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塌鼻子先生撰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清)龚自珍

  吾闻深于《春秋》者(1),其论史也,曰:书契以降(2),世有三等(3);三等之世,皆观其才(4)。才之差(5),治世(6)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为一等。
  衰世者,文类(7)治世,名(8)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9)。黑白杂而五色(10)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11);宫羽淆而五声可铄(12)也,似治世之希声(13);道路荒而畔岸隳(14)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15);人心混混而无口过(16)也,似治世之不议(17)。左无才相(18),右无才史(19),阃无才将(20),庠序无才士(21),陇(22)无才民,廛(23)无才工,衢(24)无才商,抑巷无才偷(25),市无才驵(26),薮泽(27)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28)也,抑小人甚鲜(29)。
  当彼其世也,而(30)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31),缚之,以至于戮(32)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33)。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34),不宣于司市(35),君大夫亦不任受(36)。其法亦不及于要领(37),徒戮其心(38),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39)。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40),或三岁(41)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将见(42)戮,则蚤夜号以求治(43);求治而不得,悖悍者(44)则蚤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45),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46),才不可问矣(47)。向之伦(48),聒有辞矣(49)。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50)。
  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51)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52)忧天下。忧不才而庸(53),如其(54)忧才而悖;忧不才而众怜(55),如其忧才而众畏(56)。履霜之屩(57),寒于坚冰(58);未雨之鸟,戚于飘摇(59);痹痨(60)之疾,殆于痈疽(61);将萎之华(62),惨于槁木(63)。三代神圣(64),不忍薄谲士(65)勇夫,而厚豢驽羸(66),探世变也(67),圣之至也(68)。



  (1) 深于《春秋》者——对《春秋》有深湛研究的人。这里指西汉的董仲舒和东汉的何休,他们都是根据《公羊传》来研究《春秋》的“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家。《春秋》,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书,记载东周前半期的242年间的历史(前722—前481),相传是孔子所作。(2) 书契(气qì)以降——有文字记载以来。书契,文字。以降,以下。(3) 世有三等——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说:“《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东汉何休又以衰乱、升平(安定)、太平释三世,他的《公羊解诂》说:“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下文把“世有三等”分为治世、乱世、衰世,是龚自珍自己的发挥。(4) 才——人才。这句的意思说:三等社会的区分,都要从人才上来着眼。(5) 差——极差,等级。(6) 治世——阶级矛盾比较缓和的社会。(7) 文——文采,外表,质(本质)的反面。类——类似,像。(8) 名——名义上,实(内容)的反面。(9) 这句的意思说:衰世在表面上看来,一切都还是很像治世。下面一句分成四个分句,都是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讽刺。(10) 杂——混乱。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代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11) 太素——朴素。这句的意思说:在衰世里,黑白是不分的,五色实际上可以废除,表面上倒很像是治世的崇尚朴素。(12) 宫羽——我国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和最后一音级。淆(姚yáo)——混杂。五声——我国五声音阶的宫、商、角、徵(指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 2 3 4 5 6 。铄(朔shuò)——鎔化,消灭。(13) 希声——无声。《老子》:“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此用其文。这句的意思说:衰世的声音是混乱的,五声干脆可以消灭,表面上就好像治世的大音无声一样。(14) 道路——指一切社会行为均应遵循的途径。畔岸——指一切社会行为均应受其约束的界限。隳(灰huī)——毁坏。(15) 荡荡便(骈piān)便——即荡荡平平,平易的样子。《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用其文。这句的意思说:在衰世里,一切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都遭到破坏,统治阶级自由放纵,为所欲为,表面上就好像治世里的政治平易一样。(16) 人心——老百姓的思想。混混——浑浊,糊糊涂涂。口过——失言,此外泛指言论。(17) 不议——对政治无所非议。《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老百姓)不议”,此用其文。(18) 才相——有才能的宰相。(19) 史——史官。(20) 阃(捆kǔn)——本义是郭(外城)门的门限,这里借指阃外,泛指边疆。《史记冯唐列传》:“臣(冯唐)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车轮)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将——军事将领。(21) 痒(详xiáng)序——学校。士——读书人。(22) 垄(拢lǒng)——泛指田间。(23) 廛(蝉chán)——市屋,泛指城市。(24) 衢(渠qú)——大路。(25) 抑(益yì)——转接连词。这里有“甚至于”的意思,下同。偷——偷东西的。(26) 驵(葬上zǎng)掮客,市场上买卖的中间介绍人。(27) 薮(叟sǒu)泽——水草丛生的源泊,泛指盗贼出没的地方。(28) 鲜(显xiǎn)——稀少。君子——指有品德的人。(29) 小人——指品质不好的人。这一句是总结语,说明当时社会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一切人才都被摧残将尽。(30) 而——这里作“假如”用。(31) 督之——监视他。之,指示代词。(32) 戮(陆lù)——戕害,残害。(33) 这句的意思是说,不是从肉体上,而是从精神思想上来摧残人才。(34) 大夫——泛指朝廷高级官吏。(35) 不宣于市——不由市政长官宣布。司市,主管城市政教刑法的最高长官。古代杀人之权由司市具体执行,故云。(36) 不任受——不负责。(37) 其法亦不及要(yāo)领——他们把戕害人才的方法也不是杀戮肉体。要领,即腰领。领,头领。古代杀人的方法多半是砍头或腰斩,故云。(38) 徒戮其心——只是残害他的思想。(39) 无渣滓(子zǐ)心——纯洁的思想。(40) 乃以渐——却是采取渐进的方式。(41) 或三岁——有的经过三年。(42) 度(夺duò)——思量,估计到。见——被。(43) 早夜。号(豪háo)大声呼喊。求治——要求改良政治。(44) 悖(贝bèi)悍(汉hàn)者——刚强敢反抗的人。悖,背叛。悍,强悍。(45) 夫(扶fú)——句首语气词,表示下面要进行议论。悖且悍——又悖又悍的人。且。连词。(46) 且——副 词,尚且。睊(绢juàn)然——侧目怒视的样子。眮(同tóng)然——张目怒视的样子。便己——有利于自己。便,利。(47) 才不可问矣——这样一来,人才就不堪设想了。(指“才者”中的“悖悍者”,起而“求乱”。在作者看来,这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致命威胁,又将毁灭人才自己,故云。)(48) 向之伦——刚才那一班人。指上文那些代表统治阶级残害人才的“百不才”者。向,不久以前。伦,辈。(49) 聒(瓜guā)有辞矣——就要振振有辞了。聒,聒耳,喧嚷;过去的本子都作“[上聒下心]”实是聒字古体([上銛下心] [上銛下耳])的误写。有辞,有借口,有话说。这句的意思说:到那时,那些不才之辈就要有话说了(他们说,你看怎么样,不是我们要残害人才,而是这些不不消灭就会闹乱子)。(50) 乱亦意不远矣——天下大乱的日子也不远了。(51) 智者——聪明人,隐指作者自己。受——领受,指阅读。三千年——中国历史的约数。史氏——历史学家,主要指史官。(52) 良史之忧——正直的史官所具有的忧国忧民之心。(53) 庸(雍yōng)——平庸,平凡。(54) 其——代词,指上下文的“百不才者”,下同。(55) 怜——爱。(56) 这句意思说:智者忧虑人民平庸无才,就好像不才者忧虑有才会使众人害怕一样。智者所忧,惟恐天下无才;不才者所忧,则惟恐天下有才。(57) 履(吕lǚ)霜之屩(qiāo)——踏霜的草鞋。履,踩。屩,草鞋。(58) 这句的意思说:当人们踩着霜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即将到来的坚冰,心理上不禁要感到更加寒冷。《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此用其文。(59) 戚——忧愁。飘摇——即“漂摇”,指雨漂风摇。这句的意思说:虽然天还没有下雨,但是鸟儿已经忧愁将风雨所倾荡。《诗经鸱鸮》描写一只母鸟诉说它的遭遇说:“予室翘翘(危险),风雨所漂摇。”此用其文。(60) 痹(币bì)——风湿病。痨——多指肺结核病。(61) 殆(代dài)于痈疽(拥居yōng-jū)——比红肿溃烂的大疮更危险。殆,危险。痈疽,生有肌肉上的大疮,先红肿,后溃烂,样子很可怕,但一般无生命危险。(62) 萎——凋谢。华——花。(63) 惨于槁(搞gǎo)木——比枯木还要憔悴。惨,憔悴。槁木,枯木。这里一连用了四个触目惊心的比喻,都是从已经呈现的衰乱现象中看出它更加危险的趋势暗示封建社会行将解体,进一步说明不才者所忧的结果和智者所忧的原因。下面一句仍旧回到人才问题上来总结全文。(64) 三代——夏、商、周。神圣——天才的圣人,指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传统看法)。(65) 薄——鄙薄。谲(决juē)士——诡诈的知识分子。(66) 豢(换huàn)——豢养。驽(奴nǔ)——无能的人。羸(雷léi)——懦弱的人。(67) 探世变也——这是因为他们深远地窥测到了世事的变化。(68) 圣之至也——是通达事理的最高表现啊!圣,聪明通达事理。至,顶点。



