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南北朝风云(《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之三)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79
3/3
‹‹
1
2
3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南北朝风云(《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之三), 转自天涯。作者:迅发。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1
发表于 2013-8-28 10: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一、灭亡北凉(1)
虽然这些年来拓跋焘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北燕方向,但他并没有忘记西北的各个势力。
早在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北凉沮渠蒙逊派遣儿子沮渠安周入魏为人质后,拓跋焘即派遣重臣李顺出使北凉,加封其为太傅、凉王等高位。我们知道,李顺虽与崔浩是亲戚,但二人却矛盾甚深,不过,李顺在两次讨伐夏国之战中立下大功,从左军将军升为前将军,又升为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四部尚书,深为拓跋焘所宠幸。当时,沮渠蒙逊表示归附北魏,拓跋焘与崔浩一起商量挑选一位出使北凉的合适人选,崔浩建议说:“沮渠蒙逊称臣,如果想让西北各地都能知道陛下的恩典,还是选派重臣前往,而尚书李顺正是合适的人选。”拓跋焘说:“李顺是朕身边的重臣,不该一开始就派这种高规格的人出使,如果沮渠蒙逊亲自前来朝见,那又该用什么规格接待呢?”崔浩坚持说:“三国时期邢贞出使吴国,他当时也是曹魏的太常,只要合适,规格高点也无所谓。”于是,拓跋焘就任命李顺为太常,出使北凉。
第二年,李顺再次奉命出使北凉,沮渠蒙逊命中兵校郎杨定归对李顺说:“我年老多病,腿脚不便,不能俯身下拜,等三五天过后,再与大人相见吧。”李顺回答:“大王年老,朝廷是知道的,因大王坚守臣节,所以皇上专门还有密旨,岂能不立即接见使者!”看到李顺比较强硬,第二天沮渠蒙逊就请李顺进见。当李顺走到庭院中后,沮渠蒙逊还坐在那里,毫无起身拜受的意思,李顺顿时严肃起来,大声说道:“没有想到这老头竟然如此无礼!如今灭亡在即,竟然敢凌辱上国天使,你的魂魄已经离身了,我再见你何用?”说完,他手握节杖就要出门。沮渠蒙逊赶忙让杨定归追上李顺说:“太常既然已经体谅我王年老多病,又听说朝廷特地不让下拜,所以,我王才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没动。”李顺更加怒火,他回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赏赐给他祭祀用的肉,特命不用下拜,但齐桓公却仍然遵守臣节,下台阶拜伏接受。如今你的功劳没有齐桓公那么大,朝廷虽然对你非常尊重,但并没有不让你下拜,如果你就此妄自尊大,一旦朝廷震怒,发兵前来,这只能加速灭亡,后悔都来不及了!”沮渠蒙逊听了,只好下拜接受了诏书。
行完礼,宾主落座,沮渠蒙逊还有点不甘心,他说:“古语说的好:‘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几年来,朝廷屡战屡胜,国境越来越大,但应该遵循天道治理百姓,如果一心穷兵黩武,恐怕也不会经常取胜吧。”李顺反唇相讥:“过去,我太祖拓跋珪创下基业,太宗拓跋嗣继承大统,如今圣上继位,志在平定四海,因此,才亲冒风霜,屡屡兴师,灭赫连,退柔然,开疆拓土,威震八方。远方蛮荒之民也都翘首以待王师,这都是在替天行道,奖善罚恶,岂能说是恃力?圣王用兵,征讨南蛮则北狄怨恨,平定西戎则东夷埋怨,天子岂能停下征讨的脚步?”沮渠蒙逊听了李顺的外交辞令,不以为然地说:“如果真的象你说的那样的话,我凉州百姓也会如饥似渴地盼望魏帝来临,可是,为什么他们却昼夜警戒呢?可见你说的是瞎话。”李顺回答:“上古时代苗民背叛舜而亲暴君,有扈部落不服从启而叛乱,这都是被身边的主子淫威所逼迫,不仅仅是凉州百姓如此,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李顺出使回来后,拓跋焘详细询问了北凉的情况,李顺说:“沮渠蒙逊统治北凉三十一年了,他历经磨难,多少懂得一些权谋,当地百姓对他也比较畏惧。虽然他不能给子孙创下什么基业,但在他这一生大约可以安全度过。去年,他曾上表送来罽(音:即)宾(克什米尔)僧人昙无谶前来,可等臣前去迎接,他又变卦了。既不忠,又不讲信用,礼仪是身体的载体,敬畏是处事的根本,从未有无礼不敬却能长久享受荣华富贵的,以臣下推测,北凉灭亡就在眼前。”拓跋焘说:“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不久就会得到验证,他的儿子继位以后,早晚会被我所灭亡?”李顺回答:“我观察他的儿子们才能都非常一般,只是听说敦煌太守沮渠牧犍还差强人意,不过大家都说即使他,也不如他的父亲,这大约是上天特意给陛下留的机会吧。拓跋焘说:“朕面前无暇西顾,三五年后再说不迟。”李顺提到的昙无谶,自称能驱使鬼神给人治病,还深通房中之术,沮渠蒙逊对他非常敬重,称其为圣人,并让自己的女儿们、儿媳们都去学习,拓跋焘听说后,特意派李顺前往征召,但沮渠蒙逊却舍不得放昙无谶,反而将其杀了,拓跋焘闻讯不禁大怒,暗下了灭凉的决心。据《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记载,这个昙无谶,开始的时候是来到鄯善国,自称能治疗百病,并能让妇女多生下男孩,取得了鄯善国主的信任,与鄯善国主妹妹曼头陀林私通,事情败露后,逃往凉州。到了凉州,他又故伎重演,取得了沮渠蒙逊的信任,沮渠蒙逊就让自己的女儿、儿媳们去接受他的教育,然而,出乎沮渠蒙逊意料的是,这个家伙给女人们传授的是男女交接之术。好书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位昙无谶之名经通过北魏使者(极有可能是李顺)之口传到了拓跋焘的耳中,拓跋焘也许是想利用昙无谶泄露出北凉宫廷内部的恶名,为自己下一步消灭北凉制造口实,也许正是接受了沮渠蒙逊金钱的李顺向沮渠蒙逊透露出了一点口风,沮渠蒙逊一听是又惊又怒,下令将昙无谶逮捕,严刑拷打之下,这个淫僧终于招供,沮渠蒙逊将其诛杀。《魏书》在以后的记载中一直将沮渠蒙逊父子描写成荒淫之主,将北凉宫廷写得一塌糊涂,但从该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就昙无谶一案,沮渠蒙逊对昙无谶此前的所为的确是并不知情的。不过,《魏书·释老志》却对昙无谶有着完全不同的记载:“先是,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喀什米尔一带)沙门(即和尚)昙摩谶,习诸经论。于姑臧(甘肃省武威市),与沙门智嵩等,译《涅槃》诸经十余部。又晓术数、禁咒,历言他国安危,多所中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麚中,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魏威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日,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食以待之。”食讫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说的是,沮渠蒙逊之所以不愿意将昙无谶送给北魏,是因为舍不得,后惧怕北魏加兵,才杀了昙无谶,对北魏称是昙无谶死了,所以才没能送去。
不久,沮渠蒙逊就病死了,沮渠牧犍继位,拓跋焘对李顺说:“过去你预测沮渠蒙逊将死,又说沮渠牧犍将立,真是非常准确啊,看来,朕灭北凉,也将不远了。”赏赐给李顺一千匹绢,一匹御马,并进号为安西将军,对李顺更为宠信,崔浩是既嫉妒,又愤怒。
李顺一共出使北凉十二次,每次都是圆满完成了使命,沮渠蒙逊生前曾与李顺一起饮宴,席上说了不少对北魏不敬的话,他担心李顺会将这些话传给拓跋焘,就偷偷送给了李顺很多金银财宝,因此,李顺就没有把沮渠蒙逊的话如实向拓跋焘汇报,还听任沮渠蒙逊将昙无谶杀死,崔浩因亲戚关系了解到了这一情况,遂向拓跋焘告密,但拓跋焘却不相信。
除了加强与北凉的联系以外,拓跋焘还在为下一步魏军西进做着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一点从他授予吐谷浑王前后的封号变化,就可见一斑。元嘉八年,吐谷浑王慕璝刚刚臣服北魏时,被封为西秦王,五年后的元嘉十三年,慕利延继位,却被拓跋焘改封为更西边的西平王,就显示了拓跋焘要将北魏势力从关中平原拓展到陇西的意图。魏军要实施西进计划,首先就要拿下上邽这一重镇,上邽自夏主赫连定离开以后,即被仇池氐王杨难当占据,迄今已近五年。
果不其然,就在同年五月,当拓跋焘刚刚拿下和龙,消灭北燕,就于七月命令镇守关中的乐平王、骠骑大将军拓跋丕,尚书令刘洁等人率领驻守河西、高平(宁夏固原)等地的魏军,声称要讨伐氐王杨难当,并占领陇上的上邽这一点战略要地。魏军出发的同时,拓跋焘命令平东将军崔赜前往仇池劝说杨难当主动从上邽撤军。
九月,魏军进抵略阳(甘肃省秦安县)。杨难当自知不敌,只好答应接受北魏的条件,命令儿子杨顺主动从上邽撤出,移驻下辩(甘肃省成县西)。魏军将领们商议认为:“如果不诛杀仇池各个头领,魏军回师后,氐人肯定还会作乱,况且,大军既然出征了,如果空手而归,我们拿什么犒赏将士们?”拓跋丕将要听从,中书侍郎高允劝说道:“如果听从了诸将的话,恰恰会伤害了百姓之心,大军回师后,叛乱反而会来得更快。”拓跋丕听从了高允的建议,安抚新归附的百姓,军队秋毫无犯,秦陇(甘肃省东部)民众才安定下来。
占领了上邽,魏军已经打通了西进的通道,又可以屏护关中平原,确保在即将到来的消灭北凉之战中关中后方的安全,因此,灭亡北凉已经提上了拓跋焘的议事日程,不过,有三个因素却延缓了拓跋焘的计划:一是李顺的反对;二是高句丽拒不送还北燕王冯弘;三是柔然突然与北魏断交,发兵骚扰魏国边境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2
发表于 2013-8-28 10: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二、灭亡北凉(2)
五十二、灭亡北凉(2)
灭亡北燕后,拓跋焘立即下令关中之军占领上邽,已经剑指北凉,但柔然突然反叛却打乱了拓跋焘的计划。
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拓跋焘第三次讨伐柔然,给予柔然以致命的打击,当年大檀去世,儿子吴提继位,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吴提提出与北魏实现和解,在随后的数年里,魏国北部边境恢复了和平,也使得拓跋焘得以发兵连连讨伐北燕。元嘉十一年(北魏太武帝延和三年,公元434年),拓跋焘将西海公主嫁给吴提,他自己又娶吴提的妹妹为夫人,派年仅16岁的颍川王拓跋提前去迎亲。拓跋提是拓跋焘的叔叔拓跋曜的儿子,以骁勇闻名。二月四日,吴提派自己的异母兄长秃鹿傀将妹妹送到平城,一同前来的还有数百名柔然的近臣,并献上两千匹马作为嫁妆。拓跋焘大喜,将柔然公主又晋升为左昭仪,对柔然群臣赏赐非常优厚。
然而,即便是这样,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是貌合神离,基础并不牢固。就在元嘉九年(公元432年)拓跋焘下令第一次讨伐北燕之时,就曾命令安原等人专门驻屯漠南,防备柔然的偷袭。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随着北燕的亡国,北魏与柔然之间持续六年的和平也突然被打破了。史书没有告诉我们柔然背叛的原因,《魏书·蠕蠕传》仅仅说“绝和犯塞”,是北魏打击北燕,让柔然感到唇亡齿寒?
柔然的骚扰,让拓跋焘不得不改变计划,元嘉十四年,在他娶了沮渠牧犍妹妹为右昭仪四年后,主动将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北凉主沮渠牧犍为妻。拓跋焘将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用意起码有二:一是体现两国亲善。当时北魏实力最强,这有目共睹,因此,柔然与北凉等小国为了能够自保,逐渐加强联系,以免被北魏各个击破。拓跋焘将其妹嫁给沮渠牧犍,一方面是麻痹对方,另一方面是为了瓦解柔然与北凉之间的关系。二是让武威公主做内应。《魏书·外戚传·李惠传》称,“世祖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助之”,这说明,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是身负作为间谍的重任的。也许是昙无谶一案,让拓跋焘顿生灵感,这才派出武威公主深入北凉宫廷挖掘曾经存在的丑事吧。这是因为,沮渠牧犍继位以后,一直对北魏非常恭敬,拓跋焘实在是发愁找不到一个讨伐北凉的合适借口,我们从沮渠牧犍继位以后一系列举动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刚刚继位,就称是父亲的“遗愿”,赶紧将妹妹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册拜沮渠牧犍为车骑将军,但沮渠牧犍却非常谦虚,表示只要一个安西将军或者平西将军的名号即可。沮渠牧犍娶了武威公主以后,仍然非常谦恭地派人前往平城,征求北魏方面的意见,看对公主怎么称呼,北魏群臣经过讨论后,认为武威公主在北魏仍称公主,在河西国称王后。
为什么说武威公主是拓跋焘强行塞给沮渠牧犍的呢?这是因为,如果是别国求婚,《魏书》照例会一一注明,但这桩婚事却没有特别的记载。沮渠牧犍已经有了正室夫人,就是西凉李暠的女儿李氏,等到武威公主来了以后,李氏与她的母亲尹氏一起迁居酒泉,不久,李氏就去世了,尹氏抚摸着女儿的尸体,却不哭一声,说:“你国破家亡,早该死了啊!”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镇守酒泉,他对尹氏说:“你的儿孙们都住在伊吾(新疆哈密),你也想去么?”尹氏谎称自己就甘心死在此地,但不久,老太太脱身西去,沮渠无讳派兵追赶,尹氏对追兵说:“沮渠无讳已经答应我离去,不要再追了,要么你们把我的头砍下拿去,我是决不会回去的。”追兵听了也不再追赶,最终尹氏死在了伊吾。尹氏,也是一个奇女子,她原本是个寡妇,被李暠娶为继室后,三年不开口说话,嫁给李暠后,抚养李暠前妻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样亲,李暠建立西凉尹氏也有一半的功劳,因此当时西凉就有一句谚语称:“李、尹王敦煌。”李氏死因不明,但她的死未必不是沮渠牧犍为了封堵武威公主之口而提前做出的预防措施,然而,弱国无外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拓跋焘得寸进尺。刚与武威公主结婚,沮渠牧犍就派遣将军沮渠旁周前往北魏进贡,而拓跋焘则派遣侍中古弼、尚书李顺前往姑臧,赏赐给北凉群臣衣服,并征召沮渠牧犍的世子沮渠封坛到平城。谁都知道,沮渠封坛此行就是去做人质,但沮渠牧犍无奈,只好从命,乖乖地将儿子送到了平城。让称臣就称臣,让纳贡就纳贡,让娶你妹妹就娶你妹妹,让嫁给妹妹就嫁给你妹妹,让儿子去你那里做人质就送上儿子,迄今为止,沮渠牧犍做得仁至义尽,拓跋焘有些郁闷:这人咋这样呢?
除去沮渠牧犍做得毫无挑剔,古弼和李顺的反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古弼身为领兵大将,这次与李顺一起前往姑臧本身就耐人寻味,然而,到姑臧以后,在沮渠牧犍的一番金钱美女攻势之下,二人均缴械投降。回到平城后,拓跋焘询问李顺说:“你昔日给我献上的夺取凉州之策,朕当时因为集中精力对付北燕,所以没有采纳,如今和龙已经平定,我今年即计划西征,你看如何?”李顺回答:“臣下昔日之言,以今天的形势看,当时说的还不错。但是,我国连年征战,军队已经很疲劳了,西征之事还是再等一等。”古弼也是诺诺连声,于是,拓跋焘就放弃了立即西征的计划。
在这段时间里,一直闲不住的拓跋焘还想出兵打击高句丽。元嘉十三年他灭掉北燕后,即向高句丽派出使者要求其将冯弘送上,但却遭到了拒绝,并表示将与冯弘一起接受您拓跋焘的教化,说得拓跋焘顿时火冒三丈。当时,陇西军队刚刚占领上邽,拓跋焘即打算征召陇西之民组成骑兵部队东进,打击高句丽。尚书令刘洁说:“秦陇百姓刚刚归附,应当优先免除他们的差役,等到这里的百姓富足以后,再使用比较好。”乐平王拓跋丕也说:“和龙刚刚平定,应该鼓励农业生产,等到辽西地区物资丰富以后,再对高句丽实施打击,就可以一举平定。”拓跋焘采纳了二人的意见,这才作罢。不过,一年以后,到元嘉十五年三月,北燕冯弘却被高句丽王高琏杀了!原来,冯弘的死与三国袁尚兄弟的死几乎如出一辙,冯弘被高句丽军队护送到辽东(辽宁省辽阳市)以后,高句丽王高琏派人慰问冯弘说:“龙城王冯君,你来到敝国,一定很劳累吧?”冯弘对高琏将自己作为平等对待的流亡国君感到非常不满,他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斥责高琏。高琏将他安置在平郭(辽宁省熊岳),不久又将他迁往北丰(辽宁省瓦房店)。冯弘一向瞧不起高句丽,如今,他一个亡国之君寄人篱下,却仍然如同在自己的国中,生杀予夺,自行其是,惹得高琏十分不满,将他身边的人全部夺走,并把他的太子冯王仁留作了人质。冯弘怨恨高句丽,就偷偷向刘宋派出使者请求派兵迎接,宋文帝即派遣使者王白驹等人率领七千多人马前往高句丽迎接。高琏不愿冯弘南下,就派遣部将孙漱、高仇等人就地将冯弘及其十几个儿孙全部诛杀。王白驹等人来到以后,得知此情,反应非常强烈,他率领七千宋军掩袭高句丽军队,斩杀了高仇,活捉了孙漱。高句丽王高琏以王白驹等人擅自诛杀高句丽大将,将王白驹等人逮捕,送交江南,请求宋文帝严惩。宋文帝只愿息事宁人,就将王白驹等人投入监狱,但不久又无罪释放了。
在这种情况下,拓跋焘只好把卯足的劲用到了柔然身上。
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五月二十七日,拓跋焘来到了五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七月,魏军从五原出发分三道北进,开始了拓跋焘的第四次对柔然的讨伐。拓跋焘命令: 东路军由乐平王拓跋丕、河东公贺多罗督率十五将出东道, 太武帝拓跋焘出中道, 永昌王拓跋健、宜都王丘穆陵寿(即穆寿)督率十五将出西道。
魏军推进至浚稽山(在蒙古戈壁阿尔泰山东段),在这里,中路军又一分为二:陈留王拓跋崇率领一部分军队沿着大泽(今蒙古鄂罗克湖)西进,翻越涿邪山(又称涿涂山,今蒙古国尼赤金山,在满达勒戈壁以南一带),一路搜索前进,而太武拓跋焘则另外率领一部分军队从浚稽山北上,一直前进到天山(今杭爱山),登上西登白阜( 杭爱山脉鄂特岗腾格里山, 海拔4301米),并未发现柔然军队,于是,在那里刻石记行, 回师。
这次北伐,正值七八月间,漠北大旱,赤地千里,魏军人马没有水草,死伤惨重。另外,敕连可汗听说魏军将要北伐,采取了坚壁清野、后发制人的策略,在魏军撤退过程中,即对魏军展开了追击。据《魏书·明元六王·永昌王健传》记载:拓跋焘命令西路军拓跋健率军担任殿后,柔然一万多骑兵穷追猛赶,拓跋健与几十名骑兵英勇奋击,箭无虚发,柔然追兵这才退去。
显然,拓跋焘的这次北伐是以失败而告终。《魏书》所称因天旱而人马多死,可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似乎也是在掩饰魏军战败。敕连可汗采取诱敌深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方针,应该是取得了成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3
发表于 2013-8-28 10: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三、灭亡北凉(3)
五十三、灭亡北凉(3)
拓跋焘的这次北伐并没有达到在远征北凉之前重创柔然的预期目的,相反,魏军还在撤退过程中损失惨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不过,拓跋焘也并非一无所得。这次北伐是魏军时隔9年以后对柔然腹地的第一次火力侦察,获取了柔然国内的第一手资料,也展示了魏军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柔然的作用。
拓跋焘从七月北伐到十二月才回到平城,第二年,即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一月,他即巡视东部,到了定州;三月,他又下诏命令卫大将军、乐安王拓跋范派遣雍州刺史葛那率军进攻刘宋的上洛(陕西省商县),刘宋上洛太守镡长生弃城而逃,同月,拓跋焘回到平城。氐王杨难当的侄儿杨宗保被杨难当囚禁几年后,又被释放,镇守董亭(甘肃省武山县),也就是在这一月,杨宗保与哥哥杨保显一起从董亭逃亡北魏,拓跋焘以杨宗保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并将魏国公主嫁给他做妻子;封杨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一切准备就绪,而北凉方面也传来了足以让拓跋焘出兵的口实:据说,北凉主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通奸,更让人作呕的是,沮渠牧犍的三个兄弟都与这位李氏有染,而且,李氏又与沮渠牧犍的姐姐一起给武威公主下毒!拓跋焘得知此讯后,立即下令从魏国国内派遣解毒医生,乘坐宫廷专用的快车,不分昼夜赶到了姑臧,将武威公主救活。拓跋焘下诏征召李氏,但沮渠牧犍拒不奉送,反而给了李氏很多财物,将她转移到了酒泉。另外,北魏每次向西域派遣使者,都命令沮渠牧犍护送,使者们从西域归来,也把姑臧作为中途歇脚之地。这次,使者回到平城向拓跋焘报告说:“在姑臧的时候,沮渠牧犍身边的人说,‘我们主上听柔然可汗说,去年,魏主讨伐柔然,人马死伤惨重,大败而还,柔然还生擒了魏主的弟弟拓跋丕。我们主上非常高兴,将这一消息在国内公布。’我们还听说,柔然可汗还派出使者向西域各国说,魏国已经削弱,如今天下只有柔然最强,如果魏国使节前来,不要再供应他们了。西域各国很多都怀有二心。”拓跋焘听了,派遣尚书贺多罗前往北凉探听虚实,贺多罗回来以后,报告说沮渠牧犍虽然表面上非常恭顺,但是内心却怀有二心。贺多罗此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侦查北凉的虚实;二是回来继续给拓跋焘伐凉制造口实,以说服朝中的反对派,可以说,他圆满完成了任务。
《魏书》记载,沮渠蒙逊“性淫忌,忍于刑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礼。”又说沮渠牧犍的姊妹们“皆为左道,朋行淫佚,曾无愧颜。”《北史》照抄《魏书》的记载,几乎一字不差。如果单凭《魏书》、《北史》,前有昙无谶事件,后有三兄弟轮番与嫂子通奸之事,沮渠蒙逊父子和北凉宫廷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不堪。然而,我们从《十六国春秋》、《宋书》中却没有一点类此的记载,相反,《十六国春秋》称沮渠蒙逊“好学,涉群史,雄烈有英略。”称沮渠牧犍“聪颖好学,和雅有度。”《宋书》也记载了沮渠蒙逊父子在与刘宋交往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不是金钱和美女,而是书籍和文化:《宋书》:“(元嘉)三年,……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蒙逊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记》,(王)弘写与之。”“(元嘉)十四年,茂虔(沮渠牧犍)奉表献方物,并献《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一卷,《赵匪攵传》并《甲寅元历》一卷,《孔子赞》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茂虔又求晋、赵《起居注》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同时,《资治通鉴》也称沮渠牧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的北凉号称“多士”。那么,沮渠牧犍究竟是不是一个荒淫之主呢?抑或这些所谓的口实不过是拓跋焘精心策划的诬陷呢?
