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0-30 18:06 发表
以往有关五代末宋初的小说及民间文学里都有历史上并不显赫的高怀亮、郑恩(子明)、呼延赞等人很大戏份,没想到楼主让高怀亮这么早就挂了
嘿嘿,这高怀亮挂得恁早还真不是楼主使坏呢,在清代小说《飞龙全传》里高怀亮就是死于征南唐之役。而民间文学中的北京老本评书金枪传也有类似描绘:
当年老主爷头下河东,高怀亮反汉归周,认了祖宗了,跟老山王杨衮道别。爷俩要分手了,老山王很不放心哪,从小就娇惯这个老疙瘩,虽说是过继来的,但一直就当亲生所养。王源就说了,老王爷,要不我就一直跟着小少爷吧,我们俩从小一块长大的,他怎么回事我都清楚,我给他当马童,我是寸步不离!您看怎么样?以后只要是有我在,就有小少爷在!老王爷还真塌实多了,因为这个王源从小就跟着自己,老山王的枪法绝学他继承的最精!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人办事一直很精明、严谨,从来没把事办砸过。有他看着高怀亮,老王爷还塌实点。临告别的时候,老山王就跟高怀亮说:“孩子啊,你现在知道了你的身世,你也就明白为父为什么总是单独教你枪法。你所会的,你那三个哥哥都不会,我除了把杨家枪法教给你以外,你们高家独门枪法我也都教给你了,这样儿我摸着心口算是对的住你的亲爸爸了。可是还有十二手绝命枪,爹爹以前不能教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年岁还小,上阵不能运用自如,这个绝命枪都是险招,用不好连你自己的命就都搭上了。你今天保了柴荣和赵匡胤,早晚都得跨江去取南唐的江山,过了长江,就有可能遇见江南罗家枪的传人,所以孩子你得记住,你非得练好这十二手绝命枪不可,否则过了长江你就该吃亏了。”就在狮子崖前,老山王一招一式,把十二手绝命枪的要决和用法都传授给了高怀亮,嘱咐他要勤加练习。
后来宋太祖登基之后论功行赏,高怀亮被封为镇殿侯,衣锦还乡,回火塘寨去看望老父亲杨衮。杨衮听说大宋朝马上就要进兵江南了,就悄悄问王源,你家小少爷他练绝命十二枪了没有?王源说他一招也没练呀,哎呀!杨衮一跺脚,这个孩子,叫我惯坏了,真不听话!但是没办法,高怀亮性格倔强,老山王拿他也没办法,就把王源叫过来,把杨家最后十二手金枪绝技全都教给了王源,告诉他阵前一旦遇见姓罗的敌将,枪法胜过你家王爷的,你就上去用这绝命枪法把敌人战退,但也千万别要了人家的命,千叮咛万嘱咐。结果高怀亮担任了前部先锋南征,一路是斩将夺关,在凤祥关先杀了花枪将刘猛,这个花枪刘猛就是越国公罗英的结拜弟兄;后来兵打徐州,徐州的守将是南唐老太师丹托的两个儿子丹鸾、丹凤,也叫高怀亮给挑了;等到了寿州,老太师丹托把越国公罗英给请到了前敌,设了个诱敌之计。当晚高怀亮受副元帅潘洪所逼,夜渡淮水,去劫南唐的军营,中了丹托设的埋伏。潘洪临阵脱逃,也不管当兵的了,自己先跑了,把山口就给丢了,等于连退路都叫南唐军队给绝了。没法子高怀亮领着军兵来抢八公山,在山下就和罗英遇见了。王源一直都跟着高怀亮,但当时是黑夜交兵,他哪知道对面来的这个人就是罗家的后人哪?但是罗英知道高怀亮,因为高怀亮一路斩将夺关杀过来,太有名儿了。罗英一上手就诈败,高怀亮要夺山头,就跟着后边追,王源在他们俩的后面。