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高宗非但不是废物,反而神武非同一般, 灭西突厥、灭百济、平高丽、破新罗、败倭国、破铁勒……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7 09: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说呼罗珊兵力有四万多,但是参与了这一战役的兵力并不见得就有四万.同样的道理中国能派十万人往援不代表就派了10万人

~~~~~~~~~~~~~~~~`
从这个就可以看出来你根本不读史料了.

高仙芝是在碎叶汇集了兵力以后,直接前往旦罗斯城的,中间并无曲折.

而阿拉伯人是在沿路镇压了粟特人起义以后,慢慢接近了战场.

这个就是区别所在.

何况,唐军损失兵力达到了7万人,那么唐军总兵力就算没有达到10万,加上拔汗那部队和唐军的残兵,唐军至少达到了8万人左右.

加上沿路留戍的部队,说出动了10万人也不离谱.







我就不懂了,资治通鉴,李嗣业传和唐历都不是史料?
~~~~~~~~~~~~~~~~~~~~
光看通鉴,而不读<<通鉴考异>>,光读两唐书而不参校其他史料.

你认为历史学就是一本所谓的正史么?历史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

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使用更原始的史料来对比,而不是使用一本正史.

要知道,正史编写之前,还有国史和实录的.



不好意思,说道外国人最好附上原名,这个译名我有点看不懂
~~~~~~~~~~~~~~~~~~~~~~
知道提到的这些人是一个研究西域和中亚区域的历史爱好者的基本功.

这些人你没听说过,那么就请不要谈西域和中亚了,因为你的基本知识还欠缺很多.



通典,历史大全都是原始资料?
~~~~~~~~~~~~~~~~~~~~~~
通典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引用<<经行记>>是珍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阿西尔和塔巴理是什么级别的人,你自己可以去搜,我就不说了.


PS:
基本功啊基本功.....



PS:

我这个ID是看到这个帖子了,才进来说两句的.

我懒,长期潜水,以后也不会发帖子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7 10: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0-16 23:38 发表
windg虽然言语上不客气些,但考证过硬,史料也齐全,版主也不要盯着那几个词语,这个论坛能有这么一员大将,看来水还是蛮深的。
这位新ID也是一位高人,一来就辨析“XX道军和XX道行军的差别”,以先入防着。
...

我提出的结论当然需要我去找证据,他提出的结论自然应该他去找证据,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我不可以怀疑他找来的记载吗

如果你觉得有哪些我提出观点结论需要证据而我没有提出的可以指出来啊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7 10: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7 1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来扣帽子了,直接前往旦罗斯城的,中间并无曲折,并不能证明高仙芝在碎叶汇集了10万兵力。

《肇始与历史》里记载了阿拉伯人拥有大量招募来的士兵又怎么算?

说唐军损失兵力达到了7万人,在同一本书里唐军的总兵力是10万,同一本书里的数据当然可以相互关联了。

《通鉴考异》里也只是说有可能是6万,但是司马光没有用这个数据

《唐历》是不是国史?有什么实录可以证明你的结论吗?

你怎么知道通典引用《经行记》的时候没有夸大数据?通典在描述安禄山兵败的时候可是夸大了数据的。

你的基本功很好,但是你怎么连那些人的原名都不知道呢?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7 10: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7 14: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想知道原名?


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在上班,等我下班了,晚上如果有时间,仔细陪你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7 14: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便提醒一下某位同志.

两唐书是研究和学习唐代历史的基本纲目性著作,但是不等于说两唐书本身就毫无破绽.

而且唐书不是国史.国史是国史,唐书是唐书.不要把两本不同的资料放在一起讲.

国史是当代史,而X书X史则是断代史,这个是两个最大的区别.

这个是基本知识,以后不要搞错了.

资治通鉴是很少见的编年体著作,但是他是以二手资料加工的,所以在有更原始的资料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通鉴以及续长编.

续通鉴就不谈了,根本不能用的东西.

先上班,暂时说这么多.

晚上有时间再来谈关于我举出的那几个历史学家的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80726511
(柳王)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5
编号 81462
注册 2006-9-2
来自 辽宁
家族 古墓派


发表于 2006-10-17 14: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ICQ 状态 Yahoo!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7 16: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荒野大镖客 于 2006-10-17 14:25 发表
顺便提醒一下某位同志.

