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客观公允,《三国》武力大排名!(一), 龙骧将军① “老将” 黄忠(09年12月3日,第49页).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龙骧彪将③



“面如獬豸”文丑



文丑,东汉末年河北大军阀袁绍部下名将,以勇闻名。袁绍、公孙瓒磐河大战,文丑连败数将,与赵云大战未分胜负;曹袁交兵,颜良白马被斩,文丑领军报仇,中计军乱,文丑挺身独战,箭射张辽,追击徐晃,遭遇关羽,战不三合,心怯逃走,被关羽快马追斩。

相貌:身长八尺,面如獬豸。
单挑战例:砍死欲暗杀袁绍的关纯(7),十余合败公孙瓒(7),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7);箭射张辽头盔、战马(26),斗徐晃(晃料敌不过)(26),斗关羽三合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26)。
文丑的长相有点意思:面如獬豸(音“谢至”)。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双目明亮,额长一角,全身披着浓密的黑毛,秦之前多为独角羊的造型,东汉之后,獬豸的形象多呈牛身兽的造型。无论是独角羊也好,牛身兽也罢,从现存的石像上来看,獬豸都谈不上“英俊”——也就是说文丑的确相如其名,丑且面黑,可能脸上毛还比较发达。



闲话一笔带过。对于如何定位文丑的武力争议颇大,有人把他定位为超一流,理由是与“常胜将军”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甚至将之拔高到第四、第五-----与颜良并列的位置;也有人对其武力持很深的怀疑态度,认为根本无法进入超一流,原因是斗无三合心怯逃走,更有人据此将其列入一流之尾。在此俺将以文丑的武力定位和三合怯逃为分析重点,努力还原他的武力高低。

1、侧面信息。
俺们都知道无论是《三国演义》的毛评本,还是所谓的“罗本”,“尊刘”的思想都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对刘蜀集团的人物往往是浓墨重彩,刻画入微,当然对曹魏、孙吴的重点人物也还能做到兼顾;从武力单挑上看亦是如此,蜀汉“五虎将”出场露脸的机会、事迹就比较多一点,做武评选择判断的材料也就丰富一些。而对有一些非重点的过度人物,可资评判有价值的材料就太少了。只能够从一些书中实有记录的侧面信息,去探详、追索、还原,力求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答案。

①相提并论。
中国文字向有对称、对偶的修辞手法,在《三国演义》中则往往将一些将领相提并论,如前三国的关羽、张飞(世之虎将、万人敌),中后三国的张苞、关兴(如此英勇),如典韦、许褚(曹操选极精壮之人,为帐前侍卫,名曰“虎卫军”,以骁将典韦、许褚领之),再如张郃、高览(世之名将),李异、谢旌(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等等,总体看来这些相提并论的将领两两之间其武力往往很接近,确定了一个,另一个当相去不远。
颜良与文丑多次被人一起提及(见下文),都有“勇冠三军”的称号,直至颜良被杀,袁绍都坚持认为:“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从前文俺们已经得出结论,颜良的武力正是超一流,那么文丑的武力是否也可位列超一流呢?这个判断有一定道理,却并非那么铁定可靠,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请看下文,让俺们来看看颜良、文丑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②众说纷纭。
自己人说——袁绍:“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当其时也,“江东猛虎”孙坚新败,多名上将、骁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折于华雄之手,十八路诸侯被华雄打的大惊失色。正是在这个时候袁绍说了上面一番话,在他看来颜、文中的任何一人都足可以匹敌华雄,作为颜、文二人的主人,袁绍的发言权理应得到足够重视。这也从侧面告诉俺们:颜良、文丑的武力非常接近。如果说“自己人”的话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不足以采信的话,让俺们来听听另一个人的言语。

敌对者说——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孔融,曹操属下,袁曹交恶,应该算是敌对势力吧?从敌人口中说出这句话,意味着颜良、文丑二人的确是以勇闻名,高览、张郃、淳于琼位列二人之下,当也属三军之列,也就是说颜良、文丑是名将中的名将;高览(被赵云背袭挑于马下)、淳于琼(最后口鼻、手足尽落)事迹不详,张郃却是真当得起名将的称号,中后三国中威风八面啊。如果说敌对者的话依然不可深信的话,俺们再看一个人的言语。

杀人者说——关羽:“汝比颜良、文丑若何?”关云长挂印封金,欲投河北寻兄刘玄德,途径黄河渡口关隘,遭遇夏侯惇部将秦琪拦阻,一言不合挥刀怒杀秦琪,这句话就是那时说的。丧在关公青龙刀下的的战将不在少数,而关公单单将颜良、文丑这两个亡魂挂在嘴边,这说明了什么?俺以为这说明关羽对这两个战绩是非常自豪的,也说明颜良、文丑二人武力不俗,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否则提此二人岂非小题大做?
综上,俺们通过不同的侧面揣摩文丑,如果说颜良确然是超一流的话,与之齐名的文丑也不会相差太远。当然相提并论也好、他人言语也好,毕竟不是直观的认识,下面俺再从正面的交锋中考量一下文丑的武力。

