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客观公允,《三国》武力大排名!(一), 龙骧将军① “老将” 黄忠(09年12月3日,第49页).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未知-离线 梦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76248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9-2-14 21: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16:55 发表

这你可就孤陋寡闻了。

以下摘自在下龙骧彪将① “恶来”典韦一节:

关于《三国演义》的武将,在民间很早就有一些押韵的顺口溜式排名,例如: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曹操还是 ...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魏九姜维”这个排名我是十几年前听说的,而其他的排名是后来在网上看到的,所以我怀疑另外几个排名是网上的武评爱好者后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梦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76248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9-2-14 21: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17:01 发表

“力并”取正常人的理解,你理解成打群架是你的自由。

曹军先鸣金收军目的在于“不忍力并、以计召之”,联系上下文是个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得到完整判断。至于“徐晃略占上风的可能”说句不钻牛角尖的话,还 ...

这个"力"应该理解为尽全力吧?曹操手下猛将很多,尽全力当然是要派所有猛将群殴.另外,我说的是不排除徐晃略占上风的可能.并不是说徐晃肯定上风了,狼兄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许储肯定占上风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将军高览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9
编号 310576
注册 2009-2-11


发表于 2009-2-14 2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16:19 发表
龙骧彪将②
“虎痴”许褚


很可惜的,对这场打得风云变色、鬼神失惊的战斗,书中并未给出浓墨重彩的描述,但能令到曹操“大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

孤狼兄果然是高手,出手不凡。
有处疑问:曹操的大惊好像不是只此一处。琅琊有网友曾经总结过,因武力而使曹操大惊还有赵云、颜良、张飞。当然琅琊是讨论的罗本,不知毛本是否在这些情节上和罗本一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将军高览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9
编号 310576
注册 2009-2-11


发表于 2009-2-14 22: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16:19 发表
龙骧彪将②
“虎痴”许褚


见于书第十二回:【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毫无疑问,此战占上风者乃许褚也,不然曹操不会“鸣金收军”,原因是不忍以力并良将。曹操初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之余已经留下良好印象,再观二将刀斧相交五十余合,不免生出收服为之所用的想法。这里还有一个观点需要澄清,有人认为许褚此战并为全力施为,有手下留情的嫌疑。其实通读全文,许褚战徐晃之时,曹操无非暗暗称奇而已(一奇徐晃凛凛一躯,堂堂一表;二奇明珠暗投,殊为可惜),并未明言收服之意。既然主子未示意,血杀之将许褚会手下留情?许褚战徐晃五十余合取得上风当是这段文字的正常判断。

...

俺认为此段话能得出许褚高于徐晃的结论,但在五十合交手中,二人应当是平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梦霸 于 2009-2-14 21:27 发表


这个"力"应该理解为尽全力吧?曹操手下猛将很多,尽全力当然是要派所有猛将群殴.另外,我说的是不排除徐晃略占上风的可能.并不是说徐晃肯定上风了,狼兄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许储肯定占上风了吧?

该说的俺已经都说了,你讲的俺都明白,俺说的你却未必明白,这着实是一种痛苦。
别说俺说话刻薄,普及古文知识非俺的义务和长项,如果你弄清楚力敌、力并、力战几个词中力的含义和用法,你的疑问将迎刃而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2-14 22:28 发表

孤狼兄果然是高手,出手不凡。
有处疑问:曹操的大惊好像不是只此一处。琅琊有网友曾经总结过,因武力而使曹操大惊还有赵云、颜良、张飞。当然琅琊是讨论的罗本,不知毛本是否在这些情节上和罗本一致。

"曹操的大惊"俺没有统计过,可能不是此一处吧,此处的原文是“操大惊,忙引众将来看”,其他几处的“大惊”是否类似此情形,得闲待查。多谢兄指出,如俺行文有误,当改之,删除“绝无仅有”可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2-14 22:35 发表