王源在后边还嚷嚷了一嗓子:“侯爷,您小心敌将使诈,小心回马枪!”可是高怀亮早把十二手绝命枪里的回马枪给忘了,他光知道高家的“白猿拖刀式、住马回身枪”,这手枪是前头败退之将得把枪捣过把来,把枪头藏在马尾巴底下,后把在前,前把拖后,敌人一近前就把后把一压,前把一提,枪头就从马尾巴底下挑出来了,再一收缰住马,枪头必中敌将的咽喉!这个就叫“白猿拖刀式、住马回身枪”。但高家枪法里的这一手,早已经是天下闻名了!为什么呢?当年高怀亮的祖父白马银枪高思继被晋王李克用请出山会战后梁朝的名将铁枪王王彦章的时候,两个人是连战三百多个回合未分胜负。梁王军中有一员大将名叫尚让尚君长,与黄巢、邓天王是结拜弟兄,熟知天下名枪,知道高思继的枪法里有这么一手绝招叫“住马回身枪”,就告诉王彦章你可得小心他用这手枪!王彦章夜读兵书,悟出了“防者不会、会者不防”之理,次日会战,自己要使这手枪,高思继追他的时候就注意他那马尾巴了,没看着枪缨,塌实了,认为他不会用。可他疏忽了,王彦章用的是浑铁无缨大杉篙,本来就没有枪缨,高思继就这样死在了自己成名的枪法之下。所以这手枪,在这一仗以后传遍大江南北,天下使枪的人已经是人人尽知了!那么这回罗英用的叫“回身转马枪”,实际上这手也就是那十二手绝命枪里的一招,当年老山王的父亲杨世厚跟罗英的曾祖父那学过来的,可高怀亮跟他爷爷一样,还是盯着马尾巴看,一看罗英的前后把都没捣呢,也塌实了,放心大胆地追。结果人家罗英一转马头,跑高怀亮的后边来了,再想防都防不住了,被罗英一枪刺透后心。
王源抱尸痛哭,就问罗英是谁,罗英具实相告,见王源一身参将的装扮,没放在眼里,让他把尸首带回去,好好成殓。并说明我们是各为其主,高怀亮这一路出手都太狠,我虽然也很佩服他,但是我要不一上来就用绝命枪把他杀喽,我就得丧命。王源一想,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小少爷也确实是忒狠了点。再者说,今天高怀亮是死在潘洪手上!就抱着本官的尸身回营,带去的兵丁全军覆没。副元帅潘洪怕王源把自己的罪责泄露出去,就给王源定了个临阵脱逃之罪,判斩监候,押解回京城下到天牢里头,在刑部挂了号了,等着回京以后再处置,王源就没能见到主母。可是下南唐这一仗一打就是六、七年,潘洪早把王源给忘了,刑部主簿换了两位,把原来的档案也丢了,王源又是军籍,一般不能随便处置,遇见大赦也不能放。就这样,在刑部天牢里一熬就是二十多年,没人管、没人问,成了无头案了。王源喊冤,无奈他也只能喊给牢头听,他在京城无亲无故,少侯高君佩后来也搬离京城,他就更没人可找了,也就罢了,安心在监牢里边自己一个人没事就琢磨兵法、武艺,拿木棍当枪练习,竟然也练成了一代名枪,可惜明珠埋藏于粪土之中。
今天王源在监牢里遇见七郎,才知道原来杨家将已然归宋、都搬到京城来了,很高兴。听说老山王是大笑着死的,也不免有点黯然神伤,就这么爷俩在监牢里头唠嗑唠了整整一天。八王吩咐牢头善待七郎,这几天他们俩的伙食什么的还不错。到第三天早上,七郎可就按耐不住了,“老叔,您说的那个转马回身枪可得怎么用哇?”王源巴不得他愿意学呢,因为二十来年没做别的,专门把杨家枪法好好琢磨了一遍,融进去很多自己的心得、诀窍,就把这些个绝命枪法和自己的要决、诀窍都一一传授给了七郎。王源早先跟牢头求来了几根白蜡杆,自己拿一根,给七郎一根,爷俩就在监牢里头练开了。所以这十几天,七郎的能耐可长了不少!