2、正面战斗。
①完败公孙。 见于书第七回:【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从马战单挑角度而言,这是文丑第一次“惊艳”亮相,整个过程算是比较精彩的!在十余合间取得了对公孙瓒的绝对优势,杀得公孙丢盔弃甲,魂不守舍,非常的狼狈。其实“白马将军”公孙瓒也还不太弱,至少数合内在本套武评天下第一人吕布的武力压迫下做到了全身而退,比那些三五合就折在吕布之手的“名将”还要强点儿。在同一个标杆公孙瓒的伸量下,文丑、吕布的武力高下自有分别,但这不到十余合击败与战不数合击败的差别从回合数上看也还并不太大。要完整的解读文丑的武力需要再看下文。

②杀一走三。 见于书第七回:【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 】——文丑勇甚!“径入中军”何意?单骑冲阵啊!在《三国演义》一书的描述里,明确描述过单骑冲阵的不过是吕布、马超、赵云等有限的几人,基本上这个表现武勇的荣誉都给了超一流将领,这可看做是作者对文丑个人武力的肯定。同样为突出勇猛无敌有“以一敌众”描述语的,也不过是马超、赵云、典韦、许褚等几个有限的超一流,而通过这场战斗让俺们知道了文丑也恰恰是“以一敌众”俱乐部成员之一!到了这里,作者意犹未尽,下文还有一个推向高潮的结束。

③大战赵云。 同样见于书第七回:【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爬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文、赵大战俺在龙骧大将②“常胜将军” 赵云一节曾做过分析,俺的观点是:这是一场双赢之战;文、赵二人都未充分发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只怕百余十合都难见胜负;能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的文丑,不可能毫无原由的三合就成为关圣的刀下之鬼。赵云是超一流将领,这在前面几篇文章中谈到过,他三十余合击败张郃,五六十合与文丑斗了个胜负不分,显然文丑作为“勇冠三军”的将领其武力的确是排在“世之名将”的张郃前面;有人说文丑不过是张郃、徐晃这个级别的,前文“许褚”一节俺曾分析并下了这么个判断:许褚战徐晃五十余合取得上风。徐晃与张郃武力可谓半斤八两,而赵云的武力略高于许褚,赵云五六十合对文丑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试问:许褚五十余合能对文丑取得上风吗?那么文丑怎么可能与张郃、徐晃等是同一个级别呢?《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写过二句诗:“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这本是姚雪垠先生对古代单挑说法的质疑,然而这个苦字却用得颇为精当,很好的照应了书中“大战”的说法,只有强者之间才有强强对话,文丑与超一流大战有时且未露败象犹有余地,这是这场战斗的高潮,也是作者对文丑武力的最好肯定!
在书的第七回中作者用了相当篇幅突出描述文丑之勇,何也?俺以为这是对第五回“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这句话的照应和回应;突出文丑之武勇也是为在第二十六回,关羽战不三合斩文丑张目做伏笔,与颜良一样文丑也是用来突出关羽之勇的“梯子”。这种方法在古典小说中被称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
文丑还有两场单挑,为行文方便,俺放在下面一并说。要彻底树立文丑超一流的地位,“战不三合被斩”是无法回避的,请看下文。


3、何以心怯?
先表明一下观点:俺以为,分析文丑逃跑被杀的落脚点应该在“心怯”上,而非“战不三合”上,那只是表象(意识决定行为,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换言之“心怯”是导致“战不三合”的原因;而对于“心怯”又不能只做简单的字面分析,要结合上下文详细解读其原因;“心怯”成因复杂,综合来看不外乎:战场态势(外部环境,是为外因)、心里阴影(内心波动,是为内因)、关羽武力(武力震撼亦可看做外因,在此单独成列,是为诱因)。

①战场态势。
白马之战,关羽匹马单刀袭刺颜良;袁绍复仇心切,文丑领命,率十万大军奔赴延津。无独有偶,同当初白马之战之前劝谏袁绍,颜良“性狭,不可独任”一样,袁绍的谋士沮授进行了劝阻:“若轻举渡河,设或有变,众皆不能还矣”。终不为袁绍采纳。沮授的这句话为文丑的兵败身亡打下了伏笔。
A、饵敌之计。 文丑凭一腔血勇,气势汹汹杀赴延津,曹操亲自领兵迎战,大战一触即发。却不料,曹操没有与文丑正面冲突,而是设下了饵敌之计:粮草先行,军兵在后。文丑兵至,曹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操再令军士解衣卸甲,尽放其马。文丑军果然中计:“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古代行兵布阵、攻城略地都非常讲究阵法阵势,文丑军先因抢夺粮草马匹乱成一锅粥,再被曹军居高临下、同心协力的一冲,自然是兵败如山倒,“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这就是延津战场的基本态势。