俺认为此段话能得出许褚高于徐晃的结论,但在五十合交手中,二人应当是平手。

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是结合上下文可以很明显的推测出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在《三国演义中》20余合、50余合是很有趣的数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梦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76248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9-2-14 23: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23:27 发表

该说的俺已经都说了,你讲的俺都明白,俺说的你却未必明白,这着实是一种痛苦。
别说俺说话刻薄,普及古文知识非俺的义务和长项,如果你弄清楚力敌、力并、力战几个词中力的含义和用法,你的疑问将迎刃而解。

实在抱歉,我忘了狼兄不擅长辩论,各自保留意见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梦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76248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9-2-14 23: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4 23:37 发表

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但是结合上下文可以很明显的推测出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在《三国演义中》20余合、50余合是很有趣的数字。

推测出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的理由好象是因为许储平马超,所以许储是超一流.因为徐晃败给颜良,所以徐晃是一流.因为许储是超一流,徐晃是一流,所以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梦霸 于 2009-2-14 23:53 发表


推测出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的理由好象是因为许储平马超,所以许储是超一流.因为徐晃败给颜良,所以徐晃是一流.因为许储是超一流,徐晃是一流,所以许褚在五十合交手中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优势. ...

这恐怕就是你的理解问题了,谁也无法帮你;这也就是俺不愿意与你辩论的原因吧。常说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很遗憾这并非适合所有的场合。成长是有代价的,这个过程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痛苦而漫长的。

如果喜欢的俺的陋作的话,静心旁观,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看看真正的辩论是如何展开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T2046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283678
注册 2008-6-24


发表于 2009-2-15 0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孤狼大文不敢说支持,但读起来还是余味悠长的.感谢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梦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76248
注册 2006-7-20


发表于 2009-2-15 01: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5 00:52 发表

这恐怕就是你的理解问题了,谁也无法帮你;这也就是俺不愿意与你辩论的原因吧。常说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很遗憾这并非适合所有的场合。成长是有代价的,这个过程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痛苦而漫长的。
...

狼兄错了,这并非是我的理解,此帖第一页回帖的人里不是有个叫"刘备是奸人"的吗?上边的观点好象是他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梦霸 于 2009-2-15 01:5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完整修订版(一)

将陋作稍作修改,主要是修订错字,订正明显观点性的错误,其次是排版,这六个附件是WORD压缩版,以后有机会弄个电子书版。无他,敝帚自珍,娱乐同好也!

将作品的名字做了变更,现在是“孤狼·《三国》论武”,取代了以前的“客观公允,《三国》武力大排名”。无他,俺已厌倦极少部分网友仅仅只对“客观公允”几个汉字的关注,而非对陋作本文的关心。

希望大家喜欢,多提建设性的意见。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6 00:16 编辑 ]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1.rar (2009-2-15 10:31, 193.65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2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2.rar (2009-2-15 10:32, 228.81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04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3.rar (2009-2-15 10:32, 169.58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1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4.rar (2009-2-15 10:32, 210.97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15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5.rar (2009-2-15 10:33, 146.1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10


附件: 孤狼·《三国》论武6.rar (2009-2-16 00:16, 354.33 K)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7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刘冠章

★★★★

Rank: 6Rank: 6Rank: 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发表于 2009-2-15 20: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头开始看,不辩论,只抠细节:

《吕布篇》

QUOTE:
三国中唯一的大锤将武安国

此言欠妥,在无视卞喜、马超、王双作为的暗器使用之“锤”的前提下

至少还有一位——越吉

语出94回,“羌兵阵里,越吉元帅手挽铁锤,腰悬宝雕弓,跃马奋勇而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09-2-15 20:54 发表
从头开始看,不辩论,只抠细节:

《吕布篇》



此言欠妥,在无视卞喜、马超、王双作为的暗器使用之“锤”的前提下

至少还有一位——越吉

语出94回,“羌兵阵里,越吉元帅手挽铁锤,腰悬宝雕弓,跃 ...

