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赤壁曹操究竟输给谁的提问, Hawk_cn兄的高见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6-02-10, 19:25:30发表
首先我们假设曹操在赤壁的确是败于火攻(也就是把他因军士多病,自己烧船而退的说法搁置)
那黄盖献策火攻并借诈降之计亲自执行是无甚疑问的,
不引史书了,看看文学作品,南北朝庚信有《哀江南赋》云:“排青龙之战舰,斗飞燕之船楼。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
黄盖献火攻,使诈降无疑要得到此役最高军事长官的批准,惟见其献策于周瑜,未见刘备、孔明也。诈降这种事必然高度机密,刘方是否能提前知晓都是个问题。

还是看文学作品,古人的诗赋中用典很讲究,有褒贬是可以,但绝对不能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如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言:【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演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

在唐诗中可以找到不少关于赤壁一役的诗歌,周瑜都是作为破曹的第一人出现的如:
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中写道:“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胡曾的《咏史诗·赤壁》:“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殷尧藩 的《襄口阻风》:“ 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陆龟蒙 的《算山》:“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
孙元晏的《吴·赤壁》:“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还有小杜的调侃周郎之作:“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鹊春深锁二乔。”

唐人去古未远,其诗可咨参佐。

也不无道理,起码能说明在<三国演义>出现前,就已经有赤壁周郎大破阿瞒这一说,,在众人眼中,周郎仍是破曹的得胜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西凉董仲颖于2006-02-10, 20:20:43发表
那刘备就是依附在东吴下的了

刘备是来结同盟的,说白了,就是叫人家兄弟陪他一起打架,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把人家打退了,功劳是算他的,还是算把兄弟借给他的人,抑或是被借给别人一起打架的兄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0, 18:33:24发表
另有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魏书,武帝本纪第一)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这个是孙盛在讨论孙权攻合肥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就事论事,与赤壁无关。

我前面说过鲁肃传的例子,各位看看鲁肃传里写促使孙权出兵的功臣里提到周瑜了没有啊?没有。但是周瑜有没有参与啊?我们承认是有参与的。 那么鲁肃传为什么这么写啊?吴书周瑜传又为什么这么写啊?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只信吴书是荒谬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0 2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晓林兄的原文,我很赞成其实还有一种反证法。
比如某将军参加了某著名战役,并取得大胜,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
赤壁之战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战役,战胜的一方,孙权的将军们,只要参与了,其个人传记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时刘备的几个战将,有谁是被记载参加了战役的?关羽?张飞还是赵云?都没有!而当时刘备手下带兵的大将还有谁?
因此,道理很简单:这些大将带领部队拖在了后面,没有赶上参战。再结合江表传的记载,就都吻合了。至于是否刘备故意安排,这个对于是否参战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0 22: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22:53:05发表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0, 18:33:24发表
另有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魏书,武帝本纪第一)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这个是孙盛在讨论孙权攻合肥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就事论事,与赤壁无关。

我前面说过鲁肃传的例子,各位看看鲁肃传里写促使孙权出兵的功臣里提到周瑜了没有啊?没有。但是周瑜有没有参与啊?我们承认是有参与的。 那么鲁肃传为什么这么写啊?吴书周瑜传又为什么这么写啊?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只信吴书是荒谬的

只信吴书固然不对,但偏信魏书似乎也是以偏概全。
更何况还辅以《江表传》《资治通鉴》等记载。
魏书的辅证又在哪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0, 22:55:39发表
晓林兄的原文,我很赞成其实还有一种反证法。
比如某将军参加了某著名战役,并取得大胜,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
赤壁之战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战役,战胜的一方,孙权的将军们,只要参与了,其个人传记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时刘备的几个战将,有谁是被记载参加了战役的?关羽?张飞还是赵云?都没有!而当时刘备手下带兵的大将还有谁?
因此,道理很简单:这些大将带领部队拖在了后面,没有赶上参战。再结合江表传的记载,就都吻合了。至于是否刘备故意安排,这个对于是否参战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这样的逻辑看来有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兄弟的前提是:赤壁是大战斗。

那么赤壁是否有我们现在赋予它的历史地位?明显并不是毫无疑问。

为什么呢? 好,兄弟说“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不错,这个赞同。但是在刘备一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关羽张飞等人早年在青州徐州等各处参加的主要战斗都没有记载。刘备早年在公孙瓒手下时攻略青州、南下助掏谦守守城、刘备伐袁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关羽张飞的传中都没有记载他们参加了,那按兄弟的逻辑他们原来都没有参加了?

