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评析, ——从军事的角度分析蜀、魏军的真实行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21: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28:08发表
换言之还是在诸葛亮倡导的陇右,何必不直说呢?
陇右的问题也不小,风险也很大,这个你不知清楚与否?
因此,不要是诸葛亮说的就是真理!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要因为是诸葛亮说的就是错误,尤其是军事方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21: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25:11发表
一段历史,都有其来历。
魏延计划,做为魏国的人,自然是听说了一些内容。由于魏延计划并没有实施,而陈寿是蜀人,其实更清楚魏延计划的真实目标。
所以,陈寿才会不理睬魏略的那个记载,而说魏延计划要与诸葛亮会师潼关。
如果一段记载有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那也是不科学的。

魏人编写魏略,不会只写听说的内容吧。自然也得考证多方资料。为什么说长安是战略目标就是有误呢?所以魏延计划攻取长安可能就是正确的记载。:)
如果按照你的推测,魏人只是对魏延计划有点听说了解就能对其具体细节描述的如此详细,陈寿作为蜀汉故臣只会对魏延计划更加了解。为什么三国志只有简单一句笼统的“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分兵,而毫无针对性的具体记载,更无详细计划呢?所以说长途偷袭计划的具体细节可能只是魏略一面之词的臆测而不可信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0:38:06发表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7-04, 10:24:59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7:14:26发表
而诸葛亮走陇右所存在的危险,目前还没有人看到,但是魏国已经有人看到,并准备给以致命的一击。如果那样的话,到真的是全军送死了。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卫臻传)

诸葛亮取陇右,最大的弱点在哪里?在武都,这里是诸葛亮在陇右大军和汉中补给基地的联结点,但是魏国可以出陈仓、散关侧击武都。如果这里出了问题,那么诸葛亮的陇右大军就回不来了。
还要感谢马谡的速败,使得诸葛亮全军得救。否则武都被切断,可能蜀汉政权在公元228年就要宣告灭亡了。

我早就做过这样的假设,只不过被青蓝兄认定为胡扯而已。

是吗?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看看地图就一目了然了。曹操10万大军攻打汉中张鲁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而且在武都先干掉了少数民族武装万人。 [/quote]
我记得当初我的比喻是一纪左钩拳被架住导致空门大露,让对手有机可乘。这种情况和姜维屯田沓中在性质上相同,都是统大军在外而导致腹心空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4 21: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姜维邓艾的情况,还有一个条件是蜀汉政治上已经是腐烂到极点了。类似于南宋灭亡的情况,而偷袭曹魏腹地却不具备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13:55:36发表
姜维邓艾的情况,还有一个条件是蜀汉政治上已经是腐烂到极点了。类似于南宋灭亡的情况,而偷袭曹魏腹地却不具备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

那种把蜀汉灭亡的责任加到什么黄皓头上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当时蜀汉的政治并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糟糕,只是姜维已经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一个人说了算而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01:42发表
那种把蜀汉灭亡的责任加到什么黄皓头上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当时蜀汉的政治并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糟糕,只是姜维已经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一个人说了算而以。

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被迫要让位给无德无能之辈,甚至由于毁谤和谣言不得不外出避祸,这样的政治还不够腐败?

外行指挥内行,这不但是亡国之兆,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缩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13:43:26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25:11发表
一段历史,都有其来历。
魏延计划,做为魏国的人,自然是听说了一些内容。由于魏延计划并没有实施,而陈寿是蜀人,其实更清楚魏延计划的真实目标。
所以,陈寿才会不理睬魏略的那个记载,而说魏延计划要与诸葛亮会师潼关。
如果一段记载有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那也是不科学的。

魏人编写魏略,不会只写听说的内容吧。自然也得考证多方资料。为什么说长安是战略目标就是有误呢?所以魏延计划攻取长安可能就是正确的记载。:)
如果按照你的推测,魏人只是对魏延计划有点听说了解就能对其具体细节描述的如此详细,陈寿作为蜀汉故臣只会对魏延计划更加了解。为什么三国志只有简单一句笼统的“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分兵,而毫无针对性的具体记载,更无详细计划呢?所以说长途偷袭计划的具体细节可能只是魏略一面之词的臆测而不可信  

说魏延要攻长安 ,而且要占据咸阳以西与魏军抗衡,那是完全不符合军事要素的。
蜀军强于山地兵而魏军优势在骑兵,也就是说在平原,因此魏延要成功,必然要选择建立扬长避短的阵线。
这条阵线不会是咸阳的平川,而应是潼关所在天险。所以,如果以咸阳以西抵抗魏军主力的反扑,就是魏延奇袭成功也守不住,而依托潼关天险,才能保住奇袭的成果。
魏延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吧?所以我们说,从基本军事的角度看,三国志记载的是合乎军事常规的计划,魏略的不正确。
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数次,可能兄没有看到,我就再重复一下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21:55:36发表
姜维邓艾的情况,还有一个条件是蜀汉政治上已经是腐烂到极点了。类似于南宋灭亡的情况,而偷袭曹魏腹地却不具备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

南宋灭在士大夫无统军之材,同一个错误张世杰犯了两次,直接导致南宋在两场决定性海战中遭惨败,乃至灭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千年一叹于2005-07-04, 14:07:04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01:42发表
那种把蜀汉灭亡的责任加到什么黄皓头上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当时蜀汉的政治并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糟糕,只是姜维已经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一个人说了算而以。

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被迫要让位给无德无能之辈,甚至由于毁谤和谣言不得不外出避祸,这样的政治还不够腐败?

