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再說蜀漢的國號問題
性别:未知-离线 双溪赵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2
编号 280738
注册 2008-6-4


发表于 2010-6-28 08: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雷雨 于 2010-6-28 08:15 发表

真正的禪讓,只是個傳說。歷史記載可以說“讓位”,根據讓位時的不同情況,可以寫“被迫”,或者寫寫原因。

但這裡只討論三國時代的這個“禪讓”,稍有智力的人都知道這事件的本質是“廢”,這點毫無疑問吧 ...

关于禅让,暂且不提。我只问你们对蜀汉国号这么在意究竟为何?该知道它的国号为汉的人自然都知道,对于不知道的人和没什么必要知道的人用蜀也无伤大雅。三国演义如此深入人心的小说,尽管用的都是“汉”,也没能改变后人称蜀汉为蜀,因为习惯使然,并且更容易区分。至于另一个帖子里那位歇斯底里,把这种事上升到各种民族、政治高度的,要么真是因为太关注而有些不太正常,要么就是哗众取宠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双溪赵云 于 2010-6-28 08:3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09: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我的问题一个实质性的反驳都没有。

回复 #24 雷雨 的帖子
你还是先搞明白汉朝时期国和天下的区别吧。魏国不是曹丕登基才有的,是曹操称魏公时候就有了。曹丕称帝之后,以曹魏方面为第一人称的记载,在《三国志》里至少我没见过“魏国”字样。《三国志》里以第一人称出现“魏国”字样的情况,都是记载曹操称魏公之后,曹丕称帝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说,所谓“魏国”(第三人称)是司马氏对曹魏的称法,原因还是司马氏认为自己是统一的,魏终究还是割据的,所以魏只能算一国而不配居天下。

OK, 这么说吧。。。如果按照自陈寿以降的通俗说法,刘备方面史称“蜀国”。你们称刘备方面为“汉”的唯一依据,就是刘备/刘禅自称为“汉”,这个理由我也认同。但我不认同的是“汉国”,因为“汉国”是一个刘备也不认同,曹魏也不认同,陈寿也不认同,完全是后事 YY 出来的这么一个单词。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1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 雷雨 于 2010-6-28 08:12 发表

不然

事實上小說也是對歷史負責的。三國演義虛構的東西夠多了吧,可人家還明確說劉備是漢:
91回:祭瀘水漢相班師
98回:追漢軍王雙受誅
104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109回:困司馬漢將奇謀

爲什麽?因 ...

虛構就是的对历史的不负责,万一看小说的把虚构当历史怎么办?这不就是蒙人么。
关于游戏,不喜欢可以不玩,不符合自己理想也可以不玩,没人勉强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0-6-28 11: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国之后的人们爱叫蜀还是爱叫汉,那无所谓。

但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人物是绝不可能自称蜀的,这个必须要明白

新版三国里,刘备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蜀国的。”以及蜀汉军队的大旗上写个  蜀  字,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笑话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0-6-28 11:13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0-6-28 11:10 发表
但是三国时代蜀汉的人物是绝不可能自称蜀的,这个必须要明白

那陆议、李平这些你也都要改口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7 18:57 发表

“汉国”是我最近听到最雷的话了。

确实是汉国。那时不是“汉朝”,但确实存在“汉国”。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6 tiger1970 的帖子

如果你认为刘备方是正统,请称之为汉朝(刘备自己是这么想的)。
如果你认为刘备方是割据,请称之为蜀国(魏晋方面是这么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0-6-28 11: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12 发表

那陆议、李平这些你也都要改口么?

曹魏鄙称 蜀汉为 蜀

吴国对蜀汉的称呼,在敌对时候也鄙称为  蜀    但友好时期,则称之为汉

孙权在和蜀汉结盟时,也说“今日灭睿,禽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


什么时候改口什么时候不改,你该清楚了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naniwa 的帖子

我同意,但如果文学作品中你要求这里改口,我是否能要求把陆逊在适当的时候改称陆议,李严在适当的时候改称李平呢?还有 n 多我一时记不起来的改名者,是否也都要改口呢?