  说明:《乙丙之际箸议》是龚自珍青年时代所写的一组杰出的政论文,本文是其中的一篇。“乙丙之际”是指清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和二十一年丙子两年间,“箸议”就是论述的意思。
  龚自珍生活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前夕,看出了清王朝的腐朽和危机,极力主张把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进行社会批判,宣传社会改革。因此,他的政论文往往以经通史,援史论今,具有批判精神。梁启超说龚自珍“往往引《公羊》议识切时政,诋排专制”,主要就是指他的政论文而说的。
  本文以人才的升降作为衡量社会盛衰的主要标准,根据公羊学派(即文学派,以《公羊传》为中心学说)的三世说进行发挥,概叹当时那个哀世,表面上似乎还和治世一样,但骨子里却已经腐朽不堪,一切全是死气沉沉的,到处都没有人才,而一旦有“才士与才民出”,又要受到残害,对于当时社会扼杀一切聪明才智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作者清楚地看统治者的这种罪行必然要引起反抗,冷峻地提出了乱亦不远的警告,并且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对那个貌似稳定而行将解体的社会实质作了生动的描绘。这些都是他认识比较敏锐、观察比较深刻的地方。但作者还是以他自己的阶级观点来看待、分析社会问题的,他的基本立场也没有脱离统治阶级,他所以要求改革,反对扼杀人才,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调和社会矛盾,避免人民“求乱”。至于他把人才问题作为社会盛衰的一个根本问题,则还是唯心史观的表现。而且企图以援引《公羊》义来改革时政,对当时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通篇从人才问题上着眼,思想内容与《病梅馆记》有一脉相通之处,在艺术上也带有杂文的色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乙亥北行日记(清)戴名世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2]。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3],要与同入燕[4];余以赀用不给[5],未能行。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舟中揖别诸友[6];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7],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8]?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9]?”余笑而颔之[10]。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11],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12]。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13]。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14];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15],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抵滁州境[16],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17],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18]。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19]、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20]。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21]。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22]。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23]。薄暮,余告圉人[24]:“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25],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26],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27]。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28],亦足治其一邑[29]。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30]。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31];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32],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33]。
  明日为月望[34],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35]。屋舍湫隘[36],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37]。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38]。徐宿间群山盘亘[39],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40],后必有异人出焉。望戏马台[41],似有倾圮。昔苏子瞻知徐州[42],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43]。”然守徐当先守河也。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顷之,雷声殷殷起[44],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利国驿[45]。忆余于己巳六月[46],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47]。蹉跎荏苒[48],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49],不禁喟然而三叹也[50]!
  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51]。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52]。是日守孟子庙[53],入而瞻拜;欲登峄山[54],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明日,宿汶上[55]。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56],岂有孔门屈季孙[57]!”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58]。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59],未几喧且斗[60]。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61],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62],诚非无故[63]。明日宿营茌平[64]。又明日过高唐[65],宿腰站[66]。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闻燕赵间水更甚[67],北行者皆患之。
  二十六日,宿军城[68],夜梦裴媪。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69],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二十七日,宿商家林[70]。二十八日,宿营任邱[71]。二十九日,宿白沟[72]。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七月初一日,宿良乡[73]。是日过涿州[74],访方灵皋于舍馆[75],适灵皋往京师[76]。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77],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78]。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79]。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昔天启中[80],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81],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
  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82],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83],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84],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85]。涂人恐濡滞[86],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87],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88],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89],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邸第[90]。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
  [1]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2]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3]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过余:探望我。过,访,探望。[4]要:同“邀”,约请。燕(yān烟):旧时河北省的别称。[5]赀(zī资)用:资用。赀,同“资”。[6]揖别:拱手相别。揖,旧时拱手礼。[7]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黄白,黄金白银。[8]“讵有”句: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9]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10]颔(hàn汉):点头。[11]甫:刚,才。[12]耘:除草。[13]询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14]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汲井,从井里打水。[15]郁郁然:茂盛的样子。[16]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17]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卢尚书:卢象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崇祯八年(1635),任兵部侍郎,专门指挥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抵御清兵,失败被杀。祖将军:祖宽,辽东人,官至宁远总兵官,进都督,曾专力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清兵进攻北京,他奉命援救济南,延误军机,以致济南失守被杀。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省米脂县人。曾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后兵败牺牲。崇祯九年正月,李自成进攻滁县,卢象升率祖宽等援救滁州,大战于滁州城东五里桥。李自成兵败,卢象升祖宽追至朱龙桥,杀死起义军填沟委壑,滁水为之不流。[18]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19]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20]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21]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22]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23]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24]圉(yú羽)人:马夫,养马的人。[25]仓卒(cù促):仓猝。卒,同“猝”。[26]逆旅:客舍,旅馆。[27]阡陌:田间的小路。[28]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29]邑:旧时县的别称。[30]倏(shū书)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31]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32]隍:没有水的城壕。[33]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34]月望:六月十五日。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叫望。[35]宿州:今江苏省宿县。[36]湫隘:低湿狭小。[37]苛:刻薄,过分。索:索求,讨取。[38]明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39]“徐宿间”句: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盘,通“蟠”,纡回曲折。[40]“为东南”句: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41]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42]苏子瞻:即苏轼。知徐州:苏轼曾做徐州刺史。知,主持,主管。[43]犄(jī机)角:互相支援。[44]殷殷(yǐn引):雷声很大。[45]利国驿: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八十里,接山东省峄县界。[46]己巳: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47]委顿:极度疲困。[48]蹉跎(cuōtuó搓驼):时间白白度过,光阴虚度。荏苒(rěnrǎ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49]抚髀(bì必)扼腕:都是表示叹息的意思。抚髀,抚摸着大腿,三国时刘备在荆州几年。有一次上厕所,看到髀里生肉,流下了眼泪,刘表问刘备,刘备说,我曾经常骑马,髀肉皆消;现在几年不骑马,髀里生肉,这样下去,人会老而功业无成,所以悲叹。故以抚髀来表示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叹息。髀,股部,大腿,扼腕,用手握着手腕,也是感情激动的表示。[50]喟(kuì愧)然:叹息的样子。[51]滕县:今山东省滕县。[52]邹县:今山东省邹县。[53]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宋元丰年间封邹国公,元至顺时加封邹国亚圣公。[54]峄(yì意)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名邹峄山,邾峄山。[55]汶上:今山东省汶山县。[56]鲁道游齐子: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妹,但他与齐襄公有暧昧的关系,当时有人写了一着诗讽刺说:“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这首诗保存在《诗经齐风》。这句诗即咏其事。[57]岂有孔门屈季孙:哪里有孔子的弟子屈服于季孙氏的呢?孔门,孔子的门徒,弟子,这里指闵子骞(qiān千)。季孙,季孙氏,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裔,鲁国三家贵族中的一家。据《论语雍也》载;有一次季孙氏请孔子弟子闵子骞事做他的私邑的长官,闵子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表示不愿意做季氏的家臣。这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58]东阿之旧县: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旧东阿镇。[59]群饮拇战:许多人一起虽酒猜拳。拇战,猜拳,划拳,酒令的一种。[60]未几:没有多久。[62]先王罪群饮:据《尚书酒诰》:“群饮,汝勿泆,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罪。”意思是,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全部捕获送到京城来,我来办他们的罪。《酒诰》是周武王对其弟康叔的训词,先王即指周武王。[63]诚非无故: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64]茌(chí迟)平:今山东省茌平县。[65]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66]腰站: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67]燕赵间:河北山西一带。[68]军城:在河北省唐山县西北十九里。[69]含敛:古时死人入殓时,口里放珠玉等物,因称入殓为“含殓”,敛,借作殓(liàn练),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70]商家林:在今河北省河间县南。[71]任邱:今河北省任丘县。邱,同“丘”。[72]白沟:白沟镇,在今河北省容城县东三十里,北接新城县界,以濒临白沟河得名。白沟河,即今河北的巨马河,北宋时是宋与辽的分界,也叫界河。[73]良乡:在今河北省房山县东。[74]涿州:今河北省涿县。[75]方灵皋:名苞,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76]京师:首都的旧称。清代都北京,即今北京市。[77]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虽称。过从,往来。[78]“拟为”句:打算好好谈两个晚上,可是没有达到目的。[79]相左:没有碰见他。[80]天启:明熹宗的年号。[81]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安庆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万历中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得,提倡种稻。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揭发大宦官魏忠贤的罪恶,被诬谄,死在狱中,死后谥“忠毅”,故称“左忠毅公”。[82]芦沟桥:在北京广安门西,跨永定河上。[83]执途人:掌管关口的人。[84]袱被:本指用袱子包扎衣被,整理行装,这里指行李包裹。[85]榷(qiè确)关使者:主管关税的人。[86]濡滞:迟延,耽搁。[87]辇(niǎn年第三声)毂(gǔ股)下:指京师,犹言在皇帝车驾之下。御人:拦路抢劫。语出《孟子万章》:“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朱熹注:“御,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88]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89]逻者:巡逻的人。[90]宗伯:礼部尚书的别称。张公:即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戴名世(1653—1713),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世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授编修。年少有文才,散文中尤长史传文学。所作传记,有不少记述抗清志士和遗民事迹,表现出他对明王朝的怀念,而对明末农民起义则持仇视态度。他的山水小品,也很清丽。后因所著《南山集》用了明永历的年号,判处谋反罪,被杀。其书也遭到禁毁。百余年后,才有人收辑他的遗稿流传于世。
  这篇文章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义虎记·(清)王猷定