外行指挥内行,这不但是亡国之兆,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缩影。  

哈哈,大将说着就要斩杀皇帝身边的人,还要皇帝向他求情?很奇怪呀!到底谁是皇帝呢?
正是这种皇帝都不能控制局势的政治,可是这种情况谁造成的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千年一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
帖子 308
编号 101
注册 2003-8-24


发表于 2005-7-4 22: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10:17发表
其实蜀汉灭亡的最大责任人就是那个姜维!!!

没有姜维,你这太平安乐皇帝也做不久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10:17发表
其实蜀汉灭亡的最大责任人就是那个姜维!!!

愿闻其详~~~~~~~~~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丢汉中啊,开门缉盗的是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2: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老不看三国于2005-07-04, 14:18:27发表
  愿闻其详~~~~~~~~~

在精华区有一篇:谁应承担蜀国灭亡的军事责任?
欢迎指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30:53发表
在精华区有一篇:谁应承担蜀国灭亡的军事责任?
欢迎指正!

看了~~~~~指正不敢~~~~我有个建议,兄台不妨多写点“杂记逸闻”或是“玄幻文章”我绝对支持~~~~~~,因为可以学好多东西,但是“论史”,免了~~~
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  
真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23:0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17:14:26发表
太危言耸听了。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大军进入关中,最后诸葛亮自己都阵前病死,也没见蜀军全部送死呀?
难道诸葛亮亲自指挥还不如他死后?不可理解!

而诸葛亮走陇右所存在的危险,目前还没有人看到,但是魏国已经有人看到,并准备给以致命的一击。如果那样的话,到真的是全军送死了。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卫臻传)

诸葛亮取陇右,最大的弱点在哪里?在武都,这里是诸葛亮在陇右大军和汉中补给基地的联结点,但是魏国可以出陈仓、散关侧击武都。如果这里出了问题,那么诸葛亮的陇右大军就回不来了。
还要感谢马谡的速败,使得诸葛亮全军得救。否则武都被切断,可能蜀汉政权在公元228年就要宣告灭亡了。

太危言耸听?诸葛亮死时?

诸葛亮死时蜀军好象并没有进入司马某某的包围网笼中鸟吧?两军的情况各自都清楚,也没什么意外,诸葛亮死最主要的就是迅速将部队后撤,这是有备而为了,哪来的危险?

跟第一次北伐对魏军估计不足的危险可以同日而语?按你这么说,就是第一次北伐陇右的张合速援都没诸葛亮死时那么危险是吗?

哪个更危险?危言耸听?


哈~  搞笑,诸葛亮都没察觉又是哪一位的新调来的?都按您这么说。诸葛亮大军配合魏延出关,魏国陇右诸军依武都南下不更把蜀军给包饺子了?哦~` 从魏延计诸葛亮出后会安排好汉中防务,防人趁虚而入,那出陇右道诸葛亮就无视魏军反攻的道路了?

曹操5000兵出击袭粮,袁绍判断曹操大营无备,可破之。结果呢?袁绍猜错了吧?
而那位“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的大将莫非是已经得到汉中的虚实了?显然,这位将军是建议出奇兵断其粮道,至于真实行起来会怎么样?还得过阳平关那一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23: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2:07:08发表

QUOTE:
原帖由楼桑野夫于2005-07-04, 13:43:26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1:25:11发表
一段历史,都有其来历。
魏延计划,做为魏国的人,自然是听说了一些内容。由于魏延计划并没有实施,而陈寿是蜀人,其实更清楚魏延计划的真实目标。
所以,陈寿才会不理睬魏略的那个记载,而说魏延计划要与诸葛亮会师潼关。
如果一段记载有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那也是不科学的。

魏人编写魏略,不会只写听说的内容吧。自然也得考证多方资料。为什么说长安是战略目标就是有误呢?所以魏延计划攻取长安可能就是正确的记载。:)
如果按照你的推测,魏人只是对魏延计划有点听说了解就能对其具体细节描述的如此详细,陈寿作为蜀汉故臣只会对魏延计划更加了解。为什么三国志只有简单一句笼统的“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分兵,而毫无针对性的具体记载,更无详细计划呢?所以说长途偷袭计划的具体细节可能只是魏略一面之词的臆测而不可信  

说魏延要攻长安 ,而且要占据咸阳以西与魏军抗衡,那是完全不符合军事要素的。
蜀军强于山地兵而魏军优势在骑兵,也就是说在平原,因此魏延要成功,必然要选择建立扬长避短的阵线。
这条阵线不会是咸阳的平川,而应是潼关所在天险。所以,如果以咸阳以西抵抗魏军主力的反扑,就是魏延奇袭成功也守不住,而依托潼关天险,才能保住奇袭的成果。
魏延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吧?所以我们说,从基本军事的角度看,三国志记载的是合乎军事常规的计划,魏略的不正确。
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数次,可能兄没有看到,我就再重复一下了。 [/quote]
人家陈寿写的是诸葛亮每次出兵,魏延都常常会建议兵分两路,异道汇潼关,结果老燕忽去第一次北伐里?

