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瀛台余晖:晚清重臣们的杯洗人生, 漫谈清末政治人物(图文连载版)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3_141592653589
(无尽圆周率)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58
编号 71200
注册 2006-6-3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4-4-27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0 alance1981 的帖子

我喜欢励志故事,期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4-29 16: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急不急,好饭不怕晚,改个招牌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4 2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西子湖畔风光好,书记落难钻马号

这个系列既然是清末政治人物的专题,既然前面已经有清流常委,务实书记和改良王爷一一亮相,今天本来该轮到基本教义派的大佬出场。但是兰州设身处地替轩辕众着想,顿顿鱼翅捞饭,豪气是豪气,就怕大伙不消化,所以特意准备了一道开胃小菜,算是为后面上桌的大餐做个准备。

今天出场的增书记,单名一个韫,字子固,蒙古镶黄旗人。虽然他们家是旗人出身,但实事求是的说,增大人的发迹,其实和家族关系不大,主要还是靠自己打拼。他的履历很清爽,附生出道,清季秀才可分为廪膳生和增广生两等,也就是拿奖学金的优等生和委培生,由于名额有限,也算是进入体制内。但还有一类,笔试合格,面试没过,黔首以上,公仆未满,表面上惟才是举,实际是杠下分母,这就是附生。

所以有清一代,附生对常人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这对有门路的旗人来说又不一样,当时旗人入仕大体有两条路可以走,有本事的就去考科举,走公务员统招统考的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本事的就走捐纳,捐监生捐笔帖士,好歹先混进公务员的预备队,然后再走程序打通关节,这条路要是有附生资格,那就事半功倍了。

小增也是靠元宝开路,他二十八岁出来做官,从七品县长开始仕途,在奉天安东县任上一干就是五年。庚子年,唐山大兄出来耍狠,哪知道遇上更狠的大毛,无赖会流氓,结果打得一地鸡毛。其间增县长安抚难民,维持地方,迎来送往,如履薄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当时为躲避俄兵,逃到辽西避难的盛京将军增祺刚好看在眼里,心说人才啊人才,于是转过年来产房传了喜讯,小增开府新民,也算是一方百里侯了。

长腿司令·盛京将军增祺:


知府任上,虽然京中和约议成,但大毛赖在满洲不想走,朝廷对黔首可以抖威风,对真流氓却又束手无策,于是东三省全境糜烂,盗匪如毛。这方面增市长有经验,除了以前保境安民那一套,他还接手前任廖副市长未完的工作,放低身份亲自出马,招安八角台的一支民团武装,将其改编为新民府巡警前营马队,然后靠着这支武警兼骑警,剿灭了活跃在新民周边的几股悍匪,赚够了政绩人望。

而且工作之余,增市长也不改微员出身的草根本色,他手下那个剿匪立下大功的武警张队长,又很会来事,于是二人走得很近。增市长年纪稍长,于是张队长以师礼待之,时常拿他和唐宋八大家里的曾巩曾子固相提并论。增市长对张队长也赞不绝口,许以四字考评,“温文尔雅”,于是两人亦师亦友,结下通家之好,成了莫逆之交。这位武警的张队长,就是日后的安国军大元帅张公作霖。

工作上干出了成绩,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三年知府任期一满,增大人跳过道员,直接升任奉天府尹,要知道他这个直辖市长可是二品大员,比顺天府尹还高出半级,享受省级干部的待遇。而且奉天作为龙兴之地,又不像内地省份那样,上面有巡抚、藩台、臬台一堆婆婆管着,事事都要看人家脸色,惟一管得着他的盛京将军又是增祺,有道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增字,所以照理来说,直辖市长任上理应过得很惬意。

但没想到是,增市长上任不到一个月,顶头上司增司令老豆升仙,不得不丁忧去了,继任的是谁呢?户部尚书赵尔巽。赵二哥这个人,勇于任事,精于理财,清流出道,久历外藩,名望和能力都没得说,老佛爷对他也是宠信有加,但有一点不好,清流党的通病,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所以苛刻下属,藐视同僚那是家常便饭,这在官场是大忌,清末官谚,“尔小生,生来刻薄;巽下断,断绝子孙”,说的就是他。

摊上这样的刻薄上司,增市长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赵二哥这边虽然同为旗人出身,但是一路考进士,入翰林,放学差,做言官,靠得是真才实学,不太瞧得上小增这样捐班出身的杂流,而且双方派系不同,赵二哥手下自有一套班底,所以也不待见这个前任首长的心腹。再加上我大清在各省的驻防将军,大体有三地可以军民兼管,盛京即是其中之一,赵二哥要做到独揽大权,卧榻之旁,自然容不得他人酣睡。

刻薄书记·东北赵二哥


所以赵二哥上任伊始,就奏请裁撤奉天府尹,凭他当时的圣眷,自然是没有不准的,问题是增市长怎么安置?朝廷最初的打算是异地调动,放他到湖北去做按察使,这实际相当于降职。因为按察使只有三品,做官从来只有向上,没有往下的,所以赵二哥的居心不可谓不刁毒,难怪别人那样写对子编排他。不过小增是老实人,点背没有怪社会,命苦没有怨政府,回京述职完毕,正准备走马上任,突然又生变故。

这回是袁公点名要他,中间有什么内情?其实这是他老师杨士骧暗中相助,杨四爷是什么人,袁公的头马,庆王的心腹,北洋系大佬,时任山东巡抚,有这样手眼通天的老师替他说话,自然说一句顶别人一万句。于是小增因祸得福,改任直隶按察使,鬼使神差居然上了庆袁系这条大船。而且有这么硬的派系背景,等于个人前程也有了保证,就算自己不动,也会有人在背后推着走了。

