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开一贴,与燕兄万兄切磋, 长安可下否?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7-21, 11:37:45发表
魏延既然能提出这一计策,肯定对这些都分析了的,他不可能也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这推断比魏延的还缺乏证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5-7-21 13: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5-07-20, 19:29:40发表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7-20, 3:28:00发表
这个论点不是建立在分析子午之谋的可能性上的,而是建立在魏延的观点是对的,而得出支持这个观点需要的论据(就是魏延的看法)成立,然后再下结论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看看逻辑关系,魏延是多年老将,不可能不了解情况,不可能乱说,所以他说怎么怎么样,是符合事实的,是正确的.既然他说的正确,所以他的子午谷之谋自然是可行的了.
这叫什么高论啊.
至于没有良将,兵多无用的观点,在下有点不解.胜兵先胜而后求战,魏延投兵重地绝境,目的是赌敌人不战而逃.能够把获胜的机会寄托于敌将不战而逃,敌兵一哄而散上么.
再说没有良将.不要良将,只要有几个人能劝说夏侯关门守城,就几乎没有问题了.魏将军真的能把魏军谋臣将领全部调查的清清楚楚么.再如邓艾入蜀,黄崇劝说诸葛瞻据险不让邓艾入平地.诸葛不听.或者我们可以认为邓艾肯定是认为成都再无良将,如诸葛瞻为卫将军重任也是未经战阵,才敢冒险走阴平.但说他料定蜀军无良将的观点是正确的,又或者能料定诸葛不会听取建议么.只是邓老爷子好运.
任何计划都有几分风险,只有大小和运气的差别.魏延的计划,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是可能性太小.

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自己比魏延更了解当时他所面临的情况,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有人认为魏延对当时情况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魏延是一员战将,他防守汉中是刘备亲自选拔,其职责就是防御魏的进攻,诸葛亮准备北伐时,魏延已在此驻守近十个年头,说他是蜀国最了解魏国军事情况的人应该不过分吧?他所主倡的子午谷之计,我认为不是他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点子,而是其在汉中镇守多年的厚积薄发,其所考虑的内容很多,仅从史料记载的就涉及到敌将、动用兵力、进攻路线、所需时间、粮食问题、敌人援军等诸多因素。且从《魏略》的记载,我们知道魏延对夏侯楙的判断是准确的。

想必阁下也会承认对当时情况的了解远远无法与魏延相比,那么您又何以认为他的掌握的情报不足以支持其所建议的子午谷之计呢?要知道,除魏延对夏侯楙的判断间接被《魏略》证实,我们也找不出其他的证据来否定魏延子午谷之计的可行性。

而且,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任何切实的证据对魏计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反诘的话?那么,我认为倾向于当时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的魏延的判断要比相信千百年后从没有作战经验的读书人的各种各样的假设要更接近当时的具体情况。

魏延突然出现在丝毫没有防备的长安城下(注意:长安不是对蜀作战的前线,蜀国又数岁寂然无声,其平时的防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应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性无武略、贪财好色的夏侯楙会从容应对吗?长安固然是大城市,但也不要将其想象成已经深沟高垒、严阵以待的堡垒。夏侯楙逃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由于魏延的计划没能付诸实施,故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实在有限。

邓艾与魏延之计,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角度出发,击敌人于措手不及。

但两计最大的不同则在于:邓计付诸实施,得成大功,故千百年间只被当作经典,其显而易见的战果为此计划做了最好的背书;而魏计无缘实践,加之有一向谨小慎微,“奇谋为短”的诸葛亮认为其“悬危”,故千百年来读书人前仆后继争先恐后地对其诟病,何以如此?盖因此计未能付诸实施,自然不会有战果塞众人之口,以致为非议者留出了无限的空间罢了。

我们不比曹操更了解当时他所面临的情况,但我们却知道曹操打了哪些败仗。我们不比织田信长更了解当时他所面临的情况,但我们却知道织田信长死在谁手里。古人不是神,古人比我们更了解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不等于古人做出的决策就都是对的。

万兄的论证:
首先肯定魏延的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然后由魏延的这一判断正确,推出子午谷之计所需条件必然能满足。
最后,得出结论:魏延的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这种用一个需要证明的事件本身,来证明此事件本身是正确的证明方法,绝对是错误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一马当先
(时间守护者)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30
编号 37138
注册 2005-4-19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5-7-21 13: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酒魔剑仙于2005-07-21, 12:16:40发表
  这推断比魏延的还缺乏证据。

