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参赛作品】偷换概念的“黑客帝国III”, 拉杂兼谈“苏菲的世界”、“风之谷”及“幽灵公主”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一:决定论的混淆(续)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描写一个英国的牧师,一开始的时候,他在布道坛上雄辩滔滔,使无数信徒为之拜服。例如,一些信徒会提出质疑:“如果上帝是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会受那么多的苦?”他有力地反驳这种动摇的心态,说:“上帝让我们受苦,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美好。上帝就如一个雕刻师,在我们这些木头上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刻刀削去多余的木屑,使木头感到痛苦,但若非如此,木头就永远只是一块平凡的木头,不能成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因此,上帝给予我们的苦难,恰恰是为了把我们磨砺成才。”

然而,后来这位牧师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一个从美国移民到英国的妇人,然而那妇人却患上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他悲痛万分,不能自制。他的朋友就劝导他说:“你自己登坛论道时,不也跟信徒们说,上帝给予我们苦难,只是为了我们磨砺成才,我们不应因此而耽于悲痛之中吗?怎么轮到你自己的时候,却做不到呢?”他激动地说:“那是因为我以前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悲痛。上帝真的是为了磨砺我们而使我们受苦吗?不!它根本就不关心我们是苦还是乐,是成才还是不成才。它只关心自己的雕刻,而根本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痛苦,我们是否愿意被雕刻成它所想要的样子。”

这电影中的牧师的思想前后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看似惊人,但其实内核不变,都反映了他信奉的是那第二种类型的决定论。只不过是,开始时的他,认为“上帝”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好,虽然人类是工具,但人类也是目的;电影结束时的他,认为“上帝”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它自己的雕刻乐趣,而根本没有考虑到作为工具的人的感受,因此人类是工具,但人类不再是目的。他相信“上帝”存在的信心并没有动摇,动摇的是他对于“上帝”的动机。

(本篇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

在正贴中我提到过,存在主义是从责任的高度来看待自由的问题的。自由意志之所以是一个必须相信的信念,是因为如果相信了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话,那么人就不必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负责,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由无赖地不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人组成的世界,不知其可也。

存在主义从这一视角来看待自由意志,乍一看非常新颖,令人鼓掌。但其实如果熟知西方文化,就会发现这种对“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的认识,并不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凭空地产生的,而是西方文化之中早就包含了这种思想的“萌芽”,存在主义只不过是把这种思想清晰化、系统化地表达出来而已。

例如,早在“伊索寓言”中,就有三个故事是关于“自由与责任”的问题的。其中两个都是以狗和狼来作比拟,说狗不自由,但不用自己去觅食;而狼很自由,却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生计。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都表达出对狼的赞美和对狗的不以为然。一个故事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即使最好的美食也都索然无味。”另一个故事的结论是:“自由比安乐更重要。”。但在第三个故事中,却是以野驴和家驴来作比喻,描写家驴经常要苦干,还要挨主人的打;野驴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然而,后来被狮子吃掉的却是自由的野驴,被奴役的家驴却因受主人的保护而免于一死。这一故事的结论是:“自由固然可贵,但有时也造成生命、生活的毫无保障。”这显然与前面两个故事的结论完全是针锋相对的。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虽然没有很直接地提到“责任”的问题。但它提到了“自由”的代价,就是要自己为自己找饭吃,自己保护自己。这显然是要自己为自己的生命、生活负责了。

后来美国的南北战争解放了南方大批的黑人奴隶,但不久后又出现了这些原来的奴隶自愿地回到白人庄园主那里去继续做奴隶,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有人为他们安排生活与工作,已经习惯了听从别人的指令来工作,而不是自己动脑袋思考应该做些什么。一个长期地丧失自由的人,也会丧失了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续)

关于“自由与责任”,我认为西方文学中最成功地表达了有关的思想的作品,要数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悲剧”。

“俄狄浦斯悲剧”的故事大致如下: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他出生以前,福玻斯(即阿波罗)曾对拉伊俄斯预言,孩子将来会杀父娶母。因此,当孩子出生以后,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便叫人把孩子抛奔在喀泰戎峡谷里,并把他的左右小脚跟钉在一起。不料拉伊俄斯家的老牧人出于怜悯,把这孩子送给在那里山上牧羊的一个科任托斯的牧人。这牧人又把婴孩送给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珀为养子。俄狄浦斯长大以后,从福玻斯的预言中得知自己注定的可怕命运,因为害怕犯罪,便赶快离开波吕玻斯和墨洛珀,只身出走。他在路上撞见一伙不相识的人,因故争吵,结果把他们杀死了。其中一人就是忒拜王拉伊俄斯。俄狄浦斯到了忒拜,替忒拜人除了人面狮身怪兽的大害,竟被拥戴为忒拜王,并娶了前王的妻子,那正是他的亲生母伊俄卡斯忒。神的预言应验了,注定的命运实现了。这以后,这个不幸的、其实是无辜的俄狄浦斯遭受到一连串的折磨和报应。他所辖下的王国爆发了可怕而漫长的旱灾和瘟疫。根据祭师向神问卜的结果,原来是这个国家里有人犯下了杀父娶母的大罪,因而上天要降临报应于这块土地之上。除非严惩那犯罪者,否则灾害不会结束。结果一查之下,原来犯下此罪的正是俄狄浦斯自己。当事情的真相完全弄明以后,伊俄卡斯忒(俄狄浦斯的母亲)悲愤自缢。俄狄浦斯尽管是如此地无辜,但为了拯救他的王国与子民,他放弃了王位,挖掉了自己的一双眼睛(以惩罚自己“有眼无珠”,见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认不出来),将自己终生地放逐出境。