赤壁之战(仅论赤壁—乌林之战斗,因为我们明显没在讨论整个战役),在魏书中一句话带过,在先主传中一句话带过,仅在吴书中浓墨重彩,这说明了什么啊?

在魏的武将中,能明确找出有人参加赤壁之战斗(不是指整个战役)的基本没有,难道他们也没参加?曹操空头司令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0, 22:57:41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22:53:05发表
[quote]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0, 18:33:24发表
另有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魏书,武帝本纪第一)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这个是孙盛在讨论孙权攻合肥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就事论事,与赤壁无关。

我前面说过鲁肃传的例子,各位看看鲁肃传里写促使孙权出兵的功臣里提到周瑜了没有啊?没有。但是周瑜有没有参与啊?我们承认是有参与的。 那么鲁肃传为什么这么写啊?吴书周瑜传又为什么这么写啊?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只信吴书是荒谬的

只信吴书固然不对,但偏信魏书似乎也是以偏概全。
更何况还辅以《江表传》《资治通鉴》等记载。
魏书的辅证又在哪呢? [/quote]
首先,魏书无关对方当事人,在此事中没有预设的立场,本身就比吴书可信度高。

其次,《资治通鉴》不过是经过司马光鉴别之后抄抄以前的史料,根本不是第一手资料,早可以排除了,至于《江表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还有就是上面兄弟自己引的《吴志》“刘备先破公军...”


谁说其他没史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22:53:05发表
我前面说过鲁肃传的例子,各位看看鲁肃传里写促使孙权出兵的功臣里提到周瑜了没有啊?没有。但是周瑜有没有参与啊?我们承认是有参与的。 那么鲁肃传为什么这么写啊?吴书周瑜传又为什么这么写啊?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只信吴书是荒谬的

老兄,瑜传、肃传同在吴书九,陈寿行文尚简,既是前后相继两传,故存此则略彼,亦有显其人于本传之意。

《肃传》云: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盖鲁肃此论,只与孙权一人说知,尚未定众议也。

《瑜传》中裴注云: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周瑜与张昭同为顾命重臣,就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群臣中也只有他能对抗张派的主降之议,故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与群臣复辩战和,乃定众议。

瑜传了不云肃先有谋,裴公以为攘善,而肃传亦了不云瑜终定众议,岂复略美耶?
盖亦为文之法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6-02-10, 23:47:10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22:53:05发表
我前面说过鲁肃传的例子,各位看看鲁肃传里写促使孙权出兵的功臣里提到周瑜了没有啊?没有。但是周瑜有没有参与啊?我们承认是有参与的。 那么鲁肃传为什么这么写啊?吴书周瑜传又为什么这么写啊?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只信吴书是荒谬的

老兄,瑜传、肃传同在吴书九,陈寿行文尚简,既是前后相继两传,故存此则略彼,亦有显其人于本传之意。

《肃传》云: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盖鲁肃此论,只与孙权一人说知,尚未定众议也。

《瑜传》中裴注云: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周瑜与张昭同为顾命重臣,就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群臣中也只有他能对抗张派的主降之议,故鲁肃劝孙权召回周瑜,与群臣复辩战和,乃定众议。

瑜传了不云肃先有谋,裴公以为攘善,而肃传亦了不云瑜终定众议,岂复略美耶?
盖亦为文之法也。

兄弟引文干嘛不引完,《鲁肃传》“......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请问意在言外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文法使然吗?张飞赵云合传,但入蜀一事仍然写两次,这又是为何?

“既是前后相继两传,故存此则略彼,”对周瑜为何一句不写啊?鲁肃传未免差劲。

“《瑜传》中裴注云: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不错,这正是我要说的!周瑜传中此事完全不提鲁肃,鲁肃传中完全不提周瑜,专美之意早已跃然纸上。

请问“殆为攘肃之善也”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说这么些淹没了鲁肃的功劳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0: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15:13:41发表
这样的逻辑看来有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兄弟的前提是:赤壁是大战斗。

那么赤壁是否有我们现在赋予它的历史地位?明显并不是毫无疑问。

为什么呢? 好,兄弟说“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不错,这个赞同。但是在刘备一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关羽张飞等人早年在青州徐州等各处参加的主要战斗都没有记载。刘备早年在公孙瓒手下时攻略青州、南下助掏谦守守城、刘备伐袁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关羽张飞的传中都没有记载他们参加了,那按兄弟的逻辑他们原来都没有参加了?