难道魏延会不假思索的去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一马当先
(时间守护者)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30
编号 37138
注册 2005-4-19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5-7-21 13: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Dusk于2005-07-21, 12:13:03发表
谢安曾找到过一个见过诸葛亮的一百多岁的老人问孔明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现在看来的确没有人比得上他."
我就是不明白现在的某些人为了诋毁诸葛亮连一个匹夫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献策都能掰得出来

请你注意用词!  我没有任何诋毁诸葛亮的意思,我只是想还原历史上的诸葛亮。
要说真正的“诋毁”,你看了这两个帖子就明白了: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1992
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62131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7-21 13: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延要真是个深思熟虑不拿自己身家性命开玩笑的话就不会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一马当先
(时间守护者)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30
编号 37138
注册 2005-4-19
来自 武汉


发表于 2005-7-21 13: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5-07-21, 13:46:51发表
魏延要真是个深思熟虑不拿自己身家性命开玩笑的话就不会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了

那是在诸葛亮死后他有点昏头,但在北伐时他还是清醒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5-7-21 14: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7-21, 13:54:29发表
那是在诸葛亮死后他有点昏头,但在北伐时他还是清醒的

既然你承认魏延有昏头的情况出现,那你就无法排除北伐时他也会有昏头的情况出现。既然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有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那就无法排除北伐时魏延也会有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情况出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oustar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1
编号 19225
注册 2004-10-20


发表于 2005-7-21 14: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兄的论点基础是魏延应该把一切情况都考虑了的,潜台词是考虑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可我们凭什么认为魏延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只因为他在汉中呆了10年?)就算他认为能解决就真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魏延不是韩信,他很难给我这种信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7-21, 13:34:45发表
难道魏延会不假思索的去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那信长只带200亲兵住在本愿寺岂不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曹操把那么多船摆在江上给人烧岂不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5-7-22 09: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都是凭空想象,也得不出什么共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22 09: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前一段冒酷暑出差,才回来。答复321兄的两个疑问:

1、烽火问题。
此问题的由来是这样的:当时我在魏延计划可行性一文中,已经考虑了魏国在发现魏延出子午谷之后,会快马传递消息给洛阳,因此我计算的洛阳援军速度包括这个快马传递时间。
不过有朋友提出还有更快的传递方式,就是烽火,比快马传递快。因此我才提出烽火只能反映有敌人入侵,但是规模等信息还要依靠快马传递。
321兄的观点其实与我相同。木简也是需要快马传递的,烽火不能传递。

2、关于潼关是否有兵马问题。
321兄说潼关历史上很多战事,确实不错。但是这些战事都发生在敌对双方相隔潼关对峙的情况下,此时的潼关自然兵精粮足。
但是此时的潼关(指魏延偷袭前),并不处于双方对峙的前线:魏国对抗蜀汉的前线,在西部,第一线是祁山、陈仓和秦岭各谷口,第二线是长安和上邽等地。潼关则位于长安到洛阳的内地数百里。
因此,如果魏国有兵力防备蜀汉,第一可能要把兵力部署在祁山第一线,至少是在长安第二线,而不会在内地自己内部布防。
我举个战例给各位: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封常青传记载:乃自提象门出,伐大木塞道以殿,至谷水,西奔陕。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此时的情况是:唐朝首都在长安,安禄山叛乱大军已经攻占洛阳。封常青守洛阳战败逃跑到陕县对高仙芝说了上面的话。请注意,此时潼关竟然是无兵的状况,这不正说明,在内地,一般都把部队集结在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附近,不仅补给方便,也容易向四面增援。
因此,321兄关于潼关在魏延偷袭前必然有精锐部队驻守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usk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3
编号 10432
注册 2004-7-8


发表于 2005-7-22 09: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酒魔剑仙于2005-07-22, 3:09:15发表
那信长只带200亲兵住在本愿寺岂不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曹操把那么多船摆在江上给人烧岂不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信长如何不给评论,就算龙虎也连庞涓都比不上
曹操是因为冬季只有几天刮东南风才连船的,而且后来南宋流亡政府在海上连船阵,成功地抵抗蒙古军多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7-22 1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怀疑魏延情报的准确性,可以。但是应有比魏延情报更可信的证据来证明,魏延是错的。可是到目前为止,这种证据还没有。
我们看到的魏延,在军事上并没有出过什么错,魏延的情报也基本得到了证实。
因此,要怀疑一直在汉中前线的魏延的情报和判断,还要谨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8-9 18: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万曰:魏延守边10多年,提出的计划自然是了解敌情的合理计划

那我要问了:魏延做了刘氏蜀汉几十年的大将,做出了跟杨仪武力夺权的计划,不止计划,还真的行动了哦。这个计划很了解蜀军军情了吧?栈道都敢烧,该有周密计划了吧?

