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总算有个逐句反驳的,可惜反驳得实在无力
少来,逐句反驳就玩点实在的,老这么玩虚招太没意思。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1、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为谁服务的问题。按照你所说,刘禅此时已经登大宝六年,就算有看他老子面子的因素,此时也应该是“追念先帝、复感君恩”,而不应该是彻底否定刘禅在官僚集团中的威信,毕竟“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上刘禅还是发挥了决策作用的。诸葛亮这样说,就是在离间刘禅和广大干部战士之间的关系。
哦,原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是刘禅的决策作用。刘禅都决策作用了,武侯居然还能“擅权跋扈,罪五也。”某些人的逻辑真不是一般的强大,为了罗织罪名,不惜自相矛盾。
你侮辱自己智商可以,但是别侮辱了武侯、刘禅、与文武百官的智商。这话居然就能离间了?刘禅听了这话,就此疏远百官了?百官听了这话,反应过来我们都是效忠先帝的,从此不甩刘禅了?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2、“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的问题。《三国志》各传、裴松之采写各种的史料中,都没有刘禅在建兴五年之前拒谏的记载。至于黄皓不过是一帮士大夫诿过栽赃的借口而已,“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黄皓得势是那也是蜀汉景耀元年的事情:“改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那时候诸葛亮的同宗都在魏国革司马兄弟的命了。黄皓所谓的罪过,找了半天不过是左迁罗宪,以阎宇代替姜维为大将军,姜维的兵权并未剥夺。你的诸葛丞相指责刘禅的证据在哪里?是没有的!且封建帝王,做做妇女工作,是为了广藩嗣,属于正常业务。董允且不说不闻进一贤一善,不见就经济民生有一策一论,就是批评也只能拿刘禅的裤裆里的勾当说事情,足见是个刻薄小人,而且是干扰蜀汉正常制造人口工作的小人。说到建臣,从百里到魏征,哪个不是就是论事,哪有诸葛这样没有根据的海骂的?
几个士大夫联合起来和一个无辜的宦官过不去?至于麽?“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看来邓艾也是栽赃同谋。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专权自是景耀元年的事,可是受宠信可是早就有了。
“董允代祎为尚书令”说董允没做事的,先回去读一遍三国志再来讨论。
黄皓离间刘永,装神弄鬼就不提了?再说蜀国史料缺失,黄皓又无传,事迹记载较少,並不代表黄皓只干过这些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
没有根据?“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3、关于魏延的问题。费祎帮助杨仪欺骗魏延,蒋、董二人在后主面前进谗言为杨仪打包票,诬陷魏延谋反,证据确凿,有什么好说的?魏延根本没有想反叛,杨仪倒是不打自招地说当初应该率军投魏。什么狗屁人才,不过是拍诸葛马屁的一群朋党,费祎最擅长的就是,丞相是最厉害的,对于诸葛是两个凡是。
费祎骗魏延,让他不尊丞相遗令,拥兵作乱了?不尊将令,焚烧栈道,阻击王师,这还不是叛乱?难道非要带兵杀进成都把刘禅砍了才叫叛乱?
杨仪说的是如果当初他投魏会如何如何,可没说当初应该投魏。
“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A155]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祎别传曰: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斅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允乃叹曰:‘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听事终日,犹有不暇尔。’”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
费祎是内政外交军事三项全才,在阁下口中居然成了“狗屁人才”,所谓眼高手低,阁下之流尔。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4、关于发兵的问题,《三国志》的表述有误。因为文中所引《出师表》的原文明确提到“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当的意思是应该,如果已经确定发兵了,就应是“今奖率三军”),“原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里的原就下文意思来说应通“愿”,也是表期盼,如果刘禅已经明诏了,则应该是“陛下既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别反复暴露你对三国志的无知了。拜托先看看,出师表是什么时候写的,写得背景是什么,伐魏又是什么时候。等看过了,再回来看看你自己这个笑话。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5、关于宫中府中的问题。宫中和府中的等级是有严格区别的,要求不同,待遇也不同,不然怎么区别君相的尊卑?
无论宫中府中,俱为汉臣。有功者论功行赏,功同则赏罚亦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又不是武侯要私造个龙椅坐坐,怎麽能称得上是“待遇相同”“僭越”?
原帖由 轮回 于 2009-4-26 10:30 发表
6、关于谦称的问题。这是古人最基本的书信礼仪,比如司马迁所说的牛马走和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大臣对主上,正常的说法是待罪或者尸禄,诸葛亮提到先帝还算客气,又是卑鄙、又是驱驰、又是驽钝,可见不是不懂事。但是对刘禅则摆得很,称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通篇连一句命臣辅陛下,根本就不把刘禅当主上,还不狂悖么?
临终寄臣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事,本就是事实,这也没什么好避嫌的。
“欲报之於陛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原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嗯,确实没有“命臣辅陛下”这五个字。这般抠字眼很好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