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二次北伐之围陈仓的两点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9-18 17: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盂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水经注.沔水》)可见,孟达屯在三郡未合之前的房陵而非上庸,看看,你发表了些意见,单无知而犯错之处有多少?
----------------------------------------------------
敢情宛至上庸的道路和宛至房陵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是吧? 如果是, 我承认无知, 你如果不敢承认, 那么就纯粹你无知且扯淡了.


李白这句诗虽然形容了蜀道之难,但也属于夸张之言,否则李白行得了蜀道怎么不见他上青天呢?
----------------------------------------------------
你也可以把司马懿这条道的夸张说法拿出来, 瞧瞧嘛.


你看地图,见是绿色平均便言是“平川大道”,意思是说古代由于缺少开发而不会有森林河流等阻碍?你能把树林密布等称做“平川大道”吗?除非你能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否则只能是你的臆测。这不成立,你的比较就更没有意义了。
----------------------------------------------------
魏延建议诸葛亮: 5000精兵, 负粮5000, 也需要10日走完那600里的子午谷(入蜀道中相对易走的一条).

你的比较有多少意义? 有胆子就说你的脑门拍一拍就比魏延更清楚行军走栈道的速度ok?

另外, 要证明两边道路行走难度相差不多的是你, 而不是我. 否则比较没意义的更是阁下, 也不是我. 是你把这两条道路拿来比的, 根本不是我.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9-18 17: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17: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敢情宛至上庸的道路和宛至房陵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是吧? 如果是, 我承认无知, 你如果不敢承认, 那么就纯粹你无知且扯淡了.



QUOTE:
您先证明由宛至上庸一段路是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再说吧.

你的无知从你说宛离新城八百里就足以证明了,至于这个问题——转移中心点可不是聪明的行为,你先前说得很清楚是“宛至上庸”,意思是说司马懿从宛到上庸讨伐孟达,否则司马懿何以把目的定于上庸?因此这完全是你的无知所造成的错误。你口头的承认与不承认,改变不了事实。

QUOTE:
你也可以把司马懿这条道的夸张说法拿出来, 瞧瞧嘛.

我不否定蜀道难行,而只是指出,李白的诗句是夸张得手法,看来你不但无知,还我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都无法充分地理解。

QUOTE:
魏延建议诸葛亮: 5000精兵, 负粮5000, 也需要10日走完那600里的子午谷(入蜀道中相对易走的一条).

你的比较有多少意义? 有胆子就说你的脑门拍一拍就比魏延更清楚行军走栈道的速度ok?

另外, 要证明两边道路行走难度相差不多的是你, 而不是我. 否则比较没意义的更是阁下, 也不是我. 是你把这两条道路拿来比的, 根本不是我.

哈哈,子午谷是相对易走得一条?这你是从何而知的?子午谷是途远且难走的一条。而且,魏延是自褒中入褒斜谷转入子午谷的,距离不仅是子午谷的全长,而且若宛至新城不是平川大道,我的比较会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是你的。你还是多读些书、看一下他人的文章、学习一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受不了无忧大帝的思维逻辑 以及指责其他人的无知。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
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
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
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
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这是写的是上庸还是房陵?

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盂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水经注.沔水》)这段意思是,新成立了一个新城郡,制所设在房陵故县。谁告诉你司马攻击孟达时,孟达呆在房陵了?

自己白痴,还说别人无知,本来懒得理你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是越看你这种人越烦。本来懒得理你这种神经病。

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盂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水经注.沔水》)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制所在房陵。就表示孟达被攻击时是在房陵?

晋书明明写的是上庸。

上庸郡:东汉建安中分汉中郡置,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十堰市竹山县西南)。
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堵河中、上游。

书上还写了上庸三面环水,都被你无耻的无视了,就这拿来指责别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8: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这里如果是说房陵距离,

那么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这个你怎么解释?

难道孟达在房陵写信,写完又跑到上庸守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18 19:0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包子包子 于 2007-9-18 18:55 发表
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这里如果是说房陵距离,

那么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这个你怎么解释?
...

