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得好。
1看了教头对《荡》中梁山图招安失败情节逻辑问题的分析,真是酣畅。
我觉得,俞万春爱用伎俩之一是欲抑先扬,但他是爱用却不善用,所以每每“扬”还没到位,所谓人还没爬到山脊就的话那没到走下坡路的开端呢,就开始被老俞“抑”了,因此写出来的情节自然会逻辑混乱。
而且即使是和姓俞的观点一致反梁山的读者看了俞万春的精心安排怕都要不爽,因为让人家摆了乌龙,自个儿岂不成了gs运了?
2
却说陈希真自从吞并了青云山,又开得银矿,煎炼铜斤;又招抚散亡流民,开垦地亩,四方无业饥民多来归附;又令侯达提调窑器,私通客商,发去各路销卖,官府几番也禁止不得:因此兵粮充足。众英雄见希真并不劫掠而自丰富,都各欢喜。
原来,陈希真搞的是经济战,企图打垮大宋的经济。而俞万春认为经济犯罪不算犯罪。既能够自给自足,也可以名正言顺;老百姓都来归附,英雄们也欢喜。直接劫掠才是劫掠,间接劫掠不算劫掠。更疑惑的是,朝廷对陈希真只是“禁止不得”而已,既不来征剿,也不来安抚。似乎已经视猿臂寨为自己的一个民兵团了。
在这里怕是老俞又在yy了,
,越看越觉得俞万春即在陈希真身上寄托了某一部分个人理想,又让yy对象群体在杜撰的情节中向自己所在的群体靠拢。老俞本来就处于统治阶级中的某一环,塑造了个三大yy对象之一的陈老道,特意经历一番自己不曾经历的磨难,出淤泥而不染最终回归征途,哈哈,俞秀才也真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1 12: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