  辛丑春,余客会稽,集宋公荔裳之署斋[1]。有客谈虎,公因言其同乡明经孙某,嘉靖时为山西孝义知县,见义虎甚奇,属余作记。
  县郭外高唐、孤岐诸山多虎。一樵者朝行丛箐中,忽失足堕虎穴。两小虎卧穴内。穴如覆釜,三面石齿廉利,前壁稍平,高丈许。藓落如溜,为虎径。樵踊而蹶者数,彷徨绕壁,泣待死。日落风生,虎啸逾壁入,口衔生糜,分饲两小虎。见樵蹲伏,张牙奋搏。俄巡视若有思者,反以残肉食樵,入抱小虎卧。樵私度虎饱,朝必及。昧爽,虎跃而出。停午,复衔一麂来,饲其子,仍投馂与樵。樵馁甚,取啖,渴自饮其溺。如是者弥月,浸与虎狎。
  一日,小虎渐壮,虎负之出。樵急仰天大号:“大王救我!”须臾,虎复入,拳双足俛首就樵[2]。樵骑虎,腾壁上。虎置樵,携子行。阴崖灌莽,禽鸟声绝,风猎猎从黑林生。樵益急,呼“大王”。虎却顾,樵跽告曰:“蒙大王活我,今相失,惧不免他患。幸终活我,导我中衢,我死不忘报也。”虎颔之,遂前至中衢,反立视樵。樵复告曰:“小人西关穷民也,今去将不复见。归当畜一豚,候大王西关外邮亭之下,某日时过飨。无忘吾言。”虎点头,樵泣,虎亦泣。迨归,家人惊讯。樵语故,共喜。至期具豚,方事宰割,虎先期至,不见樵,竟入西关。居民见之,呼猎者闭关栅,矛梃铳弩毕集,约生擒以献邑宰。樵奔救告众曰;“虎与我有大恩,愿公等勿伤。”众竞擒诣县,樵击鼓大呼。官怒诘,樵具告前事。不信。樵曰:“请验之,如诳,愿受笞!”官亲至虎所,樵抱虎痛哭曰;“救我者大王耶?”虎点头。“大王以赴约入关耶?”复点头。“我为大王请命,若不得,愿以死从大王。”言未讫,虎泪堕地如雨。观者数千人,莫不叹息。官大骇,趋释之[3],驱至亭下,投以豚,矫尾大嚼,顾樵而去。后名其亭曰“义虎亭”。
  王子曰[4];余闻唐时有邑人郑兴者,以孝义闻,遂以名其县。今亭复以虎名,然则山川之气,固独钟于此邑欤?世往往以杀人之事归狱猛兽,闻义虎之说,其亦知所愧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译《天演论》自序(清)严复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1]:“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2],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即至大义微言,古之人殚毕生之精力,以从事于一学,当其有得,藏之一心则为理,动之口舌、著之简策则为词。固皆有其所以得此理之由,亦有其所以载焉以传之故。呜呼,岂偶然哉!自后人读古人之书,而未尝为古人之学,则于古人所得以为理者,已有切肤精怃之异矣[3]。又况历时久远,简牍沿讹[4]。声音代变,则通假难明;风俗殊沿,则事意参差。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诏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故曰,读古书难。虽然,彼所以托焉而传之理,固自若也。使其理诚精,其事诚信,则年代国俗无以隔之。是故不传于兹,或见于彼,事不谋而各有合。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5],如寐初觉。其亲切有味,较之觇毕为学者万万有加焉[6]。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
  今夫六艺之于中国也[7],所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而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8],《春秋》推见至隐[9]。”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谓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10],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11]。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12],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13]。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乃推卷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其言若诏之矣。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14]。而后人不知广而用之者,未尝事其事,则亦未尝咨其术而已矣。
  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15]。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16],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吾将试举其灼然不诬者,以质天下[17]。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18]。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经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9],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20]。奈端动之例三[21],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心直[22],速率必均。”此所谓旷古之虑[23]。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24],人事利者也。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25]。”后二百年 ,有斯宾塞尔者[26],以天演自然言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27],此亦晚近之绝作也。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力[28],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29]。”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30],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31],凡动必复之说[32],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33]。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34],尤为“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35]。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者,甚者可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36]。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37]!
  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字用焉。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风气渐通,士知弇陋为耻[38]。西学之事,问涂日多,然亦有一二臣子,訑然谓彼之所精[39],不外象形下之末[40];彼之所务,不越功利之间。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41],又断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之恉,本以救斯宾寒任天为治之末流[42],其中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夏日如年,聊为迻译[43]。有以多符空言无裨实政相稽者,则固不佞所不恤也[44]。
  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注释:
  [1]名学家:逻辑学家。穆勒约翰(1806—1873):英国哲学家。著有《逻辑体系》(严复译作《穆勒名学》)、《论自由》(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2]理极:理论的极至。最深的理论。[3]切肤精怃:切和精指深切精微,肤和怃指表面粗浅。[4]简牍沿讹:这里指书本的抄写或刊刻有沿袭的错误。[5]澄湛精莹:比喻了解透彻。[6]觇(chān)毕:即占毕,泛指读书和吟诵。加:胜过。[7]六艺:儒家六经。[8]本隐而之显:根据隐微的推求到显著的。[9]推见至隐:从明显推论隐微。[10]观象:卜卦术语。观察龟甲裂纹(卦象)。系辞:附在卦下解释卦卜的话。[11]诛意:责备人动机不善。[12]格物致如:研究事物从而得到知识。当时称西方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为格致。[13]内籀(zhòu)之术:归纳法。外籀之术:演绎法。[14]最要涂术:最重要的途径的方法。[15]远迈古物:远远超过古代。[16]在在见极:往往看到最正确的事理。[17]灼然不诬:明白可信。以质天下:以就正于天下人。[18]御蕃变:驾驭繁复变化的事物。名、数、质、力:指名学、数学、化学、物理。[19]质、力相推:这里质指物体,力指运动静止等。相推:相互作用。[20]乾:《易》以乾为天。坤:《易》以坤为地。[21]奈端:牛顿(1642—1727)的旧译名,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动之例三:指牛顿的力学三定律。[22]动路必直:运动的路线必定是直的。[23]旷古之虑:空所未有的思想。[24]天学:天文学,这里泛指自然科学。[25]“乾,其静也专”两句:语见《易经系辞上》。原意是天在静时专一不乱,动时刚正不差。这里用来附会力学。[26]斯宾塞尔(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著有《群学肄言》等书。[27]“贵天地人”句:拿解释自然(天地)的道理来解释社会(人)。[28]“翕(xī)以合质”两句:聚合成为物质,分解就放出能量。[29]“坤,其静也翕”两句:语见《易系辞上》。原意是大地在静时是凝闭的,动时万物生长。[30]全力不增减之说:即能量守恒定律。[31]自强不息:语见《易乾》。原指品德修养而言。此处是附会。[32]凡动必复之说:指牛顿力学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33]消息之义:《易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指寒暑往来、陵谷变迁的盛衰变化。[34]“易不可见”二句:见《易系辞上》。意思是变化不存在了,乾坤也就近乎止息了。[35]“热力平均”二句:即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等人主张的“热寂说”。[36]适:恰恰。用:以此。[37]童昏:幼稚无知。[38]弇(yǎn)陋:闭塞鄙陋。[39]訑(yí)然:骄傲自大的样子。[40]象术形下之末:有形象可见的、有数可数的具体器物之类微不足道的东西。[41]审敌自镜:审察敌情,用作自己的鉴戒。[42]任天为治:听任自然规律国家。未流:流弊。赫胥黎强调人为,与斯宾塞不同。[43]迻译:翻译。[44]不佞:不才。自称谦词。不恤:不顾。



