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唐风云录》杂谈, 从最爱“倚天”中拆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1, 15:56:35发表
二是懂得压制自己的情绪,但谈不上很会作戏。代表人物:李世民,冰儿,无垢。

我觉得冰儿并不能算得上是懂得压制自己的感情的人。她如果是的话,就不会对李建成破口大骂了。她奉迎李渊和张、尹二妃,并不能说是压制自己的感情。她对他(她)应该说不上讨厌,当然也不是很喜欢。但既然不是讨厌,说几句凑趣的话,是不需要压制自己的感情的。就如李世民笼络人心,自然要对下属说些让他们高兴、感激的话,但这完全无需压制感情,但也不能说是纯粹做戏。

李世民与长孙无垢都确实是很懂得压制自己感情的人。二人不同的是,长孙无垢是因为自幼寄人篱下,很早就学会了这种“生存之道”;李世民却是逐步在打击和政治斗争中慢慢地学习、磨练起这种本事的。而正因他的本性其实是张扬奔放的人,为了现实的考虑而不得不学习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他的痛苦显得特别明显。当然,这也是因为小说把这个过程作为“沉沦”的一部分来进行详细的描写,所以大家亲眼地目睹了整个过程,所以印象会特别深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19: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29:26发表
我倒觉得,吉儿在李世民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恰恰是一种曲折地反映了她最爱李世民,觉得他是自己最亲的人的表现。就如李世民在长孙无垢面前不会掩饰自己软弱的一面一样。

你说吉儿从不掩饰,倒不至于。她对其他人其实还是会出于你所说的第一点原因而适当地掩饰的。如她不同意突利对颉利的态度,但想想自己是汉人,怎么可以劝突利与突厥的可汗和好,一同对付汉人那一段,她对突利的很多作为都并不认可,却不会说出口,只是在心中叹叹气就算了。换了对李世民,恐怕就不是这种态度了。所谓“恨铁不成钢”,正是因为她太爱李世民,对他期望太高了,当发现他不能达到她的期望时,所以特别失望,也就特别狠心肠地说刺伤他的话吧。

另外,在后期的时候,她是害怕自己又受不住李世民相诱而回到他身边,所以才故意专挑伤他感情的话来说,其实恰恰也是表现她其实还深深爱着他,但理智又告诉她,她与他确实不适合再在一起生活。正是这种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才使她有如此“狠心”的表现吧。

突利是弱者,她不忍心出言伤害他。
世民是强者,她反而可以肆无忌惮,我想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伤世民伤得这么深。
象吉儿这类人会在弱者面前表现出美德,反映她潜意识里的优越心态。

吉儿对世民和突利都不是深爱,突利是适合她的男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1, 15:56:35发表
三作戏高手,所谓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处事八面玲珑,见着对自己有利的人物就结交,讨好或者巴结。代表人物:武媚。武媚刚出场时候,由于年纪过小,经验不够,未能掩饰自己的傲气与野心,这对于处于地位低下的她是很不利的。毕竟,世民与冰儿的傲气都有其背后的身份与实力做撑腰。不过,武媚对李治的作为已经看出她是作戏的个中高手,想象她重新进宫以后,从王皇后的棋子爬上皇后的宝座,和各种人物打交道以及作戏的功夫一定一流。

武媚也是一点点地学习、磨练出这种本事的。她与李世民最大的不同是,李世民的经历比她幸运得多,他毕竟是更多地接触到人世间美好的一面,所以他的本性之中“善良”的一面还是相当强势的,这造成他在习得这种做戏能力的过程中感到很痛苦,表现出“软弱”的一面。但武媚在“沉沦”中所感受到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她需要习得这种能力与其“善良”的本性起了冲突,而是就是因为人世间丑恶的一面直接地折磨了她。所以,李世民的悲剧带有“性格悲剧”的成分,武媚的悲剧是比较纯粹的“人性悲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1, 15:56:35发表
四做戏天才,这等人做戏的工夫简直天衣无缝,几乎感觉不到他在作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

