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军李广及其子孙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也许是怕死也许是因为“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而到李陵说苏武的时候已经是全家被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02: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30, 2:10:02发表
也许是怕死也许是因为“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而到李陵说苏武的时候已经是全家被杀。

当时直接回去赎罪便了 李广、张骞、苏建均复如是 李陵到好 先投降再报汉 哈哈 搞笑的逻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李陵和韩延年作为主将突围的可能性为零。当时只有两条路走,要么如韩战死要么如李投降,根本没有直接回去赎罪的机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03: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30, 2:28:25发表
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李陵和韩延年作为主将突围的可能性为零。当时只有两条路走,要么如韩战死要么如李投降,根本没有直接回去赎罪的机会。

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那四百人是怎么回去的?并且李陵若真铁了心想回去 乔装成兵士有何不可?李广是怎么做的?赵破奴是怎么做的?总之方法多的很 而且从他投降到他家人被杀有一年多的时间 他有什么动静?

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信口雌黄之辈耳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李广干的那事一般人干不出来。李陵带5000人出击仅400多人生还,比例不到10%,这种概率太小。而且这400多人生还的是在李陵投降的前提之下,要是李陵不降带兵逃跑两条腿绝对跑不过四条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步兵,是逃不回去的。只有一条路,学他爷爷。但他爷爷玩过一回,匈奴人不是木头,还会让他再玩一次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鲁卡德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428
编号 22343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5-1-30 09: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一文章,作者不详                     
                      战之罪——李陵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自酒泉出征,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于天山(即当今之祁连山)。此次战役之初,汉击毙匈奴万余人,较为顺手,不料继而却遭到匈奴大军的围困,突围后,汉军生还者仅十之三四。

当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为骑都尉,带领五千荆楚籍兵士驻屯于酒泉、张掖一带,一面教练士卒,一面防备匈奴。李陵系名将李当户之遗腹子。当户先李广而死,李陵可能是由祖父教养成人的。李陵为人,有其祖遗风,长于骑射,廉洁自守,谦恭下士,因而博得了很好的声誉。他自少时即在宫中任职,作过建章监。武帝起初对李陵亦颇赏识,曾派他率骑兵八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未遇敌人而还,稍后即授予骑都尉之职。

当李广利出征匈奴之时,武帝将李陵从酒泉、张掖之间的驻地召回,欲派他为李广利的大军押送辎重车辆。李陵祖、父两代均有因触犯外戚而死于非命者。因此一方面可能是鉴于这方面的沉痛教训,另一方面自己也确有报效国家、立功扬名之志,所以他不愿充当李广利的下属,在武帝面前叩头自请道:“我所率领的屯边士卒,都是超群出众的勇士,力能擒虎,射必命中,我愿独自率领他们开拔到莫干山以南去分散单于的兵力。”武帝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说:“莫非你不喜欢作贰师将军的下属吗?我此次发兵甚多,不能给你配备骑兵。”李陵说:“用不着骑兵,我愿以少击众,率步兵五千,直捣匈奴王廷。”武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同时下诏给强弩都尉路博德,命他率军在半道迎接李陵,与之会师。李陵生年已不可考,但据李广于元狩四年(前119)死,时年六十有余推之,设若祖孙之间相差五十岁,则李陵此时的年龄当在三十五岁上下,毕竟是年轻气盛,急于事功,而且直到此时,他尚无与匈奴交战的直接经验,其壮勇之气固然可嘉,但轻敌思想亦未免过于严重,这是造成他后来个人悲剧的主观因素。路博德曾为伏波将军,年事既长,资望又高,对于像李陵这样的晚生后辈,自然羞与为伍,更耻于为其后援,所以在接到命令后即上书武帝:“现在正当秋时,匈奴马体肥壮,未可与之争锋。我愿留李陵至明春,然后与他共同率军进击东西浚稽山,如此,定能克敌致胜。”武帝大怒,怀疑是李陵改变初衷,疑惧不前,授意路博德上书这样说的。当即下诏给路博德:“我原欲给李陵骑兵,可他却说‘愿以少击众’。现在匈奴已侵入西河,你急速率兵开赴该地,挡住钩营之道。”又下诏李陵:“于九月发兵,自遮虏障(军事要塞名)出征至东浚稽山以南之龙勒水上,徘徊观望敌情;如无所见即还师至受降城(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东,阴山北)休养士卒。”武帝这个军事决策有着严重的失误。第一,随意改变了路博德接应李陵的计划;第二,浚稽山大约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弋壁阿尔泰山中段,强大的匈奴劲骑经常云集此处,命李陵以五千步兵,孤军深入,跋涉数千里以赴,如遇强敌,将何以应战?李陵后来的败军丧师,从根本上说,是这个错误决策所致。

