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idaneluo 于 2013-4-9 20:
反过来看,35有了“统率”这个重要属性,周瑜、陆逊、诸葛、司马这些三国名将在战场上的作用就能更好的体现
最后简单谈下“高统率”在游戏中的几个作用设想:
1、遭受普通攻击或计谋攻击时,减少部队伤亡及士气下降程度
2、遭受对方突击时(注意:不是中计),降低己方出现混乱或无阵的概率
3、部队更容易从异常状态(混乱、无阵)恢复
4、影响AI武将带兵数(AI组编部队时,统率高低为第一考虑因素,避免出现AI给高武低统、高智低统武将配备重兵的情况)
5、训练时,部队士气和训练度提升程度更高
增加一个统率属性,就是开辟个数据区,几百个武将逐个设置一下的问题,不必把魅力取消了那样反而改动的地方多。
我不太想增加这个属性的原因是尽量少增加玩家信息负担以及规则的复杂度,同样的理由,想把百分制改成7档制(可选),减轻这个游戏玩电子表格的感觉,粗略分档也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
更重要的原因是武力智力统率三个变量相关性很高,就是在坐标系上并非xyz轴那种互相垂直的独立变量,而是一个变量几乎可以用另外两个的函数表达式代替。具体来说,就是用武力和智力里面高的那个作为统率,低的那个作为修正量,然后武力特别低的即使智力高统率也要大扣分。还有一点,君主如果统率偏低的,自动加点分。按这种计算规则,那几个著名军师统率都很高。
具体案例分析,看看有没有遗漏吧,
统率应该高的,原版中基本上武力智力会有一项高,另一项也不太低,这个看来没有问题。
反过来,原版武力高的,统率却应该低的,有哪几个?许褚典韦?好像三国志5玩家也习惯看武力用人了,如果这两位因为统率问题被刷下来,未必乐于接受。
再看,原版智力高的,统率却应该低的,有哪几个?大致是一批文官,实在不想他们上战场,把武力设到30以下,统率函数给个大扣分的结果也能反映了。
我因为主要熟悉三国志5,可能也是习惯没有统率属性了吧。想了解一下,其他几代,像郭嘉,贾诩,沮授,田丰这些,统率数值如何?三国志5里面我倾向于给个40左右的武力和高统率数值,以便他们能上场表现,要考虑到三国志5是一支部队一个武将的,不像多武将制统率低可以作为副将或参谋出场。至于荀yu,张昭等,给个30以下的武力和低统率数值,可以减少他们上战场机会。
顺便想到的,大家对三国志5的武将数值有什么特别不满意需要调整的吗?还有调整了数值后怎样保证被多数玩家接受,或者不做调整让玩家自己去调整?我比较不满意的有,赵云关羽的智力怎么比刘备还高呢,赵云几乎都是参谋和军师的潜在人选了。还有,如果按上面所说的引入统率概念,曹操诸葛亮周瑜吕蒙陆逊徐庶等的统率得益于高智力,那么他们的武力就可以适当回归(原版给他们的武力我认为部分是看在统率的面子上)。
[ 本帖最后由 常来看看 于 2013-4-14 00: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