在下估计,无忧大仙会说,对啊,孟达在房陵写信,结果不多时,就来到上庸,更证明了张颌完全可以到达南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19: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不好意思,之前没有注意到,《晋书》所载是上庸城,一直按《三国志.明帝纪》记载的“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为准了,惭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9: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身司马8日至上庸都是有疑点的。懒得多说了,总之拿这个来做行军例子绝对不合适。

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
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这里说孟达得到信很高兴,开始犹豫不决了,拿不定主意是不是马上反叛。
司马说:这个人没信义,要趁着他狐疑不决的时候,赶快先去解决了他。
这里应该是司马趁孟达还在犹豫的时候,就准备进军解决了他。然后说8天到了城下。

再然后。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
城下,何其神速也!”

这里说,孟达造反才刚刚8天,司马就到了。

我就郁闷了,这送信来回不要时间啊,司马的口气应该是写完信就开始准备进攻了。另外,不是说孟达在犹豫吗?犹豫的时间呢?难道只犹豫了一晚上?

所以,这里皮里阳秋,很可疑,更觉得是在赞美司马先见之明,更象是司马在孟达未造反之前就已经动身了,然后孟达造反,刚刚8天司马就到了,未必只在路上走了8天。晋书为了描写夸张点,就借用了孟达惊叹的时间作为行军时间。要不然也太巧了点。

关于这个行军可疑的事情,跟这个事情很类似的,还有钟会造反,贾充入蜀以及司马师临长安可以参考。说司马走8天,未必正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19: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得你知错一次,就不再说你了。

对你的道歉表示下尊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19: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包子包子 于 2007-9-18 19:32 发表
本身司马8日至上庸都是有疑点的。懒得多说了,总之拿这个来做行军例子绝对不合适。

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
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 ...

哈哈,这个问题在百度我早解决了(也是此帖)。当然了,你的疑惑是有道理的,《晋书》的确使人疑惑。

但《魏略》的记载则很清晰:“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而《晋书》记载:“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

司马懿恐其速反,以书安慰而暗中出兵讨伐是完全可能的,但说“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可能是夸大其效了,按《晋书》记载司马懿行军八日至上庸城下,而孟达后来写信给诸葛亮说:“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可见,司马懿起行之日,孟达已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1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包子包子 于 2007-9-18 19:35 发表
难得你知错一次,就不再说你了。

对你的道歉表示下尊重。

哈哈,应该说是我难得错一次,我犯错,从来都是承认的,而不像你,犯了那么多错,居然无一处明言的承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8 20: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懿恐其速反,以书安慰而暗中出兵讨伐是完全可能的,但说“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可能是夸大其效了,按《晋书》记载司马懿行军八日至上庸城下,而孟达后来写信给诸葛亮说:“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可见,司马懿起行之日,孟达已反。



这个当然有可能,我只是说这也未必太巧,恰巧司马动身之日,就是孟达造反之时,过于巧合。所以我只是说是疑点,而不是确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秦岭太白的蜀道较宛县到上庸沿汉江的道路当远为艰难。

从平均海拔高度上看,川陕蜀道经过秦岭,秦岭三座主峰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分别海拔3767M、 2720M、 2604M,而安康、竹山地区处武当山、大巴之间,房县更在一个小盆地上,距离两山脉主峰都比较远,武当山主峰不过612M。


从道路所经河谷的宽阔程度,两者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的。


建议读一下史念海先生的《关中的军事历史地理》及《汉中历史地理》。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9-18 20: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2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9-18 20:45 发表
秦岭太白的蜀道较宛县到上庸沿汉江的道路当远为艰难,从平均海拔高度以及河谷的宽阔程度,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建议读一下史念海先生的《关中的军事历史地理》及《汉中历史地理》。

嗯,秦川谷道比宛至上庸的道路艰难是肯定的,但说是“平川大道”只怕是没有根据的臆断,孟达言:“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便是例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8 20:51 发表

嗯,秦川谷道比宛至上庸的道路艰难是肯定的,但说是“平川大道”只怕是没有根据的臆断,孟达言:“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便是例证。

当然,三郡所在仍然属于山区,夏侯尚曾说:“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8 2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07-9-18 20:59 发表



当然,三郡所在仍然属于山区,夏侯尚曾说:“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哈哈,足以博学,在下自愧不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9-18 23: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三郡所在仍然属于山区
-------------------------------------------------
可不是由宛至上庸都是山区. 1200里有多少山区? 我说的是由宛至上庸.


我不否定蜀道难行,而只是指出,李白的诗句是夸张得手法,看来你不但无知,还我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都无法充分地理解。
-------------------------------------------------
我不否认李白夸张, 我是要你指出由宛到上庸也必须经过跟蜀道相若的险路, 并且距离不断, 你也可以举出夸张的形容上庸的描述, 你只懂指责别人无知来掩盖你的窝囊吧?
举不出证就举不出证, 骂多少句无知也改变不了你证明不了你的论点.


