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诸葛亮身后的世界, 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花逐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发表于 2004-10-29 23: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直拜读楼主大作至此,今天才出来“亮亮相”。哈哈,楼主在工作之余能赶写如此佳作,赞一个!
虽然都是大家熟悉的三国史事,但是在楼主笔下,简单,风趣,最是搂主态度端正,不偏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是在下最欣赏的。

期待下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浪子牛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16796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4-10-30 0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頂!回文是一種網路禮儀!

期待下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0 10: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二  无助的大将

  在费祎当政的第三个年头,魏国政坛上发生了一场很大的事故,即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高平陵是明帝的陵,曹爽和曹芳去祭陵,结果司马懿趁此机会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曹爽的表现我们可以用一位曹家忠臣桓范的话来概括:“曹真(曹爽父)一世英雄,竟然生出你们兄弟这些猪来,让我也跟着受连累。”其实曹爽如果有一点能力,直接找军队就可以平了这场事变,结果被司马懿杀了全家,曹家就此宣告衰落。
  对待这个问题,费祎的看法倒是很公正的,他搞了个AB剧的形式,一方面说司马懿做的对,曹爽一派实在不得人心,又没有当丞相的本事,占着位置不干正事。第二又说,司马懿做得太过分,人家曹爽已经投降了,你还把人家杀个精光,太不人道了吧。
   其实费祎说得也对,司马懿当政之后,虽然对高层官吏中不服的大开杀戒,但是确实也留心于地方的水利,农业的建设发展,邓艾的屯田二万顷就是他主仪的,发挥了很大作用。
   而吴国孙峻杀了诸葛恪后,专权于已,不行善政,吴国百姓很是失望。吴主孙亮亦想夺回政权,就培养了三千子弟兵,想收拾孙峻,结果倒被孙峻提前动手废掉,立孙休,孙休不动声色,抓住一次机会杀了孙峻,成了真正的皇帝。
   比之吴魏两国,蜀国内政就非常安定,没有权臣的肆意废立,没有宗室骨肉的自相残杀,老百姓的日子在姜维在举北伐前也过得比吴魏两国要安逸得多。我们只有说这是诸葛亮的功劳,人民所以很怀念他是有原因的。
   写到此处,我在写孔明系列结束时不理解为什么诸葛亮只推荐了蒋琬费祎两人,而没有董允的名字,现在就明白了。原来费祎和董允的年纪相当,两个人相比费祎更全面出色一些,而且事实上董允是和蒋琬同一年病死的。那么为什么没有姜维的事呢,呵呵,姜维那时候还年轻嫩着呢。我们好多网友埋怨诸葛亮不好好培养人才,其实他培养的人才还少吗?替一个国家培养了两代比较称职的领导人,还不够吗?所以我们应该批评费祎,他没有好好地上心培养人才,找自己的接班人,竟然弄了一个陈祗出来,把蜀国推向了深渊,不过费祎也可能正在想解决这些问题,不幸的是死的太早,太突然,使他没有能来得及调整和部署。
  我们纵观蜀国的领导人,诸葛亮是从中央下来带兵北伐的,蒋琬是从宫里下来带兵的,费祎是从宫里下来领兵的,只有最后的姜维是从下边直接带兵的,差别在哪呢?前三位在宫里都有支持自已的人,而姜维要不是诸葛亮的大力推荐,又曾经在成都当过三四年卫戍部队司令,就更难办了。后来黄皓,陈祗,诸葛瞻等想夺他的兵权,就是一个明证,弄的姜维只好避祸去屯田,反倒把魏国吓一跳,以为姜维屯田准备粮熟要大举进攻。
   那么怎么看姜维的几次北伐呢?其实很多次是西伐,走的是祁山以西的道路。应该说经过蒋琬和费祎的这些年的休息,蜀国是可以将之用于伐魏的。问题是姜维伐得太勤,他没有前三位对政治方面的熟悉,于是不顾民力去继承诸葛亮的事业,他没有看到诸葛亮在北伐时是非常谨慎的,总是在蜀国民力承担的范围内来进行战争,使蜀国不至于太疲惫。这就是姜维不全面的地方,他是一个武将,而不是一个政治家。这就是姜维的可悲之处。
   但是在人品上,姜维是很没有让诸葛亮失望的,邓芝和郤正都很器重他,钟会也非常看重他。郤正曾经著论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意思很明白,姜维生活极其简朴,连二奶都没有,而且这么做并不是故意做作给别人看,他本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并且姜维非常好学习,清素节约,在人品上是当时的代表。
  这个郤正呢,也很有意思,他与黄皓共事很长时间,为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黄皓不喜欢他也不讨厌他,郤正每月领着不多的工资,自得其乐地研究文学。后来刘后主投降到了魏国,只有郤正和张通跟着他,后主很后悔没有早用他。在魏国郤正教后主对司马昭说想回蜀国看看先父的陵墓,司马昭一听就知道是郤正教的,后主很惊讶司马昭是怎么猜出来的,司马昭叹息说后主无心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0-30 1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0-30, 10:20:51发表
而吴国孙峻杀了诸葛恪后,专权于已,不行善政,吴国百姓很是失望。吴主孙亮亦想夺回政权,就培养了三千子弟兵,想收拾孙峻,结果倒被孙峻提前动手废掉,立孙休,孙休不动声色,抓住一次机会杀了孙峻,成了真正的皇帝。

孙休杀的好象是孙峻的弟弟孙琳吧

孙峻那时候好象已经病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0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桓大司马说得很对,谢谢,刚才老婆催着出去买肉,一忙乱没有复核就发上去了,孙琳是孙峻的堂弟,孙峻确实是病死了,是暴病.
  这个孙休也挺有意思,后来还把孙亮给迫死,因为人们传言孙亮会再当天子.本来对孙休怀有希望的人发现孙休也不是个好皇帝,而且他博览史书,自称对明君暗主,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知也。其实他任用亲信,执政上很是糊涂,令人觉得好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0 17: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姜维北伐