李陵向北行军三十天,至浚稽山扎营,并将行军所经之地的山川地形绘成地图,派骑士陈步乐回京献给武帝。陈步乐对武帝盛赞李陵的为人,言其能得士卒之死力。武帝听了十分高兴,公卿大臣趁机向他举杯敬贺,颂扬“圣君”的知人之明。但是,李陵在浚稽山扎营不久,就与匈奴单于亲自统率的三万精骑遭遇。汉军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为营,匈奴骑兵将汉军团团围住,伺机进攻。李陵亲率士卒出营布阵。他将士兵分为前、后两行,前行战士手持戟盾,后行战士手执弓弩。匈奴见汉军人数甚少,胆气大壮,向前猛攻。李陵在前行与敌军亲手搏战。后行的战士则千弩齐发,敌兵应弦而倒,余敌仓皇逃窜,汉军自后追击,杀数千人。汉军人数虽少,但锐不可当,初战大捷。这使单于大为惊惧,又召集其左、右地驻军八万余骑合攻汉军。李陵率军一边战斗,一边向南撤退。几天后,行至山谷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战斗,许多人中箭受伤。李陵下令,凡三处受伤者坐在车上,两处受伤者扶车前进,一处受伤者继续坚持战斗。就在这种极端艰险的情况下,汉军仍然士气不衰,继续力挫敌军,斩首三千余级。李陵率军沿着龙城一线继续南行。四五天后,汉军进入沼泽地带,周围尽是芦苇。匈奴从山上纵火,企图将汉军尽数烧死。李陵教士兵事先将附近的芦苇烧光,使火势无法延及,汉军行至山下,单于在南面山上派其亲子率骑又一次进击已经疲惫不堪的汉军。李陵身先士卒,带兵与敌人拼搏厮杀于树木之间,又杀敌数千,并用连弩射向单于,单于惊恐万状,下马逃窜。此时,汉军从匈奴俘虏口中获悉,当单于看到李陵所率之军如此英勇善战时,以为是汉之精兵,恐怕不能战而胜之,如果继续向南追击,可能会中汉朝的伏兵之计,因而想停止追击。单于手下将领们则建议,现在汉军正在山谷之间,出谷路程尚有四五十里,应该继续追击,如果到达平地后,仍然不能将其消灭,那时再停止追击不不为迟。

此时,李陵的军队已濒于绝境:敌人骑兵众多,一日之中交战十数次。但李陵一呼,疲弱已极的士兵仍然斗志昂扬,奋起杀敌,敌人已死伤二千余人。单于看到汉军仍然如此顽强拼战,恐怕终于不能取胜,意欲引兵退回。恰在此时,李陵属下一个名叫管敢的低级军官因受校尉的责罚投降了匈奴。这个败类将汉军的实情告诉了单于:箭矢即将用尽,而且并无后援,如果使精骑集中向其发射,李陵的残兵即可被歼。于是单的疑虑全消,即刻派兵合击。汉军仍在山谷之间,匈奴军队则在山上,他们居高临下,四面发射,矢如雨下,尽管已经到了这般境地,汉军依然继续坚持南行,一日之内,五十万支箭矢全部用尽。此时,李陵的部下尚有三千余人。他命令战士砍掉车辐当武器,军官则手执短刀,准备战斗。

