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轻松一下,忽视韩非的警告的下场---------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5 0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4: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2:36:20发表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一对冤家

绝对缘分!

PS:不知为什么,我对李斯总是恨不起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5 14: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14:24:28发表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2:36:20发表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一对冤家

绝对缘分!

PS:不知为什么,我对李斯总是恨不起来.

李斯没有什么可恨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嘛!
符合法家标准。
要说开始他不顾秦朝天下蓄意迎合秦始皇就种下了秦灭的
祸根,后来阴谋立胡亥不过是又加了把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5: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4:46:28发表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14:24:28发表
[quote]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2:36:20发表
可惜了,韩非李斯,同学又是紧邻。

韩非估计没有游学,是在家乡附近和李斯一些学习的

一对冤家

绝对缘分!

PS:不知为什么,我对李斯总是恨不起来.

李斯没有什么可恨的,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嘛!
符合法家标准。
要说开始他不顾秦朝天下蓄意迎合秦始皇就种下了秦灭的
祸根,后来阴谋立胡亥不过是又加了把火。 [/quote]
蓄意迎合?

有点夸张吧
蓄意的话就不会反对秦始皇攻打匈奴

而且,偶觉得秦始皇再次下令廷议分封的时候,说明他自己对彻底的郡县有所动摇.
李斯把话题引开,进而建议焚书,多是为了自己.
要是祖龙真被说服
他今后的处境就很危险


我真不觉得,秦始皇那次廷议是什么"引蛇出洞"的手段.
那没有必要.
再说此后也没有对淳于越等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更加不象"引蛇出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5 15: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15:13:57发表
[QUOTE=yaolei,2005-06-05, 14:46:28]
有点夸张吧
蓄意的话就不会反对秦始皇攻打匈奴

而且,偶觉得秦始皇再次下令廷议分封的时候,说明他自己对彻底的郡县有所动摇.
李斯把话题引开,进而建议焚书,多是为了自己.
要是祖龙真被说服
他今后的处境就很危险


我真不觉得,秦始皇那次廷议是什么"引蛇出洞"的手段.
那没有必要.
再说此后也没有对淳于越等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更加不象"引蛇出洞"

主要是因为采用完全郡县以及焚书坑儒这些并不利于统治,完全是秦始皇的个人意图。
李斯就是揣摩出来上意,才编造这么多道理支持这些。
倒不是引蛇出洞,而是反对声音太大,必须再次商议。
至于反对打匈奴?也没有怎么反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16: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5, 15:52:01发表
[QUOTE=yingzheng,2005-06-05, 15:13:57] [QUOTE=yaolei,2005-06-05, 14:46:28]
有点夸张吧
蓄意的话就不会反对秦始皇攻打匈奴

而且,偶觉得秦始皇再次下令廷议分封的时候,说明他自己对彻底的郡县有所动摇.
李斯把话题引开,进而建议焚书,多是为了自己.
要是祖龙真被说服
他今后的处境就很危险


我真不觉得,秦始皇那次廷议是什么"引蛇出洞"的手段.
那没有必要.
再说此后也没有对淳于越等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更加不象"引蛇出洞"

主要是因为采用完全郡县以及焚书坑儒这些并不利于统治,完全是秦始皇的个人意图。
李斯就是揣摩出来上意,才编造这么多道理支持这些。
倒不是引蛇出洞,而是反对声音太大,必须再次商议。
至于反对打匈奴?也没有怎么反对。 [/quote]
但是,如果这只是李斯的主意,而秦始皇听后觉得很好,就采纳了,也一样可以解释的通啊.
李斯应该知道,揣摩上意是很危险的事情.

反对匈奴他是提出了异议,不过没有坚持罢了.
到是死前还把辅佐先帝开疆括土当成大功一件.

我觉得他在秦始皇手下干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揣摩秦始皇的意思.
反而是在2世的时候,不得不小心一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5 2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5, 16:26:55发表
[QUOTE=yaolei,2005-06-05, 15:52:01] []
但是,如果这只是李斯的主意,而秦始皇听后觉得很好,就采纳了,也一样可以解释的通啊.
李斯应该知道,揣摩上意是很危险的事情.

反对匈奴他是提出了异议,不过没有坚持罢了.
到是死前还把辅佐先帝开疆括土当成大功一件.

我觉得他在秦始皇手下干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揣摩秦始皇的意思.
反而是在2世的时候,不得不小心一些.

这个就要从实际出发了。郡县制度一直是秦始皇坚持的政策。
商议不过是因为不符合当时潮流,反对的人太多。很多大臣出于
利益以及对秦朝的统治稳定的担忧也强烈反对。

从李斯的角度上完全郡县制对他并没有好处,对秦国也不利,
说是李斯自己的主意不好说通。

相反对秦始皇来说郡县制度把天下权利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
符合秦始皇专权独断的利益,这也可以从秦始皇一贯的政策
得出。
李斯不过是用来说出他心声的工具。

有一个例子,秦始皇看到丞相(当时应该是李斯)随从太多,不高兴。
李斯知道后立刻把随从减少,秦始皇认为左右泄密,杀光近待。
从这个例可以看出李斯一直在为权利揣摩上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5 22: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个,当时秦朝有2个丞相
<史记>中并没有说是哪个丞相
只是一般人都认为是李斯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6 09: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个是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6 18: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6, 9:32:42发表
另外一个是谁啊?

问我这么细节的问题


经查<史记>是,秦始皇的丞相如下:

元年,丞相为吕不韦,我不清楚有没有别的丞相,也不清楚有的话,他是谁.

八年(前239),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吕不韦.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


二十八年(前219),丞相隗林、王绾  (当时李斯可能还是廷尉,此时已经行郡县一段时间了呵呵,不过,司马迁写记录这次出巡的人员时,说"卿李斯",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官职.)

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另一个我没注意,估计是隗林.)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
(呵呵 ,那个34年的丞相也可能是冯去疾)

泄密事件发生在34年到37年之间.
李斯是没动过,(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升的,王绾,隗林不知是什么时候下去的,死?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冯是什么时候上去的.可是秦朝那时好象以右为尊吧,这么说李斯的地位不如冯?)

(我以前看过一书,详细的列了秦始皇时期各个历史有记录的臣子的职位和大约任职时间,不过书不在手边,印象中秦始皇统一后一直是用2个丞相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6 2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年(前239),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吕不韦.
--------------------------
这个是错的,应该是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

很多人考证过,一般以为秦始皇不会派吕不韦去平缪毒,才有这样的标点错误。
昌平君、昌文君都是楚公子,后来背叛秦始皇,和项燕连手抗秦,导致李信大败,又被项燕立为楚王,和秦始皇作战到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1 23: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0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