  司马懿杀掉曹爽之后,把夏候玄的官给了郭淮,召夏候玄进京另封官职,而这夏候玄是夏候霸的侄子,夏候霸是夏候渊的儿子,一心给父亲报仇,亲自跟姜维打过仗,这时他听到这个消息,当即立断,一口气跑到蜀国去了。而且还迷了路,到处打听,后主连忙派人接他进了成都,蜀国对降将真是没说的。当即大摆酒宴为他接风洗尘,后主并且解释当年夏候渊并不是死于他爹刘备之手,是在乱军之中不幸牺牲的,又攀亲戚,又封官,夏候霸做到了车骑将军,和姜维一起又和魏国干上了。
  事实证明他是非常明智的,夏候玄在后来被杀,我猜测如果不是夏候霸跑过来,司马懿害怕这些夏候家的都跑,可能当时就会杀了夏候玄。夏候玄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两晋清谈的鼻祖,他和王弼,何晏三个人发明了五石散,有点象现代的摇头丸,他们三个人不但会服药,还都文章写得不错,王弼死得早,剩下这两位开山鼻祖都被司马懿给杀了。不过他们所倡导的清谈服散一派却在两晋时期发扬光大,徒子徒孙甚多。
  姜维问夏候霸魏国现在的情况,夏候霸回答说现在司马懿正忙着,不必防他,只须防一个叫钟会的年青人,以后可不得了。呵呵,夏候一族真是人才辈出啊。姜维当时可能不会太把这个名字放在心上,钟会当时只是个小官而已,虽然父亲大大有名,他本人的书法也甚是美观,而且钟会有一个本事,就是很会模仿别人的字体,在以后蜀灭时他模仿邓艾的字体诬陷邓艾,置邓家父子于死地。
  我很奇怪为什么夏候霸不把邓艾的名字也说上,是不是邓艾的水平不如钟会呢?
  姜维自跟着蒋琬来到汉中后,曾经带小部队到陇西一带探过几次魏国的虚实,因为他是在天水一带长大的,所以在此地很有名气。蒋琬死前,他平过一次少数民族的反乱。蒋琬死后,费祎当政,姜维又平了一次文山当地的反乱,然后向费祎要求北伐,费祎不乐意兴师动众,给他很少的兵,姜维在费祎手下出兵了几次,都是向陇西地方,接回了胡族的一些人员,也收回了刺杀费祎的郭循。和夏候霸对阵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我们从这几次和以后的北伐发现,姜维的北伐路线和诸葛亮是不一样的,他的倾向是逐步将陇西夺过来,出兵一般是在武都阴平的西边,现在的甘肃青海一带。所以说姜维北伐中原似乎有点不对,应该是西伐才比较合适。
   在费祎死前,姜维的大举兴兵的理想基本上被费祎遏制,所以几次出兵规模很小,没什么大的威胁,我们也不必再费心去关注了,值得说明的是郭淮在姜维得志,大举进兵时已经老病回家了,所以郭老明白只和姜维在陇西进行了几场不大的战斗,按照三国志上不太明确的记载,可能是先败后胜。朝廷充分肯定了郭淮的革命贡献,追封为候,安排他的儿子接了班。
   而姜维在北伐中遇到的对手主要是:前期为陈泰,后来为邓艾。这两位都是魏国乃至整个三国的一流的人物,和姜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不过人家是守,姜维是攻,再说魏国实力雄厚,政治上司马家虽然残忍,却很有能力。人才辈出,仍然不是吴国和蜀国能与之相比的。于是姜维打不过人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姜维斩徐质,败王经,倒也让魏国相当紧张,我觉得若论战绩,比起吴国来显然是好得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0 17: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纠正一下:夏侯玄和何晏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所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gor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3
功绩 46
帖子 380
编号 6470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4-10-30 20: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姜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后来打仗老是输,郁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gor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3
功绩 46
帖子 380
编号 6470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4-10-30 20: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机康,软藉,刘伶.大大说说他们吧.方便的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流星陨雨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75
编号 16315
注册 2004-8-25


