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败如水——唐、蕃河陇百年战争解析, 大唐惨遭吐蕃蹂躏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13-6-20 18: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6-20 15:33 发表
这样的争论可以休矣。
一朝一代之强弱,岂是一成不变的?武备充实,方略得当之时便强,反之则弱。

不具可比性的东西就不要比了。

由于自身条件不同,在攻防上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战斗力本就不是一个绝对 ...

首先50万的说法就很不科学了,你拿动员后的兵力50万来算,大宋不是算千万士兵?

西夏极致人口不过20万户,哪来的50万士兵可能性。50万的壮丁还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3-6-20 18: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61 humi100 的帖子

我说的是常规动员,不是特殊时期动员。

北宋是募兵制,不可能动员出千万来,兵员最高时期是禁军80多万,加上厢军不到150万,已经都没钱养了,再动员就得把皇宫卖了。

你说是50万壮丁也对,但人家壮丁就是兵,本来就是全民皆兵,就看征召不征召你。而汉人务农桑,你把农民抓来没怎么训练就送上战场才叫抓壮丁。西夏男孩10岁就登记造册,时刻准备着上战场,15岁就可以征召。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概念衡量。

记载表明元昊时期西夏就有37万正规军,另一记载说50万,但前者是根据精确记载累加的,后者是泛泛估计,所以取前者,但并不代表后者就一定是夸大,因为前者的累加是有可能有遗漏的。而到了西夏中后期,兵役年龄从15~60延长到15~70。因为当时西夏三面受敌,经常“十丁抽九”,故而常规动员就有60~70万。特殊时期一次局部战役就有动员70万的记载,当然这个数字我还是表示怀疑的。但怀疑归怀疑,不能直接证伪。

另外西夏人口极致20万户一看就是现找的利于你论点的文章,而没有真正研究,现在学界一般认为西夏有30万户(帐)左右,人口在160万上下,上不超过200万,下不低于120万。当然这是根据几个时期记载的估值,不同时期会有增减,但幅度不会太大。这应该是最靠谱的说法了,其实还有400万、900万的说法。若真有900万,以西夏的动员制度,常备军70万都算是少的。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大将文钦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4
帖子 10437
编号 84228
注册 2006-9-23


发表于 2013-6-21 12: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1:33 发表
记载表明元昊时期西夏就有37万正规军,另一记载说50万,但前者是根据精确记载累加的,后者是泛泛估计,所以取前者,但并不代表后者就一定是夸大,因为前者的累加是有可能有遗漏的。而到了西夏中后期,兵役年龄从15~60延长到15~70。...

不是说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宋代人平均寿命为30岁吗?和宋同时期的西夏平均寿命也应该差不多吧,既然平均寿命为30岁,上哪里找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

[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1 12: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13-6-21 1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1:33 发表
我说的是常规动员,不是特殊时期动员。

北宋是募兵制,不可能动员出千万来,兵员最高时期是禁军80多万,加上厢军不到150万,已经都没钱养了,再动员就得把皇宫卖了。

你说是50万壮丁也对,但人家壮丁就是 ...

全民皆兵也不是全民同时是兵,

尝在西界掌兵,言其精兵才及八万,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正规军三十七万,拿什么养?

能拿出来作战的部队也就八万人。后期扩军到十万也就极限了。一般算兵力,敌对势力就所有什么杂役民夫的鸟人也算上,算自己人就只算战斗部队。

宋朝的部队,你要把义勇,后勤什么杂七杂八的人算上,你看有没有1000万。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3: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1 12:29 发表


不是说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宋代人平均寿命为30岁吗?和宋同时期的西夏平均寿命也应该差不多吧,既然平均寿命为30岁,上哪里找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

古代平均寿命取样不普遍,参考价值有限,别的不说,古人死的最多的是孩子,连帝王家庭,生10个能有6个活过成年都算好的。年幼夭折那么多,平均寿命能高得了么?

况且常备军的增加除了兵役年龄的延长,更主要的是抽丁比例更大,以往二丁抽一,变成十丁抽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3:47 发表



全民皆兵也不是全民同时是兵,

尝在西界掌兵,言其精兵才及八万,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正规军三十七万,拿什么养?

能拿出来作战的部队也就八万人。后期扩军到十万也就极限了。一般算兵力,敌对势 ...