呵呵,没想到MM把长孙无忌看得那么高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长孙无忌的“伪”已经到了“似伪非伪”的程度。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时那个场景里,最需要的是他应该表现出什么想法。

不过,从长孙无忌在“尾声”里表现出来的那种强悍与咄咄逼人,他在李世民在位时恐怕也是深度压抑的,只是小说没有很直接地进行描写而已。(应该说是没有太多直接的描写,有还是有的,如玄武门事变前夕,李世民要他安排吉儿离开,他心中不快,却没有在面上表露丝毫,这跟小说其它地方描写到长孙无垢心里难受,但面上一点也不敢流露出来,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那个“尾声”里的长孙无忌,恐怕才是最真实的,甚少掩饰自我的长孙无忌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1, 16:04:28发表
写完《做戏能力》一文,发现金庸小说中很多第一类型的人物:杨过,令狐冲,张无忌,郭靖,虚竹,段誉(?)等,基本上都是让人喜爱的;第二类人物有:陈家洛,袁承志,萧峰等,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第三类人物有:韦小宝,实际好处获得最多的。

袁承志不能算是第二类人物吧?除非你承认他爱的其实不是青青。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19: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35:46发表
我觉得冰儿并不能算得上是懂得压制自己的感情的人。她如果是的话,就不会对李建成破口大骂了。她奉迎李渊和张、尹二妃,并不能说是压制自己的感情。她对他(她)应该说不上讨厌,当然也不是很喜欢。但既然不是讨厌,说几句凑趣的话,是不需要压制自己的感情的。就如李世民笼络人心,自然要对下属说些让他们高兴、感激的话,但这完全无需压制感情,但也不能说是纯粹做戏。

冰儿太狂了,凡是狂者一般都难成大事。
冰儿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名不符实,她没有她自己吹捧得那么厉害。
她设的计也远非没有破绽,她安排王至都建成身边,建成竟然傻得丝毫不怀疑,就算不怀疑,也不能让王至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他难道不知道率更丞的重要性吗?如果不知道,只能说他是傻瓜,没有任何政治常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3:09:56发表
而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他又将政治需求让位于个人感情的需要。

我倒觉得李世民选择李治不能说是理智让位于感情。在当时的客观形势下,其实李治是非当太子不可的,因为长孙无忌的坚持是李世民不能反对的。即使没有蕊儿和吉儿的阻拦,李世民最终也立不了李恪,只不过是他与长孙无忌会有一个相持对立的过程,但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他对李世民了解之深,最终还是李世民向长孙无忌妥协的。蕊儿和吉儿所想阻止的,是不要让李世民想立李恪的想法被长孙无忌知道,以致无谓地招惹长孙无忌对李恪的怨恨(说是“无谓”,就是因为她们经过分析,明白李恪最终都不可能成为太子,但这么扰攘一场,太子之位得不到,反而得到长孙无忌的仇视)。但她们这种努力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9:49:00发表
她设的计也远非没有破绽,她安排王至都建成身边,建成竟然傻得丝毫不怀疑,就算不怀疑,也不能让王至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他难道不知道率更丞的重要性吗?如果不知道,只能说他是傻瓜,没有任何政治常识。

李建成不知道王至与冰儿之间有如此不止于主仆的关系,而且冰儿都已经没指望了,王至不投靠太子反守着已经失宠的太子妃,那才是不合常情吧。所以李建成不怀疑,并不能说是愚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9:49:00发表
冰儿太狂了,凡是狂者一般都难成大事。

武媚也很狂啊,像驯马那段。不过这确实直接导致了她被打入“冷宫”。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19: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46:30发表
袁承志不能算是第二类人物吧?除非你承认他爱的其实不是青青。

袁承志有一定的政治报复,不会象第一类人那么率性的。
他当了武林盟主,要和各方人事打交道,必要的压制和客套应该是学会了的。
这和张无忌不同,明教人才济济,只是拿张无击打个牌子,凝聚力量而已。具体的是都是杨逍之类的人做的。如有必要的时候,借助一下张无忌无人能敌的功夫。

