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问题:中国古代不知道亲属的基因结合会导致基因病,但是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性别:男-离线 疯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80
编号 56367
注册 2005-12-30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1-23 21: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6-11-9 22:36 发表
楼上两位说的只是其表,不是其里。

有科学论证的是,如果不是近亲结婚,那么隐性基因表现的概率降低。

但我们没有科学论证,去表明隐性基因“大多数”都是坏的,或者弊大于利。

不错,隐性基因的表现可 ...

从你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你是个赌博心理非常强的人(或叫博弈).这种心理,对于一般的问题,还不算什么,甚至有益,但对与人本身来说,甚至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不好了.你举的例子说,有0.05的是好的,0.05的是坏的,0.9是没变化的(先不考虑你这个例子中的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就可以去博一下?你可知道,一个不正常的人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要比一个超常的人能带来的好处要大的多.对于整个人类的进化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这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规避风险,而不是去想什么好处,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有好处的.
另外,一个超常的人,不见得会对社会贡献更大(有成长因素),甚至会对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但一个遗传有问题的先天病人,对社会带来的负担是肯定的!
但也不排除在恶劣环境下,特殊手段提高适应能力的可能.比如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产生的细菌的抗药性,这也是在恶劣环境下细菌的进化.
毕竟整个人类还没处于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所以没必要以你的方式去进化.

[ 本帖最后由 疯猫 于 2006-11-23 22:0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XR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57
编号 49952
注册 2005-9-28


发表于 2006-11-23 23: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曾看过一个好象叫《狮尾狒的家族史》的片子,里面提到:一只新发育成熟的母狒狒发情了,它是先去钩引自己的父亲,但它父亲无法完成交配(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一次单身公狒狒骚扰中,几次受到冷落的小母狒狒终于离家出走,跟了一只单身狒狒。

这个“不能完成交配”是不是和什么信息素有关呢?

成年男人看到美女容易产生幻想甚至冲动,但看到自己的成年女儿或姐妹会不会也能产生冲动呢?如果不知道有血缘关系呢(也就是没有受到伦理思想的影响)?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是能完成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XR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57
编号 49952
注册 2005-9-28


发表于 2006-11-24 00: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隐性基因的产生,我认是在生殖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出错或高能射线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所致。对双倍体生物,如果新个体有两个相同的有缺陷的等位基因,就无法产生某些物质,于是新个体就表现出所谓隐性性状;只要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没问题,就能制造所需的物质,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

如果我以上看法正确的话,隐性基因的好坏比例就不会是1:1,而是远小于1。

另外,我认为部份近亲繁殖能淘汰有害基因,因为近亲繁殖能让新产生的有害基因更易表现出来而被自然淘汰;而无法表现出来就不会被自然淘汰,但会潜伏下来,随着群体的扩大而增加总存在量。

很多低等生物应没有禁止近亲繁殖的可能,它们并没有很多遗传疾病;而人类普遍禁止近亲繁殖,但人类却有很多隐性的遗传疾病基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2-3 13: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避免近亲繁殖的趋势,证明这种习性对于整个物种的繁衍来说是有利的,这就足够了。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输不起”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到了基因库有限到影响物种生存的时候才作调整。

再说"输不起"是什么意思吧!这属于我们不想见到的情况。并非输了人类社会受不了。是不想输。

按计算,产生部份极坏的去"输",对物种改善更有帮助,这很多人都会明白。问题是"输"时太痛苦。这属于感性而非理性的选择。是社会问题,并非科学问题。

人类科学中接受达尔文,但社会中却接受不了他。

QUOTE:
应该说繁殖习性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之一,绝大多数群居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习性,不会是巧合,而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无性繁殖仍存于生物中,你我体内仍天天在进行。繁殖习性是环境做成,植物极多自我授粉,劣乎?最能适应环境的可能是细菌病毒类,它们也是无性繁殖。

说Evolution而非进化论,原因是古某不知"进退",古某知的是演化论。高等低等,按出现时间排列可以,按结构复杂排列亦可以,按优劣排列则天天吵架。

无性有性,熟优熟劣?劣者过不了天择。长久以来两者并存,说明了并无优劣高下,要看情况。

QUOTE:
作为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像大多数鱼类一样,依靠后代繁殖的绝对数量保证物种的生存,

数量是成功的结果,不是成功的手段。数量很重要。如何得知物种快灭绝?看它们手段?聪明?还是看数量?

