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老子>注译, 恨地无环:后续章节发新帖一概删除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9-4 14: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二章——统治者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

第六十二章——统治者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
道者万物之奥(注)。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说明】
从本章就可以看出:这是老子根据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的继定方针——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以及周宣王个人长期执政的经验的具体意见(教训),针对建国初始或者是后继者接受(取得、继承)政权的伊始,统治者以及和他一起共同工作的高官们,就必须明确的执政(奋斗、工作)的目标(目的)——所提出的必须而可行的具体“工作”方针和具体奋斗的目标(显然,这是西周时期,在这里还看不到后来所发展而形成的,封建专制独裁“一人说了算”的味道)。本章严肃认真地揭露了,统治者所助长而发展起来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而成为社会内的痼疾顽症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的“言”与“行”是至关紧要而重大问题。因此,老子在前面的第2章内就慎重地指明了:它(统治者)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是在统治者不知不觉的状态之中而亦步亦趋地走向深渊!就只知其“美”而不知是“恶”; 只知其“善”而不知是“不善”。从而步入一片“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吹捧、赞扬之中,忘乎所以而为所欲为。嗣后,老子又多次指出了统治者的“言”与“行”问题,从而使统治者的“言”与“行”问题,成为《老子》文章中反复教导的专门话题。本章就又是这一问题的论述。并且特别注重在建立国家之前就必须明确,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就是为了民众的“衣食住行”的保证、保障、拥有、改善、完善……也就是让“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民众身上!这是远古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周宣王和单逨(老子),他们揭示、认识、总结出来的我们光辉历史上的光荣传统!
老子文章中的“道”,是道理,是统治者和公务员所必须遵循的“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这是《老子》全部文章的关键要点,可惜人们并不注意这个问题。因此,老子的“道者万物之奥”,也就难倒了不少的人!在帛书中是“道者万物之注”,“注”是灌注、注入,也就是说“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必须灌注、注入到有关治理国家范围之内的事物(万物),还特别着重涉及民众生存的事物(万物)之中,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因此,在建立国家的初始,在立天子、置三公的时候,都应该把“拱璧以先驷马”的礼仪放一放,都必须率先诚心诚意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不如坐进此道)。
当然,《老子》一书在战国时期,人们还基本知道她的原来的意识,因为嗣后的帛书版本(公元前2世纪初)就是她的最好见证。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基本上采用以帛书参考来订正《老子》版本的简单办法,这样可以看出通行本中显然具有的某些错误。比如,本章中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问题,帛书的甲、乙本都有完好的保存,通行本也没有错。然而,却有人居然用《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妄改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妄自在后文多了一个“美”字);还有的人在断句上并且声言:“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实在是“大谬”!
另外,“不曰:求以得”的问题,通行本(王弼本、河上公本)为:“不曰:以求得”,应该根据帛书乙本改正为:“不曰:求以得”。
上述虽然如此,但是本章还是教导统治者,必须侧重教育、挽救不善于进行“工作”(保证、保障民得)的人们的。这同样是“以正治国”——“治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别忘了这一篇章,同样是老子论述而且规范的典型文章!
【字词句注释】
道者万物之奥(注):道,“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万物,只指社会内、人间事各种各样的事物(只指有关治理国家范围之内的事物,还特别着重涉及民众生存的事物;没有现在“万物”概念这样广泛);奥,含义深、不容易理解、深奥、奥妙,但是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她的指导;道者万物之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不能违背的,都必须受其指导;
善人之宝:善,善于;人,从事国家工作的管理人员(公务员);宝,珍贵、重视;善人之宝,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必须珍贵这个道理;
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不善于、不妥当;人,从事国家工作的管理人员;所保,所以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不善人之所保,(即便是)不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即若不是他们的意愿,在道理上他必须无可奈何地绝对服从);
美言可以市:美言,欺骗、愚弄民众,但是是好听的言辞(或仅仅限于花言巧语的词令而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市,市场,指招摇过市;美言可以市,美丽好听忽悠民众的言辞但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的确可以招摇过市(而得逞一时);
尊行可以加人:尊行,带有“权势”的行为(指高层或有权有势的管理人员);加人,强加于人(自己的下级或鼓惑平级);尊行可以加人,带有“权势”的行为也的确可以强加于人(而毒害民众);
人之不善: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不善,不善于服务民众而投机取巧为非作歹的;人之不善,公务员(即便是)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
何弃之有:哪能把他们(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舍弃?