尤其是陆逊,“逊”字极有可能是孙权对他的侮辱,强迫他改的。。。那么白衣渡江,火烧连营,大家一口一个“陆逊”,是否也觉得很雷呢?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7 23:03 发表
如果按照曹魏说法,刘备方应该称“蜀国”。按照刘备方,自己是汉朝(天下统治)而不是汉国(割据统治)。唯一有可能称“汉国”的,恐怕就是孙权称帝后的吴国。但遍观《三国志》对吴国的记载,从未见吴国提及“汉国”字样。一般情况是,第三人称时则用蜀,第一人称则模棱两可地用一个“汉”字带过。由此可见,“汉国”这两个字在三国时期,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被接受的。

曹魏方根本不称“蜀国”而是直接称“贼”。
公主太小看曹魏啦。曹魏根本就不给蜀汉任何合法地位。
同样,蜀汉也是这样,称曹魏为“贼”。曹魏在蜀汉也根本没有任何合法地位。

所以“汉贼不两立”。

吴国称蜀汉不是称“蜀”,而在与蜀汉的外交场合称“汉”(盟约),平日则称“西”。
蜀汉也毫不含糊,在与东吴的外交场合称“吴”(盟约),平日则称“东”。

刘备根本没想到自己是朝还是国----刘备那时恐怕还没有这观念----魏蜀吴三国都是不说“本朝”“国朝”“天朝”的。

汉国,这个称呼,至少在蜀汉是被接受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个“蜀汉”必须称为“蜀国”,其实是很多人用现实原因来说话。
也就是争正统的问题。

要是争正统,我建议干脆一点。直接认为东汉后面是魏朝,把刘备、刘禅的政权直接定位为“西贼”比较好。至于东吴,毫无疑问定位“东贼”。
天下一统,仅仅在东南方和西南方存在两个叛乱集团。

刘备,就是一个叛乱割据头子。孙权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叛乱割据头子。

正统则是东汉---魏---晋。这样就顺啦,不是吗?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0-6-28 11:2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tiger1970 的帖子



QUOTE:
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经,致人而不致於人,兵家之上略。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槅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

这是《三国志 - 陈留王纪》记载的曹奂伐蜀诏书。诏书中称刘禅方为蜀国(蜀,蕞尔小国),也没见称他们为“蕞尔小贼”啊?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0-6-28 11: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19 发表
我同意,但如果文学作品中你要求这里改口,我是否能要求把陆逊在适当的时候改称陆议,李严在适当的时候改称李平呢?还有 n 多我一时记不起来的改名者,是否也都要改口呢?

呵呵,看来你是来抬杠的,国号和N多你想不起来的人名比较,孰轻孰重,孰大孰小,你分的清不?

当然你要统统改口我可没意见

所谓的文学作品,新版三国是按历史正剧的定位拍的,不是无厘头搞笑剧,否则你爱改口叫蜀汉人民共和国也无所谓。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naniwa 的帖子

如果说抬杠,那楼主才是第一个来抬杠的。国号和人名一样重要,请你们不要选择性失明。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24 发表


这是曹奂的伐蜀诏书,称刘禅方为蜀国(蜀,蕞尔小国),也没见称他们为“蕞尔小贼”啊?

所以说起草这个诏书的人应该砍头。呵呵。笑话。
如果这个“国”当“地区”解呢?别忘了当时的汉语体系和政治体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0-6-28 1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29 发表
如果说抬杠,那楼主才是第一个来抬杠的。国号和人名一样重要,请你们不要选择性失明。

是么?光看这话就知道你是来抬杠了。那你统统改吧,我没意见。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1: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tiger1970 的帖子

这道诏书的逻辑是,蜀=蕞尔小国。虽然是小国,也等于承认了蜀是一个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34 发表
这道诏书的逻辑是,蜀=蕞尔小国。虽然是小国,也等于承认了蜀是一个国。

这个“国”不是你理解的那个“国家”。
国,邦也。——《说文》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1:16 发表
如果你认为刘备方是正统,请称之为汉朝(刘备自己是这么想的)。
如果你认为刘备方是割据,请称之为蜀国(魏晋方面是这么想的)。

