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新语, 连载——初定写到西汉末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6-2 16: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韩非是集法家于大成的人物,韩非是理论家,他要弘扬的是法家理论。要让法家理论成为各国的主导思想,他当然要揭批在各国统治集团中尚有一定影响的儒家了。老庄不入世,杨朱不救世,他们不会与法家竞争,韩非子批他们干吗?

法家人物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有功利性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2 16: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6-02, 16:08:36发表
韩非是集法家于大成的人物,韩非是理论家,他要弘扬的是法家理论。要让法家理论成为各国的主导思想,他当然要揭批在各国统治集团中尚有一定影响的儒家了。道家不入世,杨朱不救世,他们不会与法家竞争,韩非子批他们干吗?

法家人物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有功利性的。

所以啊,我觉得,如果是从功利角度出发,儒家跟法家才应该争得你死我活
后来的事实不就是如此吗?
可能孟子,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吧,能够体谅大家都是为了一个主子好,所以就找道墨两家的别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2 18: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5:03:21发表
"不过对刘邦的手段和秦始皇不同"

这我觉得跟两人的性格关系更大

"秦始皇是事无巨细,统统归于自己"
这也是有区别的,秦始皇至少没有要求自己的那些将军们如何打仗.
而且说实在的,韩非是不喜欢这样的君主的.
而且您这段"另外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发挥集体优势,百家齐放,也就是不仅自己有为,要让大家都有为,才显得自己无为。虽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别人所有的为都是在自己不为的引导下,潜移默化下,所以才无不为。"
韩非也说过类似的话

秦始皇对法家比较有好感,也受到他们的的很深影响
但他绝对不是法家的忠实信徒.
秦始皇如果是法家的忠实信徒,就不会求仙问道,就不会赦免赵高,就不会事无巨细的通通过问.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在默认秦始皇是暴君下看他的.所以总往专制,独裁,专权的方向上看.
他勤于政事,就是权利欲使然
而同样事无巨细的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了
我对此非常不满.

专制,独裁,专权用在秦始皇身上并没有错啊。事实上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特色,秦始皇骨子里有种惟我独尊的思想,容不下任何人分享其权利,当然这是权利欲使然。
另外秦始皇不干涉将军作战表明其能力以及对大局观,对时局清醒的认识。但是这种清醒的认为仅是有限条件制约使得秦始皇有此行为。当秦始皇做上皇帝,就失去这种认识,可以说失去忧患意识,认为天下都被他控制,他想怎么干都可以了。秦始皇统治12年,一直随心所欲,根本对大局以及当时的形式失去了清醒的认识,才导致国家的根本已经动摇。

  对于秦灭亡的原因,我一直不认为是因为胡亥的缘故,最多是催化剂。而是秦始皇12年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天下大乱的根本(当然秦的历史包袱也占很大部分,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假设一下,如果秦始皇不死,起义照旧会进行。秦始皇或则可以把这些起义全部镇压。但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不是军事可以解决的。就是天下纷乱的局势,以及天下的根基问题。
  可以这样想,起义导致秦在六国的政权全部崩溃,就算秦军全部镇压成功,但是紧接着要么是军人势力尾大不掉,要么是秦建立的统治全部崩溃,一个政权不可能全部用军事掌握,秦想从新在六国建立政权,无疑又要进行权利洗牌以及对战乱后的势力政治妥协。
  这样的情况出现,秦始皇的大一统局势还是水中月。
  也就是从根本上秦始皇的统治核心是无法施展的,秦始皇统治12年,主要是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和秦的军事集团撑下去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2 19: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2, 18:39:52发表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5:03:21发表
"不过对刘邦的手段和秦始皇不同"

这我觉得跟两人的性格关系更大

"秦始皇是事无巨细,统统归于自己"
这也是有区别的,秦始皇至少没有要求自己的那些将军们如何打仗.
而且说实在的,韩非是不喜欢这样的君主的.
而且您这段"另外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发挥集体优势,百家齐放,也就是不仅自己有为,要让大家都有为,才显得自己无为。虽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别人所有的为都是在自己不为的引导下,潜移默化下,所以才无不为。"
韩非也说过类似的话

秦始皇对法家比较有好感,也受到他们的的很深影响
但他绝对不是法家的忠实信徒.
秦始皇如果是法家的忠实信徒,就不会求仙问道,就不会赦免赵高,就不会事无巨细的通通过问.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在默认秦始皇是暴君下看他的.所以总往专制,独裁,专权的方向上看.
他勤于政事,就是权利欲使然
而同样事无巨细的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了
我对此非常不满.