发表于 2004-10-30 22: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他名气很大,去运筹帷幄,你就知道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0 23: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tiggor兄也是爱带着感情看史的,姜维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甚至我觉得他的名字都听着挺顺,可惜,史实上邓艾和陈泰都不次于他,而且人家背后有司马家和智囊团的支持,姜维的背后是险恶的黄皓和愚昧的后主。但是姜维的北伐仍然是有较大胜利的记录的,他本人也博得了对手的尊敬。
   至于你所喜欢的阮籍,稽康,刘伶,我也很喜欢,他们是竹林七贤的人物,已经是在晋书中反映了,而且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似乎与我所写的三国关系不大,要写也只能是一带而过。其实刘伶不算什么太有意思的人物,只是喝得最厉害而已,竹林七贤中只有阮籍和稽康两人比较有代表性,向秀和稽康打过铁,和吕安种过菜,但稽康、吕安被杀后,他就也当司马家的官了,虽然只是混,他为怀念这两人而写的《思旧赋》曲折婉转,沉痛抑郁,挺有名气。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当着官,不太进取,很放任自已,山涛评价他如果好好干一定会有大成就,事迹不如阮籍,被称为小阮。王戎就更不用说了,后来竟然把自家李子树结的李子里的核先去掉再卖,恐怕别人也种,是混进革命队伍的俗人,阮籍当时就说他的到来是败兴。而山涛我觉得根本不能作为这里面的人物,虽然人品比王戎强到天上,他不做司马懿的官,却做司马昭的人事部长,还力荐司马炎为太子,甚得司马炎的喜欢,屡次要退休都不批,经他推荐使用的人都非常称职,真正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人称山公启事,可以说是这一群人最有才华的一个,司马炎直到他77岁实在留不住他了才让他退休。而稽康在死时候对儿子稽绍说只要有山涛,你就不用害怕,他一定会象父亲一样照顾你,后果如其言。不过稽康不会想到的是,他的儿子与他截然相反,以身掩护司马炎的儿子,傻子皇帝而死。
   而在这段历史中,钟会无疑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史称阮籍见他就喝,不敢说任何多余的话,钟会一直想引阮籍说话好收拾他。而稽康则根本不买小钟的账,钟会在旁边看稽康打铁看了几个小时,稽康就是不理他,钟会自然是怀恨在心,对司马昭说稽康是条卧龙,不能用就得杀。这之前山涛又推荐稽康代替他的职务,稽康写了中国历史上估计是最有名的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很明确表示不愿意替司马氏卖命,于是司马昭杀之,稽康弹了曲广陵散,从容而死(面对什么事是否都从容可是当时评价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哟,呵呵)。这个曲子成为笑傲江湖之曲的原型和基础,刘正风和曲洋两位武林高手共弹一曲,自感比稽叔夜幸福,没有遗憾地死去。
  我认为这几个人最痛苦的时候都是在司马懿杀曹爽那段时间,因为政局动荡,感到司马氏残暴,但是曹爽又确实无能腐败,感到人生没有什么希望,于是故意放荡不羁,以避祸,后来司马氏当政的局势明朗化了之后,这种情况就少了,山涛就是在曹爽和司马懿争权时期隐居不出,在司马昭时才出山做官,一做就是大官,不过山涛确实有才,干得很潇洒。
   竹林七贤文才最高的无疑是阮籍,他的五言诗直接哺育了陶渊明等人,是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们说过的话也只有一句让我最佩服也最理解不了,就是阮籍站在高山上所说的一句话:“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三国时代多姿多彩,英雄辈出,如天上星辰一般灿烂夺目,如何说是时无英雄呢?
   一写到阮籍他们几个就停不下来,这段历史确实是太吸引人了,明天再继续写姜维北伐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gor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3
功绩 46
帖子 380
编号 6470
注册 2004-4-3


发表于 2004-10-30 23: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his story,很难做到纯粹中允.只不过各取所需吧.历史之中,可有吾等碌碌之人的身影.民字实在是太宽泛的字.
不过,我仍然愿意看到相对符合本来面目的所谓历史.所谓的历史派跟野史派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10-31 01: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0-28, 9:37:43发表
本来想写,通知又要开会,真是烦中国大陆的会,台上的人在讲一些他自已都不相信的话,台下的人明知道那是假的,还得听着,还得签到,中国这么五千年的文明,能出现那么多诸葛亮之类的人才,为什么现在会落到这种地步,想想就堵得慌。时间无多,只和楼上蓝纱枫朋友交流一下好了。

  蓝纱枫朋友不必激动,你所说的蒋琬北伐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里的记载基本相同,其实华阳国志就是将三国志和裴注还有魏略等再综合起来而来,主干部分仍是三国志,可以说华阳国志没有他自已的原创,不足以去做为比较严肃的历史研究的根据。两部史料中对蒋琬北伐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蒋琬传中是“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姜维传中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两处相同地方都是以偏军西入,这是很明白无误的,不是以主力去进攻,而是以小部队游击骚扰,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少数民族争取过来,当然蒋琬传中说道郭淮破走,可能魏国部队在羌族这个地方的兵力不多,而姜维本身就在这些地方很有名气,所以说是游击战和探魏军虚实更为合适一些。
  为什么不说是北伐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1:规模问题,如果诸葛亮带兵称为北伐的话,这个偏军似乎叫北伐不太合适。
  2:方向问题,很明显是西入,是在阴平郡西部进行的,应该叫西进比较合适。
  3:历史记载问题,关于这些战斗在史料中如此简略,那么其影响如此之小,显然不是什么很大规模的战斗。
  4:郭淮传中也无此记载,只记载了蒋琬死后姜维接应少数民族的事情。
  5:蒋琬如果确实与魏国打得不亦乐乎,那么吴国朱然等人也不会大动火气告他的刁状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蒋琬没有进行实际上的北伐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真理逾辩逾明,我们都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只是历史研究爱好者而已,因此为此大动肝火实无必要,大家平心静气以史会友,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嘿,我看过我的原帖,没发现什么所谓“大动肝火”的句子。

1、没有听说过偏师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如果slq321兄有明确事实证明不妨列出来。

  周瑜程普率领的东吴军就是作为偏师相助刘备,那么你说偏师能否进行大规模作战?

2、“北伐”就不能向西?slq321兄不妨把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路线看清楚,是不是每一次都纯粹向北进行?

3、记载简略能说明什么?《三国志》本传对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记载同样是简略,那是不是其间“没有发生什么很大规模的战斗”?

   别说姜维,就廖淳那一次攻魏,可是把南安太守游奕打垮,还把广魏太守王赟射杀,还闹到魏明帝下诏要求地方部队转防,这也算“小部队游击骚扰”??

4、《曹仁传》还没记载曹仁被美洲狼打到委城而走呢,照这么说曹仁在江陵表现极佳了?