丁未年间,中央和地方上都不太平,但对小增却是利多。上半年,朝堂之上,袁公斗翻了瞿岑两个老三,但自己也遭时忌,太后对他起了疑心,怕他尾大不掉,于是明升暗降调入军机。亏得袁公有后招,自己不露脸,由庆王出面,让杨士骧接任直隶总督,接北洋系的大盘。既然老师高升一步,学生没有理由不跟着水涨船高,于是小增顺理成章升任直隶布政使,也就是掌管财政工作的第一副省长。

袁公和庆王的双料嫡系·直督杨士骧


下半年,东南地方,秋案爆发,浙江的张书记辣手摧花,把秋女士给砍了,惹毛了江东士绅集团。当时预备立宪的风气已开,这帮政协委员能耐不小,眼见张书记位置就要不保。杨四爷眼明手快,在庆王面前力荐小增,庆王和袁公一对盘,也担心朝中敌对势力乘机插手江东,于是常务副省长任上还不到一年,小增就得以开府浙江,替朝廷镇守东南门户。

末代浙江巡抚任上,增书记在政经方面的主打套路,兰州给取了个很贴切的名字,叫做姜海藻式的行政风格。这话怎么说?一个二奶,既能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值好首长的班,又能时不时享受与前男友的旧情暧昧。增书记也是一样,朝廷交代的各项任务,比方说清丈土地、盐斤加价、加征钱粮之类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脏活累活,既要干得漂亮,又不授人以话柄,只有这样才是让朝中大佬省心放心的好干部。

有了朝廷的信任,也方便自己干点私活。所以增书记任上,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办过两件,一是禁烟,一是塘工。禁烟好理解,巩固边防,打击不法烟商,严查黑土走私,同时协助两江的端书记,发起万国禁烟大会,呼吁减少洋药进口。如此一来,国营福寿膏的销量就上去了,政绩有了,宦囊殷实,口碑还不差,面子里子一样不落。唯一苦了的是洋人,哑巴吃黄连,只得搞产业升级,开发更高端的白面去了。

办塘工也是一样,有清一代,最肥的差事莫过于河工这些大型基建工程,而海宁钱塘的河工,从乾隆年间开始就是数得着的美差。虽然历年来朝廷每每三令五申,又是监控预算,又是责任到人,但我大清的公务员大家懂的,表面上是孔繁森,骨子里其实是和绅,利益输送,权利寻租这方面都是才华横溢的,以工代赈,善款专用这些技术流手段,那都是拿手好戏,这里头的弯弯绕,真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当然增书记毕竟是草根出身,知道下面的疾苦,还是做了些实事,比方说革旧制,办新学,裁绿营,练新军,但他毕竟还是太实在,办学和练兵这两件大事上都有重大失误,结果在辛亥年间同时引爆,于是铸成大错。

先说办学,增书记上任之初,积极响应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举措,将杭州府中学堂改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同时大批聘请本省公费出国的洋进士来校任教,本想着为浙江一省培养公务员的后备梯队。但没想到,这帮本省精英,海龟达人,留学期间就和乱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属于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于是乘着这个机会大肆放毒,向学生们灌输宁予乱党,不予朝廷的劲爆理念。

增书记一看,这还了得,于是请出偶像级的儒学大家夏老夫子出任学堂监督,打出尊孔读经的招牌,试图走王道复古路线,扭转这股妖风,但没想到为时已晚。那些放毒的嘴炮公知,在一个留日海龟的带领下,对夏老夫子发起联合抵制,同时还以集体辞职,煽动罢课要挟当局,终于逼得增书记不得不妥协,撤换夏老夫子了事,这个回合攻防史称木瓜之役,而那个带头闹事的留日海龟叫做周树人,也就是迅哥儿。

练兵也是一样,浙江新军是增书记一手创办,他汲取了小站的成功经验,认为官兵之间只要有情感纽带,就可以打造成如臂使指的子弟兵。所以每操必到,亲力亲为,但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增书记抓大练兵的同时,却忘了抓思想教育。当时杭州的报纸整日宣传排满革命,他不加禁止也就算了,居然还派人大批订购,分发给各营官兵阅读。虽然他的本意是想要起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效果,但事实上却造成了乱党在军中的坐大。

正是由于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一误再误,到辛亥年革命潮起,杭州清兵几大部分,新军,警察,巡防,陆小士官生几乎全部反水,上海的青帮分子也分批潜入,以至于当时杭州城内,大白天乱党分子公然在大街上晃荡。增书记手下信得过的只剩下私人卫队和旗营,而旗营又不归他管,根本就没得搏。所以咨议局的沈钧儒、陈仲恕才敢做政治掮客,轮番上门游说,劝他早日反正。

增书记毕竟还是明白人,虽然原则性的问题没有松口,但也知道形势比人强,于是对这票大V公知提出的三项条件,也就是向新军发放弹药,拆除满城城墙,撤换巡警道,全部应允照办,想着先缓缓再说。哪知道没过几天,炮哥的头马孙小美发飙,在上海和江苏相继得手,杭州岌岌可危,这下增书记急了,于是召全城文武开会议讨论对策,但是杭州将军德济认为局势还不要紧,他这一表态,也让增书记暂时放宽了心,于是会后照常放炮关门,德将军也没有回满城,而是夜宿在拱宸桥日租界的娼簝,结果当天晚上起义爆发。

