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硬是要追寻民族英雄一词在文字上的确切定义未免舍本逐末.
被称为民族英雄者,其突出表现是,在对应外延最为广泛的社会普通百姓中有着极为高大的形象.很明显,这种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正是他们能够流芳百世的原因,也是民族英雄一词的真正内涵.
试问,这种形象是如何得来?我觉得,首先在为人所不敢为."不敢"者,不是不想,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正所谓国仇家恨,谁不想揭竿而起,登高而呼,驱除鞑虏(借代外侮),还我河山?对于入侵者,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但能有几个人做到?须知,在虎狼之敌环伺之下,这样做的具体结果基本就是死,而且通常会死的惨不堪言.于是乎,绝大多数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普通群众,选择的就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其中或有些人"曲线救国",奔走呼号;而真正做到态度鲜明意志坚定的正面抗击者,永远寥寥.正是这些为他人所不敢为者,使得占了99.99%的不敢者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于是其形象便陡然高大起来.若其本身又是一呼百应,百战不殆,能力与魅力兼具,那么民族英雄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古往今来,岳飞,戚继光这些人之所以被其身处时代的广大百姓称为民族英雄,并且其事迹流传至今,且看这句话:"听说昨日岳家军在朱仙镇以五百骑兵大破十万金贼,痛快,痛快!今日方是狠狠出了心中这口鸟气!"虽是小说家言,亦可为普通百姓的心理写照.
为他人所不敢为者,勇气也.
抗击外侮,正气也.
登高一呼而百应,魅力也.
抗击而有成,才华也.
因此,民族英雄的内涵,就是由以上四者构成.民族英雄得到长久的推崇,不是偶然的.若以民族观套入其中.强分什么"汉英雄","满英雄","外国英雄",不觉呆气十足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