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4 22:21 发表
甲兄看看出现恐有失的场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就会发现,恐有失的必要条件其实是长时间单挑,而不是下风。
不是充要条件就行。呵呵。
许、马之战充分说明,长时间的单挑并不会导致观战者恐有失。
我判断任何一名武将都会分析他所有的战例,最终位列何处是综合的结果。我不会根据一个或少数几个战例就直接定论的。
兄这话我反驳了不止一次了,张飞的战例很多吧,兄从吕布推张飞,就只要推导这一个武将,综合一回试试看,看看是不是循环论证。
我所说的依据也和甲兄不同,甲兄是根据某个依据就直接定论了,我不是,我仅仅是作为一个依据,还要看其他依据。依据有说服力强弱的问题,我不会因为某个依据说服力一般就不予考虑。就象法院审判时,不在现场的证据并不足以说明嫌疑人可以摆脱嫌疑,但却是嫌疑人辩护的有利证据。有铁证时,法院可以直接判案,比如颜良击败了徐晃,颜良大于徐晃,这可以算铁证,其他证据可以不用看了,引入也没用,不能推翻铁证。但铁证不是都有的,很多时候只能综合多个证据判案,法院还可以以证据不足延期判案,让警察继续收集证据,但我们没法等待,等待也没有用,作者已经不在了,我们只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案。
这个问题是兄没有看懂我的武评思路中的“武力推导途径”,当然兄有循环论证在手,自然觉得自己可以根据多个战例来综合确定武力,例如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