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驳反亮派的一些观点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15: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8, 14:30:10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7, 15:05:01发表
指的是我没把你提的李严传当回事吧?

你翻了刘备传再来告诉我李严那中都护打哪来的吧。无视白纸黑字的是谁等你看了再说。

刘备传我不翻,我是认真的读。  
了解李严当然要以他的传为主,其他人的传为辅。你老兄倒好,正好反过来。  

哦~`原来任命官职上是受命者为主,任命者为副啊?失敬失敬。

怪不得现在为主的诸葛亮事事都要向为副的李严汇报才叫同为托孤,为副的李严反而啥事不用跟诸葛亮商量就叫为副。好逻辑啊。什么叫本末倒置?你告诉我按你们那种思维诸葛亮算什么“主”?李严又怎么会是“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15: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8, 14:50:04发表
如果李严的中督护是诸葛亮任命的那才奇怪,他凭什么去任命官职?诸葛亮当时只是丞相连开府的权利都没有益州牧更在开府后才得到。李严当时是尚书令,丞相擅自给尚书令升官?

诸葛亮只是丞相?还兼领司棣校卫及录尚书事呢。你不会不清楚录尚书事跟尚书令这两者是怎么回事吧?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什么没权力做人士安排呢?奇怪?吕凯随后在当年就已经说了,“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去任命李严中都护的还是凭自己托孤首辅的权力任命的?


当然,您认为刘备托孤后死了而刘禅未登大宝时诸葛亮也还只是个百官之长的丞相,怪不得会说诸葛亮没权力做事后处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6-18 2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8, 15:06:06发表
诸葛亮只是丞相?还兼领司棣校卫及录尚书事呢。你不会不清楚录尚书事跟尚书令这两者是怎么回事吧?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什么没权力做人士安排呢?奇怪?吕凯随后在当年就已经说了,“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去任命李严中都护的还是凭自己托孤首辅的权力任命的?


当然,您认为刘备托孤后死了诸葛亮也还只是个百官之长的丞相,怪不得会说诸葛亮没权力做事后处理。

凯答檄曰:“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昔舜勤民事,陨于苍梧,书籍嘉之,流声无穷。崩于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成败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灭冰泮,将何所依附?曩者将军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窦融知兴,归志世祖,皆流名后叶,世歌其美。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盖闻楚国不恭,齐桓是责,夫差僭号,晋人不长,况臣於非主,谁肯归之邪?窃惟古义,臣无越境之交,是以前后有来无往。重承告示,发愤忘食,故略陈所怀,惟将军察焉。”

这里面,根本就看不出诸葛亮可以任命李严的迹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6-18 22: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8, 14:50:04发表
如果李严的中督护是诸葛亮任命的那才奇怪,他凭什么去任命官职?诸葛亮当时只是丞相连开府的权利都没有益州牧更在开府后才得到。李严当时是尚书令,丞相擅自给尚书令升官?

肃杀兄:
华阳国志把李严传的话理解为是刘禅通过诸葛亮任命李严镇永安,但是华阳没能搞清楚中都护的来历,后面的“加严中都护”对照三国志可以知道明显是搞错了。

不过华阳国志再怎么错,也没有错到“诸葛亮任命李严”的程度,至少那样的表述,认同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8 22: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里面,根本就看不出诸葛亮可以任命李严的迹象。

-------我是告诉肃杀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通过这里去证明诸葛亮有任命李严什么.  完全搞错.

不过华阳国志再怎么错,也没有错到“诸葛亮任命李严”的程度,至少那样的表述,认同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

-------太子没有登极,  这事前的安排当然是通过诸葛亮去做.