那么说这都是哪十二手绝命枪呢?一开书咱们就说过杨家枪叫“六合梅花三十六枪”,三十六手枪是三手为一路,每一路枪法里头都有一手是绝命枪,所以杨家枪传到这一代只有二十四手,十二绝命枪早已失传。那为什么叫“六合”呢?是当年老山王杨衮走南闯北搜集到的六种古传名枪的枪法,老山王将其精要与北霸六合枪和自己家传的杨家梅花枪法的要诀融会一体,自成一家。这六种名枪为东汉姚期所传的霸王枪、三国张飞所创的桓侯枪、唐朝敬德使的鼍龙枪,是为三猛枪法;再就是蜀汉赵云创的子龙枪、隋唐罗成用的梅花枪、盛唐名将郭子仪的汾阳枪,是为三巧枪枪法。杨衮把六种名枪都去除繁冗,各删减为两路六手枪法,一家两路,故成一十二路、三十六手杨家枪法。
头两路叫做“霸王枪”,当年霸王项羽在巨鹿一战过漳水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以少胜多,九逐章邯,靠的全都是这套见面不出一合就要敌人性命的枪法。后来霸王在九里山前率领二十八骑冲出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阵,用的也是这种枪法。当时二十八骑中有一名楚国小将,聪明非常,阵前领悟到了霸王枪法的奥妙,最后替霸王先牵着乌锥马上船的就是这员小将。马跳乌江,霸王自刎,这员小将也要捐生,是乌江的亭长劝解下来,这才乘舟逃回江东,隐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枪给传了下来。再后来,这手枪法辗转传到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里的安成侯姚期手里,从此广传将门,但是,能把它用好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霸王使枪,含着上古用矛之法的“提、掳、拦、拿、缠、翻、圈、环”这八式在里头,是枪法之祖,又叫“八母枪”,全部的枪法可以说都是从这演变出来的。光学会招式没用,得知道诀窍,按照诀窍来练,所以正宗的枪法还一直是在姚家人手里。晚唐时节金陵南唐王驾前有一员大将叫姚平,正是姚期后人,精通家传的霸王枪法,为学霸王枪,杨衮专门下江南,拜老将军姚平为师,学到了霸王枪的真传。
第二合是两路桓侯枪法,乃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桓侯张飞所传。这套枪法相传是取成都之战张飞在和马超连日决斗、挑灯夜战之时的独创,后来这套枪法一直在蜀中流传。杨衮会战十三太保李存孝以后,自知天外有天的道理,下决心踏遍天下学来六种古传名枪,就专门到四川访师寻友,想学到桓侯枪。但是遇见几家枪法的师傅,都说是正宗的张飞枪法,一比试,还不如自己呢,心想盛名之下,未必就有真东西!回家路上到三峡游玩,进了云安的张飞庙祭拜,十分留恋,就在庙里边住了一宿。晚上杨衮做了一个梦,就梦见张飞骑着马舞动着长枪来与自己决斗,所用的枪法都是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最后张飞的枪都撒了手了,噗嗤!刺中了自己的前心!杨衮一下从梦里惊醒,怕忘了赶紧拿上自己的枪就跟张飞庙的院子里边练开了,一边练一边好回忆刚才梦里张飞用的枪法。嘿,练着练着,守庙的老庙祝叫他给吵醒了,老头说了句话把杨衮气坏了“噢,就这么两下子就敢跟桓侯眼睛底下练枪啊?这不是鲁班家门口耍斧子吗?”杨衮说你说我不行,那你来一个呀!没想到老头把神像手里那根大铁矛一把给抽出来了,在院子里把长矛使开了,刷刷!刷刷!给使了一趟桓侯枪法。杨衮当即给老庙祝磕头,拜见师傅。一打听,老头姓王叫王宗,家传的桓侯枪,怎么流传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祖辈就世代守护张飞庙,练两手枪法主要是为了抵御山贼野寇。杨衮在张飞庙住了有一年多,把桓侯枪给练熟了,他想把师傅王宗接到老家去奉养,王宗谢绝,师徒俩只好洒泪而别。