B、败中取胜。 接下来发生了一场单挑,见于书第二十六回:【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这段文字从武评单挑的角度而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试分析之:其一,想当初曹操见识颜良阵斩宋宪,有过一句“真勇将也”的评价,因为心中没底,做出的命令是“谁敢当之?”;现如今对文丑的评价则是“河北名将”,由于心中有数,发出的命令是“谁可擒之?”。勇将、名将,敢当、可擒,是颜良、文丑之间的一点儿区别吧。其二,曹操一声“谁可擒之”令下,出马的居然是曹营两员一等一的战将,说张辽、徐晃二将不约而同也好,心意相通也罢,就是心照不宣也行啊,能够享受两个一流武力将领“斥候”的人真还不多啊。记忆中似乎有:刘关张三战吕布,典韦、许褚等六将围攻吕布,许褚、徐晃双战关羽,许褚、张辽、徐晃夹攻张飞,张郃、徐晃两人围困黄忠(有混战嫌疑)。被围攻者无一例外是超一流,文丑也享受了这个待遇,这说明从字里行间、字面言外向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文丑的武力很强,拥有超一流的实力。其三,文丑的心理素质比较过硬。从当初对战公孙瓒时,其匹马单枪冲阵就可看出端倪;即便是延津中计,文丑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在兵败如山倒之际,尚能“挺身独战”;此番文丑面对张、徐二将追击表现的也很冷静从容,一连两箭致使张辽落马(与关羽前后共中四箭一样,张辽也是个中箭虎,算上马脸前后中三箭,最终死在丁奉箭下),若非“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张辽恐怕身上要多出个窟窿。作为久经沙场、看惯死人翻船的战将而言,文丑的心理素质是没问题的,当得起“名将”的称号。其四,文丑、徐晃两人发生了一场厮杀,只是“毛本”中枪来斧去不知回合数,倒是“罗本”写的清楚: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回马走。即便“毛本”删去了三十余合的说法,俺们也可以分析的出,徐晃为救张辽必然是全力以赴,以争取时间,这个时间必须得是张辽爬起身,转回头到达安全的地域。所以文、徐二人交手数十合是有的,从这里也可以约略看出文丑与颜良的差距;也可以看出文丑对徐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势,固然“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有“文丑后面军马齐到”的因素,但是这个军马齐到还是有段距离的,不然不会有下文文丑孤身面对关羽十余骑。同时不要忘了徐晃的任务完成了吗?是救张辽吗?不,是擒文丑呀!而文丑正是感觉到在武力上占有一定优势,才会“沿河赶来”,追击徐晃。
名著就是名著,延津之战写的一波三折,起先是曹操军团设计占了战斗先手,而后是文丑凭一勇之力企图力挽狂澜于不倒,在局部战斗中败中取胜,最后便是高潮了,请见下文。

②心怯详解。
A、何谓心怯? 前文提及:分析文丑逃跑被杀的落脚点应该在“心怯”上。那么心怯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83年版,第924页),“怯”的其中一个涵义为:胆小,害怕,可组词如胆怯、怯场、怯阵等,心怯等同于胆怯,意为心里发虚害怕。俺的额理解是,心怯是一种人类情感的心理活动,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样,也不存在毫无来由的“怯”;换言之,将心怯当做是文丑“战不三合”逃跑不及被杀的原因是不妥的,起码是不完善的,回避或忽略了文丑“怯”的缘由,得出的判断也不会全面。请记住这个话题,后面再细谈。

《三国演义》这部大书表现“怯”——害怕的场景很多,俺试着举几个例子,供大家比较分析:

第二十五回:【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栗然”,发抖、哆嗦的样子,比“怯”的程度更进了一步,怕的发抖,可以理解为非常害怕。何以如此呢?宋宪、魏续二将被速杀,猛将徐晃速败,颜良的武力震撼是直接而唯一的原因。
第四十二回:【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股栗”,两腿发抖,意同“栗然”,也理解为非常害怕。震撼于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夺人天神般气势。

第五十回:【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胆寒”,害怕的意思,原因很明显,兵败之际人困马乏,偏逢生力军!同样是第五十回:【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亡魂丧胆”,极度害怕的意思。原因同上。

第七十一回:【云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鎗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心惊胆战”,非常害怕,具体原因放在黄忠等章节再仔细分析。
第九十二回:【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肝胆皆裂”,意同亡魂丧胆,“怯”到极点。赵云的武力震撼是直接而唯一的原因。

第九十四回:【兴在垓心,左冲右突,不能得脱;铁车密围,就如城池。……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胆寒”,心怯害怕的意思,关兴胆寒逃跑原因并非是由于越吉个人武力造成,而是局势不利,兵败如山倒。
在弄清楚了原始定义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引文和分析,俺们得以知道,“心怯”的表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有具体的原因,既有武力震撼引发的“怯”、也有战场局势不利导致的怕,也存在综合性的原因。

B、怯之类型。 纵观我国的古典小说(主要是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武将单挑的场面比比皆是,有关因“怯”的描述也不乏其例,俺试着归纳了一下,大略可以将武将单挑中的“怯”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a、器怯。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无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斧怯”,斧子本身是不会害怕的,一定是使斧子的人出了问题,俺理解这里“斧怯”的状态是:要么速度上跟不上,变招慢半拍(速度),受制于人;要么进手招数少(招数),处于被动的防守状态,看来索超技不如人,局面不利,再打下去遇险(被杀或受伤)的概率也随之增大。看的出来这是属于典型的武艺不如对方。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第七卷“月英怒攻锦姑”:【文广听罢大怒,直杀过去。斗上数合,飞云刀怯,拨马走往大涧边去。文广赶上……】——这里的“刀怯”也是招数不敌的意思,当然从后文看来这是为了诱敌,故意显示的武艺不如对方。

b、力怯。
《水浒传》第六回:【智深……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那飞天夜叉丘道人见和尚输了,便仗着朴刀来协助。】——力不从心,显见是输了。

《水浒传》第五十五回:【秦明本是性急的人,听了也不打話,便拍马舞起狼牙棍,直取韩滔。韩滔挺槊跃马,来战秦明。两个斗到二十余合,韩滔力怯,只待要走。】——“力怯”,力气弱,力量不如对方,这里势大力猛的秦明是赢家。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斯时史文恭出马,橫杀过来。宋江阵上秦明要夺头功,飞奔坐下马来迎。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撞下马来。】——时过境迁,强中更有强中手,同样是斗了二十余合,这回轮到生猛的 “霹雳火”力量不如对方了,“力怯”的结果是败逃受伤!