华阳国志把李严传的话理解为是刘禅通过诸葛亮任命李严镇永安,但是华阳没能搞清楚中都护的来历,后面的“加严中都护”对照三国志可以知道明显是搞错了。

-------跟三国志正好能联系起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得到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的共识就行了。
事前的安排和正式任命之两码事,即使为诸葛亮事前安排李严的官职也要等到后主的任命诏书到达后才能得到正式的认可。但李严的中都护是在后主即位后的一系列加封之前得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9 00: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4-06-19, 0:55:38发表
得到诸葛亮不能随便任免李严的共识就行了。
事前的安排和正式任命之两码事,即使为诸葛亮事前安排李严的官职也要等到后主的任命诏书到达后才能得到正式的认可。但李严的中都护是在后主即位后的一系列加封之前得到。

这方面刘备遗诏就赐给了诸葛亮在刘禅未既位上的自主权力了.  当时的情况能等到刘禅正式既位才任命吗?  当时永安里的情况就是必须作出抉择了才能使刘禅登大宝顺利进行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4-6-19 14: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19, 0:59:12发表
这方面刘备遗诏就赐给了诸葛亮在刘禅未既位上的自主权力了.  当时的情况能等到刘禅正式既位才任命吗?  当时永安里的情况就是必须作出抉择了才能使刘禅登大宝顺利进行啊!

刘备四月死与永安,五月刘禅在成都即位,这段时间你认为很长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19 14: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elan于2004-06-19, 14:32:53发表
刘备四月死与永安,五月刘禅在成都即位,这段时间你认为很长吗?

不长, 但也不短.  听过国不可一日无君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我是不清楚诸葛亮能否任命李严,但是就算这个中都护是刘备给的。那么刘备给了孔明丞相,哪个更重要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4-6-19 2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諸葛亮不只是丞相,還有的就是司棣校尉和錄尚書事.還有他是益州牧,可見他是掌管蜀漢極大的權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20 07: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严原本为犍为太守,其尚书令的职位是刘在死前不到一年的时间任命的,并采取了最正式的“拜”的方式,“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则是刘在临死前对自己身后所做的人事安排,李严中都护的职务绝非来自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将李的任命算在诸葛名下是非常荒谬和不符合逻辑与事实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16: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7:51:05发表
李严原本为犍为太守,其尚书令的职位是刘在死前不到一年的时间任命的,并采取了最正式的“拜”的方式,“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则是刘在临死前对自己身后所做的人事安排,李严中都护的职务绝非来自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将李的任命算在诸葛名下是非常荒谬和不符合逻辑与事实的。

如此重要的官职名分陈寿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记进刘备传. 难道就符合逻辑与事实了?
竟然还说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更是荒谬绝伦也.  


当然, 不符合你所认同的逻辑与事实是很正常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20 17: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6:04:10发表
如此重要的官职名分陈寿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记进刘备传. 难道就符合逻辑与事实了?
竟然还说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更是荒谬绝伦也.  


当然, 不符合你所认同的逻辑与事实是很正常的.

众所周知,仅有丞相的名分而无“录尚书事”的授权,丞相不过一虚职而已,司隶校尉也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继为司隶校尉之事,《诸葛亮传》中有明载,上面的任命显然出自刘备而非他人,但陈寿也并未记入《先主传》嘛,以李严之任命不见于《先主传》而质疑此任命的真实性,显然没有道理。

《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传》明言:“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里以严为中都护丝毫看不出是诸葛亮,显然出自刘备。

后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若李严不是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那话岂是随便说的呢?

至于说李严的任命是来自诸葛亮,总要有些史料佐证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18: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17:45:47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6:04:10发表
如此重要的官职名分陈寿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记进刘备传. 难道就符合逻辑与事实了?
竟然还说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更是荒谬绝伦也. 


当然, 不符合你所认同的逻辑与事实是很正常的.

众所周知,仅有丞相的名分而无“录尚书事”的授权,丞相不过一虚职而已,司隶校尉也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继为司隶校尉之事,《诸葛亮传》中有明载,上面的任命显然出自刘备而非他人,但陈寿也并未记入《先主传》嘛,以李严之任命不见于《先主传》而质疑此任命的真实性,显然没有道理。

《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传》明言:“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里以严为中都护丝毫看不出是诸葛亮,显然出自刘备。

后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若李严不是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那话岂是随便说的呢?