俄狄蒲斯悲剧是很典型的古希腊悲剧,也就是“命运悲剧”的代表之作。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中有一个反复地表达的主题,那就是人无法抗拒命运,但尽管如此,人仍然是伟大的。与“黑客帝国II”这一类表达“悲观主义”的哲学观的悲剧作品不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但这自由意志并无助于人挣脱命运的摆布。这跟“悲观主义”彻底地认为人根本就没有自由意志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们不妨比较“俄狄蒲斯悲剧”和“黑客帝国II”就能明白这二者的微妙区别所在。“俄狄蒲斯悲剧”中,俄狄蒲斯的父亲、俄狄蒲斯本人在得知俄狄蒲斯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后,都竭力地采取了他们认为最有用的措施和行动来避免陷入这种命运之中,这些行为都显示了他们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相反,如主贴中提到的“黑客帝国II”中那段崔妮蒂违背诺言进入MATRIX中救援尼奥而致中弹下堕的情节,就连崔妮蒂爱上尼奥这一点也是早就被安排好的。证据是祭师能够预言这一件事,因此如果不是早就安排好的话,预言是不可能的。这就跟俄狄浦斯要杀父娶母这件事是他一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了的,因此可以被预言出来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崔妮蒂在这一个行为的选择中,甚至是没有自由意志可言的。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续)

然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与“黑客帝国II”这一类反映“悲观主义”思想的悲剧作品更重大的不同,并不仅仅在于是否承认人有自由意志,更在于它们要表达的主题完全不是一回事。“黑客帝国II”的主题风格是纯粹的“悲观主义”,但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并不仅仅是要表达“人不能抗拒命运(哪怕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更主要的是要表达“人的肉体可以被命运所击败,但人的意志不会被命运所摧毁”这积极而昂扬的主题。

我们暂且不看“俄狄浦斯悲剧”,而看其余两个在古希腊悲剧中也很有名的悲剧--“普罗米修斯悲剧”和“西西弗斯悲剧”。“普罗米修斯悲剧”中,普罗米修斯因偷窃火种播于人间而受到宙斯的惩罚,被绑在山崖之上,每天都被老鹰啄开胸膛,吃掉里面的内脏。但他总不能死去,因为每天夜里他又重新生出内脏,到第二天白昼的时候再受一次开膛破肚的极刑。普罗米修斯受其能力所限,不能反抗宙斯的惩罚,这跟作为凡人的俄狄浦斯不能抗拒命运的摆布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但这个悲剧的重心并不仅仅在于表现他的痛苦与受难,更在于他从来没有因为受到这样的残酷折磨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生出半点后悔之情。他顽强地忍受痛苦,勇敢地承担这窃火的后果。宙斯可以日复一日地迫害他的肉体,但从来没能摧毁他的意志。宙斯是万能的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是因为他爱怎么处置冒犯了他的人或神就能怎么处置;说不是,是因为他再怎么能耐,他也控制不了别人的精神,压服不了别人的意志。由此可见,古希腊悲剧所极力歌颂的恰恰是人的自由意志--可“自由意志”却是“黑客帝国II”等“悲观主义”的悲剧作品中所极力质疑其存在性的东西。

类似地,我们可以看“西西弗斯悲剧”。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后让巨石滚落下来,他再把巨石推上山顶,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在这样的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消耗殆尽生命。但是,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中发现了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发出的动感的美妙,他与巨石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是那般壮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类似地看到,西西弗斯虽然无力与诸神相抗,不得不去一次又一次地徒劳无益地推石上山,但最终他却凭着自己的意志把惩罚变成降福,把苦难变成享受。诸神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终止了这一惩罚。这里的故事走得更为极端,故事终结的时候,悲剧已经变成了喜剧,西西弗斯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意志而最终战胜了诸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续)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俄狄浦斯悲剧”、“普罗米修斯悲剧”和“西西弗斯悲剧”三者都有着共通的地方,都是关于人不能抗拒神(或命运),但人的意志却在对抗神或命运的过程中得到了张扬,被热情地歌颂与赞美,从而使古希腊悲剧带着浓厚的激扬奋发的风采。

不过,我认为这三个悲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仍然要数“俄狄浦斯悲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赞美了人的意志,更是将自由与责任联系起来。由“俄狄浦斯悲剧”的故事情节可知,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之间犯下的杀父娶母的大罪,根本就不是他的自由意志想做的事情。他是身不由己,受到了命运的可怕的捉弄。然而,尽管如此,他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即使有关的行为不是出于他的自由意志。但为了拯救他的王国与人民,他主动地对自己一连施加了三重惩罚(而不是像普罗米修斯和西西弗斯那样,他们是被动地受到惩罚)--弃位、挖眼、自我终生流放。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千多年后才大行其道的“存在主义”精神在他身上闪烁着光芒--我自由,我选择,我负责。尽管我的自由,我的选择不是为了得到这样的结果,然而,我仍然勇于为我所干下的一切负责,无怨无悔!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是俄狄浦斯这一悲剧人物的形象能照耀千古、感动了无数后世的观众泫然泪下的根本原因所在。人的自由意志为什么可贵,为什么可爱,为什么伟大,就在于这种责任感的存在。这就使俄狄浦斯这一形象,远远要比普罗米修斯和西西弗斯的形象只是简单地表现了人的自由意志的不屈与顽强,要深刻很多很多。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自由意志,但自由意志本身并不是最伟大的所在;而是自由意志所带来的人的责任感,才是人的伟大精神的根本源泉。而古希腊悲剧的伟大,也恰恰在这里--不仅仅是张扬人的自由意志,更是歌颂人的责任感。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不好意思,前面搞错了,这个“番外篇之二”还没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二:自由与责任(续)

俄狄浦斯聪明(那著名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司的谜语“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就是他破解的,并因此而使女妖羞愤得跳崖自尽)、勇敢、正直、善良……可以说,人世间一切最美好的品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然而,正因他是如此的完美无缺,根据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注定了要被摆上命运的祭坛。

