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晋阳秋》,一部为司马懿说公道话的良史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6 19: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复大司马:
你要是看完肃杀公的帖子,就知道他不停在玩逻辑狡辩的把戏.
我方前面驳斥肃杀公关于步兵结阵就容易对付骑兵优势的观点,提出步兵结阵,进退不易.除非要做到不动如山的境界.这就是你的疑问起源.
肃杀公提出,作到不动如山也不是很难做到,优秀将领都能做到.我方不同意这样轻飘飘的说法.肃杀公转向说,他已经将范围限制在优秀统帅里面,自然诸葛和谢艾两个例子就是优秀,后又说比起李靖等也算不了什么.说的绕来绕去的.
肃杀公高论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莫非要给他去解读成,在优秀将领中诸葛不是一流货色,但是已经是优秀人物的范围,也是优秀将领,而优秀将领都能做到不动如山,所以诸葛这个不是很了不起的优秀人物二流产品也能做到,又所以二流优秀也能做到不动如山,不动如山就不是很难做到了.一个论证关系包含两个自相矛盾的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16 2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13:41:34发表
说要挟是过了,而且我也没这个意思。

讲的是刘禅,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开府治。治什么事?家事吗?呵呵,显然是国事了。所以说“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刘禅下诏要经过尚书台吗?要的吧。如果诏书不符诸葛之意,你说还发得出吗?

问题在于你的原话好象不是这样表达啊: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5, 21:58:51发表
那诏书你还真以为是刘禅自己写的啊?还不是诸葛亮要什么内容就什么内容。

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云云,很说明问题了。

看看你的原话,你已经连刘禅可以写诏书的权力都质疑了。而且你以诏文出自《诸葛亮集》来证明你的观点,这也是不对的。所以我才略加反驳一下。

而且不是说拥有“录尚书事”,“开府”就代表说什么有什么。照这么推理,那么陈群就曾经是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开府,可也没人说那时候的曹睿连写诏书都不自由啊。

既然刘备要刘禅以父事诸葛亮,那么刘禅的诏令写完后,给诸葛亮看看,即使略加修改也是理所当然,哪里有什么问题?如果以学生、导师对比刘禅、诸葛亮,那么学生刘禅写完论文(诏令),然后导师(诸葛亮)修改后帮刘禅发表,可是论文(诏令)照样是刘禅写的嘛。

《三国志——陆逊传》: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陆逊也有修改孙权外交书信的权力,可是照你的推论,岂不是变成“那诏书你还真以为是孙权自己写的啊?还不是陆逊要什么内容就什么内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6 2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想肃杀兄的意思就是诸葛亮勉强算优秀将领,但在优秀将领里面只是二流角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6 2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1-16, 20:13:22发表
我想肃杀兄的意思就是诸葛亮勉强算优秀将领,但在优秀将领里面只是二流角色

我看起来只是觉得他绕来绕去,我说步敌骑难,他说步克骑容易,容易做到,那大将算优秀吗.他又说容易也是优秀.优秀那自然是符合我的观点了,他这又搬出优秀也是优秀的二流.不断补自己的漏洞.我严正请他回复我提出的疑问--见前面帖子,他根本不敢正面回答.拿蒙哥汗攻城战死来证明步兵野战不怕骑兵?
若按照大司马的看法,他跟我辩论这么久跟本就不知所谓,我开始的观点就是骑兵野战优势,诸葛亮敢野战挑战,而司马不敢应,说明诸葛亮优秀.他跟我辩什么?辩诸葛是优秀的二流和他自己提出的谢艾都是60分.李靖100分??这是最后才提出的.前面根本没人跟他讨论诸葛第几优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u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8
编号 29740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5-1-16 2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对吧,在李卫公问对里面关于武侯的就有好象13问,估计在引用的人当中不是第二就是第三.一个得100分的这么看得起60分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6 21: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先的意思,是有人用诏书出自第三者(诸葛、司马以外)之手,可以作为蜀兵数目确实有多少多少。我就说了,这所谓的第三者实际上仍然在诸葛亮掌握内,那里面的内容也没多大说服力。

录尚书事是不算什么,有这个头衔无作为的人多了去了;开府更不说明什么,不过这也是曹魏的发明创造,政治制度上狗P倒灶,一搞就是四、五个开府的。两汉和蜀汉,开府可是大事,更何况,陈群的地位能和诸葛比吗?算上陆逊好了,“权辄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这个和“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一样?