故立天子:故,所以;立,(动)指(建立国家时必须有,也是说明建国后的最先而首要的事情)君主即位(登基);天子,王(西周当时只有一个王,不像后来春秋时期的“傀儡性”的王、或乃至战国期间都开始称王的“泛滥”之王);故立天子,所以,(在建立国家体制之前的)天子(登基);
置三公:置,设立;三公,(帛书甲、乙本均为“三卿”)意指天子(王)之下的三个最大的官;置三公,设置(受命、任命、受封)三公(的时候);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虽,虽然;拱,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所围成的圆圈的周长,古代常用来作为圆形物体周长的度量单位(另外,两臂合抱,也为一拱;但那或许不是表示“玉器”的了);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美玉的通称;拱璧,大如一拱的璧玉,即“大璧”,指极其珍贵的物品;以先,拱璧在驷马的前面,驷马在拱璧的后面(表示“隆重仪式”);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里却是指四匹马拉的车;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虽然有拱璧以先驷马在后隆重仪式;
不如坐进此道:不如,还不如;坐进,在西周时“坐”是一种通俗一般的“礼节”(西周或西周以前,跪、拜、坐是“人”、特别是有身份的人的日常“礼节”),“进”是进入的意思。老子在这里的“坐进”是现代意义“坚持”的意思(意为用诚心诚意的“礼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此,这、这个;道,道理,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不如坐进此道,还不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远古,时间很长(有案可查的追溯,如: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所以,因此;贵,珍贵、尊重;此,这、这个;道,道理,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者,(坚持道理的)人;何,为什么;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人所以珍视这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为什么呢?
不曰:不正是因为(要得到这个道——道理吗);
求以得:有真心实意地追求,就能够得到“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就能够使天下的民众都能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愿望;
有罪以免邪:(这是对前面“不善人之所保”一句的说明。那些不善于服务于民众的人,虽然曾经有过罪过,然而,只要他真心实意地追求、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即便)有了罪过,也是可以免于处罚的;
故为天下贵:所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道理,才被天下人们所珍贵(而遵守并且自觉执行)!
【译文】
“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不能违背的,都必须受其指导。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必须珍贵这个道理,(即便是)不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即若不是他们的意愿,在道理上他必须无可奈何地绝对服从);
美丽好听忽悠民众的言辞但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的确可以招摇过市(而得逞一时);带有“权势”的行为也的确可以强加于人(而毒害民众)。公务员(即便是)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哪能把他们(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舍弃?
所以,(在建立国家体制之前的)天子(登基),设置(受命、任命、受封)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以先驷马在后隆重仪式,还不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
古人之所以珍视这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为什么呢?不正是因为(要得到这个道——道理吗)。有真心实意地追求,就能够得到“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就能够使天下的民众都能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愿望。然而,只要他真心实意地追求、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即便有了罪过,也是可以免于处罚的。所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道理,才被天下人们所珍贵(而遵守并且自觉执行)!
【读后】
这是多么独特的篇章,言简意赅!“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十一个字,就描绘出“上行下效”的社会“积非成是”的痼疾顽症!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游离在老子的认识之外而不得要领,从而稀里糊涂地、自以为是地曲解《老子》!致使这一篇章成为“不伦不类”……而且错误地游弋、自陷在“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字词审定或断句之中。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世界各国在这一问题的发生、发展上的表现,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然而中国犹盛。因为,在中国它可以冠冕堂皇而堂而皇之地受到“仁义道德”的正统保护,可以在“仁义礼智信”的庇佑下“茁壮”成长而“发展”,进而可以不断伸展、扩张到一切可以涉及到的“领域”,最后遭受危害的必定是可怜而无助的、“低层”的、“边缘化”的民众!之所以如此,乃是由于“仁义礼智信”保护了统治者的特权:以他一人之“是非”而判断国家的一切之是非标准(金口玉言、唯“上”的意志、理念以为是、必须照着办……)!
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天子、皇帝、总统、委员长、主席……等)的“言语”(信誓旦旦的治国方略)是完全可以“招摇过市”的。如“勤政为民”、“为民执政”、“服务于民”……等“励精图治”的“方略”(主张、政策、口号),怎么能够不蛊惑民心呢?然而,统治者的行为,却不得不令人发指。他们逐渐地为所欲为、残暴而原形毕露地、一切的一切的灾难,都转嫁到孤苦伶仃而无助的、“低层”的、“边缘化”的民众身上!这就是“尊行可以加人”的恶果,这也是前面章节所揭示出来的问题的毒根!因此,帛书的甲、乙本都抄写为“尊行可以贺人”。不是吗,有统治者和三公们的“尊行”,就必定使广大的“为民众服务的人员”得到“效仿”的楷模。这些“人”,毫无顾及、无忧无虑、堂而皇之地就可以“野蛮执法”,或变换着花样而“执行公务”! 这些“人”,难道不衷心感谢统治者和三公们的“尊行”,给他们的“属下”做出一份极好地示范、而且是可以效法的“贺礼”吗?
另外,本篇是说明在建立国家之前,如何确立“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的重大原则问题。不如此,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前进目标,(统治者及其高官们)其目的则就必定是各自为所欲为而莫衷一是!于是乎,在“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日益中,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话可以言说,只能是腐败、糜烂、瘫痪……而致使“民不聊生”或某些民众的“民不聊生”!