当晚驻扎在笕桥的新军81标及马队、炮队,从艮山门入城,占领军械局和电话局,包围旗营。驻扎在南星桥的新军82标及工队、轻重营,从望江门入城,占领藩道衙门、织造署和银行。城内的青帮分子,也携带炸弹和手枪,直扑增书记所在的抚衙,领头的敢死队长即是常凯申。次日凌晨,敢死队冲入抚衙,宪署卫队一枪未放,当时增书记在签押房,眼见火起,仓皇之间藏于后院马号,结果就杯具鸟,连同全家人一同被擒,仅有一张姓奶妈带养女从后门逃出,那名养女即是日后的小凤仙。

增书记:这下杯具鸟


当然增书记平时官声不错,再加上他和新任浙督汤寿潜有旧,于是在汤的力保下,被革命军礼送出境,算是不错了。入民国后,增书记本想着再投机一回,于是向老上级袁公劝进,为帝制的舆论造势,结果没想到八十三天一场梦,这才死了这条心。回到东北,托庇在张作霖麾下,其间出任过哈佛的会长,也就是哈尔滨佛学会,后来又投靠满州国,活到七十几岁,也算是命长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14 12: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下章是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说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博爱之路,有道是,自古官路十八弯,岂能一步上青天,有缘千里来相会,情定三生小石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日不升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6
编号 99947
注册 2007-1-10


发表于 2014-5-14 13: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lance1981 于 2014-5-14 12:00 发表
下章是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说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博爱之路,有道是,自古官路十八弯,岂能一步上青天,有缘千里来相会,情定三生小石头

基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存在就是合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635
编号 427214
注册 2011-6-7


发表于 2014-5-14 13: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4-19 08:21 发表
这天朝的现代警察系统原来是以带路党起家,八旗子弟为班底,靠花捐才成立起来的啊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叫后清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4 21: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日不升 的帖子

没那么腐,确实是真爱,等这篇完了,再来个扑克牌群英会,让各位大人集体亮亮像,就打算结束这个专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5 18: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晚本来该轮到更新的,但兰州实在没有时间动笔,所以只好把扑克牌群英会放出来,算是给轩辕众提前过端午了














龙飞凤舞青云上,谁说女子不如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4-5-25 19: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扑克牌8错,排列合理,就是袁公稍低,窃以为应该是黑桃K,大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5 2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zeloti 的帖子

其实还少了个基本教义派的大佬,西北锁要长庚,实在是找不到他的相片,只好拿老周充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落叶聚还散
(风月词人)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4
帖子 5422
编号 499284
注册 2014-3-17


发表于 2014-5-26 08: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找这些照片,就费了好多心思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6 2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落叶聚还散 的帖子

照片还好,股沟在手,天下我有,倒是裁减很费了一番功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诸葛尚良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22
编号 418145
注册 2011-3-20
家族 逍遥派


发表于 2014-5-26 22: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东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镇北将军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
帖子 802
编号 68234
注册 2006-5-8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14-5-27 07: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怎么没有鬼子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7 10: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光宣之交哪儿来的鬼子六,不过他孙子倒是在上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4-5-27 16: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alance1981 的帖子

alance这套牌咱能说出他们具体身份、职位的太少了,大多人都没听说过(怪咱孤陋寡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28 1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认识不要紧,等晚点有时间,兰州可以把扑克牌上的各位大人,从官阶到履历,每人花百十个字,大致介绍一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4-5-28 1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alance1981 于 2014-5-28 11:16 发表
不认识不要紧,等晚点有时间,兰州可以把扑克牌上的各位大人,从官阶到履历,每人花百十个字,大致介绍一下

太赞了,您真敞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30 20: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A

载  沣:王党,摄政王,宣统老豆,光绪同父异母弟,老佛爷钦定的接班人之一
载  泽:后党,加贝勒衔镇国公,度支大臣,财政部长,隆裕的妹夫
善  耆:清流酷吏派,参见前文第三章
奕  劻:庆袁系,和硕庆亲王,世袭罔替,军机领班王大臣,内阁总理

K

载  涛:王党,郡王衔贝勒,摄政王之弟,曾留法进修骑兵,军咨大臣,参谋总长
张之洞:旁支,湖广总督,军机大臣,亡清的两大新政,废科举与练新军,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瞿鸿禨:清流酷吏派,参见前文第一章
袁  公:庆袁系,这个不必多说


Q

载  洵:王党,郡王衔贝勒,摄政王之弟,海军大臣
鹿传霖:旁支,四川总督,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姻亲
溥  伦:清流酷吏派,加贝勒衔贝子,资政院总裁,农工商大臣
徐世昌:庆袁系,北洋系二代龙头,军机大臣,协理大臣大学士,常务副总理,覆清之功臣,民国之伟人


J

良  弼:王党,满洲军界三杰之一,留日士官生,禁军训练大臣,军咨使,宣统逊位前夕遇刺身亡,一说为袁公药酒除良
荣  庆:基本教义派,旗下三才子之一,军机大臣,学部大臣
溥  伟:清流酷吏派,恭亲王,鬼子六之孙,禁烟大臣,光绪临终前亲自指定的继承人,
那  桐:庆袁系,旗下三才子之一,军机大臣,大学士,副总理


10

荫  昌:王党,满洲军界三杰之一,留德士官生,陆军大臣
盛宣怀:后党,晚清首富,商界有名的狙击手,金融白手套,邮传大臣,交通部长兼铁老大
毓  朗:王党,多罗贝勒,军机大臣,军咨使,参谋次长
张百熙:庆袁系,京师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9