《水浒传》第九十二回:【孙立……拍马直抢方琼。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过三十余合,方琼渐渐力怯。】——已然输了,因此后文有张翔箭助的文字。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董平……拍马挺双枪,直抢樊玉明。那边樊玉明纵马来迎。二将斗到二十余合,樊玉明力怯,遮架不住,被董平一枪,刺中咽喉,翻身落马。】——“力怯”的后果很严重:遮架不住,喉咙上添窟窿!

《杨家将传》第二十九回:【金秀大怒,跃马舞刀,直取宋将。呼延赞举枪交锋。两将鏖战四十余合。番将力怯,拨马而走。】——力怯而逃。

《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金弹子……把锤一举打來,张宪挺枪來迎。……二人在山下大战有四十余合,张宪看看力怯,只得败回山上,来见元帅。】——书中交待的很明白,张宪枪法很厉害,无奈力不如人。

相应的有些小说小说中尚有“气力不加”的描述,与“力怯”相类似,要么是跟不上对手的速度、要么是对手招数太过凌厉、要么就是力量上的确差人一截,因而后继乏力,“跑路”是唯一的选择: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本)卷之七“刘玄德败走荆州”:【子龙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子龙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三国演义》(毛本)第五十二回:【只见一将挺矛跃马,大喝一声,直取道荣,乃张益德也。道荣轮大斧来迎,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三国演义》(毛本)第五十八回:【超纵马赶來,山坡边转出一将,大叫:“勿傷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说唐前传》第十七回:【成都又是一鎲,伍爷把枪架住,两个战了十五个回合,马有三十个照面,伍爷回马,大败而走。……把镏金鎲劈面一挡,伍爷把枪一架,两个又战了二十余合。伍爷气力不加,把枪一刺,回马又走。】

c、心怯。
《三国演义》(毛本)第二十六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这就是怯的第三个类型了,从表面上看文丑心怯是导致战不三合的原因,也就是说文丑畏惧关公的武力,怕到只敢支撑两三合。这显然解释不通,这还是那个无所畏惧与“常胜将军”赵子龙大战五六十合的文丑吗?这还是那个企图力挽狂澜、败中取胜,箭射名将张辽、追击猛将徐晃的文丑吗?莫非与颜良齐名的文丑还赶不上大战关公三十合的纪灵?比不上顽抗关公数十合的管亥?是文丑浪得虚名,还是另有原因?

综合上面a、b、c的内容,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斧怯、刀怯之类的“兵器怯”,还是力怯、气力不加之类的“力气怯”,造成的原因很单纯——武力(武艺技巧、力量速度是重要的组成因素)。也就是说“兵器怯”、 “力气怯”与“心怯”形成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作为一种表现人类情感之心理活动的“心怯”,其成因要复杂的多,俺们这就回到文丑心怯被杀的原因上来——

C、怯之原因。

如前所述,文丑心怯被杀成因复杂,是综合原因所导致:其一,外部环境——战场态势对文丑方是极端不利的。延津战场的基本态势前文已经描述过,是河北军兵败如山倒,文丑“止遏不住”,局面已然失控,这对统帅文丑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即便他强振精神,箭射张辽、追击徐晃,取得了局部战斗的胜利,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无法回避“我方处于败势”的事实。而处于败势对武将的单挑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张飞之与纪灵,关兴之与越吉,张飞之与许褚等等,例子很多,滋不赘述。是为外因。其二,心里阴影——内心波动对文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个阴影主要来源于颜良之被速杀,按书中的说法,文丑获得的信息是这样的: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这语焉不详的信息无疑会误导文丑,得到这样的判断:勇将——匹马突阵——速杀——来去自如。而文丑岂能不知颜良的斤两?虽说二人齐名,但颜良得武力是要稍高于文丑的,连颜良都被大胡子轻而易举一刀斩,何况自己呢?大哥良的惨(速)死必然会极大刺激文丑,原本想报仇,恐怕是送死!文丑内心的波动在他那张且黑且丑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但是拨马转身而逃的行动却无疑告诉了俺们,其内心剧烈地波动!人非草木,谁不怕死?尤其是那种几乎毫无价值的速死?!是为内因。其三,关羽武力的影响。俺在龙骧上将③“武圣”关羽一节,曾推测描述过关羽的武力特点:力大刀沉,前数十合(30-40合)的刀法如暴风骤雨,威力惊人!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作为高手的文丑一接触关羽的刀,便知道此人是劲敌,没有短时间内必胜的把握,一个不小心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再看那张大红脸、那把大胡子、这把闪着寒光的大刀,此人说不定就是致大哥良于死命的杀手!关羽的武力震撼可看作是文丑心怯逃跑的诱因,亦可归并为外因。无论是失败的战场态势、还是关羽令人窒息的武力都会投射到文丑心理,引起他内心的波动,最终导致他失去冷静的判断——本可多抵抗一些回合,做出逃跑的下策,结果俺们都知道了:文丑所驾驭的那艘破舢板,怎么比的上关羽的高速摩托艇呢?

