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备匈奴到长安屯兵?这个结论蛮有趣的.当时曹魏负责镇压匈奴的就是郭淮,魏延此策时,郭淮正率军在外.魏国还分镇压匈奴的兵和镇压蜀汉的兵两种?
古代情报可没那么完善.我们看了魏延的计划书,知道他是5000人走哪条路.魏国可不知道是多少人.像廖立那样刘备看重的人,敌兵临城第一反应也是逃跑保命先.郝普甚至救兵都快到城下了还被吕蒙忽悠到开城.更不用说基本上和马邈一个等级的小夏侯了.
曹魏大军还从蒲津渡走?曹操攻马超时的势态是不一样的.曹操攻马超时没有时间问题...所以曹操有语: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
这个时刻则是不同,一旦断线成功,关外整个的曹魏军团都被包了饺子,魏延的本意,也不是凭那些人要守多久,只是要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到就行了.曹操当时在徐晃偷渡成功立营的情况下,都几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完全渡过蒲津.而且还借助了天候.而曹魏内部的大军也不是都没事屯在一起随时可以拉的...每支部队都有属地,整合起来是要花时间的.
魏延的这份计划书和邓艾的偷阴平都是一个类型的.....如果认为难点是在破城,那么,这两份计划都不可行....
所差别的,一者吃定你蜀国内部空虚,你外兵回拢,那么外虚,你外兵不回拢,那么内虚,我趁机端掉你老窝.
一者是认为你各地调兵也需要时间,在你集合未到的时候,已经够我做事了...后路被截断.军心民心全部会乱掉...中朝战争时就吃过这么一个亏.
对于这两个案例,要看,就是看成功和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值不值得去做.....而不是能不能成功......毕竟两者都是经年宿将,连基础的东西都无法确定就出军事计划的话,我们也未免小觑了古代的将军们了.他们似乎也过于看轻自己的命了.命只有一条,自杀是没什么人愿意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