在随后北魏发布的檄文中,沮渠牧犍尚有十二条罪过,现在,先就昙无谶事件、与嫂子通奸和毒害武威公主一事简单做一分析:昙无谶事件已经过去多年,此事在许多年以后还会发酵,至于昙无谶是否传授给北凉宫廷妇女房中术,据现有史书记载,可能是存在的,但正如前述的那样,沮渠蒙逊对此并不知情,等到拓跋焘要征召昙无谶,沮渠蒙逊才风闻此情,将昙无谶逮捕拷打坐实后,将其处死,这不仅说明不了沮渠蒙逊人品上有什么污点,甚至还反证人家清白。沮渠牧犍三兄弟与嫂子通奸此等宫廷秘事,即便是当时的人们也无法搞清楚,我们更是难以断定,而魏国方面却言之凿凿,那么,这一说法又来自何方?毫无疑问,是出自武威公主之口。而武威公主与沮渠牧犍结婚,本身就负有特殊的使命,她的说法自然水分很大,况且,中国历史上在找不出他人任何缺点的情况下,不乏攻击他人性缺陷的例子,比如我们说过的东晋桓温攻击海西公阳痿等等,而制造沮渠牧犍三兄弟都与嫂子通奸,更会在北魏宫廷起到轰动效应。再说毒害武威公主一事,岂有在西凉中毒,消息传到代北,然后,又从代北派出医生把公主救活的道理!?根据《魏书》的记载,武威公主中毒,是北魏讨伐北凉的导火索,但是,后来沮渠牧犍得知魏军渡过黄河后,却吃惊地说出:“这又是为什么啊?”从这句话看,沮渠牧犍似乎对魏军讨伐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武威公主中毒一事似乎也属子虚乌有。并且,如果武威公主曾经中毒,那么,贺多罗去凉州当还应当肩负斥责沮渠牧犍,甚至给沮渠牧犍发最后通牒的任务,但是,贺多罗却没事人似的,根本没有提及公主中毒一事,回来的汇报还说沮渠牧犍表面忠诚云云,这不是很奇怪么?假如武威公主真的曾经中过毒,也许是她假装中毒吧?再有,如果沮渠牧犍如此不堪,在他被俘以后,拓跋焘为何还象对待妹夫一样对待他,而武威公主还是一如既往地与他生活了七八年呢?因此,这一切的一切,大约都是当时的拓跋焘、以后的《魏书》作者为北魏灭凉,寻找的借口吧,喜欢看艳史的人对此不必太当真。
拓跋焘决心已定,他要不顾柔然的威胁,对遥远的北凉发起一场灭国之战!
他先私下征求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沮渠牧犍的叛逆之心已经暴露,不可不杀。我军去年北伐,虽然没有大获全胜,但其实并没有很大损失。当时出征的战马一共有三十万匹,粗算下来,途中死亡的不足八千匹,每年正常死亡的马匹也经常不下一万匹,这个数字还低于正常死亡的数字,可是,远方之人却听信谣传,真的认为我军受到的损失很大,军威不能复振。如今,我们出其不意,凉州之人没有想到大军会突然到来,必然会惊慌失措,无计可施,束手就擒。况且,沮渠牧犍懦弱无德,他的几个兄弟们又相互倾轧,民心已经瓦解,再加上这些年来,天灾地震都发生在凉州、秦州等地,这都是亡国之兆。”
拓跋焘说:“说得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接着,在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的三四月份,拓跋焘召集群臣在皇宫太极殿西堂召开御前会议进行讨论。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位重臣均说:“沮渠牧犍不过是西部边陲的小国,即使臣服之心不纯,但自从继位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朝贡,我们也以附庸国之礼对待他们。公主刚刚下嫁,他的罪过还不十分明显,只用加以羁縻即可。如今,我军兵马劳顿,最好休兵安民,不可再举。况且,凉州为盐碱之地,缺乏水草,大军到了以后,难以长久停留,而敌人听说我们前去,必定会固守不战,届时,我进攻则难以攻拔,野外又无处掳掠,这非常危险。”去过凉州的古弼和李顺等人都说:“从温圉河(甘肃省皋兰县黄河段)以西到姑臧(甘肃省武威市)城南,地上寸草不生,全是岩石,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的积雪,深达一丈多余,到春夏天气变暖,积雪融化,汇成河流,当地人赖以灌溉农田。敌人听说我军将至,肯定会掘开河坝,将储存的水全部放完,我军一定会无水可喝。距离姑臧城百里以内,都是光秃秃的,没有野草树木,不能长久驻军,奚斤等人的意见是对的。”
拓跋焘看到反对的意见占了上风,就暂时离开了朝堂,隐藏到屏风后面偷听,而让崔浩与群臣辩论。群臣们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沮渠牧犍叛逆之心还没暴露;二、兵马劳顿;三、凉州缺乏水草。崔浩一一将大家的理由都驳倒了,众人无话可说,只咬住一点说:“那里没有水草。”崔浩说:“《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如果凉州没有水草,怎么能放牧?况且,汉朝人根本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地方建立城郭,设立郡县的。积雪消融,只能压压灰尘而已,怎么能形成河渠,灌溉数百顷田地?这些话都是骗人的假话。”
古弼、李顺等人说:“耳闻不如眼见,我们是亲眼所见,你有什么资格与我们辩论!”
崔浩说:“你们接受了人家的钱财,不过是替人说话罢了,我没有亲眼看到,难道就能欺瞒我!”
辩论到这个份上,拓跋焘不得不从后面出来,他怒气冲冲,厉声斥责奚斤等人,群臣一看拓跋焘真的发火了,都吓得不敢再说。
群臣出来以后,振威将军伊馛(音:波)对拓跋焘说:“凉州假如真没有水草的话,北凉如何立国?大家说的都不能采纳,还是崔浩说的对。”伊馛多力善射,能追上飞驰的奔马,还能拉着牛倒着走。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4
发表于 2013-8-28 10: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四、灭亡北凉(4)
拓跋焘将朝中一片反对之声都打压了下去,同年五月十四日,他在平城西郊检阅军队,开始为长途奔袭北凉做最后的准备。
六月十一日,拓跋焘从平城出发,开始了灭亡北凉之战,这一战也将是拓跋焘终结“五胡乱华”时代、统一北中国的一场战役。在大军出发之前,拓跋焘对平城的防御做了相应的安排。他命令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监国,全权处理后方事务;又命令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率领两万多人驻守在漠南,以防备柔然南下。穆寿,是拓跋珪时代的功臣穆崇次子穆观的儿子,穆家因穆崇当初为拓跋珪逃出独孤部立下了大功,与北魏皇室关系甚深,世代与北魏皇室通婚,穆寿的父亲穆观娶妻宜阳公主,穆寿又娶妻乐陵公主,穆寿的儿孙均娶了北魏公主为妻。长乐王稽敬,生平不详,胡三省注称,此时尚未改姓,应为纥奚敬,他依据的是《魏书·官氏志》称“纥奚改姓嵇”。拓跋崇,是拓跋珪的堂弟、猛将拓跋虔的儿子。
群臣将拓跋焘一直送到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在云中宫里,拓跋焘设宴款待众将,酒酣耳热之际,他将穆寿、崔浩、李顺三人叫到另外一个房间里,对穆寿嘱咐道:“蠕蠕吴提与沮渠牧犍联合,如今,听说朕要西征闻凉州,肯定会来进犯,如果在漠南设下伏兵,极易将其歼灭。我特意留下精兵肥马,让你来辅佐太子,秋收过后,即马上将军队部署在各个要塞,四处设下埋伏,等待敌人的到来,诱敌深入,然后打击,必可生擒。凉州遥远,朕难以回救。你如果违背朕的命令,被敌人偷袭,朕回来以后定要杀你,崔浩、李顺在此作证,我决不食言。”穆寿诺诺连声,磕头受命。
七月七日,拓跋焘率领的北魏大军进抵上郡属国城(陕西省榆林市境)。七月二十日,在这里,拓跋焘下令将辎重留在此地,命令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拓跋焘五弟),尚书令、巨鹿公刘洁都督各军,与常山王拓跋素兵分两路为先锋。常山王拓跋素是拓跋珪的堂弟拓跋遵的儿子,因他的母亲是拓跋焘父亲拓跋嗣的姨母,因此,从父系来说,他是拓跋焘堂叔,从母系来说,他又是拓跋焘的表叔。又命令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拓跋焘二弟),太宰、阳平王杜超(拓跋焘舅舅),都督平凉、鄜城等关中各军作为后继,命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源贺是南凉秃发傉檀的小儿子,公元414年南凉被西秦所灭后,秃发保周与弟弟秃发贺等人从西秦又逃往北凉,过了很久,他们又辗转来到北魏,魏主对秃发贺非常喜爱,以秃发与拓跋同源而将其赐姓为源,封他的哥哥秃发保周为张掖公。拓跋焘问源贺进攻凉州的办法,源贺回答:“姑臧城外居住着四部鲜卑,都是沮渠牧犍的依靠,但他们都是臣父亲过去的臣民,臣愿意前往宣传我国威军威,他们必然会归降。把沮渠牧犍的外援瓦解了,然后,我们再全力进攻姑臧一座孤城,将易如反掌。”拓跋焘连连称是。同时,拓跋焘还让臣下准备了一篇讨伐北凉的檄文,列举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条罪过:“一是王虽然表面上遵从我大魏正朔,但对内还是称王称尊;二是北凉户籍没有登记上报;三是既然接受了我大魏官爵,却又接受刘宋官爵,首鼠两端;四是违背圣上旨意,在境内设置关卡,阻断商旅;五是在西域小国自高自大;六是不想入朝,意欲割据河西;七是北面与柔然结好,南面又结援仇池,还联络吐谷浑,狼狈为奸;八是擅自授予征、镇一级的官职,超出了圣上的授权;九是对柔然获胜、我军失败而窃喜,对使者怠慢;十是既已娶了武威公主,却又与嫂子通奸;十一图谋毒害公主;十二是边境防备严密,与我国如同仇敌。”看了这些指控,大多是无中生有之辞。然后,拓跋焘继续说:“如果亲自率领群臣远远迎接,在我的马头前拜谒,这是上策;等我大军抵达后,再自我捆绑抬着棺材投降,这是中策;如果困守穷城,死不改悔,将身死国灭,你要深思熟虑,自求多福!”
魏军这支突击部队进展迅速。
十几天之后,到了八月二日,前线即传来捷报:永昌王拓跋健率领的先锋部队虏获了北凉二十多万头牲畜。
北凉主沮渠牧犍听说有北魏大军朝姑臧扑来,他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这又从何说起!”他采纳了尚书左丞姚定国的主意,决定固守城池,并向柔然派出使节求救,又派遣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率领一万多人前去抵抗,可是,这一万北凉军队岂是如狼似虎的魏军对手?还未经厮杀,看到魏军呼啸而来,这支部队即自行溃散而逃。前锋统帅刘洁听信了占卜家的预言,认为时辰不利,没有乘胜追击,沮渠董来率领溃兵这才得以逃回了姑臧城中。拓跋焘听到前线的汇报,不禁大怒,暗暗对刘洁怀恨在心。
八月四日,拓跋焘本人即来到了姑臧城下,他派人敦促沮渠牧犍出城投降。沮渠牧犍听说柔然即将对北魏边境发起进攻,寄希望于拓跋焘会回师解救老窝平城,遂拒绝了拓跋焘的要求,闭城固守。但他的侄儿沮渠祖却越城投降了魏军,拓跋焘得以了解了姑臧城内的虚实,他下令分出一部军队将姑臧城团团围住,又给源贺拨出一部分军队前往姑臧周边地区招降四部鲜卑,在源贺的劝诱下,西部鲜卑共计三万多帐篷的部众归顺了北魏,北魏又获取了十余万头牲畜,拓跋焘得以集中兵力从容进攻姑臧城。
拓跋焘来到姑臧后发现,姑臧城外水草丰美,并非李顺所言,在出师之前,太子拓跋晃也曾对此有疑问,拓跋焘在姑臧城下给拓跋晃写信说:“姑臧城东西门外,泉水从地下涌出,在城北汇合,水势如同大河,除灌溉之外,余水流入沙漠,这里根本就没有干燥之地,特意写下这些,让你放心。”时年12岁的拓跋晃接到父亲的书信,对侍从们说:“(李顺、古弼等人)身为人臣竟然如此不诚实,这岂是尽忠?我听他们说后也曾犹疑,但父亲却毅然决然出师了。他们几乎误了国家大事,说那些话的人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到父皇啊!”拓跋焘心中当然也对李顺非常不满,他对崔浩说:“爱卿昔日说的话,今天算是应验了。”崔浩趁机回答:“臣下不敢不说实话,我一向如此。”
九月二十八日,魏军一直将姑臧城包围了近两个月,姑臧外无救兵,而魏军没有丝毫退去的意思,这一天,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万年率领所部出城投降了魏军,城内顿时瓦解。沮渠牧犍自行捆绑,率领五千多文武百官步出城外投降,拓跋焘亲自解开了他的绳索,接收了城内二十多人及不计其数的珍宝。拓跋焘晋封秃发保周为张掖王,命令他与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率军到凉州各地,凉州各族少数民族又有数十万人投降了北魏。
沮渠牧犍投降、魏军占领姑臧及其周边地区以后,凉州尚有四座中心城市没有投降,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是:乐都,由其弟、乐都太守沮渠安周驻守;张掖,由其弟、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领张掖太守的沮渠宜得驻守;酒泉,由沮渠牧犍的弟弟、沙洲刺史、都督建康(甘肃省高台县)以西诸军事、领酒泉太守沮渠无讳驻守;敦煌,由他的堂弟、敦煌太守沮渠唐儿驻守。
魏军占领姑臧以后,拓跋焘命令镇南将军奚眷率军西上进攻张掖,命令镇北将军封沓率军南下进攻乐都。张掖太守沮渠宜得自知不敌,焚烧仓库,向西逃往酒泉,奚眷率军跟踪追击,沮渠无讳、沮渠宜得搜集残余部众,继续西逃至晋昌(甘肃省安西县),从那里又逃到敦煌,投靠沮渠唐儿。南路魏军同样取得了胜利,北凉乐都太守沮渠安周也是不战而逃,向西逃入吐谷浑,封沓掳掠了数千户当地居民而回。
唇亡齿寒。
与北凉结好的柔然、吐谷浑、仇池当然不愿看到拓跋焘消灭北凉,他们根据各自自身的情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举动:柔然和仇池位于魏军主力攻击范围之外,两国在拓跋焘兵临姑臧期间均出兵魏境,企图牵制魏军,柔然大举南下,而仇池则出兵北上,企图夺取4年前丢失的上邽。由于吐谷浑与北凉紧邻,它不仅不敢进击魏军,相反,当吐谷浑王慕利延听说魏军攻克姑臧以后,吓得魂不附体,率众越过沙漠西逃,拓跋焘以其兄慕璝曾生擒大夏主赫连定,派出使节前去安慰,让他又回到了旧地。其实,当时的魏军转战数千里,首尾不能兼顾,战略态势并不容乐观,好在是,数年来,拓跋焘早已未雨绸缪,为今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提前打击柔然,企图最大限度地削弱其南下的冲击力;二是提前占领上邽要地,封住仇池搅乱关中的触角;三是提前进攻上洛,堵住刘宋雍州之军可能北上关中的通道;四是继续结好刘宋,以免刘宋趁机兴风作浪。与此同时,身在姑臧的拓跋焘在凉州这一局部地区,也采取了比较正确的战略,那就是:集中全力对付北凉残余势力,避免过多树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北凉残余势力穷追猛打,在奚眷兵不血刃占领酒泉、张掖等地、将沮渠无讳等人赶到遥远的敦煌以后,拓跋焘任命弋阳公元洁镇守酒泉,并在武威、张掖等地也都安排了守将;另一方面,封沓在赶走乐都太守沮渠安周以后,并没有占领乐都,而是那里撤离了,其用意就在于,这里毗邻吐谷浑及羌族部落,此时的拓跋焘尚不愿魏军深陷到与吐谷浑等势力争斗的泥潭中,此时派人安抚吐谷浑同样出于这一目的。
拓跋焘在姑臧城内大宴群臣,他对大家说:“崔浩智慧超群,已不足为奇,而伊馛乃一武士,他的见识竟然与崔公相同,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然后,他回过头来,对崔浩说:“伊馛的头脑如此,一定能做到王公将相的位置。”崔浩回答:“是啊,何必非要读书?卫青、霍去病也没读过什么书,但都能建功立业,位至王公大臣。”拓跋焘笑着说:“确实如此。”后来,伊馛位至司空、领太子太保,真的做到了三公。从《魏书·伊馛传》等处的记载上看,拓跋焘此次灭凉,是带着崔浩了的,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拓跋焘对这一战的重视程度。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5
发表于 2013-8-28 10: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五、灭亡北凉(5)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灭掉了五胡乱华时代北中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凉,史学家们将这一年定为南北朝中北朝的起始之年。随着北凉的灭亡,一个从西晋末年(即公元304年)刘渊建立刘汉政权开始持续了整整136年的时代结束了,从此以后,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一个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代,这个时代应当是从公元44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589年结束,又持续了150年。
在过去的136年间,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第一次被异族所占领,北中国狼烟四起,满地膻腥,各族之间相互仇杀,百姓朝不保夕,中华文明落入黑暗的深渊。然而,历史证明了左右历史进程的不是一时的武力,亦非个人的智慧,而是隐藏在滚滚红尘之下的先进文化,中华文明在当时的先进性在幽暗中发出微弱继而夺目的光彩,让无数异族的统治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认同这种文明,用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水平,统治数量庞大的汉族民众。刘渊、刘聪、刘曜、李雄、石勒、石虎、慕容家族、苻坚等等,他们都在学习和继承汉文化的同时,程度不同地改造着本民族,然而,融合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数个陌生而又相互隔阂的民族之间的融合往往伴随着起初的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是杀戮。如今,北中国统一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融合之路还会遇到挫折,还会出现反复,但是,我们不得不记起另一位对中国历史走向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他的力量决定了北中国的各族民众是走向胡化抑或是汉化,试想,以强大的统治力为后盾,如果下令北中国各族胡化,如同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不准使用汉字、不准说汉化、不准读汉书,进行彻彻底底的胡化,那么,经过一百年以后,相对于南方,起码北中国将成为彻彻底底的外国,那里的人民(包括汉族)也将成为彻彻底底的外国人。这个伟大的人物他没有赫赫战功,亦没有开疆拓土,但是,他的贡献就在于决定了南北朝的历史走向,强制性地让北中国的各族包括他的本族融入到汉文化之中。在五胡乱华初期,北方的汉族士大夫均有亡国之痛,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出现和岁月的磨砺,北中国的汉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以至于北方的士大夫们不再感到自卑,而以自己居于河洛之地而骄傲,并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正统,这些我们在以后都会说到。
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明,她如同中华民族一样兼收并蓄,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再生能力,每当中华民族遭遇到苦难的时候,也正是中华文化出现问题之时,但是,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仅苦难中没有被击垮、消灭,相反,总会以她空前的隐忍和包容接纳着不同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地丰富自己,一次又一次地从苦难中崛起。而漫长的五胡乱华时代,同样是中华文明出现迷茫的时候,但这一黑暗时代不仅让中华民族注入了雄武的血液,而且,让三国以前一直处于蛮荒之地的江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统一以后的隋唐盛世乃至今天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目前的拓跋焘尚顾不了那么多,最让他忧虑的还是趁虚而入的柔然和仇池。