赤壁之战(仅论赤壁—乌林之战斗,因为我们明显没在讨论整个战役),在魏书中一句话带过,在先主传中一句话带过,仅在吴书中浓墨重彩,这说明了什么啊?

在魏的武将中,能明确找出有人参加赤壁之战斗(不是指整个战役)的基本没有,难道他们也没参加?曹操空头司令了?

并非如此呀。请不要忘记我的两个前提:
一个是重大的战役。这个应不要怀疑吧?此前,曹操横扫北方,而这一仗,在一片投降声中取得完胜,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绝对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败。
另一个就是胜利的前提。如果刘备打败了,在个人传记里隐瞒也是常见的,但是我们要问,这种重大的胜利,还要隐瞒吗?

再说此前的战斗吧?刘备他们打胜过兄弟所说的哪次呢?
——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武帝纪)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英雄记)
可见,兄所列举的多是刘备惨败的作战,刘备是不能不说,因为有过程,但是在大将的个人传记里,不说也会明白了吧?

我以为为何曹、刘方面都很少记述,而独孙权方面大书特书的原因就是:
——曹操是惨败的一方,为此少说是正常的,一笔带过了;
——刘备没有部队参战,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当然有亲兵卫队),因此也没有好说的。
——只有孙权方面,又是下定决心,又是用计,又是苦战(指后来攻江陵),自然功劳大大,所以大书也就不奇怪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0: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唉,这是很正常的呀,什么叫个人传记?又不是遍年史。为何某人的传记里要赞扬其他人?其实,鲁肃传还是间接说明了周瑜的作用。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鲁肃传)
再结合周瑜传看: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由此可知,当时鲁肃人轻言微,都不敢在朝堂上直接反对投降的言论,因此强烈建议招回周瑜。而周瑜一回来,就完全不同,不仅当场批驳了投降派,孙权也当场决定抵抗。哈哈,两个人的作用其实很清楚了,虽然鲁肃是开头的,但是其决定作用的是周瑜,而且开头周瑜不在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6-02-11, 0:28:01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15:13:41发表
这样的逻辑看来有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兄弟的前提是:赤壁是大战斗。

那么赤壁是否有我们现在赋予它的历史地位?明显并不是毫无疑问。

为什么呢? 好,兄弟说“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不错,这个赞同。但是在刘备一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关羽张飞等人早年在青州徐州等各处参加的主要战斗都没有记载。刘备早年在公孙瓒手下时攻略青州、南下助掏谦守守城、刘备伐袁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关羽张飞的传中都没有记载他们参加了,那按兄弟的逻辑他们原来都没有参加了?

赤壁之战(仅论赤壁—乌林之战斗,因为我们明显没在讨论整个战役),在魏书中一句话带过,在先主传中一句话带过,仅在吴书中浓墨重彩,这说明了什么啊?

在魏的武将中,能明确找出有人参加赤壁之战斗(不是指整个战役)的基本没有,难道他们也没参加?曹操空头司令了?

并非如此呀。请不要忘记我的两个前提:
一个是重大的战役。这个应不要怀疑吧?此前,曹操横扫北方,而这一仗,在一片投降声中取得完胜,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绝对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败。
另一个就是胜利的前提。如果刘备打败了,在个人传记里隐瞒也是常见的,但是我们要问,这种重大的胜利,还要隐瞒吗?

再说此前的战斗吧?刘备他们打胜过兄弟所说的哪次呢?
——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武帝纪)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英雄记)
可见,兄所列举的多是刘备惨败的作战,刘备是不能不说,因为有过程,但是在大将的个人传记里,不说也会明白了吧?

