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王莽和王安石除了一个当了皇上一个没当,还有其他区别吗?
性别:未知-离线 老查0412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3
编号 66411
注册 2006-4-17


发表于 2014-1-16 02: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庆历新政是小打小闹,熙宁变法是大动干戈,王介甫的一本经硬是让吕吉甫和章子厚念歪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素质低

Rank: 2Rank: 2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护军
功绩 -2
帖子 430
编号 4794
注册 2004-1-27


发表于 2014-1-16 09: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查0412 于 2014-1-16 02:39 发表
庆历新政是小打小闹,熙宁变法是大动干戈,王介甫的一本经硬是让吕吉甫和章子厚念歪了

经就是歪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4-1-26 00: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1-6 13:43 发表

在不伤民的基础上,开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新法在局部地区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是有的,但总体来说无疑是减轻了百姓负担的。《王安石变法(增订本)》页315、316


[ 本帖最后由 临川介甫 于 2014-1-26 11: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愿望化身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264
编号 17350
注册 2004-9-9


发表于 2014-2-12 15: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4 关内侯 的帖子

对。因为不动摇的都TM被饿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厉鬼小凡诗狂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6
编号 495644
注册 2013-12-7


发表于 2014-2-13 08: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不当皇帝本身就是巨大区别,一个顶多算权臣(权力极大),一个铁定了是谋朝篡位(乱臣贼子的恶名是背定了,“忠”的美誉从此和他无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三国赤壁周郎
(魏君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65
编号 273194
注册 2008-3-31
来自 蓬莱仙境


发表于 2014-3-2 22: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遗臭万年和流芳百世都说不准。
因为在现今社会,哪个历史人物没有被臭批过,哪个历史人物没有被翻案过。什么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诸葛亮被请下神坛,隋炀帝是个伟大的皇帝,荆轲是个混混诸如此例类的文章多不胜数,连在下也写过李世民不是千古圣君,最典型就是秦始皇、曹操,都是誉满天下,同时又谤满天下,两派观点都很尖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吴下小蒙
(火凤烂尾了,人生还有何意义?)

★★★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91
帖子 4637
编号 30730
注册 2005-1-2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14-3-2 23: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安石变法就是变着法子将百姓的钱弄进皇帝的腰袋。
他成功地让将北方百姓在几十年后通通培育成带路党。
南方百姓则拒绝出钱帮赵家皇帝北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3 14: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4-1-6 15:22 发表


是的,隋唐运河通到洛阳,漕粮自运河到洛阳,然后自洛阳入黄河,经三门峡到渭河口,然后循渭水西进到达长安。这段路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三门峡黄河段,水急滩险,稍有不慎就有翻船之虞。所以隋唐以洛阳为东 ...

宋史缗钱财政收入:
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
真宗天禧末年,岁入增至缗钱二千六百五十余万。
嘉佑年间,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
熙宁元丰年间,岁入增至六千余万缗。(新法合青苗,役,税,易)
元佑年间,岁入四千八百万。(废除新法苛急。)

北宋历代兵员军饷:
朝廷养兵,每个禁军,平均每年要花费钱粮不下50贯,每个厢军,也要花费不下30贯。


年代              禁军       军饷           厢军          军饷     合计
太祖开宝 19万3千 965万贯 18万5千   555万贯   1520万贯
太宗至道 35万8千 1790万贯 30万8千   924万贯    2714万贯
真宗天禧 43万2千 2160万贯   48万     1440万贯 3600万贯
仁宗庆历 82万6千 4130万贯 43万3千   1299万贯 5429万贯

英宗治平 66万3千 3315万贯 49万9千   1497万贯 4812万贯
神宗熙宁 56万8千  2840万贯

神宗元丰 61万2千  3060万贯



从上面数字可以看出,北宋军费支出经常要占到财政收入的4/5。

因为没能迁都。以兵为壑,仁宗时每年军费支出比太宗至道时高出2700万贯。

比太祖时高3900万贯。

多出的这些财政收入,足以营造新都洛阳所需。



另外,随着北宋统一中原江南后,河北陕西河东以及河南诸路的经济基本恢复唐代旧观。

陕西河东河北诸路在仁宗时足以维持面对西夏和辽国的边军驻军。而江淮诸路每年上供其实只有600万石。不足财政收入的1/10。

陕西路在仁宗时,岁入粮草在一千九百万到三千三百万之间。为江淮转运的2倍-4倍以上。

数据来源参见下面引文,文献通考-国用考

“江淮岁运粮六百馀万,以一岁之入,仅能充期月之用,三分二在军旅,一在冗食,先所畜聚,不盈数载。天下久无事,而财不藏於国,又不在民,倘有水旱军戎之急,计将安出?”於是议省冗费,减皇后及宗室妇郊祠所赐之半,著为式。於是皇后、嫔御、宗室刺史,各上俸钱以助军,帝亦罢左藏库月进钱千二百缗,公卿近臣亦减郊祠所赐银绢,著为式。时三司使王尧臣取陕西、河北、河东三路未用兵前,及用兵後岁出入财用之数会计以闻:宝元元年未用兵,陕西钱帛粮草入一千九百七十八万,出一千一百五十一万;用兵後,入三千三百六十三万,出三千三百六十三万有奇。盖视河东北尤剧,以兵屯陕西特多故也。