很好。

这里的大锤将所用之锤肯定不同与当做暗器的流星锤,所以当然可以无视卞喜、马超、王双作为的暗器使用之“锤”。

那么越吉元帅所用之铁锤是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锤吗?当存疑,同样是94回,有这么一句话:【彻里吉从其言,即命雅丹与越吉元帅起羌兵一十五万,皆惯使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器;】,几乎为了应证这句话, 这个越吉元帅就是个用锤的,但是这个锤是飞锤的可能性较大,何有此言呢?就从你所征引的那句话便可看出端倪:如果是带柄锤的话,何以要用“挽”字呢?挽是什么意思?挽字可作拉、牵引解,例如挽弓,亦同“绾”字,作“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或“卷”解,可就是没有“拿、持”的意思,不说手拿、手持铁锤,说成手挽铁锤,只能说明这位羌兵元帅是将飞锤的绳子挽在手里。同样是在94回,后文又出现了这位元帅“手提铁锤”,这里似可做拎着飞锤解。因此如果俺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俺说唯一的大锤将就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了,因为此锤非彼锤也!

话又说回来,如果俺的理解有误,可以这样改:1、加定语“前三国”;2、修订成“三国中为数不多的大锤将武安国”。

总之,谢谢了,请继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刘冠章

★★★★

Rank: 6Rank: 6Rank: 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发表于 2009-2-15 22: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很好。

这里的大锤将所用之锤肯定不同与当做暗器的流星锤,所以当然可以无视卞喜、马超、王双作为的暗器使用之“锤”。

那么越吉元帅所用之铁锤是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锤吗?当存疑,同样是94回,有这么一句话:【彻里吉从其言,即命雅丹与越吉元帅起羌兵一十五万,皆惯使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器;】,几乎为了应证这句话, 这个越吉元帅就是个用锤的,但是这个锤是飞锤的可能性较大,何有此言呢?就从你所征引的那句话便可看出端倪:如果是带柄锤的话,何以要用“挽”字呢?挽是什么意思?挽字可作拉、牵引解,例如挽弓,亦同“绾”字,作“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或“卷”解,可就是没有“拿、持”的意思,不说手拿、手持铁锤,说成手挽铁锤,只能说明这位羌兵元帅是将飞锤的绳子挽在手里。同样是在94回,后文又出现了这位元帅“手提铁锤”,这里似可做拎着飞锤解。因此如果俺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俺说唯一的大锤将就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了,因为此锤非彼锤也!

话又说回来,如果俺的理解有误,可以这样改:1、加定语“前三国”;2、修订成“三国中为数不多的大锤将武安国”。

总之,谢谢了,请继续!

还是先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吧

孤狼在回帖中强调的是一个“挽”字,以及这个字和刚性物体或柔性物体的动宾搭配关系

其实,对于这个字的用法,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字典说了也不算

谁说了算?同一本《三国演义》里其他地方的用字说了才算

据初步统计,有:挽手(9回、66回),挽人头(14回、92回),挽袖袍(16回)、挽臂(45回)、挽牌(48回、67回、89回),挽青囊(75回),挽弓(81回、83回诗)

其中:

袖袍、青囊,明显是柔性物体;人头虽刚,头发却柔;弓胎虽刚,弓弦却柔。这些都能说得通

手、臂,介于刚柔之间,且不是“长条形”、“盘绕”,略显不合(挽留之挽,本来也是这个意思)

而三处出现的“挽牌”,似乎就存在矛盾了。牌者,盾牌也,实打实的硬家伙。主语挽的动作,应该是施加于盾牌把柄之上的吧?

不论如何,通过这次讨论,俺增加了对“挽”字的理解,好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09-2-15 22:42 发表


还是先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吧

孤狼在回帖中强调的是一个“挽”字,以及这个字和刚性物体或柔性物体的动宾搭配关系

其实,对于这个字的用法,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字典说了也不算

谁说了算?同一 ...