显然,任何国家的立国或任命(认定)国家首脑以及决策性的几个高官之前,必须明确他们的目的以及统一治理国家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是否给国家内的每一个民众都能够带来“美好、幸福”!这是一个任何国家的起码而根本的问题,而且又是绝不能忽视的、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这难道不是现实世界之中,各国所必须持定而绝不能抛弃的“天下贵”吗?
【历史性的错误】
历史上谁也没有重视,《老子》一书是对西周和西周以前的“血腥”“执政”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后继执政者的“警钟”!从而致使在中国,这种令人发指的而又“冠冕堂皇”的“野蛮”现象,不但没有“寿终正寝”,反而不断嚣张且日益!
显然,“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不符合实际的任意解释是不应该原谅的错误,这样的随意性是在玷污《老子》!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是一个单独的段落,在这个段落里,“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的四件(天子、三公、拱璧、驷马)事物,是同一层次上面的问题,都还是“形式”上面的问题。建立国家的关键问题是,“不如坐进此道”,这才是建立国家的根本!这可能是几乎所有的人的认识“错误”。
【亟待开展研究探讨的问题】
是不是还要、应该强调我们立国的根本?是不是还要、应该强调我们执政的原则?
我们在茫无头绪杂乱的琐碎的事务中,是否丧失了原则、理念、信念、根本?
民众的事,难道不是天大的事情?我们那么多(数以亿计)的辛劳、辛苦的民(工)众,给予了少数人的享受、享乐、纵情、富贵、富裕……肆无忌惮!然而民众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不得不“逆来顺受”,无限重复着辛勤、辛劳、辛苦。还要继续苦苦煎熬而挣扎在生存、生活的“边缘线”上!世界前进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在为谁服务?肯定不是为民众服务吧!是不是在为“人”服务,还在为少数人服务!?
【附】
帛书甲本:□者万物之注善人之(葆)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得有罪以免舆故为天下贵
帛书乙本: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立天子置三郷虽有□□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王弼《老子注》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善人之宝,宝,以为用也。不善人之所保。保,以全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于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善当保,道以免放。故,立天子,置三公,言以尊行道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于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7-9-4 15:21 -100 已多次告知:请将《老子》注译的后续章节以回帖形式发于主帖之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9-5 1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三章——统治者必须坚定不移地“施惠于民”而做到“报怨以德”

第六十三章——统治者必须坚定不移地“施惠于民”而做到“报怨以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说明】
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内外一切小大事情的最高领导人),就必须明确国家内外一切小大(大小)事情,都必定都是自己分内之事情!没有国家内外一切小大事情的正确认真对待,那么也没有资格去谈论“治理”、“管理”、统一治理国家的一切小大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国家内外的一切小大事情的直接、间接处理、解决的得当与否,都必须与统治者有关。因此,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出“国之有咎,在予一人”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老子才严正指出:统治者的行为、统治者的事情、统治者的意味、趣味、兴味(意念、想法)等,都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统治者针对这几个方面,都必须极其严肃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乎,无论是大事小事、无论是多事少事,都不能凭一己之念而“感情用事”。即若被曲解,但是涉及到损伤民众的利益的时候,则宁可被抱怨、埋怨而必须同样坚定不移地“施惠于民”而“报怨以德”!显然,坚定不移地“施惠于民”而“报怨以德”,这正是认真执行了:自从殷商以来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周宣王他们,所坚持的“保证、保障民得”的道——道理的重新展现!
然而,西周以后的管仲和孔丘他们淡化了我们祖先的光荣传统,使这些光辉的统治者严肃、严格自律、不断听取“民众”的声音并“施惠于民”而“报怨以德”的思想,丧失殆尽!
“报怨以德”是本章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的光荣传统。谁“抱怨”?要“抱怨”的只能是民众!国家不替民众考虑艰难困苦、民众有苦无处申诉、不能保证保障民众的起码生存生活的权利和要求、他们“生生动之皆死地”、他们饱受“法物滋长”的毒害而又被“野蛮执法”地戕害、他们逆来顺受……难道他们不应该“抱怨”吗?在世界发展到今天的现实社会之中,还不能听取民众的“抱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恰恰我们民族在远古的时候,就注意到民众的“抱怨”问题。这难道不应该迫使我们认真学习、对待、理解而发扬光大吗!?社会的进步,往往正是注意到民众的“抱怨”,为民众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各个时期的具体问题,这才标志着社会的真正进步!
