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4 15:48 发表
我认为前一种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比如关羽斩管亥,关羽先不使全力,消耗管亥,看清他的虚实,然后突然发力一击必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管亥坚持不退,导致被斩。
1、如果兄能够先证明“关羽先不使全力,消耗管亥”,那么结论自然成立;
2、如果兄不能证明,那么就必须将所有的这种情形看做常态;
3、按这种情形,如果管亥不退,关羽一直全力出手,那么关羽斩管亥的所用回合数应该少于数十余合,但是少多少呢?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4 15:54 发表
1、我所说的上风转化为胜势,是需要给双方提供足够的回合数,在演义中这个战例的回合数是可以给的比30合更多一些的,但是由于刘备的加入,打断了关张对吕布的局面,使得关张处于上风却未曾有机会将其转化为胜势。
--书中说的是战不倒,没说是一时战不倒。按甲兄所言,刘备成了捡便宜的了,明明快胜了,刘备还上去,好像功劳成他的了。
2、兄提到进攻、防守,如果兄的武力是攻防二维说,那么我也就不多说了,低攻高防的战平高攻高防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我支持兄。
--我不是攻防二维说,体育比赛是有裁判的,即使不把对手摔倒、击倒,裁判也会根据场上状况判断优劣,但单挑可是没有裁判的。
1、书中是“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这两句紧密相连。
2、单挑原本没有裁判,但是我们写武评文章的充当了这个裁判。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9-24 15:58 发表
我所理解的上下风就是,场面还是没有分胜负,但显露了一定的迹象,可以判断上下风,比如关张战吕布不倒,马超战曹洪,曹洪刀法散乱、气力不加。也就是说,一定要有明显的迹象,旁观者才能判断准确。
由于恐有失被我看做“被恐有失的武将出现了并不明显的下风”,所以,旁观者这个判断的准确性,当然低于“出现了明显下风”的,所以,可以被其他证据轻易推翻;但是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推翻呢?判定一个先让人恐有失、更让人恐有失的稍弱,又有何不可。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25 10: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