柔然主敕连可汗吴提在听到魏军大举进攻北凉的消息后,即率领倾国之兵,采取围魏救赵之法,趁虚南下进攻北魏的平城。宜都王穆寿素来信任公孙轨的弟弟、中书博士公孙质,而公孙质却非常迷信占卜家的话,占卜师们都说柔然肯定不会前来,因此穆寿没有按照拓跋焘的旨意部署防御。柔然可汗留下哥哥乞列归率领一部分军队牵制驻守漠南的魏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所部相持,乞列归与魏军在北镇(即怀朔镇,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境内)吴提自己则亲率精锐部队越过魏军主力直扑平城,柔然大军一直推进到善无(山西省右玉县)的七介山(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的井家山),侦察骑兵则出没在平城的近郊,平城之民一片恐慌,争相逃到内城。穆寿无计可施,打算将平城的西门堵死,并护送太子拓跋晃从平城撤离,逃往南山,拓跋焘的乳母窦太后不从才作罢,于是,穆寿派遣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率领京师留守部队出城迎战,在吐颓山(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九十里)与柔软军队相持。正巧北线魏军击败了柔然乞列归部,生擒了乞列归及其叔父他吾无鹿胡和五百多名将校,斩首一万多级,消息传来,敕连可汗不敢恋战,匆匆从北魏腹地撤离,长孙道生率领魏军一直追到漠南而回。
与柔然南下相隔不久,仇池杨难当也亲自率领数万兵马北上进攻北魏的上邽,秦州百姓纷纷响应。东平人吕罗汉善射,上邽守将拓跋意头让其登上西城城楼向下射箭,吕罗汉共射杀杨难当队将及士兵23人,不久,杨难当所部人数越来越多,吕罗汉对拓跋意头说:“杨难当人数众多,如今闭城不战,示弱于敌,城内将军心涣散,上邽就无法守住。”拓跋意头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其率领一千多精锐骑兵从城内杀出,直扑仇池军的阵脚,所向披靡,斩杀了八名杨难当身边的护卫亲兵,杨难当大惊失色,无心恋战。正巧,拓跋焘斥责他的诏书也到了,杨难当只好率军撤回了仇池。吕罗汉祖父是慕容垂的东平太守,父亲吕温有文武之才,为北魏上党太守,吕罗汉很小就以武艺高强闻名。
拓跋焘长途奔袭北凉之战,是他经过了长期周密准备以后的一场战役,从表面上看,似乎这场战役充满了冒险的成分:如果沮渠牧犍早做准备,坚壁清野,北魏大军将顿兵坚城之下,会无功而返,柔然军队趁虚不断骚扰魏都,拓跋焘将立即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拓跋焘的这次行动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大体上应该属于一次偷袭行动,史书上虽然说他制作有檄文等等,但是否提前公布尚不可而知,在魏军突入国境后,沮渠牧犍毫无思想准备,城外的四部鲜卑大多归附了北魏,使得姑臧城真正成了一座孤城,加之柔然军队并没有起到牵制拓跋焘的目的,因此,姑臧城落入北魏之手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十月,拓跋焘留下乐平王拓跋丕和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他开始率军东返,强行将沮渠牧犍的宗族和吏民共计三万多户也一同迁到了平城。
拓跋焘东返以后,凉州局势立即动荡不安起来。十月,镇守张掖的秃发保周联络各部鲜卑公开发动叛乱,阴谋恢复故国。到第二年一月,逃到敦煌的沮渠无讳率军进犯酒泉,北魏酒泉守将元洁轻敌,竟然出城与沮渠无讳交谈,结果被活捉,沮渠无讳将酒泉城团团围住,三月,攻下了酒泉。攻下酒泉以后,他继续率军东下,开始进攻张掖,其实,此时的张掖守将秃发保周已经叛魏,双方完全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魏军,但目光短浅的他们却没有这样做。秃发保周率军退守东南方向的删丹(甘肃省山丹县),就在他们双方相持之际,拓跋焘下令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率领大军朝凉州开来。
五月十八日,沮渠无讳再度包围了张掖,但没有攻克,退守临松(甘肃省裕固县马蹄镇),拓跋焘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对沮渠无讳暂不打击,而是下诏敦促他投降,命令魏军全力对付秃发保周。
七月三日,永昌王拓跋健在番禾(甘肃省永昌县)击破秃发保周,秃发保周狼狈而逃,拓跋健派遣安南将军尉眷率军猛追。七月二十七日,秃发保周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八月二十九日,沮渠无讳派遣中尉梁伟拜见拓跋健,请求投降,并归还了前不久占领的酒泉郡和酒泉守将元洁等人,拓跋焘见好就收,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命令尉眷镇守凉州。第二年,即公元441年一月,拓跋焘还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以示安抚。但到了这一年的四月,敦煌太守沮渠唐儿却背叛了沮渠无讳,沮渠无讳留下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他亲自与弟弟沮渠宜得率军西上进攻敦煌,沮渠唐儿战败被杀。得知沮渠氏内部发生内乱,拓跋焘不失时机命令镇南将军奚眷率军趁虚进攻酒泉。
魏军从四月一直将酒泉包围到十一月,酒泉城内没有一粒粮食,一万多人被活活饿死,最后,沮渠天周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让战士们充饥。十一月二十二日,经过了大半年的围困,魏军终于攻下了酒泉,活捉了沮渠天周,送往平城处死。身在敦煌的沮渠无讳同样没有粮食,又惧怕魏军的打击,他决定放弃敦煌,率众穿越沙漠,居住到西域。他先派自己的弟弟沮渠安周率军西进,进攻鄯善国(新疆若羌县境),鄯善王就要投降,正巧北魏的使者来到,劝说他固守城池,沮渠安周无法攻破城池,只得驻扎在东城。
到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领一万多家放弃敦煌,向鄯善方向逃亡。听到沮渠无讳将要到来,鄯善王比龙吓得弃城向西逃往且末(新疆且末县),他的世子投降了沮渠无讳。沮渠无讳就居住在了鄯善,他的部众在穿越沙漠时就渴死了一大半。
公元423年北凉晋昌太守唐契曾背叛北凉,失败后他与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一起逃往伊吾(新疆哈密),依附柔然,被柔然封为伊吾王,二十年来,唐契一直受到柔然的压迫,如今,沮渠无讳离开了敦煌、北凉已经灭亡,李宝率领两千多人东下又重新占领了敦煌,安抚西凉时期的旧民,而唐契则打算率众离开伊吾,西上高昌(新疆吐鲁番东南),将如今自称高昌太守的阚爽赶跑。此时,在小小的高昌周边地区有数个角逐的势力:一是行将到来的西凉残余唐氏;二是追杀他们的柔然势力;三是在此割据二十年的阚爽势力;四是占领鄯善的北凉残余沮渠氏;五是终于北魏的车师前部王车伊洛。
阚爽听说唐契将要进攻自己,设下了两虎相争之计,假装投降了驻扎在鄯善的沮渠无讳,目的是想让其与唐契相互残杀,同时,他又向柔然派出使者,请求柔然前来讨伐唐契,而他自己想在大乱中坐山观虎斗。沮渠无讳也不傻,他接到阚爽的求援后,并没有如阚爽要求的那样迅速发兵,在接到求援三四个月以后才倾巢出动,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其他势力之间相斗,自己成为最后的王者。果然,听说唐契西逃,柔然可汗派部将阿若率众追击,唐契在交战中被杀;他的弟弟唐和搜罗剩余部众投奔车师前部(新疆吐鲁番西北)王车伊洛。
得到车师前部支持的唐和率众再次进入高昌,与已经进入高昌境内的沮渠安周所部遭遇,当时,沮渠安周驻屯在横截城(又在高昌西南),唐和又攻陷了阚爽的高宁、白刃两座城池,并向北魏派出使者表示投降。八月,沮渠无讳率领部众北上高昌。等他来到高昌境内后,唐契已经被柔然所杀,唐和也无力对高昌构成太大的威胁,阚爽就拒绝沮渠无讳所部进城。这让沮渠无讳十分恼火,他派部将卫兴奴率军趁夜偷袭高昌,一举将高昌攻克,实施屠城,阚爽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反而失去了高昌,逃往柔然。
沮渠无讳就此占领高昌,他派使者前往建康,宋文帝加封其为都督凉州河州沙州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他以刘宋为后盾,与以北魏为后盾的车师前部、唐和势力以及以柔然势力为后盾的车师后部等势力相抗衡。
这是灭亡后的北凉的一点余绪。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6
发表于 2013-8-28 10: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 南北朝之始 五十六、废黜义康(1)
第二部 南北朝之始
五十六、废黜义康(1)
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忙着统一北中国的时候,刘宋朝廷内部却在忙着内讧,究其原因还在于宋文帝刘义隆的身体状况与拓跋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刘宋元嘉政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元嘉元年到元嘉三年,这是宋文帝诛杀旧的顾命大臣集团,控制皇权的开端。第二阶段大致从元嘉四年到元嘉十七年间,在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元嘉四年到元嘉九年。处理掉旧有的顾命大臣集团以后,要维护政权的稳定,就必须依靠高门士族的支持,因此,这一时期是宋文帝在中央依靠高门士族、在地方依靠宗室子弟以相互制约,达到权力的平衡,随着元嘉六年刘义康被征召入京、元嘉九年王弘去世、刘义康兼扬州刺史,宋文帝最终达到了逐渐削弱高门士族、重用宗室的目的;二是从元嘉九年到元嘉十二年。元嘉八年刘湛被征召入朝,担任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第二年,在刘义康被任命为扬州刺史的次月,他又接替了殷景仁的领军将军,然而,自视甚高又极具政治野心的他却认为殷景仁“专管内职”,逐渐对殷景仁不满,如果单从两人的军职来看,据《宋书·百官志》:领军将军“掌内军”,而护军将军“掌外军”,似乎领军将军的刘湛要比护军将军的殷景仁更为宋文帝所亲近,但是,问题出在了两人的兼职上,殷景仁虽说是卸掉了领军将军一职,但却是中书令、尚书仆射(领选),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尚书仆射是副总理,还“领选”,即负责人事组织部门工作,位高权重。这样安排当然宋文帝当然是破费心思的,让两个人内外职务相互交错,殷景仁军职是外,而文职是内,刘湛军职是内,但文职是外,也显示了他试图在两人之间寻求平衡、偏重殷景仁的思想。但刘湛却对此很不满意,因为殷景仁长期担任禁卫军官,刘湛能否很好地控制内军也在两可之间,他认为自己资格比殷景仁老、能力比殷景仁强,皇帝却对殷景仁更信任,多疑的他就认为是殷景仁在宋文帝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两人开始出现矛盾。三是从元嘉十二年到元嘉十七年。这一阶段刘湛与殷景仁矛盾升级、并最终将刘义康牵扯进了他们的斗争漩涡,让问题发生了质的变化。元嘉十二年,殷景仁称病辞职,但没有得到宋文帝的许可,让他在家办公,反而让刘湛又兼任了过去的太子詹事一职,让其无法很好地控制禁卫军,这令刘湛更加恼火,甚至打算派人刺杀殷景仁,宋文帝将护军府迁到西掖门外,对殷景仁加强了保护。从此以后,殷景仁卧病在家,庾炳之充当了宋文帝与他之间的联络员。在此期间,原本是刘殷之间的争斗又因刘湛的一项非常不明智的抉择让问题复杂化了:刘湛为了能够赢得宋文帝的信任开始投靠刘义康,企图让刘义康以兄弟兼宰相之重在宋文帝面前替自己说话,排挤殷景仁,这一昏招说明他根本就不了解宋文帝征召他入京、重用殷景仁的真实用意就在于防止刘义康的相权膨胀,而他投靠到刘义康阵营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置于宋文帝的对立面了,岂不是缘木求鱼?随着宋文帝诸子逐渐长大,宋文帝兄弟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相反,各位兄弟权力过大将直接威胁到宋文帝儿子们,加上宋文帝本人一直病重,他内心的忧虑不言自明,然而,当刘湛猛然惊醒以后,悔之已晚,只能硬着头皮这么走下去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元嘉十七年以后到宋文帝被杀了。
那么,为什么刘义康要加入到排挤殷景仁的行列中去呢?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7
发表于 2013-8-28 10: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书称,刘义康非常干练,见过的人总过目不忘,对下级上呈的文书,他都是精心修改,“莫不精尽”,他曾经对至少在元嘉十年十一年左右宋文帝就已经病重,不能正常处理朝政,这一期间一直持续到元嘉十九年才“以久疾愈,始奉初祠”,刘义康“既专总朝权,事决自己,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以下,并委义康授用,由是朝野辐凑,势倾天下。义康亦自强不息,无有懈倦。府门每旦常有数百乘车,虽复位卑人微,皆被引接。又聪识过人,一闻必记,常所暂遇,终生不忘,稠人广席,每标所忆以示聪明,人物益以此推服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刘义康的相权代替了皇权,为开创元嘉之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时,宋文帝的几个儿子年龄都很小,只有依靠刘义康等宗室他别无他法,而且,刘义康本人对宋文帝又是忠心耿耿,即使他独断专行一点,宋文帝还能忍耐。然而,随着宋文帝儿子们逐渐长大,刘义康集团实力的不断增强,再加上刘义康本人做出了诸多令宋文帝难以忍受的事情,致使刘湛与殷景仁之争逐渐演变成为宋文帝的皇权与刘义康的相权之争了。
刘义康虽然干事的能力很强,但他身处高位,却不懂中国高层的权术,做出不少犯忌讳的事情:一是他爱惜官爵,凡是能力强的人都纳入到自己的幕府中,却将一些没有能力的或者自己不满意的人,用为朝廷之官,这就让人感觉他在私自配置自己的势力。二是他自认为兄弟之间亲密无间,不顾多少君臣大体,很多事情上他都是“率心迳行,曾无猜防”。自己府中配备了六千多名仆从,也不报告。由于刘义康势倾天下,下面的人都将最好的贡品送到相府,而将次一等的送给皇帝,一次,宋文帝冬天吃柑橘,叹息柑橘的形状和滋味都不佳,当时刘义康在座,他说:“今年的柑橘真有好的啊!”当即就让人回到自己家里取来柑橘,比宋文帝吃的还大三寸。虽然刘义康对此并不知情,但是,这件小事在宋文帝心中留下的阴影可想而知。现在宋文帝并没有死,尚且如此,一旦宋文帝死后,即便是刘义康本人没有其他想法,其庞大的利益集团如果一直拥戴他,该怎么办呢?难道让自己的太子刘劭重蹈哥哥少帝的覆辙?三就是刘义康排挤殷景仁了。殷景仁掌握着中书起草诏书、尚书领选等重要权力,是对刘义康相权的制约,如果刘义康不贪权的话,也就罢了,可是,在权力面前能有几个人有免疫力呢?“率心迳行”的他为了专权,当然欲排挤掉殷景仁,而任用自己的亲信刘湛了,然而,这恰恰触犯了宋文帝的忌讳。
宋文帝坚决拒绝了刘义康的建议,但是,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刘义康、刘湛等在朝中的势力,老谋深算的宋文帝采取了暂时妥协、继续观察、固守原则、化明为暗的策略,其后,殷景仁卧病在家整整五年,但宋文帝并没有让他辞职,而是将他保护了起来,而对刘湛则是“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宋文帝还在继续观察,反复权衡,而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宋文帝下定了清除刘义康一党的决心:
南阳刘斌是刘湛的同族,有干事之才,受到刘义康的赏识,由司徒右长史提拔为司徒左长史;从事中郎琅邪王履、主簿沛郡刘敬文、祭酒鲁郡孔胤秀,心怀叵测,他们看到宋文帝长期卧病在床,就都认为一旦宋文帝驾崩,应该册立年长之人为帝,言外之意就是废黜太子刘劭,拥立刘义康为帝。一次,宋文帝进入弥留之际,传召司徒刘义康入宫准备顾命诏书,从宫内出来后,刘义康回到朝廷,流着眼泪将皇帝的情况告诉了刘湛和殷景仁。刘湛听了,脱口说道:“天下艰难,岂能是年幼之主所能驾驭!”刘义康和殷景仁都默不作声,而祭酒孔胤秀等人私自到尚书省典礼司索取东晋成帝去世后弟弟康帝继位时的法令,对此,刘义康并不知情。然而,宋文帝又一次从死神的手里挣脱了出来,痊愈后的他略微听到了这一消息,可想而知,宋文帝内心会怎么想?与此同时,刘斌等人认为朝廷大权在宰相一身,而宋文帝身体虚弱,即使侥幸痊愈,难保不会再次出现危险,于是,他们相互结为朋党,如果与他们不同心的,必定要造谣陷害,加以惩处;他们也知道刘湛与殷景仁不和,不仅不从中调解,相反还经常捕风捉影,故意制造矛盾,向刘湛报告,从此,以刘湛与殷景仁之间的矛盾为明线、以宋文帝与刘义康主相之争为暗线的斗争,愈演愈烈,双方再无和解的可能。
刘义康想提拔刘斌为丹阳尹,先向宋文帝汇报说刘斌家境贫寒,还未说完,宋文帝已经知道他的用意,就说:“让他当吴郡太守。”宋文帝用了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的女儿嫁给了刘湛的儿子刘黯,但两个亲家关系却不好。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内调,刘义康又想让刘斌接替,他向宋文帝报告说:“羊玄保想回京,不知用谁当会稽太守合适?”当时宋文帝并没有决定人选,仓促之间说:“我已经用了王鸿。”
从元嘉十六年的秋天开始,宋文帝刘义隆就不再驾临刘义康的私宅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8
发表于 2013-8-28 10: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七、废黜义康(2)
五十七、废黜义康(2)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当北魏拓跋焘密谋西伐北凉的时候,宋文帝也在计划着清除刘义康一党。
从刘宋朝廷一系列人事变化上看,我们已经感觉到宋文帝在元嘉十六年已开始精心布局了。
他首先是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安抚刘义康、刘湛等人。元嘉十六年一月十三日,病情好转的宋文帝在建康城北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对外宣称自己已经康复,接着,同月二十五日,他加封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为大将军,领兼司徒,其他官职不变;加封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为司空,刺史不变;进特进、左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开府仪同三司。在本年度,宋文帝还顺水推舟,将刘义康集团觊觎很久的丹阳尹一职交给他们,但是,他没有交给刘斌,而是交给了刘湛。何尚之担任丹阳尹期间,在建康南城住下,开设玄学,召来学生,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等人纷纷慕名前来游学,被称为“南学”。
刘湛想将丹阳尹搞到手,宋文帝将计就计,将丹阳尹一职授予了他,还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外加散骑常侍,他原来的太子詹事一职不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宋书·刘湛传》仅仅记载给他保留了太子詹事一职,并没有提及领军将军,应该是将他的领军将军拿下了。何尚之被调任主管祭祀的祠部尚书,兼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祭酒),心中非常不满。
除了安抚刘义康、刘湛等人以外,宋文帝还在地方上重新摆布各个势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元嘉十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宋文帝下令将湘州重新从荆州分割出去。二月五日,他任命自己最小的弟弟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右将军、南徐州剌史刘义季代替担任荆州刺史八年的临川王刘义庆,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给鼓吹一部。荆州位置非常重要,时年37岁的临川王刘义庆虽说是宗室之望,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兄弟,而刘义季从小跟随宋文帝在荆州生活,一般来说,对宋文帝这个哥哥的感情应该是深的,这大概是宋文帝让刘义庆离开荆州、并借口刘义宣才能低劣、越位让刘义季接替荆州刺史的根本原因。四月丁巳,宋文帝任命6弟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接替刘义季的职务,而以平西将军临川王刘义庆为卫将军、江州刺史。