统治者及其官员们,有什么值得你们“抱怨”?你们能够“抱怨”民众什么?你们“抱怨”他们落后吗?你们“抱怨”他们素质不高吗?你们“抱怨”他们不文明吗……这不是小问题,这是国家执政之大事啊。
“大小”是老子的文字在春秋和春秋以后多次“翻译”、传抄所形成的。西周晚期当时是“小大”。“小大”在西周晚期出现在金铭文中,有时被写成为“尖”,是说明的“小大事”情——见《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青铜器铭文释文5464条》。另外,同样在该书的《毛公鼎》铭文(4027条)中,两则“小大”分别是指“政”事或“猷”——过失或错误;另外在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逨鼎(周宣王四十三年)中也有“王若曰:……小大猷……”的问题。
【字词句注释】
为无为:为,行为、统治者的行为(直接行为或间接行为);无为,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为无为,统治者的行为(直接行为或间接行为),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
事无事:事,事物,统治者所经手、干预、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事物;无事,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事物;事无事,统治者所经手、干预、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事物,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事物;
味无味:味,(统治者的)意味、趣味、兴味(意念、想法);无味,没有丝毫有损于民众利益的意味、意念、想法;味无味,(统治者的)意味、趣味、兴味(意念、想法),没有丝毫有损于民众利益的意味、意念、想法;
大小多少:大小,(“小大”在西周晚期出现在金铭文中,有时被写成为“尖”,是说明的“小大事”情——见《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青铜器铭文释文5464条》。另外,同样在该书的《毛公鼎》铭文「4027条」中,两则“小大”分别是指“政”事或“猷”——过失或错误)。因此,这里的“大小”指的是,统治者能够涉及到的一切大事小事;多少,事情多与事情少(这是针对前面的“事无事”而言,即使它们都是因为曲解而带来的怨恨、抱怨、埋怨、责怪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小多少,统治者能够涉及到的一切大事小事,以及他能够涉及到的事情多与事情少;
报怨以德:报、回答、回报;怨,怨恨、责怪、埋怨、抱怨。在国家之内,只能听到的是“民众”的抱怨;统治者(面对民众的抱怨而必须施之以德,)自己“不得”、不计较民众的抱怨的正确或错误,并且必须检查自己的执政承诺的兑现与否,而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保证、保障民得”(施“德”于民众)的力度还要不断加强;报怨以德,(都必须)不计较民众的抱怨的正确或错误,并且必须检查自己的执政承诺的兑现与否,而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力度还要不断加强;
图难于其易:图,(动)想、谋划、计划、策划,但这里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意思;难,(形)做起来费事的、难办、使人感到困难、不容易;易,(形)轻易、容易、简易;图难于其易,克服困难、对付暂时难以办成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为大于其细:为大,作(干)大的事情(业);细,细小、细微、不起眼;为大于其细,作(干)大的事情(业),要从细微处开始;
天下难事:天下难办(做)事;
必作于易:一定开始从容易入手;
天下大事:天下的大事情(业);
必作于细:一定从细微处开始做起;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是以,所以;圣人,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终,始终;不为大,不自以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故能成其大:故,因此;能,才能;成其,办成、成就;大,大的事情(业);故能成其大,因此他才能办成、成就大的事情(业);
夫轻诺必寡信:夫,发语词;轻诺,轻易允诺;必,一定;寡信,不讲信用、不能兑现执政开始的“承诺”、忽悠欺骗民众,从而使民众的怨声载道,抱怨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夫轻诺必寡信,统治者的轻易允诺一定是不讲信用、不能兑现执政开始的“承诺”、忽悠欺骗民众,从而使民众的怨声载道,抱怨铺天盖地滚滚而来;
多易必多难:多,过多、不实际、虚妄;易,轻易的承诺、不实际虚妄地允诺;必,一定;多,越是、更加;难,困难、不能兑现对民众的承诺;多易必多难,统治者的轻易的承诺、不实际虚妄地允诺,一定会遇到越是更多的困难,他根本不能兑现对民众的承诺;
是以圣人犹难之:是以,所以;圣人,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犹,(副)还、尚且、更加(比一般人更加重视慎重、比一般人更加会重新或比较全面地去认真考虑);难之,困难的难处以及困难的诸多方面;是以圣人犹难之,所以,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更加(比一般人更加重视慎重、比一般人更加会重新或比较全面地去认真考虑),困难的难处以及困难的诸多方面;
故终无难矣:故,因此(他);终,最后、末了;无,没有、不会(有);难,困难;故终无难矣,因此他最后没有、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译文】
统治者的行为(直接行为或间接行为),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统治者所经手、干预、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事物,没有丝毫损害民众利益的事物,统治者的意味、趣味、兴味(意念、想法),没有丝毫有损于民众利益的意味、意念、想法。统治者能够涉及到的一切大事小事,以及他能够涉及到的事情多与事情少,(都必须)不计较民众的抱怨的正确或错误,并且必须检查自己的执政承诺的兑现与否,而且始终如一地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力度还要不断加强。
克服困难、对付暂时难以办成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干)大的事情(业),要从细微处开始。天下难办(做)事,一定开始从容易入手;天下的大事情(业),一定从细微处开始做起。所以,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始终不自以为大。因此他才能办成、成就大的事情(业)。
