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yr12345于2004-02-25, 23:20:11发表
今宵兄.你举的例子和我所举的差不多,不过你比我描述的更详细.
你说保守战略比进取战更有优势.
从你举的例子来看,"第一类:1、关西韩马和汉中张鲁有可能趁机进犯中原!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张鲁自不足论,他除了敢向更懦弱的刘璋耍横外,是不敢出汉中的;马超、韩遂又会如何呢?从历史上看,当曹操大战江东,甚至在赤壁大败时马超、韩遂都没有进犯中原,而是直到赤壁大败三年后才因为怀疑锺繇有讨伐他们的企图才不得不起兵叛乱的。所以在第一类情况下关西韩马进犯中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2、袁绍旧部可能会扰乱河北。但从曹操拿下河北后采取的措施和百姓的反应看,人民是不会支持动乱的。见三国志“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3、刘备集团也有可能得以喘息,进而坐大。这可能是最不利的因素,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一、以双方的地盘大小和资源量分析,刘备的发展绝对不会比曹操的发展快;二、由于还有孙权集团这一不确定因素,刘备集团的前景并不明朗(分析见有利因素)"
前两例招招都是致命的,无论发生哪一条都是十分危险的,宁可不取江东也要保证自己的后方呀,这样我认为选进取型的战略似乎更加明智.
答Y君:
首先不能同意你所说的‘保守战略与进取战略’的分法,我所分类并不在于哪个保守哪个进取!
其次,同意你所言,我所说前两条,条条发生并形成规模,都会给曹操以重大打击,但是曹操如果因为有这些隐患就裹足不前,猫在老巢不动的话,他也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曹操了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但最终只剩下了曹、刘、孙三家,这决不是偶然的。孙权承父兄之基业,且先不提。曹刘却是和其他诸侯一起在中原逐鹿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曹操在这一过程中,多次置强大的对手(袁绍等)于不顾,却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当时并不强大(甚至可以说很弱小)的刘备;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曹操攻打刘备或别的势力时,那些貌似强大的势力们(二袁、韩马、张鲁、刘表等)往往是持观望态度的,眼看着曹操一步步地坐大。相反,道是实力弱小的刘备,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曹战袁时,采取袭取许昌的行动。这些现象说明,在汉末群雄中,只有曹刘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他们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他们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置那些所谓的四世三公、江淮英杰等大诸侯势力于不顾,千方百计要除掉刘备,因为他知道,只有刘备才是他的真正对手,其他势力,给他们机会,也不会很好把握的!刘备之苦,是在于实力的不济,实力是不对等,是他屡战屡败的关键。当刘备拿下西川,在汉中终于可以和曹操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上较量时,曹操突然发现,他对刘备战无不胜的时代过去了!
说了这么多提外话的目的就是要说明,韩马、张鲁之流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是不足以令他们在曹操进攻江东时,能下决心进犯中原的。
至于第二条,袁绍旧部可能会扰乱河北的问题。我虽然只举了曹操的一例措施,但曹操并不只采取了这一例措施(可参看三国志)。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就是:当地百姓喜悦、袁绍部将的纷纷来降、袁子的身无立锥之地,逃命辽东、最终落个辽东授首、千里头行的下场。一方面,袁绍部将中有点能力的人都降了曹操,另一方面,当地的人民支持曹操,您说,在这样的条件下,袁绍旧部能有多大的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