我以为为何曹、刘方面都很少记述,而独孙权方面大书特书的原因就是:
——曹操是惨败的一方,为此少说是正常的,一笔带过了;
——刘备没有部队参战,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当然有亲兵卫队),因此也没有好说的。
——只有孙权方面,又是下定决心,又是用计,又是苦战(指后来攻江陵),自然功劳大大,所以大书也就不奇怪了。

呵呵,兄说的没有错,但是像博望之战呢?这些胜利战斗为何关张依然不见踪影?(兄大概要说这是小斗了,呵呵)

孙权方的诸将,之所以大书赤壁,窃以为只不过是因为这是他们很多人所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次战斗,曹操刘备方不写,只不过是因为相对次要罢了。

当阳之战刘备惨败,但是张飞赵云有所表现,仍然写入史册,可见胜败不一定是刻板的衡量标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6-02-11, 0:40:25发表
唉,这是很正常的呀,什么叫个人传记?又不是遍年史。为何某人的传记里要赞扬其他人?其实,鲁肃传还是间接说明了周瑜的作用。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鲁肃传)
再结合周瑜传看: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由此可知,当时鲁肃人轻言微,都不敢在朝堂上直接反对投降的言论,因此强烈建议招回周瑜。而周瑜一回来,就完全不同,不仅当场批驳了投降派,孙权也当场决定抵抗。哈哈,两个人的作用其实很清楚了,虽然鲁肃是开头的,但是其决定作用的是周瑜,而且开头周瑜不在家。

非也,专美之意不是我说的,乃裴松之的高论“殆为攘肃之善也”

可见裴松之可不以为这很正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1: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16:49:14发表
呵呵,兄说的没有错,但是像博望之战呢?这些胜利战斗为何关张依然不见踪影?(兄大概要说这是小斗了,呵呵)

孙权方的诸将,之所以大书赤壁,窃以为只不过是因为这是他们很多人所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次战斗,曹操刘备方不写,只不过是因为相对次要罢了。

当阳之战刘备惨败,但是张飞赵云有所表现,仍然写入史册,可见胜败不一定是刻板的衡量标准。

哈哈,正是如此呀。博望之战,曹军方面不是曹操出马,而刘备方面,此时张费是否回归也还是未知数呢?难道兄能确定关张参加了这次战斗?不要受演义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6-2-11 01: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老裴也常说错话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6-02-11, 1:00:01发表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16:49:14发表
呵呵,兄说的没有错,但是像博望之战呢?这些胜利战斗为何关张依然不见踪影?(兄大概要说这是小斗了,呵呵)

孙权方的诸将,之所以大书赤壁,窃以为只不过是因为这是他们很多人所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次战斗,曹操刘备方不写,只不过是因为相对次要罢了。

当阳之战刘备惨败,但是张飞赵云有所表现,仍然写入史册,可见胜败不一定是刻板的衡量标准。

哈哈,正是如此呀。博望之战,曹军方面不是曹操出马,而刘备方面,此时张费是否回归也还是未知数呢?难道兄能确定关张参加了这次战斗?不要受演义影响。

哈哈,我若是受演义影响,岂不是该扯出诸葛亮了?

〈先主传〉“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关羽传〉“从先主就刘表”
〈张飞传〉“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

可见第一,刘备战博望是到了荆州一段时间以后

第二,关张在刘备依附刘表之时都在刘备军中。

第三,套用一个晓林兄你的说法,刘备除了关张,还有谁带兵啊?

那么博望之战,关张何缘不在军中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1, 0:11:24发表
兄弟引文干嘛不引完,《鲁肃传》“......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请问意在言外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文法使然吗?张飞赵云合传,但入蜀一事仍然写两次,这又是为何?

“既是前后相继两传,故存此则略彼,”对周瑜为何一句不写啊?鲁肃传未免差劲。

“《瑜传》中裴注云: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不错,这正是我要说的!周瑜传中此事完全不提鲁肃,鲁肃传中完全不提周瑜,专美之意早已跃然纸上。

请问“殆为攘肃之善也”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是说这么些淹没了鲁肃的功劳吗?

破曹后鲁肃先还,周瑜仍在督军追击,肃作为主战派的首倡者和二号人物,受到隆重欢迎是很正常的。

《飞传》中入蜀事言: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未见赵云。
《云传》中言: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张飞事更无多书。《肃传》中亦有召周瑜云云。

且飞云二传中隔黄忠马超二传,瑜肃二传前后相继,亦有别焉。


若陈寿果欲以抗曹之功专美某人,当薄一人于其本传,岂有两传相继,此亦美,彼亦美而谓之专者耶?故云盖文法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恨地无环于2006-02-11, 1:25:32发表

《飞传》中入蜀事言: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未见赵云。
《云传》中言: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张飞事更无多书。《肃传》中亦有召周瑜云云。

