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雷雨 于 2007-8-22 19:57 发表
曹公是一種尊稱,《書書》中稱曹公的例子,説明陳壽的記載與蜀漢原始資料不能相提並論,是根據政治要求修改過的。你不是要陳壽“修改原始資料”的證據麽?這就是。
既然曹吉利的稱呼可以根據當局要求修改,那蜀漢原始資料中的人物談話,難道就不會修改?兩者是一體的,怎麽能說是兩碼事?
就算鄧芝當時自稱漢,陳壽難道就照實寫?司馬昭看到會怎麽想?——這小子在我晉朝寫作,還不忘他這個“漢”,是不是想恢復漢室?何況,即使稱“蜀”,我也分析過了,只不過是暫時避免“正名”衝突的一種語言技巧而已
你从哪里找出曹公是被修改后的记载了?拿出没被修改过的原始记录给俺看看。
邓芝说的话,陈寿原话实录,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连对话都有修改的必要,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闇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这些怎么不改?
原帖由 雷雨 于 2007-8-22 19:57 发表
那是《吳歷》的記載,充其量説明吳國人習慣用地理名稱,而非正式國號來稱呼蜀漢,絲毫無損於蜀漢國號為漢這個客觀事實。就算吳國内部都稱蜀漢為“蜀國”,在外交場合,他們仍然認可蜀漢的國號為漢。
而且,這個引文也未必沒有經過篡改。裴松之引用《曹瞞傳》,裏面也把曹吉利稱爲“太祖”“王”,可見修改飲用書籍的原文,裴松之也一樣做。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怎麽辯論,你的論點始終不可能成立。一開始,有人提出要“名從主人”,你就來扯“蜀漢人物有時自稱蜀,所以把他們稱作蜀國也合理”。但實際上,就算再多的蜀漢人自稱蜀人,只要有蜀漢國號確實為漢這個客觀事實,也只能理解為地理名稱,而非國家名稱。名從主人,從的自然是國號。不從國號漢,而從地理名稱蜀,自然是錯的。
你要说这些资料经过窜改,那就拿出证据来。
谁规定《曹瞞傳》不能把曹吉利稱爲“太祖”“王”?拿出没改过的《曹瞒传》来看看啊。
蜀汉国号为汉,俺从来没否认过。
但现在俺说的是称为蜀国也并不算错,至少邓芝等人是这么称呼的。
是俺在扯么?貌似是老兄你在扯啊。
看见吴、蜀两国称蜀汉为蜀就说这是说地理,看见邓芝称蜀汉为蜀国就是经过窜改的。
这不是只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看见于自己观点不利的资料统统都无视么?
原帖由 雷雨 于 2007-8-22 20:08 发表
命名一個歷史上的國家,基本原則就是稱呼它當時自稱的國號,如果重名,則在前邊加修飾語。
“蜀”在蜀漢時期從未成爲國號,現在卻用“蜀國”稱呼蜀漢,這顯然會使人誤解為“蜀”即國號,當然是錯誤的。
你一再稱什麽蜀漢人物也稱蜀,殊不知,蜀漢國號為漢,這是鐵打的歷史事實。在這個大前提下,蜀漢人物再怎麽稱“蜀”,也只能理解為地理意義上的蜀,而不能把這個字做為他們國家的名稱。再怎麽舉“蜀漢人物也稱蜀”的例子也沒用
現在大陸人民,與台灣人交流時,往往自稱“大陸”,而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難道後人還能創造出一個“大陸國”來?
会不会误解,那是别人的事情。
俺只是阐述一个事实,当时确实有人称蜀国,不仅仅是曹魏而已。
蜀汉人物自称蜀国是事实,若你认为“大陆国”的说法是错的,麻烦先找出自称“大陆国”的大陆人吧。
因为“大陆国”不合理,所以没人称呼,至少大陆人不可能这么自称。
因为“蜀国”有人这么称,那起码说明他们自己也承认“蜀国”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ps.别举大陆跟台湾的例子了,大陆什么时候承认台湾是一国了?
啥时候出现“大陆、台湾两国”这种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