不久,汉军进入狭谷地带,匈奴以重兵挡住其退路,又从山上向下投掷石块,汉兵死伤积路,已经无法继续前行了。黄昏后,李陵身着便服,制止身边的人说:“不要跟随我,大丈夫当一人前去斩取单于的首级。”当然这只是表明李陵最后欲与单于决一死战的愿望而已,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李陵出营不久,即空手而还,无可奈何地长叹道:“兵败,死矣!”看来,此时他已抱定以死殉国的决心。有一个军官则劝说李陵不要轻生,即使暂时沦入匈奴,也可以像赵破奴那样,伺机逃还,继续报效国家。这样,才打消了他自杀的念头。于是,李陵又作了最后一次军事部署:命令将军旗尽行斩下,同所带珍宝一同埋于地下,而后对其部下沉痛地说道:“如果再能得到几支箭矢,就足以脱离险境了。现在兵器全无,势难再战。如果等到天明,大家只能束手就擒;不如趁天色昏暗之际,各作鸟兽散,这样尚可有人脱险,归报天子。”命令战士各带干粮二升,冰块一片,寻路逃回,相约在遮虏障会齐。半夜,李陵与校尉韩延年跨上战马,壮士从之者仅十余人;匈奴骑兵数千人对他们穷追不舍,结果韩延年战死,李陵只身被俘。汉军脱险回到边塞的尚有四百余人。李陵及其所率部队,在数十倍于自己的匈奴强骑合围、追击下,英勇奋战,据《汉书·匈奴传》所载,他们前后总共杀死杀伤匈奴一万余人,最后虽因矢尽援绝而失败,但其战斗精神可谓艰苦卓绝,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李陵战败被俘的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那些原来赞颂皇帝有知人之明的公卿大臣们转眼之间又变过脸来,“随而媒蘖其短”,极力诋毁李陵。这也毫不足怪。武帝虽是雄才大略之主,但又是刚愎自用暴戾之君。他对臣下诛戮任情,单就丞相而言,自公孙弘之后,凡居此职者绝大多数都未能免于一死。因此,特别是在他统治的后期,朝廷上下就少有直言进谏之臣,多是阿谀求容之辈。这些人为了“全躯保妻子”,毫无操守,随时俯仰,唯皇上之意是从。

此时,只有司马迁人人敢于替李陵说公道话。不过,以官职而论,他却远不在公卿大臣之列。他所居的太史令之职,只是一个六百石小更,其职责是主管天文历法。司马迁与李陵曾同在宫中任职,两人之间虽然并没有什么过于亲密的亲情,但他对这位李广的后代印象极佳,认为李陵是一位“奇士”,其为人兼具信义廉德让之德,“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有国士之风”。“国士”一词是古代对于士人的最高赞语。对于此战争的整个过程,他作了全面了解,认为李陵“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以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当看到公卿大臣们为了保全其身家性命而不顾事实,对李陵肆意诋毁时,他心怀不平,本欲有所陈诉,但因自己官卑位低,未敢造次进言,适逢武帝亲自召问,他就将真实想法一一说了出来。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触动了武帝的逆鳞,给自己招来天大的灾祸。大凡独断暴戾之君,总是神经异常过敏,特别多疑。李广利才质庸劣,人品低下,只是由于其妹的姿色而特蒙拔擢,前伐大宛,失多得寡;近征匈奴,丧师过半。虽然如此,武帝对他不但不加责罚,而且还封之以列侯,任之为大将。对于此事,朝臣之中虽远销人敢有微词,但武帝很可能疑心有人不满,现在司马迁盛赞李陵之才之功,在武帝看来,实际上就是在从侧面攻击李广利之无才获爵,于是以所谓“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之罪名,将司马迁下狱治罪。狱吏承望风旨,判他以“诬上”(欺君),按照汉律,此罪是要处以斩刑的。如欲免死,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出钱自赎,一是接受宫刑。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而其著作又尚“草创未就”,他怕自己“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就只能选择后一条道路——“就极刑而无愠色”了。