要是根据我的观点:
朝是时间单位。表示此段时间有一个主导性政权。
时代是时间单位。表示此段时间有几个主导性政权。
国是政治单位,表示“国家”(但不是我上帖子的那个“国”的意思啊,因为这是现代人的观点)。
所以,汉(朝)后面接着三国时代,三国时代接着晋(朝)。
三国时代存在三个主导性政治单位,所以叫“三国时代”。但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此时只有一个主导性政治单位,因此叫“魏朝”。这两种叫法是看待历史眼光不同,既然都有人用,自然都是可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记得哪本很权威的书上有个解释,就是刘备的汉是为区别才加上一个蜀字称为“蜀汉”的,简称为“蜀”的做法错误----历史学家中称呼“蜀”,都指的是“前蜀”“后蜀”。蜀汉的简称,就是“蜀汉”。

忘记是啥书啦。谁能想起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tiger1970 的帖子

公司有点事,想想再回。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6-28 12:2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羽扇纶巾
(围棋帮帮主兼清谈分舵舵主)

说岳校对组组长监造使谏议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133
帖子 2323
编号 37278
注册 2005-4-22
来自 云间九峰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10-6-28 1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国家”这个词是汉语词语双音节化的结果,这个词的意义仍然落在“国”这个字上,“家”只是起到辅助构词的作用,无实际意义。弄不好这个词还是日语外来词。

[ 本帖最后由 羽扇纶巾 于 2010-6-28 12: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2: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2:22 发表
公司有点事,想想再回。

公主啊,其实这事无非大家闹着玩......
我们如何说,刘曹孙几位反正也不知道啦。我倒挺欣赏老三国那句歌词:“担当生前事,何须身后评”。
他们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完啦。我们也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余的,不考虑啦。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3: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羽扇纶巾 的帖子
国家这个词的确自古有之。自周朝以来,中国的政治结构一直是以天下,国,家而分的。天下之主是天子,国之主是诸侯,家之主是大夫。所谓“国家”一直以来就是对“国”和“家”的一个统称。我现在有点搞不明白的是,在汉晋这种士族政治背景下,“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回复 #48 tiger1970 的帖子
难道你认为“蕞尔小国”里面的“国”,是地理意义上的“国”而非政治意义上的“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吃饭猛喷罗大傻

Rank: 4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43
编号 281918
注册 2008-6-12


发表于 2010-6-28 13: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不是当大家都是历史文盲,能来这个区讨论的,除了那些黑刘派的,哪个不知这些?楼主却反复强调,生怕大家不知道似的,未免太小看大家了!

[ 本帖最后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10-6-28 13: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0-6-28 1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10-6-28 13:13 发表
回复 #48 tiger1970 的帖子
难道你认为“蕞尔小国”里面的“国”,是地理意义上的“国”而非政治意义上的“国”?

公主啊,闹着玩而已......发现公主对不太熟悉的领域表现出的那种态度真是......呵呵,善良、聪明、美丽......对公主的形容词还应加上可爱一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0-6-28 14: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吃饭猛喷罗大傻 于 2010-6-28 13:27 发表
楼主是不是当大家都是历史文盲,能来这个区讨论的,除了那些黑刘派的,哪个不知这些?楼主却反复强调,生怕大家不知道似的,未免太小看大家了!

还真别说,这儿的黑刘派还真不少,你要他改蜀为汉,他就要你把三国里所有有别名的人统统改掉,还真是没办法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10-6-28 15: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6 tiger1970 的帖子
我只是想把问题弄清楚而已。

回复 #57 naniwa 的帖子
我也不刻意黑蜀,只是受不了某些人选择性失明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喋血中原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8
编号 311375
注册 2009-2-16


发表于 2010-6-28 16: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常识问题,连刘黑们都知道,楼主真是大题小做了,就算你费尽唇舌,刘黑们也是明知是常识,也会偏说不是的,反说楼主做事太严谨、太有主观政治因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在双方各自看对方、定位对方的时候,都只是把对方视作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没有政治传承上的合法性。而“国”本身既可以指地理概念(割据也好、诸侯也罢)、也可以包含更大的政治概念(朝的具体化、天下的代表化,无论在实力上是否已经全占天下,但只要该国/该集团的统治者号称自己代表天下)。因此,讲“汉国”(也就是说此处“国”取第二个概念)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曹魏自称帝之前,刘备集团只能作为一个靖难军事集团;曹魏自称帝了(无论是不是禅让),蜀刘才可以定位成具有代表性(尽管也是自己号称)的汉朝之国(政治概念),当然曹魏方决不会认帐。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6-28 16:3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10 17: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8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