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三国志》虽然简略,按情理也绝不会不提到这位首登三公的蜀汉太尉,《杨戏传》也未提到支言片语,不是吗?而其他史料,亦没有提到过这个太尉。所以,这个恐怕证据不充分,亦可能是陈寿下笔有误。
除了陈寿记载有太尉以外,《元和姓纂》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上官胜仕蜀为太尉,这说明蜀汉有太尉。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既然你坚持,那么,你有证据表明蜀汉一直设有丞相一职吗?按我们的讨论来看,是你先主张蜀汉有丞相一职的,论举证,也是你优先。而你若没有这样的证据,那么我的解释就是最为合理的。
“有职无人不表示无其职”,这么说是就有资料证明的前提下而言的,若后主有意设丞相一职,完全没有必要使向朗行其事,亦不会在向朗死后不再有任何关于丞相的记载。至于你这么执意于这个“一级上将”,那么我就回答你,这个上将虽然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创立出来,但一直未授予任何人,1994年便给取消了。这是有资料确定了的,而蜀汉丞相一直存在,你有证据证明吗?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诸葛亮不是丞相么?那就证明蜀汉有丞相职位。
而且没有任何蜀汉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记载,那就说明蜀汉丞相一直有。
至于是不是一直有人担任丞相,这个不是俺需要证明的。
没有人担任这一职位,不等于这一职位不存在。一级上将就是证据。
你推定现在没有一级上将军衔,是因为有明确记载1994年取消了一级上将,而不是因为一级上将一直没有授人。
丞相也是同理。你要证明蜀汉后期没有丞相一职,那你就找出丞相一职被废除的证据来,而不是丞相一职没有人担任当理由。
类似的俺还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唐尚书令,以太宗曾为尚书令,所以例不授人。
但《唐六典》照样把尚书令记载在内。
难道你想说因为尚书令一直没人担任,所以在李世民之后就被废除了?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而后来,“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这为什么不说是朝议的意思了?是因为这“言事者”可能指的就是蒋琬、费祎等能对后主说上话的大臣,而后主仍然不从,及三十年过去了,在一些人的苦苦请求下,才勉强同意立庙于沔阳,这还不足以说明后主的不情愿及不满?试问小德小惠便图形立庙,而诸葛亮大德大惠何以至于此?甚至三十年内一次祭祀都没有!
而且,朝议不赞同,说是礼仪不合,却未必是实情,蒋琬、费祎二人及许多大臣除了少数例外之外,对后主是很遵从的,诸葛亮功高盖世,特殊待遇,至少应采取一定的替代办法,但是呢?三十年内竟然没有!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
所在各求为立庙的要求,朝议以礼秩不听跟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明确说了是礼仪不合。
还要说是什么未必是实情,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立庙于成都的话,建之京师,又偪宗庙,同样不合礼制。刘禅做错了么?
谁告诉你“言事者”就是蒋琬、费祎等大臣了?
这么对待功臣,于前史闻所未闻???俺倒想听你举举看,哪个皇帝主动给臣子在京师立庙了?
皇帝给功臣祭祀也不是必须的,最多只能说明蜀汉没有祭祀功臣的制度。
如关羽、张飞等旧臣同样没有祭祀,并非后主单独对诸葛亮有意见所致。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3 19:24 发表
“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及卒,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马忠尚许,而武侯不许?而若朝廷允许,蜀民何必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至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而我的观点,前面说的很清楚了:“诸葛亮初亡之时便皆欲为其立庙,可谓人心所向,而其不许,可能亦不许私立,而使得百姓只得“私祭之於道陌上”,而议者以为应为诸葛亮立庙于成都,后主又不许,这样拖了三十年,直到蜀亡那一年的春天才为诸葛亮立庙,这还真是莫大的恩宠,自古未见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者。”
有哪里说马忠的庙是朝廷让造的了?马忠的庙造在成都么?
君主爱臣而对功臣如此?你找个君主主动为功臣立庙在京城的例子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