孔明一死,蜀人戴孝几千年,魏延胆敢火烧栈道,兵犯武侯灵柩,这军队平时还号称魏延领兵有方的呢,落得个被王平几句话说垮了军队,狼狈逃窜被人追斩的下场。

魏大情报分析员可曾分析了武侯在军中的无上威望?魏大计划师可曾计划好万一手下不肯从他冒犯武侯之灵该怎么应付?

就这么号没啥头脑、不知轻重、胆大妄为、自找死路的卤莽狂人(介个不能算定论啦),要说他能有啥周密的调查和计划,俺真的不敢相信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9 18: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燕,万二人的计划里。郭淮和雍凉诸军都哪去了?

第二,唐朝之潼关等于曹魏之潼关?唐朝那平静了几辈子所以处于内脏的潼关无兵跟曹魏的潼关相比?

第三,魏延是怎么在子午谷口到潼关这段路里隐形的?

最后,特请燕老总结总结史料上所载之魏大将军的情报是怎样的。你分得清你自己说的情况跟魏大将军所描述的情报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10 09: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注意,此时的雍凉乃是略无预备的情况,并立自然不多而且较分散。那郭淮不过是刺史,中央派来的又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夏侯驸马,老兄认为在魏延的突然攻击面前,能有多少敌军呢?
想一想,关羽攻打樊城,如果不算赶来增援的于禁七军,那南线总司令曹仁在樊城也不过数千人,这可是多年与敌人对抗的前线呀。

第二,唐朝是太平了N年,但是当时安禄山造反已经从北京一路打到了洛阳,唐朝已经专门派人从长安到洛阳募兵反击,为何潼关还是无兵驻防?这安禄山打下洛阳后下自然就要西进攻打长安了,难道没有人清楚这一点?

第三,没有人说魏延需要在从子午谷口到潼关这一路隐形,这一路靠的是速度,只要超过魏军增援的速度即可。

既然老兄如此说,咱们就简单看一看:
1、魏延已经侦查清楚,其突击部队可以用10天时间偷偷通过子午谷,进入关中平原;
2、魏国长安军事负责人乃无武略好治生的夏侯驸马,能力较差,基本不会对其继续奔袭潼关造成阻碍;
3、此时是1月,少雨,对行军比较有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10 10: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廖化兄:
我早已对所谓魏延烧毁阁道的记载提出了质疑,那很可能是蜀国为了解释魏延、杨仪事件而编造的谎言。因为它根本就不可能成立。
我一直以为,对于内部政治、权力斗争的记载,最好看敌人的而不要看他们自己方面的,那自然是取得权力斗争胜利一方在自说自话。
因此,仅凭这个事件说魏延在军事计划上不行,是缺乏说服力的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8-10 21: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告诉你“不算赶来增援的于禁七军,那南线总司令曹仁在樊城也不过数千人”的?曹仁是被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才剩下几千人守城的,被水淹的也不光只是于禁的七军,还有庞德这样的曹仁直属军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洗甲狼河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8
帖子 1219
编号 35893
注册 2005-4-2


发表于 2005-8-10 23: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10, 9:56:49发表
请注意,此时的雍凉乃是略无预备的情况,并立自然不多而且较分散。那郭淮不过是刺史,中央派来的又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夏侯驸马,老兄认为在魏延的突然攻击面前,能有多少敌军呢?
想一想,关羽攻打樊城,如果不算赶来增援的于禁七军,那南线总司令曹仁在樊城也不过数千人,这可是多年与敌人对抗的前线呀。

第二,唐朝是太平了N年,但是当时安禄山造反已经从北京一路打到了洛阳,唐朝已经专门派人从长安到洛阳募兵反击,为何潼关还是无兵驻防?这安禄山打下洛阳后下自然就要西进攻打长安了,难道没有人清楚这一点?