5、蒋琬的北伐规模不及诸葛亮当年而已,步骘、朱然根本就没有说过“蒋琬没有进行北伐”之类的话。蒋琬在上游大作舟船,固然可以攻魏兴、上庸,但也可以顺流进入东吴防区。步骘、朱然基于这种态势,加上受假情报的误导,作出错误判断有什么奇怪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slq321兄所谓的“真理逾辩逾明”还是送回给兄台比较好一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浪子牛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16796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4-10-31 12: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板大的帖,對姜維又了解了幾分!
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1 13: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蓝纱枫兄攻势凌厉,兄弟望风宵遁了。不过诸葛亮确实是没有出过武都阴平以西的路线呀。“真理逾辩逾明”已经收到,呵呵。
   十四 姜维北伐 续

  费祎死的时候是年初,有的朋友怀疑姜维主要是因为费祎刚死他就带兵出征了,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其实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主要是由于东吴诸葛恪的缘故,三月,诸葛恪举大兵号称二十万攻打魏国,这个时机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五月姜维出兵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我估计诸葛恪一定也会给姜维发个短信什么的邀请一同出击,使魏国两处受敌,不过这个短信得通过马来传送,时间就不可能一致得很理想。
  这一次吴蜀联手真是可与诸葛亮与孙权联手那一次战争规模相比,只不过姜维手中的部队仍然不是太多,史载是数万人。路线仍然是西方,从武都西向经董亭围南安,而东吴则是直扑合肥的新城。所以此战在史上称为南安、合肥之战。
  我查了一下地图等资料,姜维的路线是从陕西的汉中西部出发,出发地点在现在汉中市西部的南郑,然后向西北方向,直接出陕西省,进入甘肃省,经杜甫草堂,到现在甘肃天水市西南的西和县,然后到陇西地区南部的武山县南部,这个武山县东北不远就是姜维的老家,甘谷县,县里的姜家庄现在仍然是武风极盛,上至七十老头,下至七岁小童,拉出来都会两套姜家枪什么的,呵呵,大家去旅游可不敢说姜维的坏话哟。而姜维的目标南安,现在已没有对应的行政区划,大约就在武山县南部的这片地方。
  面对这种情况,司马师是非常重视的,这次吴国可以说摆出了决战的架式,蜀国姜维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司马师立即召开参谋联席会议,智囊团各抒已见。
  女儿大哭闹,以后以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1 17: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接着写,在参谋会上,虞松提出后发制人,司马师很是同意。其实说白了还是以前司马懿时代那老一套,西守东攻。
  于是派陈泰和郭淮经宝鸡去解南安之围,对吴军则以新城为据点,死守待援。以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为中央预备队,重点反攻吴军。
  新城就是当年满宠在合肥时几经上书,明帝终于同意拨专款修建,位于合肥西北部的一座军事意义很大的城池,可以说满宠是东吴的克星。其实合肥城就是东吴的克星,前有逍遥津,后有诸葛恪之死。结果东吴军队攻新城不下,新城只有张特领3000兵死守,后来快支持不住了,就假意投降,拖了一个晚上又修复了损坏的城墙,接着死守。吴兵战斗力下降是个明显的事实,又到夏天,拉肚子的、发烧的、得非典的比比皆是,诸葛恪发起神经,不准说这些情况,还坚持不退兵,大失众心。司马师和司马孚一看时机已到,派兵速进,诸葛恪不得已才退了兵,已是威信扫地,以此看来,诸葛恪是不如姜维的。回东吴后,邓艾预言他必死无疑,结果当年就果然死于孙峻之手,其实我看是死于他自已之手。而邓艾工于料人而拙于料已,后来立下不世大功,竟然随即身死家灭,悲夫。
  对蜀这一路呢?虽然郭淮和陈泰一同前去,但三国志上只说到陈泰领兵赶到甘谷西,也就是南安的东边,姜维老家的所在地,这时候姜维围攻南安不下,军粮也快没有了,看到陈泰赶到,就迅速撤军了,倒没有什么大的损失。郭淮可能这时就老病在身,在这场战争的后年初就死去了。
  郭淮一生基本都是在和蜀国的作战中渡过的,有失败也有成功,但总算没有大的失误,司马一家对他还是很器重的。世说新语上有他的一个趣事,郭淮是王凌的妹夫,王凌被司马懿灭族时候,郭淮眼看着老婆被带走,竟然不敢去强留下。他的部下和同事都劝他赶紧去追,不然老婆就死定了。五个孩子也一起跪在地上哭着要母亲,老郭终于又明白了一次,派手下火速追了上去,救了老婆。然后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如果老婆没了,孩子也必定没了,老婆孩子都没了,俺老郭也没什么活着的意思了。所以违抗你的旨意,请不要见怪。司马懿也没有说什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呵呵,看来郭淮的人缘还是不错的,还挺能生。
  司马师在此役中还是比较冷静的,司马一家开始这三位都挺有能力,结果到第四代就成傻子了,真是遗传学上的怪事,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4-10-31 18: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陈仲弓——陈元方——陈长文——陈玄伯
四代英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0-31 19: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五 姜维北伐 再续  其实姜维每次北伐都不是盲目的,这时候魏国内上层一派大乱,正是洗牌的时候,姜维很多次北伐其实都是在魏国司马一族和原忠于曹氏的势力开战时进行的。
  魏国内部大的动乱共有三次,而这三次也就要了三位司马的命。
  1:平王凌,平后司马懿死去。
  2:平毋丘俭、文钦,平后的路上司马师就死去了。好象是文钦的儿子极为勇敢,单枪匹马几乎冲进司马师的营帐,惊得司马师眼睛也掉了出来。
  3:平诸葛诞之乱,即寿春之战,平后不久司马昭也就见上帝了。诸葛诞是诸葛亮的远亲,他死时手下亲近的人没有一个投降,很象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说明诸葛诞并非是一个一勇之夫。
   而姜维的几次北伐基本上都是跟着这个节奏走的,他认为魏国内部如此不平静,正是用兵的好机会。但是他没有看到虽然魏国上层有点乱,但大局是在司马氏手里稳稳地掌握着的,三位司马虽然在人品上为后来人所诟病,但都是很有能力的人物,比起后主和吴主强得多,邓艾钟会这些杰出的人士又是为其所用的,在下层,由于司马氏很注意水利和农业的建设,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次于吴蜀两国,我觉得肯定会超过吴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蜀国相比可能差不多。而反观蜀国政权内部,已经不是诸葛在世的世界了,后主任用黄皓,亲小人而远贤臣,诸葛亮最担心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姜维没有看到大的局势,不利用魏国内乱而无暇南顾的机会,好好发展生产,积存力量,反而连年用兵,实为不智也。
  不过第二年的北伐是正确的,也取得很大的成绩。由于国内的不稳定,魏国的狄道长官李简投降蜀国,姜维迅速进兵,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看来蜀国人口还是太少,姜维大掳人口而回。不过现在四川竟然人口全国第一,如果放在诸葛亮的时候能有这么多的人口,只怕历史要改写一下了。如果姜维以后都以这个思路进行北伐,每次都能占到实利,又没什么大的损失,不轻举妄动,不个人意气要和邓艾单挑,效果应该很好,司马也不会敢下决心来灭蜀。
   狄道这个地方现在叫临洮县,是历史名城,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三十六万民工,花了十多年时间将列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达阴山,南至雁门关,东接燕长城直达辽东,工程十分浩大。这西边的起点就是狄道。狄道在军事上非常重要,是兰州的门户,后来宋朝韩琦与西夏作战的时候就在此驻守,任务派给杨文广,扬文广领兵一日一夜不睡先于西夏兵来到狄道驻营,使西夏兵惊为神将,从此狄道内皆为宋地。明代大将徐达也盛赞此城之重要性,辛亥革命后,甘肃数次军阀争夺战中,临洮得失,关系兰州、临夏的安危。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军渡洮河,解放临夏、西宁,以侧翼迂回作战,配合解放兰州的战略任务。
  可以这样说,想在甘肃用兵,狄道是不可绕过的一个战略据点。而姜维在狄道的两次用兵都大获全胜,上面所说的是第一次,第二年姜维又一次出兵狄道,估计是尝着甜头了,这一次战绩更大,是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一块取得的,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王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卻住锺题。这次主要是由于王经贸然进攻,陈泰一听就知道王经要坏事,于是星夜兼程,和邓艾一起解了王经的围,这一仗打得魏国陇西一带兵将皆空,邓艾也说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
  事后王经又是后怕又是后悔又是感激,估计陈泰若是按原计划领兵来到的话,王经早就被姜维俘走了。当然,王经一定会摆小酒好好感谢陈泰邓艾的救命之恩的,呵呵,人之常情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弟弟玉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0
编号 19764
注册 2004-10-28