俺们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俺认为:文丑心怯被杀有着复杂的综合原因,这综合原因里文丑内心的波动是主要原因,换言之,文丑速亡于剧烈的心理波动所导致的糊涂判断和鲁莽行动!题外一句:颜良、文丑这哥俩儿,死的很有特点,颜良是眼睁睁的被杀,文丑是死的无知无觉。可惜了啦!

遗憾的结语:文章的高潮如期而至,本以为是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却又嘎然而止,突然结束!掩卷沉思,这是为什么?联想到颜良一节,方明白:这是作者的春秋笔法,都是为了烘托、突出关羽智勇双全的形象,如果再浪费过多笔墨描述关、文二人大战数十乃至百合,实无必要,而且那样一来,费了老大劲才干掉文丑,谁还相信关羽的“武力绝伦”呢?综合前文俺们得以知道,文丑的确够得上超一流的级别,他的武力比不上关羽,但也不是两三合就完蛋的鱼腩角色,之所以不三合逃跑被斩,是死于自身的心理波动,更准确的说死于作者行文需要!记得“罗本”在斩颜良、诛文丑后,有一首赞诗:“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这里将颜良、文丑喻为凶猛的虎豹貔貅,正是对颜良、文丑的侧面肯定,设若二人籍籍无名、无足轻重的话,何以体现关羽之勇武的英雄形象呢?只是留下一点遗憾,与主流将领相比,文丑战例相对过少,无法再进一步精确定位了。俺在颜良章节中曾今谈到过:颜良在俺这个“龙级”将领的排名中俺还是觉得低了点……俺认为他可以是天下第三人……最终俺做了妥协……再低下去就说不过去了。与之类似文丑的排名就战例而言,可能也会或高或低了点,这就是所谓的遗憾吧。


4、勇名评价。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5);(孔)融曰:“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22);(荀)彧笑曰:颜良、文丑,匹夫之,一战可擒。”(22);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將,谁可擒之?”(26)。──简评:一勇之夫。





后续:龙骧将军①“老将” 黄忠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11-22 19: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urrjiang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6
帖子 568
编号 59150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9-7-27 09: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俺对高览的武力一直都看高,原因是:对上有战许褚胜负未分的佳绩(嘉靖版),对下有速败敌将的战胜纪录。评语有“世之名将”的评语。

毕竟演义中“对上有战平超一流”和“对下有速胜纪录”的并不多。

至于文丑,的确如同孤狼兄所说,争议很大,知名网友中最高如京华过客的毛本排第四,最低如煮酒正熟的嘉靖版排第12;当然多数网友的排第9-11,主要因为各自对心怯的理解以及对追杀徐晃的理解差异太大。我算是捧文丑的,认为文丑可排在第5-8,列在许褚之前。

期待孤狼兄的继续。

[ 本帖最后由 burrjiang 于 2009-7-27 10:2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7-27 1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键在于对高览被赵云刺死的战例怎么看,赵云远程奔袭而来,虽然是从背后,但高览有兵有将,处于列阵状态,而且之前并未与刘备进入战斗状态,直接就被赵云挑落马下。

我认为高览首先是自己在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对赵云的冲阵能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准备上没那么充分,其次也一定程度体现了能力上的缺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urrjiang

★★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6
帖子 568
编号 59150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9-7-27 12: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7-27 11:02 发表
关键在于对高览被赵云刺死的战例怎么看,赵云远程奔袭而来,虽然是从背后,但高览有兵有将,处于列阵状态,而且之前并未与刘备进入战斗状态,直接就被赵云挑落马下。

我认为高览首先是自己在判断上出现了失误 ...

马岱兄的陈述中,有一点我持相反的观点:而且之前并未与刘备进入战斗状态,我认为虽然高览当时没有和刘备交手,但是处于战斗状态,因为刘备很可能已经迎战高览:
"辟便来阵后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大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出,高览翻身落马。刺高览者,乃子龙也。"

纯属我猜测的话:在主观上,刘备只是准备和高览拼命而已,客观上的效果是:刘备吸引高览的注意力,以便赵云杀之。

纯属一己之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5 22:08 发表


伤云兄好。
俺以为,与兄之区别不在于关羽是否要排在颜良文丑二人的前面,而在于俺不会轻易放过书中每一条有用的文字,固然毛氏父子改写了一些文字,但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删除干净:如倒提青龙刀(武器尖峰向 ...

用智是肯定的,毕竟关羽是猛将而不是莽将。嘉靖本其实继承了平话的说法,更明显的突出关羽是“袭斩”,毛氏父子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关羽的勇而削去了部分前提。

个人所不同意的是,不能因为关羽用智袭斩颜良,而得出关羽武艺不如颜良的倾向。相反,关羽能够在敌军阵内,众目睽睽之下斩杀敌军大将,之后毫发无损的撤退,在个人看来更能印证关羽优于颜良的想法。当然,这里有一个和孤狼兄产生分歧的关键点,就是孤狼兄的武评更看重的是武艺本身,而个人则以为武将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技巧以外的智略也应该属于武艺的一部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高览被赵云刺杀,从书里看显然是赵云在背后的偷袭。这个对于评价高览的武艺,高览和赵云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就算是天下无双的吕温侯,睡着之后也只消两个兵卒,一根麻绳。而那两个兵卒究竟是张三李四,还是典韦张飞则没有什么分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7-27 14: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7 13:53 发表
高览被赵云刺杀,从书里看显然是赵云在背后的偷袭。这个对于评价高览的武艺,高览和赵云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就算是天下无双的吕温侯,睡着之后也只消两个兵卒,一根麻绳。而那两个兵卒究竟是张三李四,还 ...