诚然,这个挽字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当然还有前文提到的飞锤,正是飞锤的性状要求必然要用这个挽字。俺倒并非过多强调这个字和刚性物体或柔性物体的动宾搭配关系,俺以为越吉是将飞锤的绳索或锁链部分在手里缠了数道,因此用挽字倒也贴切的很。
你我的确是说了不算,但字典说了也不算,这俺就无语了。

作为文学宗师罗贯中老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只是他的这些挽字并没有用错地方啊,你看,无论是挽手(就是手牵手)、挽人头、挽袖袍、挽臂、挽青囊、挽弓都有牵引、提拉的意思。你也承认,“这些都能说得通”,那么试问罗老先生这些个挽字都用对了地方,何以“挽牌”,就会存在矛盾呢?这里的挽字也脱离不了基本的牵、引、提、拉的意思,盾牌固然是实打实的硬家伙,但其把柄却未必,用挽字最合适不过了,如果用拿、握、端等则将发生歧义理解。

还是从《三国演义》中就可证明俺的推测是有道理的,同样是94回:【关兴急走到前面,尽力纵马加鞭。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被越吉赶到,一铁锤打来,兴急闪过,正中马胯。那马望涧中便倒,兴落于水中。忽听得一声响处,背后越吉连人带马,平白地倒下水来】如果不是飞锤焉能打到关兴马胯之上,如果不是锤头较小的飞锤,关兴焉能急闪得过?你再看第五回用铁锤的武安国,书中为何不写挽,而要用使呢?盖因一是长柄铁锤,一为带绳索的铁飞锤也。

俺请兄继续,非指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而是请兄继续就陋作纠错啊,真的错了,俺就改;不过如果没有错,俺就会坚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刘冠章

★★★★

Rank: 6Rank: 6Rank: 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发表于 2009-2-16 0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063楼本已说过不辩论了,但看来没有可能实现,只好再啰嗦几句:

QUOTE:
诚然,这个挽字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当然还有前文提到的飞锤,正是飞锤的性状要求必然要用这个挽字。

惯使“飞锤”的是兵,而他们的头头越吉手挽的是“铁锤”,暂且忽略两者字眼上的不同,说士兵的武器和主将的武器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会有争议吧?所以,我认为1064楼出现
的这一句话:

QUOTE:
同样是94回,有这么一句话:【彻里吉从其言,即命雅丹与越吉元帅起羌兵一十五万,皆惯使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器;】,几乎为了应证这句话, 这个越吉元帅就是个用锤的,但是这个锤是飞锤的可能性较大,何有此言呢?

有误导之嫌,而实际上前文提到的飞锤和越吉的兵器是否也是飞锤,没有必然的联系,故俺在1065楼的回帖中直接将其无视掉了,莫怪

QUOTE:
俺倒并非过多强调这个字和刚性物体或柔性物体的动宾搭配关系,俺以为越吉是将飞锤的绳索或锁链部分在手里缠了数道,因此用挽字倒也贴切的很。

俺并没有否认“飞锤搭配挽”的合理性,但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不是“飞锤搭配挽”是否贴切,而是“长柄铁锤搭配挽”是否有可能

QUOTE:
你我的确是说了不算,但字典说了也不算,这俺就无语了。
作为文学宗师罗贯中老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只是他的这些挽字并没有用错地方啊,你看,无论是挽手(就是手牵手)、挽人头、挽袖袍、挽臂、挽青囊、挽弓都有牵引、提拉的意思。你也承认,“这些都能说得通”,那么试问罗老先生这些个挽字都用对了地方,何以“挽牌”,就会存在矛盾呢?这里的挽字也脱离不了基本的牵、引、提、拉的意思,
盾牌固然是实打实的硬家伙,但其把柄却未必,用挽字最合适不过了,如果用拿、握、端等则将发生歧义理解。

俺也没有说罗先生“挽牌”用错了地方,而是试图讨论在罗先生笔下,“挽”字是否存在两种不同的用法:既可以搭配柔性物体如飞锤的绳索或铁链、也可以搭配刚性物体如长柄
铁锤的把柄