发表于 2004-10-31 19: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管魏延是不是个统帅是不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全才,逼反魏延确实是诸葛亮的用人上的一个失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上极力推荐的几个可以委以内政大事的忠义之士实际上只是一些只能做点技术性活儿的庸才,魏延与这些人比起来却是要高明的多,(也许那个时候蜀地确实没有人才了,)即然敢能用这些庸才主后,那又为什么不能委魏延一大事呢?至少仅仅是让他来独当一面也行啊。但是诸葛先生这样做了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0-31 19: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弟弟玉门于2004-10-31, 19:20:53发表
不管魏延是不是个统帅是不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全才,逼反魏延确实是诸葛亮的用人上的一个失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上极力推荐的几个可以委以内政大事的忠义之士实际上只是一些只能做点技术性活儿的庸才,魏延与这些人比起来却是要高明的多,(也许那个时候蜀地确实没有人才了,)即然敢能用这些庸才主后,那又为什么不能委魏延一大事呢?至少仅仅是让他来独当一面也行啊。但是诸葛先生这样做了吗?

蒋费等人可不是你所说的"庸才", 而且那都是内事方面的.
委派给魏延? 冲着他每战必叫分兵会潼关诸葛亮还敢吗? 逼魏延反? 这完全站在魏延个人感情上说了, 先考虑考虑这位"才"的人际关系吧, 再看看关羽的下场就知道为什么魏延始终不能独任一方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 10: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六 姜维北伐 再再续
  大败王经这一次是在公元255年,前一年即254年司马师杀李丰、夏候玄,国内大乱所以李简投降,可能是与夏候玄关系比较近的一个人。而255年则是毋丘俭和文钦造反,司马师忙着镇压,又被文鸯惊死,所以姜维大胜两次。
  可是姜维不该在第二年256年又出兵,这一次要说也算不错的机会,文钦投降吴国后想报仇,天天找孙琳缠着要出兵北伐,孙琳就派吕据和他一块北攻,攻的是寿春。应该是诸葛诞的防区,我们可以说诸葛诞确实不如诸葛亮兄弟,他在毋丘俭造反时候如果也加上一把火,司马师的天下我看就麻烦了,他后来造反也不是为了曹家,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已。
  这一次姜维出兵就有点不智了,你想想,你已经大胜两场了,人家会不好好防备你吗?邓艾早就注意到了,天天就想着姜维的进兵路线呢。于是这一场大战成为转折点,史称段谷之战。主要经过是这样的,姜维先是出兵祁山,见邓艾有备,于是变向,走前两次的路,仍然是经董亭向南安进攻,邓艾随机应变,又占在武山一带的有利地形上。姜维一看不行,急回军变方向,与胡济相约在祁山会师,可是胡济不知怎么回事,没有按时到位,结果在段谷,邓艾早有准备,料到姜维摆疑兵跟他纠缠,大兵肯定已走,于是在去祁山的一段山谷两旁埋伏大兵,杀得姜维一败涂地。蜀兵十死六七,百姓很埋怨姜维。
    此役中胡济这个人为什么误期晃点,史书中没有交代,我也没查着。胡济这个人是和董和、崔州平、徐元直三人并列很被诸葛亮所欣赏的人物,诸葛亮评他时有谏止,是直言敢说的一个人,当时做到了诸葛亮府中的中典军这个位置,在姜维时他是镇西将军,负责守汉中,是位置不低的大将。
  胡济在段谷之战中没有准时到达会合地点,又无原因,在军事法上应该最少进军事法庭审判,象这次情况这么严重,枪毙也不为过。而胡济在此役后,安然无事,没有下文,真让我想不通,朋友们有这方面的资料请及时回贴,不胜感激。
  而蜀军进攻的势头在这个战役后被遏制住了,魏国防守的压力大大减轻,而姜维由于此役在蜀国的地位发生了动摇,百姓也不满意,宫中的陈祗等人对他本来就不感冒,姜维上书自贬为右将军。
  值得一说的是,在李简投降那一战中张嶷在与魏将徐质的对阵中壮烈牺牲,不过姜维随后替他报了仇,斩杀了徐质。张嶷是位很有头脑的将军,在任上十五年,对各族人都一视同仁,爱民如子,百姓安穆。后来老了,上书后主多次想回家,于是后主调他回成都。老百姓恋恋不舍,扶着他的车把手哭泣,一直送到出郡,甚至有数百人一直追到成都跟他一起朝贡。死后,朝廷封他的长子为西乡侯,次子接班。而他以前所在的郡县无论是哪一族的百姓听到他死的消息,无不悲泣,为之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当年张嶷曾经给诸葛瞻写了一封信,提醒诸葛瞻他的兄弟诸葛恪在东吴只怕要不妙,后来诸葛恪果然惨死。
   而毋丘俭这个人对朝鲜的历史是有影响的,史载在三国曹魏正始五年(蒋琬正在汉中244年),毋丘俭攻伐高句丽,高句丽国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高句丽第十一代东川王“单将妻子逃窜”。山城从此荒废近百年。
   随后东晋咸康八年,即高句丽第十六代故国原王十二年的春天,高句丽重修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但这次故国原王搬进丸都山城总共不到4个月,前燕慕容的军队又一次攻陷高句丽,“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丸都山城几经盛衰,终于荒废成历史的陈迹。
    这是慕容家的两代名将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翰这叔侄三干的好事,而高句丽经此一役彻底打消了争夺中原的心思,向南在化外之地心安理得地住了下来,一直过得很安宁平淡,而慕容家庭在中原逐鹿的大舞台上如流星一般,划过一道令我们惊叹不已的光辉后,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就灰飞烟灭,历史是一场戏,一点不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1 2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七 北伐的尾声

