止清军骑兵随意到处跑容易呢还是在两山中间一条路上堵住清军等勤王军支援容易?很明显是后者容易.因此拒敌于此是当务之急.
蓟州当时已经有刘策的五千军队在那里设防.已经到遵化的皇太极如果要要进攻北京只有从这条路向西强攻打破明军的拦截过蓟州.历史上一般过这种两山中间的一条路要么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正面强攻,要么是找到小路绕路.而当时皇太极要绕过蓟州就必须向南越过河爬山或者向北爬山.带着战马和辎重这是不可能的.放弃战马和辎重裸奔绕过蓟州等于找死?而要走古北口他必须原路退出喜峰口然后走塞外几百里在绕过去,那是绕远.
这种情况下袁崇焕是在后金军进攻前3天到的蓟州.他有充足时间扎营设防和布置侦察哨.而且他接手的是刘策的阵地,有蓟州城可以依托.他通过刘策的报告不可能不知道后金大军已经逼近了.这时他反而把刘策打发去密云.
放着眼前的敌人不设防去防备敌人原路退出喜峰口在塞外绕几百里?如果这种说法说的通的话,那他就是自信自己兵力足够拦截当面清军.否则他起码也该让刘策的军队布置在三河,利用河流设防来防备清军万一突破他的拦截进入平原啊.
他自己带了2万军队布防,蓟州城堵在两山夹河之间这么唯一一条路.只要列阵清军除非打败他否则根本不可能通过.从城上就可以把整个路看的一览无余.清军说偷越是不可能的,那不是几百人的骑兵是几万带着战马和辎重的大军,几万大军要在这么狭窄的路口偷越除非是瞎子才看不见.
根据清方资料对比,清军也根本没偷越或者绕路,而就是大模大样的绕城而过.如果说袁激战被打败了那没什么,战斗力不足而已,而且背后有城可以依托,打败了守成就可以.而所有纪录都显示是清军根本就没打,大模大样的绕城而过了.除非明军都是瞎子才会看不见.结论就是,袁带的2万明军当时躲在城里不敢出战,或者是2万明军在城下靠城列阵眼睁睁看着23万清军从他们眼皮底下走过.
如果要为袁辩护我宁可相信前者,袁就是对野战毫无信心,因此躲在城里等着清军攻城,被看透他和关宁军战斗力的皇太极不屑一顾的绕城而过去平原抢劫去了.
……
另外用清军善于骑射来辩护明军不敢野战是不对的,明军不是没有养马厂的宋军,并不缺乏战马.明军也许武器不足,但是对比清军是无论数量兵力兵器都强.之所以不能野战是军队素质太差和将领畏战,而提高军队战斗力和鼓励将领作战恰恰是袁的责任,显然他做的相当不好.他前后在任,关宁军斩首不过数百,这个很说明问题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