端  方:庆袁系,旗下三才子之一,参见前文第二章
瑞  澂:后党,湖广总督,载泽的小舅子,大学士琦善之孙,祖开大清之国门,孙覆满州之社稷,俱为兴复汉室的功臣
岑春煊:清流酷吏派,参见前文第一章
杨士骧:庆袁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生性惧内,朝野知名,生前曾题诗自嘲,“到死不闻绮罗香”,谁知一语成谶

8

长  庚:基本教义派,西北锁要,陕甘总督,天煞孤星,号称是满州世仆,但其实是随徽钦二帝被俘去五国城的汉人后裔,现实版的杨康
赵尔巽:庆袁系,盛京将军,东三省总督,清史馆馆长,自称吃清朝饭,作清朝事,编清朝书,清史稿成即去世
张鸣岐:旁支,两广总督,大清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天杀星下凡,三二九黄花岗,任尔几路来,俺只一路去,杀得乱党血流成河
陈夔龙:庆袁系,参见后文第五章


7

升  允:基本教义派,蒙俄混血儿,大学士,陕西巡抚,辛亥年间曾预备夺回长安,迎小皇帝仿庚子例西狩,事败挂印而去,自比苏武
赵尔丰:庆袁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总督,东督赵尔巽之弟,以屠戮藏胞之功,人称“赵屠户”,后因煽动兵变失败,被军政府下令处斩
林绍年:清流酷吏派,广西巡抚,军机大臣,署理邮传部尚书
张人骏:庆袁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公的姻亲,其叔为同光两朝有名的清流领袖张佩纶,还有个侄女就是张爱铃

6

松  寿:旁支,闽浙总督,辛亥年间,闽军兵变,湘勇反正,同时于福州发难,力不能抗,又无所遁,遂吞金而亡
增  祺:旁支,盛京将军,庚子拳乱,俄军进逼奉天,奉盛京太庙册宝出逃,日俄战争,为躲避日军又准备出逃,为奉天府尹增韫所阻
三  多:旁支,库伦参赞大臣,师从樊增祥、俞樾,晚清文坛代表人物之一,有110回红楼梦真本流落日本,为当代红学界的终极梦魇
李经羲:庆袁系,云贵总督,其叔即是李鸿章,后代中最出名的是驻美大使李道豫,李氏一门,历满清、民国、红朝三世荣宠不衰,盛矣


5

锡  良:王党,热河都统,武昌事起,亲贵主战派搞东归计划,因良弼之死而流局,入民国后,卧病六年,坚拒汤药,遂圆满
铁  良:后党,江宁将军,载泽的老师,宣统初年,曾联络满州八大亲贵联名弹劾摄政王,请隆裕太后训政,不果,外放江宁
贻  谷:清流酷吏派,蒙旗恳务大臣暨理藩院尚书,绥远将军,后因侵牟案,为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举报,被判戎遣,从重发往新疆
凤  山:旁支,广州将军,满洲军界三杰之一,未上任而武昌事起,众阻其勿往,不听,入城时遭炮党投掷炸弹,遂死,焦烂无完肤


4

志  锐:王党,其妹即为珍妃、瑾妃,宣统朝调伊犁将军,工于诗,曾作边塞诗曰,“以身许国,不作生入玉门想”,又是一语成谶
德  济:旁支,杭州将军,辛亥年间,杭州兵变,常凯申率敢死队攻巡抚衙门,合攻满营,尤宿拱辰桥日租界娼簝,闻变遂降
张  勋:旁支,江南提督,两江总督,入民国后,人称辩帅,所部皆不剃发,号辫子军,矢志复辟,我大清天字第一号忠臣
联  豫:庆袁系,驻藏办事大臣,那桐系其外甥,辛亥年间,全藏糜烂,先被川军所囚,复被藏军所困,经多方斡旋,终由印度借道返京

3

程德全:王党,江苏巡抚,载洵的头马,深沉难测,时人评论,“此公胸中有鳞甲”
王人文:庆袁系,四川总督,因保路运动代民请命,遭朝廷严斥,于保路同志会会场发表了与他书记身份不相符的讲话,激成大变
陆钟琦:清流酷吏派,山西巡抚,老豆是肃王府的老家教,善耆的世兄,辛亥年间,上任二十三天就倒在反正的晋军枪下,阖门皆死
增  韫:庆袁系,参见前文第四章


2

张  翼:王党,工部侍郎,开平煤矿督办,国营煤矿总经理,醇王府马夫出身,摄政王党的金主,当家二帐房
周善培:旁支,四川劝业道,农工商厅兼交通厅长,有智囊之称,辛亥年间,成都督署血案的元凶,后为神教统战对象,黑木崖花瓶党之一
汪康年:清流酷吏派,内阁中书,京报主编,大V公知,瞿鸿禨的专用喉舌,光宣之际的报刊活动家,活跃于京城传媒界
蔡乃煌:庆袁系,苏淞太道,上海特别市市长,科场枪手出身,尤善诗钟,挂点在民国经典对白“国人皆曰可杀”下的第一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雲中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8
帖子 579
编号 33175
注册 2005-2-20


发表于 2014-5-30 20: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扑克做得真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4-5-30 20: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赵尔丰和赵尔巽不是清流吗?怎么成了庆袁系的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5-30 2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赵尔巽最初的确是清流出身,老佛爷对他的政治期许,是接张之洞的班。但是丁未政潮,袁公斗翻瞿哥哥,清流一脉遭受重创,赵二哥外调湖广,上任就全面收缩湖北地方财政,张之洞也不满意他,等于是两头不到岸,进退不得。

最后还是袁公替他解套,把锡良赶到云贵,再让他和陈夔龙对调,去四川和赵老三搭个兄弟班。政治嘛,就是那么回事,都是很现实的,既然北洋系势大,赵二哥后台跨了,又无奥援后手,势单力孤,面对袁公主动伸来的橄榄枝,怎么可能不接