  段谷之战的第二年,魏国又开始内乱,而且还不小,是诸葛诞之乱,也是有名的寿春之战。这是公元257年,司马昭接了哥哥司马师的班,他想代魏自立的想法已经很厉害了,自创了成语“路人皆知”。
  于是他开始有步骤地行动,首先是把中下层力量全部归为已有,这时只余淮南的诸葛诞不太服他管,是割据势力的萌芽。于是司马昭就征诸葛诞进京作司空,当然是中国官场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明升暗降的手法,准备夺他的兵权。
  钟会听到之后,慌忙跑去劝司马昭谨慎行事,这么做一定会逼反诸葛诞的,可是他正说着,诸葛诞已经得信,南降东吴,起兵造反了。钟会建议司马昭带上高贵乡公曹毛和太后一起出征,以免后院失火。司马昭对钟会是言听计从,于是带着曹毛领着二十多万大兵,浩浩荡荡出发了。
   诸葛诞和诸葛亮,诸葛瑾是一个支系,可以说是堂兄弟的关系,当时人们都说兄弟三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其实这狗并没有什么贬意,诸葛诞在魏国是很有名气的,他本人也是清谈派的一员开山大将。世说新语上载了一则趣事,一位王姓大族的公子叫王公渊的,年轻有才,又英俊潇洒,仰慕诸葛诞的才气,就拼命追他的女儿,于是得偿心愿,娶了诸葛诞的女儿,成了他的女婿,新婚之夜,进入洞房,新娘羞答答不说话。王公渊便对妻子戏谑道:“瞧你那个神色卑微的样子,一点也不象你的父亲!”却不想妻子马上回答:“你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不去好好学习你父亲建功立业去,却要求我一个妇道去和英雄媲美!”新郎哑口无言,呵呵,人家诸葛家的女儿果然不同凡响,后来小两口过得怎么样不知道,估计会很幸福吧,但诸葛诞是造反罪,不知这两口保住小命没有。
  但是诸葛诞毕竟是狗,不是龙,他的战术水平实在有限。以至于后来钟会见到姜维时说:“把姜维比之于中州名士,夏候玄和诸葛诞都不如他。”
  寿春之战中诸葛诞至少有几条失误:
  1:不挥兵直上,却自找坟墓,主动守寿春。
  2:不要求吴国另外进攻,却要求合守寿春。
  3:杀文钦,至为不智也。
  而反观司马昭在此战中,指挥得当,战略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从甘露二年五月举兵,到甘露三年二月寿春城土崩瓦解,诸葛诞被杀,创造了合围困敌的典范,辽沈战役的长春之围和慕容恪的缓攻广固可与之媲美。钟会在此役中更是跑前跑后,成为司马昭的得力参谋,而且他施展他的书法特长,给寿春城里的东吴将领全怿、全端等人去信,“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将”,最终造成了全氏兄弟的率众投降,全琮教子不严可见一斑。
  而吴国只出兵三万,且都投入寿春围中,何其不智也!东吴内政混乱,真非虚言也,陆抗这时干什么呢?吴主给他个小官叫柴桑督,陆抗救援寿春,斩了魏国的牙门将军,不过兵太少,没什么用处。
  但诸葛家就是厉害,史载城破后,诸葛诞手下数百人,无一人降,一个一个被杀,都说:“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达到这种地步。
  而姜维看到此次良机,于是带兵出驼谷,直杀奔现在的西安南部的周至县,魏国的大部队都去寿春了,此地很空虚,大家很害怕,这时司马望和邓艾团结得很好,采用的战略很明智,坚守不攻。周至为何得名,就是因为山路拐来拐去的,绕了几周才能到达的意思。于是姜维无计可施,以前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也没什么好办法,虽然姜维百般挑战,一直耗到诸葛诞死,才撤回了蜀国。
  驼谷这个地名在以前诸葛亮北伐时候是没有的,最早好象是曹爽南侵那一次出现了,查查资料,此谷始建于三国,看来是后来人们建的。这条谷处于子午谷和斜谷中间,出谷是周至县,在西安市的西南,以后成为很重要的交通要道。唐代的一位诗人还写了一首诗,名字叫驼谷北望。
  而寿春之战的寿春,是军事要地,可以说想从中原下江南或从江南进中原,此地都是重要的据点,现在是安徽的寿县,成为旅游胜地,县北的八公山,更是著名的淝水大战中草木皆兵的地方。五代十国时,后周围困南唐寿春之战,历时三年,双方伤亡都很惨重。这次战争之后,“赵匡胤困南唐”和“大救驾”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南唐守将刘仁赡则更为后人所称道。南宋时吕文德(射雕英雄传中把此人歪曲,其实甚勇)和孟珙在此大败蒙古军队,后来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此地都发生了很激烈的战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冷剑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9
编号 583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4-11-2 00: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贴已阅,回复一贴表示对楼主的敬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浪子牛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16796
注册 2004-9-1