  本文选自《严复集》第五册。《天演论》,亦译《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赫胥黎(1825—1895)的著作。此文是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九月九日严复为所译《天演论》而写的自序。
  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概括为“物竞”、“天择”说,所谓“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也,存其宜种也”(《原强》);并认为这一学说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实际上接受了斯宾塞“以天演自然言化”,“贯天地人而一理之”(自序)的社会学。严复认为赫胥黎的《天演论》,可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而且反复论述了“自强保种之事”,因而有翻译的价值。这些思想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亡图存学说的普遍愿望,因而引起了强烈反响,“自严氏之书一出,……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书》,《民报》2号),“进化之语,几成常言”(鲁迅:《人之历史》)。
  这篇序言中,严复针对当时的顽固派对西学的偏见,举例说明西方“名数质力”之学与中国经学有相互发明之处;《天演论》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这是不得不借助于牵强附会的方法,来说明西学的价值,提醒人们注意从西学中获得“自强保种”,即救亡图存的理论。实际上作者并不认为西方学说“皆吾中土所前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弈喻(清)钱大昕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1],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2]。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弈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3]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4]观弈者之不若已。



  注释:
  [1]易置之:代其下棋子,改变他人下棋的路数。易,变易、取代。[2]易之:轻视之,以为它很容易。[3]护前:袒护所为,绝不认错。[4]曾:乃。



  钱大昕(1728--1804),清代学者。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晚号潜揅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方面颇广,尤精校勘、音韵。著有《十驾斋养新录》,〈恒言录》等。后辑为《潜揅堂全集》。
  曾经是乾嘉时期名列“吴中七子”的钱大昕,其实不仅仅以诗文著大名,更主要的成就还在他的经史学术研究。在乾嘉朴学大师中,钱氏是代表人物之一。唯其如此,他对“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感受特深,有着大学者独具的反躬自省的品德。这篇《弈喻》就是设喻相譬,规训其子弟、门人必须善于“见吾之失”、“见吾之大失”,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又正确地对待别人的过失,切莫自以为是,自傲傲人。短文所说之理并不深奥,文字也浅近平易,但切事理极精到,说服力也很强。特别是结末一层次,虽不奥秘却特有深度,道出了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令读者有豁然开朗,灵智之窦大启的感觉。
  文章开头一层以“予观弈”为喻起首,现身说法,写出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至“予赧甚,不能出一言”的整个自大傲人的过程。同时又点出对教训的自我认识:“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不再盛气凌人,岔嘴岔舌,指手划脚了。从文理讲,“默坐而已”二句是承喻启理,上下二层的过渡句。第二层从“今之学者”起。好“訾古人之失”和喜欢诋毁“今人”即友朋熟人的毛病,实在很象“观弈”而是“嗤其失算”,“以为不逮己”。钱氏在这里当然不是要倡导盲从古人,更不是鼓吹圆滑世故的所谓“三缄其口”的处世哲学。他的要旨在提醒“吾果无一失乎”。他要子弟后辈经常想一想“易地以处”,即自己处在别人失算的位置上时,将是如何表现?当局者迷,处于当事人位置是地每易不识自己真面目,作为旁观者挑剔别人的过失则是似乎很容易的。缺乏对自己才智、行为的准确估价和认识是很危险的,每每隐伏着失败的因素。钱大昕警策地归结一句:“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吾求吾失”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永远处于不自满境界。从这角度讲,自己的“失”一旦自觉发现乃是一大“得”,失与得的辩证关系自明,已为下文预伏脉理。
  于是转入结束。作者说:下棋的胜败,棋艺的高下是“有定”的,即有标准可衡量。棋错着,人人可觉察到,要想袒护自己的错误也无法讳饰。可是“理”却不易一下子分辨清,各执一端,“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有时难以骤加判断。因为也许各自看问题角度不同,所见各有一定道理。这时“世无孔子”,谁有权威来下孰是孰非的结论?与其争论不休,纠缠不清,各损心力,还不如各自内省,想想自己为有益。即使发现是自己“失”了,难道不正是“得”吗?退一步讲,就算自己“无失”,如果以之傲人,只看到别人之失,结果却“未必非大失”!这确实很深刻,是善于学习者的精警的思想方法,人处此境界,几乎可以无时无地不有所“得”了。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英国君主邀请赴宴(清)张德彝

  二十三日辛丑,阴。午后微雨。晚,英国君主以帖邀入卜静宫[1],赴望日会。包腊、德善皆系英、法国文官,应着朝服。而所着者则短青裤、高白袜,窄帮皮靴,白缎背心,青毡短衫。脖肩有青绸一块,长七寸许,宽约二寸,旁有许多小块,以防辫油。盖西人古时亦有发辫,故朝服仍因旧制。手执工字黑毡帽,腰围细带,佩长剑。衣之袖口、襟边、领边,皆白绵织边,宽二寸许,露于外面。戴新白皮手套。布来恩则着武官朝服,系红衣青裤,上镶金花边宽寸余。持金边工字黑毡帽,上插白鹅翎,斜冠于首。腰围白皮带,佩铜刀。明等亦公服[2]。
  至宫楼门下车,见红衣护卫百余,执戈排立。入内盘绕左转,过长巷四五折,上悬灯火,下铺氍毹[3],左右鲜花炉火,香暖清幽。登阶百余级,数转,始抵宴舞之所。楼宇广阔,高约六丈,广十余丈,四壁灯烛辉煌,共计八千六百余盏。当晚入宫者,男女一千二百余人,男子免冠露顶,女子长裙赤臂,彼此坐立随意。四面设坐三层。见其君主、太子与妃,坐于正面。明等暨包腊、德善,坐于对面。乐作,则男女携手扶肩,跳舞数次。
  至子初[4],出正门,入右楼饮酒。内列三面长桌,人皆立而争取酒食。明等先至正面,太子与太子妃立于案前,明等亦立,并无别礼。太子及妃问:“伦敦景致比中国如何?不时一路平安否?”斌大人一一应答,且言:“中国使臣从未有至贵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此胜境”。言罢赴宴,寅初回寓[5]。此宴每月两次,名曰“望日会”。自酉初起[6],至次日卯正止[7]。又有“卜夜会”,系各大臣轮请。其请帖,白纸,长四寸,宽二寸。上云:“某大臣奉君主命,恭请中国钦差于某月某日某时,在卜静宫内赴宴。”下书“是日满服”。满服者,朝服也。
  二十四日壬寅,晴。早见门首有售果品者,乃一老媪也,手扒双轮小车,樱桃如李,春橘之大者如木瓜。申刻[8],君主邀入正宫。宫前有骑马红衣者四人侍立,气象严肃。下车入正门,有乐官护卫,皆红衣白裤。遂缘梯上楼,在此少坐。后由包腊引入内门,见君主着青衣,服长裙,而环佩丁当,饶有风韵。君主立,明等亦立。问斌大人云[9]:“来此远路,尚安妥否?在本国曾住几日?”并言:“两国从此和好,自应永息干戈”等语。垂问殷恳,词气温和。大人一一答之得体。是时包腊译其语而通之,君主甚喜。未刻回寓[10]。明等见英国大臣召对时,鞠躬免冠,握君主之手而嗅之,是为敬君。晚至寿大臣家赴会,子初回寓。



  注释:
  [1]卜静宫:白金汉宫。[2]包腊:英国人,广东帮办税务司,为此行翻译。德善:法国人,东海关帮办税务司。布来恩:英国陪同游观官员。明:作者自称。[3]氍毹:地毯。[4]子:古十二时辰之一。夜十一时至次晨一时为子时。子初,应指夜十一时。[5]寅:天亮前三时至五时为寅时。寅初,应指清晨三时。[6]酉:十七时至十九时。[7]卯:五时至七时。[8]申刻:十五时至十七时。[9]斌大人:斌椿。[10]未刻:十三时至十五时。此处与上文“申刻”(注[8]),时间矛盾,有误。