呵呵,就算是刘禅本人“写”的好了,问题的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你觉得答案是“YES”?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便君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95
编号 8599
注册 2004-6-24


发表于 2005-1-16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01-16, 17:36:42发表
问题就是他当上大司马不久就病了.....

曹真当上大司马之后到他病可是有不少日子的,期间他还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西线军事活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5-1-16 21: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loyani 朋友请注意,什么资料都质疑的话,会导致历史不可知论,就是说,按你老兄这个怀疑法子,大家对3国的几乎一切都可以怀疑,那就不用讨论了。历史上成王败寇,执政的全英明无敌专政独裁,下野的全低能混蛋民主正义蒙冤待雪。

另一种情况,你并不怀疑一切所有史料,只质疑对你的论断不利的,那么,显而易见,你错了。

你问的答案当然而且只能是YES。连这个你都问,可见你的历史基础常识不过关,没及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6 21: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锦官城门吏于2005-01-16, 21:24:16发表
loyani 朋友请注意,什么资料都质疑的话,会导致历史不可知论,就是说,按你老兄这个怀疑法子,大家对3国的几乎一切都可以怀疑,那就不用讨论了。历史上成王败寇,执政的全英明无敌专政独裁,下野的全低能混蛋民主正义蒙冤待雪。

另一种情况,你并不怀疑一切所有史料,只质疑对你的论断不利的,那么,显而易见,你错了。

你问的答案当然而且只能是YES。连这个你都问,可见你的历史基础常识不过关,没及格。

原来“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只是陈寿在胡说8道;又或者这诏书不在“政事”范畴之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16 21: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21:06:40发表
原先的意思,是有人用诏书出自第三者(诸葛、司马以外)之手,可以作为蜀兵数目确实有多少多少。我就说了,这所谓的第三者实际上仍然在诸葛亮掌握内,那里面的内容也没多大说服力。

录尚书事是不算什么,有这个头衔无作为的人多了去了;开府更不说明什么,不过这也是曹魏的发明创造,政治制度上狗P倒灶,一搞就是四、五个开府的。两汉和蜀汉,开府可是大事,更何况,陈群的地位能和诸葛比吗?算上陆逊好了,“权辄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这个和“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一样?

呵呵,就算是刘禅本人“写”的好了,问题的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你觉得答案是“YES”?

loyani 兄:

那份诏令有没有说服力不在我讨论范围。

曹丕临死是安排四人辅政,四人之间出现了权力交叉,陈群的地位跟之前的诸葛亮相比,当然不在同一等级上,所以我也没有说过“陈群地位跟诸葛亮一样”这样的话。

不过你未免把诸葛亮的权力地位的因果关系概况过头了,诸葛亮见建兴二年的具体职务跟权力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诸葛亮是拥有如此之多的职务跟权力才会出现“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的局面,所以你以“录尚书事”、“开府”就判定诸葛亮的地位未免狭隘了一点。

陆逊拥有了孙权给予的印章,又拥有可以更改孙权书信的权力,我不认为陆逊地位能比诸葛亮。不过当时刘禅、诸葛亮收到从东吴来的信里面表达的意思与当初孙权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一样,这就难说了。


既然我连“陆逊改动过后的书信与孙权当初的意思是否一样”我都无法证明,那么你要我怎么证明“诸葛亮改动过后的诏令与刘禅当初的意思是否一样”呢?————不过如果诸葛亮当初真的把刘禅的诏令横改一番,那么多年后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死光,陈祗黄皓上台的时候,刘禅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当年诏令翻翻案整整诸葛亮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7 0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21:06:40发表
原先的意思,是有人用诏书出自第三者(诸葛、司马以外)之手,可以作为蜀兵数目确实有多少多少。我就说了,这所谓的第三者实际上仍然在诸葛亮掌握内,那里面的内容也没多大说服力。

录尚书事是不算什么,有这个头衔无作为的人多了去了;开府更不说明什么,不过这也是曹魏的发明创造,政治制度上狗P倒灶,一搞就是四、五个开府的。两汉和蜀汉,开府可是大事,更何况,陈群的地位能和诸葛比吗?算上陆逊好了,“权辄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这个和“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一样?

呵呵,就算是刘禅本人“写”的好了,问题的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你觉得答案是“YES”?