按照阁下的军事常识再据其每字的理解。魏大将军每请兵万人分兵汇潼关可是都有魏防守空虚的情报掌握在手啊?

从这则资料就知道魏延的想法了,不是对关中分兵情况掌握得很清楚,而是想通过迅速的决战决定胜负。



第一次北伐攻潼关说得很多了。别举马超屯潼关为例了来说明潼由长安入关很轻松了,那是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反,所以潼关才不战而被夺的。

而且出了子午谷魏大将军还能去突袭潼关也实在够牛。哇晒~~ 潼关都能被魏大将军攻破了,怎么有他参与在内的第一次北伐祈山大营和陇西诸县就楞是大旗不倒哇~~`

哦~ 因为陇右诸地防备远比关中乃至于潼关强硬森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15:01:18发表
太危言耸听?诸葛亮死时?

诸葛亮死时蜀军好象并没有进入司马某某的包围网笼中鸟吧?两军的情况各自都清楚,也没什么意外,诸葛亮死最主要的就是迅速将部队后撤,这是有备而为了,哪来的危险?

跟第一次北伐对魏军估计不足的危险可以同日而语?按你这么说,就是第一次北伐陇右的张合速援都没诸葛亮死时那么危险是吗?

哪个更危险?危言耸听?


哈~  搞笑,诸葛亮都没察觉又是哪一位的新调来的?都按您这么说。诸葛亮大军配合魏延出关,魏国陇右诸军依武都南下不更把蜀军给包饺子了?哦~` 从魏延计诸葛亮出后会安排好汉中防务,防人趁虚而入,那出陇右道诸葛亮就无视魏军反攻的道路了?

曹操5000兵出击袭粮,袁绍判断曹操大营无备,可破之。结果呢?袁绍猜错了吧?
而那位“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的大将莫非是已经得到汉中的虚实了?显然,这位将军是建议出奇兵断其粮道,至于真实行起来会怎么样?还得过阳平关那一道。

看来兄台没有理解前面的意思。
有人说诸葛亮大军跟着魏延进入关中,当魏延一旦失利后,诸葛亮的大军也就有了全军完蛋的巨大危险,所以我才说了那番议论。
试想:即使魏延偷袭部队失败,怎么能得出诸葛亮的大军也就要完蛋的结论呢?不是危言耸听是什么?
此时的诸葛亮大军正从斜谷全军出击,与第五次北伐的局面差不多(只是没有魏延的偷袭)。那么当诸葛亮突然在战场上病死,蜀军正是最危急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看到蜀汉大军全军完蛋的下场,那么何来魏延失利,诸葛大军就要完蛋的怪论呢?
难道是诸葛亮活着比死了对蜀军更不利?跟奇怪的论点,难道就为了批判魏延的计划吗?

看来老兄在发言前没有看地图呀,所以根本不了解地理位置,所以说出来有些奇怪。
1、首先,陇右也是略无预备的情况,那里兵力不足,仅够自保,根本难以搞什么南下武都包饺子作战;
2、看看地图就会清楚,蜀军进攻关中,其西线侧翼有阳平关保护,即使武都有敌军,也不能攻破阳平关进入汉中切断蜀军后路;
3、从散关南下武都切断诸葛亮大军,并不需要通过汉中,也不需要通过阳平关。
曹操是有备而行,自然大营早有准备,魏国在关中是略无预备,能相提并论吗?
希望老兄仔细看过地图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4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15:09:53发表
人家陈寿写的是诸葛亮每次出兵,魏延都常常会建议兵分两路,异道汇潼关,结果老燕忽去第一次北伐里?

按照阁下的军事常识再据其每字的理解。魏大将军每请兵万人分兵汇潼关可是都有魏防守空虚的情报掌握在手啊?

从这则资料就知道魏延的想法了,不是对关中分兵情况掌握得很清楚,而是想通过迅速的决战决定胜负。



第一次北伐攻潼关说得很多了。别举马超屯潼关为例了来说明潼由长安入关很轻松了,那是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反,所以潼关才不战而被夺的。

而且出了子午谷魏大将军还能去突袭潼关也实在够牛。哇晒~~ 潼关都能被魏大将军攻破了,怎么有他参与在内的第一次北伐祈山大营和陇西诸县就楞是大旗不倒哇~~`

哦~ 因为陇右诸地防备远比关中乃至于潼关强硬森严?  

陈寿说每,至少表明两次以上,不是一次而已。
那么最接近的情况就是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两次都是关中兵力空虚,这个以前也讨论过的,在我的论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一文中,只是在这里还没有发。

关中当时本来就在马超控制之下,潼关作为关中的门户当然也在其控制下,并不存在什么潼关被不战而夺的情况。
而此时的潼关,已经位于魏国的内地数百里。
请注意,秦岭各谷口是前沿,长安是第二线阵地,而数百里之外的潼关,此时已经根本不会有什么兵力防御。要知道连位于前线的陇右、关中都是略无预备的态势,何况地处内地的潼关呢?