设若宋太祖实现迁都,那么军队总规模维持在50万禁军厢军就够了,军费每年约2000万贯。节省下来的两千多万足以营建洛阳都城。



首都洛阳没有几十万禁军冗兵,江淮诸路的六百万上供也就不需要输运六百万石粮食入都,大概只要二百万石即可,从汴梁加上一段转运入洛阳,耗费并不太多。



因为首都靠近关中,甚至干脆就迁入长安,这样西北和四川转运的粮草财赋足以支撑。

因为就近经略辖制,西夏也再无兴起的希望。北宋获得西北养马地,面对辽国,也不再是全面被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3 15: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迁都洛阳,经略关中。可以防止西夏崛起。
其实宋太宗时,夏州割据势力已经被北宋兼并,只有李继迁一支逃窜横山。
如果迁都就近征讨平定,即可获得西北养马地。
开封不作首都,那么只是一个和扬州益州,以及北宋陪都一样的城市,靠地方厢军就可以守卫了。

至于北方边防,北宋掌握了西北养马地,可以组建骑兵,河北河东驻军增加了骑兵,步骑协同对辽军的防御力要强的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redaco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86663
注册 2013-7-9


发表于 2014-3-15 08: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变法,大趋势都没有变,军力衰落,文官腐败无能,内耗严重,皇帝则是 锐意进取者终无所成, 最后就是沉迷于各种享受的主登台,所有内斗过后归于醉生梦死,掩耳盗铃,集体完蛋。

其实我们也不过后知后觉,政治上执行力,军事动员力,经济发展的根本统统都是难以改变的。

我不觉得变法有任何加速宋朝完蛋的贡献,论骂街显然是旧党比新党要强得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redaco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86663
注册 2013-7-9


发表于 2014-3-15 08: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北宋的短命论,赵光义的贡献是遥遥领先最大。

所有的朝代想要中兴都是很难的,最后决定其寿命的大部分内因还是建国的时候就定了的。本来摊上赵匡胤这么一个合格的开国皇帝,没成想马上来了个败家子赵光义篡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管宜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501270
注册 2014-5-12


发表于 2014-5-15 12: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个是保国的(王安石变法),一个是窃国的(王莽篡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飞风划过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978
编号 440560
注册 2011-8-27


发表于 2014-5-16 14: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管宜 于 2014-5-15 12:50 发表
一个是保国的(王安石变法),一个是窃国的(王莽篡汉)

保国和窃国并非矛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7
编号 279144
注册 2008-5-23


发表于 2014-5-20 22: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记错的话赵匡胤是想迁都长安,怎么又变了洛阳呢?不过无论怎样,赵就是迁不成,从这里可以看出赵还是过于仁慈,自己是掌握实权的皇帝,手段强硬些,又怎能迁不成呢?暴君如孙皓,雄君如朱棣,迁都就迁吧,也是有不少人反对呀,照样迁成。

[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4-5-20 22:4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诸葛周 于 2014-5-20 22:44 发表
没记错的话赵匡胤是想迁都长安,怎么又变了洛阳呢?不过无论怎样,赵就是迁不成,从这里可以看出赵还是过于仁慈,自己是掌握实权的皇帝,手段强硬些,又怎能迁不成呢?暴君如孙皓,雄君如朱棣,迁都就迁吧,也是 ...

也不能把当皇帝看得太简单了,要知道那时候是五代十国,宋朝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六代。
当时不只是赵光义反对,是多数朝臣都反对,皇帝如果得不到多数臣僚的支持,虽不是一定就会怎么样,但在那个历史时期,不能不小心啊。

另外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意见不能不认真考虑,赵光义在开封尹之前的官职是殿前都虞候(由于都点检和都指挥使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都卸任了而且没有再任命新的,都虞候就是殿前司实际上的第一长官了),曾经掌握着赵匡胤肘腋兵权;后来成为开封尹,又在开封培养了个人势力,养了好多潜邸幕僚和武士,这些人在他即位后纷纷走上政府和军队的重要岗位,用来架空赵匡胤留下的班底。

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扶植既对又错。对就对在“国赖长君”在那个历史时期确实有道理。错就错在赵光义这个人,既钻营于权谋又在战略上和军事上特别二。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05: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1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