两唐书是研究和学习唐代历史的基本纲目性著作,但是不等于说两唐书本身就毫无破绽.

而且唐书不是国史.国史是国史,唐书是唐书.不要把两本不同的资料放在一起讲.

国史是当代史,而X ...

我什么时候说两唐书本身就毫无破绽的?

我什么时候说唐书是国史的?仔细想了想《唐书》应该是国史

发现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帖子哦

加工过的就一定不正确没加工过的就一定正确吗?说到更原始的资料,《唐历》更原始吧?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7 17: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8 16: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7 16:34 发表

我什么时候说两唐书本身就毫无破绽的?

我什么时候说唐书是国史的?仔细想了想《唐书》应该是国史

发现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帖子哦

加工过的就一定不正确没加工过的就一定正确吗?说到更原始的资料,《 ...

拜托啊.....

对你我不好说什么了.

唐书都不是国史,唐历就更不是国史了.....

因为唐书和唐历都是依据国史和实录日记等原始资料修订的.

能和国史相提并论的只有起居注,内起居注,X宗日记等这种级别的"史料",而不是"史书".

给你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唐部>>.

你先去把这书读了,把几个基本问题搞清楚以后,再来谈比较好.

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分清楚为什么说通典里的引文是"史料",而两唐书只是"史书".

搞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都是不能以一本正史为准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8 19: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荒野大镖客 于 2006-10-18 16:53 发表


拜托啊.....

对你我不好说什么了.

唐书都不是国史,唐历就更不是国史了.....

因为唐书和唐历都是依据国史和实录日记等原始资料修订的.

能和国史相提并论的只有起居注,内起居注,X宗日记等这种级别 ...

在你看来国史的定义是什么?

对了,你该不会认为我说的唐书是指新唐书和旧唐书吧?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6-10-18 19: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9 08: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8 19:42 发表

在你看来国史的定义是什么?

对了,你该不会认为我说的唐书是指新唐书和旧唐书吧?

谈"唐书",那么这个概念就应该是特指的"两唐书",就好比说"关外","山东豪杰""河南地""关中"这些词语一样.

关外,就是特指山海关以外,山东豪杰,就是指太行山以东的豪杰,这个概念还包含了河北,和东北的一个部分,不是指现在的山东.

河南地,特指河套以及附近等地区,关中指的就是函谷关或者潼关以西.

在历史领域,这些词语是有特殊定义的.就连外国汉学家都依照这个默认的定义来谈相关的历史问题.

你谈历史和史料,必须先去把这些"行话"搞清楚.然后才能谈开始读一点史料.

否则你就是鸡同鸭讲话,没有办法和人谈.

"国史"也是有特定含义的名词,指的是"国史院"修的记传体本朝史.

因为是当代史,所以大多数时候是以宰相或者宗室类似的重臣监修,这个问题你可以去看<<唐会要.卷六十三.修国史>>.

因为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不赘述.


PS:
这些都是基本功,虽然我们都不是专业的历史系学生,但是作为历史学爱好者,这些应该都了若指掌.

先上班,有时间再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9 09: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集贤注记》:“史馆旧有令狐德棻所撰《国史》及《唐书》,皆为纪传之体。令狐断至贞观,牛凤及迄于永淳。”

《新唐书·艺文志》: 《唐书》一百三十卷,兢、韦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9 1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6-10-19 09:42 发表
《集贤注记》:“史馆旧有令狐德棻所撰《国史》及《唐书》,皆为纪传之体。令狐断至贞观,牛凤及迄于永淳。”

《新唐书·艺文志》: 《唐书》一百三十卷,兢、韦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撰。

你这个就是抬杠了.

因为你提的这个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国史>>和<<唐书>>根本就是两本书.

如果按你这么说的话,那么武则天时代命令李峤、朱敬则、刘知几、吴兢修的《唐史》80卷也是国史了?

那你提的这本<<唐书>>的作者吴兢别撰的《唐春秋》也成国史了?

话恐怕不是这么说的吧?

PS:

还是先把前面提到的书找了以后读一遍,然后再谈这个问题比较好.

[ 本帖最后由 荒野大镖客 于 2006-10-19 12:2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19 12: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幸亏我办公室有一整套通鉴+长编+25史.