说的很对!!毕竟陇右祁山一带是前线,虽然略无预备,也比内地有防备。这个道理如老兄这样的高人不会不理解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23: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3:20:39发表
看来兄台没有理解前面的意思。
有人说诸葛亮大军跟着魏延进入关中,当魏延一旦失利后,诸葛亮的大军也就有了全军完蛋的巨大危险,所以我才说了那番议论。
试想:即使魏延偷袭部队失败,怎么能得出诸葛亮的大军也就要完蛋的结论呢?不是危言耸听是什么?
此时的诸葛亮大军正从斜谷全军出击,与第五次北伐的局面差不多(只是没有魏延的偷袭)。那么当诸葛亮突然在战场上病死,蜀军正是最危急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看到蜀汉大军全军完蛋的下场,那么何来魏延失利,诸葛大军就要完蛋的怪论呢?
难道是诸葛亮活着比死了对蜀军更不利?跟奇怪的论点,难道就为了批判魏延的计划吗?

看来老兄在发言前没有看地图呀,所以根本不了解地理位置,所以说出来有些奇怪。
1、首先,陇右也是略无预备的情况,那里兵力不足,仅够自保,根本难以搞什么南下武都包饺子作战;
2、看看地图就会清楚,蜀军进攻关中,其西线侧翼有阳平关保护,即使武都有敌军,也不能攻破阳平关进入汉中切断蜀军后路;
3、从散关南下武都切断诸葛亮大军,并不需要通过汉中,也不需要通过阳平关。
曹操是有备而行,自然大营早有准备,魏国在关中是略无预备,能相提并论吗?
希望老兄仔细看过地图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看来兄台也非常没理解清楚我的意思。

偶的意思是依魏略言,魏延成功夺下长安,诸葛亮率军前来汇师,而魏庭反映迅速,中央军队已经在诸葛亮到达长安的同时前来与诸葛亮在长安对持,陇右诸军再由曹真督至长安附近,诸葛亮则完全是包绞子,想退都退不了。这是已经出了谷到了长安后的情况。

所以魏延之计要成功,每一个细节点都不可忽略和有差错。

而从陇道出,则没这层顾虑,也可以拉长魏军的补给线和战线,对其援救速度有个缓冲,诸葛亮完全够时间准备好了再与魏军交战,也不需要直接把主力暴露在敌人主力面前决战。


也就是说,魏延若失利,此出则无意义,魏延能夺长安,而魏庭不如估计中无能(事实上就是这样),蜀军危险。那还有什么必要去取魏延这一计呢?


诸葛亮不是在打得火热的时候病死,而是司马乌龟了N久时才病重,再危险也不如错误估计形势来得危险。事实上也证明了开局很好但是对形势错误估计的后果,远比诸葛亮突然死去但全军已有充分准备后撤的情况要严重。

1、首先,陇右也是略无预备的情况,那里兵力不足,仅够自保,根本难以搞什么南下武都包饺子作战;
-----没看见曹真都督诸军至眉了。陇右当然仅有“自保之力”。
2、看看地图就会清楚,蜀军进攻关中,其西线侧翼有阳平关保护,即使武都有敌军,也不能攻破阳平关进入汉中切断蜀军后路;
-----由武都出散关再过陈仓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3、从散关南下武都切断诸葛亮大军,并不需要通过汉中,也不需要通过阳平关。
曹操是有备而行,自然大营早有准备,魏国在关中是略无预备,能相提并论吗?
-----貌似诸葛亮还有大军在祈山呢,并非是全军都深入敌腹去了。而且由陈仓出散关这一路子可不蜀道好走多少,诸葛亮根本就来得及去做出反映。魏庭对此一奇兵的态度也很坚定,急救陇氏为上,再图包蜀军绞子。
曹操是有备而行,诸葛亮就无备而行了?魏国在关中略无预备跟诸葛亮自己粮道有鬼关系?都按你这么说,第四次北伐咋不见魏明帝来招由陈仓出散关断蜀军粮道?司马大将军已经在前面跟诸葛亮K得天昏地暗了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4 23: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4, 23:29:59发表
陈寿说每,至少表明两次以上,不是一次而已。
那么最接近的情况就是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两次都是关中兵力空虚,这个以前也讨论过的,在我的论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一文中,只是在这里还没有发。

关中当时本来就在马超控制之下,潼关作为关中的门户当然也在其控制下,并不存在什么潼关被不战而夺的情况。
而此时的潼关,已经位于魏国的内地数百里。
请注意,秦岭各谷口是前沿,长安是第二线阵地,而数百里之外的潼关,此时已经根本不会有什么兵力防御。要知道连位于前线的陇右、关中都是略无预备的态势,何况地处内地的潼关呢?

说的很对!!毕竟陇右祁山一带是前线,虽然略无预备,也比内地有防备。这个道理如老兄这样的高人不会不理解吧?