两个士兵确实可以擒获睡着的吕布,也可以擒获睡着的张飞、高览。因为睡着的吕布与睡着的张飞、高览基本没有区别。

但如果换成吕布或张飞在现场,赵云还能挑落马下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7-27 14: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09-7-27 12:58 发表


马岱兄的陈述中,有一点我持相反的观点:而且之前并未与刘备进入战斗状态,我认为虽然高览当时没有和刘备交手,但是处于战斗状态,因为刘备很可能已经迎战高览:
"辟便来阵后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 ...

如果高览换成张合,是不是也会被赵云挑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7-27 14:22 发表

两个士兵确实可以擒获睡着的吕布,也可以擒获睡着的张飞、高览。因为睡着的吕布与睡着的张飞、高览基本没有区别。

但如果换成吕布或张飞在现场,赵云还能挑落马下吗?

如果互换的话,我不认为赵云会有多大的成功机会,但也不认为赵云没有机会。同时我没法判断如果赵云和高览易地而处,赵云会不会也被戳下马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c013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7
编号 111875
注册 2007-2-21


发表于 2009-7-27 18: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6 22:14 发表

你之初始用意在于指责俺无视“凤目圆睁,蚕眉直竖”这八个字,无非扣俺这句话“不轻易放过每一条有用文字”,其实俺这是在跟伤云兄一对一交流,你非伤云兄吧,插这一句依俺的理解无趣的很。现在俺已经用文字告之你俺没有无视这八个字,你现在论点又变了:可惜却没见考虑过关羽当时怎么会一边麻痹敌人一边表示敌意。

插话确实是我不对,
向孤狼阁下道歉。

QUOTE:
关羽在这场战斗里用的智取的手段是不争的事实,谁规定“凤目圆睁,蚕眉直竖”就是生气的表现呢?俺以为关羽真正生气要杀人时,反而不是将凤目圆睁。这八个字更多的是描述关公的气势威风,有谁规定要智取颜良就一定得笑眯缝了眼睛呢?

俺上文至少已罗列了三条以上证据来说明关羽智取颜良,你就这么似是而非的一条,论据讲质量和数量,而论证讲逻辑,说句不怕你生气的话:你还要再读书。

或许关羽怒目横眉并不表示生气,
但是,就常理而言,这是敌意的表现。

如果说关羽用智,
那么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破绽。


倒提大刀未必是表示无敌意,
波开浪裂也或许是敌兵不敢拦截,

这两条都不能明确表示是无敌意,

颜良方欲问也许可以展现颜良并未准备与关羽交战,

但是,对手不防备不等于我方偷袭。

刘备可能嘱咐了颜良什么,
但关羽对此却全不知情,更不可能利用此点来设计颜良。

判断关羽伪装无敌意,这三条都不够明确。
而怒目横眉却很明白地表明关羽并没有伪装做无敌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7-27 18: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7 15:47 发表


如果互换的话,我不认为赵云会有多大的成功机会,但也不认为赵云没有机会。同时我没法判断如果赵云和高览易地而处,赵云会不会也被戳下马去。

如果真是背后偷袭的话,被偷袭者的武力确实不起作用。

在换人之后,从你对赵云能否成功的犹豫来看,实际也表示了双方的武力还是在起作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7 13:39 发表


用智是肯定的,毕竟关羽是猛将而不是莽将。嘉靖本其实继承了平话的说法,更明显的突出关羽是“袭斩”,毛氏父子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关羽的勇而削去了部分前提。

个人所不同意的是,不能因为关羽用智袭 ...

俺从未得出过“因为关羽用智袭斩颜良,而得出关羽武艺不如颜良的倾向”,俺只是一再强调“白马之战”突出的是关公智勇双全,从这一战看不出关公的武力明显高过颜良,下面节选自颜良一节,供参详,注意蓝字部分:

总结一下:关羽刺颜良一战不是公平、有效的单挑,无法据之判断二人的武力高下,但是可以体现关羽的胆识和勇气,而两人临危的反应判断力,良不如羽也。可以有效判断颜良武力的还是二十合完败徐晃一战,俺得以认为颜良的武力以极其极其微小的优势大于关羽。两人在公平的、正常的情况下交手,没有数百合实是分不出上下。


至于智略也应该属于武艺的一部分,这俺不敢苟同,固然智力可以极大影响武艺进而影响武力,但是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区别。

多谢兄指教了。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7 20:2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zc013 于 2009-7-27 18:17 发表


插话确实是我不对,
向孤狼阁下道歉。


或许关羽怒目横眉并不表示生气,
但是,就常理而言,这是敌意的表现。

如果说关羽用智,
那么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破绽。


倒提大刀未必是表示无敌 ...