  张德彝(1847—1918),原名德明,字在初。近代职业外交官。1862年考入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设的同文馆学习英语。三年后毕业,被奏保为八品官。以同文馆学生资格见习外交官。1866年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随从特派官员斌椿,被派往欧洲游历,以了解“外国情形”、“探其利弊”。此行共一百一十天,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等国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人到欧洲游览。张德彝当时年仅十九岁。他将此行的日记,整理成《航海述奇》一书,第一次真实记录了大量当时中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成为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1867年(同治六年),他随蒲安臣等人组成的外交使团访问欧美。1870年,又随特使崇厚去法国,1876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他任使馆的译官。他曾自言清政府最初派人“出洋四次,彝皆躬逢其始,噫亦奇矣”。1887年随洪钧到柏林使馆,1896年随罗丰禄任驻英、义、比参赞,1901年至1906年任出使英、义、比国大臣。他将自己游历外国的日记,一律题为“述奇”,共计有八部《述奇》,总数达一百余万字。《航海述奇》、《欧美环游记》(再述奇)、《随使法国记》(三述奇)、《随使英俄记》(四述奇)收入《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
  本文选自《航海述奇》。题目是编者所加的。同治五年(1866)农历四月初一,张德彝一行离开法国到英国游览,二十三日受到英国太子与王妃的接见,二十四日又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这是中国官派使团人员第一次与英国君主正式接触。这篇日记便真实地记载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博物院(清)王韬

  埃丁濮城中设有大书院[1],藏书数百万册,士人皆可入观,惟不能携取出外。每岁读书子弟约一千四百余人,学成名立而去者不知凡几。慕君维廉[2],前在上海传道者也,少亦尝肄业于院中。近以给假旋英,家在利的,距城约六七里,闻余至,因来相见,遂与同游,偕往书院。
  其日为考试期,掌院者于群学者中甄别其高下,取其优者立为牧师。其论学以论识各国之方言文字为长,而于腊顶、希百来上古之文,亦当贯通。知余为中国儒者,延往观试。翌日即以其事刊入报章,呼余为学士,一时遍传都下。
  按英例,各省书院皆于夏间给假之会齐考试,甄别高下,品评甲乙。列于优等者,例有赏赉[3],如银牌、银表、纸笔、书籍,各种均值重价,以示鼓励。顾所考非止一材一艺已也,历算、兵法、天文、地理、书画、音乐,又有专习各国之语言文字者。如此,庶非囿于一隅者可比。故英国学问之士,俱有实际;其所习武备、文艺,均可实见诸措施;坐而言者,可以起而行也。
  余偕理君、慕君游博物院。动植飞潜,搜罗毕备:凡奇珍异物、宝玉明珠、火齐木难之属[4],悉罗而致之。璀璨错杂,光怪陆离,无不瑰色内含,宝光外露。他若山岳之所蕴藏,渊海之所产贮,俱收并蓄,以供览观而备察核焉。院中有一几长丈余,黝黑滑泽,光可以鉴,叩之,其声铿然。慕君曰:“此何木也?”司院告以矿煤琢成,然谛观之,亦不能辨。其余凡石之自矿中出而内藏金银铜铁者,无不一一品第分别之。司院者皆一一指示,且曰:“闻今中国山东境内,其山矿产金甚夥。苟掘取之,国家可以致奇富,足用增课,于兵食国饷两有所济。惜官民皆疑以为多事也。”
  有埃及古棺,植土为之,而颇坚致,敛尸以白布周裹之,虽已历千年,而布色犹隐隐可辨。所有驼、鹿、象、豹,系三千余年以前之物,躯干高大雄伟,迥异寻常。有鲸鱼骨一具,悬于空中,其巨过于海舶十数倍。
  其最难制造者,为海中塔灯,用以远照行舶。四周皆用玻璃,一面则令发光至远,一面则令收光返照,此亦光学之一端也。所铸大炮,从尾入药,而用机器转铁以塞炮尾之门,既速且固。其法之便捷精通,无以逾此。炮膛内多用螺丝槽纹,使弹之去路径直不斜,能破空气阻力。倘我国仿此铸造,以固边防而御外侮,岂不甚美?惜不遣人来英学习新法也。司院为讲制炮之法,亦甚精微,并论子母炮各图说。余问以可有制御炮弹之术否?则笑曰无之;其谓以柔制刚之法,亦未必尽然。司院者长髯伟貌,议论风生,亦一博识之士。索余一名片,曰:“谨当宝藏之,为异日重见左卷[5]。”
  余之至埃丁濮也,主于纪君家。每莅访友人之舍[6],悉皆倒屐相迓[7],逢迎恐后。名媛幼妇,即于初见之顷,亦不相避。食则并席,出则同车,觥筹相酬[8],履舄交错[9],不以为嫌也。然皆花妍其貌而玉洁其心,秉德怀贞,知书守礼,其谨严自好,固又毫不可以犯干也。盖其国以礼义为教,而不专恃甲兵;以仁信为基,而不先尚诈力;以教化德泽为本,而不徒讲富强。欧洲诸邦皆能如是,固足以持久而不敝也。即如英士,虽偏在北隅,而无敌国外患者已千余年矣,谓非其著效之一端哉!余亦就实事言之,勿徒作颂美西人观可也。



  注释:
  [1]埃丁濮:爱丁堡。[2]慕君维廉:William Muirhead,英国来华的传教士。[3]赏赉(lài):赏赐。[4]火齐:宝石名。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木难:宝珠名。[5]左卷:应为左券,凭证的意思。[6]莅(lì)访:到访。[7]倒屐相迓(yà):形容匆忙相迎接。[8]觥筹:酒杯和酒令筹。[9]履舄(xì):鞋。履舄交错:形容宾客众多。



  本文选自《漫游随录》。同治六年(1867),香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返国,王韬被邀同往。因此,王韬成为较早游历欧洲的文化人,如其所言:“余之至泰西也,不啻为前路之导,捷足之登。”同治七年(1868)七月,王韬到达爱丁堡,游历了诸多文化名胜。“游博物院”就是写于当时的一篇游记。他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不同之处:“英国学问之士,俱有实际”,重视有用的自然科学,而“弗尚诗赋词章”;他看到博物馆收藏的各种矿石,便借英人之口,感叹中国不能开掘矿产、使国家富强;看到英国铸炮的新法,便忍不住惋惜中国“不遣人来英学习新法”,“以固边防而御外侮”;接触到英人待客的风俗,也对英国的“礼义”、“教化”表露出赞许之义、当然,这些议论感慨,在当时是有美化“夷狄”之嫌的。所以,作者特别说明:“余亦就实事言之,勿徒作颂美西人观可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翠微峰记(二)(清)恽敬

  下翠微峰(1)南,西折至金精洞(2)。洞北立石三,如古敦甗(3)。洞构横阁()之。石之奇,不见阁前。横术(5)之外,石呀然(6)起于檐际,泉自石落,散如珠,绝境也。洞之南,石山相倚,如服匿地(7)。志称汉仙女张丽英于此上升,其言不经。
  下金精洞复西行,石山中小者如屋,大者皆隐天,如铸精鏐(8),如地不能负,浑浑沄沄,首衔尾逮(9),肩岐腋附(10),盖三百步所。而北折得平畴数百亩。复折而东五百步所,出翠微峰之北,石山横蔽之,其奇如金精洞之西。复三百步所,至果盒山(11),石矗起数十丈,如冰相附,自南而西而北,磴而上焉。宁都之山界闽粤,逶迤不可尽,而城西数址里皆石山,益奇古骇心目如此。
  余尝行太行、泰山、衡山、金镑磗缊畜,如圣贤豪杰举事,不与人以一端窥测。若兹山者,基侠徒、隐士之流欤?是亦可观矣。



  注释:
  (1)翠微峰:在今江西宁都县城西北。(2)金精洞:翠微峰山中的一个石洞。(3)古敦甗(duìyǎn对眼),敦为古代食器,盖和器身呈半圆球形,上下合成圆不堪形,有三足着地,甗为古炊具,上下可分开,上可蒸,下可煮,有三足着地。(4)洞构横阁[祟又](suì岁)之:“[祟又]”的本意为卜问吉凶,引伸为探伸之意。此处指由洞口建直的阁道探入洞内。(5)横术:经过洞前的横向道路。(6)呀(xiā虾)然:张口貌。(7)服匿:伏地隐藏。(8)精鏐(liú刘):纯美的黄金。(9)首衔尾逮:意为纵向看山石,前后相接连。(10)肩岐腋附:肩是动物的腿根部,腋指禽兽的翅腿与腹部相连的部位。此处指从横向看山石,呈依附并列形状。(11)果盒山:翠微峰山中的一座小山,在翠微峰顶峰东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翠微峰记(一)(清)恽敬

  自宁都(1)西离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2),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
  背离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3),北即翠内向型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4),背扃之,仰视绝壁而已。冈之东望果盒山(5),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排(6),遂游焉。
  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省息,为第一巢(7)。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信,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杲杲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8)居之,其帝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魏氏之先(9)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自,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难焉。