每=至少两次?每字能这样去解释?得,分歧所在,我不勉强你。

潼关是“内地数百里”陇西诸县就不是在前线堡垒之内的了?咋一样抵抗激烈啊?

要知道连位于前线的陇右、关中都是略无预备的态势,何况地处内地的潼关呢?
----说洛阳更是一兵都没有得了。

说得很对?祈山是前线,关中就不是前线了?陇右为什么成这样子?-----曹真督诸军军眉。自然才使诸葛亮那一出取得如此效果,将诸葛亮出陇右当成正常防守状态的陇右?偶才是服得不得了。

而且魏延神兵还能令潼关即刻被夺?
老燕,不是我说,难道魏延了子午谷部队还能隐形一样的速行至潼关夺关?他还比魏军的译报要快?难道子午谷是无人地区难发现蜀军出了谷口也还是无人地区任魏延他遨游关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5 00: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15:37:10发表
看来兄台也非常没理解清楚我的意思。

偶的意思是依魏略言,魏延成功夺下长安,诸葛亮率军前来汇师,而魏庭反映迅速,中央军队已经在诸葛亮到达长安的同时前来与诸葛亮在长安对持,陇右诸军再由曹真督至长安附近,诸葛亮则完全是包绞子,想退都退不了。这是已经出了谷到了长安后的情况。

所以魏延之计要成功,每一个细节点都不可忽略和有差错。

而从陇道出,则没这层顾虑,也可以拉长魏军的补给线和战线,对其援救速度有个缓冲,诸葛亮完全够时间准备好了再与魏军交战,也不需要直接把主力暴露在敌人主力面前决战。


也就是说,魏延若失利,此出则无意义,魏延能夺长安,而魏庭不如估计中无能(事实上就是这样),蜀军危险。那还有什么必要去取魏延这一计呢?


诸葛亮不是在打得火热的时候病死,而是司马乌龟了N久时才病重,再危险也不如错误估计形势来得危险。事实上也证明了开局很好但是对形势错误估计的后果,远比诸葛亮突然死去但全军已有充分准备后撤的情况要严重。

1、首先,陇右也是略无预备的情况,那里兵力不足,仅够自保,根本难以搞什么南下武都包饺子作战;
-----没看见曹真都督诸军至眉了。陇右当然仅有“自保之力”。
2、看看地图就会清楚,蜀军进攻关中,其西线侧翼有阳平关保护,即使武都有敌军,也不能攻破阳平关进入汉中切断蜀军后路;
-----由武都出散关再过陈仓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3、从散关南下武都切断诸葛亮大军,并不需要通过汉中,也不需要通过阳平关。
曹操是有备而行,自然大营早有准备,魏国在关中是略无预备,能相提并论吗?
-----貌似诸葛亮还有大军在祈山呢,并非是全军都深入敌腹去了。而且由陈仓出散关这一路子可不蜀道好走多少,诸葛亮根本就来得及去做出反映。魏庭对此一奇兵的态度也很坚定,急救陇氏为上,再图包蜀军绞子。
曹操是有备而行,诸葛亮就无备而行了?魏国在关中略无预备跟诸葛亮自己粮道有鬼关系?都按你这么说,第四次北伐咋不见魏明帝来招由陈仓出散关断蜀军粮道?司马大将军已经在前面跟诸葛亮K得天昏地暗了啊~

确实没有理解。但是兄这种说法更有问题啦!
1、魏延计划如果成功,那就控制了潼关,魏国援军短时间内就打不进关中了;请注意诸葛亮与魏延会师不是在长安而是在潼关(三国志记载)。
2、此时曹真在何处?在洛阳呀!怎么可能飞到陇右去,直升机的干活吗?因此,如果围堰计划成功,曹真将被挡在关外,不能入关。陇右只有什么太守马遵之流后来遭到严厉处分的家伙,想依靠这些人来关中夹击诸葛大军,完全不现实。
因此,你的顾虑都可以无需考虑。当然围堰失败,诸葛也就不用继续推进了,撤回汉中即可。根本不存在什么包饺子问题。

-----没看见曹真都督诸军至眉了。陇右当然仅有“自保之力”。
你关键是没看到曹真都督诸军至眉的前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诸葛亮传)——那是因为诸葛亮先扬声由斜谷道取郿,魏国才派曹真替换夏侯懋军郿的。
你总不会认为魏延偷袭前先搞个扬声吧?所以在魏延偷袭前,曹真仍在洛阳当无问题。

-----由武都出散关再过陈仓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可是魏延计划是走斜谷,所以你的这个后果暂时不用讨论了吧?