在这场布局当中,宋文帝也在逐步增强以皇太子刘劭为核心的诸子实力。宋文帝一生共有19个儿子:袁皇后生太子刘劭,潘淑妃生始兴王刘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刘骏,吴淑仪生南平穆王刘铄,高修仪生庐陵昭王刘绍,殷修华生竟陵王刘诞,曹婕妤生建平宣简王刘宏,陈修容生东海王刘祎,谢容华生晋熙王刘昶,江修容生武昌王刘浑,沈婕妤生明帝刘彧,杨美人生始安王刘休仁,邢美人生山阳王刘休佑,蔡美人生海陵王刘休茂,董美人生鄱阳哀王刘休业,顔美人生临庆冲王刘休倩,陈美人生新野怀王刘夷父,荀美人生桂阳王刘休范,罗美人生巴陵哀王刘休若。刘绍出继庐陵孝献王刘义真。截止元嘉十六年,刘劭实际16岁(对外宣称14岁),刘浚11岁,刘骏10岁,刘铄9岁,刘绍8岁,刘诞7岁,刘宏6岁,刘祎5岁,刘昶4岁,刘浑1岁,刘彧该年10月出生,刘休仁以下尚未出生。截止元嘉十六年年初宋文帝只有十个儿子,十岁以上的仅有太子刘劭、始兴王刘浚、武陵王刘骏三人。而宋文帝本年是33岁,余下的四位弟弟分别为:刘义康31岁,刘义恭27岁,刘义宣25岁,刘义季25岁。
在一月份分出湘州以后,宋文帝即任命第二子始兴王刘浚为都督湘州诸军事、后将军、湘州刺史,但刘浚似并未到任。八月,宋文帝又册封年仅9岁的第5子刘铄为南平王,闰八月,镇军将军、豫州刺史长沙王刘义欣因酗酒病死,宋文帝又将豫州一分为二,将豫州淮河以南地区重新设立了南豫州,任命左卫将军刘遵考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而以第二子刘浚为南豫州刺史,镇守历阳;任命第三子武陵王刘骏为湘州刺史,但不去上任,兼任石头城镇将。
宋文帝增强诸子实力的核心是增强皇太子刘劭的力量。元嘉十六年年底,宋文帝给皇太子刘劭举办加冠礼,并大赦天下。古人一般二十岁加冠,代表成人,但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兵荒马乱,人们一般在13岁到16岁之间就加冠了,比如刘劭在13岁就开始加“元服”,即穿上了成年人的衣服,去年,宋文帝还给刘劭娶了殷淳的女儿为妃。实施加冠礼后,第二年即元嘉十七年,皇太子刘劭前去京口(江苏省镇江市)拜谒祖陵,大将军刘义康、竟陵王刘诞、桂阳侯刘义融都跟随一起前往,南兖州刺史刘义恭也从江都(江苏省扬州市)过江前来会合,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皇太子的声望。除此之外,对皇太子刘劭,宋文帝是有求必应,东宫卫兵人数与皇宫人数相同,据《宋书·二凶传》记载,刘劭“亲览宫事,延揽宾客”,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宋文帝父子其实是把太子詹事刘湛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了。
一直卧病在床的殷景仁在家中丝毫没有闲着。他一直神不知鬼不觉地与宋文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天双方通信十几次,外人都无从察觉,朝政大事小事,宋文帝都征询他的意见。他对宋文帝说:“相王的权势过重,这对国家不利,应该稍加限制。”宋文帝深以为然。
宋文帝这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而司徒刘义康还蒙在鼓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哥哥会向自己下手,扪心自问,他自己没有对不起哥哥的地方,然而,这不是对得起对不起的问题,而是威高震主的问题,即便是你功劳再大,抑或是忠心耿耿,仅凭这一点就犯了忌讳,更何况是你从来就不知道君臣之礼,一贯随心所欲呢?
事有凑巧,到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的五月六日,刘湛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刘湛离职服丧。这一突然的变故,给了宋文帝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刘湛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岂能不知宋文帝早已风闻自己建议册立年长之君的话?又怎能不明白一年来宋文帝的一系列部署无不为诛除自己做准备?这太符合宋文帝一贯的作风了,想当年他诛除徐羡之等人之前,不是也给他们加官晋爵、极尽拉拢之能事么?刘湛想让宋文帝突然驾崩,可是,事与愿违,一直重病缠身的宋文帝竟然奇迹般地逐渐康复,宋文帝一旦康复,刘湛的命运就注定了。刘湛对自己的亲信们说:“今年肯定要完蛋。过去只是凭借着言语抗争,才得以拖延些时日,如今已经走投无路,毫无办法,再也不指望什么了,大祸很快就会降临了!”刘湛生下女儿,都将其溺死,当时的人们都觉得奇怪,其实是他早已料到即将败亡,以免自己的受辱。
据《南史》记载,刘湛曾打算利用宋文帝前来吊丧之际,在屋内埋伏甲士,刺杀宋文帝,但阴谋泄露,宋文帝并没有前去吊唁。《南史》的这一说法似是道听途说之词,这是因为,当时双方已经剑拔弩张,宋文帝从去年秋天就不再驾临刘义康的私宅,更不会去刘湛的私宅了,且皇帝驾临肯定是要清理屋子的,岂能埋伏甲士?如果确有此事,在处死刘湛的诏书中肯定是会提及的,但后来的诏书中并没有。
刘湛离职后,宋文帝刘义隆即迫不及待地部署行动,然而,一件出乎预料的事情却打乱了他的计划,那么,这又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69
发表于 2013-8-28 10: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八、废黜义康(3)
五十八、废黜义康(3)
七月二十六日,时年36岁的皇后袁齐妫突然病死了。
袁齐妫与刘义隆可说是一对患难夫妻,袁齐妫是庶出,直到五六岁后才被父亲承认,而刘义隆两岁的时候母亲就被父亲赐死了,因此,宋文帝刘义隆对妻子感情很深,袁齐妫为宋文帝生下了太子刘劭和东阳公主刘英娥,宋文帝将刘英娥嫁给了自己的亲信兼高门琅邪王昙首的儿子王僧绰。但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毕竟袁齐妫年龄比刘义隆大2岁,随着岁月的流逝,宋文帝逐渐爱上了潘淑妃,潘淑妃给宋文帝生下了第二子刘浚。袁皇后家非常贫困,皇后常常问刘义隆索要布帛钱财,以接济娘家,但宋文帝非常节俭,皇后每次张嘴不过得到三、五万钱,三、五十匹布而已。这时,就有人对皇后说皇上非常宠爱潘淑妃,只要潘淑妃张嘴,什么皇上都会答应。袁皇后还不太相信,就将潘淑妃叫来,假装托她向皇上索要三十万钱给娘家,主要是试探皇上的内心。果然不出所云,第二天一清早,潘淑妃就将三十万钱搞到了手。
这下可算是伤透了袁皇后的心,她是又恨、又羞、又恼火,一怒之下,称病再也不见刘义隆了。刘义隆每次到皇后的居所,袁皇后总是提前躲到别处,刘义隆偷袭了几次,始终没能见到。潘淑妃的儿子刘浚等庶子前来拜见皇后,皇后一律不接见。就这样,她没病也气出病来,到这一年七月,袁齐妫进入弥留阶段,宋文帝刘义隆终于见到了皇后,他手持袁齐妫的双手,流着眼泪苦苦询问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袁齐妫死死地凝视了宋文帝良久,自始至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最后,这位倔强而又执拗的女性把被子拉到脸上,再也不看宋文帝一眼了。
袁皇后死后,宋文帝刘义隆非常伤心,他下令永嘉太守颜延之撰写悼词,文辞非常华美,悼词上呈以后,宋文帝亲自在悼词中加上“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八字,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有关部门上书请求给袁皇后谥号为宣皇后,宋文帝特意改为元皇后,为了纪念袁皇后,从此以后,宋文帝不再册立皇后,而由潘淑妃总管后宫。
袁齐妫含恨去世了,她为宋文帝留下了一双儿女,太子刘劭把自己母亲的死归咎于潘淑妃的得宠,一直怀恨在心,还将上演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不仅如此,她去世以后,她生前居住过的徽音殿内常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一次,宋文帝的一位沈美人无辜受到宋文帝的责备,宋文帝下令将其赐死,沈美人从袁皇后住的徽音殿后面被押往前头,她走到徽音殿前,放声大哭说:“今日无罪被杀,先皇后你如果在天有灵,你会知道我的无辜啊!”徽音殿一共五间,沈美人话音刚落,五间所有的窗户呼啦一声全部打开了!负责执行死刑的人员飞快向宋文帝报告,宋文帝大吃一惊,匆匆忙忙前来查看,沈美人这才被释放了。
两个月后,到九月二十七日,将袁皇后下葬。安葬了袁皇后,宋文帝刘义隆立即着手清除刘义康一党了……
十月初三,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命令刘义康入宫,等到刘义康入宫以后,即被软禁在中书省内。当天,长期卧病的殷景仁突然吩咐家人整理衣服、鞋帽,家人都不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事,当晚,宋文帝驾临华林园延贤堂,即召见殷景仁。殷景仁仍然声称患有脚病,用小椅子抬着他进宫入座,宋文帝将当晚大清洗行动交给殷景仁全权处理,命令青州刺史杜骥统领禁卫军戒严,以备不测。
首先派人将服丧中的刘湛逮捕,投入大牢。刘湛被逮捕时,他叹息着说:“这就是乱国啊!”接着,他又说:“我不是说没有我就会乱国,而是杀我这件事本身就是在乱国。”入狱后,他看到弟弟黄门侍郎刘素也被逮捕,说道:“竟然牵扯到你了么?相互鼓励去做坏事,但坏事不能做;相互鼓励着去做好事,可是今天就是做好事的下场!人们又该如何去做呢!”使者在狱中对他宣布诏书,称其主要罪过是“合党连群,构扇同异,附下蔽上,专弄威权,荐子树亲,互为表里,邪附者荣曜九族,乘理者推陷必至。”传达完诏书,即在狱中将其诛杀,时年49岁。同时被杀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大将军从事中郎刘黯、刘亮、刘俨。
当晚,宋文帝召见东掖门队主沈庆之,这个沈庆之字弘先,也是吴兴武康人,与沈林子等同族,吴兴沈家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世代尚武,沈庆之年少即以骁勇闻名。孙恩之乱后,沈庆之一直在家务农,直到三十岁了还是一介农夫。沈庆之的哥哥沈敞之原是雍州刺史赵伦之的参军,沈庆之前去探望哥哥,赵伦之一见之下非常赏识,赵伦之的儿子赵伯符是竟陵太守,赵伦之就让沈庆之做了赵伯符的宁远中兵参军,随同赵伯符讨伐竟陵蛮,沈庆之出谋划策,赵伯符屡战屡胜,赵伯符因此在朝中赢得了将帅之名。到彦之北伐时,赵伯符随军北上,后得病南归,沈庆之被划归檀道济指挥。后来,檀道济对宋文帝推荐沈庆之忠诚谨慎,还通晓用兵,宋文帝就让他当了东掖门的队主,与皇帝开始相识。领军将军刘湛意欲拉拢中下级禁卫军军官,他对沈庆之说:“你担任宫中禁卫军官时间长了,我会很快考虑你的升迁问题的。”而沈庆之头脑却非常清醒,他回答说:“我在宫中服务了十年,按照规定也该调任了,不用麻烦您。”
此时,听说皇帝深夜召唤,沈庆之立即穿戴整齐,一身戎装前来拜见。宋文帝看到他这副装束,吃了一惊,说道:“你怎么穿着这副装束?”沈庆之回答:“圣上深夜召唤禁卫军将领,定有急事,不能穿着便装。”于是,宋文帝派遣沈庆之率军前去逮捕吴郡太守刘斌,就地将其正法。同时被杀的还有刘义康一党:大将军录事参军刘敬文、贼曹参军孔邵秀、中兵参军邢怀明、主簿孔胤秀、丹阳丞孔文秀、司空从事中郎司马亮、乌程令盛昙泰等人。孔胤秀原本是刘义康的秘书,逐渐受到信任,成为心腹,孔文秀、孔邵秀是他的两个哥哥;司马亮是孔氏的表兄弟,因孔胤秀而加入刘义康集团;邢怀明和盛昙泰,都是被所刘义康赏识的人。又将刘湛一党尚书库部郎何默子、余姚令韩景之、永兴令颜遥之、刘湛的弟弟刘素、刘斌的弟弟给事中刘温五人流放到广州。
宋文帝刘义隆就象一头忍耐太久的猛兽,突然之间露出了他狰狞的面目,只要是刘义康、刘湛亲近的人,必欲诛之而后快,不过,还有两个他非常想杀而没有杀掉的人:一个是徐湛之,另外一个是王履。
徐湛之,出生于公元410年,比宋文帝小3岁,是会稽长公主刘兴弟的儿子,在他5岁的时候,其父徐逵之在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之战中被雍州刺史鲁宗之之子鲁轨所杀。宋武帝刘裕共有8个女儿:嫡长女即会稽长公主刘兴弟(见《宋书·徐湛之传》);次女吴兴公主刘荣男,嫁给王导玄孙王偃,就是那位大冬天将丈夫剥去衣服捆在树上的那位(见《南史·王偃传》);第三女义兴恭长公主刘惠媛,是宋少帝的同母姐姐,母亲为张夫人(见《宋书·后妃传》);第四女是宣城德公主,嫁给周峤(见《宋书·周朗传》);第五女为新安公主,嫁给太原王景深,后离婚,想嫁给琅邪王彧,但王彧不从无果(见《宋书·王景文传》);第六女吴郡宣公主,第七女始安哀公主,二人均嫁给褚秀之之子褚湛之,褚秀之兄弟的妹妹就是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皇后,但他们投靠刘裕,妹妹褚灵嫒生下的男孩都被他们兄弟溺死,因此,褚家很受刘裕的信任,始安哀公主嫁给褚湛之后死去,刘裕又将她的姐姐嫁给了他(见《宋书·褚湛之传》);刘裕最小的女儿是豫章康公主刘欣男(《南史》称“刘次男”),“美容色,聪敏有智数”,初嫁徐乔为妻,后改嫁何瑀,何瑀的曾祖父何澄就是东晋第五任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其时何澄的伯父何充辅政,庐江何氏从何充开始即与高门大族和皇室有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王导就是何充的姨夫,而何充又是庾亮的妹夫,与晋明帝是连襟。
据《太平御览·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说的是,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嬉戏完后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她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公主的前额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她显得愈发娇媚。皇后见了,特意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才用水洗掉。此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宫女们见了,也仿效起来,不久,这种被人称为“梅花妆”(或“梅妆”)便在宫中流行开来。梅花妆这个典故,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反复出现,五代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南宋汪藻《醉花魄》“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都用到了这个典故。据此,刘裕还有一个女儿即寿阳公主,有人说寿阳公主就是会稽长公主,但从年龄上分析,寿阳公主也许是豫章公主。
在刘裕的这八个女儿当中,刘兴弟是刘裕正妻臧爱亲所生的唯一一个女儿,在刘裕儿女中不仅最年长而且是唯一的嫡女,即便是宋少帝、宋文帝等人也都是庶子,因此刘兴弟在刘宋皇族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文帝遇到家务事,不论大小都要与他的这个姐姐商量,讨伐谢晦之时,他还请姐姐入宫,总揽六宫。这位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女人,虽然身享荣华富贵,但内心是凄楚的,当年丈夫徐逵之被杀后,刘裕让白直都护丁旿将尸体送回安葬,刘兴弟将丁旿叫到屋前,询问送葬之事,每问一句,悲痛欲绝的她总情不自禁地叹息一声说道:“丁都护!”声音悲凉凄切,后人因此还谱成了《丁都护歌》。刘兴弟偶然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就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宋文帝对他这个姐姐是又敬又怕。刘裕贫贱之时,曾亲自到新洲去割芦荻,身上穿的纳布衫袄等衣服,都是臧爱亲亲手缝制,刘裕显贵后,就把这些衣服交付给刘兴弟说:“后代子孙如果有骄傲奢侈不节俭的人,就把这些衣服拿给他看。”徐湛之与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关系特别好,还与刘湛等人也非常亲密,宋文帝一直对徐湛之怀恨在心,等到清除刘湛,事情也牵连到了徐湛之,宋文帝大怒,也下令将徐湛之逮捕,将要处以死刑。徐湛之无奈,只好求救于自己的母亲。听到儿子将被处决,公主当即进宫,一见到宋文帝,便号哭着下了坐床,不再行臣妾之礼,把锦囊装着的刘裕的补丁衣服,丢在地上给刘义隆看,说:“你家本来非常贫贱,这是我母亲为你父亲缝制的纳布衣服。今天,你家有了一顿饱饭可吃,便要残害我的儿子!”宋文帝听了也大哭了起来,徐湛之由此得以保全了性命。宋文帝任命他为中护军,徐湛之不敢拜受,后被升为太子詹事、加侍中。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0
发表于 2013-8-28 10: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十九、废黜义康(4)
另一个宋文帝想杀而未杀的是王履。
琅邪王履是王谧长子王瓘之子,王球是他的二叔。从元嘉十二年起王球就担任吏部尚书,但他为人简傲高贵,很少交游。徐爰侍奉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等,深为宋文帝所宠爱,元嘉六年,宋文帝还下诏让徐爰主持编修宋史,宋文帝让王球、殷景仁与徐爰结交,但王球却说:“士族与庶族相互区别开来,这是国家的规矩,臣不敢奉诏。”宋文帝听了向他表示道歉。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均炙手可热,两人与王家都有姻亲关系,但王球从不与两人往来。,平素喜欢文艺,只与文士颜延之两人关系很好。大将军刘义康就曾对刘湛说:“王敬弘和王球之流,究竟能有什么用?他们竟能富贵,真是难以理解。”
王履结好刘湛,对刘义康非常忠心,与刘斌、孔胤秀等人并为一党,王球多次教训他,但他就是不听。王履从大将军从事中郎晋升为太子中庶子,而他却跑到刘义康那里哭着喊着不去当,还想当人家的从事中郎,宋文帝对此非常恼火。等到诛杀刘湛这一天,王履害怕了,光着脚跑到二叔王球家中,王球不慌不忙地命下人去给王履拿鞋,然后,给他温酒压惊,对他说:“平日里我是怎么告诫你的?”王履吓得噤若寒蝉,一言不发。王球慢腾腾地接着说:“有你叔父在,你就不用担心了。”让人将王履搀扶回家。
王球曾在宋文帝尚是宜都王的时候,就担任过宜都王友,与宋文帝渊源很深,并且王球素来淡泊名利,深得宋文帝的信任,再加上琅邪王氏庞大的势力,宋文帝也因王球的原因没有诛杀王履,仅仅将其免官了事。
在诡异的刘宋政局中,能够见微知著的除了王球以外,还有司徒主簿江湛。江湛,是吏部尚书江夷的儿子,晋护军将军江霦的曾孙。江湛继承了曾祖父江霦善下围棋的长处,他还善于弹琴、占卜。檀道济生前曾为儿子求娶江湛的妹妹,江湛不答应,檀道济又让彭城王刘义康出面,但江湛自始至终不同意。刘义康大权在握的时候,人人争相巴结,只有江湛坚决要求到地方上任职,他先被任命为武陵内史,后转为司徒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等职,由于江湛明察秋毫,所以,在宋文帝发起的这两次清理檀道济、刘义康集团行动中,江湛都躲过了灾难,宋文帝听说后,对江湛非常赞赏。
处理完刘湛等人以后,宋文帝派人到软禁刘义康的中书省宣布刘湛等人罪行。事已至此,刘义康才明白哥哥这一切行动最终的矛头是对准自己的,实事求是的讲,刘义康对宋文帝并无恶意,甚至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他一直为着国事而操劳,包括宋文帝诛杀的刘湛,也并非就是奸臣,即便他曾经说过在宋文帝死后要册立年长之君的话,对刘宋帝国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但树大招风,相权过重本身对于皇帝而言就是一种罪过,而不忠于现在的君主及其册立的继承人,不论是否对国家有利,对于现任君主而言,也是滔天大罪。刘义康在中书省被软禁了十几天,桂阳侯刘义融、新喻侯刘义宗、秘书监徐湛之都奉命前来探视,大约是建议他主动辞职,以免僵持起来,双方都不好看,于是,他上书提出要承担领导责任,请求皇帝准许自己辞职,并回到家中等待处罚。宋文帝顺水推舟,将其任命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持节、侍中、将军如故,出镇豫章。
见到宋文帝的诏书,刘义康不敢在京师久留,当即就向宋文帝辞行,登船离开建康。在兄弟二人离别时,宋文帝内心应该是如释重负,但他却只是假惺惺地失声痛哭,一句话都不说。刘义康上船后,宋文帝派慧琳和尚前往探视,刘义康问慧琳和尚道:“弟子我还有回京的那一天么?”慧琳和尚只说了一句话:“我真是恨你没有读过数百卷的书啊!”征虏将军司马萧斌,是刘裕继母萧文寿的堂兄弟丹阳尹萧摹之的儿子,从辈分上讲,萧斌还是刘义隆的堂舅。萧斌原本与刘义康关系很好,又被宋文帝纳为心腹,刘斌等人在刘义康面前中伤萧斌,致使两人关系逐渐疏远,如今,宋文帝就任命萧斌为谘议参军,领豫章太守,江州事无大小,都由萧斌全权处理;同时,宋文帝还不放心,又派龙骧将军萧承之(萧道成之父)领兵驻守在豫章,负责监视。据《南齐书·高帝本纪》称“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指萧承之)不附”云云,说明萧承之与刘义康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也是宋文帝派他领兵前去豫章监视的根本原因。
