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XM8 于 2007-12-20 20:31 发表
从你的话里我感觉你对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也好,对薛仁贵也好,都还不够了解,唐朝打高句丽有过失败,在这过程中薛仁贵的作用并不是鹤立鸡群的,至于西突厥分裂和他也没有多少关系。 我对薛仁贵不够了解?现在全天下除了他老家,河津修村的人有薛家族谱,对薛仁贵的历史应该是最了解的,剩下比我了解薛帅的?算了,我不说,跟你讲吧.
唐太宗19年征高句丽,困在安市城,退兵,没什么可说的,高句丽伤亡惨重,死了好几万人,唐军阵亡2000人.
现在给你讲,那所谓的李绩征高句丽之战是怎么回事,高句丽之战,分为四大战役,新城,扶余,金山,平壤.
唐朝分兵合击,最开始是新城之战,李绩自己说的新城很重要,打下来了,把周边16个城全打下来了,然后把庞同善放这里了,他李绩就没管新城的防守,差一点就丢了,李绩刚走,泉男建(高句丽实际总头子,盖苏文的儿子)亲自率主力袭击新城,眼看新城完蛋了,薛仁贵赶到了,解围,敌人脑袋留下400个,死了好几千人.之后就是金山之战(灭高句丽最大的战役)庞同善出兵,兵败,敌人近有20万人,薛仁贵带兵杀出去了,大败敌军,脑袋就拿了5万个,死伤无数.高宗亲自发慰问电,称薛仁贵所向无敌,之后薛仁贵硬带2000人就要攻打扶余城,很多将领都劝,不让去,说太少,薛仁贵放句话“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带2000人就进攻扶余,知道扶余有多少座城吗?40多座,薛仁贵在路上碰见敌人几万大军,歼灭2万,之后接着就攻破扶余城,然后他用这2000人让扶余川中的40座城市全部投降,史书言“威震辽海”到了平壤前,李绩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几路大军全会师了,平壤破了,
请您自己看看《旧唐出》和《资治通鉴》至于《新唐出》对比他们两个篡改了不少地方.对了,有使者回到长安,高宗问各路将领怎么样,第一个评价薛仁贵,勇惯三军,之后对其他将领的评价都不高,最后使劲夸了李绩,这带有拍马屁性质,现在你知道唐灭高句丽是谁灭的了吗?
西突厥分裂
苏定方之讨贺鲁也,于是仁贵上疏曰:“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伏。今泥熟仗素干,不伏贺鲁,为贼所破,虏其妻子。汉兵有于贺鲁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将充贱者,宜括取送还,仍加赐赉。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贺鲁是贼,知陛下德泽广及也。”高宗然其言,使括泥熟家口送还之,于是泥熟等请随军效其死节。
这是史书原话
对了,如果想了解薛仁贵的事情,你随便问我http://baike.baidu.com/view/22296.html你看看他百科吧,看看这个军政神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