诚然,俺没法证明实打实的盾牌的把柄一定也是实打实的硬家伙。如果孤狼能证明实打实的盾牌的把柄一定不是实打实的硬家伙,俺心服口服;如不能,那么“挽”字就有可能存
在上述的两种用法

QUOTE:
还是从《三国演义》中就可证明俺的推测是有道理的,同样是94回:【关兴急走到前面,尽力纵马加鞭。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被越吉赶到,一铁锤打来,兴急闪过,正中马胯。那马望涧中便倒,兴落于水中。忽听得一声响处,背后越吉连人带马,平白地倒下水来】如果不是飞锤焉能打到关兴马胯之上,如果不是锤头较小的飞锤,关兴焉能急闪得过?

这句话就费解了,两个“焉能”,俺看不出其中的必然性,为啥一定要飞锤才能打到马胯?为啥只有飞锤才能被关兴闪过?望孤狼明示

QUOTE:
你再看第五回用铁锤的武安国,书中为何不写挽,而要用使呢?盖因一是长柄铁锤,一为带绳索的铁飞锤也。

再重复一次,如果“挽”字有可能搭配长柄铁锤的话,那么用两个不同的字眼来修饰同一个动作,将会像“提刀”和“持刀”可以并存一样,没啥好奇怪了

另:对于毫无疑问的软兵器,罗先生使用的动词不是“挽”、而是“执”。出自67回,“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当然,这样用也不奇怪

QUOTE:
俺请兄继续,非指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而是请兄继续就陋作纠错啊,真的错了,俺就改;不过如果没有错,俺就会坚持。

先不说谁对谁错,也许讨论半天仍然无法彼此说服对方呢,还是继续讨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刘冠章

★★★★

Rank: 6Rank: 6Rank: 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发表于 2009-2-16 0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了,孤狼曾在本帖一楼提及《孤狼拾遗品三国人物篇之神箭将军》,不知是否已经问世?

因为碰巧俺正准备写一点关于三国第一神箭手的怪论,参考下,避免雷同观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09-2-16 00:45 发表
对了,孤狼曾在本帖一楼提及《孤狼拾遗品三国人物篇之神箭将军》,不知是否已经问世?

因为碰巧俺正准备写一点关于三国第一神箭手的怪论,参考下,避免雷同观点

关于《孤狼拾遗品三国》,嘿嘿,这是一篇“大作”,倒非写的如何,而是涉及的篇章较多,约有十数篇至数十篇之多,正在整合之中,首先推出的是第一篇:人物篇之武殇。俺并不怕观点雷同,每个人的切入点和弄文字的技巧不同,所谓“标新立异二月花”也。推出时再详细探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2-16 09: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69 孤狼在途 的帖子

不知孤狼兄有没有同时对嘉靖版和黄本三国同时进行研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2-16 09:17 发表
不知孤狼兄有没有同时对嘉靖版和黄本三国同时进行研究?

俺注意到,小兄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黄本,本来不欲打消你的积极性,但是俺也不愿意人云亦云,根本没有什么黄本!

俺对三国版本研究经年,但这属于纯学术范畴,出于某种考虑,俺一般不会在网络中过多的谈及所研究的学术。有时候,一些东西是一点就破,而网络的版权意识又不太严格。

既然你这么热衷谈黄本,不妨介绍一下,俺不要Google的东西,俺希望看到确凿的证据、详细的考实、谨慎的结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2-16 12: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1 孤狼在途 的帖子

孤狼兄,倒不是我热衷黄本,主要是我觉得三国武将实力变化实在不好琢磨,需要大量的信息,光是一个版本所反映的信息实在是不够,三国版本越多越好,其中合理取舍信息,这样武评才合理公平!
比如,我就是以倒‘一吕’己任,反对三国按说唐排名区别武将实力,因为我始终认为,武力过于接近(还不是书中明文列出)就应该并列,因为这些差别完全可以被细微的外在因素所改变!