发表于 2004-11-2 00: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頂!同意樓上說的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4-11-2 02: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4-10-31, 13:30:33发表
不过诸葛亮确实是没有出过武都阴平以西的路线呀。

简单,你看看相关地图就知道了。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是攻武都、阴平,那么从汉中到阴平应该是说向北比较贴切还是向西比较贴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2 2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八  政坛变化
   蓝兄所言极是,俺知错了。呵呵,欢迎继续上砖。
   姜维从前线撤军,这一年是公元258年,延熙这个年号到了尽头,开始是景耀元年了。蜀国政坛上有了一个变化,那就是尚书令陈祗死去了。董厥接了他的班,诸葛瞻也与之同录尚书事,董厥任命了樊建做他的副手。
   如何来看待陈祗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并未盖棺论定的问题,按三国志上的说法和人们一直的印象,陈祗是奸臣无疑,他使黄皓和后主堕入了享受的泥泞中不能自拨。但是我很奇怪的是黄皓在陈祗任期中并未升官,三国志中记载在陈祗死后他才从黄门令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而在陈祗任期中,姜维在前线也任意所之,并未受什么限制和打击,陈祗和他的关系也没有什么明确记载有什么水火不相容之处。当然,陈祗极力巴结后主,不象董允那样动辄训后主,当然使后主心花怒放,在陈祗死时,后主极为悲伤。一般的说法是陈祗在任时,黄皓开始干预朝政,不过我找不到这期间黄皓干预朝政的什么行为,没什么具体的证据。
  所以我以为陈祗仍然是一个有相当行政能力的官员,虽然品德太差,他之所以臭名昭著大部分是因为上不谏后主,下不骂黄皓,即使行政事务正常运转,但开了坏的风气,后主也在他死后就连连升黄皓的官了,老百姓思念董允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我可以为陈祗部分翻案,但我不同意有些朋友为黄皓翻案,说他为害不烈,以刘后主之才智平庸,如果有事让他问董允,蒋琬、董厥、樊建等人当然很理想,结果由于陈祗的原因使黄皓成为后主咨询国家大事的对象,这就是国家的恶梦了。魏国欲灭蜀的动机被姜维在半年前就看出,上书后主发出危险信号,并提出全盘的战略部署,后主竟然与黄皓商量,黄皓问了一下算命先生,说太平无事,不必自扰,不让群臣知道,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了。如果董允在的话,黄皓说什么也不敢,则廖化在阴平桥头一守,诸葛绪根本进不来,邓艾的一队背包族也不会侥幸成功的。
   话说回来,即使是这样,姜维仍然应该想到应该留部队守阴平一线,这是他作为主帅的责任。话再说回来,即使是这样了,邓艾一队越野背包族连登山鞋、冲锋衣裤、50L背包、速干内衣、睡袋、帐蓬这些基本的野外装备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野餐炉头、头灯、瑞士军刀、巧克力、充电器、对讲机、佳能EOS300D、尼康F100、诺基亚这些高级东东了,至于起重机、推土机、装甲车、自行火炮,那就想都不用想了,整一个新驴菜驴大队。面对这群乌合之众,你就趴在高高的城墙后面拿着你老妈当年发明的机关枪扫呗,怕死就缩头不用瞄也行呀。可人家不,诸葛瞻想摆酷,估计是新泡上了一位MM,想表现一下自己,出城就耍上了,诸葛尚呢,是位大孝子,看到父亲死于阵中,急忙去救,自己也陷进去了。哎哟,看到这让人这个气呀,诸葛亮要是知道这事,非再气死一回不可,你说说诸葛亮一个大人精,他老婆也极是有才,怎么生出来这么一个大傻冒呢?话再再说回来一回,就是已经这样了,你成都还有可吃几年的粮草,还有一些卫戍部队,成都的城墙又高不可攀,你就把宫里的金银宝贝摆在宫门口,悬下重赏,招募百姓,死守成都,邓艾这群菜驴手里又没有迫击炮、榴弹炮、穿甲弹,他拿什么攻你的成都城呀?那边钟会已经想走了,他也体会到当年蜀国军队在后勤供应上的难处了,姜维也已分兵下广元了,你就坚持一个礼拜行不行,刘阿斗同志,邓艾想不死我看都难哪。可人家阿斗真酷,就是开门投降了,这要叫刘备知道这么一回事,非再被气死一回不可,你说说刘大耳朵一世英雄,怎么会生出来这么一个窝囊废呢?所以我说不要怨这个那个,最大的责任在后主身上。
  不说这几个让人生气的家伙了,说说董劂和樊建吧。 董厥在诸葛亮在世时担任过丞相府中的令史,估计是文书之类的工作,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不低,说他是位很优良的官员,和他说话得先动动脑筋再说,不然就可能会丢人。呵呵。而樊建呢,是义阳人,就是现在的河南信阳人,他对黄皓的态度是根本不理,所谓是井水不与河水并流。在延熙二十四年,即蒋琬死的前前年,樊建曾经出使东吴,这时孙权也快病死了,无法见樊建,樊建走后,孙权这个大酒鬼问诸葛恪,如果拿樊建和宗预相比,哪个更优秀?呵呵,孙权真是有意思的一位人物,不过也可见宗预是在后期很被孙权喜欢看重的蜀国外交使臣。诸葛恪是这样回答的:“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意思是才能见识不如宗预,而文雅的气质胜过了宗预,孙权没有问酒量的大小倒是一件奇怪的事,呵呵。
  董厥和诸葛瞻虽然人品都还可以,但是都不能得到后主的敬畏,就无法抑制黄皓和后主的堕落。这时期的蜀国政坛很象东吴一位使臣薜翊所说的一席话:“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意思很明白,也相当中肯,朝政腐败,大臣苟安,不闻直言,民不聊生,不知大患之将至矣!这番话是薛翊在蜀被灭的前二年回到吴国对吴主孙休汇报时所说的,这话说过的后年,刘阿斗就去魏国乐不思蜀了。一句话概括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问天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7
编号 18165
注册 2004-9-22