无独有偶,评论家对于“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的评价,恰恰与俄狄浦斯如出一辙:“在三个人中(按:指在“天龙八部”的三个主角中),甚至在金庸笔下所有侠客中,萧峰的形象最为完美,然而偏偏也是他的悲剧色彩最为浓重。……萧峰的悲剧在于,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摆脱他的悲剧,这是他的命运,是他与生俱来的、命中注定的。如同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王一样,命中注定他将杀父娶母,他便是百般逃避依然不出命运的手掌心,依旧得杀父娶母。……于是,愚昧的、冲动的、软弱的、心怀叵测的、与他为敌的群众是对的,正气凛然的萧峰却错了,从他一出生便错了,没有任何人冤枉萧峰,命运恶毒地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然而萧峰的伟大,萧峰的不同凡俗在于他没有在命运的压迫下自暴自弃、沉沦屈服。”

确实,正如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女作家林燕妮曾提到过的那样,金庸小说以往的男主角身上的所有缺点,在萧峰身上一一得到修正;而金庸小说以往的男主角身上的所有优点,在萧峰身上则一一得到加强。然而他的命运却是最悲惨的。不过,上述对萧峰的形象何以伟大的评论,仍然是不够准确的。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从他的形象与俄狄浦斯的相似之处上看。那就是,萧峰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没有沉沦屈服,就像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这些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们那样在命运或诸神的打击下精神意志依旧顽强一样,更在于他也如俄狄浦斯一般,勇敢地承担责任。在雁门关外,他“以下犯上”胁逼辽帝退兵,他最后以死谢罪。读者都知道,他并没有错,但在那个古代社会里,他的这些行为无疑是“罪人所为”,他勇敢地承当了。他从胁逼辽帝的一开始,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但他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现代作家,金庸为萧峰安排的“命运”不像“俄狄浦斯悲剧”中那样是由天神决定的,而是由恶毒的人心、无可选择的血缘、无知的群众、偏狭的时代、甚至是萧峰自己不求得真相不肯罢休的倔强……编织成一张“命运之网”,将他一步步地推向毁灭,将他的一个个梦想无情地粉碎。因此,萧峰的悲剧,甚至不像“俄狄浦斯悲剧”那样是纯粹的“命运悲剧”,更揉合了“人性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因素在其中,使这部小说的悲剧色彩极其浓厚,主题内涵十分深刻。

这里,也再一次证明了我以前提到过的一个观点,即金庸小说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学的特征。

(本篇完)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8 22: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期待“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

这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问题,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太大,为什么中国文明的土壤里产生不了对个体的尊重,自我个性的张扬这些理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

写下这个题目,心虚得要死。因为这个题目实在起得太大了一点,很有点唬人之嫌。“happytime”说很期待,就更让我惭愧了,因为我并没打算就他(or她?)所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提供答案,而只是想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对个体认识的差异。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的产生,那实在不是我所能回答的。即使我能,也不可能在这么一个短短的“番外篇”中能做到的。我若真的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会专门开一个新贴来作深入的分析,而不会只把它放在一个附贴里进行。

实际上,我以前也已经一再地提出很多文学领域中的困惑--为什么西方文学中的很多文学类型,中国文学中都不存在?(如史诗、演说词等。)另外,西方文学中一些很成熟、成就很高的文学类型,中国文学中都或者是极其不发达,或者是艺术成就远远不及。(如长篇小说、戏剧等。)

这其实是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存在着重大差异,具体到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我连这些具体表现的原因是什么,至今都不能完全地得到至少能令我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那就更不必提更进一步、也是更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是如此地不同?

不要跟我提什么民族性的不同,我从来不相信这种东西。不是说不存在着民族性这种东西,而是民族性的不同本身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正是因为长期的文明差异的存在,逐渐地沉淀在我们的血脉之中,才形成了所谓的民族性的差异。而不是恰恰相反,因为民族性有差异,所以文明有差异。

而且,我更相信的是,人性是共通的。民族性的差异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顽固不变。特别是,如果我们要相信中国文明可以得到改造,我们就不能相信中国人天生地比西方人低劣,而且这种低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因为如果是这样相信的话,那么我们不必谈论任何改变了,因为从逻辑上说,我们已经堵塞了所有可以改变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金庸小说的客观存在,雄辩地说明了一件事:中国文学在积极而巧妙地吸纳、消化了西方文学的精髓之后,成就之高,不下于任何世界经典文学。因此,中国的现代文学的困境,在通俗文学的层面,是因为对于西方文学的优秀一无所知;而雅文学的层面,是一方面“食洋不化”地吸收西方现代文学,另一方面却也恰恰是对于西方古典文学一无所知。加强对西方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学习,真正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的灵魂、而不是拙劣地模仿其皮相,当为中国现代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之正途。

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是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下日本的现代文学的。日本的古典文学深受中国的古典文学影响,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但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问题。总的说来,日本的古典文学成就不如中国的古典文学。但以现代文学而论,日本以其当年模仿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积极地模仿西方现代文学,但同时又没有因此而全盘抛弃了以前继承下来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髓,而是将二者(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当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日本文学自身所独有的经典。最典型的例子,我在这个主贴中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宫崎骏的作品。这模仿而成的一些作品的成就,甚至已经超过了被它模仿的西方文学。

另外,日本的作家,甚至包括通俗文学的作家,对于西方古典文学的典故非常熟悉。这一点,相信对日本的动漫作品很了解的人就会深有所感,因为很多优秀的动漫作品都是以西方古典文学的典故为故事背景的。中国作家在这一方面,明显地落后日本的同侪多矣!这显示了日本现代文学不仅仅是模仿了西方现代文学的精髓,更大量地从西方古典文学中吸取养分。