统治者的轻易允诺一定是不讲信用、不能兑现执政开始的“承诺”、忽悠欺骗民众,从而使民众的怨声载道,抱怨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统治者的轻易的承诺、不实际虚妄地允诺,一定会遇到越是更多的困难,他根本不能兑现对民众的承诺。
所以,比较好的统治者(比较好的最高领导人),更加(比一般人更加重视慎重、比一般人更加会重新或比较全面地去认真考虑),困难的难处以及困难的诸多方面。因此他最后没有、也不会有什么困难。
【读后】
接触到老子的“抱怨以德”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人,原来不但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更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内,谁有“抱怨”?也就是说,是“人”在“抱怨”,还是“民”在“抱怨”?“人”有什么值得“抱怨”,能够“抱怨”统治者吗?他们不敢,也没有这个胆量!那么只能是“抱怨” 他们所管理、治理的民众:无非是“民众”的不听话、落后、愚昧、无知、素质不高、刁民、顽民、贱民……等“人们”所看不惯的习惯和行为?如果只停留在这样认识的层面之上,那么这个国家不可能不是一个长期处在“落后”状态,而又是认识处在极其“自我封闭”、“自行其事”并且是“妄自尊大”的“国家”!显而易见,国家内“民众”的“抱怨”,必定是一个波澜壮阔而声势浩大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恢弘壮观动人的场面!难道“民众”的“抱怨”不好吗?认真听取民众的抱怨,改善、改进人们的服务于民的工作,这不正是你们(从统治者到所有公务员)的严正职责吗?
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员,他能够不断地听到民众的抱怨,那么这个国家的“言路”必定是通畅无阻碍的,在他们执政的行为的进程之中,会处处体现民情、民意!这个国家永远不会、也绝对不会落伍于世界前进的步伐!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众的抱怨,正体现出国家进步的趋向和世界未来的方向!
【历史性的错误】
以某些个人的想法,去强迫我们古人而就范,这也许是我们文人墨客本领!可是,却玷污了我们的古文化,这与《老子》的思想毫不相干!
真正而老老实实地来认识《老子》的“抱怨以德”,这是我们的历史和现实的责任。我们的祖先那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这一必须深入认识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的“老子”吗?
【亟待开展研究探讨的问题】
如何对待、听取民众的“抱怨”?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是否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如何做到“抱怨以德”,这是不是国家领导人必须高度注视的大问题?
【附】
王弼的《老子》注•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以圣人之才,犹尚难于细、易,况非圣人之才而欲忽于此乎?故曰犹难之也。故终无难矣。
任继愈的《老子绎读》•六十三章:
这一章前半讲“无为“和以德报怨的宽容思想。后半讲事物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看问题要看到它的正面和反面,只看到容易的一方面,而不看困难的一方面,必然遇到更大的困难;只有对困难有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困难。这些老谋深算的经验之谈发人深思。
为无为,                     把无为当作为,
事无事,                     把无事当作事,
味无味。                     把无味当作味。
大小多少,                   不计较人家对我恩怨多少,
报怨以德。                   我总是以“德”相报。
图难于其易;                 克服困难,要从容易时着手;
为大于其细。                 干大事业,要从细微处开始。
天下难事,                   天下的难事,
必作于易,                   一定开始于容易;
天下大事,                   天下的大事,
必作于细。                   一定开始于微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因此“圣人”做事总是不从大处入手,
故能成其大。                 所以能办成大事。
夫轻诺必寡信,               允诺得太随便,势必信用破产,
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遇到更大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因此,连“圣人”还不敢轻视困难,
故终无难矣。                 所以他不会有困难。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众的抱怨,正体现出国家进步的趋向和世界未来的方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7-9-5 10:44 -100 已多次告知:请将《老子》注译的后续章节以回帖形式发于主帖之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7-9-5 10: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老先生,你的老子研究我一直在看,觉得写的很好。
但最近有人一直在弯曲老子,甚至说老子是抄袭的作品。
我觉得您老有必要去纠正这种错误思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n老忘密码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4
编号 101522
注册 2007-1-16


发表于 2007-9-5 10: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引:陈老先生,你的老子研究我一直在看,觉得写的很好。
但最近有人一直在弯曲老子,甚至说老子是抄袭的作品。
我觉得您老有必要去纠正这种错误思想。


你当陈老是盲的呀,百家争鸣也要看环境和个人喜好。