痛定思痛,西去豫章的刘义康想到了死去的谢述。谢述,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孙子,是刘裕亲家谢裕的四弟,与谢晦、谢灵运等人是族叔辈。谢述自刘义康镇守荆州的时候起,就成为他的佐吏,刘义康对他非常亲近,作为与琅邪王氏一样一等一的高门出身,谢述多了一份雍容,少了一点新起之人的急功近利,他经常劝说刘义康要谦退。谢述容貌俊美,举止优雅,与殷景仁和刘湛关系都非常一般,刘湛就经常对人说:“我看到谢道儿(谢述的小名)从未看够过。”后担任吴郡太守,元嘉十二年,不幸早亡,终年46岁。当谢述的灵柩从吴郡运回建康之时,此时已经是冤家的刘湛和殷景仁二人却同乘一条船,远去数十里前去迎接,望着谢述的灵船都失声痛哭。此时,坐上船的刘义康叹息着说道:“谢述只劝我要谦退,刘湛只劝我要进取,后来谢述去世而刘湛独存,难怪我会犯下错误啊!”宋文帝听了,也说:“如果谢述还在,义康也不会弄到这步田地。”谢述共有三个儿子:谢综、谢约、谢纬,其中谢纬娶了宋文帝的第五女长城公主,生下谢眺。谢述的长子、司徒主簿谢综,素来为刘义康所亲昵,宋文帝让他作为刘义康的记室参军,刘义康过去的亲信,也都允许带到豫章。为了安抚刘义康,遇到朝廷大事,宋文帝都向刘义康通报,通信来往不断,赏赐给他的礼物也非常丰厚。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宋文帝的障眼法而已,对此,他的姐姐、会稽长公主刘兴弟心知肚明。一次,她趁着在宫中与弟弟聚会、一家人玩得非常开心之际,刘兴弟去离开席位,对宋文帝行叩头大礼,悲不自胜。宋文帝莫名其妙,亲自下去搀扶姐姐,这时,刘兴弟说:“车子(刘义康的小名)晚年之时,肯定不会被陛下所容,今天,老姐姐特地请求陛下饶他一命。”接着,刘兴弟故伎重演,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刘义隆也悲从中来,他指着蒋山发誓:“千万不要有这种担心,如果我违背了今日的誓言,那就是辜负了初宁陵(指刘裕,刘裕葬在初宁陵)!”当即,他下令将宴会上的美酒封存起来,派人赏赐给江州的刘义康,并送去书信说:“会稽姐姐饮宴之时思念弟弟你,现将所余美酒封送给你品尝。”因此,直到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公主去世之前,刘义康都安然无恙。
不过,担任江州刺史的刘义康还是让宋文帝不放心。第二年年初,刘义康到任以后,即上书提出辞去刺史一职,宋文帝爽快地答应了,改任他为都督江州、交州、广州三州诸军事,而任命心腹庾炳之的哥哥庾登之担任江州刺史。都督三州诸军事,可是却又不是刺史,等于是没有任何权力,至此,宋文帝将刘义康彻底打压了下去。
可是,清除刘义康事件,并非人人口服心服。前龙骧参军巴东人(重庆市奉节)扶令育不远数千里亲自前往皇宫门前,递上奏表,称:“西汉时期,袁盎曾劝谏汉文帝说:‘淮南王刘长如果在流放的途中死去,陛下将落下杀弟的恶名。’汉文帝没有采纳,刘长果然死去,汉文帝追悔莫及。陛下继位以来,四处选拔贤才,何况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的爱子,陛下的弟弟,陛下却弃之不用?天下都为陛下感到痛心。即使彭城王有什么过错,也该趁此机会让他分辨善恶,教育他走上正道,为何要听信传言将其废黜呢!庐陵王刘义真的往事,就是前车之鉴。我担心刘义康一旦在南方死去,臣下我虽然是一介草民,也深为陛下感到羞耻。陛下仅仅知道砍伐不良的树枝,但却不明白即使砍伐不良的树枝也会伤害到树木。请求陛下将彭城王召回京师,兄弟和睦,则天下就不再怨恨,不一定非要恢复他司徒、扬州牧啊!臣下所言如果对国家不利,请求陛下杀了我。”
扶令育的奏表一送进宫,宋文帝立即派人将他逮捕,打入建康监狱,并在狱中将其赐死。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1
发表于 2013-8-28 10: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废黜义康(5)
六十、废黜义康(5)
废黜刘义康,在当时的刘宋帝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标志着持续十年的刘义康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宋文帝构建的、运行十年的高门与宗室合作的权力格局的终结,从此以后,他不再相信高门,也不敢倚重宗室,开始大力培植诸子的权力,并将目光投向此等士族子弟。
废黜刘义康以后,宋文帝征召南兖州刺史、司空、五弟刘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由江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接任南兖州刺史,以殷景仁担任扬州刺史。
事变的功臣殷景仁当上扬州刺史,尚书仆射与领选如故,这是意料中的事。不过,殷景仁本来就有病,自从事变以后,他的性格大变,本来仁厚,突然变得非常苛刻暴虐。当使者前去给他颁发扬州刺史印绶的时候,主簿代替他接受,就感觉他有些不正常,他突然询问身边的人说:“今年男人结婚的多?还是女人出嫁的多?”这一年江南下了大雪,他乘轿赏雪,突然又说:“屋前怎么生出了一棵大树?”一会儿又自言自语:“看来是我说错了?”从此,病情加重。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刘湛被杀一个多月,殷景仁也死去了。
元嘉十七年到十八年,刘宋帝国高层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如今的录尚书事兼太子太傅是刘义恭;殷景仁死后,他身兼的尚书仆射、扬州刺史两个职务被分割,分别由王球担任尚书仆射,由第二子始兴王刘浚担任扬州刺史,刘浚年仅12岁,扬州州务全部由后军长史范泰之子范晔、主簿沈林子之子沈璞负责处理;一直被刘湛排挤的祠部尚书何尚之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重臣接二连三地纷纷故去:殷景仁死后,当年十二月,王球被任命围尚书仆射;与谢灵运交恶的原会稽太守孟顗被任命为侍中,除了与谢灵运交恶,孟顗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事迹,只是说在徐羡之生前,他曾在徐羡之家中谈论刘裕北伐之事,叹息刘穆之死后后继无人,当时王弘也在场很是不服气,说道:“曹魏当时非常看重张合,称不可一日没有张合,等张合一死,对国家的兴废又有什么影响?”;刘湛的领军将军由刘义庆的弟弟刘义融担任;殷景仁的护军将军由徐湛之接任地位稍低的中护军;第二年十一月,担任尚书仆射将近一年的王球去世,孟顗接任尚书仆射;侍中又增加了徐湛之和庾炳之二人;领军将军刘义融也在担任此职不足一年去世,由赵伦之的儿子赵伯符接任。
在地方上,刘宋主要方镇大员如下:荆州刺史刘义季、南徐州刺史刘义宣、南兖州刺史刘义庆、南豫州刺史刘骏、江州刺史庾登之、湘州刺史刘铄、徐州兖州刺史臧质(接替赵伯符)、青州冀州刺史杜骥、豫州刺史刘遵考、雍州刺史刘道产、梁州南秦州刺史刘真道。刘真道是刘裕姨表兄弟刘怀敬的儿子。臧质是刘裕妻子臧爱亲的外甥,臧质外表丑陋,高颧骨,凸下巴,秃顶,稀疏的几根头发还是卷毛,他不满二十的时候,曾去拜访雍州刺史赵伦之,赵伦之对他非常怠慢,他不禁大怒说:“你我都是外戚,不过是依靠老女人们支撑门户而已,至于如此轻视我吗!” 说完,还没等赵伦之道歉,就拂袖而去。后来,会稽长公主经常在宋文帝面前给臧质说好话,才当上了建平太守,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不到三十就历任历阳、竟陵、江夏等名郡做太守,处事干练,喜欢军事,宋文帝认为他有才能,所以将其晋升为徐州兖州刺史。
一个刘义康时代结束了,但刘义康时代的结束并非如此简单,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一是刘宋皇室内部昔日兄弟之间、堂兄弟之间的信任关系消失了,代之以猜忌、恐惧和隔阂。据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乌夜啼条记载:“右宋临川王义庆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郡。义庆时为江州,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征还宅。义庆大惧,妓妾闻乌夜啼,叩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及旦,改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刘义庆由荆州改任江州刚刚一年,朝中就发生了诛杀刘湛等人的大事,自己又被刘义康取代,直到数月之后,才改任南兖州刺史。他与刘义康相见抱头痛哭之事,亦被宋文帝得知,刘义庆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刘义庆的恐惧也代表了皇室诸王的恐惧。
二是不仅在宗室内部,而且这种气氛也蔓延到了整个刘宋朝廷,人们开始尸位素餐,明哲保身。据《宋书·王球传》的记载,刚刚升任录尚书事的江夏王刘义恭还比较进取,他对吏部尚书何尚之说:“当今天下缺乏治国之才,大家应当齐心协力,可是,王球却如此放任自流,恐怕应当依法处理他。”何尚之回答:“王球素来淡泊名利,加上久病在身,应该多看看他恬淡谦退的一面,不要求全责备他对工作是否尽力。”但依然受到白衣领职的警告性处罚。当时宋文帝召见百官,都要等上十来天,只有王球被召开,从未耽搁。不久,江夏王刘义恭也觉察到了明哲保身的奥妙,他也变得非常小心谨慎,有哥哥刘义康的前车之鉴,他虽然是录尚书事,但仅仅传递个文书而已,宋文帝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一年给刘义恭相府的花销达两千万钱,而刘义恭性格奢华,两千万也不够他花,宋文帝往往再赏赐,一年下来又达一千多万。献给宋文帝的骏马,宋文帝也赏赐给刘义恭。《宋书·刘义庆传》称:(刘义庆)“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这里的世路艰难就是指刘宋统治者内部重重矛盾,尤其是宋文帝的猜忌令宗室诸王个个朝不保夕,以至于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刘义庆再也不敢练习骑马了,以至于在南朝时期,练习骑马就被人视为有政治野心,《梁书》记载,梁武帝曾询问孙辈萧大连是否骑马,回答:“没有皇帝的命令,不敢擅自练习。”到梁代,士大夫们畏马如虎。刘义庆如此,刘义季也是这样。刘义季刚到荆州上任还曾经外出打猎,但很快的,他就“惩义康祸难,不欲以功勤自业,无它经略,唯饮酒而已。”“遂为长夜饮,略少醒日”,宋文帝专门写信劝说他节制一点,但刘义季却依然故我,没有丝毫改变。
三是宋文帝猜忌少恩的性格直接影响到刘宋以后的发展。宋文帝在击倒刘义康的同时,也击倒了自己,他开始陷入了困惑和摇摆之中:有才干的高门他不敢大胆任用,对高门大族又心存戒心,对躁进的寒门也疑虑重重。宋文帝自己在给刘义恭的信中就曾承认自己“于左右少恩”,其实,他的刻薄少恩远不止对身边的人。他的这种作风一直影响了刘宋后来的君主,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闹剧在整个刘宋一朝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据汪中《补宋书宗室世系表序》统计,有宋一代,皇族129人被杀的就高达121人,骨肉相残杀者80人,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
刘义恭这样的首辅大臣虽然令宋文帝放心,但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宋文帝就想到了利用次等士人来维系朝廷的正常运转(当然,这些人大多都是刘义康和刘湛打压过的),开始起用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吏部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对掌禁卫军,又任命庾炳之为吏部郎,一起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于是,后刘义康时代的中枢大权就掌握在了何尚之、范晔、沈演之、徐湛之等人之手,他们几个同时被任用,相互牵制。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2
发表于 2013-8-28 10: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一、两部奇书
六十一、两部奇书
深怀恐惧的临川王刘义庆虽然失去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在他的主持下却成就了一部传世的奇书《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临川王刘义庆为了全身避祸,招聚文学之士,编辑出的一部清谈之书,《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人物、事件、观点都与刘义庆所处的时代相去很远,这也正体现了刘义庆避开现实的目的。《宋书》本传中没有提及此书,但《南史》本传中明确记载该书为刘义庆所著,但是后人大多认为此书是在刘义庆的主导下编纂而成,出于众人之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说道:“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不过,即使该书不是刘义庆亲自撰写,但也是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况且,《南史》本传虽然说刘义庆“文辞虽不多,但足为宗室之美”,但却明确说“所著《世说》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于世”。这里的“撰”字当译作编纂,与“著”意思迥然有别,再者,《宋书》本传中还说,连爱好文艺的宋文帝每与刘义庆写信都要“加意斟酌”,也说明刘义庆是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的,再从《世说新语》用语奇崛、韵味悠长这一特点来看,倒也不一定就不是刘义庆本人所著。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有《世说》一书(早已亡佚),后人为区别起见,才更名为《世说新书》,到宋代,经晏殊删定为今天的名字。《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思想史的不可或缺的资料,它涉及的时代跨越后汉一直到刘宋,近三百年。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小故事,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点。
隋唐时期对《世说新语》的评价并不高,《隋书·经籍志》将该书置于子部小说家中,与《笑林》、《器准图》等所谓的“小道”书并列在一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对《世说新语》也多有贬低,称其为“街谈巷议”之书,但是,刘知几的观点遭到了《四库提要》的批评,历史证明了,后世很多仿效《世说新语》的著作都无法企及本书,宋元明时期,《世说新语》极为盛行,出现了众多版本,进而也证明了该书强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价值。
《世说新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鲁迅先生概括的那样“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全书加上刘孝标的注共涉及各类人物一千五百多个,他们身份、性格各异,但作者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即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言语、举动、外貌等,顿时让人物跃然纸上,气韵生动,如《雅量》记载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听到丧子的噩耗,他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忿狷》中描写王述吃鸡蛋:“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把一个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世说新语》非常注重通过一件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比如,《任诞》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短短的37个字包含了很多信息,王徽之那种高傲不羁的性格立即浮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并没有连篇累牍地描写王徽之的个性,也没有了下文,但戛然而止后却余味悠长。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所说的那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是出自此书,例如:拾人牙慧、咄咄怪事、卿卿我我等等。
如今,《世说新语》的价值早为研究魏晋历史的学者所承认,它丰富而又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魏晋士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魏晋清谈的真实状况,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风貌,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小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非常之大。
除了《世说新语》,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部传世奇书:范晔的《后汉书》。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字蔚宗,生于公元398年,刘宋顺阳(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东)人。他的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亲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仅次三公),范晔是范泰的第四子。范晔的家庭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撰写了《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其是《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著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
范晔母亲上厕所的时候产下了他,范晔的额头被砖头撞破,因此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砖”。范晔从小天资聪颖,又非常好学,很小的时候就博览群书,以善写文字而闻名天下,他还善写隶书,精通音乐,会弹琵琶。但因他是庶出,在嫡子视庶子为奴婢的六朝时代,屡遭白眼,他的嫡兄范晏就说:“你这人野心太大,早晚会毁了我们家。”成年后,范晔身高不满七尺,长得又黑又胖,眉毛和胡须都很稀少,他做了很多小官,后被任命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临下葬的当晚,司徒僚属都聚集到东府刘义康家中,范晔最小的弟弟范广渊为司徒祭酒,当天值班,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夜里住到范广渊那里,深夜两人喝得烂醉,打开北窗以听挽歌为乐,此事传到刘义康耳中,刘义康勃然大怒,将范晔贬为宣城太守。范晔此举把刘义康得罪苦了,他自己也深知在刘义康当权时期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了,愤懑无计之中,在宣城任上,范晔开始着手将过去多家《后汉书》著作进行删削,完成了自己的《后汉书》。数年过后,他被升为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在他离开宣城之时,已经大体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此时范晔年龄刚届40岁。范晔的另一个嫡兄范暠担任宜都太守,范晔的嫡母随着范暠在宜都生活,元嘉十六年,范晔嫡母去世,哥哥通知他前去奔丧,范晔不及去得较晚,一路上还带着妓妾同行,遭到御史中丞刘损的弹劾,但宋文帝爱惜人才,没有加罪。等范晔服丧期满,宋文帝任命他为始兴王刘浚(宋文帝第二子)的后军长史,令南下邳太守,此时的宋文帝已经将范晔纳入到未来人才库中了。