第三合是两路子龙枪法,乃三国时期名将顺平侯赵云所传。但子龙枪法并非在蜀地流传,而是在赵云的老家河北真定府常山县的几家赵姓武师中代代相传。到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常山赵颖凭着一条枪名震河北,帮着名将李光弼收复河东,被封为代州总管,后来不满宦官当道,藩镇祸乱,就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子龙枪法就传到了五台山的佛门。唐朝末年,雁门关白袍将史敬思少年时候曾到五台山拜师学艺,学到了正宗的子龙枪法。后来史敬思在太平桥为救晋王而死,其子史建唐流落到直北大同,和石敬塘、史弘肇和王朴同拜金刀禅师赫连铎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这个时候杨衮也来跟金刀禅师学刀法,十分敬重白袍将史敬思,就将自己所学的枪法精要传授与史建唐,史建唐感激不尽,也把家传的子龙枪法教给杨衮。
第四合是两路敬德鼍龙枪法,乃唐初名将鄂国公尉迟恭所创。当年尉迟恭勇破洛阳、连战五国,御果园单鞭三夺槊,英勇无敌。尉迟氏世袭鄂国公,几经辗转,鼍龙枪法传给了幽州马家,至唐末,幽州节度使、北平王马三铁得此真传。马三铁曾随晋王李克用勤王破黄巢,后厌倦朱温弄权,在河东的困龙山蛰龙寺出家为僧,法号昙云。杨衮遍访名山大川,这一日转到蛰龙寺巧遇昙云禅师,两个人唠的很投机,一提各自出身,原来是几代的世交,马三铁和杨衮的父亲杨师厚也很熟,就留杨衮在寺院里长住下来。蛰龙寺里训练着僧兵,杨衮一看,寺僧练的棍法里边有枪法,就向禅师请教,老禅师才说,这个就是鄂国公家传的鼍龙枪法。杨衮再三求教,昙云磨烦不过他,又很赞成杨衮的为人,就把自己所学悉心教授。杨衮学完了本事也不白学,回家献出家财万贯,给昙云修缮寺院。
第五合是两路罗家的梅花枪法,乃隋唐时期名将罗艺所传。在《兴唐传》这部书里说的很清楚,罗艺的枪法乃得自于三国姜维的后人,后来传给了独子罗成,罗成传子罗通,罗通传子罗章,罗章再传子罗昌……罗家是唐朝世袭的越国公,至罗弘信这一辈接任魏州王,做了一藩的镇主,有老王罗弘信这一条枪在河北镇着,虽说有黄巢起兵乱唐,河北倒也安生。杨衮的父亲杨世厚专门找老罗王学枪,投身在魏州军营为将,后来和少保罗兆威结拜,学到了罗家枪法的真传。罗兆威因伤病早夭,死前托孤给杨世厚,杨世厚就做了魏州的总管。
最后两路是郭家的汾阳枪法,乃盛唐名将汾阳王令公郭子仪所传。这套枪法由大郎代国公郭曜传下来,从世袭汾阳公郭锋经四世传到了阁老郭端夫手中。唐僖宗广明元年,岁次庚子,长安大开文武两试,招募英才。山东曹州冤句县赤墙村出了一位英雄好汉,姓黄名巢,表字巨天,博览经史,枪法绝伦。在武科场上夺取头名状元,可到了皇上御赐封赏的时候,僖宗一看黄巢的相貌,是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太怪异了,吓了一大跳,再加上奸臣田令孜说了几句坏话,一生气将黄巢革退不用。当时就把郭阁老也给气坏了,在武科场上大骂昏君奸佞,被罢免还乡,隐居到汾阳郭峪村,潜心教子郭在徽习文练武。后来郭在徽出世,扶保晚唐昭宗皇帝,在汴梁城中与杨衮相遇,兴致相投,就结拜为弟兄。后来朱温诓昭宗迁都谋篡,杨衮与郭在徽一起倒反汴梁城,郭在徽要投身南唐去保金陵豪王,出城以后只好各奔南北。分手之前,郭在徽把家传的汾阳枪法传授给了杨衮,杨衮又把北霸六合枪法教给了郭在徽。