  注释:
  (1)宁都:今属江西。(2)翠微峰:在宁都县城西北。(3)金精洞:翠微峰山中的一个石洞。(4)木阖:木制的门扇。(5)果盒山:翠微峰山中的一座小山。(6)排:推开。(7)果:此处指在山河大地壁上用木钩制的落脚之处。(8)魏氏:指魏氏三兄弟魏际瑞、魏禧、魏礼。(9)魏氏之先:魏际瑞的父亲魏兆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大慧寺记(清)刘大櫆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2],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3],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4],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5],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6],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7],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8],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9].寺后积土成阜[10],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11]。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12],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13],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14]。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2]薄:迫近。[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5]公辅:指朝中大臣。[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8]恬(tiàn天去声):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10]阜:小山。[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此文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 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大龙湫记戴名世

  距乐清六十里[2],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3],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4]。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5],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6],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7],诡状殊态[8],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9],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10],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11],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12],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13],盘溪横而不下[14]。盖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15],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16],会于霞障之右[17],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18],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注释:
  [1]大龙湫(qiu秋):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2]乐清:浙江省县名。[3]辛巳:康熙四十年(1701)。[4]能仁寺:在雁荡山,宋初僧人全了结庵于此。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建。[5]蟹螯(āo熬):螃蟹大腿。[6]云表:云外。[7]峭削:石壁陡峭,有如月削.[8]诡状:奇形怪状。[9]涧:两山之间的流水。[10]石槛(kān砍):指巨石横卧,如门槛状.[11]毬(qiú求):又称鞠,圆形,皮制成,是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品,玩时用足踢,谓之“踢毬”或“蹋鞠”。此处借以形容水从两高崖下泄的—种状态。[12]裾(jū居),衣服大襟.[13]遏(è谔):阻。[14]溪:疑为“涡”字之误。“盘涡”形容水之盘旋。[15]障:取“屏降”之意。[16]石城:雁荡东谷诸峰之一。[17]霞障:雁荡绝壁,高约六十丈,色彩斑烂,连亘百余丈。[18]罅(xiá下):缝隙。


  此文通篇写景,中间不夹抒情,不发议论,在戴名世的“记”体散文中,也是一格,但为数不多,类似的还有《雁荡记》等。作品笔调清新健朗,能于平中见奇,对大瀑布的描写,有声势,有变化,或细或粗,或缓或急,连带而下,中间以“或”、“如”、“忽”等字相接,穷形极态,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丹霞记(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1],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2],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3],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4]。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5],间有豪牛丑犀[6],犁靬幻人[7],鸱张蛮舞者[8]。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9]。池多文鱼在泳游[10]。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11],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12],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13]。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14],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15],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16]。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17],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注释:
  [1]东粤:即广东。[2]五马峰:在今广东省韶关市。[3]舛午:违背、抵触。惝恍:模糊不清。这里是无法弄清楚的意思。[4]“崖张”句:谓山崖突出,像张开高高的帷幕覆盖遮蔽了僧塔。[5]玉帛:瑞玉与缣帛。古时天子会诸侯,诸侯例献玉帛为礼品。[6]豪牛丑犀:形容山岭奇形怪状。[7]犁靬:古代国家名。《汉书西域传》说,大宛等国献大鸟卵及犁靬国表演幻术的人。这里形容山形千变万化。[8]鸱张:像鸱鸟般张开双翼。鸱,鹰的一种。[9]琮琤:玉石碰击声。此形容声音清脆悦耳。[10]文鱼:一种有斑纹的鱼。又,鲤鱼,金鱼均又称文鱼。[11]郑康成:汉郑玄,字康成,高密人。著名经学家,遍注五经。虚空鸟道:即空间直线距离。[12]罗浮:为广东名山,横亘增城,博罗等县。风景秀丽,是道教第七洞天。[13]遒警:此指紧凑。[14]禹迹:大禹治水时,曾遍行九州,因称禹所到处为禹迹。此句意为自大禹遍行天下以来已有四千馀年。[15]屯蒙:《易》二卦名,都是晦暗蒙昧之意。这里指尚处于原始未开发阶段。[16]津涯:水的边岸。此指尽头,边际。[17]矜矜然:自负。阑禁:阻隔、限止。



  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广东去看望任肇庆知府的弟弟袁树,专程去游览了仁化的丹霞山,写了这篇游记。
  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正式写月霞时,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先通过正面描述,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最后又津津有味地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眼、耳及思想多方面的反射与全方位介绍的凑合,使丹霞山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袁枚的文章喜欢以议论作结,这篇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为其所囿,要勇于开拓。这点,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由此,我们想到,任何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启迪作用;就游览山水来说,就应该像袁枚一样,善于品味大自然的启示,从游中发现理与趣。
  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广东省仁化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3],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4],得藉先生以传[5],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6],奉檄北上[7],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测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8],由衢抵严[9],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10],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12]。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3],觉有异,急乎舟子曰:“若非钓台耶[14]?”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跱[15],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16],数百仞不肯止[17]。巉岩傲睨[18],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19]。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20];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1],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22]。欲舣舟一登[23],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24],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25],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26],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27],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28]、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29],如振衣最高处[30]。下瞰群山趋列, 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31]。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32]。而空濛滴沥之状[33],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34]。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35],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36],孙兴公遥赋天台[37],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38],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何处一焉以谢山灵[39]?”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释:
  [1]钓台:山名,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一名严陵山,有东西二钓台,据说是汉代严光隐居垂钓处。[2]严先生:严光,字子陵,汉代会稽余姚人。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招他为谏议大夫,不就,归耕富春山。[3]夙:昔,平素。[4]富春:指富春山、富春江。桐江:浙江上源,在桐庐县南。[5]藉:同“借”。[6]顾:但是。[7]奉檄:奉官府文书。檄,文书。[8]常山:县名,今属浙江。[9]衢:衢州府,常山是其属县。严:严州府,桐庐是其属县。[10]第:只,但。[11]颔(hàn):点头。[12]七里滩:在钓台西,也称七里濑、严陵濑,是富春江的一段,水流湍急,两岸山峦夹峙,连亘七里,故名。[13]崭然:高峻貌。秀峙:挺秀对立。[14]若:此。[15]跱:同“峙”。[16]江干:江岸。干,岸。[17]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18]巉(chán)岩:高峻的山石。睨(nì):斜视。[19]岸然:高傲、庄严貌。[20]偃(yǎn)仰:俯仰,高低。[21]垂纶:垂钓。纶,钓丝。[22]幽蒨(qiàn):幽深葱茏。蒨,草盛貌。[23]舣(yì):通“檥”,整舟靠岸。[24]强:勉强。[25]俯仰:犹瞬间,表示时间极短。[26]飓(jù):大风,具四方之风。此指自四方吹来的风。[27]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品茶家,著《茶经》三篇,天下名泉由他品出名次。[28]绎:寻究。[29]磴:山上的石阶。[30]振衣:抖擞衣服,有振奋精神之意。[31]云台:汉代宫廷台榭名。东汉光武帝恢复汉室,功臣有邓禹、马成等二十八人。明帝永平三年(60年),把这二十八功臣的肖像画在云台,以示表彰。[32]隐(yìn)几:靠着几案。隐,凭倚。[33]空濛:迷茫貌。滴沥:水珠下滴。[34]渚(zhǔ):小洲。[35]云物:犹“景物”,风景。[36]宗少文:名炳,南朝宋人。好琴书,善画,尤好游山水,长年在外远游。老年时把自己一生游历的山水都画成图,挂在室内,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卧以游之。”[37]孙兴公:名绰,晋人。游历山水十余年,曾回忆天台山,作《天台山赋》。天台,一名桐柏山,在浙江天台县北。[38]微:无,要不是。[39]处一:二者居其一,选择一种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动物园(清)郭嵩焘