年少时的不得意,壮年时的坎坷,过人的才华造就了范晔一腔郁郁不平之气,也让他变得桀骜不驯,性格倔强,鄙视官场中的趋炎附势、胁肩谄笑的丑态,宋文帝知道范晔善弹琵琶,多次暗示范晔给弹上几曲,但范晔只是装聋作哑,无动于衷,后来,在一次酒会上宋文帝只好乘兴直接说:“我来唱一曲,你给伴奏吧。”话说到这个份上,范晔只能遵命,但宋文帝歌一唱完,范晔马上就不弹了。
范晔一生博学多才,著述甚丰,但唯有《后汉书》流传了下来。范晔原计划将《后汉书》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计一百篇,并有序例,可惜十志还没有写就被杀了,到了南朝梁代刘昭将司马彪的《续汉书》中的八志增补附在《后汉书》中,才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后汉书》上起王莽篡汉下迄汉献帝,记载了196年的历史,是继《史记》、《汉书》、《三国志》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与前三者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结构严谨,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并新增了皇后纪和党锢、宦者等七个类传,整部书相互照应,错落有致,表现出范晔高超的史学技巧,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后汉书》语言生动,爱憎分明,尤其是他在纪、传之后,还有论有赞,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进行精到的品评,大力歌颂那些不畏权势的忠介之士,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大段的史论也成为了《后汉书》的一大特色,范晔自己也对此评价很高,他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 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 笔势纵放, 实天之奇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 殆无一字空设, 奇变不穷, 同含异体……自古体大而思精, 未有此也”。萧统的《昭明太子文选》就选了他的《皇后纪论》、《二十八将论》、《宦者传论》、《逸民传论》及《光武纪赞》等篇。《旧唐书·经籍志》中存有将范晔的论赞整理到一起的《后汉书论赞》一书,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范晔文章的喜爱程度。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3
发表于 2013-8-28 10: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二、灭亡仇池
六十二、灭亡仇池
谁都知道,随着北凉的灭亡,北魏兵锋将指向仇池,仇池公杨难当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的仇池王国,始建于公元385年,那年,前秦主苻坚被后秦姚苌缢死,苻坚女婿杨定率领氐族旧部迁徙到距离仇池一百二十里的历城,建立了史书上称之为后仇池的王国。公元394年杨定被西秦所杀,堂弟杨盛继位,公元425年杨盛去世,儿子杨玄继位,公元429年,杨玄去世,其子杨保宗继位,但杨保宗继位不久,即被其叔父杨难当废黜自立,截止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后仇池王国已经存续了56年。在它全盛时期,疆域范围大致包括:甘肃省的天水、天水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成县、武都、宕昌,四川省的青川、平武,陕西省的凤县等地。
即便是象北凉那样对拓跋焘百依百顺,依然遭到拓跋焘的突袭而亡国,而他杨难当不仅趁乱曾夺占过上邽,而且,在北魏进攻北凉之时,还两肋插刀,与柔然南北呼应,骚扰上邽,拓跋焘岂能善罢甘休?不敢招惹北魏,杨难当就盘算着南下夺取益州,做一个蜀王。恰巧在这段时间里,仇池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大旱,出现了各种灾异,也让杨难当南下益州的决心更牢固了,于是,在北凉灭亡一年后即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年底,杨难当即率领倾国之兵对刘宋的益州发起了进攻。为了防备刘宋汉中之军来自侧翼的打击,杨难当命令他的建忠将军苻冲从东洛(四川省广元市南)向汉中进发,他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南下进攻四川的门户葭萌关(四川省广元市西南)。
此时的梁、南秦二州刺史是刘裕的表兄刘怀敬的儿子刘真道。刘怀敬的母亲是刘裕的姨母,刘裕生下后,其母亲即难产而死,刘怀敬的母亲就把刘怀敬断奶而哺育刘裕,刘裕为了报答姨母的恩情,在他富贵以后,一直对没有什么才能的刘怀敬关爱有加。刘真道起家钱塘县令,虽然父亲没有什么能力,但刘真道却非常称职,元嘉十三年被提拔为步兵校尉,第二年又晋升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听说仇池军试图骚扰汉中,刘真道立即率军出击,一战而将苻冲击斩。
汉中方面虽然解除了危机,但四川方面却在仇池军主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十一月,杨难当攻占了葭萌关,生擒刘宋晋寿太守申坦。申氏是魏郡人,申坦的曾祖申钟曾担任石虎的司徒,申坦的父亲申永、申恬的父亲申宣是堂兄弟关系,在刘裕平定南燕之时,归顺了东晋,后来,申永曾任青州兖州刺史,刘宋建立后,申宣也曾担任过青州兖州刺史,为刘宋王朝守边。申恬的哥哥申谟曾与朱修之一起固守滑台,兵败被俘,后又从北魏逃归。
突破葭萌关后,仇池军一路南下,进入四川腹地,遂将涪城(四川省三台县西北)团团包围。刘宋巴西、梓潼两郡太守刘道锡闭城固守,当时城中守军稀少,刘道锡临时招募士兵,答应对于参军的人家免除二十年的赋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刘道锡放出的优厚条件下,百姓纷纷入伍,坚守城池,杨难当强攻十余日,却无法攻破涪城,只好撤军,将七千多家雍州流民迁往仇池。刘道锡就是那位《襄阳乐歌》中称颂的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弟弟。
涪城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杨难当袭取益州的图谋,宋文帝接到捷报后,非常高兴,下诏晋封刘道锡为冠军将军,晋封被俘的申坦为建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等到杨难当退兵以后,朝廷群臣建议说:“虽然敌人一战就撤,但还是不要失信于民,按照刘道锡答应过的条件免除二十赋税的好。”但右卫将军沈演之、丹阳尹羊玄保、后军长史范晔却说:“应当根据每位士兵的实际战功,实事求是地评定,不可全部按照原来的条件,最多也不能超过十年。”宋文帝同意了沈演之等人的意见。
虽然杨难当撤军了,但他对益州的袭击却让刚刚清除了刘义康集团的宋文帝勃然大怒,决心好好惩罚一下他。十二月十五日,宋文帝即下诏命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等人率领三千精兵(《宋书·刘真道传》称是五千禁卫军),并征发雍州、荆州地方部队进攻仇池,各军归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统一指挥,于是,刘宋打响了灭亡仇池之战。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五月,裴方明率领太子积弩将军刘康祖、后军参军梁坦、陈弥、裴肃之、安西参军段叔文、鲁尚期、始兴王国常侍刘僧秀、绥远将军马洗、振武将军王奂之等,进抵汉中,然后,与刘真道分兵向西攻击前进:刘真道负责进攻驻守武兴(陕西省略阳)敌建忠将军苻隆;安西参军韦俊、建武将军姜道盛负责进攻驻守下辩(甘肃省成县西)的杨难当儿子、雍州刺史杨顺;刘道真又派遣司马夏侯穆季西取白水(四川省青川县东北白水),进攻敌建忠将军杨亮,宋军气势如虹,三处敌人均望风溃逃,武兴、下辩、白水全部被宋军攻下。宋军在战役的第一阶段顺利扫清了通往仇池王国的门户。
杨难当派遣建节将军苻弘祖、啖元等率军固守兰皋(甘肃省康县西北),命令镇北将军苻义德在兰皋周围作为游军,又派儿子抚军大将军杨和率军增援。裴方明所部从武兴又推进到潭谷(今地不详),距离兰皋仅数里之遥。仇池苻弘祖、苻德义集中一万多军队拒战,裴方明率军与仇池军队在浊水(即白水江。源出今甘肃成县西北,东经县南至徽县南入嘉陵江)大战,宋军大破仇池军队,阵斩苻弘祖,并斩杀三千多名敌人,杨和、苻义德败退。裴方明派遣刘康祖率军穷追,一直追过兰皋以西两千多里(此处记载似为二十里之误),杨和又派遣苻义德迎战,刘康祖又大破苻德义军,杨和退保修城(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
杨难当再派建忠将军杨林、振威将军姚宪率领两千骑兵增援杨和,裴方明又率领众将一齐进攻修城,杨和不敌,弃城而逃,宋军一直追到赤亭(甘肃省成县西北),再次大破氐军。天水人任愈之率部投降。
仇池军队之所以在宋军打击下一败涂地,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仇池王国长期臣服东晋和刘宋,杨难当悍然发动对刘宋的进攻不得人心。从《宋书·刘真道传》中记载的宋文帝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杨难当发动进攻之前,长史杨万寿、建节将军姚宪就表示反对,屡屡劝谏;在杨难当逃跑后,其建忠将军吕训守卫仓库,以等待宋军的到来,这些都说明了杨难当与刘宋为敌,不得人心。二是,仇池王国国力限制。仇池王国地域狭小,民众稀少,自守有余,攻占不足,即使在最乱的年代里,也未能有很大作为,何况如今要与刘宋为敌?三是,仇池王国内部矛盾重重。自从杨难当篡夺了侄儿杨保宗的王位之后,仇池最高层的争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四是,裴方明、刘真道等宋军将士英勇杀敌。
杨难当看到大势已去,与一千多骑兵一起仓皇逃往北魏的上邽,安西参军鲁尚期一直跟踪追击杨难当,生擒杨难当侄儿建节将军杨保炽、安昌侯杨虎头。杨难当逃到上邽以后,北魏拓跋焘命令中山王拓跋辰将他送到了拓跋焘的行宫。杨难当原以第二子杨虎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镇守阴平(甘肃省文县西),听说父亲北逃,也弃城而北逃,行至下辩(甘肃省成县西),裴方明派遣儿子裴肃之在半道截击,生擒杨虎,宋军将他送到建康,在建康街市上把他斩首示众。(《宋书·刘真道传》称,杨虎是杨难当的第三子,逃窜在民间被宋军生擒。)
裴方明派遣刘康祖直插百顷(即仇池台地),仇池丞相杨万寿等人一起投降,至此,宋军消灭了仇池政权。仇池王国被消灭后,因杨玄的长子杨保宗此前已经逃亡北魏,宋文帝又册立杨保宗的弟弟杨宝炽为杨玄的继承人,又任命辅国司马胡崇之为龙骧将军、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驻守在仇池。
七月,宋文帝任命刘真道为雍州刺史,任命裴方明为梁州、南秦州刺史,但裴方明却固辞不拜。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4
发表于 2013-8-28 10: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三、得而复失(1)
北魏拓跋焘对刘宋占领仇池反应强烈。
就在宋军占领仇池一个多月以后,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二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即命令安西将军古弼、前将军拓跋齐都督陇西各路军马及殿中虎贲禁卫军与杨玄长子杨保宗从祁山(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南下,另外,他还派遣征西将军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都督关中各路军队从大散关(陕西省宝鸡市西南)进击,东西夹击试图夺回仇池。与此同时,他还下诏黄河以南的魏军全线对刘宋发起进攻:命令谯王司马文思(司马休之之子)都督洛阳、豫州各路魏军南下,朝襄阳进攻;命令征南将军刁雍率军朝广陵(江苏省扬州市)方向攻击前进,并向徐州发出檄文,声称自己此举是为了给杨难当报仇。在姑臧之战前,古弼和李顺都曾反对拓跋焘出兵姑臧,但姑臧之战以后,两人的结局却不同:虽然对古弼也稍有不满,但念及古弼是个将才,拓跋焘并没有处罚他,而拓跋焘随后让李顺评定百官的品级,作为授予爵位的标准,但李顺收受贿赂,评定不公,凉州人徐桀揭发了此事,崔浩又趁机添油加醋说:“李顺父子曾接受沮渠牧犍父子很多财务,常说凉州没有水草,不可出征,等到陛下来到姑臧,却发现那里水草丰茂,这家伙竟然诡诈到如此地步,几乎坏了国家大事,他如此不忠,反而说我向陛下尽谗言!”拓跋焘大怒,将李顺诛杀。皮豹子,是渔阳(北京密云西南)人,累迁为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守长安,后因贪污而被流放到统万,这次,拓跋焘恢复了他的爵位,拜为使持节、仇池镇将。司马楚之已被征召到京师,拓跋焘为了拉拢这位晋朝宗室,将北魏宗室之女河内公主嫁给了他,生下儿子司马金龙,后来,司马金龙又娶了源贺的女儿,生子司马延宗、司马纂、司马悦,继娶沮渠牧犍与武威公主所生之女,生下儿子司马徽亮,司马徽亮得到文明太后(冯太后)的宠爱继承父亲的爵位,这是后话。前将军拓跋齐,就是在16年前在统万之战中用身体遮挡拓跋焘,并与拓跋焘两人只身杀入统万城内的那位勇士,后在讨伐张掖王秃发保周之战中,“坐事免官爵。”这次拓跋齐也是以戴罪之身出征仇池。
这次拓跋焘的真实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替杨难当报仇,亦非发起对刘宋大规模的进攻,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说,刘宋将仇池这个小政权消灭,并把杨难当赶到北魏的怀抱,未必不符合北魏的利益,然而,如果刘宋占领了地形复杂的仇池地区,将从益州和汉中向陇西伸出一支触角,势必会扰动北魏整个西部的安定,对于北魏刚刚拿到手中的陇西乃至河西地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拓跋焘决不会坐视不顾,必须趁宋军立足未稳将其逐出仇池,关上这扇大门。至于司马文思和刁雍的部队则是拓跋焘为了牵制刘宋而设置的疑兵,其目的是为了迷惑刘宋不敢全力增援裴方明,这一点我们从整个战役的发展情况和史书根本没有记载司马文思和刁雍所部战况、战果,即可明白。
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正月,北魏征西将军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都督的关中魏军,十路并进,从东线率先发起进攻,包围了乐乡(甘肃省成县东北),众寡悬殊的宋军大败,宋军守将王奂之、王长卿等六人被魏军生擒,宋军被斩杀两千多人,被俘一千人。接着,皮豹子率领魏军乘胜进攻下辩(甘肃省成县西),宋军守将强玄明、辛伯奋弃城而逃,魏军追上,将二人诛杀,宋军全部被俘,就这样,从东面而来的这支魏军一下子将仇池台地(甘肃省西和县西南四十五公里处)与汉中腹地的联系拦腰截断,分割开来。
此时,被宋文帝任命的新任北秦州刺史胡崇之一行刚刚行至汉中,他听说魏军大举入侵的消息,迟迟不敢继续西进,裴方明又从自己的部队中抽调一部分人马配给胡崇之,胡崇之这才继续向仇池方向前进,但是,此时魏军早已在浊水岸边以逸待劳,布下埋伏,等候多时了。
二月,等胡崇之这支经过长途跋涉而来的宋军进抵浊水岸边,距离仇池八十里的时候,魏将古弼、拓跋齐、皮豹子、司马楚之等军两万人突然将他们团团包围,临阵生擒胡崇之,宋军残余部众逃回了汉中。
从东面封住了袋口,魏军开始向仇池台地发起了进攻,古弼等人与东路皮豹子之军从祥郊山(即祁山)以南进入仇池核心区域,古弼派遣永安侯贺纯进攻宋军驻守的塞狭道(甘肃省西和县大湾家峡),宋军守将姜道祖退守狭亭(甘肃省西和县石堡城)。当时大雪纷飞,魏军众将都担心山路狭窄,骑兵难以通过,都迟迟不进,只有古弼单独率领所部强行通过了峡谷。通过之后,他命令拓跋齐、贺纯等将进攻狭亭,姜道祖率众南逃,魏军又推进到高平(今地不详),走投无路的姜道祖只好投降,至此,魏军夺取了仇池地区。
然而,到了三、四月份,事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拓跋齐与杨保宗两人镇守在骆谷(陕西省周至县西南)两侧。去年杨难当投奔北魏之后,按照拓跋焘的命令,杨氏子弟均应被送往平城,但杨宗保的弟弟杨文德通过行贿,得以留了下来,这时,他看到魏军主力已经撤离,就对哥哥杨宗保建议固守仇池险要,背叛北魏,兄弟二人定下了举事的日期,但是,杨宗保的计划还没有实施,秦州主簿边因就向拓跋齐告密了,四月的一天清晨,拓跋齐仅带身边数位亲随前往杨保宗的大营,高呼:“古弼到了,要宣布诏书!”杨保宗从大帐出来,还没等定下神,拓跋齐就下令身边的武士将他扶上了马,然后,一路送到了平城,到平城后,拓跋焘下诏让杨难当将他诛杀。杨保宗被逮捕后,氐王过去的部属苻达、任胐(音:斐)等人遂举兵,推举杨文德为主,占据了白崖。此处《宋书·氐胡传》称:“拓跋齐闻兵起遁走,达追击斩齐……”,但《魏书·拓跋齐传》在此之后还称拓跋齐进攻杨文德之事,《通鉴考异》认为《宋书》的记载有误。
白崖的确址不详,一说为今甘肃省甘谷县的朱圉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朱圉山,俗名白崖山。”,但《太平寰宇记》则称:“朱圉山一名白贡山。”杨保宗所部驻守在陕西省周至县境,如果朱圉山就是白崖的话,他没有直接回仇池,而是西去遥远的朱圉山,中途还要经过重镇上邽,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此处的白崖也许另有所指。
以白崖为据点后,杨文德自称征西将军、秦州河州梁州三州牧、仇池公,命令所部四处进攻仇池周边地区魏军的据点,逐一清除了这些据点后,杨文德开始对仇池台地发起了进攻。
五月,古弼调集上邽(甘肃省天水市)、高平(宁夏固原市)、汧城(陕西省陇西东南)的驻军讨伐杨文德。杨文德不敢与魏军主力决战,只好从仇池地区撤离,退到汉川(汉中地区)。这时,皮豹子也率领关中魏军进抵下辩,听说仇池之围已经解除,打算撤军,古弼派人对皮豹子说:“宋军耻于战败,肯定会再次前来,我军如果回师,一旦宋军占领了仇池,我们再来攻取,就困难了,不如就地练兵,等待敌人到来。我料定不出今年秋冬季节,宋军肯定还会前来,我军以逸待劳,肯定会大获全胜。”皮豹子听从了古弼的建议,就留了下来,拓跋焘听到了古弼的话,赞赏他道:“古弼说的是深谋远虑的建议,平定南秦州,古弼出谋划策很多。”于是,他就势任命皮豹子为仇池镇将。
退出仇池的杨文德向刘宋朝廷派出使者请求支援,七月,宋文帝加封杨文德为都督北秦州、雍州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并给他配备了两千宋军,让他在此招诱仇池周边地区的氐族部众,同时命令南秦州、梁州刺史申坦根据情况适时给予杨文德帮助。得到刘宋朝廷帮助的杨文德又率众向西推进,驻守在葭芦城(甘肃省文县白龙江东岸临江,该城为姜维为与邓艾相持所筑),在那里招诱仇池地区的氐族群众,于是,武都、阴平的五部氐族民众纷纷向他归附。任胐的爷爷任岐、父亲任综、伯父任祚都在仇池为官,任胐志向远大,办事果敢,杨文德任命其为左司马。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5
发表于 2013-8-28 10: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四、得而复失(2)
六十四、得而复失(2)
就在宋文帝加封杨文德为武都王、部署对仇池发起新一轮进攻的同月,他却于本月二十七日,诛杀了雍州刺史刘真道、南秦州、梁州刺史裴方明二人,罪名是他们攻陷仇池以后,私吞大量金银财宝,并藏匿了杨难当的名马。《建康实录》称:“郡帅掠居民,盗善马,为有司所劾,至是下狱死。”据《宋书·刘康祖传》称:(刘康祖)“转太子左积弩将军,随射声校尉裴方明西征仇池,与方明同下廷尉,康祖免官。”《宋书·刘真道传》也称:“刘康祖等系免各有差。”说明这场大狱波及到去年参战的众多将领。
裴方明虽然坚决推辞担任南秦州、梁州刺史,但《宋书》各处在这段时间里提及他的时候,均称其为南秦州梁州刺史,这也说明,虽然他坚决推辞,但宋文帝并没有同意。在本年(即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一月胡崇之西进之时,裴方明还曾将汉中的军队分拨给他一部分,但是,到了这一年的三月,《宋书·文帝本纪》却记载,宋文帝任命了申坦为梁州、南秦州刺史,这说明也许在此时刘真道和裴方明等众将就被下狱了,而这时,魏军刚刚将宋军驱赶出仇池,国家正是用人之际!