你到底想说啥?我最先的意思就是这份伐魏诏书中提到的“二十余万”都是虚数,是写给天下人看的;

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跑题灌水之类恕不奉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轻松好心情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48
编号 3333
注册 2004-12-10


发表于 2005-1-17 09: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总之觉得诸葛亮与司马懿水平彷佛,诸葛亮运气也不好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6, 19:08:18发表

首先我敬告阁下,这个论坛不是你用来人身污蔑的地方.请自重!!!!
接下来我还是请阁下回答我的问题:
1/蒙哥大汗在钓鱼城攻城战死(不取病死一说),和阁下要表现步兵野战对付骑兵不难有什么关系.与阁下所说很能说明问题--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赞成的步兵依托坚持可以对付骑兵的优势,还是证明阁下的步兵野战容易对付骑兵优势??
2/吴氏兄弟有打败骑兵优势敌军的记录,兵书有对付骑兵的方法,但宋军整体还是战略败势,和阁下所说从陕西大胜敌军,越胜战线越后移到四川,这和证明步兵野战对付骑兵不难有什么关系.是否兵书有对付骑兵的方法,是否有战胜骑兵优势的记录,就能抹杀骑兵的难对付和步兵军团野战败多胜少么.
3/还是请指导一下,阁下说两翼同样布置骑兵的话.敌军优势骑兵(且不说优势骑兵跟弱势骑兵交战的结果)侧翼骚扰的战术就行不通,随后是论证为什么行不通,原文"骑兵配备的小型的弩可以射到100步,这个在《孙膑兵法》中有记载,而步兵配备的弩射程要更远,大型的蹶张弩射程超过830米,蜀军配备的“元戎”射程虽然较短,但在射速和准确率上要更高一些。".如果你说阵法用兵什么的我也可以领会.但你这么说弓弩我却真的是看不出,这和你两翼部署骑兵后,别人骑兵包抄行不通有什么关系.请解释一下.
4/顺手100个名将,我前面已经说了,这些名将为什么韦兄会挑出来,因为他们了不起,在所在时代那么多战争和那么多将领中是凤毛麟角.
请不要说什么其他人已经说了,你不屑于说之类的话,请以学史的态度来真真正正解释一下

“鸡同鸭讲”成语而已  

先普及一下宋史教育:宋对金整体的败势是一两个将领就能决定得了么?西线的顺昌之战刘锜以少胜多,中路的岳飞更不必说了。在大好形势下宋金绍兴和议乃政治上的失败非战之过。回到关陕方面看看前后形势:南宋与金西线的争夺战前期是由张浚指挥,宋军丢了关陕五路。后期改由吴氏兄弟坐镇金人未敢越雷池半步。同样是作战同样是宋朝的军队文人领导和武人领导能一样么?

直接说关键点
弓弩是骑兵的克星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将骑兵用的弩和步兵用弩的射程作比较可以看出骑兵弩在射程上远不如步兵。所以弓弩对骑兵占据优势。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李陵以5000步兵杀伤匈奴骑兵四倍有余,另一个是吴氏兄弟利用叠阵屡胜金人。

说说名将问题
我说的是中国历史上,凌云茶兄非要拿同时代来质疑我。就像经线和纬线一样完全不是一码事。诸葛亮治军不错,在战争中从未歼灭过敌人任何一个军团说他在优秀将领里面只是二流角色并不冤枉他。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发表
而且肃杀兄好象是说优秀的将领容易做到不动如山的境界吧,而不是能对付骑兵吧

凌云茶兄自己搞混还要说我不停在玩逻辑狡辩的把戏,我还真觉得有点不知所谓。看来这种功夫我还是要多向凌云茶兄学习学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5-1-17 10: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具体战术就是撤退伏击有一手,其他就没有什么厉害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7 1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01-16, 21:45:27发表
loyani 兄:

那份诏令有没有说服力不在我讨论范围。

曹丕临死是安排四人辅政,四人之间出现了权力交叉,陈群的地位跟之前的诸葛亮相比,当然不在同一等级上,所以我也没有说过“陈群地位跟诸葛亮一样”这样的话。

不过你未免把诸葛亮的权力地位的因果关系概况过头了,诸葛亮见建兴二年的具体职务跟权力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诸葛亮是拥有如此之多的职务跟权力才会出现“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的局面,所以你以“录尚书事”、“开府”就判定诸葛亮的地位未免狭隘了一点。

陆逊拥有了孙权给予的印章,又拥有可以更改孙权书信的权力,我不认为陆逊地位能比诸葛亮。不过当时刘禅、诸葛亮收到从东吴来的信里面表达的意思与当初孙权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一样,这就难说了。