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并没有任何过错。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司马迁说李陵“能得人之死力”,“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是否属于实情?关于李陵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后来班固在《汉书·李陵传》中,作了详尽生动、惊心动魄的描写,本文前一部分关于李陵力战匈奴过程的叙述,即主要取材于此篇。由此可见,司马迁当时所言,全属事实,并无任何虚夸之点。

第二、司马迁言李陵“且欲得其当以报汉”,意思是说,李陵或者将乘机劫持单于,如春秋时鲁国曹刿所为;或者伺机归汉,重新报效国家。关于前一种情况,班固后来在《李陵传》中有过交待,本文下面还要谈到。至于后一种情况,在汉朝与匈奴交战的过程中,是常有的事。当时双方都极力招诱对方的王侯将帅,这样,一则可以瓦解对方的力量,二则可以吸引对方的人材,以为己用。汉武帝曾以极为隆重的礼遇接待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及其属下,赐与重金,封以显爵。对本国投降或者沦入敌方的人,如其能够主动归来,亦不加责罚,照旧重用。前文提到过的赵破奴,曾两次亡入匈奴,但其归汉后,武帝仍然用之为将。这些都是司马迁当时耳闻目睹的事实。他基于事实揆诸情理来为李陵辩解,目的在于为国惜才,决非出于私情,怎么能把他的话视为纵横捭阖的游说之词?

第三,当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时,李陵只是被俘,并未投降。班固在《李陵传》中说,李陵兵败被俘后,“遂降”,此言极易引起后人的误解,以为李陵当时就投降了。其实,“遂降”二字系“史家追书”,是指后事而言的。匈奴经常劫获和扣留汉朝的使者,也俘虏过汉朝的将领。对于这些人,匈奴总是力诱其降;如果不降,也决不轻易杀戮,甚至还待之以客礼。匈奴起初对于李陵的态度也是如此。如果李陵被俘之初就投降了,为什么一年多以后,武帝又派公孙敖率兵去迎接他呢?公孙敖其人,为外戚卫青的亲信,是个十足的懦夫,此次奉命前往,半道而返,对武帝谎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其实,教单于为兵备汉的是李绪,与李陵毫无干系。武帝听信了这虚妄不实之言,旋即处李氏以灭族之罪,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全遭杀戮。这使李陵痛心已极,彻底绝望,因而最后断绝了他的归汉之念。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不得不投降匈奴,并娶单于之女为妻。应该说,李陵之最后被迫投降,是汉武帝一手铸成的大错。以上所述,足证司马迁面陈武帝之语,确实是言之不诬。“诬上”云云,纯属深文周纳,罗织成罪。司马迁由此蒙受重刑,真是一桩绝大的冤案!

李陵于武帝天汉二年被俘,至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死去,留居匈奴达二十五年之久。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做过有损于祖国的事。虽然他曾劝过苏武投降,但在遇到拒绝后却又躬自厚责,忏悔不已。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又对苏武尽到了资助保护之责。另外,武帝征和三年,汉朝派三路大军征伐匈奴。匈奴单于派其大将偕同李陵率骑兵三万追击汉军,结果匈奴军队一无所获而还,可见,李陵是不愿为匈奴出力反汉的。对于李陵被迫投降,功多罪少这一点,稍后的汉朝大臣也是承认的。昭帝时,当政的霍光和上官桀曾派任立政到匈奴去招引李陵回国。此时李陵徘徊犹豫,心情极为矛盾,加之卫律从中极力作梗,汉朝招回李陵的愿望未能实现。假若李陵死心塌地地投降匈奴并为之效力反汉,汉朝当局又怎么可能对他采取这种态度?又,卫律(匈奴种人,原为汉将,后降匈奴,常为单于谋划反汉之策)和李陵都曾对苏武劝降,但苏武对他们二人的态度却判然有别:对卫律是无情斥骂,并且拒绝与之再见,对李陵只是表明自己矢志不移,忠于汉朝的心迹,而且其后并不拒绝接受其资助。