我相信袁承志爱的是青青,那是他“倒霉”,谁叫他一下山就遇上了青青呢。
爱情很微妙,不一定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那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3:09:56发表
先来看一下李世民的特点,世民除了在争取最高权利以及爱吉儿这两件事上是非常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考外,其他的一切都处于无意识状态。世民在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的良知底线在哪里,他没有去主动思考过。

MM这一点分析是这整篇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笔,确实是把李世民的潜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也挖掘出来了。确实李世民并不是那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当他处于劣势,有一种“受害者”的感觉的时候。这也是很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个人在劣势的时候,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于是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再怎么过份也不算是过份,只是反击、报复而已。但当处于优势的时候,反而会出于优越感而可以有比较宽容、道德的心态。我觉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李世民在“杨文干事件”过程中处于优势时的不想杀李建成、甚至想在以后重用他的心态。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53:06发表
我倒觉得李世民选择李治不能说是理智让位于感情。在当时的客观形势下,其实李治是非当太子不可的,因为长孙无忌的坚持是李世民不能反对的。即使没有蕊儿和吉儿的阻拦,李世民最终也立不了李恪,只不过是他与长孙无忌会有一个相持对立的过程,但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他对李世民了解之深,最终还是李世民向长孙无忌妥协的。蕊儿和吉儿所想阻止的,是不要让李世民想立李恪的想法被长孙无忌知道,以致无谓地招惹长孙无忌对李恪的怨恨(说是“无谓”,就是因为她们经过分析,明白李恪最终都不可能成为太子,但这么扰攘一场,太子之位得不到,反而得到长孙无忌的仇视)。但她们这种努力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我指的是他不立李泰,他就是怕玄武门的悲剧在李泰身上重演才不李泰,这种心情本身就是他的个人感情需要。
李泰再怎么样都比李治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3:09:56发表
吉儿就是上帝派来的审判者,她毫不留情地揭开世民的创伤,然后以离去作为惩罚。如果吉儿只是简单地离去,世民顶多会感到巨大的遗憾,而吉儿的指责,引发了世民持久的良心折磨。

呵呵,吉儿在这小说中的作用,似乎确实是这一点最重要,用来诱发李世民的“拯救”过程。如果说吉儿这个人物形象真有有什么“主题先行”的问题,这里算是吧。所以吉儿被那么多的(主要为女性的)读者所讨厌,其实是因为作者“安排”了她作“丑人”啦。不过,吉儿的性格的设定还是有其合理的依据的(公主的出身、家族遗传的刚烈性格),因此虽然是作者“安排”,但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不能算是“主题先行”。否则哪部小说的哪个人物的性格不是作者事先设定了的呢?岂不都算是“主题先行”了吗?重要的是作者能否提供合理的解释,而且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出有关的性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20:02:37发表
李泰再怎么样都比李治好。

这个很难说吧。李泰为人确实是狠辣,如果他为帝,必然会杀李承乾甚至李治。即使李世民没有玄武门事变之痛,他也不想有这样的后果吧。我倒觉得,李世民一开始时不喜欢李承乾,偏心李泰,才是感情压倒理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19:53:57发表
武媚也很狂啊,像驯马那段。不过这确实直接导致了她被打入“冷宫”。

位于低层而又锋芒必露的人更容易被人铲除。
武媚算他命好,估计她以后会吸取教训。
不过她年纪轻轻就这么大气,上台以后会有大手笔的动作。
其他靠隐忍上台的女人估计不敢指望更多的东西,顶多止于皇后的宝座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20:05:49发表
这个很难说吧。李泰为人确实是狠辣,如果他为帝,必然会杀李承乾甚至李治。即使李世民没有玄武门事变之痛,他也不想有这样的后果吧。我倒觉得,李世民一开始时不喜欢李承乾,偏心李泰,才是感情压倒理智。