宣统末调他去满洲作东督,就是最好的证据,当时亲贵主战派策划东归,调锡良去热河,为东归做准备。袁公要借南北议和,以掮客身份哄南诈清,摘桃子,就一定将朝廷留在关内,而赵二哥作为北洋系的暗桩,是具体操办人,延宕良弼的布局,阻满东归,而最后结果也确实不辱使命。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入民国后,他一个胜清遗老,还能做清史馆馆长,修修清史,享享清福,就是因为袁公一直念着他当年的功劳,始终把他当自己人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6-7 1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人间自有痴情种,缘订三生小石头

今天出场的是个奇人,宣统末年,我大清的九大总督十八巡抚,就数他和凤鸣岐山的张师爷最屌,能力和技术都是一流,明显高出跻辈一头。所以辛亥年间革命潮起,不管地方上乱党如何发难,总能后发制人,见招拆招,履险如夷,不落下风,这就是末代直隶总督陈夔龙。

陈夔龙,字筱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乳名小石头。他是纯草根出身,祖籍江西崇仁,当初他老豆出来做官,分发到贵州当知县,于是举家随仕迁入贵州,任上有了小石头。到小石头八岁那年,老豆升仙,连同嫡母杨氏一并带走,只留下他和夔麒,夔麟两个兄弟,他亲生老娘姜氏又是侧室,不见容于江西陈氏本家,所以流落异乡,孤苦无依,只能姑且占贵阳籍,算是扎根黔地了。

贵州大家都晓得,出了名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即便放到现在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里落户基本等同二劳改,再加上又是单亲,所以小石头的少年时代是很苦的。于是当时就有人劝他老母,干脆让几个孩子出去跑单帮做买卖,贴补家用。眼看小石头就要失学,幸亏姜老太太有见识,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惟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宁可自己去替别人做衣服,也要攒钱让三个儿子读书。

当然小石头自己也很争气,他是天生的读书种子,十五岁进学,十八岁就考取举人,高中光绪元年乙亥科第二名,人生的第一步迈得居然毫不费力。而且当时授业恩师谭夫子还替他算了一卦,说他既然乙年中了乙科,那么丙年必中甲科,连捷指日可待了。于是下一年丙子恩科,小石头踌躇满志,进京应考,没想到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不服气,留京北漂一年再考,还是名落孙山,这就郁闷了,所以说,封建迷信真是害人不浅。

不过小石头毕竟是头脑灵光,既然科场步步蹒跚,高考接连碰壁,那还不如一颗爱心,两手准备。所以回乡之后,小石头一面备考,一面造访当时黔地的名门,想靠着裙带关系帮衬,走夫人路线上位。他也确实有那个条件,除了书读得好之外,人长得也帅,标准的学霸男神,深受大户千金的追捧。结果皇天不负苦心人,被贵阳知府周继煦看中,将小女儿许配给他,顺理成章做了周市长的上门女婿。

当然什么好事都不能一个人占全了,市长千金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周小姐上头有个姐姐,嫁了个老公来头不小,嘉定廖寿桓,正牌进士出身,二甲第五名庶吉士,相形之下,小石头确实拿不出手。这就坏了,要知道女人骨子里其实都是爱虚荣的,攀比心起,欲求不满,这就是要出家暴的节奏。亏得小石头滑溜,知道自己什么身份,别人都是夫唱妇随,他反其道行之,结果夫妻之间处得十分和谐,周市长看在眼里,也对这个女婿满意。既然琴瑟合鸣,无后顾之忧,老丈人提挈又惟恐不力,照常理来说,一切都该圆满了。

但小石头的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前面说过,他是奇人,奇人斯有奇疾嘛。成婚不到两年,小石头三度入闱,依旧铩羽而归,没想家中又传噩耗,周小姐红颜命薄,居然一病不起。面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多舛,换成别人,估计早就自暴自弃,加倍的报复社会了。不过小石头心态健康,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做出了人生第二个重要决定,拿着老丈人的推荐信入川,投奔贵州籍省委书记丁宝桢,做个掌管文案的小秘书。

丁宝桢是什么人,中兴名臣,我大清有名的包龙图、海刚锋,同光年间辣手治吏,朝野闻名。辛酉政变立下首功的小安子,就是栽在他手里,太后怨他恨他,却又不得不重用他。同时他又和淮系扛把子李鸿章是拜把兄弟,丁书记进京述职,打点中央六部机关用的银两,都是李中堂整箱整箱给他备好的。在如此流弊的领导手下当差,没两不刷子是不行的,不过小石头有特长,他本来文笔就好,又和书记是同乡,靠着才情加乡情双线运作,很快入了丁书记的法眼,指定由他掌管机要。

这还不算完,四川总督幕下,小石头工作生活两不误,借着机要秘书的身份,得以自由出入督署,一来二去又和丁书记的侄女体兰小姐共结连理,事业爱情双丰收,谱写了一段浪漫的西南爱情故事。而且俗话说好事成双,三十而立之年,小石头第五次进京应试,终于修成正果,考中光绪十二年丙戌科进士。有了金灿灿的文凭,再加上丁书记在朝中的人脉关系,等于是前程有了保证,总该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但命运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人有时候真的会踏进同一条河流。进士及第不久,噩耗再度传来,这回还是Double,丁夫人,丁书记相继升仙,小石头刚跨入京师这个大水潭,背后的助力又没了。朝中无人难做官,这个屡试不爽的定律在小石头身上应验了,同科进士,日后和他在地方上鼎足而三的杨士骧和徐世昌,都选上了庶吉士,前途一片光明。就连只比小石头高九名的荣庆,因为是旗人世家,也让他混进了翰林院。