  初二日。与刘云生、黎莼斋、处和伯、凤夔九、黄玉屏为万生园之游(英语云毓阿罗奇格尔家定司,家定司者,译言苑囿也)。马格里、禧在明俱随行[1]。园主巴得立得陪游。盖官园也,为国家驯养鸟兽之区。所见鸟兽数百余种,多收之各国者。中土则四川之锦鸡、云南之孔雀、浙江之画眉鸟、江南之唐鹅(唐鹅数十,多产之本国,江南亦有之)、奉天之鹿、四川之虎及羊。
  虎豹及狮子为巨屋,铁栅为圈者十余所。见狮子五。其二头及前身有深毛,后身无之,尾如牛尾而长;其三则状若虎而毛色如牛,皆稚狮也。豹七八,虎十余;其太子一至印度,得之印度及苏门答腊及努伯西尼亚者为多。猿猴亦为巨屋,中为铁网圈者四,前为窗,其三面为小圈者十余,种类甚繁。其一大圈,大小十余种,而尾皆能钩挂;其中有身、尾似猴而头如犬、后两足如鸭掌者。犀牛亦为巨屋,约七八圈,形如牛而大,角生鼻端。有鼻端相连为二角者,有独犀者。其一独角犀鬻之印度,值千二百镑。海马亦为巨屋,凡三圈,每圈为深池一,日常伏池中,园丁持草呼出之,形如马而大,张口约二尺许,纳草一束其中,意犹未慊也[2]。高脚鹿亦为巨屋,凡四圈,身长六七尺,足高八尺,颈长亦七八尺,头、身斑文皆如鹿。其牛、羊、鹿、豕来自各国者[3],或为圈,或为屋,皆各数十种。印度牛背负一肉囊甚巨,云味如驼峰,最鲜美。鹿有大如牛者,其身斑文及角长短,种类各别。野豕有平嘴者,有尖嘴者,有头甚巨而弯折者,其大或逾巨牛。羊种尤繁,有两角盘曲者,有直挺者,有斜挺者,其角并尖如削刃;有盘折如结绳得,有寸寸出节如竹笋者,有明亮透光者,殆羚羊之属也。又有野驼、野马、野驴各数种。其一野驴,头、身皆如虎斑文。
  鸟种百余,多不能举其名。有身如野凫而颈细长,张两翅各作数花圈,五色斑斓如蛱蝶。有巨嘴短颈,头有长方板,色如黄蜡,其中亦有长方板尖出者。大如驼鸟,细如黄鹂,艳如孔雀,驯如鹑[孚鸟],诡形异态,见之眩目。鹦鹉别为一屋,约数十种。白鹦鹉中有能为洋语,喃喃向人[4]。其中有头毛一丛黄色,中土名之葵花鸟。有巨嘴如瓜,或红如砂,或黄如蜡,亦有作蓝色者,不知其何名也。又有一鸟状如鸡,冠、尾皆具,而长仅及二寸许,大可盈握,可爱玩。
  有一巨池蓄江豚十余头,中为石台,置两几其上;江豚跃出几上,向人拜而求食。又有一池,蓄水獭数头。袋鼠别为数栏。其左一小门,则养蛇所也,为十余屋,外施玻璃,屋各畜蛇其中。有巨蟒三头,大逾尺许,长数丈。白花蛇数头,最狞毒,举头直立尽许,头以下宽而扁,色白,中作黑点,能食蛇。园丁云:“每一礼拜饲以一蛇,所食二百余头矣”。园丁弄巨蟒而翘其首,独此不敢近,于上凿一小孔,纳蛇以饲之而已。其中鼍龙数头,有头如龙而口巨者,有头扁如鼋者。又有穿山甲一头,并长不过一二尺。
  每一巨室,或圈或栏相连,以一园丁司之,驯养鸟兽,狎扰玩弄;伸手探虎颔而搔其背;呼豹而出之;执草以招海马,令张其口;投葡萄以饲鸟,一投一啄无虚掷;又纳葡萄口中以示鸟,则徐伸嘴取而咽之。唐鹅嘴长尺余,下嘴有巨袋,能藏鱼数头。园丁令张嘴而曳其下袋,纳拳其中。《周礼》:“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5]。”于此始见其概。驯象六七头,有高丈六尺者,亦得之印度者也,其色皆如水牛。
  园中一飞楼,一桥,小溪环之,树木葱郁,异花缤然,独无一亭堂可小憩者。



  注释:
  [1]刘云生:刘锡鸿,郭嵩焘的副使。黎莼斋:黎庶昌,三等参赞。刘和伯:刘孚翊,一字鹤伯,随员。凤夔九:凤仪,翻译。黄玉屏:黄宗宪,监印官。马格里:英国人。郭嵩焘的英文参赞。禧有明:爱尔兰人。与郭嵩焘同住英国,任翻译。[2]慊(qiè):满意。[3]豕(shǐ):猪。[4]喃喃:小声叨唠。[5]服不氏:古代掌驯养猛兽的官名。因为能驯服不服之兽,故称服不氏。扰:驯服。



  本文选自《郭嵩焘日记》,是光绪三年(1877)农历正月初二,作者出使英国时所写的日记。题目是编者所加的。文中的万生园,即动物园,“毓阿罗奇格尔家定司”即英语“Zoological gardens”(动物园)的译音。中国自古以至当时没有供公众游览的动物园,因而作者看到英国动物园中,“鸟兽数百余种”,或圈或栏,集于一园,感到十分新奇。作者饶有兴致地记述了其中数十种动物,最后从园丁驯养野兽,联想到《周礼》所记载的“服不氏”,似乎二者有相同之处。其实,英国动物园的规模以及动物学研究的水平都是当时中国所不及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姑苏台记(清)宋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1),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2)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3),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4)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5),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6)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7),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8)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9)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10)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㵿淼(11)中。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12)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13)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14)、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15),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注释:
  (1)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任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六月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云“再莅吴”。至作此文时的三十五年五月,将近四年。(2)胥江: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3)横塘:《姑苏志》卷一八《乡都》:“吴县……镇五。……横塘,去县西南十三里有柜塘桥,风景特胜。”(4)木渎:镇名,在江苏吴县西南。(5)虎丘: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北七里。上有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古迹。(6)薝(zhān詹)葡:栀子花。(7)炎歊(xiāo消):热气。(8)胥台:即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会为天王阖闾歎差所筑。(9)汪钝翁:汪琬。《记》指《姑苏台记》,其中云:“台址皮面平衍,有方石中穿,俗谓吴王用以竿旌者。其旁石壁直下数十尺,矮松寿藤相盘络,类一二百年物。壁上流泉数处,汇为池,其泉清泓可鉴。池畔皆石坡,土人呼为‘小赤壁’。”(10)震泽:即太湖。(11)七十二峰:太湖中有七十二座山峰。㵿淼(xiào miǎo校秒):形容湖水深远广阔。(12)穹窿:山甸,在苏州西南。灵岩:山名,在吴县木渎镇西北。吴王夫差作馆娃宫于此,以安置西施,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另有响屟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高峰、尧峰:均为苏州西南郊太湖畔山峰名。(13)世法: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14)幼子筠:宋筠,字兰挥,康熙进士,著有《绿波园诗集》。(15)子至:儿子宋至,字山言,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苇萧草堂诗》。他这一年往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只中副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桂林诸山记(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1]。先登独秀峰[2],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3],望七星岩[4],如七穹龟团伏地上[5]。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6]。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7]。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8],永陷坎窞中[9],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10]。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11]。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12],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13],登阁望斗鸡山[14],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15],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16],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17],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18],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19];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释:
  [1]晡食:晚餐。 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2]独秀峰:一名紫金山,在桂林王城内。孤峰耸立,四壁如削。[3]风洞:风洞山,一名叠彩山,在市区偏北。山上有风洞岩。山层横断如叠彩缎。[4]七星岩:在市东普陀山西侧,因七峰列如北斗而名。山有溶洞,一名栖霞、碧虚,深邃雄伟,自隋唐起便为游览胜地。[5]穹龟:隆背的乌龟。[6]栖霞寺:在七星岩上。[7]窅(yǎo)渺:深远广袤。[8]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八年,任用百里奚等贤臣,称霸西戎。死时以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三人均为当时著名贤士,故秦人作《黄鸟》诗哀之,称之为“三良”。[9]窞(dàn):深坑。[10]南薰亭:在市北虞山山半,宋张拭建。[11]木龙洞:在市南。洞北悬崖旧有古木一株,倒挂石上,蜿蜒如龙,故名。[12]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13]刘仙岩:在南溪山白龙洞南,相传宋人刘景居此,后仙去。[14]斗鸡山:以山形如斗鸡,故名斗鸡山。即穿山,在市东。山半有穴,南北横贯,如月轮挂空,故又名日月岩。[15]阳朔:县名,今广西阳朔县。以风景秀丽闻名,有“甲桂林”之称。[16]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17]奇鸧:即鸧鸹,传说中的怪鸟,一名鬼车,有九个头。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獾疏:即䑏疏。据《山海经》,其状如马,一角有错,能御火。[18]丙辰:乾隆元年(1736)。金中丞:金鉷。中丞是对巡抚的别称。金鉷字震方,一字德山,山东登州人。历官太原知府,广西布政使、巡抚。乾隆元年,袁枚去桂林探望充金鉷幕僚的叔父,金鉷十分赏识他,荐举他应博学鸿词考试。[19]咏以诗:袁枚在桂林作有《十月八日同陆君景文、汪婿履青及府署中诸君子游栖霞七星洞,方知五十年前夏日阻水,游未尽其奇、诗未殚其妙,补作一章》、《独秀峰》、《南薰亭》等诗,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