当然,如果从整体来说,日本现代文学的成就仍然不能与西方文学相比,但至少比中国现代文学是远远胜过。中国现代文学要急起直追,日本现代文学的经验是应该参考与吸取的。

另外,前面提到过,金庸小说之大成,在于它巧妙地吸纳、消化了西方文学。我觉得这一点是少有金学家注意到的。大多数研究金庸小说的评论家,都只集中于分析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却甚少有人注意到他的作品中深深地浸透了西方文学(包括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其实,如果是对西方文学有比较深入研究的人,很容易就会看到金庸小说中西方文学的影子无处不在,一点不下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之深。目前金学研究过于偏重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方,显然是因为评论家大多不具备对西方文学的深刻理解,没有能力去分析,甚至是没有眼力去辨识充斥在金庸小说中的西方文学的精神。我希望以后有机会的时候,能专门对此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目前的话,也只能是零敲碎打地见到一些就提一些吧。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前面一贴,其实有点走题,这里还是回到这个“番外篇”要探讨的问题上去吧。

由主贴的内容,以及前面的“番外篇之二”,我们很自然会注意到一个问题,也就是在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中,明显地反映出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巨大不同。

我们看到,西方文学早于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很关注“自由”的问题,而这显然是中国文学所甚少涉及的。中国的道家也谈论“自由”,但其内涵与起点与西方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正如一些朋友在评论我所分析的“射雕三部曲”的主题是演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与道家时所指出的那样,道家所主张的“自由”是相当消极的,带有浓厚的厌世、逃避的色彩。真正比较起来,可能道家的思想反而是更接近于尼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而完全不是古希腊悲剧中那种悲愤却积极、悲痛却乐观的风格。因此,道家的“悲观”是阴柔的、被动的;古希腊悲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悲剧感”(甚至不能说它是“悲观”)却是阳刚的、主动的。

(赶紧澄清一点,其实我认为道家的那种悲观出世的思想,实际上也不同于尼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因为后者恰恰是因为悲叹“自由意志”的失落而悲伤愤慨,前者却多多少少给人一种“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阿Q精神”的感受。即在人世中不如意,于是以逃避尘世,回归所谓的“自由”、“自然”、“自我”的世界来开解和宽慰自己。)

更不必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家虽然影响极大,也只是辅助性质,为儒家“拾遗补缺”而已,并不能代表中国文明的“正宗”。

(待续)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9 09: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问题,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太大,为什么中国文明的土壤里产生不了对个体的尊重,自我个性的张扬这些理念?

我这个问题真是强人所难了。其实我现在只是想比较系统地了解一下东西方文明的特征,内涵以及之间的差异性,因为之前对两者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印象。
曾经买了一本厚厚的西方思想发展史,翻了翻,还是不怎么弄明白,之后就扔在 一边了。
至于中国文化方面,对现代文化可能还有一些认识,毕竟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内,对古代的东西,说来惭愧,基本上不明白,以前学古文最头疼了,基本上没有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可惜可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09, 9:59:20发表
曾经买了一本厚厚的西方思想发展史,翻了翻,还是怎么弄明白,之后就扔在 一边了。
至于中国文化方面,对现代文化可能还有一些认识,毕竟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内,对古代的东西,说来惭愧,基本上不明白,以前学古文最头疼了,基本上没有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可惜可惜!

要理解西方或中国文明的特征,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钻研厚厚的学术论著,不如去看文学作品。那东西间接,却真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9 1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个问题: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追求的自由是什么自由?
好象也是道家那种逃避,厌世的自由吧。
小时候,很喜欢令狐冲,觉得他那种“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的豪情很是让人佩服和羡慕。
大了,发现令狐冲原来是个懦弱的逃避者,而且他的隐居根本是个空洞的梦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差异,具体地表现在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之上,最显著的一点,就要回到我在主贴中提到过的那个最基本的哲学元命题:“我是谁?”或者说,“人是什么?”如果仅仅从单纯的生物学的角度来界定的话,那么人只是一团血肉骨头。但动物也是一团血肉骨头,人与动物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人在智力上比动物要聪明,但动物在很多体力方面也比人要灵活敏捷,凭什么只比较智力,而不比较体力呢?因此,“我是谁?”或“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地引申为“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中国文明其实对此是有研究与回答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孟子的观点:“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告子上》)也就是说,中国文明之中,是以“道德”或“善”或“君子”来界定“人”的。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是禽兽(动物),是因为人有向善之心。尽管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色、性等动物的本能或野性的欲望,但人也有动物所绝对没有的“社会性格”,正是这些“社会性格”决定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中国文明所认为的是,这“社会性格”就是“善”。道德由善及由此而发展出来的其它品质所构成,而这些品质集中于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称之为“君子”。“君子”是“善”或“道德”的人格载体。一个人,如果没有承载这些品质,那它跟动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实际上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很少很少的,但正是那一点点的善恶之别,就“人鬼殊途”,就区分了“庶民”(只有动物性的、仅仅在生物学意义上可称之为“人”的人)与“君子”(具备了社会性、在社会学、伦理学意义上与可称之为“人”的人)。

相比之下,西方文明的回答显然是完全不同的。前面在“番外篇之二”中我已经提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自由意志。”这就是西方文明的回答。人与动物乃至其它一切死物的根本不同所在,是因为人是自由的,是自我支配的,人的一切行为是为自己服务的。像前面提到的“伊索寓言”之中,有两个关于狗和狼的故事,都是歌颂自由而鄙视为了生活的舒适和安乐而放弃选择自由的行为的。在古代的西方社会中,如果没有自由,人就是奴隶,跟工具没有区别,只不会是前者会说话,后者沉默不语而已。真正的人,是自由的人。西方文明对“自由人”(另一种称呼是“公民”)与“奴隶”的区别之重视,就如同中国文明对“君子”与“庶民”(另一种更常见的称呼是“小人”)的区别之重视。

由此,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对于“人是什么?”、“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如何地不同,从而反映了各自对于“人”的认识的差异之巨大。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09, 10:13:13发表
问个问题: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追求的自由是什么自由?