首先关羽肯定是怀敌意的,他的目的很明确:速杀颜良!
“凤目圆睁,蚕眉直竖”并非明显的破绽,这是在描写关羽冲阵时的面目,并不等同于生气。

倒提大刀未必是表示无敌意---------那表示什么?俺的理解是关于在麻痹敌人,引起敌人的错觉。

波开浪裂也或许是敌兵不敢拦截-------为什么不敢?他就一个人,这边是十万,请注意波开浪裂几个字。

颜良方欲问也许可以展现颜良并未准备与关羽交战-------既然是问,当然表示颜良并未准备与关羽交战,不多说了。

对手不防备不等于我方偷袭------如何得出的?不是袭斩,为何用刺?

刘备可能嘱咐了颜良什么------那是罗本的说法。

你用了这么多假设、也许去判断,如何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

这三条都不够明确-------领悟力的不同和“也许”得过多,这是你我的差异。

而怒目横眉却很明白地表明关羽并没有伪装做无敌意-----又绕回来了,谁说“凤目圆睁,蚕眉直竖”就是生气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09-7-27 09:26 发表
俺对高览的武力一直都看高,原因是:对上有战许褚胜负未分的佳绩(嘉靖版),对下有速败敌将的战胜纪录。评语有“世之名将”的评语。

毕竟演义中“对上有战平超一流”和“对下有速胜纪录”的并不多。

至于 ...

俺不会盲目看低高览,只是毛本中他的战例并不突出。

俺以为嘉靖版的文丑排位应该稍高一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burrjiang 于 2009-7-27 12:58 发表


马岱兄的陈述中,有一点我持相反的观点:而且之前并未与刘备进入战斗状态,我认为虽然高览当时没有和刘备交手,但是处于战斗状态,因为刘备很可能已经迎战高览:
"辟便来阵后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 ...

俺以为高览名将固然是名将,但是比起上一级或两级的赵云还是差了点。

请注意忽然、大乱、冲阵这几个字,说明事发突然,留给高览的反应时间并不多。当然作为优秀的战将理应眼观八方、耳听六路,高览还是差了点!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7 21: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7 20:23 发表


俺从未得出过“因为关羽用智袭斩颜良,而得出关羽武艺不如颜良的倾向”,俺只是一再强调“白马之战”突出的是关公智勇双全,从这一战看不出关公的武力明显高过颜良,下面节选自颜良一节,供参详,注意蓝字部 ...

“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非技巧性智略是否应归入武艺”这点是我和孤狼兄意见相左的原因,这个暂且保留吧。(个人觉得如果关羽和颜良平手相斗,在正常状态下确实很难分出胜负。但如果关羽使用诈败拖刀一类的技巧,以颜良的应变能力很危险。)

至于颜良和关羽斗徐晃,这里面有些个人比较主观的看法,和孤狼兄共论吧。

曹营里面徐晃和张郃两个,在我看来是两个在战场上很精明的武将。统一表现在如果面对比他们武艺高强的武将,在己方尚有后援的情况下,两个人都不会去死磕。徐晃对许褚五十合,对关羽八十合,都是在己方没有能够接替的大将下发生的。面对颜良,徐晃更像是二十合试出自己不如颜良,于是直接退回本阵(本阵内还有张辽、许褚等同级甚至高级的武将)。而张郃更是出名的二十合将军,对赵云,对马超都是略战便退,然后依仗兵卒或者己方武将再战。然而当长坂坡得了便宜时,则敢和赵云缠斗;全军无退路时,能和张飞鏖战。

当然,这个看法比较主观了,个人拙见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9-7-28 09: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波开浪裂,在毛本我认为应该是被杀开一条血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7-27 18:33 发表

如果真是背后偷袭的话,被偷袭者的武力确实不起作用。

在换人之后,从你对赵云能否成功的犹豫来看,实际也表示了双方的武力还是在起作用。

嗯,个人也认为赵云要优于高览,因此高览做不到的事情未必赵云做不到,而赵云能做到的事情高览未必做得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7-28 14: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8 09:24 发表



嗯,个人也认为赵云要优于高览,因此高览做不到的事情未必赵云做不到,而赵云能做到的事情高览未必做得到。

我们讨论的是本次战斗的性质,而不是赵云与高览的武力差异,因为高览与赵云的武力差异还可以通过其他战例确定。

例如马岱斩魏延的战例,这个战例就与双方的武力差距没什么关系。
把魏延换成庞德、黄忠、关羽,马岱也照砍不误。
把马岱换成王平、廖化、吕旷,也能把魏延砍了。

赵云刺高览的战例不属于这种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c013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7
编号 111875
注册 2007-2-21


发表于 2009-7-28 18: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7 20:41 发表


首先关羽肯定是怀敌意的,他的目的很明确:速杀颜良!
“凤目圆睁,蚕眉直竖”并非明显的破绽,这是在描写关羽冲阵时的面目,并不等同于生气。

倒提大刀未必是表示无敌意---------那表示什么?俺的理解是关于在麻痹敌人,引起敌人的错觉。

关羽冲阵时什么心情并不关紧,
重要的是他究竟是否打算伪装无敌意以麻痹敌人,

在常人看来,怒目横眉是表示敌意。
这便足以说明关羽并没打算伪装做无敌意来麻痹敌人。

我用了很多假设,
替代到阁下的论断中不也是一样么,
倒提大刀是麻痹敌人的可能性是或许而非一定,
波开浪裂是冲阵还是敌军自己让开也孰无定论,

证据都是不确定,孤狼阁下何以能断定关羽一定是用计麻痹颜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zc013 于 2009-7-28 18:56 发表


关羽冲阵时什么心情并不关紧,
重要的是他究竟是否打算伪装无敌意以麻痹敌人,

在常人看来,怒目横眉是表示敌意。
这便足以说明关羽并没打算伪装做无敌意来麻痹敌人。

我用了很多假设,
替代到阁下 ...