发表于 2004-11-3 06: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风采依旧~~~~~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定赵云

成康侯监察御史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369
帖子 3093
编号 7888
注册 2004-5-25
家族 慕容世家


诙谐的大众化语言展现历史,好文,狠顶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4-11-8 13: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出差在郑州数天,现在趁有时间到网吧写一点。网吧里基本上全部是进行游戏的兄弟,还有几个MM,也在打游戏,时不时响起买枪的叫声,甚至有一位朋友在喊同伴要四千块钱买一条腿,汗!

  十九 危险的战略

  姜维从前线回到成都,后主恢复了他的位置,仍然当大将军。
  姜维可能感到了战争的残酷,于是安生了下来,这一安静就是五年的时间,从景耀元年到景耀五年一直休养生息。五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呢?有一条是肯定的,提出了新的战略思路,敛兵聚谷。
  姜维在对前几次的北伐进行总结时,他认为魏军以守为主,蜀兵悬兵远征,逮不到魏军的主力来打,邓艾的战略就是先守的让你无能为力,然后可反击可继续坚守,让人没一点办法。于是姜维提出全新的思路,放弃前线各关口的守卫,收兵回汉中,勾引魏军来攻,意思是想让魏国当诸葛亮,自己做司马懿。
  这个方案报到中央后,后主交给大家商量,都很同意,于是做了相应的部署。於是令督汉中胡济(估计没进军事法庭)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那么这个战略构想大家如何来看呢?
  我想,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个战略部署肯定有利有弊。试总结如下:
  有利的一面:
  1:节约粮草,减少后勤供应的压力,做到不浪费纳税人的钱。
  2:缩成拳头,力量更集中,防守更稳固。
  3:姜维上书中说,以前那样做虽然守得住,但不得大利,呵呵,我看这个表的感觉是它不象个报告,更象个商人的经商计划书,或是成本核算意向书之类的东东。
  4:守住后,趁敌人疲惫,大举反击,可有效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不利的一面:
  1:主动权交给了对方,人家不来攻,你就不会有机会。
  2:敌人来了后,如果本国政治不上路,很容易人心溃乱,有政变的可能。
  3: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当,你说呢?
  这样总结一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认为是弊大于利,这不是等于自撤樊篱吗?后来钟会大军轻易占汉中地,就是明证。虽然姜维及时回收,钟会无可奈何,但是你毕竟忙于守这边,导致邓艾捡了便宜。如果象以前刘备和诸葛亮,董费等人时在前线留守,则层层防御,魏军就不可能这么快占汉中,蜀道如此难,不用太多兵就可以了,后勤供应的压力不会太大,再说还可以在军队中大力开展“南泥湾”精神,就更不成问题了嘛。
  不过后主对这个问题是交给黄皓还是交给董厥们来商量的呢?史无明载,我认为应该是董厥等人商量后的结果,黄皓这时陈祗刚死,还未升官。
  可笑的是,姜维布置好了,一直等了五年,人家一个兵娃子也没有来过,真是气人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11-10 03: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无论钟会那边能否占领汉中,邓艾的奇袭都是受影响不大的。因为你总得有主力对抗钟会。邓艾一万多人的人数,已经是算准蜀国内部能抽调应付的上限而设定的。

楼主说:
。于是姜维提出全新的思路,放弃前线各关口的守卫,收兵回汉中,勾引魏军来攻,意思是想让魏国当诸葛亮,自己做司马懿。
--------------这是不恰当的比喻。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抗,从来都是野战的营寨对抗,没有城池。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抗,司马懿并不是坚壁清野的“退守”,而是步步紧逼的阵地战,在第四次北伐,是推进卤城的决策,在最后一次北伐,是越过渭水,用有危险性的背水扎营对抗诸葛亮,并且及时控制北原。
--------------所以,姜维的这种做法,与司马懿的做法不是相似,而是相反!
--------------对诸葛亮的入侵,魏国并没有放弃前线的“关口守卫”,相反,是发动主力军去救援解围。

邓艾嘲笑姜维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论后人褒贬如何,毕竟反映出姜维在军事决策能力上有着较大的缺陷。
邓艾和姜维,各自受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赏识,师徒相承,成败亦相承也!有趣的是,司马懿和邓艾,分别都有对诸葛亮和姜维的挑战不出战的纪录,而且,两人都表达出对挑战者的军事能力的藐视。司马懿贬低诸葛亮,和邓艾嘲笑姜维,实为联璧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4: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68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