数量不是唯一指标,但却是极重要的指标。

QUOTE:
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人类是否会永远拥有这么庞大的基因库。

基因库庞大是时间乘以突变率。它会越来越大,不必担心。在人类中,近亲婚配不会减低基因库存。

若突变率相同,并能保留突变基因,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的基因库将以同等速度增加。近亲繁殖为何会有所不同?

QUOTE:
从你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你是个赌博心理非常强的人(或叫博弈).

1. 她早同意"输不起"看法。

2. 此类批评,属人身攻击。

对事不对人,以理批评理论看法,属讨论。猜测批评别人性格,属人身攻击。

QUOTE:
关于隐性基因的产生,我认是在生殖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出错或高能射线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所致。对双倍体生物,如果新个体有两个相同的有缺陷的等位基因,就无法产生某些物质,于是新个体就表现出所谓隐性性状;只要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没问题,就能制造所需的物质,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

如果我以上看法正确的话,隐性基因的好坏比例就不会是1:1,而是远小于1。

双倍体或多倍体多在植物中出现?非也,动物会,人类也会有多倍体。但植物能自授粉,双倍体或多倍体突变容易留存。无法自孕者,除非同时出现雌雄双倍体才可繁殖,这是有性繁殖对突变新品种不利之处。

谈隐性基因,谈科学吗?在没有统计数字前

QUOTE:
但我们没有科学论证,去表明隐性基因“大多数”都是坏的,或者弊大于利。

这句话从科学角度无可挑剔!

古某试举例子。

首先,定义"好基因"为:对物种生存或繁殖有帮助的基因。

地中海贫血症是遗传性溶血病。这肯定是坏的基因。这病最早在西西里岛发现,故以地中海命名。但研究发现隐性地中海贫血会加强对疟疾的抵抗力。在疟疾地区,天择让隐性地中海贫血成了多数,无基因者更易死于疟疾。这是个坏的显性基因,好的隐性基因。这基因算好算坏?

金发是隐性基因,是好是坏?古某看是中性。

若连好坏仍未说清,隐性基因是好的多是坏的多?哪来科学证据?


政府立场,立法禁上近亲通婚可以理解。非优生,但亦减劣生。劣生者若不存活,父母哭一场;劣生者若存活,父母担子,社会担子。然优生亦会减少,走向平均。

医学发达,较劣者生存机会越来越高,平均数走向如何?

再说下去,古某或太冷血了。


胡言乱语长文数篇,累了!春眠去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2-4 17: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到有性无性繁殖,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既然是讨论人类本身,须知人类这样体形大小的动物,自然环境下还没有无性生殖的情况,甚至推而广之,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也都没有无性生殖的现象,拿来与微米级别的生物对比,那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从现存的群居哺乳动物看,繁殖习性上大都有一定的避免近亲交配的趋势。比如象群一般由雌性及未成年雄性组成,而成年雄性平时独居游荡,只在交配季节才加入。信天翁之类的大型鸟类奉行严格的配偶制度。也就是说,至少这样的习性已经在自然选择中积淀下来,那么很显然对该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人类的祖先的习性可以从我们的近亲——各种群居的大猿类(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身上找到近似的答案。
关于繁殖数量,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单纯依赖后代出生的绝对数量来保证生存,就像许多鱼类那样。比如鲤鱼每次产卵1万多枚,但是只有极少数活到成年。因为大型的陆生动物要面对的环境过于复杂,成长时间也过长,象人类这样需要成年个体长期照顾幼体的物种,在自然选择上不会出现这种生存策略。
基因库会缩减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基因变化,而是种群数量。人类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不要忘记在地质年代有更多的繁盛一时的生物一样会面临种群数量锐减的时候。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所有的生物都趋向于最大化数量的繁殖策略。人类的文明不过上万年而已,仍然是很脆弱的,遇有环境巨变,比如下一个冰河期来临、核冬天,谁知道还剩下多少种子……后面好像科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前田庆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14
帖子 429
编号 33200
注册 2005-2-20