既然我连“陆逊改动过后的书信与孙权当初的意思是否一样”我都无法证明,那么你要我怎么证明“诸葛亮改动过后的诏令与刘禅当初的意思是否一样”呢?————不过如果诸葛亮当初真的把刘禅的诏令横改一番,那么多年后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死光,陈祗黄皓上台的时候,刘禅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当年诏令翻翻案整整诸葛亮嘛。

你是没说陈和诸葛“地位一样”,呵呵偷换概念我看你用的还蛮熟。

事在人为,即便你是皇帝,掌握不了实权也等于零。“录尚书事”、“开府治事”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且诸葛亮有多大权力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些来证明,因为事实就是蜀汉他最大。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表明一下诸葛亮处理政事的具体形式。

其实也不用比这个比那个,诸葛亮以人臣而行君主之事,又未表现出篡权之心,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很特殊----这也是他能成为后世封建士人偶像的原因之一,别的任何人和他都没什么可比性。

还有就是诸葛亮根本不需要改动刘禅“写”的诏书,自然有人可以直接和刘交流。

刘禅整诸葛亮?你也把人看得忒小气了,后主虽昏庸,还没到弱智的程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1-17 11: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7, 0:02:53发表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21:06:40发表
原先的意思,是有人用诏书出自第三者(诸葛、司马以外)之手,可以作为蜀兵数目确实有多少多少。我就说了,这所谓的第三者实际上仍然在诸葛亮掌握内,那里面的内容也没多大说服力。

录尚书事是不算什么,有这个头衔无作为的人多了去了;开府更不说明什么,不过这也是曹魏的发明创造,政治制度上狗P倒灶,一搞就是四、五个开府的。两汉和蜀汉,开府可是大事,更何况,陈群的地位能和诸葛比吗?算上陆逊好了,“权辄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这个和“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一样?

呵呵,就算是刘禅本人“写”的好了,问题的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你觉得答案是“YES”?

你到底想说啥?我最先的意思就是这份伐魏诏书中提到的“二十余万”都是虚数,是写给天下人看的;

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跑题灌水之类恕不奉陪~  

下次你回帖时,最好先看清楚对方的发帖对象,不要平白惹人笑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17 12: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7, 11:32:03发表
你是没说陈和诸葛“地位一样”,呵呵偷换概念我看你用的还蛮熟。

事在人为,即便你是皇帝,掌握不了实权也等于零。“录尚书事”、“开府治事”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且诸葛亮有多大权力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些来证明,因为事实就是蜀汉他最大。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表明一下诸葛亮处理政事的具体形式。

其实也不用比这个比那个,诸葛亮以人臣而行君主之事,又未表现出篡权之心,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很特殊----这也是他能成为后世封建士人偶像的原因之一,别的任何人和他都没什么可比性。

还有就是诸葛亮根本不需要改动刘禅“写”的诏书,自然有人可以直接和刘交流。

刘禅整诸葛亮?你也把人看得忒小气了,后主虽昏庸,还没到弱智的程度。

loyani 兄:

偷换概念?那么麻烦你看看你的 2005-01-16, 13:41:34原帖————既然你是以“录尚书事”、“开府”两项来判定诸葛亮的地位,那么我自然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延伸,陈群在这两点上跟诸葛亮是一样的,何来偷换概念之说?

刘禅写完的诏书最终是肯定要给诸葛亮看过(也许要经过修改)以后才会发表的,好歹当时决断蜀汉国家大事是诸葛亮,诏书的最终修改权力自然也在诸葛亮手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就麻烦不要臆测说什么“诸葛亮根本不需要改动刘禅写的诏书,自然有人可以直接和刘交流”。

黄皓当权时,原诸葛亮派系早已内部分裂,影响力大不如前,如果刘禅真的有诏书被乱改的记录,那么到了后来流露出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也可以的,问题是,刘禅连这点表示也没有出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7 12: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17, 9:57:12发表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6, 19:08:18发表