第三,没有人说魏延需要在从子午谷口到潼关这一路隐形,这一路靠的是速度,只要超过魏军增援的速度即可。

既然老兄如此说,咱们就简单看一看:
1、魏延已经侦查清楚,其突击部队可以用10天时间偷偷通过子午谷,进入关中平原;
2、魏国长安军事负责人乃无武略好治生的夏侯驸马,能力较差,基本不会对其继续奔袭潼关造成阻碍;
3、此时是1月,少雨,对行军比较有利;

在下属于反对魏延一方。

反证一下:按燕兄的说法,5000人的奇袭队过去是没问题的了。而且这样的轻装部队再来个3、4支也应该没问题。子午谷岂非不设防的通途了?那么蜀军尽可遣三、四万轻兵,由此层递进军,与祁山方面形成分进合击之势。诸葛亮两路北伐,五六万军队总调得出的。

反正在下看大家讨论很久了,觉得解释魏延军能通过的理由,也能解释数万人顺利通过。不要说给养难以供给,按支持一方的说法,可以自携数日干粮,出谷后取民散食。5000人足可惊走夏侯,三万人应该更能夺占大城险关,取用积谷军械补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11 05: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淮不过是刺史,那么请问,郭淮在雍凉负责的是什么事情?在紧急事态下,郭淮可是有权力去调动雍州兵马进行防务的。可不是什么没影响的人物。
魏延突然出现在魏腹地,不深入的情况下,面对的就屯守在长安的夏侯一军。其他情况就另当别论。
关羽攻襄樊,曹仁上哪看出只有几千人那么牛的观点?于禁没来时,曹仁就已经困守樊城了?
曹操还令仁讨羽,难道曹操他老人家不知道他自己的资本?

第二,你不已经说了原因了吗?“已经专门派人从长安到洛阳募兵反击”,人都打过来了,都在守洛阳,有兵不往洛阳处发,难道还留潼关那发楞?借问句,曹操去攻汉中的时候,陈仓有没有人屯驻?撤退时又留了谁去守?而且安碌山造反时的唐朝已经变成个什么样了?都打仗了才临战去募兵参战,跟曹魏那会儿的边线一有战事只是立刻调集诸军前赴,中央另增机动军团出击的样子没得比。

第三,出子午谷口被发现,还跟魏兵比什么速度?都被人发现了还能全无戒备状态的全速跑向潼关?

这一句“2、魏国长安军事负责人乃无武略好治生的夏侯驸马,能力较差,基本不会对其继续奔袭潼关造成阻碍;”
------基本不会对其继续奔袭潼关造成阻碍出于何典?再无武略的阿斗,知邓艾前来,都有帐下之人请战一番,败后再降,你说夏侯在探知魏延出现,而魏延又不攻长安的情况下会什么都不干?魏延出子午谷被发现后,洛阳又会派什么人前来督诸军事呢?不要告诉我魏延比魏国的传令还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11 08: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延按魏略说法的就死得更差劲。

魏略对该事描述也属于搞笑级别的,连谁是撤退的负责人都搞错。而所谓根本不可能成立,那不过是在您自己认为不可能罢了。

政治斗争要看别国的记载?您道陈寿做的史料是哪国资料?您道陈寿是没瞧过魏略就直接把魏延的事填进三国志里的?当中的史料真有疑问,陈寿何以不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2: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洗甲狼河于2005-08-10, 15:38:59发表
在下属于反对魏延一方。

反证一下:按燕兄的说法,5000人的奇袭队过去是没问题的了。而且这样的轻装部队再来个3、4支也应该没问题。子午谷岂非不设防的通途了?那么蜀军尽可遣三、四万轻兵,由此层递进军,与祁山方面形成分进合击之势。诸葛亮两路北伐,五六万军队总调得出的。

反正在下看大家讨论很久了,觉得解释魏延军能通过的理由,也能解释数万人顺利通过。不要说给养难以供给,按支持一方的说法,可以自携数日干粮,出谷后取民散食。5000人足可惊走夏侯,三万人应该更能夺占大城险关,取用积谷军械补充了。

如果如兄所言,兵力有多支都走子午谷,那就不是偷袭,而是大举进军了。三条秦岭谷道中,应属褒斜道比较好走,所以魏延计划是诸葛亮主力走褒斜道进军关中,自己率轻军偷袭。而魏延所带粮食,只要足够偷袭成功前食用就可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淮只是刺史,而当时最高指挥官是夏侯,这一点没有人反对吧?因此只要夏侯在,郭淮是不能调动夏侯的部队的。
曹仁在樊城只有数千人可是有记载的,唯一的可能变数,就是庞德的部队,但是庞德的兵力总不会超过曹仁,因此,如果庞德属于曹仁的樊城防御部队,自然兵力较少。
这种话都看不明白?难道曹操命令曹仁去讨伐关羽,就是在曹仁的驻地樊城?这里:曹操还令仁讨羽,指的不过是曹操命令曹仁抵抗、反击关羽的进攻而已,当然是因为有于禁的援军赶到。

哈哈,这第二你自己解释的很好,既然唐朝人知道部队应发到洛阳第一线,而不会留在第三线的潼关,反过来,魏军为何要在西线太平多年的情况下在第三线潼关部署人马呢?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曹操攻汉中,去的时候陈仓留兵没有不知道,回来是留兵了,但是为何留兵?因为汉中归了刘备,陈仓就成了第一线,不留兵那是傻子!