小石头就倒霉了,三场笔试下来,因为一字之误跌落三甲,这样的成绩只能分发到六部机关。前面说过,我大清的公务员在暗通交结、私相授首这上面,那都是天才横溢的,所以具体分到那个单位,这里面大有玄机。最好的是吏部和户部,组织部和财政部是人人向往的,刑部靠着人命官司,工部常有大型基建,油水也不少,礼部虽然清贫,但毕竟要靠真本事吃饭,凡有升迁,总要看笔下功夫,也算是相对公平。

兵部就惨了,国防部的名头说出去挺威风,但问题是我大清的体制,上有军机,下有督抚,军委官大一级惹不起,军区鞭长莫及管不着,国防部夹在中间,等于是两头不到岸,不过是个橡皮图章。而且更要命的是,在这里面干活,位卑事烦,人浮于事,僧多粥少,升迁缓慢,一般来说,补个实缺就要花个二十年。小石头被分发到这个冷衙门做个小部曹,只好一边跑腿打杂,一边熬年头,拼资历,等着出缺递补。

尽管仕途黯淡,但这难不住小石头,于是他重操旧业,又拿出了博爱的劲头,开始了第三段恋情。中间替他拉红线的也不是外人,礼部侍郎廖寿桓,前面说过,廖副部长也是贵阳周市长的前女婿,和小石头既是连襟兄弟,又是至交好友,交情好到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桌上吃饭的地步。廖副部长当时已经娶了继室,做了仁和许氏的姑爷,所以又想着把自己的小姨子介绍给小石头,来个亲上加亲。

要知道廖副部长的这位小姨子来头可不小,军机大臣许庚身的小妹许禧身,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工诗画。而仁和许氏从乾、嘉年间算起,就是我大清有名的科第世家,号称是“五凤齐飞入翰林”,家族势力深厚,门生故吏满天下。况且许姐姐还有一层身份,她是庆王的干格格,打小就拜了奕劻做干爹,庆王对她视如己出。据说老庆上朝时,亲挂朝珠者,即是许姐姐,而且隆冬时节,往往把朝珠捧在胸口偎暖之后,才给干爹挂上。所以当时就有人做了一首缺德的打油诗,最出名的两句,“百八牟尼亲手挂,朝回犹带乳花香”,哄传朝野。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会问了,以许姐姐自身这么好的条件,她会愿意嫁给小石头这个三婚男做填房?当然愿意,因为许姐姐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三高女性,出身高,学历高,眼界高,所以一直就这么剩着,等到嫁给小石头的时候,都31了,标准的大龄剩女,在当时已经属于斗战剩佛的层次。而小石头毕竟人长得帅,又有姐夫廖副部长在中间代为关说,穿针引线,结果有缘千里来相会,居然就这么成了。

这门亲事一结,小石头一生功业基本拿下,点解?首先,从这许家这条线看,大舅哥许庚身可是荣禄荣中堂的头马,连襟廖寿桓又是李鸿章的心腹,能够和荣、李二位大人扯上关系,北洋这条人脉就全打通了。其次,凭着许姐姐这层关系,小石头又顺理成章做了庆王的干额驸,有干爹提携照顾,日后庆王这条线上,他也属于嫡系元老。总之,能抱上这两条粗腿,想不发达都难,而且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光绪二十二年,荣禄荣中堂赴津查办小站军民纠纷,小石头作为随员之一同行。事情其实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袁公小站练兵,当时有菜农在营门外无照摆摊,占道经营,和袁公的大头兵发生口角,一来二去就起了冲突,中间有没有拿秤砣砸人不知道,反正最后菜农倒地不起,直接翘辫子了,袁公被人一状告到京城,朝廷脸面上挂不住,于是下旨命荣中堂查问清楚,明白回奏。

众所周知,小站可是荣中堂亲手树起来的练兵试点单位,袁公又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于情于理都要加以回护。事情调查完毕,总要有个结论,荣中堂没把小石头当外人,于是直接问他有什么看法。小石头多机灵,察言观色之间,领导的心思已然摸得很透,答以“新军可用,人才难得”八字,一语道破荣中堂的心事,于是干脆让他起草奏稿,下笔之间有意淡化过程,抹去罪证,结果一稿奏上,果然不了了之。

小石头一生发迹之肇端,即始于此。当时小石头在兵部已有十年,而排在他前面等候补缺的还有八人,就算每年都有人出缺,也要八年才能轮到他补上。但是小站这件差事办得漂亮,荣禄心中欢喜,于是谈罢公事,喝茶闲聊之时,断言小石头五年内必有非常之遇。事竣回京,果然小石头在兵部递补名单上上升到第三位,到七月已名列第一,当年八月即得以补缺,这自然是荣禄有意栽培,在幕后运作的结果。

有了荣禄荣中堂的提携,再加上荣的老友李鸿章照顾,小石头等于是转入了仕途的快车道,从兵部到总理衙门历任要职,到庚子年已经是顺天府尹,而且市长任上,小石头工作干得出色。当时拳匪FQ叫嚣抵制洋货,到处打砸抢烧,搞得市面上秩序大乱,就连有地下央行之称的票号四大恒也被迫上板歇业,整个金融业周转不灵,小石头以票号的借券为抵押,从户部拨出上百万官银注资,三天就搞定了这场钱荒。老佛爷对十一国宣战,小石头奉旨督办京津一带转运事宜,又是他预先备下车马,后来两宫西狩,要是没有这番未雨绸缪,估计就走不成了。