小说里关于李泰的情节太少,很难判断他日后的作为,所以这一点争论很难有结果。
我是倾向于他不会杀的,如果他为帝,承乾和李治对他并无多大的威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3:09:56发表
世民的个人良知底线设定地稍高,于是在争权斗争中险象环生,并在之后引发了良久的感情折磨,并间接地影响到关系国家社稷安危的继承人选择问题上。但也正因为世民有着较好的个人良知(与其他政治家相比),再加上个人的超强能力以及花费了很多心力等因素,终于成为了千古名君。

这小说的主题是“沉沦与拯救”,因此把李世民的个人良知设定得比政治斗争所需要的较高,是必然的,否则就没有“沉沦”的必要性了。重要的倒是,这小说还有“拯救”的过程(这就与“唐太宗”一书不同了),于是在后面,李世民的个人良知底线还是得再次提高,于是“玄武门事变”之后的痛苦与良知受折磨也是必然的。

这小说对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良知受折磨的描写,很多是直接从历史抄过来的,因此使我不由得要感到,这小说对李世民的个人良知的设定,恐怕是最接近真实的历史上的李世民的情况的,没有特别地美化,也没有特别地丑化。所以,作者如此设定,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有关的主题。确实,作者在自述中也提到她写这小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虽然我不认同这一目的可以成功,但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我所说的不能成功是指不能得到所有读者的认同,但我个人是认同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20:11:24发表
小说里关于李泰的情节太少,很难判断他日后的作为,所以这一点争论很难有结果。
我是倾向于他不会杀的,如果他为帝,承乾和李治对他并无多大的威胁。

唔,我多多少少是受了对真正的历史的了解的影响,所以有此判断。不过史书对李泰的记载,这小说基本上都照抄过去了,所以我觉得这小说的描写与真正的历史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4:58:41发表
(续)李世民性格系列谈

个人生活的遗憾与伤痛

李世民在政治生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个人生活上却满是遗憾和伤痛,具体包括吉儿的离去,无垢的早逝,承乾的背叛,以及燕儿的错失。

这本来就是这小说的一个小主题:成如容易却艰难,成功背后的代价,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知道了,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支付这样的代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4:58:41发表
先从世民儿时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说起。显然儿时的世民是个相当幸福的孩子,母亲最宠爱他,父亲最喜欢他,和兄弟姐妹们处得关系也不错,也就是说世民从小是个不缺爱的孩子。

在这小说中设定中,李渊最喜爱的是李元吉,不是李世民。不过,这与真正的历史有出入。但不管怎么说,李渊在李世民少年时代的时候,还是相当宠爱乃至器重他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20:03:51发表
呵呵,吉儿在这小说中的作用,似乎确实是这一点最重要,用来诱发李世民的“拯救”过程。如果说吉儿这个人物形象真有有什么“主题先行”的问题,这里算是吧。所以吉儿被那么多的(主要为女性的)读者所讨厌,其实是因为作者“安排”了她作“丑人”啦。不过,吉儿的性格的设定还是有其合理的依据的(公主的出身、家族遗传的刚烈性格),因此虽然是作者“安排”,但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不能算是“主题先行”。否则哪部小说的哪个人物的性格不是作者事先设定了的呢?岂不都算是“主题先行”了吗?重要的是作者能否提供合理的解释,而且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表现出有关的性格。

写文的时候忘了写了,除了吉儿,谁也不会去做这个道德审判者。
世民手下的臣子们,包括刚收编的,都忙着侍奉新主人。
黎民百姓更是不关心皇帝落谁家,只要新的皇帝能好好治理国家,人们就会感激他。所以,调查民情的时候可能也不会有百姓骂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esin

南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5
功绩 1036
帖子 4004
编号 2725
注册 2003-11-30


发表于 2004-6-22 20: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7:15:48发表
kesin,轮到你接着上,继续写文了。
过几天我可能也会忙起来,没空写文啦,所以这两天,拼命地赶,把能想到的都写了下来。
李世民性格系列谈越写越跑调,你们就将就着看吧。
看来我骨子里还蛮喜欢李世民的,把他成功的特质写了一大堆,负面的却没怎么涉及,正好给你留下了发挥余地。
以后就靠你了,我负责灌水。

