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避免近亲繁殖的趋势,证明这种习性对于整个物种的繁衍来说是有利的,这就足够了。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输不起”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到了基因库有限到影响物种生存的时候才作调整。
再说"输不起"是什么意思吧!这属于我们不想见到的情况。并非输了人类社会受不了。是不想输。
按计算,产生部份极坏的去"输",对物种改善更有帮助,这很多人都会明白。问题是"输"时太痛苦。这属于感性而非理性的选择。是社会问题,并非科学问题。
人类科学中接受达尔文,但社会中却接受不了他。
应该说繁殖习性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之一,绝大多数群居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习性,不会是巧合,而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无性繁殖仍存于生物中,你我体内仍天天在进行。繁殖习性是环境做成,植物极多自我授粉,劣乎?最能适应环境的可能是细菌病毒类,它们也是无性繁殖。
说Evolution而非进化论,原因是古某不知"进退",古某知的是演化论。高等低等,按出现时间排列可以,按结构复杂排列亦可以,按优劣排列则天天吵架。
无性有性,熟优熟劣?劣者过不了天择。长久以来两者并存,说明了并无优劣高下,要看情况。
作为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像大多数鱼类一样,依靠后代繁殖的绝对数量保证物种的生存,
数量是成功的结果,不是成功的手段。数量很重要。如何得知物种快灭绝?看它们手段?聪明?还是看数量?
数量不是唯一指标,但却是极重要的指标。
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人类是否会永远拥有这么庞大的基因库。
基因库庞大是时间乘以突变率。它会越来越大,不必担心。在人类中,近亲婚配不会减低基因库存。
若突变率相同,并能保留突变基因,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的基因库将以同等速度增加。近亲繁殖为何会有所不同?
从你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你是个赌博心理非常强的人(或叫博弈).
1. 她早同意"输不起"看法。
2. 此类批评,属人身攻击。
对事不对人,以理批评理论看法,属讨论。猜测批评别人性格,属人身攻击。
关于隐性基因的产生,我认是在生殖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出错或高能射线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所致。对双倍体生物,如果新个体有两个相同的有缺陷的等位基因,就无法产生某些物质,于是新个体就表现出所谓隐性性状;只要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没问题,就能制造所需的物质,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
如果我以上看法正确的话,隐性基因的好坏比例就不会是1:1,而是远小于1。
双倍体或多倍体多在植物中出现?非也,动物会,人类也会有多倍体。但植物能自授粉,双倍体或多倍体突变容易留存。无法自孕者,除非同时出现雌雄双倍体才可繁殖,这是有性繁殖对突变新品种不利之处。
谈隐性基因,谈科学吗?在没有统计数字前
但我们没有科学论证,去表明隐性基因“大多数”都是坏的,或者弊大于利。
这句话从科学角度无可挑剔!
古某试举例子。
首先,定义"好基因"为:对物种生存或繁殖有帮助的基因。
地中海贫血症是遗传性溶血病。这肯定是坏的基因。这病最早在西西里岛发现,故以地中海命名。但研究发现隐性地中海贫血会加强对疟疾的抵抗力。在疟疾地区,天择让隐性地中海贫血成了多数,无基因者更易死于疟疾。这是个坏的显性基因,好的隐性基因。这基因算好算坏?
金发是隐性基因,是好是坏?古某看是中性。
若连好坏仍未说清,隐性基因是好的多是坏的多?哪来科学证据?
政府立场,立法禁上近亲通婚可以理解。非优生,但亦减劣生。劣生者若不存活,父母哭一场;劣生者若存活,父母担子,社会担子。然优生亦会减少,走向平均。
医学发达,较劣者生存机会越来越高,平均数走向如何?
再说下去,古某或太冷血了。
胡言乱语长文数篇,累了!春眠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