首先我敬告阁下,这个论坛不是你用来人身污蔑的地方.请自重!!!!
接下来我还是请阁下回答我的问题:
1/蒙哥大汗在钓鱼城攻城战死(不取病死一说),和阁下要表现步兵野战对付骑兵不难有什么关系.与阁下所说很能说明问题--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赞成的步兵依托坚持可以对付骑兵的优势,还是证明阁下的步兵野战容易对付骑兵优势??
2/吴氏兄弟有打败骑兵优势敌军的记录,兵书有对付骑兵的方法,但宋军整体还是战略败势,和阁下所说从陕西大胜敌军,越胜战线越后移到四川,这和证明步兵野战对付骑兵不难有什么关系.是否兵书有对付骑兵的方法,是否有战胜骑兵优势的记录,就能抹杀骑兵的难对付和步兵军团野战败多胜少么.
3/还是请指导一下,阁下说两翼同样布置骑兵的话.敌军优势骑兵(且不说优势骑兵跟弱势骑兵交战的结果)侧翼骚扰的战术就行不通,随后是论证为什么行不通,原文"骑兵配备的小型的弩可以射到100步,这个在《孙膑兵法》中有记载,而步兵配备的弩射程要更远,大型的蹶张弩射程超过830米,蜀军配备的“元戎”射程虽然较短,但在射速和准确率上要更高一些。".如果你说阵法用兵什么的我也可以领会.但你这么说弓弩我却真的是看不出,这和你两翼部署骑兵后,别人骑兵包抄行不通有什么关系.请解释一下.
4/顺手100个名将,我前面已经说了,这些名将为什么韦兄会挑出来,因为他们了不起,在所在时代那么多战争和那么多将领中是凤毛麟角.
请不要说什么其他人已经说了,你不屑于说之类的话,请以学史的态度来真真正正解释一下

“鸡同鸭讲”成语而已  

先普及一下宋史教育:宋对金整体的败势是一两个将领就能决定得了么?西线的顺昌之战刘锜以少胜多,中路的岳飞更不必说了。在大好形势下宋金绍兴和议乃政治上的失败非战之过。回到关陕方面看看前后形势:南宋与金西线的争夺战前期是由张浚指挥,宋军丢了关陕五路。后期改由吴氏兄弟坐镇金人未敢越雷池半步。同样是作战同样是宋朝的军队文人领导和武人领导能一样么?

直接说关键点
弓弩是骑兵的克星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将骑兵用的弩和步兵用弩的射程作比较可以看出骑兵弩在射程上远不如步兵。所以弓弩对骑兵占据优势。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李陵以5000步兵杀伤匈奴骑兵四倍有余,另一个是吴氏兄弟利用叠阵屡胜金人。

说说名将问题
我说的是中国历史上,凌云茶兄非要拿同时代来质疑我。就像经线和纬线一样完全不是一码事。诸葛亮治军不错,在战争中从未歼灭过敌人任何一个军团说他在优秀将领里面只是二流角色并不冤枉他。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发表
而且肃杀兄好象是说优秀的将领容易做到不动如山的境界吧,而不是能对付骑兵吧

凌云茶兄自己搞混还要说我不停在玩逻辑狡辩的把戏,我还真觉得有点不知所谓。看来这种功夫我还是要多向凌云茶兄学习学习。  

衣冠禽兽是成语,用于阁下可否??对牛弹琴是成语,用于阁下妥否??
蒙哥攻城战死的问题你还是不敢回答.你和我辩论步兵对抗骑兵的难易说这个出来做笑话,够无知的了
宋史大势我比你清楚的多了.就因为清楚才觉得你说话牛头不对骂嘴.你说步兵对付骑兵优势的简单,还是在演讲宋史?
我们讨论步兵克骑兵对将领的要求极高,所以是难,将领要优秀.你却说不难,中国优秀名将多的很,二流名将都能做到.不知道你说优秀将领标准非常低,还是抹杀名将在一个朝代为数很少的基本事实??
你说了那么多,如果你觉得这些历史事实没错,那你说这些与论点无关的话,诸如蒙哥战死,宋朝失败的历史根源,和骑步之争,诸葛是否优秀有何相关???不如说美国大选和原子弹威力等等,再说你那个二流观点,更契合主题吗??忽左忽右,说到底就是你自己离题万里不敢承认罢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7 13: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凌兄何必动怒?
"鸡同鸭讲"之语,并无对阁下人身攻击之意哦.
如果是肃杀兄拿来攻击你,岂不是把他自己说成鸡,也一起骂进去了?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7 13: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觉得宋初对付金兵屡屡失利,是统帅如张浚等,过于垃圾,别说二流名将,连十流都达不到.