至于说李严的任命是来自诸葛亮,总要有些史料佐证吧?

1 当然,  没把眼睛放大看清楚李严受托孤是什么身份的话当然会说李严传里是刘备任命的.  


2 同受顾命好象跟中都护攀不上关系吧(或者你说李严是以中都护受托孤的?)?  哈!~` 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这种说法. 只不过是某些人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否认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20 20: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8:14:42发表
1 当然,  没把眼睛放大看清楚李严受托孤是什么身份的话当然会说李严传里是刘备任命的.  


2 同受顾命好象跟中都护攀不上关系吧(或者你说李严是以中都护受托孤的?)?  哈!~` 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这种说法. 只不过是某些人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否认而已.

1、看书要看细,不能囫囵吞下去,李严前往永安宫受托时官居尚书令,中都护,留镇永安的任命是刘在托孤是做出的,且此一任命并没有顶掉李严尚书令的职务,故陈寿的记载丝毫没有矛盾之处。


2、中都护的任命当然和受托有着紧密的关系,除了前面所说,托孤重臣必须手握一定的权力,且托孤少有托于一人正是避免先主去世后顾命权力过重,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皇权,所以受托之臣间权力和地位要大体相当,才能互相制约,不令一方坐大。李严在短时间内由一普通的太守一跃而成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正符合权力制衡的需要。

华阳国志中对李严的职务有多处记载,前后出入颇多,无法自圆其说,且也没有明确指出李严的任命出自诸葛亮。资治通鉴内容不过取自以前的史书,也无此记载,文字上与三国志内容的不同主要源自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21: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20:28:00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18:14:42发表
1 当然,  没把眼睛放大看清楚李严受托孤是什么身份的话当然会说李严传里是刘备任命的. 


2 同受顾命好象跟中都护攀不上关系吧(或者你说李严是以中都护受托孤的?)?  哈!~` 华阳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有这种说法. 只不过是某些人以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否认而已.

1、看书要看细,不能囫囵吞下去,李严前往永安宫受托时官居尚书令,中都护,留镇永安的任命是刘在托孤是做出的,且此一任命并没有顶掉李严尚书令的职务,故陈寿的记载丝毫没有矛盾之处。


2、中都护的任命当然和受托有着紧密的关系,除了前面所说,托孤重臣必须手握一定的权力,且托孤少有托于一人正是避免先主去世后顾命权力过重,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皇权,所以受托之臣间权力和地位要大体相当,才能互相制约,不令一方坐大。李严在短时间内由一普通的太守一跃而成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正符合权力制衡的需要。

华阳国志中对李严的职务有多处记载,前后出入颇多,无法自圆其说,且也没有明确指出李严的任命出自诸葛亮。资治通鉴内容不过取自以前的史书,也无此记载,文字上与三国志内容的不同主要源自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哈!

1 知道什么是托孤吗? 陈寿不是笔录,  他这样写只表明李严最后是以尚书令接受托孤.  而不是以中都护接受托孤.  

2 那他就更不该留下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人事安排, 除非他傻了.  有这这道安排在.  李严在中央的权力便始终受制于人. (如果说,  刘备是要安排李严跟诸葛亮平起平做的话, 至少, 请告诉我李严在诸葛亮死后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
自古以来,  托孤大臣间制横不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  少拿这玩意挺自己.  

3 早说过了, 有辅证的, 不是错就是与史实无关.  "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是文字上跟三国志出入,  还是跟你们理解的有出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6-20 23: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在缠我认为已经很清楚的问题。

再次申明:

华杨国志的“亮乃加严中都护”,只要你承认三国志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华阳这么写是明显错误,不但描述错,而且时间也相差十万八千里。华阳抄三国志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赞语里,华阳把陈寿在三国志里的评论转述为“陈子曰”。
华阳再错,也没错到“诸葛亮任命李严镇永安”的地步,而是诸葛亮回成都后。由刘禅任命李严留阵。