-----貌似诸葛亮还有大军在祈山呢,并非是全军都深入敌腹去了。而且由陈仓出散关这一路子可不蜀道好走多少,诸葛亮根本就来得及去做出反映。魏庭对此一奇兵的态度也很坚定,急救陇氏为上,再图包蜀军绞子。
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卫臻计划的起因。当时魏国没有估计到街亭能够速胜,担心双方在陇右打成相持,因此,魏国这支军队是再次派出的援军,由卫臻统帅。如果诸葛亮在陇右与张合大军打成相持,必然兵力集中在街亭到西城地区,武都还能有多少人马呢?
卫臻的部队数目不清,但是从记载分析,与张合等的记载差不多,也是督诸军,我估计至少在3万,那么诸葛亮如果在陇右与张合激战正酣时,突然武都来3万敌军切断后路,诸葛亮要分兵多少回防?那么前线还能顶住张合吗?
关键是局势不利,腹背受敌。

-----曹操是有备而行,诸葛亮就无备而行了?魏国在关中略无预备跟诸葛亮自己粮道有鬼关系?都按你这么说,第四次北伐咋不见魏明帝来招由陈仓出散关断蜀军粮道?司马大将军已经在前面跟诸葛亮K得天昏地暗了啊~
第四次又不同,那次主战场在祁山,距离武都相对较近了,而第一次如果相持是在北面的街亭等地。不同的局面才会有不同的对策,不能一概而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0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5 00: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4, 15:42:23发表
每=至少两次?每字能这样去解释?得,分歧所在,我不勉强你。

潼关是“内地数百里”陇西诸县就不是在前线堡垒之内的了?咋一样抵抗激烈啊?

要知道连位于前线的陇右、关中都是略无预备的态势,何况地处内地的潼关呢?
----说洛阳更是一兵都没有得了。

说得很对?祈山是前线,关中就不是前线了?陇右为什么成这样子?-----曹真督诸军军眉。自然才使诸葛亮那一出取得如此效果,将诸葛亮出陇右当成正常防守状态的陇右?偶才是服得不得了。

而且魏延神兵还能令潼关即刻被夺?
老燕,不是我说,难道魏延了子午谷部队还能隐形一样的速行至潼关夺关?他还比魏军的译报要快?难道子午谷是无人地区难发现蜀军出了谷口也还是无人地区任魏延他遨游关中?

不用勉强,请给出兄的理解?我学习一下!
有抵抗激烈的,也有还没见面就投降的呀!对吧。我们知道陇右一带多羌等少数民族,经常有叛乱发生,因此那些重要城池一般都是小而坚固,因此虽然对蜀汉略无预备,兵力不多,但是短时间也难以攻克。

这个很简单,在和平的内地,部队一般都集中驻扎在大城市附近,便于补给也便于向四周机动增援,因此魏国的战略机动部队必然集结在洛阳周围。
而内地的关口,虽然以前是各个军阀之间的堡垒,但是稳定之后,这里由于地处山间僻壤,补给困难,因此大多不会住扎兵马(少量会有)。

陇右是正常防御态势?谁说的?那里可立马就有几个郡响应了。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坐候这个问题解释过N次了。潼关地处内地,和平时期不会有较多兵力驻扎是常事。魏延如果打算偷袭潼关,怎么也会先派个间谍过去打探一番吧?对于魏延这样的老手,想的比咱们要全面地多,因为去偷袭的是他自己,他不会拿自己的刑名去做无谓的冒险。
魏延走子午谷,可以说基本能做到不让敌方知道。出了谷,两条路向北不远就是长安,向东走260华里就是潼关。我计算了魏延赶到潼关的时间,就是从魏延一出谷就被敌人发现开始计算的,时间足以赶在洛阳援军之前抢占潼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7-5 00: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5, 0:05:10 发表
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卫臻计划的起因。当时魏国没有估计到街亭能够速胜,担心双方在陇右打成相持,因此,魏国这支军队是再次派出的援军,由卫臻统帅。如果诸葛亮在陇右与张合大军打成相持,必然兵力集中在街亭到西城地区,武都还能有多少人马呢?

路过,又说两句。

《三国志——卫臻传》: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典选举,如前加侍中。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汉祖遇亡虏为上将,周武拔渔父为太师;布衣厮养,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试而后用?”臻答曰:“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须考绩而加黜陟;……,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卫臻提议截断诸葛亮粮道是在蒋济担任中护军之后,那么蒋济担任中护军是在什么时候呢?

《三国志——蒋济传》: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大司马曹休帅军向皖,济表以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又上疏曰:“今贼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石,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迁为中护军。

蒋济担任中护军是在曹休征吴失败后,自然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卫臻谈的,不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07-05, 0:26:00发表
路过,又说两句。

《三国志——卫臻传》: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典选举,如前加侍中。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汉祖遇亡虏为上将,周武拔渔父为太师;布衣厮养,可登王公,何必守文,试而后用?”臻答曰:“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须考绩而加黜陟;……,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卫臻提议截断诸葛亮粮道是在蒋济担任中护军之后,那么蒋济担任中护军是在什么时候呢?