大梁王朱温威逼唐昭宗禅位,灭唐称梁。太原晋王李克用会同唐朝宗室亲王潞州王李杰、河南王李善等等兵发汴梁,讨伐朱温,在宝鸡山梁晋会兵。梁王手下的大元帅王彦章凭着浑铁无缨大杉篙打败了无数的唐朝名将,晋王把隐居山东的白马银枪高思继给请回来,结果也被王彦章用高思继所擅长的回马枪所杀。这一下,激怒了金枪老祖夏鲁奇,这个时候他正带着杨衮和高思继十二岁的儿子高行周在直北大同府向金刀禅师学刀法,爷仨就准备到宝鸡山会战王彦章。正好晋王大太保李嗣源和部将铜台关总兵刘知远从宝鸡山突围而来,找直北大同侯李友金求发救兵。刘知远是金刀禅师的大徒弟,和大同侯李友金、大太保李嗣源一起到武周山石窟寺来找师傅求救。金刀禅师为了帮助夏鲁奇报仇,就把自己的徒弟史建唐、石敬塘、史弘肇、王朴都派下山,协助唐王会战王彦章。杨衮、高行周也与师傅夏鲁奇一路同行。等到了宝鸡山前,史建唐挂帅,摆开五龙二虎阵。杨衮代师出马,用连环绝命枪胜了王彦章,从此可说是一举成名。那段书叫做“五龙二虎斗彦章”,杨衮本来排名在五代第三条枪,这以后就篡了头条枪铁枪王王彦章的位子,号称天下第一名枪。到这时候,杨衮把六大名枪都学全了,也得了富贵,锦绣还乡。杨世厚和夏鲁奇争了一辈子的心愿算是了了,老哥俩很遂心,一起恭迎晋王世子李存勖、大太保李嗣源和唐朝各地的藩王、诸侯会师魏州。杨世厚将魏州相让,世子李存勖据魏州称帝,号为晚唐庄宗,以魏州为东京,更名“兴唐府”。杨世厚和夏鲁奇、金良佐三老扶起兴唐大业以后,慨然辞官,都跟着杨世厚携带全家老少回归河西故土麟州府杨家堡隐居。杨衮尊师傅夏鲁奇为义父,三老在杨家堡整天和杨衮一起钻研枪法,才有工夫把学来的六大名枪融会贯通,自创出这一套六合枪法。这就是六大名枪的来历,咱们就一一都说讲明白了。
书中暗表,老山王杨衮这一辈子只把十二手绝命枪传给过三个半,头一个干儿子高怀亮,二一个就是这个王源,第三个是长子杨继康。老山王自己有三个儿子:长子继康、次子继凯、三子继业。长子继康生性耿直淳朴,但是秉性过烈,容易偏执一念;次子继凯生来力大无穷,但天性愚钝,又什么事都不上心,成天嘻嘻哈哈,全是玩笑;只有老三继业,行事严谨有度,遇事胆大心细,决断刚韧有威,是个帅才,老山王最看重。但是杨继业的狂傲劲儿也跟老山王年轻的时候差不多,总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谁都不看在眼里。结果在金锁关前先对阵高怀德,一对花枪败在高怀德的北霸枪下,很懊恼;后来高怀亮认兄投周,杨继业又受命抓捕高怀亮,还是输在了他的枪下。臊的杨继业弃枪学刀,到直北大同找金刀老禅师去了。杨继业这一走,老山王只得把绝命枪先传授给长子继康。后来三下南唐以后杨继业受了皇封为第二辈火山王、做了火塘寨的大总管,大爷杨继康受气离山,到塞北云游,谁也不知道到哪去了。这样十二绝命枪就传到了塞外,咱们后文书还有交代。那半个就是高怀亮的儿子少侯高钰高君佩。太祖被困在寿州,派高君佩到山后火塘寨搬兵求救,老山王那会儿还在世,瞧见小孙子很高兴。临走的时候,为了帮他报仇,就把十二手绝命枪里怎么破罗家绝命枪的三手绝招赵云子龙枪里的“撇枪式”、张飞恒侯枪里的“撒手枪”、郭子仪汾阳枪里的“单杀手”都教给他了。高君佩学会了以后,一路上勤加练习,到了南唐清流关前,与越国公罗英一战,用撇枪破了罗家的回身转马枪,又用单杀手把罗英刺伤。高君佩大仁大义,没用撒手枪要了仇人的性命。越国公罗英很受感动,后来就是罗英回城劝说薛吕、秦风几家南唐名臣,陪同豪王李煜归顺了宋朝。但是高君佩只学会了这三手枪法,所以说只能算半个。罗英之子罗芳罗延惠,从高君佩那打听到破他罗家枪的枪法是从哪儿学来的,就告辞了父亲罗英,单身北上,到火塘寨找老山王来了,想把枪法学全,以保罗家名枪的威名。不巧的是,罗延惠赶到以后,老山王听说宋太祖平灭了南唐,天下承归一统,正值八十大寿,子孙满堂,老寿星多喝了几杯,开怀大笑而死。令公就把罗芳收留在火塘山,教给他家传的春秋刀法,收为麾下部将。到这个时候,从七郎往上这七个小子的童子功都是老山王一手给带起来的,老爷子却没来得及把十二绝命枪教给自己的孙子,在中原这手枪要没有王源就算是绝迹了。
[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6-10-31 14: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