令狐冲所追求的自由,既有道家那种逃避的成份,也有西方思想中关于“自由”的观念(具体地说,是针对政治对人的异化而产生的反抗,从而主张人是自由的,不是政客的工具,不应被利用,不应被政治目的而侵害人的私人空间)。因此,“笑傲江湖”的主题是很复杂的,实际上更主要的是反映西方思想中的自由观,而不是道家的自由观。但因为是古代题材的作品,不能凭空地拨高书中人物的思想境界,因而就选取了比较近于西方思想的道家而不是儒家。但你如果注意地看,注意地分析,会发现那里面的自由与道家不完全一样。实际上,“射雕三部曲”中的所谓道家人格也不完全是真正的道家思想。

总而言之,“笑傲江湖”中也深深地浸透了西方思想,你如果多了解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分别,就会明白“笑傲江湖”中的自由观属于西方政治哲学中所主张的“消极自由”观。(但注意,那跟道家的自由观很消极,不是一回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紫冠道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2
帖子 721
编号 7088
注册 2004-4-27


发表于 2004-5-9 1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5-08, 20:02:10发表

作为一个现代作家,金庸为萧峰安排的“命运”不像“俄狄浦斯悲剧”中那样是由天神决定的,而是由恶毒的人心、无可选择的血缘、无知的群众、偏狭的时代、甚至是萧峰自己不求得真相不肯罢休的倔强……编织成一张“命运之网”,将他一步步地推向毁灭,将他的一个个梦想无情地粉碎。因此,萧峰的悲剧,甚至不像“俄狄浦斯悲剧”那样是纯粹的“命运悲剧”,更揉合了“人性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因素在其中,使这部小说的悲剧色彩极其浓厚,主题内涵十分深刻。


對天龍的看法可謂精辟。極其的贊同----蕭峰,金庸筆下第一人(我一直這樣認為)

對文學沒什麼感覺,特別是西方古典文學就不知所雲了。
很多時候是因為喜歡歷史才看一些東西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9 18: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象看过介绍说积极自由是去做……的自由,消极自由是免于……的自由。
那杨过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喜欢杨过那份永远抗争的精神,虽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许是不智。


我也很喜欢萧峰,非常经典的悲剧,任是如何地武功盖世,如何地豪情盖天,如何地智谋过人,仍逃不出命运的天罗地网。


有些评论家认为杨过小龙女的大团圆是败笔,改成悲剧会更经典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接受萧峰的悲剧(最后的结局如此无奈,却也如此自然,以萧峰的性格还有别的选择吗?),却不愿接受神雕的悲剧(如果是悲剧结局的话),杨过只不过追求个人小小的幸福,却要遭受如此多的波折,那也太郁闷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09, 18:35:51发表
好象看过介绍说积极自由是去做……的自由,消极自由是免于……的自由。
那杨过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喜欢杨过那份永远抗争的精神,虽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许是不智。

不错不错,你还真有点西方政治哲学的底子,可以跟你比较深入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确实,消极自由就是“免于……的自由”。所以你看“笑傲江湖”中,刘正风要金盘洗手,这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道家所追求的“退隐”不完全是同一回事。如前所述,道家的主张,其实很有点“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味道,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如意,因此就退而求其次地想退隐。但刘正风显然不是在现实世界(江湖)中不如意,他早就已经名成利就,并不是像李白之类的是“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平。他是真心地希望与知音人逍遥世外,追求真正的艺术,因此要退出江湖,不要受江湖上那狭隘的“正邪之分”的左右,那是一种典型的希望能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免于正邪之见的影响的自由”,因此是西方思想中所主张的“消极自由”。

然而,他的愿望不但落空了,而且为此而付出了家破人亡的沉重代价。这里的故事,所昭示的正是政治的可怕,它不容许你“敬而远之”!你想“免于过问政治的自由”?没门!

至于杨过,显然他所追求的也是一种“免于……的自由”。“神雕”中描写他与小龙女在英雄大会上与郭靖起冲突时的一个细节描写,对于这一点表现得很明白:

=======
杨过昂然道:「我没错!我没做坏事!我没害人!」这三句话说得斩钉截铁,铿然有声。

厅上群雄听了,心中都是一凛,觉得他的话实在也有几分道理,若是他师徒俩一句话也不说,在甚麽世外桃源,或是穷乡荒岛之中结成夫妇,始终不为人知,确是与人无损。只是这般公然无忌的胡作非为,却是有乖世道人心,成了武林中的败类。
=======

他所追求的,是“免于世俗道德约束的自由”。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没有对任何人构成伤害,根据西方思想中对于“消极自由”的观念,这就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政府也好,社会也好,其他人也好,是没有权利去干涉的。这就是“消极自由”的精髓所在。自由总是有约束的自由,但如果一个人行使他的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时并没有影响其他人,其他人是不能以任何的藉口,诸如道德啊、大义啊、国家利益啊,等等,去干涉他的自由,干涉他的选择。

由此,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金庸小说中是如何地浸透着西方思想的精髓。

至于杨过性情激烈,令狐冲则冲和得多,那并不是“消极自由”中的“消极”的含义,而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而已。金庸不会重复自己笔下的男主角,因此杨过与令狐冲不是同一种性格的人,尽管他们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西方“消极自由”的观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09, 18:35:51发表
有些评论家认为杨过小龙女的大团圆是败笔,改成悲剧会更经典吗?
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接受萧峰的悲剧(最后的结局如此无奈,却也如此自然,以萧峰的性格还有别的选择吗?),却不愿接受神雕的悲剧(如果是悲剧结局的话),杨过只不过追求个人小小的幸福,却要遭受如此多的波折,那也太郁闷啦