我一再坚持:刘备对陆逊的军事才能有切肤之痛,明知自己行将就木时日无多之际,不可能连对吴军事统帅都不任命就去忙别的事。
诸葛任命、华阳之说,都过不了这一关。
当然罗,在拥亮派眼中,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事首长对抗陆逊已经是够了。然后诸葛亮觉得大鸡不吃细米,把担子交给李严,自己安心北上。

史料的行文,是不能乱插主语的,这是严肃的问题。

司马光?哎,这里就不说他了,体谅他编书的辛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0 23: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啊,  论史不看前后.  只顾着扯自己的, 当然会有这种结果啊.  


1  陈寿是时人,   在刘备传的评语里,  举国托于诸葛亮不是史料,  但是绝对可以作为时人的观点.  这是你不能面对的第一点.

2  华阳国志有参考三国志我是肯定的,  但是谁能肯定是不是华阳国志只以一本三国志为底,  一点没其他的史料呢?

3 嘿,  北有魏延,  中央有自己,  东方当然就得交给这个"同受遗诏"的副手啊.  况且我可没说这是诸葛亮随着个人意愿所决定的事情.  他根本不可能否定先主的安排, 他只是根据刘备的遗诏安排作出部署和分配.  

史料也不是由任否认和幻想的.  

4 哈~~  不敢提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陆逊少年时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发表于 2004-6-21 03: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光编通鉴的溴事,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很有市场的。
我更有独到的发现。不过这里就不骜述了。

观点人各有,陈寿早挨砖。千古荏苒后,反以寿为尊。

刘备任李严督永安,背景就是吴蜀敌对。一旦和解,就不能老是把李严当成边将来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21 08: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4-06-20, 21:04:03发表
1 知道什么是托孤吗? 陈寿不是笔录,  他这样写只表明李严最后是以尚书令接受托孤.  而不是以中都护接受托孤.  

2 那他就更不该留下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人事安排, 除非他傻了.  有这这道安排在.  李严在中央的权力便始终受制于人. (如果说,  刘备是要安排李严跟诸葛亮平起平做的话, 至少, 请告诉我李严在诸葛亮死后表现的到底是什么? )
自古以来,  托孤大臣间制横不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  少拿这玩意挺自己.  

3 早说过了, 有辅证的, 不是错就是与史实无关.  "司马光对原始史料的重新组织。完全是出于其写作的需要,不涉及史实问题。".  是文字上跟三国志出入,  还是跟你们理解的有出入??

1、不能这么理解,如果李严的中都护一职是诸葛亮任命的,这是很重要的史料,那么或在《李严传》,或在《诸葛亮传》总要有所提及,但从目前所有的史书来看,均不见任何记载。李严担任中都护后尚书令之职并未卸去,诸葛亮当时也仍身兼司隶校尉的职务,托孤时一样没有提及,故“尚书令李严为副”几个字并不能排除他仍担任有其他职务。

2、我从没有说过托孤大臣间的相互制衡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请不要强加于人。李严当然不可能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因为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安排也正是荆楚集团为主,东州集团为辅的权力格局决定的。

3、如果你将《三国志》、《华阳国志》以及《资治通鉴》关于刘备驾崩前后的记载加以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三国志》的记载最有条理,合乎逻辑,《华阳国志》记载缺乏条理,有些地方自相矛盾。而《资治通鉴》则主要取自《三国志》,司马光对这段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距离三国时期八百年后的司马光已不可能有什么超越以前史料记载的新的发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4: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21, 3:10:55发表
司马光编通鉴的溴事,不是我一个人这么看,很有市场的。
我更有独到的发现。不过这里就不骜述了。

观点人各有,陈寿早挨砖。千古荏苒后,反以寿为尊。

刘备任李严督永安,背景就是吴蜀敌对。一旦和解,就不能老是把李严当成边将来看。

再说一次,  某人干错一件事就能说他事事都错吗??损司马光再有市场, 也不能给你拿去当成随意否决资治通鉴的理由.  