不过小石头身为荣、李二位大人的双料嫡系,虽然工作干得出色,得到太后的嘉奖,但是也遭时忌。当时端王父子觊觎帝位,想为继统铺路,冀图建不世之功,所以先是引拳匪入京,会同甘军董祥福部围攻东交民巷,操纵民粹,打算走泰国他信的上位之路。但是由于使馆始终没拿下,于是不得不转进,上疏弹劾李鸿章、王文韶等十五人,奏请太后将其全部正法,预备行枋头故事,屠戮大臣以立威,而小石头以区区太仆寺卿,署理顺天府尹,总后勤部部长兼京城代市长,居然也得以列名其间,几乎身陷不测之地。

最后替小石头这票人解套的还是洋人,等到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身为京师代市长的他,又被太后委以重任,成为清方议和委员会成员之一,是留京办事八大臣中唯一的汉人。辛丑议成,事毕酬功,加二品衔,实授漕运总督,老佛爷对他的宠信可见一斑。而小石头也很懂得报恩,于是倡议全国督抚献金,为朝廷修复被拳匪烧了的正阳门城楼,他自己先作表率,首捐白银万两,结果各地长官纷纷跟进,情势一片大好。

当然中间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南方的端方端书记和他理念不同,偏要唱反调,说与其搞面子工程,不如拿这笔钱来建学堂实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云云。但小石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新学只会培养出反骨仔,宁予乱党,不予朝廷,等到将来学成之日,就是国亡之时,怎么看都是我大清的乱源。于是两位书记分头上疏太后,相互拍砖扣帽子,这通口水,又引发一轮朝廷新旧党争的恶斗。

吵架归吵架,有干爹庆王罩着,小石头继续高升,从河督到豫抚,正经的封疆大吏了。河南省长任上,小石头带头设立清源局,说是稽核本省历年瞒报钱粮,其实就是想加征赋税,为政府分担辛丑赔款的财政压力,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搞法朝廷当然满意,但黔首觉悟低,不买帐,结果引发回乱。光开封府祥符一县,就有上万小白帽煽惑聚众,寻衅滋事,阻断交通,抗粮罢市,酿成恶性流血事件。

但是小石头在镇暴方面技术一流,他不管上面对这些少数族群有什么帮扶照顾政策,反正他的办法就一个,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于是果断放出大杀器河南常备军。先由这帮丘八负责清场,驱散人群,夺取标志性建筑物礼拜寺,从心理上摧跨乱民的抵抗意志。然后再让基层组织链的衙差协警跟进,会同各村各乡的里正保长,接手后续的清洗缉拿事务,结果一场大乱弥平,朝廷满意,三年任满,右迁苏抚。

苏抚任上,巧了,顶头上司江督不是别人,刚好是前些年结下梁子的端方端书记,果然不是冤家不聚头。结果江苏官场由此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边是书记端方,主管司法工作的副省长瑞澂和上海特别市市长蔡乃煌为首的浊流,大本营在江宁;一边是以省长小石头,主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省长陈启泰和苏州市长何肖雅为首的清流,根据地在苏州。双方势均力敌,结果这通恶斗,苏宁之间又闹开了。

这时已经是丁未年了,袁公初入军机就遇上这事,看着也头大。一边是自己的姻亲,一边是庆王的额驸,手心手背都是肉,心说这也太不和谐了,于是为了内部团结,派系和睦,由袁公做主,把锡良赶到云贵,让小石头高升一步,让他去打理岑三经营多年的四川,两江就留给小端,这下总该消停了吧。没想到又出幺蛾子,许姐姐世居江南,不愿离家远游,于是求到干爹门下,要庆王帮着想辙。

刚好这时候湖广也出事,丁未年间,张之洞随袁公一同调入军机,接手的是盛京将军赵尔巽。赵二哥前面也说过,干过户部尚书,财务上面不是外行,对老张这种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的搞法颇有意见,于是上任就全面收缩湖北地方财政,这就让身在北京的老书记很不满意。于是庆王和老张一对盘,有了默契,由袁公出面做工作,武昌让给小石头,四川让赵二哥去打理,刚好和康边的赵老三搭个兄弟班,两全其美。

鄂督任上,民政方面,小石头重用湖北巡警道冯启钧,祭出严打的招数,压缩乱党的生存空间。要知道冯厅长是老公安了,从张之洞主政时代开始,在对付乱党方面就是把好手。在军内,小石头又巧妙维持师长张彪和旅长黎元洪的均势,不给乱党留下挑拨运作的余地,同时他还在酝酿将湖北新军迁出武昌的计划,以防变生肘腋。说句实话,以他之才,要是长期坐镇湖广,乱党可能还真没什么机会上位。

可问题是到宣统元年,端方因为“拍照门”下课,直督出缺,由于这个位置非同一般,于是干爹庆王第一个想到他。而小石头上任之后,一改袁公和杨老四的成法,政治上趋向极端保守主义,还自我标榜三事,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为这个多次遭到改良派的杯葛。但凭心而论,小石头的思路其实是对的,我大清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一旦盲目革新,权力下放,事态就会往无法预知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定会伤了朝廷的根本,所以极权主义越到晚期,越要紧缩,只有向白头山那样死不松口,才有可能维持住帝国旧制。

回到正题,到宣统二年,小石头在直督任上的表现,让朝中亲贵满意,于是逐渐就有了让他入军机的呼声,他干阿玛庆王也是这个意思,眼见就能再上一层楼,常委在望了,谁知道关键时刻被人摆了一道,京师社交圈有名的广和楼大酒店,有政敌发了个帖子来恶搞他,诗云:

  居然满汉一家人,干女干儿色色新。

  也当朱陈通嫁娶,本来云贵是乡亲。

  莺声呖呖呼爹日,豚子依依恋母辰。

  一种风情谁识得?劝君何必问前因。

而且没过多久,居然又出了第二季,诗云:

  一堂二代作干爷,喜气重重出一家。

  照例定应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

  岐王宅里开新样,江令归来有旧衙。

  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

前一首诗里面,“干女”和“干儿”分指许姐姐和安徽巡抚朱家宝之子朱纶,他们一个是庆王的干女儿,一个是庆王世子载振的干儿子,而奕劻父子是满人,朱和许姐姐是汉人,故曰“满汉一家人”。“云贵”是指籍贯,朱是云南人,许姐姐嫁了小石头,自然算贵州人。“莺声”写许姐姐的娇态,“豚子”喻朱纶依恋干娘。

后一首诗里面,“一堂二代”即奕劻父子,许姐姐为奕劻干女,按满例应呼为“格格”,岐王为唐玄宗弟李范,借喻奕劻,“江令”指的是丁未年间弹劾奕劻父子的江春霖,此君后被免去官职,回原衙门行走,是谓“旧衙”。弄璋者即干额驸陈夔龙,弄瓦者指载振收为干女儿的妓女杨翠喜,寄生草和寄生花分喻朱纶、许姐姐。

两诗一出,京师轰动,小石头搞了个灰头土脸,只得原地踏步。

下面就该轮到辛亥年的革命潮,当时直隶的局势风起云涌,京城里有搞暗杀爆破的炮党,天津有想立宪的咨议局政协委员,这还不算完,更要命的是张绍曾和吴禄贞,一个率北20占领滦州车站,一个率北6进驻石家庄,想南北夹攻,发动兵谏,搞燕晋联军上位。但小石头毕竟是段位高,和复起的袁公有了默契,于是分头行事,一个派说客将张稳住,一个靠刺客将吴刺杀,联手将兵谏绞杀。

但是接下来小石头和袁公有了分歧,小石头是大清的忠臣,按他的想法,是用岑春暄去湖北主持大局,调北洋的精兵强将沿京汉线迅速南下,快刀斩乱麻,将武昌的叛军就地荡平,将起义扼杀在襁褓之中,不给各地乱党分头举事的时间。但袁有别的想法,他的心思是想以掮客身份,哄南诈清摘桃子。结果袁公势大,小石头自知不敌,只能独善其身,在逊位诏书下达的前三天,请求病退,回上海养老去了。

小石头的结局也要交代一下,入民国后,作为遗老中的偶像级人物,他没有再投身政治,而是和瞿哥哥几个遗老,在上海组织逸社,诗歌唱和,缅怀过去的荣光。因为他是走夫人路线起家的,所以后半生就随夫人在上海过了,许姐姐比他先走,他也没有再娶,后来据说某日在外滩压马路时,偶见一服装店内有一具木制模特儿,眉目之间极像许姐姐。结果他徘徊良久,终于花高价买回家中,然后定制绸缎衣裙给模特穿上,摆在房间里,肃然独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终身相伴,还真是个痴情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6-7 19: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股沟挂了,没好图分享,轩辕众凑合一下吧

另外写完这章,这个系列也就暂告一段落了,特此通知一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eloti
(狂战士)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10
帖子 11953
编号 54239
注册 2005-11-29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14-6-7 23: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入民国后,他一个胜清遗老,还能做清史馆馆长,修修清史,享享清福,就是因为袁公一直念着他当年的功劳,始终把他当自己人看

赵尔巽这种军政大才,在民国建立后才干修清史的闲活,明显大材小用。

袁公明摆着不给他权啊,估计就因为他是满清遗老,所以怕他捣鼓清廷“东归”,让他修清史是断其念想。

如果赵尔巽继续执东北牛耳,就没有张作霖啥事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lance1981
(轩辕坑王)

白衣伯爵
太常丞
岳家军军师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5
功绩 353
帖子 4568
编号 66973
注册 2006-4-24


发表于 2014-6-10 19: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辛亥年间,赵二哥这个东督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实际上日子不好过。

当时东三省表面上是北洋清一色,但实际上呢,黑龙江的宋小濂,以前是程德全的师爷,吉林的陈昭常,又有个同乡兼秘书廖仲恺,所以真正他能做主只有奉天一省。但是咨议局的吴景濂,第二混成旅的蓝天蔚,有排满的基本诉求,联络党人和新军,想搞独立。

北满的张宗昌匪帮,南满的关东军,和他也不对付。而奉天的旗警卫军,黑龙江的旗23师,吉林的旗独旅,这是良弼的嫡系,他又调不动,只有北洋系的行政系统和老张南满巡防营在他手里,算起来,也就勉强自保,还谈不上有大展鸿图的资本。

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时的热河都统是锡良,也就是前任东督,满州的老首长,换句话说,只要朝廷有意东归,立马就能顶了他的位置,人家既然有现成的嫡系可用,没理由在这件大事上信任旁人。所以从他的立场来说,既然排满、迎满都不可行,只有和袁公保持步调一致,才是最符合他个人利益的选项。

至于后来为什么袁公把他调走,这和南北谈判破裂之后的大布局面有关,陈宦上的削藩策,既然一时找不到嫡系填补空白,自然只能选对袁公威胁最小的一环。所以不光是他,当时东三省旗兵也全清空,巡防营一律扶正,把奉天交给和张胡子,也可以说是怕到平南收官的关键时刻,后院起火。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02: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10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