小说创作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如果小龙女的结局不是写成大团圆,“主题”上或许能有更深刻的悲剧色彩,但对“情节”是一个重大的损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杨过一定跳崖死了,郭襄也跟着要死,大家都死了,这样的结局有什么意思?(这跟“天龙八部”中把萧峰、阿紫、游坦之都写死了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各自的故事都已经相当完整,“情节”上自然而然地到了要结尾的时候。但显然是郭襄的故事还很不完整,未到必须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它够悲吗?要注意的是,主角“死”一定会带来悲剧色彩,但悲剧色彩并不一定非要以“死”来表达。像郭襄没有死,一辈子地思念杨过,这样的结局,不是比她一死了之更“悲”吗?又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疯了,不是比他一死了之的结局更发人深思吗?不要总以为“死”才是最“悲”的结局。

更何况,“射雕三部曲”的三本小说的风格都是“正剧”而不是悲剧,把“神雕”写成纯粹的悲剧,会影响三部曲的风格不统一。金庸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神雕”本身的需要,更要通盘地综合考虑三部曲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价值。

因此,综上所述,我不认为那是败笔。进行文学创作时,要综合考虑各要素的关系;进行文学批评时,也要综合考虑各要素的关系。不能将某一要素孤立地进行评价,那样的意义不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9 21: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理,杨过的追求是属于”免于世俗道德约束的自由“,那么他的行为说来就是积极地追求他的”消极自由“。
”消极自由“也是要人去积极争取的,呵呵!

记得我看的资料上好象说积极自由经常有被滥用的可能性,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后果,所以消极自由是更为合乎现实选择的自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09, 21:13:53发表
记得我看的资料上好象说积极自由经常有被滥用的可能性,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后果,所以消极自由是更为合乎现实选择的自由。

是啊,“倚天”中的灭绝师太的形象就是用来反映“积极自由”的危害之大的。嗯,这里又再说明金庸小说中是如何地浸透着西方思想了。

通俗地说,“消极自由”是指,我相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事情是不影响别人的,我就有自由去做,别人不应该来干预;而“积极自由”却是指,我相信什么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你却认为不应该做,我就有自由来强迫你去做。

“法国大革命”的恐怖就是“积极自由”无限扩张的结果。“法国大革命”中有一句充满了矛盾的话——强迫你自由!因为我认为你是应该自由的,因此即使你不想自由,我也要强迫你自由。但这恰恰是严重地违反了“消极自由”的宗旨的。我如果不想自由,那是我的自由选择!你怎么可以强迫我,而我的自由还能不受侵犯?

“积极自由”往往以“道德”、“正义”等冠冕堂皇的藉口来侵犯别人的“消极自由”,从而在实际上使自由变成一句空话。我们看到,“笑傲江湖”中左冷禅要杀刘正风,用的也是什么“反魔教、扶正道”的大口号,最后的结果却是不折不扣地侵犯了刘正风要退隐江湖的自由。

实际上,法国大革命的末期,罗兰夫人临死时就已经沉痛地谴责:“自由,自由,多少罪恶灭汝之名以行!”这里的“自由”,严格地说,其实是“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从来是不会被借用来行罪恶之事的。因为“消极自由”从根本上就反对以任何大义凛然的藉口来干涉别人的自由选择。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10 13: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灭绝这个老尼姑我最深恶痛绝的了,杀人如麻还自认为正义无限,小东邪的传人怎么这么失败?周芷若拜在她的门下可算倒了八辈子,当初多善良可爱的一个小姑娘。

法国大革命时期腥风血雨,确实恐怖,相反英国的光荣革命就温和得多。
英法两国地理位置如此靠近,民族特性却相去甚远,哲学流派上好象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划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10, 13:31:24发表
哲学流派上好象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划分。

是啊。由此衍化出来很多的区别,如“自由”中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民主”中分“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等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文明从一开始的起点上,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界定“人”的。那所谓的“道德”,所谓的“善”,是要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合作才能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就是主张压抑个体的意志(否则就是“自私自利”),鼓吹为集体(如社会、国家)而奉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文明更重视人对集体的贡献,而不是他自身个性的张扬。

相反,在西方文明中,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意志,就不再是人。因此,西方文明更主张的是个性的张扬,鼓吹的是在外间势力的压迫之下,即使客观上无法战胜,主观上也要努力地抗争。

这就导致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往往对同一故事情节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例如,在某件事上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国文明可能会认为那是“自私”,那是“不顾全大局”。甚至,即使是对于同一件事抱有相同的态度,其出发点很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前面的“番外篇之二”中提到过的“普罗米修斯悲剧”,如果是中国文学中的作品,可以预见,有关的主题会被大改特改,改成主题重心在于表现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间有火、让人间有温暖而不惜牺牲自己。然而,古希腊悲剧中的重心显然主要不在于此(当然,这也是该剧的一个小主题,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大主题)。

前面提到过,金庸小说的成就,在于他成功地把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与西方文学的精髓揉合而成浑然一体,这里又可以举出例子来加以证明了。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已经是一本同时浸透了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精神的悲剧作品。在这小说中,香香公主喀丝丽为了爱而献出自己的生命,陈家洛则为了所谓的“兴汉大业”而牺牲了喀丝丽,当然也葬送了自己的爱情。此书一出,读者都恨极了陈家洛,认为他以事业牺牲爱情,不值之极。然而,问题并不是一般读者所直观地理解的那么简单。

这书里其实是讲述了两个类似的故事的。除了喀丝丽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个二人在迷城之中发掘出来的古代故事,即玛米儿的故事。玛米儿也是为了事业而牺牲爱情,似乎跟陈家洛的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后来陈家洛劝说喀丝丽听从乾隆的时候,也是以玛米儿的故事来作榜样的。但为什么读者不会觉得玛米儿的行为不妥,反而觉得她很伟大,她的故事很感人;却觉得陈家洛很可恨,他的故事很可鄙呢?