专制,独裁,专权用在秦始皇身上并没有错啊。事实上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特色,秦始皇骨子里有种惟我独尊的思想,容不下任何人分享其权利,当然这是权利欲使然。
另外秦始皇不干涉将军作战表明其能力以及对大局观,对时局清醒的认识。但是这种清醒的认为仅是有限条件制约使得秦始皇有此行为。当秦始皇做上皇帝,就失去这种认识,可以说失去忧患意识,认为天下都被他控制,他想怎么干都可以了。秦始皇统治12年,一直随心所欲,根本对大局以及当时的形式失去了清醒的认识,才导致国家的根本已经动摇。

  对于秦灭亡的原因,我一直不认为是因为胡亥的缘故,最多是催化剂。而是秦始皇12年的政策已经造成了天下大乱的根本(当然秦的历史包袱也占很大部分,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假设一下,如果秦始皇不死,起义照旧会进行。秦始皇或则可以把这些起义全部镇压。但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不是军事可以解决的。就是天下纷乱的局势,以及天下的根基问题。
  可以这样想,起义导致秦在六国的政权全部崩溃,就算秦军全部镇压成功,但是紧接着要么是军人势力尾大不掉,要么是秦建立的统治全部崩溃,一个政权不可能全部用军事掌握,秦想从新在六国建立政权,无疑又要进行权利洗牌以及对战乱后的势力政治妥协。
  这样的情况出现,秦始皇的大一统局势还是水中月。
  也就是从根本上秦始皇的统治核心是无法施展的,秦始皇统治12年,主要是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和秦的军事集团撑下去的。

"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如果嬴政能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那他就不是那个我喜欢的祖龙了.

刘邦我也喜欢(尤其是和项羽相比)
但我并不觉得刘邦那种放权的作风是受了黄老思想影响的结果
他一直都是那种性格,而且人到中年才当上皇帝.
而祖龙13岁就登基了,性格跟刘大大不同,唯一相同就是两人都很率性,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祖龙的抓权,韩非看了绝不能忍受.
所以那不是他遵循法家思想的结果
而是他的本性使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lei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30
帖子 570
编号 18213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5-6-2 19: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ingzheng于2005-06-02, 19:12:29发表
[QUOTE=yaolei,2005-06-02, 18:39:52] 专

"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如果嬴政能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那他就不是那个我喜欢的祖龙了.

刘邦我也喜欢(尤其是和项羽相比)
但我并不觉得刘邦那种放权的作风是受了黄老思想影响的结果
他一直都是那种性格,而且人到中年才当上皇帝.
而祖龙13岁就登基了,性格跟刘大大不同,唯一相同就是两人都很率性,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祖龙的抓权,韩非看了绝不能忍受.
所以那不是他遵循法家思想的结果
而是他的本性使然

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秦始皇好象没有这个特点吧?从当皇帝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6-2 19: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olei于2005-06-02, 19:21:48发表
[QUOTE=yingzheng,2005-06-02, 19:12:29] [QUOTE=yaolei,2005-06-02, 18:39:52] 专

"不过秦始皇没有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而使这些问题激化"

如果嬴政能把这些问题慢慢淡化,那他就不是那个我喜欢的祖龙了.

刘邦我也喜欢(尤其是和项羽相比)
但我并不觉得刘邦那种放权的作风是受了黄老思想影响的结果
他一直都是那种性格,而且人到中年才当上皇帝.
而祖龙13岁就登基了,性格跟刘大大不同,唯一相同就是两人都很率性,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祖龙的抓权,韩非看了绝不能忍受.
所以那不是他遵循法家思想的结果
而是他的本性使然

但认识到自己错误后不会死要面子,都能很率性的承认.

秦始皇好象没有这个特点吧?从当皇帝后。 [/quote]
那是因为他很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过<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记载
统一后有次他想再次扩建宫殿-----
一个戏子觉得不对,就向他提出来了,当然用语很幽默.
秦始皇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想他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认为听从一个戏子的话有失颜面
那么这个宫殿一定会建立起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6-2 20: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嘿嘿,我也同意。大概没有什么人敢说秦始皇犯了什么错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斩立决
(专杀小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5
编号 33521
注册 2005-2-25


发表于 2005-6-10 16: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始皇大体来讲,其功绩象征意义大,其过失实际意义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卧榻之侧于2005-06-10, 16:07:40发表
始皇大体来讲,其功绩象征意义大,其过失实际意义大。

不能这么说吧。
秦朝的大一统,制度、法律等诸方面建树被汉朝全面继承这都是相当实际的东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马超将军

齐王

Rank: 17Rank: 17
上柱国(正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38
帖子 6538
编号 9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5-6-11 00: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起码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是有很大意义的,对于民族的整合有着巨大作用,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屡次分裂,总有后人去完成统一的其中一个原因之一。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扶楠

太华公主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6
功绩 333
帖子 677
编号 7193
注册 2004-4-29


发表于 2005-6-15 0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本身不是四川的,但组织上要我去眉山做节度使,所以去东坡老家玩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惟仁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发表于 2005-6-15 14: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有什么比老百姓遭受的苦难更为实际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斩立决
(专杀小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5
编号 33521
注册 2005-2-25


发表于 2005-6-19 10: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6-11, 0:13:32发表
秦朝的大一统,制度、法律等诸方面建树被汉朝全面继承这都是相当实际的东西。

这些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的自然是象征意义更大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6-19 20: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6-11, 0:13:32发表
不能这么说吧。
秦朝的大一统,制度、法律等诸方面建树被汉朝全面继承这都是相当实际的东西。

秦的大一统,在汉初出现了分封诸王,秦的刑罚使汉初的法律仍有残酷之名,之后经过文景二人才让汉的内部制度上了正规化。

同意惟仁兄之言,秦皇纵有再大功绩,也难逃民贼之名。若吾等居于秦,恐难逃苛法所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7: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2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