呵,  你可以不相信, 但是你没证据去评击时人的看法和理解,  只有说陈寿怎么样所以不能理会他说的话了.  


诸葛亮北驻汉中,  李严当知后事, 移屯江州.  有让他一直留在永安吗? 说诸葛亮排挤李严? 还是李严自己以小人之心度诸葛亮,  在自己东门大权未得保证前,  不肯轻易入成都??当李严是边将??关羽是边将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4: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1, 8:08:31发表
1、不能这么理解,如果李严的中都护一职是诸葛亮任命的,这是很重要的史料,那么或在《李严传》,或在《诸葛亮传》总要有所提及,但从目前所有的史书来看,均不见任何记载。李严担任中都护后尚书令之职并未卸去,诸葛亮当时也仍身兼司隶校尉的职务,托孤时一样没有提及,故“尚书令李严为副”几个字并不能排除他仍担任有其他职务。

2、我从没有说过托孤大臣间的相互制衡是“权力上的绝对平衡”,请不要强加于人。李严当然不可能和诸葛亮平起平坐,因为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治集团,诸葛亮为主,李严为副的安排也正是荆楚集团为主,东州集团为辅的权力格局决定的。

3、如果你将《三国志》、《华阳国志》以及《资治通鉴》关于刘备驾崩前后的记载加以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三国志》的记载最有条理,合乎逻辑,《华阳国志》记载缺乏条理,有些地方自相矛盾。而《资治通鉴》则主要取自《三国志》,司马光对这段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距离三国时期八百年后的司马光已不可能有什么超越以前史料记载的新的发现。

1  封中都护后还有没有尚书令存在的问题,  以官爵算,  到底是尚书令地位高还是中都护地位高?  自李严获封都护后一直都是以都护相称.  怎么就不见尚书令, 如果李严尚书令职务仍在,  那么陈震又凭什么被封尚书令? 这可是先主所遗命的官员啊.  说改就改??
诸葛亮传没提及??"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就属以后事了.  
反而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刘备传没记又怎么了呢??李严传更只是说被封中都护.  而不是被刘备封中都护.  


2 没听过握着军事主导权的集团叫副的.

3 按你这么说, 我们更不可能有比司马光时更确切的理解.  
至少司马光所掌握的史料比我们要多. 他这么理解,  是单看三国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6-21 19: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甘兴霸于2004-06-21, 19:39:01发表
如果没有外患,诸葛亮是刘禅第一个要除掉的人!

如果没有外患,  刘备不会搞这种分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6-21 22: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神追诸葛亮于2004-06-12, 18:02:56发表
首先少了王平、马忠、张嶷,张翼、而这四人均为武将是战斗力!王平是巴西启渠人,马忠是巴西阆中人,张嶷是巴郡南充人,张翼是牛建为武阳人,均属益州。

除了王平出身武人之外,马忠、张翼、张嶷都是士大夫出身。

马忠是巴西阆中人(四川阆中),张翼是犍为武阳人(四川彭山),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四川渠县),张嶷是巴西南充国人(四川南部),但这四个人并非同一时代的人,邓芝、马忠、王平显名在前,张翼、廖化在后;至于张嶷,既不为诸葛亮所拔擢,也不曾位至大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4-6-21 2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17:45:47发表
众所周知,仅有丞相的名分而无“录尚书事”的授权,丞相不过一虚职而已,司隶校尉也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但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继为司隶校尉之事,《诸葛亮传》中有明载,上面的任命显然出自刘备而非他人,但陈寿也并未记入《先主传》嘛,以李严之任命不见于《先主传》而质疑此任命的真实性,显然没有道理。

《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李严传》明言:“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这里以严为中都护丝毫看不出是诸葛亮,显然出自刘备。

后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若李严不是与诸葛亮同受顾命重托,那话岂是随便说的呢?

至于说李严的任命是来自诸葛亮,总要有些史料佐证吧?

