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与古人暗合,当年岳飞元帅初学兵法时也是这个观点。
实际上,无论古今,阵型的作用在战斗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没有什么演义小说里面那么夸张罢了。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游戏需要在真实性和游戏性的中间找到结合点,引入阵型可以加强游戏性,不必要非得百分百考证研究阵型对错与真实,阵型之间可以得出一种相互克制,攻防各有利弊的关系也就够了。
岳飞不是初学兵法,是宗泽给他阵图。
前面也说了,阵型的作用,无法通过回合制游戏来展现。阵型之间的克制也是小说家言,没有意义。我的想法是通过具体对部队的具体布置体现阵型的作用,比如楔形摆放,一侧多放部队加强,另一侧靠后,以强侧迂回包抄对方的侧翼。或者摆放一个口袋阵,以诱敌之计将对方引入歼灭。但这些在回合制游戏里基本无法体现。
另外,如果是三国游戏,象兵和藤甲之类的还是保留为好。
藤甲像三国志11一样设计为技能即可,至于象兵,三国不一定非要按演义吧。
武将能力数值中要把智力和计谋力分开,这样更便于武将的设定,因为智力高不等于计谋出众。例如曹植、曹冲,就是智高计低类型,单纯设计成智谋人物就很不近情理,例如张郃与张飞,就可以设定成前者智高于后者,但后者计高于前者。计谋高可以用于战斗,智力高可以用于科技研发及器械使用。
细分是没错的,其实我也考虑政治能力是否应分为内政和外交,但分得太细似乎又不太好,所以我在前面一直把基本能力写为智谋而非智力,曹植设计为政治80多,智谋5、60,上了战场上起不到多大作用,而政治方面又不给他安排强力内政、外交特技,体现他纯粹就是个文人(实际上历史上的曹植并非一个纯文人,曹操能考虑让他接班,说明他在军政才能方面至少有些潜力)。
5三11科技研发系统可以保留,但要突出独有科技,实际上也就是各势力的特有优势。象虎豹骑、白耳兵,丹阳兵不妨都作为特有技术优势。这类兵种研发成功后,在征兵类项目中应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存在。组建的代价应大大高于普通兵种,特殊兵种的兵役人口也要大大低于普通兵役人口,组建后出战的统帅将领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其战斗力会下降。这样才真正体现一支精锐的特殊之处。
特色兵种的想法我也考虑要加入,但特色兵种不是一种独有科技,比如丹阳兵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必须占据丹阳才能征募,而不是通过研发获得。
[ 本帖最后由 韦孝宽 于 2009-12-8 17: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