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0-29 14:22 发表
1、不能只看一战或者某一阶段甚至某一刀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
--呵呵,甲兄认为许褚和张飞整体对马超的战例中,谁表现更好,与局部100回合的比较,两者关系是如何的?
2、事实上当然多少有点差异,但是我在武评文章中简化了,默认一样,除非能够证明确实不一样,且这个不一样确实影响很大。
--甲兄又来霸王条款了:“我就这样设定,除非你能证明这样设定不对”。拜托哦,甲兄爱怎么设定是自己的事,我才不管呢,我只按我的看法进行评判。在对是不是要对张飞、黄忠助战的例子中,刘备和诸葛亮就是截然不同的表现。
3、个人认为:
(1)被对方击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武力弱于对方”,其他诈败、醉酒、受伤等原因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小于前者;一旦推翻这条常理,武评文章不用写了。所以,在武评爱好者中,这条常理被普遍认可,反对这条常理的多是不屑于武评、对武评泼冷水的非武评爱好者。
(2)被观战者恐有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处于下风”,其他观战者看错了,观战者过度担心等原因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小于前者,一旦推翻这条常理,由于涉及战例不多,武评文章受到的影响不大,且部分人是准备通过自己的其他思路解决的,自然认可度便低了不少。
--这是不同的事,完全不能类比。甲兄为什么判断徐晃不如颜良,还不是因为颜良击败了徐晃?还要分析什么原因很有可能是...吗?但恐有失是因为“处于下风”,可从来没被证明过。
1、整体考虑当然是张飞。
(1)张马第一阶段张飞的表现不如许马第一阶段许褚的表现,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许褚没有让曹操担心,张飞让刘备担心了。
(2)张马第二阶段张飞的表现等于许马第二阶段许褚的表现,情形基本一样;
(3)张马第三阶段张飞的表现好于许马第三阶段许褚的表现,因为张飞打得马超认定自己赢不得张飞而被迫出阴招,而许褚被马超打的使出了先弃刀再夹枪的危险招数。
(4)当我们将3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我们必须透过表现武力来判断真实武力。
a、如果一个武将在某一阶段下风,且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他能够扳回这种下风,那么他就是武力低于对方;
b、如果一个武将在某一阶段下风,但是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他能够扳回这种下风,那么他的武力就不低于对方,因为一个武力确实低于对方的在公正情形下根本不可能扳回下风。
就判断武力而言,我们当然不能看局部,而应该看整体。
2、简化是一种武评方法,在部分网友看来,连许褚醉酒这样与公平单挑明显不同的差异都被忽略,更不用说忽略关羽杀退许褚、徐晃时,根据曹操核心目的(欲得之为几用)进行的推论。我在回笑笑兄的帖子中,承认了自己忽略了观战者的差异,承认了这样做的粗糙,我愿意看到更先进的理论得出更完美的结论,给出更完美的解释,而不是一切皆有可能。以一切皆有可能为出发点,武评就不用评了,武评的方向只能是:从各种可能性中,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最有可能的可能性,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并附上结论的可信度指标。根据“被恐有失”得出的强弱结论可信度不如根据“被击败”得出的强弱结论。
3、甲兄为什么判断徐晃不如颜良,还不是因为颜良击败了徐晃?
======================================
这里面同样隐含着一个主观认定:颜良击败徐晃最有可能依靠是自己的武力。
兄能够排除徐晃一定不是诈败等其他可能性?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0-29 18: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