一些读者可能认为,那是因为玛米儿是主动地要求献身的,而喀丝丽是受陈家洛所劝的;玛米儿牺牲的是自己,陈家洛牺牲的是别人。这不对。陈家洛也没有强迫喀丝丽,而是以道理说服她的,喀丝丽在明白了情势之后,也是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而陈家洛深爱喀丝丽是无庸置疑的,他牺牲喀丝丽,其实比牺牲他自己更要痛苦上千倍万倍。我相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牺牲喀丝丽。

另一些读者可能认为,那是因为玛米儿的牺牲最终是成功地实现了她所要追求的愿望,但陈家洛的牺牲最后却是彻底地归于失败,因此会令人觉得陈家洛的牺牲很不值。这样的不同结局确实是会影响到普通读者的情绪,但我们不妨细心地一想。就算陈家洛真的成功了,读者就会因此而原谅他,因此而认为他这样牺牲喀丝丽是正确的吗?恐怕答案,仍然是“不”吧!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其实,根本的原因不在于这些,而在于玛米儿与陈家洛各自的追求看似一样,其实完全不同。玛米儿所追求的,正是“自由”!我们看她临死时所书写的遗书中最后的段落:

======
以后我们的人就能在沙漠上草原上平安过活,年轻姑娘可以躺在他心爱的人怀里唱歌。我哥哥、阿里和我都死了,可是我们已打败了暴君。暴君的堡垒造得再坚固,我们还是能够攻破。
======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谁能不热泪盈眶,有谁能不被那热烈地追求自由、无畏地追求自由、无悔地追求自由,而且坚信追求自由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精神所感动?那尽管是出自一个古代女子的手笔,却充满着磅礴的爱与恨,那顶天立地的形象,那风云也为之失色的气概,与古希腊悲剧中的那些英雄们的形象与气概,是何等的相似!

是的,玛米儿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古典文学中才有的形象。我们完全不可以想象,中国的古典文学中能塑造出如此伟岸昂扬的男子形象,更不必说那是一个女子的形象了。鲁迅曾盛赞“山海经”中的“刑天舞干戚”,以追思远古时代的中国人也有这样的“猛志故常在”的情怀与壮烈。然而,故且不论这样的英勇形象与“自由”的追求扯不上什么关系,那也就只是这么“小猫数只”的珍稀品种,完全不能与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群像相提并论。而我以前在“文学影视中的李世民”一贴中提到过“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形象之壮怀激烈,中国文学中少有能及,但跟这类古希腊悲剧式的英雄形象相比,仍然不免显出小家子气来了。因为,虬髯客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报仇雪恨而已,即使不是私人恩怨,又怎能跟这种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男男女女们相比呢?

事实上,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所描写的回疆部落的风貌,与其说写的是少数民族,不如说是以西方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形象为模仿的对象的。我们看到,这个部落中的人们,粗犷、质朴、英勇、善战、正直、不屈、热情、奔放……每一种品格,无不是西方古典文学中所热情讴歌的英雄形象所具备的品格。

而到小说将近结束的时候,金庸更以其悲剧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毫不回避地给这个部落安排了最悲壮的结局--全军覆灭,全族人力战不屈而死!这跟古希腊悲剧之中,英雄们到最后仍然不能摆脱被命运、诸神所战败、击倒的结局又是何等的相似啊!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既然对回疆部族的描写反映的是西方文明,那么很明显,对以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众英雄的描写,所反映的正是中国文明。陈家洛的所作所为,令读者切齿痛恨的,其实是因为他根本并不真正地打算追求什么“自由”,推翻什么“暴政”,而仅仅只是想上面的统治者在形式上改变成为“汉族”的“正统”而已。乾隆还是那个乾隆,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只是改了衣冠,只是改了血统,有什么不同吗?此书把乾隆的统治写成“暴政”,这姑且不论与历史事实不符,但恰恰既然已经在小说中设定为“暴政”,为什么陈家洛在乎的仅仅是他是汉人还是满人?难道因为是汉人,他的暴政就不再是暴政?难道因为是“自己人”,暴政就变得可以容忍?自由就不再需要、也不再值得追求了吗?这跟玛米儿的理想完全就不是一回事!陈家洛等人所追求的,根本就不是玛米儿所追求的免于暴政的自由,而仅仅是一个虚有其名的所谓的“正统”!

因此,尽管大家最后都是失败的结局,而回疆部落的“全军覆灭”,甚至比红花会最后的“全身而退”更为惨烈,但我们绝不会觉得木卓伦一族的失败是“不值”,却会对红花会的一场谋划尽成空感到痛心和愤慨--不仅仅是愤慨乾隆的“无耻”,更是愤慨红花会众英雄的“无知”!