曹爽是首辅,司马懿是次辅,他的资历威望如何能及司马,就凭首辅的权力,都能将司马的职务换来换去,在政治上一脚踢开。换了名位、能力、权力远迈李严的诸葛亮,倒处处掣肘不成?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段话理解有歧义不奇怪,不是还有一段话吗,“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样一来,李严的中都护出自谁的任命,不言而喻。

不然的话,先主传应记为“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中都护李严为副。”李严传应记为“三年,先主疾病,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留镇永安。”似乎也通顺一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22 00: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能类比为胡与江吗?差太远了吧?谁都知道军委主席是什么地位。到现在为止,胡也没被称为核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知者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0
帖子 813
编号 8209
注册 2004-6-8


发表于 2004-6-22 00: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万壑松风于2004-06-20, 20:28:00发表
2、中都护的任命当然和受托有着紧密的关系,除了前面所说,托孤重臣必须手握一定的权力,且托孤少有托于一人正是避免先主去世后顾命权力过重,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皇权,所以受托之臣间权力和地位要大体相当,才能互相制约,不令一方坐大。李严在短时间内由一普通的太守一跃而成尚书令,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正符合权力制衡的需要。


李严为副是为了牵制诸葛亮,防止他权力过大吗?那刘备为什么要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李严受刘备器重与信任的程度远远不及诸葛亮,为什么要他牵制诸葛亮?我认为刘备之所以要用李严为副,是为了给益州集团一个交代,安抚他们,但刘备所信任和倚重的显然是荆州集团。所以刘备大树诸葛亮的权威,使得他能压制益州集团,而不是让两个诸葛亮与李严互相牵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壑松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2
编号 5150
注册 2004-2-9


发表于 2004-6-22 09: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4-06-21, 22:32:53发表
曹爽是首辅,司马懿是次辅,他的资历威望如何能及司马,就凭首辅的权力,都能将司马的职务换来换去,在政治上一脚踢开。换了名位、能力、权力远迈李严的诸葛亮,倒处处掣肘不成?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段话理解有歧义不奇怪,不是还有一段话吗,“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样一来,李严的中都护出自谁的任命,不言而喻。

不然的话,先主传应记为“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中都护李严为副。”李严传应记为“三年,先主疾病,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留镇永安。”似乎也通顺一点。

司马懿职务是由曹爽先言于天子,得到批准,才行调换,要没有皇帝的背书,曹爽恐怕也无权擅自调换司马懿职务,何来“就凭首辅的权力,都能将司马的职务换来换去”呢?若李严中都护的任命是诸葛亮所授,且因此不再担任尚书令,也就是说这既不是先主刘备的意思,也来不及得到后主刘禅的批准,诸葛亮哪来那么大的权力?如果刘备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反正在其身后李严的职务是要被诸葛亮另行安排的。他在临终前又何必对李严大加提拔呢?

怎么就不言而喻呢?如果李严的中都护之职真是诸葛亮所授,那么为什么没有史料明言此事呢?先主传没有,后主传没有,诸葛亮传不见记,李严传在记述李中都护职务的来历时,也不见对此有点滴的体现。后来的《华阳国志》里没有提到,裴松之“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却也没有丝毫涉及。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一个顾命大臣即立刻对另一个顾命大臣作出新的人事安排,这么重要的事情,史家会视若无睹,舍不得在这上面花些许笔墨?这又不是什么说不出口,见不得人的事情。

李严被授中都护后,并未卸去尚书令的职务。李是以尚书令的身份受遗诏的,中都护的职务在刘托孤过程中被授予的,故先主传有如此记载,李严传中之所以不记载成“三年,先主疾病,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留镇永安。”也说明李授遗诏在前,而被任命为中都护在后,这个时间顺序从先主传与李严传的记载中都有体现,授诏和授职均发生在刘的病榻前,似乎没有任何理由支持授职一事发生在刘备死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神追诸葛亮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4
编号 8301
注册 2004-6-12


发表于 2004-6-22 12: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用兵谨慎是好事,他有那么大的责任,疏忽不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6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1 09: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62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