如果要选几个宋朝的二流名将也能破金兵的话,我想,大约是牛皋\王德这种水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7 13: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讨论区本来就不该有那些带攻击色彩的所谓表现成语知识.
至于他要表现宋史的高深水平,可以到三国历史之外的中国史区发表.宋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军事上步兵在原野难与骑兵争锋是一大原因,别的不说,金兵累败(我姑且不说宋人记载是否夸大,动不动斩杀数万的),还能继续攻击深入,如果兵力损耗太大,少数民族如何能跟汉族比兵役人数?宋军失败常常大溃,损失惨重,就是因为步兵无法对付骑兵的追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7 13: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7, 13:50:00发表
宋军失败常常大溃,损失惨重,就是因为步兵无法对付骑兵的追杀.

这个是原因之一.

但偶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兵无战心,部队之间协作不好.

可以富平之战为例来看吧.主帅张浚不用说了,手下多数将领,都是酒囊饭袋呀.有逃跑的,有一触即溃的,有看见了就走的,有友军被围不救的,这怎么能不大溃败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7 17: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个是李陵以5000步兵杀伤匈奴骑兵四倍有余,另一个是吴氏兄弟利用叠阵屡胜金人。"

当别人提步兵军团的失败时,肃老兄倒总是“将领垃圾”,肃兄怎么证明被他们领步兵打败的将领就不垃圾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1-17 20: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7, 11:40:57发表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1-17, 0:02:53发表
[quote]原帖由loyani于2005-01-16, 21:06:40发表
原先的意思,是有人用诏书出自第三者(诸葛、司马以外)之手,可以作为蜀兵数目确实有多少多少。我就说了,这所谓的第三者实际上仍然在诸葛亮掌握内,那里面的内容也没多大说服力。

录尚书事是不算什么,有这个头衔无作为的人多了去了;开府更不说明什么,不过这也是曹魏的发明创造,政治制度上狗P倒灶,一搞就是四、五个开府的。两汉和蜀汉,开府可是大事,更何况,陈群的地位能和诸葛比吗?算上陆逊好了,“权辄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这个和“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一样?

呵呵,就算是刘禅本人“写”的好了,问题的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你觉得答案是“YES”?

你到底想说啥?我最先的意思就是这份伐魏诏书中提到的“二十余万”都是虚数,是写给天下人看的;

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跑题灌水之类恕不奉陪~  

下次你回帖时,最好先看清楚对方的发帖对象,不要平白惹人笑话。 [/quote]
下次你回帖时,最好先搞清楚自己的引用对象,不要平白惹人笑话。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17, 17:11:42发表
"一个是李陵以5000步兵杀伤匈奴骑兵四倍有余,另一个是吴氏兄弟利用叠阵屡胜金人。"

当别人提步兵军团的失败时,肃老兄倒总是“将领垃圾”,肃兄怎么证明被他们领步兵打败的将领就不垃圾了?

李陵不好说,没有明确记载。吴氏兄弟的对手是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此人非但不垃圾而且还是金朝名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1-17, 13:50:00发表
宋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军事上步兵在原野难与骑兵争锋是一大原因,别的不说,金兵累败(我姑且不说宋人记载是否夸大,动不动斩杀数万的),还能继续攻击深入,如果兵力损耗太大,少数民族如何能跟汉族比兵役人数?宋军失败常常大溃,损失惨重,就是因为步兵无法对付骑兵的追杀.

不但《宋史》,《金史》也有这样的记载: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和尚原之战)
宋军之败最大的原因还是在领导,西路有个张浚已经说过了,临安的高宗一听到金人进攻的消息就立即开溜,一路南逃入海。皇帝尚且如此也难怪兵无战心一触即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7 23: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17, 22:17:22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17, 17:11:42发表
"一个是李陵以5000步兵杀伤匈奴骑兵四倍有余,另一个是吴氏兄弟利用叠阵屡胜金人。"

当别人提步兵军团的失败时,肃老兄倒总是“将领垃圾”,肃兄怎么证明被他们领步兵打败的将领就不垃圾了?

李陵不好说,没有明确记载。吴氏兄弟的对手是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此人非但不垃圾而且还是金朝名将。

那您就查查倒在铁木真铁骑之下的“步兵叠阵”有多少吧。别告诉我被他搞定的全是垃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1-18 01: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汉族将领多的是垃圾,外族将领多的是优秀,所以我们输的都是垃圾遇上敌人的名将.敌人输的是名将遇上我们的名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5-1-18 08: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题跑得真够远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1-17, 23:46:57发表
那您就查查倒在铁木真铁骑之下的“步兵叠阵”有多少吧。别告诉我被他搞定的全是垃圾。

铁木真?他一生也没和南宋交过手。南宋自“端平入洛”后与蒙古正式交战,这已经是窝阔台汗在位时候的事情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3 21: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46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