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9-23 13:08 发表
1、双方的场外人物在观战,他们的恐有失心理,正是他们对所观看的战斗双方形势的感受,对于这些观战者通常我是不做区分的;可以看做是一个简化。
我并不反对其他网友要区分场外人物,处理场外人物的自身因素,例如将他们的关心程度分若干等级:父子、兄弟、上下级、同事等,我认为这是比我更先进、更严密的武评思路,正如攻防二维理论一样。
我的简化处理确实粗糙,兄不要老是批评了,因为我不对这方面的处理抱更高要求,我自认水平有限。倒是:期待对这方面有更高要求的包括兄在内的网友写出很好的武评文章,到那时,我会将它们引用到我的武评文章中。呵呵
2、纯理论来看,衡量两员武将的武力高低,最严格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无限的打下去,永远分不出胜负的才是武力相当,其余全部有高低之分。差距未必相同,击败对方所用回合数越多表明双方差距越小。【兄可有不同意见?】
联系演义实际来看,有两个限制,一是马的体力;二是有第三者喊停。如果分出胜负所需的回合数超过了这两个限制,那么我们已经不可能通过直接交手来分辨双方的强弱,因而双方武力有可能完全相当,也有可能存在高低之分。怎么办?如果能够有其他能够分辨双方武力高低的依据,我们可以结合其他依据来;如果连其他依据都没有,我选择做老好人。面对这种情形,用范围表示双方差距应该才是更准确的方法,但是我没用采用,对于一个本就是娱乐性质的三国武评,我觉得还是像游戏一样,用一个固定的武力值表示武力好。 ...

1、双方的场外人物在观战,他们的恐有失心理,应该是他们所观看战斗双方形势与自身心理状况结合后的感受,这完全就是哲学上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兄忽视第一位的原因,独尊第二位的原因,仅仅是一个简化就能说的过去的吗?
注意,这里并不是要“区分场外人物,处理场外人物的自身因素,例如将他们的关心程度分若干等级:父子、兄弟……等”,场上两员武将在单挑,点评两人的武力,需要狂分析场外人员干什么?如果真有人这么做了,这也不是更先进、更严密的武评思路,而是更全面、更细致的阅读小说思路。场外人物恐有失即场内人物下风是兄的观点;场外人物恐有失有多种原因,场内人物武力只是其中之一是其他网友的看法,一个不认为恐有失与武力有多大关系的人怎么可能以恐有失为据去写武评文章呢?
兄自认水平有限,我倒不这么认为,我所发的帖子也绝不是批评;兄说自己的简化处理是一种“粗糙”,我也不这么认为;兄期待对这方面有更高要求的网友写出相关的武评文章,我很悲观,认为恐有失与武力之间没有多大关系的其他网友怎么可能以‘恐有失’为据去写武评文章呢,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2、来说说兄的纯理论,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是不是三国演义,还是现实世界,还是某个假想出来的平行世界?在三国演义的世界里,你的纯理论肯定是不适用了,原因你自己也分析了;在现实世界,你我都知道有以弱胜强这个词汇,那你的纯理论也不适用了,因为在你的理论中不可能发生。那么,这条纯理论只能适用在某个假想出来的平行世界了,在这个世界里,任何单挑一旦开始就不能中断,而且也没有以弱胜强这个概念,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在哪里,但是我肯定这个世界不是三国演义,也不是我所处在的世界。
联系演义实际来看,兄言有两个限制,一是马的体力;二是有第三者喊停(当然还有其他限制)。那么很显然的,不是“如果分出胜负所需的回合数超过了这些个限制应该怎么办”,而是“由于有这些限制,就不存在分出胜负所需的无限回合数这个概念”,进而应该承认“有通过直接交手无法分辨双方强弱的情况”。这时,如果能够有其他能够分辨双方武力高低的依据,我们可以结合其他依据来;如果连其他依据都没有,那就选择做老好人。最后,我同意兄用一个固定的武力值表示武力的方法,事实上我最终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