就到此处吧,俺已经表达的够清楚了。无需纠缠。
请,走好,不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河北颜良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4
编号 68486
注册 2006-5-11


发表于 2009-7-30 11: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7 13:39 发表


用智是肯定的,毕竟关羽是猛将而不是莽将。嘉靖本其实继承了平话的说法,更明显的突出关羽是“袭斩”,毛氏父子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关羽的勇而削去了部分前提。

个人所不同意的是,不能因为关羽用智袭斩颜良,而得出关羽武艺不如颜良的倾向。相反,关羽能够在敌军阵内,众目睽睽之下斩杀敌军大将,之后毫发无损的撤退,在个人看来更能印证关羽优于颜良的想法。当然,这里有一个和孤狼兄产生分歧的关键点,就是孤狼兄的武评更看重的是武艺本身,而个人则以为武将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技巧以外的智略也应该属于武艺的一部分。 ...

按这种说法,庞德武艺应该高于关羽,因为他在单挑中表现出来的技巧智略明显高于关某,要不是关平拼死相,庞德已经斩了关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我的原话是“技巧以外的智略”,即“非技巧型智略”。诈败冷箭、回马拖刀一类显然是技巧型,而这种在我看来是不能反映武将武艺水平的。举个例子,水浒里张清飞石连打宋江十五员大将,但张清的武艺也不过就是那十五个人里的中等水平。

面对使用了“非技巧型智略”的关羽,颜良表现出的最大劣势就是反应慢。据此个人猜测排除其他非技巧因素,两人平手相斗,关羽使用技巧招数的话颜良有很大可能反应不过来而被斩杀。

还是那句话,就是孩子,见到摩托车冲过来还知道躲呢,哪怕开车的是他老爹。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9-7-30 13: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更新文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对于张郃其人,个人仍不认为是一个很合适的参照物。

此人对赵云三十合退却,但此处有高览落马在先,不排除张郃也有些“心怯”。另外从张郃所部守住隘口直到关羽部同到才被冲散,说明张郃所部此处虽退却但并未惨败,似乎也可间接说明张郃此处败走并未完败。

之后张郃在长坂坡面对赵云,显然没有之前此战的心理阴影,不但敢打,还敢放马追击。第三次遇到赵云是在汉水道上,赵云固然是神威凛凛,但地理险峻也是一个因素。

张飞和马超之间半斤八两是肯定的了。然而张郃正面对阵马超二十余合败退,逆境面对张飞第一次二十余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四五十合仍然不败,说明张郃对马超的二十余合并不能完全说明两个人的武力差距,以此类推张飞、马超和赵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

综上,张飞、马超、赵云等都要强于张郃,但个人不认为他们之间的差距可以用二十余合、二三十合来下判断。如果是死斗不退的话,个人倾向于分胜负至少要五十合以上,如果参考下嘉靖本的话也许要百合以上。

同样的,徐晃对颜良也大抵如此。颜良二十合败徐晃,但两个人的差距未必是二十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7-25 21:29 发表

小腾啊,说句也许不算准确的比喻,有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俺们是大兵,人家是秀才;俺们爱的是《三国演义》并同其中的武力单挑,人家谈的是《三国演义》。这就像穿了裤子放屁------往两岔里去,根本 ...

对于那种跳梁之物,老夫向来都懒得和他多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raulqin
(ωèī簽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1
编号 248801
注册 2007-12-12
来自 MU


发表于 2009-8-2 17: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又见此类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7-27 13:53 发表
高览被赵云刺杀,从书里看显然是赵云在背后的偷袭。这个对于评价高览的武艺,高览和赵云的比较都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就算是天下无双的吕温侯,睡着之后也只消两个兵卒,一根麻绳。而那两个兵卒究竟是张三李四,还 ...

书里只是说赵云从高览军后方杀入,至于背后的偷袭的说法纯属YY,顶级武将对敌将都一定的秒杀机率,赵云秒杀高览很正常,不要说对手是高览,就算对手是许褚,关张赵对他也有一定的秒杀机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7-27 14:22 发表

两个士兵确实可以擒获睡着的吕布,也可以擒获睡着的张飞、高览。因为睡着的吕布与睡着的张飞、高览基本没有区别。

但如果换成吕布或张飞在现场,赵云还能挑落马下吗?

有这种可能,但这种机率很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腾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774
编号 60002
注册 2006-2-15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9-8-2 13:37 发表
对于张郃其人,个人仍不认为是一个很合适的参照物。

此人对赵云三十合退却,但此处有高览落马在先,不排除张郃也有些“心怯”。另外从张郃所部守住隘口直到关羽部同到才被冲散,说明张郃所部此处虽退却但并未 ...

不错,赵云胜利的战例都是因为客观原因,赵云不利的战例都是因为赵云武力太差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3 07: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873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