这2天我也够呛,一堆事情,上来了还有些版务要处理,没时间静心写东西,等这个星期过了才能好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4:58:41发表
再看世民所受的教育。建成是嫡长子,背负长大以后打理整个家族的任务,因此他的教育是传统而严格的,任务是培养出做事精细,处事沉稳的合乎规格的世子。而世民为嫡二子,并不需要背上如此的包袱,他所受的教育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世民本身的性格特点而因才施教),他的个性也没有怎么得到约束。结果很明显,经过多年的培养,建成是人才(世民评价他是做官的一把好手),而世民却是天才;建成沉稳,而世民具有强烈地冒险精神。当然形成如此的结果和建成,世民天生的性格与才智有着更大的关系,但教育方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妙极妙极,这一段的分析很精彩。

说实在,我看史书时,看到李世民选定了李治为太子之后,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他做皇帝的道理,我不知道李治这种性格的人会觉得怎么样,反正我是觉得很烦的。也许是因为我的个性比较独立,不喜欢别人来教我怎么做,而是喜欢自己来思考应该怎么做。我也确实见到过有些小孩被如此“严密地”教导,但没有表现出烦,而是很接受,效果也确实是家教一流。所以可能是不同性格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宽严尺度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20:16:15发表
在这小说中设定中,李渊最喜爱的是李元吉,不是李世民。不过,这与真正的历史有出入。但不管怎么说,李渊在李世民少年时代的时候,还是相当宠爱乃至器重他的。

李渊最宠爱的是李元吉,但在感情上最喜欢的应该是世民。书中有说,李渊最爱和世民聊天了。不过,当二人成了君臣关系后,感情就一点点变质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20:19:26发表
说实在,我看史书时,看到李世民选定了李治为太子之后,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他做皇帝的道理,我不知道李治这种性格的人会觉得怎么样,反正我是觉得很烦的。也许是因为我的个性比较独立,不喜欢别人来教我怎么做,而是喜欢自己来思考应该怎么做。我也确实见到过有些小孩被如此“严密地”教导,但没有表现出烦,而是很接受,效果也确实是家教一流。所以可能是不同性格的人需要有不同的宽严尺度吧。

这些情况书上没有仔细写,我只好猜测,有些是我平时观察生活的结果。
两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前者比较规矩,不容易出大错,后者搞不好就问题大大。
最好达到这样的效果,即要严格的管束,又不要挫了孩子的锐气。

我到希望有个这样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人来指导我一下。
我成长的时候个性也是没有受到任何约束的,但长大以后发现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kesin于2004-06-22, 20:17:33发表
这2天我也够呛,一堆事情,上来了还有些版务要处理,没时间静心写东西,等这个星期过了才能好点。

下星期写吧,不要耍赖,期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20:17:07发表
黎民百姓更是不关心皇帝落谁家,只要新的皇帝能好好治理国家,人们就会感激他。所以,调查民情的时候可能也不会有百姓骂他。

小说中描写李世民受降颉利,被捧为“天可汗”时,对这一点的刻画很明显啦。

小说故意地安排从吉儿的视觉来看,从吉儿的角度来作出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是别外生面的,其实作者的用意无非与李碧华那本“诱僧”是同一用心,即都是想表达一种先锋性很强的主题,也就是“失语”乃至“失忆”的问题。这两个术语好像很难理解,但其实无非就是一种“成王败寇”的现代化或先锋化了的感慨。那一段落的描写全都带着很浓厚的先锋意味,像那“个人崇拜”式的描写,放在那古代的语境里确实是有点予人以古今“错位”的感觉。而吉儿与燕儿谈话中提到再也没有人会记得曾经有过一个叫李建成的太子,这是典型的对“失忆”状态的描写。不熟悉西方现代文学的普通读者,是不容易明白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的用心的,便会误以为是对李世民的历史地位的“不敬”,或表现吉儿的道德癖及政治白痴症。