不争也不一定就是不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7-9-5 10: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公诛管叔,子产诛邓析,孔子诛少正卯,异端邪说不能去,正道终不能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空谷足音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168353
注册 2007-5-31


发表于 2007-9-5 13: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缺少 第五十九 六十章 请补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9-6 0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四章——统治者,学吗?不能学啊!那样会重复“众人”所犯下的过失和错误

第六十四章——统治者,学吗?不能学啊!那样会重复“众人”所犯下的过失和错误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那样会)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说明】
前面我们知道了,治国之大事是“治人”(59章)。千万别忘记了这个严肃的问题,因此在本章之中就绝不能忽略这样的宗旨。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在29章中,老子已经论述过,这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并且前后的道理也是一致的。老子在29章内说的是:(为者败之)不按照实际情况而强行者,必定遭到失败;(执者失之)蛮横不讲道理、固执地墨守某一成见、坚持一意孤行者,就会丧失既得的政权。显然,这些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重大事情。所以,本章紧接其后就是教育比较好的统治者(圣人)必须“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可非议,这是明显教育统治者如何注意“人”——为民服务的公务员的问题。不然的话,也就会陷入:热衷于某些人的赞美,就会掉进他们的陷阱之中;喜欢某些人对你的恭维,就会堕入他们的圈套;赞赏某些人对你的颂扬,就会离开“保证、保障民得”的宗旨(29章)。
“其安易持”是本章的关键,什么事情才能是国家安定之大事?只能是,公务员和统治者一道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只有公务员和统治者一道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不断、持续、努力地完善工作,那么这样的国家必定是世界(天下)最好的国家!要持守、保持这样的安定,就必须严格注视公务员“违法乱纪”的兆头,并且要不断杜绝、消融他们的“邪念”,让公务员和统治者一道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现实永远发扬光大!所以,为了公务员和统治者一道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必须时刻注意公务员之中不良的兆头而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三句,是当时大家都知道的简单通俗的道理,明确说明了只要认定了目标(大木、高台、远行),就必须从不显眼的“毫末、一筐土、走一步”等认真开始“工作”,只要坚持不断努力,必定能够达到目的!统治者和公务员的目标是什么?是为民众服务,保证、保障民得。所以,你必须从对民众有益(益生)的细微事情做起,这就叫做“无为”,这是前面已经反复论述过的。因此,相形之下,“为”就是统治者和公务员不利于民众生存、生活的行为,显然是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之中的,故此叫做“为者败之”!如果你们继续强行“持之”而“执著”,那么只能是“执者失之”!这同样是浅显明白的道理。所以,一个比较好的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领导人),他能够有对民众不利的行为吗?他能够执拗地去毁坏民众的利益吗?显而易见,他是绝对不会的。这样,他怎么会有“失败”,他怎么会有“丧失”?
最后老子语重心长地告诫统治者:千万别再重复西周建国以来,上起周公(姬旦)下至伯阳(周幽王二年,借地震而冷嘲热讽西周将亡的“蛀虫”伯阳甫)等人们的错误。“众人”在8章就出现了,那里说的:他们是一群厌下而向上爬而惟利是图的“官员”;在20章中出现了三次,他们(显然是官员)在既得利益面前,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熙熙),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享太牢、春登台);他们的“有馀”建筑在民众的“昭昭、察察”之上,并且把社会搞成“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的不成样子;他们的确有一套特殊“本领”(有以),可是,他们却远离了“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因此,上起周公下至伯阳的“众人”知多少?统治者能够模仿、效法、效仿、学习他们吗?显然是不能啊,绝对的不能啊!
这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统治者不去重复“众人”已经犯过的“过失”或“错误”,民众岂不兴高采烈。因为“众人”已经犯过的“过失”或“错误”,曾经给民众带来多大的伤害?从历史上来看,那朝那代不都是毁于“众人”——庶官之手?因此,我们祖先早就告诫:“治乱在庶官”!老子也严正指出:“治人”是“天”大的事情(59章)!因此,在本章中也明确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19章中我们看到:“学”就逐渐由“效、教”进展为“晓、觉 、明白”,进而发展为统治者的“自以为是”,这就十分可怕了。再经由“自以为是”而“感情用事”那就没有了原则,就失去了“道理”,就不能“就事论事”,这样的危害不大吗?两千余年我们不就是生活、生存在这样的危害之中吗?所以绝学无忧的意思是:统治者你只能一心一意,履行你的“天职”——“保证、保障民得”的实施,这就必须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地“感情用事”。不能让由于“感情用事”所滋生、发展而来的,那些什么“仁义礼智”的不“就事论事”的邪门歪道,来歪曲、偏离、转移你“保证、保障民得”的实施!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你还有什么忧愁而对不起民众呢?