《三国志——蒋济传》: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大司马曹休帅军向皖,济表以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又上疏曰:“今贼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石,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迁为中护军。

蒋济担任中护军是在曹休征吴失败后,自然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卫臻谈的,不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啊。

才发现~~~~~蓝大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楼桑野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604
编号 38945
注册 2005-5-15


发表于 2005-7-5 11: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7-04, 22:08:06发表
南宋灭在士大夫无统军之材,同一个错误张世杰犯了两次,直接导致南宋在两场决定性海战中遭惨败,乃至灭亡。

不仅如此,襄樊孤城苦守多年,而南宋朝廷腐败,竟无外线宋军配合,最终吕文焕无奈而降,致使南宋门户大开,把蒙军主力限制在宋军擅长的城防战的机会失去.蒙军得以发挥机动优势直捣南宋朝廷心脏地带.这点与邓艾因蜀汉后期政治腐败,要塞布防及守城官军弊端百出,才得以长驱偷度阴平一鼓逼降刘禅类似。而第一次北伐时长途偷袭当时的曹魏腹地,这些需要满足的敌方客观要素都不具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5 18: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5, 0:05:10发表
确实没有理解。但是兄这种说法更有问题啦!
1、魏延计划如果成功,那就控制了潼关,魏国援军短时间内就打不进关中了;请注意诸葛亮与魏延会师不是在长安而是在潼关(三国志记载)。
2、此时曹真在何处?在洛阳呀!怎么可能飞到陇右去,直升机的干活吗?因此,如果围堰计划成功,曹真将被挡在关外,不能入关。陇右只有什么太守马遵之流后来遭到严厉处分的家伙,想依靠这些人来关中夹击诸葛大军,完全不现实。
因此,你的顾虑都可以无需考虑。当然围堰失败,诸葛也就不用继续推进了,撤回汉中即可。根本不存在什么包饺子问题。

-----没看见曹真都督诸军至眉了。陇右当然仅有“自保之力”。
你关键是没看到曹真都督诸军至眉的前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诸葛亮传)——那是因为诸葛亮先扬声由斜谷道取郿,魏国才派曹真替换夏侯懋军郿的。
你总不会认为魏延偷袭前先搞个扬声吧?所以在魏延偷袭前,曹真仍在洛阳当无问题。

-----由武都出散关再过陈仓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可是魏延计划是走斜谷,所以你的这个后果暂时不用讨论了吧?

-----貌似诸葛亮还有大军在祈山呢,并非是全军都深入敌腹去了。而且由陈仓出散关这一路子可不蜀道好走多少,诸葛亮根本就来得及去做出反映。魏庭对此一奇兵的态度也很坚定,急救陇氏为上,再图包蜀军绞子。
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卫臻计划的起因。当时魏国没有估计到街亭能够速胜,担心双方在陇右打成相持,因此,魏国这支军队是再次派出的援军,由卫臻统帅。如果诸葛亮在陇右与张合大军打成相持,必然兵力集中在街亭到西城地区,武都还能有多少人马呢?
卫臻的部队数目不清,但是从记载分析,与张合等的记载差不多,也是督诸军,我估计至少在3万,那么诸葛亮如果在陇右与张合激战正酣时,突然武都来3万敌军切断后路,诸葛亮要分兵多少回防?那么前线还能顶住张合吗?
关键是局势不利,腹背受敌。

-----曹操是有备而行,诸葛亮就无备而行了?魏国在关中略无预备跟诸葛亮自己粮道有鬼关系?都按你这么说,第四次北伐咋不见魏明帝来招由陈仓出散关断蜀军粮道?司马大将军已经在前面跟诸葛亮K得天昏地暗了啊~
第四次又不同,那次主战场在祁山,距离武都相对较近了,而第一次如果相持是在北面的街亭等地。不同的局面才会有不同的对策,不能一概而论的。

又来了。
1 我说是成功拿下长安,您飘去成功控制潼关?-----这是我说的吗?

2 夺下长安后曹真必定西渡水至眉军组织抵抗,难道还会在洛阳么?别告诉我魏延拿个长安曹真就到不了眉郡了。即使潼关被夺下,曹真依然可以渡河去眉督军反攻,更何况是一长安而已。
陇右只有什么马遵?哈,老兄又把郭淮这个雍州刺史踢哪去了?

3 若真要谈陈寿说的会潼关,难道还要诸葛亮等魏延夺下潼关再出谷兵向关中?而此时,雍州刺史郭淮仍在雍,曹真可渡河至眉,督诸军与诸葛亮相拒,明帝边谴张合急攻或急援潼关,另谴一路大军渡河绕关而去,魏延还能阻止?

就是断潼关都一样处处碰问题,更别说按魏略说的取长安要面对的问题,哪来的“一锤定音”那么理想?


你总不会认为魏延偷袭前先搞个扬声吧?所以在魏延偷袭前,曹真仍在洛阳当无问题。
-----您认为魏国是到了魏延拿下潼关了才知道有蜀军来袭?曹真在魏延到潼关前还睡眼朦胧不知道关中有敌军出现?更不会认为只要拿了潼关曹真就无法西向制雍凉诸军了吧?