西夏、契丹虽已封建化,但谈到养兵这个问题上,人家可不需要花费宋朝那么多钱,人家生来就是兵,军需主要靠自备和抢掠,不像宋朝一切军需都是朝廷置办,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

至于有多少是精兵,不是我争论的问题,精兵的标准没有设定,山遇说才八万,但他的标准在哪里?另外他的主观目的是否影响了他的判断?

元昊的37万,这个是没什么好争议的,各个地方部署的军队的具体数字都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3:47 发表
宋朝的部队,你要把义勇,后勤什么杂七杂八的人算上,你看有没有1000万。.

你可真敢吹。

是不是前面不小心说大了,现在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没必要,我不纠结你一时的误估。

厢军就已经是后勤部队了,你还要什么后勤?厢军平时干的就是修桥补路的活。当然还有乡兵和番兵,但人数很少,番兵只有熟番的聚居区有,乡兵也是边境为主,还有战时可能会征用一些民夫,按1兵3夫的比例,以宋朝出兵最多的战争算,一次也超不过70万,没有战事时民夫就是农民了。

我说的宋军80多万禁军是仁宗庆历时期的峰值,其它时期都远远小于此数,一般是60万上下,加上厢军也就100来万。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4: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13-6-21 16: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3:57 发表

西夏、契丹虽已封建化,但谈到养兵这个问题上,人家可不需要花费宋朝那么多钱,人家生来就是兵,军需主要靠自备和抢掠,不像宋朝一切军需都是朝廷置办,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

至于有多少是精兵,不是我争论 ...

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连战斗都不能的,和农民扛把刀就上战场壮丁有什么区别?

生来是兵也要事生产,他生产的时候,你也算兵?

把是个成年男人都算上,你说西夏有50万没问题,但兵力50万纯属扯淡。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6: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6-21 22: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8 humi100 的帖子

西夏滅國時,他們真是全民皆兵對抗。基本上,民情不同。發把刀,就算是羸弱之人,亦上陣殺敵。
你可以說大部分是湊人數的兵夫,但不能否認實際的動員數量。
當然這種民族精神,也使党項幾乎亡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6-22 1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個人看法,唐初發展確實是撿了周遭政權的便宜。
可後面一直被吐蕃威脅,也是反過來吐蕃撿了唐代內亂後的殘局。
宋遼、宋金之間(靖康時,今人戰力確實讓宋人有莫大恐懼,所以各地軍人根本是表面入京勤王卻實際懼戰)是大致持平僵持的。
當然周遭異民族的強大跟封建化,絕對是母系源自的鮮卑的大唐重的根,但宋室自己也沒能解決啊。明初情勢一樣不佳,還把我們蒙古人打地哭爹叫娘,不敢南下。土木堡之變後,才慢慢能夠威脅中原,但也都僅限於威脅,而非成功入侵。
至於明末,一個王朝暮年,本來就是內憂外患一堆問題,清朝只是撿了關內農民軍造的好機會;不然只能跟關寧軍僵持,最後被掌握長大資源及後勤力量的大明活活耗死。

[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3-6-22 19: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不容青史俱成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3
编号 456801
注册 2012-2-10


发表于 2013-6-23 1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3-6-22 12:04 发表
我個人看法,唐初發展確實是撿了周遭政權的便宜。
可後面一直被吐蕃威脅,也是反過來吐蕃撿了唐代內亂後的殘局。
宋遼、宋金之間(靖康時,今人戰力確實讓宋人有莫大恐懼,所以各地軍人根本是表面入京勤王卻實 ...

除了内乱的东突厥、内乱的西突厥、内乱的高句丽、内乱的薛延陀外,唐朝即使在最盛时,也只能灭掉高昌、龟兹、百济这样的小跳蚤,稍强半分的南诏、新罗、契丹,就足以令其焦头烂额了。

至于被吐蕃威胁,至少在文成公主入藏时,就已经发生了。
660年吐蕃大举伐唐时,唐朝也尚未内乱
755年以后,唐朝彻底失去还手之力,连都城都被攻陷,方可部分归因于内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不容青史俱成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3
编号 456801
注册 2012-2-10


发表于 2013-6-23 11: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贞观到开元,多数时候是打别人?


这个所谓被唐朝打的“别人”,是指哪些?


660至710半个世纪间,又打过谁?

被哪些国家痛打,你真的清楚么?