李陵虽然身居匈奴,但其对故国的思恋向往之情始终产曾断绝。当苏武归汉时,他为之置酒祝贺,并且畅叙了自己的心怀:“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史书)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苏武字)!陵虽驽怯,令汉且贳(宽赦)陵罪,全其老平,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言欲劫持单于,如鲁之曹刿劫齐桓公于盟会之时),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接着,他慷慨起舞,激昂悲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乖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这是李陵出诸肺腑的至诚之言,决不是饰词矫说为己辩白。

悲剧的概念是指美好的事物被扼杀,被毁灭,我们之所以说李陵是个悲剧人物,是因为他有着优秀卓异的素养具备高尚的个人品质,本来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军事统帅,为国家建立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却都被扼杀了。

尽管李陵是在横遭诬陷,满门被戮,欲辩不能,欲归无路的绝境中投降的,尽管他在投降后基本上没有作过有损于祖国的事,尽管他对故国的思念眷恋之情始终不曾断绝,但是,他毕竟是投降了这当然是他的污点,对此,我们不必,也不应为之讳言,不过,综观其整个一生的为人行事,这只能算作是他的“白珪之玷”。对于像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不赞成那种不加分析一味斥骂的态度。值得认真思考的倒是造成李陵个人悲剧的历史原因。通过李陵事件全部过程的具体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正是汉武帝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

司马迁是一位刚烈耿介之士,他因“李陵之祸”而无辜蒙冤,惨遭酷刑。他之由一个忠君之士变为专制主义制度的批判者,变为统治者思想的叛逆者,应该说,李陵之祸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在专制制度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暴君,在其一念之间,就可以造成一个人的惨痛悲剧,而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悲剧的命运,成就了一些伟大的哲人。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司马迁假若不曾遭遇李陵之祸,他那部闪耀着不朽异彩的《史记》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然而,降将李陵,千古钳口,悲夫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C82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6
编号 26309
注册 2004-11-30


发表于 2005-1-30 10: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36:05发表

QUOTE:
原帖由豺狼颂颂于2005-01-30, 1:31:11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25:08发表
[quote]原帖由豺狼颂颂于2005-01-30, 1:18:02发表
怎么说李陵也是正常人.....

不想死也很正常...

所以我说他是个正常的汉奸 怕死的汉朝人 可笑现在有一小撮人很崇拜这位“英雄”啊!哈哈

汉奸到不至于...

山穷水尽了 降也是没办法(也许他还有别的打算)

再说一家老小都被汉武砍成渣渣了...

能不怒么... [/quote]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一年多之后才杀的他家人 他投降那会他老妈老婆都活的好好的 投降之后他家人也还好好的 他的投降没有什么其他客观理由 [/quote]
公孙敖这老滑头自己搞不到功绩诬陷李陵的话也能信?
后来公孙敖伏诛算是为陵母陵妻出了一口恶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hange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3
编号 14658
注册 2004-8-4


发表于 2005-1-30 1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羽被杀,廖化投降孙权,后诈死回蜀,孔明还重用他。降,不降,从那一个角度来看都有道理。刘备就宽恕了黄权。还厚侍共家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豺狼颂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2
编号 17558
注册 2004-9-12


发表于 2005-1-30 12: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一开始是说李陵打仗打的好....怎么扯到RP来的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30, 5:36:37发表
李广干的那事一般人干不出来。李陵带5000人出击仅400多人生还,比例不到10%,这种概率太小。而且这400多人生还的是在李陵投降的前提之下,要是李陵不降带兵逃跑两条腿绝对跑不过四条腿。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5-01-30, 6:12:18发表
步兵,是逃不回去的。只有一条路,学他爷爷。但他爷爷玩过一回,匈奴人不是木头,还会让他再玩一次吗?

事实是有四百人逃了回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豺狼颂颂于2005-01-30, 12:45:10发表
我记得一开始是说李陵打仗打的好....怎么扯到RP来的呢?...