裴方明崭露头角还是十年前益州赵广叛乱之时,经过苦战,不仅守住了成都,继而还镇压了这次民变,裴方明也因功被加封为龙骧将军。但不知何故,裴方明却被调离益州,安排到了原荆州刺史刘义庆的手下,一年后,仇池杨难当进攻汉中,刘义庆派遣裴方明率军增援萧承之所部,将仇池军队赶出了汉中。虽然裴方明为刘宋继檀道济之后屈指可数的名将,但史书却没有给他单独立传,他的事迹主要散见于《宋书·刘真道传》、《宋书·氐胡传》中,因此,我们对他的身世非常模糊。遍查史料,我们仅仅知道,他也是河东人,与西晋裴秀、东晋裴启(写有《语林》)、刘宋裴松之裴骃父子是同族;根据《南史·后妃传》的记载,还知道,裴方明曾经为儿子求娶广陵人刘寿之的女儿刘智荣,亲事已经定下,刘智荣(当年17岁)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先到自己家迎亲的队伍,与寻常人家一样,梦中的刘智荣不肯上车,一会儿,又来一队人马迎亲,这队车马,前有龙旗,后有豹尾,刘智荣心中高兴,就愉快地上了这家的车。果然,裴家与刘家的亲事没有成功,刘智荣最终嫁给了萧承之的儿子萧道成。唐代诗人郑锡的《玉阶怨》:“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昨夜鸳鸯梦,还陪豹尾游。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其中就用到了刘智荣做梦的这个典故。按:《宋书》记载刘智荣去世于宋明帝刘彧泰豫元年,即公元472年,享年50岁,古人计算虚岁,生卒年年份均计算在内,她应该生于公元424年,17岁时,裴刘两家定亲,当在元嘉十八年即公元441年,该年年底,裴方明即奉命率军进攻仇池,婚事耽搁下来。而萧道成出生于公元427年,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雷次宗来到建康,在鸡笼山开设学馆,萧道成入学学习《礼记》、《左氏春秋》,时年12岁,史书称萧道成十三岁入学,当也是计算的虚岁。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康被废后,宋文帝让与刘义康有过节的萧承之来到豫章(江西省南昌市)负责监视刘义康,时年14岁的萧道成也随父来到豫章,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就在裴方明拿下仇池以后,由于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去世,再加上一部分宋军抽调到仇池,雍州防御出现空虚,当地山蛮发动骚乱,宋文帝命令征西司马朱修之讨伐失利,又下诏命令建威将军沈庆之前往,诛杀蛮夷上万人,也就是在这时,时年16岁的萧道成也率领偏师讨伐汉江以北的山蛮。第二年,裴方明即下狱而死,大约因此刘家与裴家解除了婚约,将时年近20岁的刘智荣嫁给了17岁的萧道成。刘智荣死时,萧道成只是刘宋的一方诸侯(刺史级),刘智荣死后7年,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南齐,追赠刘智荣为皇后。
回过头来,我们问宋文帝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诛杀一位大员和一名名将、撤职了一大批军中中下级军官呢?《宋书·刘真道传》称,裴方明曾做过颍川、南平昌太守,都因贪污而被免官,说明裴方明是一贯如此。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无法确知宋文帝诛杀刘真道和裴方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没有更深的原因,在魏军大举南下夺取仇池之际,诛杀大将的确不是明智之举。也许宋文帝根本没有意识到仇池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历史上看,江南政权北伐主力部队一般从运河北上由东向西展开,而没有从汉中入仇池的先例,因此,刘宋消灭仇池王国只是一场对杨难当入侵益州的惩罚性战争,而非蓄谋已久的夺取仇池、进而扰动陇西大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宋文帝看来,仇池的得与失还不足以引发魏宋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实际上,宋军也没有做好大举北伐的准备工作,这大约也是宋文帝按部就班地处理刘真道和裴方明的一个原因吧?宋文帝虽然勤俭,也懂得爱民,但从他的用人上可以看出,他心胸狭隘,任人唯亲,过去杀姚耸夫、杀檀道济,现在又杀掉了裴方明,致使刘宋王朝再无真正能在疆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
果然,到这一年十一月,宋文帝派将军姜道盛与杨文德率领两万部队进攻北魏浊水沿岸堡垒,另派将领青阳显伯率众驻守斧山(今地不详),抵御魏将皮豹子。魏军浊水堡垒的守军射杀了宋军将领姜道盛,皮豹子率军进至斧山,又斩杀了青阳显伯,宋军全部被俘。然后,皮豹子与拓跋齐两军在浊水会师,杨文德所部大为恐慌,趁夜狼狈而逃。姜道盛死后,宋文帝下诏称他“临财以清”,追赠他为给事中,赏他的遗属钱一千万,这也说明他是未被追究的少数梁州将领之一,只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有才能,不一定能打胜仗,而能打胜仗的将领也许是那些有诸多缺点甚至污点的人,君主使用前者或者后者,完全看不同阶段的政治需要,而在梁州这一局部处于战时状态,宋文帝诛杀善战的裴方明而使用不善战的姜道盛,显然是错误的。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八月,拓跋焘下令员外散骑常侍高济出使刘宋,第二年一月,他又派散骑常侍宋愔出使江南,主动向刘宋示好,双方在仇池地区的战争暂时平息了下来。此后,杨文德这个武都王大约就驻屯在刘宋益州、梁州与仇池之间的结合部,他建立的所谓的武都国政权,更象是一个流亡政府,或者说是刘宋帝国的一个傀儡政权。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6
发表于 2013-8-28 10: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五、太平真君(1)
六十五、太平真君(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在刘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六月改元为太平真君元年的。改元的缘由是皇孙拓跋濬的出生,语意取自寇谦之《神书》上有一句“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的话。
在此之前,拓跋焘已经用了始光(公元424年—公元427年)、神麚(公元428年—公元431年)、延和(公元432年—公元434年)、太延(公元435年—公元439年)四个年号,分别对应刘宋元嘉元年到元嘉四年;元嘉五年到元嘉八年;元嘉九年到元嘉十一年;元嘉十二年到元嘉十七年。历史仿佛在让拓跋焘、刘义隆在公平竞赛——他们年龄相仿、继位时间相近、早年身世相似,但身体状况和个性迥异,然后,让我们看看他们各自的成绩:
始光年间
拓跋焘:击退柔然进攻,实施两次北伐,虽然战果不大,但从最初的防御开始转入反攻;接连两次讨伐赫连夏,占领了统万城。
刘义隆:果断诛杀了旧臣集团,巩固了统治地位。
神麚年间
拓跋焘:生擒夏主赫连昌,深入漠北,大举讨伐柔然,大檀死,暂时消除了北方威胁;打退刘宋到彦之、檀道济北伐;西秦被赫连夏所灭,赫连夏又被吐谷浑所灭,北凉、吐谷浑均向北魏臣服。
刘义隆:征召刘义恭入京;组织到彦之、檀道济北伐失利。
延和年间
拓跋焘:开始部署讨伐北燕;组织平定境内山胡;与柔然和好。
刘义隆:平定益州司马飞龙、赵广叛乱;从氐王杨难当手中收复了汉中。
太延年间
拓跋焘:征服北燕;征服北凉。
刘义隆:刘湛与殷景仁之间矛盾加深;宋文帝长期生病;诛杀檀道济。
太平真君元年即元嘉十七年,这一年北魏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中国,北中国的局面为之大变,而刘宋王朝内部矛盾却进入高潮,这一年十月,刘义隆诛杀刘湛等人,废黜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四弟彭城王刘义康,刘宋政局同样为之大变,元嘉之治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
拓跋焘的太平真君年号从公元440年到公元451年6月,共用了11年,对应元嘉十七年到元嘉二十八年。
太平真君初年
拓跋焘:将北凉残余势力逐出凉州;攻占仇池。
刘义隆:处理刘义康遗留问题,重新安排后刘义康时代的权力格局;击退杨难当的进攻,并发起灭亡仇池之战;占领仇池不久即又被魏军夺去。
看了上述大事,我们似乎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北方的拓跋焘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而南方的刘义隆却无所作为;北魏不是没有内讧,但拓跋焘却一直掌握着主导权,而刘宋的内讧让刘义隆感到威胁到自身的统治;北魏一直眼光向外,刘宋经常目光对内;北魏不断抓住战机,刘宋往往浪费机会。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大约是在于君主的驾驭能力问题:任何地方都有内讧,但拓跋焘身强力壮,残忍好杀,牢牢地控制着皇权,而刘义隆身体孱弱,长期卧病,且性格摇摆多疑,对朝政的控制力大大下降,致使内讧越演越烈,甚至威胁到了皇权。由此可知,一位君主的身体好坏、内部矛盾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实是会对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产生无法想象的影响……
公元440年,即太平真君元年,也就是宋文帝的元嘉十七年,这一年被历史学家定为南北朝北朝的起始之年,在这一年,刘宋的宋文帝刘义隆34岁,北魏的拓跋焘33岁,都处于壮年,刘义隆终结了弟弟刘义康近十年的时代,而拓跋焘则完成了北中国的统一,两个人似乎都应该志得意满,刘义隆在规划着后刘义康时代,而拓跋焘则盘算着如何消化刚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
在太平真君最初的几年里,拓跋焘除了在仇池与刘宋交手以外,为了巩固皇权,他还做了以下几件大事:
一是确立道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独尊的地位。太武帝拓跋焘登基后,寇谦之即入魏,经过近二十年的沉浮,寇谦之利用道术、权术逐渐取得了拓跋焘的信任,元嘉十八年即太平真君二年,国师寇谦之对太武帝拓跋焘说:“陛下是以道教天神‘真君’下凡,治理天下,构建静轮天宫之法,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陛下应当登上道坛,接受天书,以传扬陛下的圣德。”拓跋焘表示同意。寇谦之所说的道坛,就是他到平城之初,按照他献上的《录图真经》的形制在平城东南郊浑水(山西省大同市御河)以东建筑的五层天师道场。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一月七日,平城举行盛大仪式,按照道家崇尚的颜色,全部使用青色旗帜,太武帝拓跋焘在皇家仪仗队的簇拥下,登上了天师道场,从国师寇谦之的手中接受了天书。从此之后,北魏皇帝被称为道教天子,每一位新皇帝登基时,必须登道坛接受天书,如同基督徒受洗一般,先接受《五千文箓》、次《三洞箓》、次《洞玄箓》、最后是《上清箓》。寇谦之还上奏应当修建静轮天宫,天宫要高过云霄,其上听不到人间鸡犬之声,只有这样才能接近上界的天神。崔浩也劝说拓跋焘修建,拓跋焘同意了。据《水经注·漯水》称:“大道坛东北,旧有静轮宫,魏神麚四年(431年)造,台榭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由此可知,静轮天宫建筑在天师道场的东北,而且是在十年前就建造了。静轮天宫经过长年累月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然无法达到要求,时年15岁的太子拓跋晃劝说父亲道:“人世与天堂各行其道,高贵与卑下先天形成,无法逾越,这非常清楚。如今寇谦之建议去做这些根本无法完成之事,白白浪费国库,让百姓劳累不堪,这不是毫无用处吗?假如真要按寇谦之说的办的话,请求在东山之上建筑,工程还比较容易些。”拓跋焘也明白儿子说的道理,但因崔浩也赞成此事,不便拒绝,他沉思良久,才说:“我也知道这事难以成功,但是工程既然开工了,也不在乎三五百人力。”
但在太平真君初年,拓跋焘虽然尊崇道教,但还没有完全废除佛教。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给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温床,经过长期的磨合,佛教与中国玄学、儒学、道学相互碰撞,逐渐寻找出自己的出路。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宗教需求,但在很多宗教的初始阶段,都宣扬需要用很大的代价才能得到所谓的结果,阻碍了自身的传播,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开始满足人们以较小的代价成佛的愿望,因此,主张渐悟的小乘佛教逐渐衰落,主张顿悟的大乘佛教得到发展。同时,在这一时期,佛寺大量增加,信徒逐渐增多,西域僧人来到内地、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人也增多了,据唐法琳《辨正论》记载,东晋104年间共建立佛寺1768所,这个数字是不小的,而凉州地接西域,自张轨前凉以后,凉州民众就有信佛的传统,迄今已逾百年,村落之间都能见到佛寺,佛教在凉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公元439年北凉灭亡后,和尚也随着北凉百姓被迁到平城,一时间,平城和尚人数剧增,信佛的人也比以往大为增加。
北魏在拓跋焘继位后并不排斥佛教,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拓跋焘平定赫连夏后,得到了一个惠始和尚。这个和尚在后秦时期师从鸠摩罗什,刘裕灭后秦后,刘义真镇守长安,对惠始和尚也非常敬重。赫连勃勃进攻长安,乱军见人就杀,死了很多人,夏军士兵刀砍惠始,惠始却毫发无损,众人都目瞪口呆,向赫连勃勃报告。赫连勃勃大怒,亲自用手中的宝剑朝惠始砍去,依然不能加害,他心生恐惧表示谢罪。惠始自称自己信佛五十多年以来,从未睡过觉,有时,他赤脚行走,泥土灰尘也粘不到脚上,被人称为白脚师。拓跋焘得到惠始以后,对他也非常敬重,但是,拓跋焘虽然敬重和尚,但因军国事务繁多,根本无暇研究佛经佛理,而道教的清静无为可以成仙的道理,很符合他的口味。司徒崔浩口才极好,他尤其讨厌佛教,总是在拓跋焘面前称佛教是信口开河,还浪费国家的钱财,再加上寇谦之将佛教纳入道教体系之内,他称:经书上说,佛教教主是西方得道的胡人,在道教的第三十二层天,名为延真宫主,勇猛刻苦,所以,他的门徒才都剃着光头,断绝房事云云,慢慢的,拓跋焘也对佛教有些不以为然了。
在这种背景下,平城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北凉僧人,这对于没有深厚佛教传统的北魏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不久,拓跋焘就下令: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的和尚一律还俗。
在这段时间里,让拓跋焘惊喜的还有:他找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居住过的“石室”!据《魏书·帝纪·序纪》称,拓跋鲜卑先祖之地“国有大鲜卑山”,《魏书·礼志》也称“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公元443年,乌洛侯国(确切地域不详,疑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西北一带)的使者来到了平城,称这个石室(石头庙)还在,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前去祭祀,将祭文刻在石壁上,此地距离平城四千五百里之遥。1980年7月,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的阿里河镇以北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的山崖之上发现了这个石室,当地称之为“嘎仙洞”,在洞壁上人们还发现了1000多年前李敞奉命刻上的祭文,与《魏书·礼志》上记载的大体相同。嘎仙洞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7
发表于 2013-8-28 10: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六、太平真君(2)
六十六、太平真君(2)
除了确立道教的地位外,拓跋焘还与宋文帝一样为帝国将来的权力过渡做着打算。
最重要的是,他开始象他父亲明元帝拓跋嗣生前那样,让皇太子拓跋晃提前介入政治生活,以期在未来能够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
首先,他开始将自己的孩子们推上政治舞台。拓跋焘一生共有6子:贺夫人生拓跋晃,越椒房(拓跋焘创设的嫔妃位号)生次子拓跋伏罗,舒椒房生三子拓跋翰,弗椒房生四子拓跋谭,伏椒房生五子拓跋建,闾左昭仪(敕连可汗吴提妹妹)生六子拓跋余。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十月,拓跋焘册立拓跋伏罗为晋王,拓跋翰为东平王,拓跋谭为临淮王,拓跋建为楚王,拓跋余为吴王。按:史书仅称拓跋晃延和元年(公元432年)5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可知其出生于公元428年,即神麚元年,贺夫人生下拓跋晃当年就死去了,死因不详。又:闾左昭仪是公元434年嫁给拓跋焘的,最早拓跋余生于公元435年,因此,拓跋伏罗等人当出生于公元428年到公元435年之间,到这一年,他们的年龄当在15岁到8岁之间,也有可能小于8岁。
其次,有计划地诛杀自己的兄弟们。拓跋焘共有6个兄弟,二弟乐平王拓跋丕、三弟安定王拓跋弥(早死)、四弟乐安王拓跋范、五弟永昌王拓跋健、六弟建宁王拓跋崇、七弟新兴王拓跋俊。拓跋焘的这些兄弟们在其父去世前一年与拓跋焘一起被封王,拓跋焘继位后,他们为北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拓跋焘儿子们逐渐长大,这些年富力强的叔叔们将直接威胁到帝国未来政局的稳定,于是,拓跋焘从太平真君二年开始,即有计划地削弱他们的权力,直至从肉体上消灭他们。他先从幼弟拓跋俊开刀,据史书称,拓跋俊年少善骑射,且多才多艺,但年长以后,却好酒色,经常违反法律制度,太平真君二年三月,拓跋焘将他的爵位降为公。拓跋俊的母亲在此之前因得罪拓跋焘而被处死,拓跋俊十分气愤,阴谋发动政变,事泄被杀。《魏书》关于拓跋俊及其母亲的死因,语焉不详,令人生疑,更让人迷惑的是,就在拓跋俊死后五个月,他的五哥永昌王拓跋健也去世了,死因不详,史书仅称“卒”,既没有说赐死,亦没有说病死,但《魏书》这种表述在很多时候与“以忧死”一样都是被杀的代名词。永昌王拓跋健“姿貌魁壮,所在征战,常有大功。才艺比陈留桓王(拓跋虔)而智略过之。” 拓跋健为抚军大将军,刚刚都督诸将从西征秃发保周、沮渠无讳的前线凯旋回来,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也许真实的情况是:拓跋健和拓跋俊都很有才能,尤其是拓跋俊不把拓跋焘放在眼里,经常犯法,这让拓跋焘深为忌惮,借口将二人诛杀了。拓跋焘刚刚扫清了北方群雄,就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兄弟们了。
三是解除旧臣的兵权。俗话说兔死狗烹,太平真君元年,拓跋焘已经统一了北中国,旧有功臣集团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只有排除这些旧臣,才能培养一个新的以太子为核心的新贵集团。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即元嘉二十年)十一月,当他下诏命令皇太子拓跋晃协助处理国家事务,统领百官的同时,还委婉地说:“诸位功臣出力时间长了,一律不再担任官职,按原有的爵位退休回家,随时听候我的召唤,到宫中与我欢宴,畅谈治国之道,提出治国良策,不宜再担任繁重的职务;命令另外选拔贤能的人才到朝廷担任百官。” 拓跋焘的这次杯酒释兵权,看似稀松平常,但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的变革。
