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9-14 08:19 发表
——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
这里讲得极清楚了,曹仁集众将,众将要活捉关羽,发生在关羽撤军之后,不是某些人理解的关羽被徐晃击退之后。
关羽被徐晃打败之后,并未立即撤军,还赖在汉水里犹豫不决。但是,随后不利的消息越来越多,关羽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慌忙弃了水军战船,陆路奔荆州了。
这个时候,魏军如果发动追击,一来,兵力已经占优势,二来,也不存在什么汉水隔绝问题。
查了一下,这个话题的来由,是针对某人所说的下面这句:
至于所谓的什么即使退兵也极有可能遭到魏军的追杀,曹仁的话你不看,徐晃追击关羽却因为关羽的水军锁江而无法追过来,襄阳依然被围你不看?什么时候魏军能越过关羽水军去追截关羽去了?
关羽撤兵,正常情况下,极有可能遭到魏军追杀。但是,为了让蜀、吴两家火拼,魏军没有追击,放关羽回去和吴军搞去。
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仁会诸将议。。。。
至于所谓的什么即使退兵也极有可能遭到魏军的追杀,曹仁的话你不看,徐晃追击关羽却因为关羽的水军锁江而无法追过来,襄阳依然被围你不看?什么时候魏军能越过关羽水军去追截关羽去了?
徐晃解了樊城之围,关羽虽退,依然围困襄阳,这时候,孙权不仅仅已经取下荆州,还派人袭取羽辎重了,关羽才南还。我还真不知道魏军怎么在关于撤樊城之围时能追击关羽呢。
说道追击的起源,那就一起来看看呗:
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6-22 11:47 发表
稍增兵的事,我都不点名了,你就不要再敏感了,OK?我说此事,只是作为现象提出,不要总是以为我在说你个人。
关羽坐镇荆州期间,很多历史书中都提到关羽的突出贡献就是加固了城池。
譬如江陵这个城,其城池的土木工程,在关羽之前是个很简陋的。关羽镇守之后,江荆州城才成了坚城。
对于这样的坚城,即使守卫方只有少量的兵力也不容易很快攻下,在关羽看来,只要能守上一段时间,等樊城拿下了,他再回兵,东吴就大势去矣。
但是,糜芳却不是这样看问题。糜芳想必已经知道关羽在前方不妙,即使退兵,也极可能遭到魏军的追杀,所以,关羽军团指望不上了。以自己空虚的兵力,长期坚守等待刘备已经不可能。所以降了。
显然嘛,某人很善忘,曾大嘴巴说麽芳投降是因为预感关羽撤兵也会遭到魏军追击,而事实上,关羽是因为吴军袭取了他的辎重,才开始南还,而此前则是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所以,麽芳不投降,根本不存在魏军追击的可能。除非,你能证明孙权袭取羽辎重时,麽芳还没投降哦~~
孙权都能袭取羽辎重,关羽当然知道大势已去,再也无力围困襄阳。问题是:麽芳没投降的话,关羽是怎么大势已去的?关羽大势没去,是怎么会放弃“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这个局面的,襄阳隔绝不通过,魏军是怎么追击关羽的?欢迎同学继续YY。
其他某人所YY的“江陵这种土木,在关于之前是很简陋的”我就不说啥了。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9-14 13: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