象他这种负勇斗狠之徒一抓一大把 有什么好崇拜的?象他这种汉奸也一抓一大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4: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4: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2:30发表
事实是有四百人逃了回去

那4百人是在他投降之后才能得以回去的,等于是匈奴放回去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5:58发表
那4百人是在他投降之后才能得以回去的,等于是匈奴放回去的。

何以见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4: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5: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42:44发表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quote]
你有证据说他通敌卖国吗?他要是真卖力劝苏武投降,何必要送牛羊这些生活必须品给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当然不会再去追杀那些逃兵了,如果他们抓不到李陵,难道会那么容易让汉兵逃回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5: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02:10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42:44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quote]
你有证据说他通敌卖国吗?他要是真卖力劝苏武投降,何必要送牛羊这些生活必须品给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当然不会再去追杀那些逃兵了,如果他们抓不到李陵,难道会那么容易让汉兵逃回去? [/quote]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都在给新主子卖命了 数典忘祖之辈 汉奸

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都在为匈奴议大事了 还没卖国?

光就劝苏武投降一节 叫他一声汉奸卖国贼也不为过 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5: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12:37发表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02:10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42:44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quote]
你有证据说他通敌卖国吗?他要是真卖力劝苏武投降,何必要送牛羊这些生活必须品给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当然不会再去追杀那些逃兵了,如果他们抓不到李陵,难道会那么容易让汉兵逃回去? [/quote]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都在给新主子卖命了 数典忘祖之辈 汉奸

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都在为匈奴议大事了 还没卖国?

光就劝苏武投降一节 叫他一声汉奸卖国贼也不为过 哈哈 [/quote]
"乃入议"有没有说他为匈奴除出了什么好主意啊?我也可以认为他出的都是馊主意啊.
      我也说他并没有真心 劝苏武投降,反而在为苏武创造返汉的条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5: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23:16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12:37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02:10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42:44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quote]
你有证据说他通敌卖国吗?他要是真卖力劝苏武投降,何必要送牛羊这些生活必须品给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当然不会再去追杀那些逃兵了,如果他们抓不到李陵,难道会那么容易让汉兵逃回去? [/quote]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都在给新主子卖命了 数典忘祖之辈 汉奸

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都在为匈奴议大事了 还没卖国?

光就劝苏武投降一节 叫他一声汉奸卖国贼也不为过 哈哈 [/quote]
"乃入议"有没有说他为匈奴除出了什么好主意啊?我也可以认为他出的都是馊主意啊.
      我也说他并没有真心 劝苏武投降,反而在为苏武创造返汉的条件. [/quote]
单于是傻子啊 出了馊主意还让他贵用事、议大事?

苏武牧羊、张骞持汉节不失 李广亡归、赵破奴亡归 就他汉奸李陵一人在匈奴封妻荫子 过的好不快活

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豺狼颂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2
编号 17558
注册 2004-9-12


发表于 2005-1-30 15: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37:46发表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23:16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12:37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02:10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42:44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4:23:47发表
[quote]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4:10:43发表
我说过很多次我只是打个比方 李陵有没有脑子?他想过办法没有?就算当时无计可施 在被俘的一年多时间里逃亡没有?汉奸

上犹以受降城去匈奴远,遣浚稽将军赵破奴将二万馀骑出朔方西北二千馀里,期至浚稽山而还。浞野侯既至期,左大都尉欲发而觉,单于诛之,发左方兵击浞野侯。浞野侯行捕首虏,得数千人,还,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万骑围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间捕生得浞野侯,因急击其军,军吏畏亡将而诛,莫相劝归者,军遂没于匈奴。

(三年后)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

赵破奴花了3年才找到机会,李陵一年多找不到就是汉奸了?单于把女儿嫁给了他,也等于是在监视他,他的环境比赵破奴凶恶吧?

怪了 投降通敌卖国的人不叫他汉奸叫他什么?民族英雄?哈哈 [/quote]
你有证据说他通敌卖国吗?他要是真卖力劝苏武投降,何必要送牛羊这些生活必须品给苏武?

李陵投降,匈奴人的主要目的达到了,当然不会再去追杀那些逃兵了,如果他们抓不到李陵,难道会那么容易让汉兵逃回去? [/quote]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

都在给新主子卖命了 数典忘祖之辈 汉奸

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都在为匈奴议大事了 还没卖国?

