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8-12-25 19:53 发表
你的理解能力确实很差,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吧?你举这个例子太好了。大家一起来看看:
——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周瑜传裴注)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周瑜、刘备在一起攻打江陵。刘备对周瑜建议:让张飞带一千兵给随你作战,你分派二千人马给我去夏水截击曹仁的后路,周瑜于是分派给刘备二千人马。这不是说周瑜不是总指挥,反而证明确实是总指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清楚,刘备是想向周瑜要兵,但是担心周瑜不给,就建议把张飞的一千跟着周瑜攻城,再让周瑜派二千给自己带着。周瑜接受刘备的建议,给了他二千人。
为何要份的仔细?我已经说过,虽然刘备投奔孙权,但是是有一定独立性的,此独立性就在于刘备还有一些军队,这军队是只听刘备的而不听孙权的话的,就如同抗战八年,红军虽然也是改编为国军,但是有独立性,只听共产党的军令,蒋介石是调不动的一样道理。但是你不能说抗战期间八路军不是老蒋的部下。
笑话,刘备与周瑜并立击曹。部队调度却分开指挥,说明指挥权并不统一,刘备确实向吴军总指挥要兵,问题是如果是部下,根本不用把自己麾下的兵拿去跟周瑜交换,阁下倒好,刘备动之以利的交欢倒成了“部下”。
八路军虽然只听共产党的军令,但是国民党却有过交涉和向八路军下达命令的记载,您老人家找个周瑜指挥刘备或者孙权对刘备下达具体指令的记载来瞧瞧?
八路军向国民党要军姿也从来不用以自己的部队做抵押,您老人家的比喻真好玩啊。
原帖由 燕京晓林 于 2008-12-25 20:01 发表
我早就预料到你会拿出这个所谓的证据。可惜的是,这是各位对鲁肃所言内容的严重误解。实际上,鲁肃要结盟的是以刘表二子为首的荆州集团,而不是寄寓在那里的刘备。而且还有有结盟前提的,那就是“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果不能满足这样的结盟条件,那可就不是结盟了,而是“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是什么意思,你马甲不会不清楚吧?
等鲁肃赶到荆州,局面是怎样呢?是荆州势力已经离违,刘琮已经率主要力量投降,此时结盟的前提条件已经没有了,自然是要别图之了,怎么还可能结盟?
笑,共结盟好是初始的目的,既共定交是后来的行为,不知道哪个部下是跟老大定交的?我倒看得很清楚,“别图之”到后来还是以双方定交为结束,倒是某个爱好YY,忽略鲁肃这个外交官的行为,忽略鲁肃这个臣子建议主子借地给所谓“部下”的种种立场,这是什么行为我就不知道了。
刘备在初期跟孙权定交之时,确实处于一个没有太大话语权的地位,而周瑜传的语句和鲁肃的话中,完全看得出,孙权意欲把刘备收为己用,但是却不成功。这种摆低身份的“双方结交”最终由于孙权全面抗起曹操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而出现了转折点,慢慢转变为完全平等。
[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8-12-25 2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