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4 16:02 发表
1、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蠢事,比如某围棋比赛,某人明明占优却投子认负,他算错了,他糊涂了。但作者不会这么写,确实非常意外的事情,作者一定要特别交待的。
1、兄的回答我很赞同,只是我比兄少了均势的可能性,只剩下下风。均势有什么必要恐有失,观战者若确实是关心过度到连均势也恐有失到采取行动,作者一定会有所交代的。
甲兄既然认为张飞等于马超,那么吕布高于马超也就意味着高于张飞
2、现在在探讨兄的武评理论,兄就不要老是提到我的武评结论,因为标准不同,依据不同,即使我和兄的结论一致那也是蒙的。
2、我论证吕布比张飞强不是用恐有失的。例子有好多,就先用这一个吧,张飞天天叫嚣与吕布决斗,这次张飞夺了吕布的马,于是与吕布来了一场百回合大战。然后刘备恐有失,鸣金收军入城。平时不服输的张飞也没有再出城挑战吕布了,被吕布围城,先是刘备将马匹送回去,然后吕布攻城愈急,不得已弃城走许都,投奔曹操。对比张飞战马超一战,一百回合后同样是刘备恐有失鸣金收军,但张飞紧接着就搦战,后来又夜战。张飞对吕布和马超的表现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一个显然是打到后来信心没那么足了,一个是信心十足。
说明吕布强于张飞,可能说服力有限,但说明吕布强于马超,应该还是比较清晰的吧。
3、不清晰。恐有失到采取行动,都不能作为判断强弱的依据,有没有信心又凭什么作为判断强弱的依据。
吕布战张飞,被刘备恐有失到采取行动,张飞未必弱;
张飞战马超,张飞有信心也未必强;
何来吕布强于马超?何来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