再从8章中我们看到:身边人的效法是“学”字的劣根性的泛滥:在西周那个时代内,能够认识“学”字的积极意义也不容易,这减少了好多不应该有的实践弯路或无谓的实践的重复;然而到了西周晚期,每况愈下的政绩显然是执政者及其身边人的“‘得’欲熏心”的日益所致,把“太上”古公亶父的规定丢到一边。他们违背了建国初期的宗旨,违反了建国初期信誓旦旦的承诺,导致了200余年来的上行下效日益偏离。这时候以周宣王和老子为首的欲力挽狂澜的社会精英们,他们认识到“上行下效”的泛滥,其根子在“效”字上。当时的“效”通“学”,也就是“学”!于是“兴起”了“绝学无忧”的“运动”!这才导致东周500余年时间内,再也没有看到“学”字出现在青铜器铭文之中。
因此,在本章中,“学”字也不外乎在19章与48章内面的意思,老子的文章是统一的,是前后一致的。并且本章的“学”字,侧重在“众人”的过失上面,也就是“效法、效仿众人的过失!显然,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字词句注释】       
其安易持:安,安定(平安稳定)、安分(安守本分)、安康(一向健康)、心安(对生活、工作、环境满足合适);易,容易、轻易;持,拿着、握着、掌握,保持、维持、持续;其安易持,(当事物平安稳定的时候是容易持续发展的,)显然,这是指公务员们能够正常坚持为民服务(安定)的现状,必须鼓励他们持续发展下去;
其未兆易谋:兆,预兆、兆头(预先显示出来的迹象),这里指的是不好的兆头,公务员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谋,主意、计谋、谋虑(谋划考虑);其未兆易谋,(当事物还没有显示出来变化[仅有兆头]的迹象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考虑谋划该事物持续发展问题的;)当发现公务员已经有了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则必须着手如何(谋划)使他们改正而走上为民服务的康藏大道;
其脆易泮:脆,容易折断、咬裂、破碎,喻意娇贵、脆弱;泮,融解、消解、分散、分裂;其脆易泮,(这与“其未兆易谋”是同一层次上的问题)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还是脆弱的时候,统治者是很容易把它“消解”和“去掉”的;
其微易散:微,细小、轻微、微小、微弱;散,没有约束、松开、分散、松散;其微易散,(这与“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是同一层次上的问题)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还是细微的时候,统治者是很容易把它“分化瓦解”掉的;(因此,)
为之于未有:要在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没有发生前,把它处理好;
治之于未乱:治,治人、治理公务员;未乱,还没有形成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现象发生(比如:贪污腐败、鱼肉民众、野蛮执法……);治之于未乱,治理公务员必须要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现象发生之前;
合抱之木:合,两人或两人以上才可为合;抱,两臂围拢;合抱,两个成年人相互牵手才能抱住的大树(这在西周之时,一米直径以上的大树是多的);木,(一米直径以上的大树的)木料;合抱之木,一米直径以上的大树的木料;
生于毫末:生,生长;毫末,毛发一样微细的幼苗;生于毫末,生长于细小的幼苗;
九层之台:九层,形容高度;台,(那时侯还只能是用土去垒)高台;九层之台,九层的高台;
起于累土:起,发生、建立、完成、高台垒起了;累土,一筐土一筐土地堆积、积累起来;起于累土,完成于一筐土一筐土地堆积、积累起来;
千里之行:千里,路途遥远;行,走;千里之行,要走千里远的路程;
始于足下:须从脚下开始迈步;
为者败之:不按照实际情况而强行者,必定遭到失败;
执者失之:蛮横不讲道理、固执地墨守某一成见、坚持一意孤行者,就会丧失既得的政权;
是以圣人无为:是以,因此;圣人,比较好的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无为,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是以圣人无为,因此,比较好的统治者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
故无败:所以不会失败;
无执:没有强行、执拗损伤民众行为的固执;
故无失:所以不会丧失政权或丧失民心;
民之从事:民,民众;从事,所做的事情;民之从事,民众所做的事情;
常于几成而败之:常,经常、往往、大多数;几、差不多、快要、几乎;成,成功;败,失败、不能达到预先的目的;常于几成而败之,大多数在差不多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慎终如始:慎,谨慎;终,终止、收尾;始,开始;慎终如始,谨慎收尾,如同开始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则无败事:则,肯定判断:就不会;无,没有;败事,失败的事情、不能达到目的事情;则无败事,就不会把事情办坏,就不会不能成功;
是以圣人欲不欲:是以,因此;圣人,比较好的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欲,欲吗?不欲,不能有欲望啊!是以圣人欲不欲,因此,比较好的统治者,有非分的欲望吗?不能有非分的欲望啊!
不贵难得之货:(这样就)不,不会;贵,珍贵;难得,不容易、稀有;货,财物;不贵难得之货,不会珍贵难以得到的财物;
学?不学:学,学吗?不学,不能学啊!学?不学,学吗?不能学啊!