发表于 2006-12-8 17: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也比较先进,经络、穴位等原理,至今未被破解。

近代研究证明:男子基因对后代隐性遗传疾病起主要作用。而中国古代,姓氏随父,同姓不婚,恰好避开最大可能的遗传疾病发作。

姓氏随父+同姓不婚”这一模式=科学避免遗传疾病,比简单的“近亲不婚”更先进、更细致,也更复杂。

综合《黄帝内经》等先进科技考虑,我们不得不怀疑:中华文化中,很可能有一部分源自比今天更先进的文明。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就是“太熟,不好意思下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燕波钓叟
(鸾驾回轩,左翔右昂)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好贴 2
功绩 16
帖子 148
编号 94181
注册 2006-12-4
来自 炎黄子孙


发表于 2006-12-8 18: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知兄台从何书阅得古代不许“近亲结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古漢魂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6
编号 59081
注册 2006-2-4


发表于 2006-12-23 08: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说到有性无性繁殖,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首先,非近亲繁殖,近亲繁殖,雌雄同体繁殖,无性繁殖是按后代基因组合变化排列,前两者优劣的论点为"后代基因组合变化多寡"。既然如此,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后代基因组合变化多寡差异更大。若后代基因组合变化越大越好,无性繁殖岂不早该消失了吗?明白论点何在吗?哪牵强?

请留意:

1. 基因组合变化多寡与基因库大小是两件事。

2. 并无任何证明说基因组合变化越大越好。

在大型动物中不见无性繁殖并不代表有性胜无性,这存在偶然因素。相反,若曾在大型动物中出现过无性繁殖,及后在竞争中消失反而能证明有性胜无性。

前列的四种繁殖方式目前并无科学论据说熟优熟劣。

QUOTE:
关于繁殖数量,我的意思是不可能单纯依赖后代出生的绝对数量来保证生存

下一代数量不多,我们还能在什么中去选择?你若仅有一名子女,如何在你的子女中选贤能者继承你的东西?他是阿斗你也得把江山交他!要选择,数量是必然的要求。个体大小限制后代数量,一头大象一辈子最多能生产的后代不可能多过一个人最多能生产的后代。

QUOTE:
基因库会缩减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基因变

首先,纯种狗马基因库小不是来自近亲繁殖,而是来自禁止非近亲繁殖。除了选定的以外,其它的不让繁殖,这才是基因库越来越小的原因。

按现时人类基因研究发现,科学家怀疑人类早期曾遇上一次灾难,全球人口曾跌至约一千左右。灾难没法去担心,来时人类能作什么?2040年后北极夏天冰雪全熔化,海水上升,你我或许都能看到,不用科幻。人为问题都无法解决,还去担心天灾?


也许未来人类的游泳基因会成为主流!?!先学好游泳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6-12-26 0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有明白我所说的繁殖数量的意思……
举个例子:
翻车鱼和双髻鲨,两种体形相当的大型鱼类,前者依靠大量的后代(3亿枚卵),后者依靠较高的后代成活率,这是繁殖策略的不同。
当然同等条件下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不必强调地球人都知道……

有性繁殖到底有何作用在演化生物学上理论很多,不仅仅是基因组合多样而已。不过基本上为假说,只有去年有一个酵母菌的繁殖实验可能有助于进展之外,确实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说明有性生殖更优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温柔的一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23
编号 53156
注册 2005-11-14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27 1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也不提倡近亲结婚,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但对此是取不支持的态度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cqstc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45728
注册 2005-8-16


发表于 2006-12-27 13: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可以像动植物一样,出现次品就销毁,那应该鼓励近亲结婚了(直系近亲那是伦理,与科学无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乐进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6
编号 84004
注册 2006-9-22


发表于 2007-9-15 15: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言以蔽之,古代中国允许母系亲属结合,所以表兄妹结婚的人相当多,对父系亲属就有所抵制了,堂兄妹结婚的比较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伟人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8
编号 87954
注册 2006-10-20


发表于 2007-9-16 08: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生存和繁殖,是生物存在的目的。