可是魏延计划是走斜谷,所以你的这个后果暂时不用讨论了吧?
-----连下面也回答了,蓝纱枫也提了,这次偷袭指的不是第一次北伐。而是四次北伐。我们都搞错对象。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主力军在街亭?呵,老燕捏造了不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5 18: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7-05, 0:19:40发表
不用勉强,请给出兄的理解?我学习一下!
有抵抗激烈的,也有还没见面就投降的呀!对吧。我们知道陇右一带多羌等少数民族,经常有叛乱发生,因此那些重要城池一般都是小而坚固,因此虽然对蜀汉略无预备,兵力不多,但是短时间也难以攻克。

这个很简单,在和平的内地,部队一般都集中驻扎在大城市附近,便于补给也便于向四周机动增援,因此魏国的战略机动部队必然集结在洛阳周围。
而内地的关口,虽然以前是各个军阀之间的堡垒,但是稳定之后,这里由于地处山间僻壤,补给困难,因此大多不会住扎兵马(少量会有)。

陇右是正常防御态势?谁说的?那里可立马就有几个郡响应了。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坐候这个问题解释过N次了。潼关地处内地,和平时期不会有较多兵力驻扎是常事。魏延如果打算偷袭潼关,怎么也会先派个间谍过去打探一番吧?对于魏延这样的老手,想的比咱们要全面地多,因为去偷袭的是他自己,他不会拿自己的刑名去做无谓的冒险。
魏延走子午谷,可以说基本能做到不让敌方知道。出了谷,两条路向北不远就是长安,向东走260华里就是潼关。我计算了魏延赶到潼关的时间,就是从魏延一出谷就被敌人发现开始计算的,时间足以赶在洛阳援军之前抢占潼关。

先给出你那“两次以上”称每的根据来瞧瞧?

每---我目前只读出了每次,每当的意思。

那就瞧瞧没见面就投降的都是些什么地方,激烈抵抗的都是些什么地方,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别老忽略了曹真督诸军至眉这一疑兵的成效。

既陇右即使是中了疑兵计尚可如此与蜀对抗,更何况是没有受到削弱关中?
难道您眼里正常的关中比松懈的陇右还不堪?

毕竟陇右祁山一带是前线,虽然略无预备,也比内地有防备。
----谁用陇右跟关中做比的?哦~ 明白了,您是说,就是陇右被疑兵计一骗,已经诸军至眉受曹真督了还是比正常下的关中要硬要坚挺是吧?

我们知道陇右一带多羌等少数民族,经常有叛乱发生,因此那些重要城池一般都是小而坚固,因此虽然对蜀汉略无预备,兵力不多,但是短时间也难以攻克。

-----哦~` 在机动兵团已经被抽去眉的情况下,小县城都能固守至此,潼关还不如这些小县城?
内陆关卡少的只是应急的机动兵力屯驻。不会比边县的兵还少。而潼关的坚韧程度,不用偶说了。司马懿攻孟达8日至,击其无备,尚要旬有六日,方可克孟达,魏延出子午谷还能无声无息的到达潼关本来就是个奇闻,再一个奇闻就是不日既可克潼关。

另外说句:会潼关,不是指夺下潼关,如刘封受刘备命令下统孟达攻上庸,而刘封是与孟达会军上庸后,上庸才投降的。老燕将会字理解成攻破,这又是咋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up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3
编号 19756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5-7-5 19: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7-05, 18:14:46发表
先给出你那“两次以上”称每的根据来瞧瞧?

每---我目前只读出了每次,每当的意思。

那就瞧瞧没见面就投降的都是些什么地方,激烈抵抗的都是些什么地方,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别老忽略了曹真督诸军至眉这一疑兵的成效。

既陇右即使是中了疑兵计尚可如此与蜀对抗,更何况是没有受到削弱关中?
难道您眼里正常的关中比松懈的陇右还不堪?

毕竟陇右祁山一带是前线,虽然略无预备,也比内地有防备。
----谁用陇右跟关中做比的?哦~ 明白了,您是说,就是陇右被疑兵计一骗,已经诸军至眉受曹真督了还是比正常下的关中要硬要坚挺是吧?

我们知道陇右一带多羌等少数民族,经常有叛乱发生,因此那些重要城池一般都是小而坚固,因此虽然对蜀汉略无预备,兵力不多,但是短时间也难以攻克。

-----哦~` 在机动兵团已经被抽去眉的情况下,小县城都能固守至此,潼关还不如这些小县城?
内陆关卡少的只是应急的机动兵力屯驻。不会比边县的兵还少。而潼关的坚韧程度,不用偶说了。司马懿攻孟达8日至,击其无备,尚要旬有六日,方可克孟达,魏延出子午谷还能无声无息的到达潼关本来就是个奇闻,再一个奇闻就是不日既可克潼关。

另外说句:会潼关,不是指夺下潼关,如刘封受刘备命令下统孟达攻上庸,而刘封是与孟达会军上庸后,上庸才投降的。老燕将会字理解成攻破,这又是咋来的?


měi
<副>
(1)常常,经常 [often;frequently]
妪每次谓余曰。——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每大言曰。——·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

古文本来就是“疑义相与析”,各执一端就不好了:)至于“会”也是同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7-5 19: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每解释为至少两次以上也无不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5 21: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zhupz于2005-07-05, 19:37:31发表

měi
<副>
(1)常常,经常 [often;frequently]
妪每次谓余曰。——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每大言曰。——·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

古文本来就是“疑义相与析”,各执一端就不好了:)至于“会”也是同理.

所以说每字里没有至少两次这意思。当然,燕京他可以说,五次了两次提议了,可以叫经常。这是个人对经常这词的理解范畴不同。所以我说了我不强求他。

“会”字本来就没有包括攻破,夺取的意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03: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9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