哈哈,子午谷是相对易走得一条?这你是从何而知的?子午谷是途远且难走的一条。而且,魏延是自褒中入褒斜谷转入子午谷的,距离不仅是子午谷的全长,而且若宛至新城不是平川大道,我的比较会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是你的。你还是多读些书、看一下他人的文章、学习一下吧!
-------------------------------------------------
哈哈, 子午谷是途远且难走的一条又是如何得知的? 难道就凭你一句话?
宛至上庸不是平川大道? 你得先搞清楚上庸所处的山区到底有多大. 宛到上庸又是行哪条路的, 到哪才开始进入山区比较好, 别在这一句"不是平川大道"就了事了.

宛至上庸沿河道路原来是"崎岖山路"啊? 你搞清楚宛至上庸的区别没有?

至于"若宛至新城不是平川大道,我的比较会没有意义?"这句话, 真的十分无言.
用学士的话说: 而安康、竹山地区处武当山、大巴之间,房县更在一个小盆地上,距离两山脉主峰都比较远,武当山主峰不过612M。

山路是山路了, 可房县在小盘地上, 还并不在武当山,大巴山的远不如秦领险峻"山区"中, 而是处于盘地里.

你的比较有意义? 说得好听些, 你能骑自行车溜一圈广州的白云山等于你能用同样的时间在武当山上溜同样的距离? 再离谱点, 你能在珠穆郎码峰用同样的时间溜同样的距离?? 有意义? 真够有意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9-18 23: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另外查了查,洛阳到长安距离有将近400公里. 算成古代的汉里都已经接近950里路了. 姜维的计划中, 从长安顺流而下到洛阳附近都要5天的时间. 长安到汉中南郑的距离估计也有人懂算吧.

长安到梓潼距离为806公里,合1938汉里。梓潼到汉中距离就为778汉里. 这么一算, 长安到汉中快1200里路. 洛阳到汉中全长2100汉里. 张合果然是飞一般感觉啊.

不仅仅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司马懿几乎2倍的路长, 还要跑上至少四倍于司马懿的海拔高地山路. 孟达居然还对司马懿那乌龟速度闻所未闻. 曹大人还要5000精骑日夜狂奔在平原上才三百里. 太无知了, 太无知了!~` 太太太无知了.

伟大的张合同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救陈仓的这一刻, 他使全军都赤兔上身. 10日内翻山越岭, 飞越险峰, 直接空降汉中南郑. 无可阻挡, 无人可比的完成了此番伟业. 多亏无忧大师把张大将军, 哦不, 应该宇宙无敌超级大帅哥张合的事迹给还原于我等眼前. 居功至伟.

阁下不如说张合在那时代造出了飞行器好了.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9-18 23: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包子包子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16706
注册 2007-9-17


发表于 2007-9-19 06: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合有没有到南郑,资治通鉴上恰巧也有记载:

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郝昭爵关内侯。

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09: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包子包子 于 2007-9-19 06:35 发表
张合有没有到南郑,资治通鉴上恰巧也有记载:

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三国志集解》将南郑注解为汉中南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19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9 09:16 发表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三国志集解》将南郑注解为汉中南郑。

哪位大仙说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个人写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0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可不是由宛至上庸都是山区. 1200里有多少山区? 我说的是由宛至上庸.

哈哈,再次转移论题的中心点——之前你说的是由宛至上庸都是“平川大道”,我们否定的,也正是这一点。

QUOTE:
我不否认李白夸张, 我是要你指出由宛到上庸也必须经过跟蜀道相若的险路, 并且距离不断, 你也可以举出夸张的形容上庸的描述, 你只懂指责别人无知来掩盖你的窝囊吧?
举不出证就举不出证, 骂多少句无知也改变不了你证明不了你的论点.

哈哈,既然你承认李白的是夸张之人,还多说什么,我的意思也就这些。

QUOTE:
哈哈, 子午谷是途远且难走的一条又是如何得知的? 难道就凭你一句话?
宛至上庸不是平川大道? 你得先搞清楚上庸所处的山区到底有多大. 宛到上庸又是行哪条路的, 到哪才开始进入山区比较好, 别在这一句"不是平川大道"就了事了.