其实李碧华那“诱僧”表达这个主题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浪费了这么一个大好的设定。所以我现在没有什么欲望去评她这部小说,即使评,我也不会花什么笔墨去评这小说本身,而是会主要谈如果我来写这部小说,有这么“有利”的设定之下表达这类先锋的主题,会怎么去写。(我心里参考的蓝本是奥威尔的“1984”。)

事实上,我总觉得李碧华的作品(不止是这一部)全都带有很明显的“伪先锋”的味道,表面上是“先锋”,其实骨子里媚俗得很。她的表面先锋,恰恰是故作姿态,本质是还是为了媚俗(假装不媚俗,却正是为了骗取俗众的敬畏)。

所以,我一开始有点奇怪萧MM会喜欢“诱僧”,却完全无法接受“大唐风云录”,后来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伪先锋”的“诱僧”其实媚俗得很,能满足如她这一类的读者(赶紧声明一句,没有对她不敬或贬低的意思,看惯了通俗文学,这是很正常的)。但“大唐风云录”是相当彻底地不肯媚俗的,难以被带着通俗文学的定向审美思维的读者包容,很可理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20:27:27发表
两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前者比较规矩,不容易出大错,后者搞不好就问题大大。

前一种方法适合把中人之资的人教成人才,后一种方法适合把天才开发出来。所以MM总结李建成被教成人才,李世民被教成天才,妙之极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ononono

乐望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09
帖子 2408
编号 6418
注册 2004-4-2




QUOTE: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2, 14:58:41发表
凡是有得必有失,世民的先天性格没怎么受到约束,有助于其才能的培养,但也会有一份遗憾。如此成长的世民很少受人压制,养成了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但这样一来也很少会考虑到身边其他人的心思。(受到一定压制的情况下,有助于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无垢善于考虑以及揣摩他人的心思,就是因为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估计世民与大多数人的沟通方式为其他人主动与世民交谈,而世民则斟酌考虑,采纳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世民野心勃勃,事业心极强,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忙他的大事,这样一来对身边人不闻不问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在我形象之中,天才几乎都是甚少关注身边的人的。他们关注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东西。只不过我们通常谈到天才,想到的是艺术方面的天才,所以他们只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东西,也就是他们所从事的艺术,大家觉得是天公地道,是献身于艺术的表现,不会觉得是自私,对身边的人冷淡。

既然是天才,当然做的也是大事(在那个领域中来说),旁边的人都像星星拱卫月亮一样围着他们转,大家也觉得是理所当然。只是,我们通常从遥远的角度(时间或空间)来看这些天才,觉得他们光芒万丈,他身边的人为他而默默牺牲,不觉得有什么。但如果我们就是那天才身边的人,亲尝那种苦涩,可就是另一回事啦。

这部小说,是一部把天才拉下神坛,或把我们拉近到天才身边去感受的小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happytime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女官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22
帖子 695
编号 6939
注册 2004-4-20


发表于 2004-6-22 2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22, 20:32:50发表
小说故意地安排从吉儿的视觉来看,从吉儿的角度来作出负面的评价,我觉得是别外生面的,其实作者的用意无非与李碧华那本“诱僧”是同一用心,即都是想表达一种先锋性很强的主题,也就是“失语”乃至“失忆”的问题。这两个术语好像很难理解,但其实无非就是一种“成王败寇”的现代化或先锋化了的感慨。那一段落的描写全都带着很浓厚的先锋意味,像那“个人崇拜”式的描写,放在那古代的语境里确实是有点予人以古今“错位”的感觉。而吉儿与燕儿谈话中提到再也没有人会记得曾经有过一个叫李建成的太子,这是典型的对“失忆”状态的描写。不熟悉西方现代文学的普通读者,是不容易明白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的用心的,便会误以为是对李世民的历史地位的“不敬”,或表现吉儿的道德癖及政治白痴症。





我到没有想那么多。
我觉得这段描写地很自然,站在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件事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
老百姓关心的只是过安稳日子,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崇拜谁。
而吉儿和燕儿是世民身边亲近的人,熟知世民为人,更何况他们一向衣食不愁,也不会从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来看世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5 04: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206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