如果不清楚,看看我的帖子,就清楚了。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0 12:57 发表



史料记载的东西多了,个个皇帝出身还都有异象,西夏那破地方,还50万,你把全成年男人都算上还差不多。

唐朝贞观到开元,多数时候都是打别人,这不是欺负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13-6-23 12: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不容青史俱成灰 于 2013-6-23 11:28 发表
从贞观到开元,多数时候是打别人?


这个所谓被唐朝打的“别人”,是指哪些?


660至710半个世纪间,又打过谁?

被哪些国家痛打,你真的清楚么?

如果不清楚,看看我的帖子,就清楚了。





看你个狗屁帖子,对唐朝胜利就是别人自身有问题,唐朝运气好占了便宜,不是敌人太菜呀,是唐朝运气太好。你这陈词滥调也不嫌用的多。

唐朝不打别人欺负人从贞观到开元,自身疆域怎么扩张的?你送的?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3-6-23 12: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6:03 发表



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连战斗都不能的,和农民扛把刀就上战场壮丁有什么区别?

生来是兵也要事生产,他生产的时候,你也算兵?

把是个成年男人都算上,你说西夏有50万没问题,但兵力50万纯属扯淡。

不是你觉得扯蛋就扯蛋,你咋知道人家生产去了?
先不说山遇过的“不任战斗”是否夸张,就算是不任战斗,是兵就是兵,凭啥你说不是就不是?
北宋末年军备废弛,更没几个能任战斗的兵,难道你还能说北宋兵力为0?
不管是信还是不信,都要通过论证,而不是通过主观感觉。

你前面质疑西夏兵力,我还可以跟你认真讨论一下,毕竟那时还没太露怯;后来你弄个北宋能动员1000万出来,我觉得还是算了,你这种不读书还自以为是的,说也白说。你继续硬撑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13-6-23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3-6-23 14:03 发表

不是你觉得扯蛋就扯蛋,你咋知道人家生产去了?
先不说山遇过的“不任战斗”是否夸张,就算是不任战斗,是兵就是兵,凭啥你说不是就不是?
北宋末年军备废弛,更没几个能任战斗的兵,难道你还能说北宋兵力为 ...

既然把你可以是个人都算兵,大宋动员后有1000万有什么不可能的。随便几个地方豪强归顺带人来,八字军就都10多万了,天下动员起来,1000万有什么扯淡的,民兵不是兵?

[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13-6-23 18:4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6-24 04: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3 15:56 发表


既然把你可以是个人都算兵,大宋动员后有1000万有什么不可能的。随便几个地方豪强归顺带人来,八字军就都10多万了,天下动员起来,1000万有什么扯淡的,民兵不是兵?

問題是幕兵制情況下如何動員跟號招。
尤其是宋代,人民生活水平尚可(庶民娛樂興起),誰可去前線叁戰。
所以北宋時,對外戰爭多是職業軍人為主。沒有大規模徵兵。何來千萬兵力可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3-6-24 04: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1 不容青史俱成灰 的帖子

吐蕃在安史之亂前的擴張,都在西域。在唐人來說,算是殖民地,所以沒切身之痛。當然我也相信唐軍戰鬥力是勝不過生活在青藏,體力強到離譜的吐蕃人的。而高宗、武則天時,宮庭政爭,才是重頭戲,君王對邊關本就不相當重視。
安史亂後,節度使勢力作大,雖名為朝庭兵馬,實為國中之國。誰願意消耗自己兵力來抵抗外辱。

[ 本帖最后由 小兵1234 于 2013-6-24 1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不容青史俱成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3
编号 456801
注册 2012-2-10


发表于 2013-7-28 16: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上位是唐朝在650~700年间百战不胜的主因,其实不过是为了给唐朝军事力量弱小遮掩罢了。

不要说武则天真正上位已在680年前后,之前的多番惨败与其关系不大。就算是武瞾称帝,内战出现,也是宫廷内部的高端争夺,对军队和百姓生活影响甚微。
这点从武周时期百姓安乐就看得出,军队就算受到影响,也不大。

QUOTE:
原帖由 小兵1234 于 2013-6-24 04:53 发表
吐蕃在安史之亂前的擴張,都在西域。在唐人來說,算是殖民地,所以沒切身之痛。當然我也相信唐軍戰鬥力是勝不過生活在青藏,體力強到離譜的吐蕃人的。而高宗、武則天時,宮庭政爭,才是重頭戲,君王對邊關本就不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17: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88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