总而言之,金庸在这小说中,其实是通过对所谓的少数民族的描写,处处都在以西方文明来与中国文明相比较,以西方文明“大道直行”地追求“自由”,来含蓄地否定中国文明那“曲线救国”式的追求所谓的“正统”。

由此可见,金庸从最一开始创作小说的时候,就已经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与影响,这显然是其他所有武侠小说作家所不会、也不能做到的。

(待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番外篇之三:西方文明VS中国文明(续)

更能反映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在界定“人”(英雄)方面的巨大差异的,正是这部“黑客帝国”的第一部,与中国近来另一部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大制作”--“英雄”。

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就从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对“英雄”的界定不同的高度之上,比较了这两部电影。评论已经分析得很充分而透彻,不必我来重复了。就把那篇文章贴在下面,作为这个“番外篇”的终结。


附:

《英雄》的奴隶逻辑(作者:李大强)

  张艺谋的《英雄》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工艺品的特征在于以机械化的程序精确地实现艺术品的细节特征,但不具备艺术品的灵魂。在细节方面《英雄》近乎完美,在音响和视觉方面给人强烈的震撼,但是整个故事表达了一种畸形的哲学。

  《英雄》表现这样一种境界:牺牲个人,成就大业。所谓的大业就是令每一个个人献出自己,成就一个人的统御,而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人被称为英雄。篇尾字幕称秦始皇“护国护民”,张艺谋为什么要加上一句如此突兀和牵强的评价?因为“护国护民”这四个字是刺客们甘愿自我牺牲、甘愿放弃复仇目标和刺秦使命的理由,张艺谋的故事以此为基础。尴尬的是,“护国护民”其实是奴役国民的婉称。

  刺客们的一句台词是“和天下人的痛苦相比,一个人的痛苦不是痛苦”。这句话的现代解说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我绝不反对奉献精神,但我反对奉献精神背后的陷阱。一只狼出现在羊群中,对羊进行教化:奉献是美德,统一是大业,把你的贱命交给我,我利用你的痛苦结束天下的痛苦。这个奉献精神的圈套不是童话寓言,而是两千年来历久常新的中国历史。这种理论最初由狼主张,后来则由羊主动宣扬,这就是自然的奴隶进化为自觉的奴隶的过程。“和天下人的痛苦相比,一个人的痛苦不是痛苦”,这句台词本应属于秦王,却由刺客说出,这就是进化的证据。两千年来,中国人惯于把强者的意志当作自己的意志,把强者的声音当作自己的声音,把强者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把强者的逻辑当作自己的逻辑。

  汉朝以降,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传统,这种传统是以"主-奴关系"为核心的。整个社会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两个层次之间以主-奴关系连接,奴隶是主子所拥有的一样物件。为了确立主-奴关系的先天合理性,这种关系披上了人伦关系的伪装。这种意识形态当然是由主子设计的,反映了主子的愿望,但是中国文化的畸形之处在于强大的教化使得每个奴隶发自内心地拥护这种关系。奴隶意识深入人心,并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以至于在电影院里,我们时常与奴隶意识遭遇,编剧和导演经常在无意中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思想更像一个奴隶。

  我愿意把《英雄》与另一部著名电影《骇客帝国》(the Matrix)比较。两部电影都在市场意义上获得辉煌的成就,在艺术形式方面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二者有根本的差别。《骇客帝国》中的人物希望建立一个摆脱奴役的世界,《英雄》中的人物希望建立一个奴役的世界(张艺谋把奴役叫做“统一”,把这个建立过程称为“统一大业”);《骇客帝国》的故事是一群原本受奴役的人寻找自由,《英雄》的故事是一群原本自由的人追求奴役;《骇客帝国》是关于英雄的故事,《英雄》是关于奴隶的故事;《骇客帝国》反映了马丁.路德以来西方文化中日渐膨胀的自由精神,《英雄》继承了孔子以来中国文化中逐渐定型的教化意识。

  教化即奴化。从文化的意义上说,奴隶不是人,所以《英雄》是关于奴隶的电影,而不是关于人的电影。这样一部影片竟以"英雄"冠名,确实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强大教化功能--奴役不再是一种强制,而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追求奴役的人被中国人作为英雄崇拜,从而鼓励大家更好地向往和欣赏被奴役的状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效益和效率领导艺术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张艺谋无意中充当了教化者的角色,遗憾的是,这种教化本是主人为奴隶准备的。


(本篇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再补充一下,我觉得上面转贴的评论文章有一点是非常精准的,那就是中西方都讲究奉献,但西方文明主张的是为自由而奉献,但中国文明主张的是为所谓的集体利益而奉献。

这也正是玛米儿与陈家洛的区别。玛米儿也奉献,但为的是摆脱暴君的统治而奉献;陈家洛也奉献,但为的是一个虚幻的“正统”,是一个所谓的汉人的集体虚荣心而奉献。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5-10 21: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奇地问一句,西方社会也是从封建社会过来的,难道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观念,宣扬这些观念会给统治者带来多少好处,难道西方君主是傻瓜?

而中国百家争鸣时代各类思想喷涌而出,难道就没有出现过一点为个人争自由的观念?或者是出现过这类思想但被统治者抹灭地连一点渣都不剩了?

在中国为个人自由而奉献的精神谓之自私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5-10, 21:28:19发表
好奇地问一句,西方社会也是从封建社会过来的,难道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观念,宣扬这些观念会给统治者带来多少好处,难道西方君主是傻瓜?

而中国百家争鸣时代各类思想喷涌而出,难道就没有出现过一点为个人争自由的观念?或者是出现过这类思想但被统治者抹灭地连一点渣都不剩了?

在中国为个人自由而奉献的精神谓之自私也!

唉,你这个问题又是太大了,我不可能回答得了的。

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西方的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代西方权势最大的不是君主,而是教皇;不是世俗的政府,而是信仰的教会。西方文明中讲究“上帝面前,人人都是罪人”,君主并不因此而比庶民更有道德上的优势。西方人心目中的“父”,只能是“天父”(上帝),不可能是君主。如果君主要求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他反而是“大逆不道”了。教皇会来找他麻烦的。

但这个理由只会引发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中宗教这么重要,中国却不然?因此这个问题仍然不算得到解答。

另外,你不要受那种什么“封建社会”的观念的影响。“封建社会”这个词误导性很强。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封建社会”,这个词语是西方历史中的概念,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拿那个东西来套中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7 02: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640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