生存需要资源,于是就掠夺资源。
繁殖追求基因的多样性,并且追求自己的基因能遗传下去,于是就要抢夺交配权。
而与不同姓非本族的交配,我觉得就是抢夺交配权。
为了本族的生存与繁殖,战争就不可避免,延续至今,而且我想会一直延续下去。或许以后会和人类之外的种族战争,比如外星人。我一直觉得如果有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和人类接触,产生的后果就是互相的抢夺资源,为了自己的种族繁衍下去。

古埃及的兄妹之类,我认为是他们极度的认为自己基因的优秀性。希特勒的种族灭绝也基于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erry^
(控~)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4
编号 83097
注册 2006-9-14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7-9-16 1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十一狼 于 2006-11-20 10:29 发表
推荐一篇小说:我和我的妹妹雯雯

此书03年台湾高级H小说 里面感情和人物描写非常好

很真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9-16 12: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萧十一狼 于 2006-9-22 15:16 发表
不是有很多表哥表妹结婚的么

中表亲应该没问题,现在反倒限制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aojinke

★★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30
帖子 985
编号 198183
注册 2007-8-5


发表于 2007-9-16 12: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多年实践出来的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酒酒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61800
注册 2006-3-11


发表于 2007-9-16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顺便说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来被统治者所利用,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荒唐理论,是对孔子这话原意的严重歪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酒酒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0
编号 61800
注册 2006-3-11


发表于 2007-9-16 21: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有如果生了怪胎

古人认为是上天......

那么这事多了以后,就在明白不过了不是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9-17 10: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酒酒 于 2007-9-16 21:13 发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顺便说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来被统治者所利用,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荒唐理论,是对孔子这话原意的严重歪曲。

你觉得很荒唐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打破英雄神话
(摧毁偶像艺人)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828
编号 148973
注册 2007-4-29
来自 上海
家族 清谈社


发表于 2007-9-17 1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不是也很流行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的做法的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emond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9
编号 170380
注册 2007-6-4
来自 地狱


发表于 2007-9-18 12: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首席屠宰官 于 2006-9-19 07:01 发表
没有科学知识,但是有实践经验

所谓的伦理道德等等都是人在实际生活中摸索出来的对人类自身发展、延续有利的经验

实践是硬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半边莲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078
编号 100222
注册 2007-1-1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9-18 1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人又不傻
近亲生出来的小孩弱智还看不出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9-19 13: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9-17 10:14 发表
中国古代不是也很流行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的做法的吗?

同姓不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草木潋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18452
注册 2007-9-21


发表于 2007-9-21 16: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认为父系比母系要亲,中国经从母系社会之后一直都是父系社会,甚至现在都还有人认为父系比母系要亲,何况古代科学不发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同姓不婚是周朝的法制,并不是儒家提出来,而是在儒家产生之前就存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9-22 09: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9-16 12:26 发表

中表亲应该没问题,现在反倒限制死了

宋明清法律都是规定禁止中表亲的。不过民间经常无视。
到清代中期以后法律中就去除了这个禁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草木潋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18452
注册 2007-9-21


发表于 2007-9-22 13: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夏朝、殷不忌同姓婚
西周开始施行禁止同姓婚
春秋时有一小部分人为了保证血统的高贵而违法
战国以后又开了禁
到唐宋元都禁止了
明清两代同姓同宗都不可结婚

[ 本帖最后由 草木潋滟 于 2007-9-22 13: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baby5213344
(竹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9
帖子 423
编号 117255
注册 2007-3-6


发表于 2007-9-22 14: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6-11-9 17:13 发表


近亲结婚没什么不科学的,爱因斯坦之流的科学大都牛完全无视之。说白了近亲结婚主要还是来自于中国儒学文化,至于它的科学背景其实并不明显。

对哦,这就是达尔文致死追求的真理,无视近亲,我生我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jerry1016
(汉文王)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3
编号 79485
注册 2006-8-18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7-9-22 15: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人的心理情感就是这样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伶州鸠
(心聋目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东将军
功绩 73
帖子 4049
编号 4812
注册 2004-1-28


发表于 2007-9-24 11: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防止近亲繁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防止近亲繁殖是动物的本能行为,会本能地避开在同一个家族中一起成长的亲生兄弟姐妹,但是同时动物也会本能地选择和自己外形最为接近的(同时也就可能是基因最接近的),所以旁系亲属的结合并不罕见,从动物学的角度并不难理解人类的行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12: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7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