哈哈,傥骆道长有四百二十里,褒斜道长有四百七十里,而子午道长有六百六十里,你说此三道何者最长?而我之前说了,魏延所言十日,不仅是指行谷用的时间,《读史方舆记要》记载:“汉中入长安,取子午谷路,凡八百四十一里。谷长六百六十里”,可见,魏延乃是要以十日之内行八百四十余里,至长安。

QUOTE:
宛至上庸沿河道路原来是"崎岖山路"啊? 你搞清楚宛至上庸的区别没有?

至于"若宛至新城不是平川大道,我的比较会没有意义?"这句话, 真的十分无言.
用学士的话说: 而安康、竹山地区处武当山、大巴之间,房县更在一个小盆地上,距离两山脉主峰都比较远,武当山主峰不过612M。

山路是山路了, 可房县在小盘地上, 还并不在武当山,大巴山的远不如秦领险峻"山区"中, 而是处于盘地里.

你的比较有意义? 说得好听些, 你能骑自行车溜一圈广州的白云山等于你能用同样的时间在武当山上溜同样的距离? 再离谱点, 你能在珠穆郎码峰用同样的时间溜同样的距离?? 有意义? 真够有意义的.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

看清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10: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19 09:55 发表

哪位大仙说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一个人写的?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字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19 1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9 10:01 发表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 ...


敢情冠上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这本书,就是他一个人写的了。滔滔江水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1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另外查了查,洛阳到长安距离有将近400公里. 算成古代的汉里都已经接近950里路了. 姜维的计划中, 从长安顺流而下到洛阳附近都要5天的时间. 长安到汉中南郑的距离估计也有人懂算吧.

长安到梓潼距离为806公里,合1938汉里。梓潼到汉中距离就为778汉里. 这么一算, 长安到汉中快1200里路. 洛阳到汉中全长2100汉里. 张合果然是飞一般感觉啊.

不仅仅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司马懿几乎2倍的路长, 还要跑上至少四倍于司马懿的海拔高地山路. 孟达居然还对司马懿那乌龟速度闻所未闻. 曹大人还要5000精骑日夜狂奔在平原上才三百里. 太无知了, 太无知了!~` 太太太无知了.

伟大的张合同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救陈仓的这一刻, 他使全军都赤兔上身. 10日内翻山越岭, 飞越险峰, 直接空降汉中南郑. 无可阻挡, 无人可比的完成了此番伟业. 多亏无忧大师把张大将军, 哦不, 应该宇宙无敌超级大帅哥张合的事迹给还原于我等眼前. 居功至伟.

阁下不如说张合在那时代造出了飞行器好了.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雒阳西千九百九十里”,而这会儿由于你的无知竟然给增加到了二千一百里。这里,需要谈到的是,之前你将张郃的行军时间规定为了十天,根据是什么?

唐天宝中,涪州贡生荔枝,取西乡驿入子午谷,不三日至长安”从这记载来判断,单骑或数骑的行进时间是非常迅速的,子午道尚且不至三日便可通过,何况是相对易行之道了呢?尤其沿途驿站可换马,以保证军情的迅速到达,因此通信并花费不了多长的时间,张郃至少能有十六、七天的时间,而既然司马懿能八日行一千二百里,魏延能以十日行八百四十余里(还是艰难的子午谷),张郃如何不能自河南行至南郑?

[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9 10: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10: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19 10:05 发表


敢情冠上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这本书,就是他一个人写的了。滔滔江水啊。

足下的语文水平如此低下,就不要来丢人现眼——我说的是什么?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字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19 10: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9 10:30 发表

足下的语文水平如此低下,就不要来丢人现眼——我说的是什么?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 ...

什么脑子?又是什么记性?还在胡说八道?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10: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19 10:33 发表

什么脑子?又是什么记性?还在胡说八道?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



QUOTE: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字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9-19 1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9-19 10:36 发表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

你如何得出,至南郑,是司马光一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其它人的意见?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字呢?

这句话,难道冠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这本书的观点都是他一个之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9-19 10: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9-19 10:48 发表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集先前诸史籍整编的,他这么说,只能说是他的一人之见,

你如何得出,至南郑,是司马光一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其它人的意见?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 ...



QUOTE:
按现代的话来说,司马光是总主编,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是主编,而在一些充满争义实难确定的问题上,谁具有定论权呢?不难想象吧?比如《中国通史》也不是白寿彝老先生一人所著,但为什么要冠以他的名字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4: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85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