我们从这一时期北魏朝堂上的人事变化,更能清晰地把握住拓跋焘的行事脉络。据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太平真君元年,北魏将相大臣如下:太宰杜超(拓跋焘舅舅)、太保卢鲁元、司徒崔浩、司空长孙道生、骠骑大将军拓跋丕、卫大将军拓跋范、抚军大将军拓跋健、辅国大将军拓拔崇、镇军大将军拓跋俊、万骑大将军奚斤、征西大将军拓跋素、镇西大将军楼伏连、征北大将军来大千、镇东大将军拓跋浑、拓跋提、尚书令刘洁、尚书右仆射兼中领军屈恒、中书监穆寿、中书令仇洛齐、侍中张黎、李盖、中护军兼秘书监伊馛。卢鲁元,是拓跋焘当太子时的旧人,他忠诚勤勉,恭敬尽力,在讨伐赫连昌之战中,他与拓跋齐一起随拓跋焘闯入统万城,幸赖两人保护,拓跋焘才脱险。他一直深受拓跋焘的信任,可以出入拓跋焘的卧室,拓跋焘也是不出十天总要去卢鲁元家看望。为了见面方便,拓跋焘特意在皇宫门前赏赐给卢鲁元一座宅院,卢鲁元的衣服、车马,都是备用的御用之物。杜超、崔浩、长孙道生、刘洁等人不再多说,常山王拓跋素我们也说过,是拓跋遵的儿子。楼伏连,是拓跋珪时代的老臣,如今镇守统万城。奚斤资格比楼伏连还老,时年已72岁了,拓跋焘赏赐给安车(一匹马拉的、车厢内有座位的车子)上朝。来大千,是拓跋珪创业之时的功臣来初真之子,他骁勇果敢,在拓跋嗣时代,为中散大夫,一次拓跋嗣打猎,一只猛虎站在岩石之上,来大千挺枪直前,老虎应手而死。因来大千熟悉北方边境,拓跋焘任命其镇抚六镇,以防备柔然。拓跋浑是拓跋珪的第三子拓跋熙的次子,过继给叔叔拓跋连为后,与拓跋焘为堂兄弟关系,拓跋浑擅长射箭,射飞鸟百发百中,一天能射死五十只兔子,拓跋焘对他非常赏识,常作为亲随,后任命为镇东大将军,镇守和龙。拓跋提是拓跋珪第四子拓跋曜的长子,他与父亲拓跋曜一样也是武艺绝伦,拜为镇东大将军,镇守平原。屈恒,是拓跋珪灭后燕后较早归顺的汉族士大夫屈遵的孙子,辅佐了拓跋焘祖孙三代,为拓跋晃的太子少傅,他处事公道,深得拓跋焘的信任,拓跋焘出征,他总是留守京师,与卢鲁元二人都被拓跋焘赏赐豪华住宅。仇洛齐,是卢鲁元的舅舅。卢鲁元与仇洛齐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传奇,也反映了大动乱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不妨说说:仇洛齐本来姓侯,他的外祖父仇款,在石虎末年从关中被迁到枋头,后在前燕任乌丸护军、长水校尉,仇款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仇嵩、次子仇腾。仇嵩的大女儿非常漂亮,石赵灭亡后,被收入冉闵的宫中,冉闵很快被前燕慕容儁所灭,她又转入慕容儁的宫中,被慕容儁赏赐给卢豚,生下了卢鲁元。仇嵩后在慕容垂后燕为官,又从枋头迁居中山,仇嵩又生下两个儿子:仇广和仇盆。侯洛齐生下后天生是个阉人,他的大舅仇嵩就将他收为养子,所以改姓了仇。卢鲁元富贵之后,知道自己的外祖父仇嵩已经去世,家中只剩下三个舅舅:仇广、仇盆和仇洛齐。当时,河北士大夫都不愿在北魏朝中为官,仇广和仇盆都不去平城,只有仇洛齐说:“我既是养子,又是阉人,我去给两位哥哥试试祸福。”就骑着毛驴去了平城。卢鲁元得知舅舅将至,带领一百多人骑马前往桑干河迎接,见到仇洛齐后,卢鲁元倒地下拜,一百多人也都纷纷叩头拜见。卢鲁元入宫见到拓跋焘后,拓跋焘询问仇洛齐的才能如何,将授予他官职,卢鲁元回答:“臣的舅舅不幸天生是个阉人,只能为陛下守卫内廷了。”而隐瞒了仇洛齐只是自己的养舅舅这一节。拓跋焘听了,心生怜悯之情,当即赏赐给仇洛齐奴婢和马匹,并予以接见,不久,就拜为武卫将军,赐爵文安子,晋升为给事黄门侍郎。仇洛齐来自民间,他深知基层的实际情况,北魏初年国内隐瞒户口的很多,前燕灭亡后,河北绫罗户(手工业者,具有一定技能,国家在赋税方面有优惠)乐葵请求将国家遗漏登记的户口纳入绫罗户中,绫罗户不属州县管理,赋税较少,于是,大量逃亡人户千方百计登记为绫罗户,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仇洛齐上书将绫罗户也划归郡县统一管理,杜绝了这一漏洞。北凉平定后,仇洛齐因功被破格提拔为散骑常侍,加中书令,宁南将军。李盖,史书无传,当为太武帝《御射碑》中所称的“次飞督安熹子李盖”。张黎也是三朝元老,史称“清约公平,甚著声称”,这在魏初非常难得。伊馛本是一员武将,在平凉之战前因独与崔浩意见相同而受到拓跋焘的青睐,拓跋焘原本打算拜他为尚书,封郡公,伊馛很谦虚地推辞道:“尚书事务繁多,郡公爵位很高,不是象我这样的年轻人能胜任的,还请陛下收回对我过多的关爱。”拓跋焘问他想当什么官,他说:“中书省和秘书省里知识分子比较多,如果陛下垂恩,我愿意去那里。”于是,拓跋焘认为他很贤能,就任命其为中护军兼秘书监。
这一年的北魏将相大臣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老臣。崔浩、张黎、屈恒、长孙道生、楼伏连等。二是宗室。主要由拓跋焘的兄弟们组成。三是原拓跋焘的贴身侍从。拓跋浑、卢鲁元等。四是新人。伊馛为代表。拓跋焘提拔伊馛,就是一个信号。
第二年,拓跋俊和拓跋健分别死去,原有的宗室少了两人。
到了第三年,即元嘉十九年,拓跋焘将自己五个儿子都封了王,不仅如此,还分别任命次子晋王拓跋伏罗为车骑大将军,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为侍中、中军大将军、中军参部曹事,四子临淮王拓跋谭为侍中。该年,卢鲁元病逝。北魏朝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旧宗室(即拓跋焘兄弟们)的人数在减少,而新人(包括伊馛和拓跋焘的儿子们)在增加。
第四年,北魏朝廷最大的变化是,在拓跋焘讨伐柔然之前,屈恒去世;屈恒是摔下马死的,他去世时,拓跋焘正在阴山巡幸,留守京师的太子拓跋晃派人报告了这一噩耗,拓跋焘非常悲伤,对使者说:“是你们杀了朕的良臣,还骑什么马!”让使者徒步从阴山回京。屈恒死了,拓跋焘在讨伐柔然之后,又征召古弼入京,担任侍中,这是在为皇太子拓跋晃登上前台做准备。
在安排好这一切以后,拓跋焘将皇太子拓跋晃推到了前台。史书称,拓跋晃年少即非常聪明,博闻强识,喜读经书,过目不忘,深得拓跋焘的喜爱。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一月,北魏皇太子、时年17岁的拓跋晃正式开始管理百官,拓跋焘命令侍中、中书监穆寿,司徒崔浩,侍中张黎、古弼四人共同辅佐太子处理朝政,群臣给太子上书时也称臣,使用臣下的礼仪。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8
发表于 2013-8-28 10: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七、大败而还
六十七、大败而还
太平真君二年,太武帝派遣永昌王拓跋健平定了凉州秃发保周的叛乱,沮渠无讳投降后,被封为酒泉王;三年,他又趁沮渠无讳兄弟内讧,派奚眷进击酒泉,将沮渠无讳赶到了鄯善,与此同时,刘宋裴方明占领了仇池,太武帝立即命令古弼、皮豹子等将从陇西、关中南下;四年,魏军夺取仇池,稳定了秦州南部。紧接着,太武帝拓跋焘即开始部署对北方柔然的打击。
三年前柔然趁魏军西征凉州大举南下,让拓跋焘记忆犹新,如今,他已经剪灭北方群雄,打击柔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北魏朝廷商议再次讨伐柔然的时候,尚书令刘洁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柔然不居住城池,迁徙无常,上次出军(指西征前(公元438年)拓跋焘讨伐柔然事),没有收获,不如鼓励农耕,加强战备,等柔然前来,再予以痛击。”刘洁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北魏臣子的意见。当时,北魏群臣并无工资,战争能刺激将领们掠夺财物,但是,拓跋焘发起的一连串战争已经让北魏上层盆满钵满,战争已经失去它原初的吸引力,相反,继续冒险,亲犯矢石,成了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了。
群臣的想法当然与皇帝的出发点不同。在拓跋焘看来,北魏的根在北方,要想与南方的刘宋比权量力,就必须先稳定北方,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柔然在北方牵制,北魏无论如何是无法全力对付刘宋的,因此,现在亟需的是:对柔然再来一次类似15年前(公元429年)的完胜,彻底消灭柔然的有生力量。
拓跋焘没有听从刘洁等群臣的意见,相反,他更加坚定了北伐的决心,他召见崔浩入宫询问,崔浩回答:“过去进击柔然(当指公元429年那次北伐),大军出发不久,刘洁等人都各自要回师。后来,抓获的俘虏称大军回师的时候,仅仅与敌人相距三十里(实际相距一百八十里),这是刘洁等人的过错。北方多雪,冬季柔然时常要南下过冬,如果趁机偷偷出师北上,则肯定会与之相遇,必能有所擒获。”拓跋焘深以为然。
太平真君四年(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九月三日,拓跋焘前往漠南。九月六日,拓跋焘下令全军舍弃辎重,率领轻装骑兵北上发起对柔然的袭击,他将部队一分为四:命令乐安王拓跋范(四弟)、建宁王拓拔崇(六弟)各自率领十五位将领从东路北上;以乐平王拓跋丕(二弟)率领十五位将领从西路北上;拓跋焘本人率领中军从中路北上;命令中山王拓跋辰都督十五位将领作为后援,随后进发,各路大军在鹿浑海(蒙古后杭爱省沃勒吉特东南鄂尔浑河以东)会合。
拓跋焘就这样出发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这次北伐的背后,却隐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在出征之前,尚书令刘洁就私下对家人说:“如果此次出征战败,皇帝无法安全回来,我将册立乐平王拓跋丕为帝。”刘洁又让尚书右丞张嵩查阅图谶书,他问张嵩:“刘氏当称王,在我朝之后,书中确实有我的姓名么?”张嵩回答:“有姓无名。”令人惊异的是:刘宋王朝刚刚诛杀了一个刘湛,四年后,北魏又一位刘姓重臣试图在发动一场政变!
拓跋焘的二弟乐平王拓跋丕也很有才干,对皇位也不是没有任何想法,他曾经梦见自己站在白台(其父明元帝末年建筑的二十余丈高台)之上,四下打量,什么也没有看到,梦醒之后,他询问占卜师董道秀,董道秀排上一卦后说:“大吉。”拓跋丕默然不语,但面露喜色。拓跋焘在前年诛杀了两个弟弟拓跋俊和拓跋健,唇亡齿寒,拓跋丕不能不有所警觉,利用这次北伐将拓跋焘置于险境,然后,取而代之,也许正是拓跋丕的如意算盘。乐平王拓跋丕曾镇守关中,刘洁与之为同僚,两人曾一同都督诸军攻取了上邽,两人密谋利用刘洁尚书令的便利条件,由刘洁偷偷改动已经确定好了的各军抵达鹿浑谷的日期,将拓跋焘孤军置于柔然的屠刀之下,以借刀杀人!并且,这次北伐,拓跋焘并没有留下太子拓跋晃监国,而是倾巢出动,这也给了拓跋丕等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史书对此并未明言,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不过,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则刘洁的所为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史书给出的解释是:“洁恨计不用,沮误诸将。”刘洁仅仅因为拓跋焘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故意更改会师日期?这种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果然,当拓跋焘的中路大军按时进抵鹿浑谷时,东西两路魏军并没有如约到达。所幸的是,拓跋焘的这次行动还是一次长途奔袭,柔然部众并无防备,当看到魏军以后,柔然部众一片大乱。随军的太子拓跋晃建议:“如今大军突然到来,应当迅速出击,攻其不意,掩其不备,一定能胜利。”而刘洁却坚决反对,他说:“敌人那里尘土飞扬,说明敌人人数很多,我军从山间下到平地,恐怕会被敌人包围,应该等大军都到以后,再实施攻击。”拓跋晃回答:“那里尘土飞扬,是敌人慌乱所致,军营上空哪有这样的尘土?”也许刘洁是在等待,等待柔然军队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发现拓跋焘是一支孤军,定下神来将他吃掉。
听了刘洁的话,拓跋焘也犹豫了,没有下令进击。虽然魏军没有发动攻击,但柔然敕连可汗吴提也不争气,他根本没有迎战的打算,而是仓皇而逃,就这样,魏军没有全力追赶,只是在頞根河(蒙古鄂尔浑河)击破了一支敌人,眼睁睁地看着柔然远远地逃走了。
拓跋焘的主力部队在鹿浑谷停留了整整六天,东路拓跋范、西路拓跋丕一直没有按时抵达,心急如焚的拓跋焘火冒三丈,不久,魏军又抓获了柔然的侦查骑兵,审讯之下,柔然骑兵透露:“柔然部众不知魏军前来,上下一片恐慌,敕连可汗率众向北逃窜,逃了六七天后,发现身后没有追兵,这次开始慢慢前行。”如果各路大军能够如期到达,15年前的那场摧毁柔然的胜利就会重演,拓跋焘是恨得牙痒!等各路军队会师后,他又率军继续北上,一直追到石水(蒙古色楞格河上源哈努伊河),却根本找不到柔然的一个人影,只得回师。
这时,对于柔然来说,最佳的办法是绕到魏军后方,烧毁魏军的军粮基地,促使魏军断粮,然后,在魏军慌乱回师途中,将其一网打尽。而恰恰就在这时,北魏镇北将军封沓逃亡柔然,投降了!封沓的叛逃决不是一件孤立事件,它应当与拓跋丕、刘洁等人的阴谋密切相连:他们需要的不是魏军胜利,而是惨败,拓跋焘阵亡更好,他们更方便火中取栗,即便是拓跋焘没有在战场上被杀,惨败后的拓跋焘也更容易被控制住。可是,令人心急如焚的是,柔然军队迟迟不敢露面,这也许是封沓叛逃的真正内幕。当时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人在后方督运粮草,果然,封沓建议柔然军队进击司马楚之所部,以切断魏军的粮道。柔然派人侦查司马楚之所部,将军中的一头毛驴的耳朵割下回去报告。诸将都不明白是咋回事,司马楚之说:“这肯定是敌人的侦查兵所为,是回去向他的主子证明自己确实来到了我军附近,敌人很快就会来到!”他下令军中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并命士兵们砍伐柳树构筑一个简易的堡垒,用水泼到柳树搭成的城墙上,很快“城墙”上就结成了厚厚的冰,堡垒成了一座真正的坚城,不久,柔然部队即来到了,无法攻破“城池”,只好痒痒而去。
魏军无功而返,拓跋焘原本打算“以战养战”,通过掳掠柔然的人畜来补充军粮的计划,也化为泡影。在回师途中,魏军粮草吃完,饿死了大量士兵。一连串的阴谋都化为泡影,刘洁又心生一计,他暗中让人在军中制造混乱,然后,劝说拓跋焘弃军回到平城。一旦拓跋焘离开了军队,那么,乐平王拓跋丕以二弟和骠骑大将军之尊将接管军队,暗害一个成为孤家寡人的拓跋焘,那是易如反掌。
但冷静的拓跋焘并没有听从。
危机四伏的这次北伐就这样结束了,魏军不仅没有取得胜利,相反却因断粮而损失惨重,可以说是一次本该大胜却最终不战而惨败的战争,《宋书·索虏传》称,魏军“大败而还,死者十六七,不听死家发哀,犯者诛之。”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拓跋焘的这次出师之初就充满了杀机,拓跋焘虽然没有战胜敌人,但却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无声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险,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敏锐的拓跋焘在途中已经对刘洁的种种反常行为有所觉察,而刘洁又上奏这次出师无功,应追究崔浩的责任。拓跋焘回答:“诸将没有按时到达,临敌不积极进攻,罪过在诸将,岂在崔浩?”把刘洁顶了回去。不久,崔浩也揭发了刘洁擅自改动诏书的事,于是,在拓跋焘行至五原(内蒙古包头市境)的时候,他下令将刘洁抓了起来。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寥廓江天
(寥廓)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7
编号
34670
注册
2005-3-15
#79
发表于 2013-8-28 10: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十八、血雨腥风
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十一月底,拓跋焘回到国内,标志着这场历时三个月的北伐告终,也就在同月二十七日(甲子日),他突然发布了那道命令皇太子拓跋晃“副理万机,总统百揆”的诏书。
正如前述的那样,这道诏书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由太子拓跋晃接管部分政权;二是解除部分将领的兵权。“甲子诏书”出台时,刘洁已经被逮捕,而拓跋焘尚未回到平城,此时,他就迫不及待地颁布了这份诏书,也说明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拓跋焘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军事上遭到惨败,民心军心动摇,加剧了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国内随时都面临一场巨大的动荡,一旦自己身遭不测,有太子监国则“国有成主,民有所归,则奸宄息望,旁无觊觎”(当初拓跋焘监国时,崔浩对其父拓跋嗣语),这应该是拓跋焘这份诏书出台的直接背景。冠冕堂皇的诏书上称,解除旧臣职务的原因在于要提拔年轻人,功臣们以后的任务是陪拓跋焘喝酒,拓跋焘说的稀松平常,然而,假如真的如此意定神闲,何必在途中就匆匆发布呢?实际上,也许真实的情况是:在逮捕刘洁后,拓跋焘即将军中异己势力控制了起来。
十二月一日,拓跋焘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平城。
北伐的尘埃基本落定,而拓跋焘对付国内的一连串大举措才刚刚开始,不过,在叙述这场发生于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中的大规模清洗之前,我们不能不再回过头来看看刚刚过去的这场奇怪的北伐:回顾这次北伐柔然,令人最为疑惑的是,这次北伐拓跋焘并没有象他公元432年第一次讨伐北燕、公元439年灭亡北凉那样,让太子拓跋晃留守京师监国,相反,他不仅让拓跋晃随军出征,而且还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皇帝与太子同在军中本身,就不同寻常。拓跋焘讨伐北燕时,拓跋晃年仅5岁,讨伐北凉时,拓跋晃12岁,而此时的拓跋晃已经16岁了,是什么原因让拓跋焘感到留下拓跋晃在家不放心?一向谨慎的他怎么突然忘记了应该有人在家看守京师?假如拓跋焘对皇太子拓跋晃完全信任的话,即便是让拓跋晃一起北伐,为何不让已经16岁的他与他的叔父们单独率领一路军马呢?要知道拓跋焘本人12岁继位,当年即率军与柔然厮杀,第二年又大举北伐,难道16岁的自小就“明慧强识”的拓跋晃就没有统军的能力?
《南齐书·魏虏传》给出了答案,其上称:“宋元嘉中,伪太子晃与大臣崔氏、寇氏不睦,崔、寇谮之。玄高道人有道术,晃使祈福七日七夜,佛狸梦其祖父并怒,手刃向之曰:‘汝何故信谗欲害太子!’佛狸惊觉,下伪诏曰:‘王者大业,纂承为重,储宫嗣绍,百王旧例。自今已往,事无巨细,必经太子,然后上闻。’”这一说法在《高僧传·释玄高传》中得到印证:“时魏虏拓跋焘僭据平城,军侵凉境,焘舅阳平王杜超请高同还伪都。既达平城,大流禅化。伪太子事高为师,晃一时被谗,为父所疑,乃告高曰:‘空罗枉苦,何由得脱?’高令作金光明斋,七日恳忏。焘乃梦见其祖及父皆执剑烈威,问:‘汝何故信谗言,枉疑太子?’焘惊觉,大集群臣,告以所梦。诸臣咸言:太子无过,实如皇灵降诘。焘于太子无复疑焉,盖高诚感之力也。(以下为甲子诏书内容)……时崔浩、寇天师先得宠于焘,恐晃纂承之日夺其威柄,乃谮云:‘太子前事,实有谋心。但结高公道术,故令先帝降梦。如此物论,事迹稍形,若不诛除,以为巨害。’焘遂纳之,勃然大怒,即日收高。……至伪太平五年九月,高与崇公俱被幽絷。其月十五日就祸,卒于平城之东隅,春秋四十三。是岁宋元嘉二十一年也。”
也就是说,在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北伐柔然之前,由于崔浩和寇谦之的谗言,拓跋焘对太子拓跋晃是怀疑的,这也是拓跋焘一反常态、将拓跋晃带到身边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崔浩、寇谦之二人要离间拓跋焘父子之间的关系呢?这既是权力之争,又是意识形态之争:拓跋晃素来信佛,而崔寇二人一直致力于北魏的汉化,在某种程度上,信佛在当时的北魏政治氛围中就是一种胡化的表征,将阻碍汉化进程。北凉灭亡以后,大量僧众、信徒涌入平城,动摇着崔寇二人刚刚打下的以道教为国教的基础,太平真君初年拓跋焘即下达了让五十岁以下僧人还俗的诏书,下达这道诏书的背后,一定经过了崔浩、寇谦之与拓跋晃等人激烈的斗争。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正是崔浩与拓跋晃之间的明争暗斗,促使拓跋焘将拓跋晃带在身边,也让刘洁、拓跋丕等人窥到了一丝机会,难怪刘洁在大军出发之前就说出“车驾不返,将立乐平王”的话来。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79
3/3
‹‹
1
2
3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6 10: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56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