我说怎么越想越不对劲.所以刚刚专门去翻了一下.

吴兢等人私修的这本"唐书",后晋时候就已经没可能见到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6-10-19 14: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荒野大镖客 于 2006-10-19 12:22 发表


你这个就是抬杠了.

因为你提的这个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国史>>和<<唐书>>根本就是两本书.

如果按你这么说的话,那么武则天时代命令李峤、朱敬则、刘知几、吴兢修的《唐史》 ...

怎么算是抬杠呢,我又没说《国史》和《唐书》是一本书,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唐书是唐书,两唐书是两唐书,不能混为一谈

牛凤及的唐书和武三思唐史八十卷算不算国史要看武周算不算在唐朝的范畴之内

吴兢私撰的《唐书》98卷和《唐春秋》当然不能算国史

可我说的是《唐书》一百三十卷,作者说是兢、韦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其实到于休烈、令狐峘这里只有114卷,后来又补充了16卷.因为是在《唐书》98卷基础上编的,所以在作者里有吴兢,但是吴兢是私撰,而到了柳芳与韦述编修吴兢私撰的《唐书》时就不是私撰而是受诏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荒野大镖客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61620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10-20 21: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好,请问你说得这本<<唐书>>现在还能看到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ugang192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2
编号 89022
注册 2006-10-28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6-10-28 16: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多少书都散佚了,关于真正的历史现在是讨论不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nxilong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16467
注册 2004-8-27


发表于 2007-1-5 14: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几位继续啊,我看了大概一个钟头啊,精彩啊,继续说哈,我也好学习学习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7-1-8 11: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宗本就是个平庸懦弱的君主。只不过因人成事而已。唐朝衰弱来源于玄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佛山黄师傅
(飞鸿)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
帖子 569
编号 365192
注册 2010-3-14
来自 江南水乡


发表于 2010-4-8 21: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 犀牛司令 的帖子

个人也认为唐高宗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他能从太宗手中接过江山,将其治理的如此好,却是不容易了。大唐的版图在高宗总章元年达到最大!!!他继承了贞观之治的精神,为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吃饭猛喷罗大傻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3
编号 281918
注册 2008-6-12


发表于 2010-4-8 22: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玄宗时期的武力不强,何至于造就了安禄山这只狼呢?其实不过是玄宗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武力,才显得没有初唐时那么强罢了。不要认为非要进攻别人,对抗别人才能显示出武力强大,这是不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user805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9
编号 352575
注册 2009-12-29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4-17 14: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宗肯定有他值得肯定的一面咯,不然不会谥号“高”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0-4-21 13: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1 user805 的帖子

高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同样庙号高宗的有宋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
庙号高宗未必就是什么好东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高宗还不好?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唐高宗辟大唐最盛国土
宋高宗力挽狂澜,没有让宋朝灭亡,维持住了大宋半壁江山
清高宗虽然又是自大又没眼光,至少在当时大清还是相当强盛的

如此说来,这高宗,又怎么个差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4-21 14: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隋唐之后(严格来说是自两汉以降),哪个皇帝的庙号或者谥号不好听?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4-21 14: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两晋还好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0-4-21 14: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唐、宋、清三朝的高宗皇帝,都带有一些转折点的性质。
三红说汉朝以后皇帝的庙号、谥号都不难听,但是不能包括亡国之君被新朝追加的谥号。唐朝之后的皇帝谥号简直就是吹牛皮大赛,当然不会难听。至于庙号,有庙号的皇帝肯定不是亡国之君,庙号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一旦某个庙号或者谥号被某个烂皇帝用了,之后的皇帝就不会愿意再顶着这个帽子吃冷猪肉,除非他被后人公认差劲程度足以媲美那位“前辈”。
如果乾隆能给自己定庙号,我想他绝对不会选“高宗”这么一个唐宋都留下严重缺憾的老字号招牌,但是他的庙号是嘉庆给定的,嘉庆对他这位留下一堆烂摊子的老爹会给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往好了定不情愿,往坏了定又不敢,于是选了一个看起来挺牛其实暗含贬义的“高宗”……(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 本帖最后由 dreambe 于 2010-4-21 14:4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10-4-23 17: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们有时候太看重皇帝的资质,其实并不需要每个皇帝都有很大的本事,只要其所作的决定能符合当时的形势就行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04: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88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