光就劝苏武投降一节 叫他一声汉奸卖国贼也不为过 哈哈 [/quote]
"乃入议"有没有说他为匈奴除出了什么好主意啊?我也可以认为他出的都是馊主意啊.
      我也说他并没有真心 劝苏武投降,反而在为苏武创造返汉的条件. [/quote]
单于是傻子啊 出了馊主意还让他贵用事、议大事?

苏武牧羊、张骞持汉节不失 李广亡归、赵破奴亡归 就他汉奸李陵一人在匈奴封妻荫子 过的好不快活

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quote]
他也没亡归的余地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5: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未必了,历史上尽出馊主意,但是还能贵用事、议大事的多了.
全家都被杀了,回来干吗?
苏武要是饿死了,一定比现在更有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5: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43:55发表
这个未必了,历史上尽出馊主意,但是还能贵用事、议大事的多了.
全家都被杀了,回来干吗?
苏武要是饿死了,一定比现在更有名.

第一 那请你拿出他出馊主意的证据
第二 李陵在投降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干啥?
第三 当初他就该与韩延年同时战死 一个杀身成仁 一个苟且偷生 汉奸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17: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49:03发表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43:55发表
这个未必了,历史上尽出馊主意,但是还能贵用事、议大事的多了.
全家都被杀了,回来干吗?
苏武要是饿死了,一定比现在更有名.

第一 那请你拿出他出馊主意的证据
第二 李陵在投降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干啥?
第三 当初他就该与韩延年同时战死 一个杀身成仁 一个苟且偷生 汉奸

第一:如果他为匈奴人出谋划策,那么为什么在以后的汉匈较量里,匈奴并没有表现出有针对性的战术改进?
       第二:请看我前面的回帖.
       第三:他不自杀也是想将来还能为汉朝效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18: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7:26:19发表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15:49:03发表
[quote]原帖由XM8于2005-01-30, 15:43:55发表
这个未必了,历史上尽出馊主意,但是还能贵用事、议大事的多了.
全家都被杀了,回来干吗?
苏武要是饿死了,一定比现在更有名.

第一 那请你拿出他出馊主意的证据
第二 李陵在投降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干啥?
第三 当初他就该与韩延年同时战死 一个杀身成仁 一个苟且偷生 汉奸

第一:如果他为匈奴人出谋划策,那么为什么在以后的汉匈较量里,匈奴并没有表现出有针对性的战术改进?
       第二:请看我前面的回帖.
       第三:他不自杀也是想将来还能为汉朝效力. [/quote]
御史大夫军至追邪径,无所见,还。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

汉奸卖国贼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5-1-30 18: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陵到那种程度了,卖就卖了.
要是当时自己的家人还在,他找到机会估计会回来的.

(个人观点,不强求大家同意)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赵破奴也花了三年时间才逃亡归汉,李陵这个人顶着祖辈的威名比赵破奴重要得多,匈奴对其的监视也应该更严才是。假设他一直在找机会归汉,但在一年后全家人就被杀,这等于绝了李陵归汉的路,迫使李陵和匈奴人合作。以后李陵说苏武和与汉军作战都是含有报家恨的成分在内,说他汉奸卖国贼有些过了,毕竟是国先把他卖给了匈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30 20: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5-01-30, 20:01:03发表
赵破奴也花了三年时间才逃亡归汉,李陵这个人顶着祖辈的威名比赵破奴重要得多,匈奴对其的监视也应该更严才是。假设他一直在找机会归汉,但在一年后全家人就被杀,这等于绝了李陵归汉的路,迫使李陵和匈奴人合作。以后李陵说苏武和与汉军作战都是含有报家恨的成分在内,说他汉奸卖国贼有些过了,毕竟是国先把他卖给了匈奴。

假设他一直在找机会归汉,但在一年后全家人就被杀

哪来那么多假设?我只看事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1-30 20: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30, 20:06:11发表
假设他一直在找机会归汉,但在一年后全家人就被杀

哪来那么多假设?我只看事实

事实是汉朝负他在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12: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6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