出了谷口,才要开始真正的比速度呢?这个都不能明白?此前是敌人不知道的情况,自然不存在比速度问题,到此时,敌人知道了,马上会报告洛阳,援军则很快来到,此时当然比速度。

出自何典?那阿斗虽然有部下建议,可是怎么还是投降了?因为决策者是阿斗,不是建议人,夏侯驸马同理!谁告诉你夏侯驸马什么都不干?他即使不逃跑,能够坚守长安已经很可以了吧,这可不是什么都不干。但是坚守长安正好对魏延奔袭潼关有利。
魏延不需要比传令跑得快,只要比魏国的传令加援军跑得快就足够了。你忘记了只有传令是不能解救关中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8-23 22: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给出曹仁在水淹七军之前就只有数千兵力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2: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常识问题。
一支大军在前线作战,突然总司令死去,此时是副总司令继续负责,还是总司令的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长继续负责?
从级别上说,副总司令与总司令是级别最接近的人,而办公室主任之类的是低一级的属下人员。
杨仪不过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比起魏延的前军师征西大将军,级别是要低一些的。而且魏延此前还是领丞相司马,司马是负责军事的,长史是负责文秘事务,那么此时,全军的军事责任究竟应由谁来接任不是很清楚吗?
咱们看个例子,夏侯渊在汉中突然阵亡,是夏侯渊的下属司马接着负责全军作战,还是夏侯渊的副手荡寇将军张郃接任?很清楚,是副手接任而不是主将的直系下属接任。
因此,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突然去世,接任军事的应是高级别、负责军事的魏延,而不是低级别的文官杨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2: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5-08-23, 14:41:08发表
请给出曹仁在水淹七军之前就只有数千兵力的证据

确切的记载没有。
曹仁的樊城守军,目前已知的就是曹仁本部数千人(后被围困在樊城内)和其下属庞德部。庞德不过是新投降过来的,还有亲属在刘备那边,又是曹仁派出驻扎城北的,兵力不会超过曹仁守城兵力是比较正常的。由于城外还有于禁七军互为犄角之势,因此,庞德兵力是较少的。
其他就没有了,除非你有新的证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8-23 22: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樊城城小,所以曹仁把本部设在城内只能屯进去几千人,并不代表曹仁就只有这几千人

曹仁作为南线的主将,部下也不会只有庞德一个军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3: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张辽在合肥也只有7000人,这还是最多的一次,其他几次只有3000人在合肥。
这是由于城市位置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大批运送补给物资,大兵团一般都驻扎在第二线乃至第三线,像合肥、襄阳、祁山这样的第一线据点,没有重大作战是不会屯集重兵的。
曹仁的部属还包括襄阳的守军,估计也有数千人,但是被隔绝在汉水南岸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8-23 23: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8-23, 22:49:14发表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常识问题。
一支大军在前线作战,突然总司令死去,此时是副总司令继续负责,还是总司令的办公室主任或者秘书长继续负责?
从级别上说,副总司令与总司令是级别最接近的人,而办公室主任之类的是低一级的属下人员。
杨仪不过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比起魏延的前军师征西大将军,级别是要低一些的。而且魏延此前还是领丞相司马,司马是负责军事的,长史是负责文秘事务,那么此时,全军的军事责任究竟应由谁来接任不是很清楚吗?
咱们看个例子,夏侯渊在汉中突然阵亡,是夏侯渊的下属司马接着负责全军作战,还是夏侯渊的副手荡寇将军张郃接任?很清楚,是副手接任而不是主将的直系下属接任。
因此,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突然去世,接任军事的应是高级别、负责军事的魏延,而不是低级别的文官杨仪。

基本常识?
魏延是怎么当上汉中太守的?刘备能拔魏延,诸葛亮不能让杨仪领兵撤退?叫你魏延断后就很委屈你了?


诸葛亮的做法并无不妥,大将断后更是职责所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8-23 23: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知道丞相长史是什么级别?是文官还是武官?那杨仪可有打过仗,带过兵?是否还想比着马谡再来一次?什么叫并无不妥?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8: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30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