且飞云二传中隔黄忠马超二传,瑜肃二传前后相继,亦有别焉。


若陈寿果欲以抗曹之功专美某人,当薄一人于其本传,岂有两传相继,此亦美,彼亦美而谓之专者耶?故云盖文法也。

陈寿若要专美,无需美一人,薄一人,因为两人并无冲突,只需在其本传中突出其功,忽略其余的人即可,正如陈寿所为。

张赵分道入蜀,飞传写义释严颜,云传写别定江阳,此事上无分繁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1, 1:36:48发表
陈寿若要专美,无需美一人,薄一人,因为两人并无冲突,只需在其本传中突出其功,忽略其余的人即可,正如陈寿所为。

张赵分道入蜀,飞传写义释严颜,云传写别定江阳,此事上无分繁简。

本传中各显其功,岂得谓专?

肃瑜皆主抗曹,肃传写其首建计拒曹,瑜传写其摆拨众议,至于肃联刘备,瑜逆曹操之事,两传互见而各守其要,未为失妥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11 10: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历史已有公断,貌似用不着死究史书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1 10: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1, 0:49:14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6-02-11, 0:28:01发表
[quote]原帖由Hawk_cn于2006-02-10, 15:13:41发表
这样的逻辑看来有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兄弟的前提是:赤壁是大战斗。

那么赤壁是否有我们现在赋予它的历史地位?明显并不是毫无疑问。

为什么呢? 好,兄弟说“那么通常的情况是,都会在其个人传记里浓浓地记上一笔。这个赞同吧?”不错,这个赞同。但是在刘备一方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关羽张飞等人早年在青州徐州等各处参加的主要战斗都没有记载。刘备早年在公孙瓒手下时攻略青州、南下助掏谦守守城、刘备伐袁术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关羽张飞的传中都没有记载他们参加了,那按兄弟的逻辑他们原来都没有参加了?

赤壁之战(仅论赤壁—乌林之战斗,因为我们明显没在讨论整个战役),在魏书中一句话带过,在先主传中一句话带过,仅在吴书中浓墨重彩,这说明了什么啊?

在魏的武将中,能明确找出有人参加赤壁之战斗(不是指整个战役)的基本没有,难道他们也没参加?曹操空头司令了?

并非如此呀。请不要忘记我的两个前提:
一个是重大的战役。这个应不要怀疑吧?此前,曹操横扫北方,而这一仗,在一片投降声中取得完胜,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这绝对是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败。
另一个就是胜利的前提。如果刘备打败了,在个人传记里隐瞒也是常见的,但是我们要问,这种重大的胜利,还要隐瞒吗?

再说此前的战斗吧?刘备他们打胜过兄弟所说的哪次呢?
——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武帝纪)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英雄记)
可见,兄所列举的多是刘备惨败的作战,刘备是不能不说,因为有过程,但是在大将的个人传记里,不说也会明白了吧?

我以为为何曹、刘方面都很少记述,而独孙权方面大书特书的原因就是:
——曹操是惨败的一方,为此少说是正常的,一笔带过了;
——刘备没有部队参战,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当然有亲兵卫队),因此也没有好说的。
——只有孙权方面,又是下定决心,又是用计,又是苦战(指后来攻江陵),自然功劳大大,所以大书也就不奇怪了。

呵呵,兄说的没有错,但是像博望之战呢?这些胜利战斗为何关张依然不见踪影?(兄大概要说这是小斗了,呵呵)

孙权方的诸将,之所以大书赤壁,窃以为只不过是因为这是他们很多人所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次战斗,曹操刘备方不写,只不过是因为相对次要罢了。

当阳之战刘备惨败,但是张飞赵云有所表现,仍然写入史册,可见胜败不一定是刻板的衡量标准。 [/quote]
博望之战究竟是怎么会事,有没有关张参与,战斗的过程是怎样的,肯定不是如演义所描写,所以尚是未知。不足为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1 10: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绝世天骄于2006-02-11, 10:18:11发表
这个历史已有公断,貌似用不着死究史书吧~~~

我们毕竟不是权威的历史学者,但综观这么多年来,又有哪个权威的历史学家提出了赤壁之战功在刘备的论断呢,(别说他们没注意到三国志的相互矛盾)
所以可见,如果全面掌握各类史料的话,应该得出吴书基本是正确的结论。

p.s.千万别说什么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或是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推翻这个结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11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1, 10:43:46发表
我们毕竟不是权威的历史学者,但综观这么多年来,又有哪个权威的历史学家提出了赤壁之战功在刘备的论断呢,(别说他们没注意到三国志的相互矛盾)
所以可见,如果全面掌握各类史料的话,应该得出吴书基本是正确的结论。

p.s.千万别说什么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或是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推翻这个结论。

