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政史还是野史?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30 02: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幽王被袭杀,个人偏向于钱老说的内外勾结。
而美人的故事估计有点假,因为诸侯近京这事让我想起东汉末年的董卓——很难想象,如狼似虎尤盼乱世的众诸侯会这么平静地回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温柔的一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523
编号 53156
注册 2005-11-14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30 04: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时是西周,还没到东周呢,周王还是有巨大的权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这是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388407
注册 2010-7-22


发表于 2010-7-22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倾城倾国也是出自这里?
顶部
性别:女-离线 yanm892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女官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36
编号 376419
注册 2010-5-18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7-22 13: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这是我 的帖子

不是,“倾国倾城”出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诗句是用来描述他妹妹的,也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佛山黄师傅
(飞鸿)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
帖子 569
编号 365192
注册 2010-3-14
来自 江南水乡


发表于 2010-7-22 14: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 huyixuan 的帖子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可是后来又学者考证説这个故事不真实,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说法,并不可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风精之羽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2959
编号 31482
注册 2005-1-3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0-7-23 2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6-12-30 02:43 发表
幽王被袭杀,个人偏向于钱老说的内外勾结。
而美人的故事估计有点假,因为诸侯近京这事让我想起东汉末年的董卓——很难想象,如狼似虎尤盼乱世的众诸侯会这么平静地回去

在郑庄公射天子肩之前,周王室还是相当有权威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stzzzz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05360
注册 2007-8-22


发表于 2010-7-27 17: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史野史都这么写,不过次事实在觉得不可思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mhcf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5
编号 62897
注册 2006-3-15


发表于 2010-7-28 01: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佛山黄师傅 于 2010-7-22 14:12 发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可是后来又学者考证説这个故事不真实,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说法,并不可靠。

《史记》“史实补完”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如赵高李斯的密室合谋,很精彩但绝不可能被考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风精之羽 于 2010-7-23 21:04 发表
在郑庄公射天子肩之前,周王室还是相当有权威的

周王室再有权威也是相对的,不然幽王就不会被袭杀了。
很多朝代开国者有权威吧?有,但照样需要日防夜防手下的叛变和捣乱,让诸侯军队进京就是捣乱朝廷的良好手段之一了。
美人一说,至少隐晦地说明了一点:周王室背信弃义,导致发生危难时其他诸侯袖手旁观了。至于具体是何原因,可能是美人的关系,也可能是其他,总之就是得罪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adowleech

★★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4
帖子 3353
编号 269970
注册 2008-3-4


发表于 2010-8-9 0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对此提出质疑:史公言幽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举烽,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为之数举烽。及犬戎之,举烽,诸侯救不至,遂杀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

      也就是说如果周幽王真有烽火戏诸侯之举,以周时诸侯蔓延千里之态,各家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总不能让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边野营几个月吧?而且按照一般来说,戎狄寇边,来去不定,军情本就变幻莫测。等诸侯的军队到达之后如果没有看到敌人,完全可以理解为敌军已经撤兵,只会休兵而去,有什么大惊小怪呢?野营几个月的褒姒看见几支军队来到又凭何种心情去笑呢?而且幽王被杀就其他典籍所示,实乃周幽王已知申侯勾结犬戎准备作乱,故先发制人率军伐申战败的结果,怎会有敌军来袭、示警无救之事?再说,举烽火召集军队抗敌,这是汉朝抗击匈奴的预警方法,西周时根本没这回事。所以钱先生称太史公这一记载为“委巷小人之谈”。

      的确,到目前为止,没有如何西周即有烽火预警的证据,周幽王的故事本身就是某些认为西周已有此制度的人的唯一说词。就出土金文所示,凡记载诸侯国出兵配合天子作战的事件都是天子出兵打击某方向的外敌,而处在这一地区附近的诸侯国出兵助战,未见诸侯军应警远来宗周的事件出现。就情理,诸侯之军入天子之境,这本来就是一件需慎重处置的事。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用一把狼烟把一大群带刀带枪的强臣招进自己的王畿,更别提专设这么一种制度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6 18: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1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