黄本我整理后已经上传到天涯三国演义俱乐部:
http://groups.tianya.cn/bulo/Sho ... 29&ArticleID=462262






附:黃正甫本是有南方人篆刻有不少无法辨认的字和部分章节脱落,由嘉靖版部分补入!

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陈翔华先生编辑的《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中已将此本正式出版。经日本和中国学者仔细研究,发现两书【2005年在黄山出现明刊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以下简称“黄山本”)两册、两卷(卷一、卷二),并在嘉德05年秋季拍卖会上公开拍卖(拍卖号1196);国家图书馆那本】个别文字和插图略有不同,证明这两书不是同一版。至于两书的关系,仅根据目前材料,还难以判别。另外,国图本卷一有破损,而黄山本这部分基本没有破损,可以弥补国图本之不足。

以上也许是孤狼兄认为没有黄本的原因之一吧!



[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09-2-16 16: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醉眼轻凝望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57
编号 76149
注册 2006-7-19


发表于 2009-2-16 14: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emony007 兄弟, 一般大家都认可的是罗本或者毛本,至于黄本,说实话,可能存在.但认知和认可度不高,所以一般不拿来当作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刘冠章

★★★★

Rank: 6Rank: 6Rank: 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护军
功绩 74
帖子 446
编号 287910
注册 2008-7-22


发表于 2009-2-16 15: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9-2-16 08:03 发表


关于《孤狼拾遗品三国》,嘿嘿,这是一篇“大作”,倒非写的如何,而是涉及的篇章较多,约有十数篇至数十篇之多,正在整合之中,首先推出的是第一篇:人物篇之武殇。俺并不怕观点雷同,每个人的切入点和弄文 ...

嗯,与君共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许仲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2
编号 246419
注册 2007-12-7


发表于 2009-2-16 15: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9-2-16 14:59 发表
emony007 兄弟, 一般大家都认可的是罗本或者毛本,至于黄本,说实话,可能存在.但认知和认可度不高,所以一般不拿来当作证据。

一般大家都认可的是毛本,嘉靖版是伪造的,漏洞百出,所以一般不拿来当作证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2-16 12:48 发表
孤狼兄,倒不是我热衷黄本,主要是我觉得三国武将实力变化实在不好琢磨,需要大量的信息,光是一个版本所反映的信息实在是不够,三国版本越多越好,其中合理取舍信息,这样武评才合理公平!
比如,我就是以倒‘ ...

从版本学的意义上讲,所谓的黄本是不存在的,一个刻本而已,俺不是内行,但也不愿凑热闹。至于什么是版本,俺在某篇答复中提到过,感兴趣的话可自行寻找。

至于所谓与“孤狼兄意见有分歧的琅邪中华文化论坛”则不知所云了,蓝天衡,俺与琅邪中华文化论坛根本不存在分歧,所分歧者无非是数个管理人员而已,数个管理人员能代表整个琅邪中华文化论坛吗?如你所云,你之所谓黄本该不过是下载于一个论坛,就是在那个论坛里,稍有见识的今宵、管宁、林灏之辈都恐怕不会认同黄本之说吧?!做学问,忌人云亦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你我当谨记!

另:讨论版本的问题,不知与与论坛有无分歧可有必然联系,用这么刻意说明吗?不知你之用意为何?
套一句老话:做人要厚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2-16 16: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5 许仲康 的帖子

个人认为毛本的文学艺术水平的确高出嘉靖版不止一个档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2-16 16:05 发表
个人认为毛本的文学艺术水平的确高出嘉靖版不止一个档次!

各有千秋,毛本对三国演义的传播功不可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9-2-16 16: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76 孤狼在途 的帖子

孤狼兄,对不起,无心的!我已经删去那些句话!
【做学问,忌人云亦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你我当谨记!】
这句话我受教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18: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371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