不会~~我也只是对历史略有了解~
觉得赤壁更主要的还是败在了周公瑾手上,毕竟他才是战争的统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卧龙凤雏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59674
注册 2006-2-11


发表于 2006-2-11 12: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曹操是输在战略的快进和谋士的真空,曹操对手下的人才向来都很信任,但当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却疑心太重,当时郭嘉逝世、而第二谋士苟或也空盒赐死,贾羽、杨修羽翼未丰,许庶不为魏谋,再这样的情况下,身边经管有许攸、刘华但能力与周、诸葛相去胜远,有点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的味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11 12: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卧龙凤雏于2006-02-11, 12:06:09发表
曹操是输在战略的快进和谋士的真空,曹操对手下的人才向来都很信任,但当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却疑心太重,当时郭嘉逝世、而第二谋士苟或也空盒赐死,贾羽、杨修羽翼未丰,许庶不为魏谋,再这样的情况下,身边经管有许攸、刘华但能力与周、诸葛相去胜远,有点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的味道!

杨修???他也算谋士???他一生什么没干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葛朗台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1
编号 51665
注册 2005-10-23


发表于 2006-2-11 12: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孙刘联军。以东吴军为主,但联军主帅是刘备,因为当时在名望上只有刘备可以抗衡曹操,正所谓,非刘玄德不可以挡曹操也~~~~
战争的胜利应该是东吴军队创造的,但由于联军主帅是刘备,故魏书记录败给刘备,周喻是率军支援刘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1 12: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卧龙凤雏于2006-02-11, 12:06:09发表
曹操是输在战略的快进和谋士的真空,曹操对手下的人才向来都很信任,但当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却疑心太重,当时郭嘉逝世、而第二谋士苟或也空盒赐死,贾羽、杨修羽翼未丰,许庶不为魏谋,再这样的情况下,身边经管有许攸、刘华但能力与周、诸葛相去胜远,有点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的味道!

兄台的关于曹操人才的观点太演义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6-2-11 1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葛朗台于2006-02-11, 12:20:40发表
我以为孙刘联军。以东吴军为主,但联军主帅是刘备,因为当时在名望上只有刘备可以抗衡曹操,正所谓,非刘玄德不可以挡曹操也~~~~
战争的胜利应该是东吴军队创造的,但由于联军主帅是刘备,故魏书记录败给刘备,周喻是率军支援刘备的~~

我十分同意这种观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awk_cn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6
编号 59379
注册 2006-2-8




QUOTE:
原帖由平生最爱周公瑾于2006-02-11, 12:26:26发表

QUOTE:
原帖由葛朗台于2006-02-11, 12:20:40发表
我以为孙刘联军。以东吴军为主,但联军主帅是刘备,因为当时在名望上只有刘备可以抗衡曹操,正所谓,非刘玄德不可以挡曹操也~~~~
战争的胜利应该是东吴军队创造的,但由于联军主帅是刘备,故魏书记录败给刘备,周喻是率军支援刘备的~~

我十分同意这种观点。

不错,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个意思。

=====================================================
(平生最爱周公瑾)博望之战究竟是怎么会事,有没有关张参与,战斗的过程是怎样的,肯定不是如演义所描写,所以尚是未知。不足为证。
=====================================================

另外平兄,博望之战历史上很清楚,难道你连这都不知道,如何不能为证了?

《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至于历史家,离三国不远的孙盛可就认为曹是败于刘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斩杀大将
(坐底以望天)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03
编号 34444
注册 2005-3-12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卧龙凤雏于2006-02-11, 12:06:09发表
曹操是输在战略的快进和谋士的真空,曹操对手下的人才向来都很信任,但当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却疑心太重,当时郭嘉逝世、而第二谋士苟或也空盒赐死,贾羽、杨修羽翼未丰,许庶不为魏谋,再这样的情况下,身边经管有许攸、刘华但能力与周、诸葛相去胜远,有点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的味道!

贾诩羽翼未丰??你听谁说的??在董卓被杀后就能见其智谋了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㈠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㈡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9: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33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