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众人,不真心实意为民众服务的人、违法乱纪的官员;所,指(违法乱纪的官员们犯下的);过,错误、过失;复众人之所过,重复违法乱纪的官员们所犯下的错误、过失;
以辅万物之自然:以,用、拿、按、依,以便;辅,辅助、辅弼、辅佐;万物,有关民众生存、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没有统治者和官员们的意志(所形成的有关民众生存、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的非人力所为的事物,而且是有益于民众利益的事物;以辅万物之自然,以便辅助,有关民众生存、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的有益性顺利发展;
而不敢为:不敢为,无为、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而不敢为,就绝对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
【译文】
(当事物平安稳定的时候是容易持续发展的)显然,这是指公务员们能够正常坚持为民服务(安定)的现状,必须鼓励他们持续发展下去。(当事物还没有显示出来变化[仅有兆头]的迹象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考虑谋划该事物持续发展问题的。)当发现公务员已经有了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则必须着手如何(谋划)使他们改正而走上为民服务的康藏大道。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还是脆弱的时候,统治者是很容易把它“消解”和“去掉”的。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还是细微的时候,统治者是很容易把它“分化瓦解”掉的。因此,要在公务员的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兆头”没有发生前,把它处理好,治理公务员必须要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不心甘情愿为民服务的现象发生之前。一米直径以上的大树的木料,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完成于一筐土一筐土地堆积、积累起来;要走千里远的路程,须从脚下开始迈步。
不按照实际情况而强行者,必定遭到失败;蛮横不讲道理、固执地墨守某一成见、坚持一意孤行者,就会丧失既得的政权。因此,比较好的统治者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所以不会失败;没有强行、执拗损伤民众行为的固执,所以不会丧失政权或丧失民心;
民众所做的事情,大多数在差不多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谨慎收尾,如同开始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就不会把事情办坏,就不会不能成功。
因此,比较好的统治者,有非分的欲望吗?不能有非分的欲望啊!他就不会珍贵难以得到的财物;学吗?不能学啊!决不能再去重复违法乱纪的官员们所犯下的错误、过失。以便辅助,有关民众生存、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事物的有益性顺利发展,就绝对没有危害民众利益的行为。
【读后】
“模仿”本来是人类进化、前进途中极其有效而实用、也是必不可少而重要的“手段”!然而,它却又是不良而极坏的“颓废”行为。“模仿”在没有他人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或它物)行为刺激影响,仿照他人(或它物)行为,引起自己形成相似行为的过程。当然,这也分成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无论怎样,它会趋向于成为社会化的行为而走向社会的同化。如果这个社会的同化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沉疴痼疾,那么这是极端可怕的“模仿”,当然必须根除抛弃!“模仿”就是“效仿”、“效法”,就是原始意义上的“学”。因此,老子在那样早的年代里,就告诫“绝学无忧”(19章);在这里老子严正指出是“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学吗?不能学啊,那样会不断重复众人对民众所曾经陆续犯下的过失或错误!”
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进行而成的。民众为什么往往在事情即将成功却反而失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们不能“慎终如始”以外,还潜在一个重要原因促使他们不能“慎终如始”。这就是民众是没有多少自主权利的,即便是他们从事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他们往往被迫不能“慎终如始”,而必须按某些人的意志去改变。因此,他们不得不中断他们的努力而面临失败。那么潜在的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的,以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从而达到横蛮无理干涉民众行为的目的,致使民众美好的目的化为乌有!这同样是有史以来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历史性的错误】
那些不知道《老子》文章意思的人,胡说什么,“‘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四句和上下文的意义不相联贯,显然是别章的文字……认为系二十九章文字错简”。并且更加大胆居然和这一起删除还有“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此,把本章任意胡作非为而搞得不伦不类,这就是我们的文人?这实实在在是在玷污《老子》啊!
“复众人之所过”,有不少的人的解释都侧重于是:(圣人)“纠正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或“挽救众人的过错”,或“使误入迷途的民众回归到淳朴的境界”,或“补救大众之人所犯过错”……试问,仅仅就西周而言,上起周公(姬旦)下至伯阳的“众人”知多少?谁有那么大的本领,能够“纠正、补救、挽救”他们对民众所犯下的:错误、过失,罪、祸!他们能够逃脱得掉民众的责“咎”吗?统治者只要不再重复众人他们的错误、过失、罪、祸,民众岂不谢天谢地而皆大欢喜!这才是老子教育统治者的目的。
【亟待展开研究探讨的问题】
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
干涉民众、左右民众的行为,是社会的职能吗?
如何让民众自己自主,可能是个不小的问题。
【附】
帛书甲本:其安也易持也。□□□□□□□□□□□□□□□□□□□□□□□□□□□□□□□□□□□□□□□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羸百仁之高台于足□□□□□□□□□□□□□□□□□也□无败□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月”字旁再加上一个“为”字)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弗敢为
帛书乙本:□□□□□□□□□□□□□□□□□□□□□□□□□□□□□□□□□□□□□□□□□□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千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冬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王弼的《老子》注•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为之于未有,谓其安未兆也。治之于未乱。谓微脆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贪、盗为之起也。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于不学者,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陈鼓应的《老子校定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7-9-6 09:06 -100 已多次告知:请将《老子》注译的后续章节以回帖形式发于主帖之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环套栓药
(传说中的避孕用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219006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7-9-26 19: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倒也看得惊人...
很惊人...
先顶上去.催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0 17: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28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