  这篇游记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月。
  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称,异峰罗列,诡异多姿,山多溶洞,纳彩绮丽。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叙述其它景点,随手刻绘,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同时又在比喻素描中间杂以议论,使景色栩栩如生而又充满理趣。
  游记类文章,如没有议论及游者的感受穿插其中,便容易显得呆滞。袁枚提倡性灵,表现在文章中,就是能把自己的感受深深地锲入自然,使人充分体验到自然的美。《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说诗人沉溺在自然之中,就不单纯停留在对自然的描摹,而是把心灵与自然交融。袁枚写山水的一些文章正达到了这一境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黄龙山记(清)袁枚

  壬寅四月,余游天台、雁宕毕(1),游处州之黄龙山(2)。山皆磥磥大圆石(3),坻伏郁堙(4),各相跆藉(5),类东鲁峄山(6),与台、宕绝异。
  人疑造物矜奇乃尔,予晓之曰:此岂造物者之有意为哉?使有意为之,必不能成如是形;就成如是形,亦不能有此奇变。惟其气化推迁(7),偶然而生,适然而成,正恐造物者有意不为之而反有所不能。何也?余幼时嬉戏,好置水盂,熔锡投之,沸然有声。俄而立者、蹲者、卧者,叠为架倚者,巨而宏者,碎且杂者,欹侧而斜椭者,若相斗又相悦者,盖无弗备焉。其状则为狮为象,为龙为马,为鸡虫杂物,为华岳、嵩、岱诸名胜(8),亦无不备焉。是岂余之有意为哉?其倾之于水也,余之所知也;其成如是形也,非余之所知也。问之锡,锡不知;问之水,水亦不知。山之道,何独不然?
  当玄黄未判时(9)元气茫茫,山水土沙熔为一片,石如柔乳,羼和其间(10)。一旦天浮地沉,沙飞水归,风从而荡揉之,星里横于天,石横于地,诡状殊形,或开辟即露(11),或俟后人搜爬始露。历年愈久,蕴畜愈厚,山形愈奇。今人见山顶有舡,有匣,有屋,有朽槥(12),此岂真有人焉飞上置之哉!所以然者,职此之由(13)。惜人形体小,年寿促,后天地生,先天地亡,不能坐而待之、瞭然视之耳。然其理不过如是。
  或曰:是山说也,非山记也,于黄龙何与?曰:举一隅可知三隅(14),并可知千百万隅。余因游黄龙而憬然有悟,故揭所见以书之;且游台、宕俱有诗(15),游黄龙无诗,记之,所以代游黄龙之诗也。



  注释:
  (1)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山多奇峰怪松,尤以石梁瀑布驰名。雁宕:雁荡山。有两、北雁荡,此指北雁荡,在今浙江乐清县东。山多怪峰异石,有龙湫瀑布,悬岩数百仞,为东南奇胜。(2)处州:清府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丽水县。(3)磥(lěi)磥:石多貌。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4)坻(chí)伏:潜伏。坻,止;伏,匿。郁堙:同“郁湮”,滞塞。坻伏郁堙,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5)跆(tái)籍:践踏。《汉书天文志》:“因以张楚并兴,兵相跆籍,秦遂以亡。”(6)峄山:即邹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秦始皇曾登山刻石记功,山多奇形怪石。(7)气化:古指阴阳之气的变化。推迁:变易更换。(8)华岳: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阳县,古称西岳。嵩: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古称中岳。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古称东岳。(9)玄黄:天地。《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离也,天玄而地黄。”判:分。(10)羼(chàn):羊杂处在一起。引申为掺杂。(11)开辟:开天辟地。指天地之初开。(12)槥:小棺。(13)职此之由:主要原因在此。刘知几《史通•叙事》:“史之烦芜,职由于此。”(14)举一隅可知三隅: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物有四隅,举其一不知其三,则不必再教导。后因以举一知三、举一反三指连类相推。(15)游台、宕俱有诗:这年袁枚游天台,有《入天台路上杂诗》、《等华顶作歌》、《到石梁观瀑》等诗。游雁荡,有《过四十九盘岭裁到雁山》、《观大龙湫作歌》、《风洞》等诗近二十首。



  本文作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时袁枚游于浙江。文章标题为游记,实际上写山的风光只不过二十来个字,正如他自己设问所云,是“山说”,而非“山记”。全文不写登山即目,不写山之形态,只写游山时产生的联想;然而通过文中对溶锡事所作的大段具体形象的描写及对山的成因的探索,人们对黄龙山的诡异多姿也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金圣叹评点小说、戏曲,常用“不写之写”四字概括游离于正文之外的烘托写法,袁枚这篇文章正是采用了这种“不写之写”的写法。
  兴之所至,纵笔直书,是袁枚文章的特色。一切藩篱成规,在袁枚看来都是不足道的。“游记”可以写成“山说”,其它体裁也可以互相更易。正是这种直抒性灵的写法,使读惯了模拟刻板文章的人觉得别有新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一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1],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2],弥望削成[3],不见罅缝,扪壁而往[4],呀然洞开[5],轩豁呈露,如辟门阖[6]。登山者盖发轫于此[7]。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8]。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9],县崖多奇松[10],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冒松起。僧曰:“云将铺海,盖少待诸[11]?”遂憩于面峰之亭[12]。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而聚山[13];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14],盘旋老人腰膂间[15],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16],迫遽回合[17],弥漫匼匝[18],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19],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樯,奔踊却会[20],不可名状。荡胸扑面[21],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22],如浪丈水势[23];络绎四散[24],又如归师班马[25];倏然崩溃,窅然不可复迹矣[26]。回望老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27]。缘天都趾而西[28],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搘径[29],寿藤冒石[30],青竹绿莎[31],蒙落摇缀[32],日影乍穿[33],飞泉忽洒[34],阴沉窅窱[35],非复人世[36]。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37],云物在下[38],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怳然又度一世矣[39]。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二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40];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山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41];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4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43]。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44],藤络莎被,幽荫荟蔚[45]。陟老人峰,悬崖多异松,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46];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疎蔽道旁者[47];有循崖度壑又因依于悬度者[48];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49];有幢幢如羽葆者[50];有矫矫如蛟龙者[51];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52],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53],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54],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55],练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56],一石一松,如道之有笄[57],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58],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59],勾乔元气[60],甲拆太古[61],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62],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63]!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64],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65],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图囷[66],蔚为奇观也[67]。吴人卖花者[68],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69]。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无吾言而一笑者[70]。


  注释:
  [1]三十六峰:黄山支脉有三十六峰,即天都、钵盂、青鸾、紫石、朱砂、莲花、桃花、石人、云际、云门、浮丘、容成、轩辕、上升、清潭、翠微、仙都、望仙、九龙、圣泉、石门、石柱、石床、丹霞、炼丹、狮子、云外、紫云、芙蓉、飞龙、采石、叠障、仙人、棋石、布水、松林。又有飞来、始信、石鼓三峰,亦有名而不在三十六峰之内。[2]合沓:重重叠叠,聚集在一起。[3]弥望削成:望去四处都是陡壁,好象劈削而成的。[4]扪:摸。[5]呀然:口张开的样子。这里形容洞天的样子。洞开:敞开。[6]“轩壑”二句:清楚地显露出来,象打开门一样,轩壑,开朗,开阔,呈露,呈现显露,辟,开,门阖,即门,用木做的叫阖,用竹苇做的叫扉。[7]发轫:启程,动身出发。轫,止住车轮转动的木头。车启行时须先去轫,故“发轫”为“启行”。[8]欹立:斜立。侧盖:倾斜的车盖。盖,车盖,车上遮阳障雨的东西。[9]伛偻(yǔ lǚ雨吕):驼背。[10]县,同悬。[11]“云将”二句:云将要铺海了,何不稍许等一等呢?云铺海,黄山的奇观之一。站在山顶,见山下白云四合,山高出云外,青天白日,看去云雾弥漫,象大海一样。这种景象,叫“云铺海”。盖,同“盍”,何不。少,稍微。诸,“之乎”的合音。[12]面峰之亭:背靠着山峰的亭子。[13]云族而聚于山:云簇拥而集合于山。族,丛聚,簇拥。[14]如冒絮:象冒出棉絮。[15]盘旋老人腰膂(lǚ吕)间: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膂,脊梁骨。[16]却迎凌乱:有的向后退,有的向前进,错杂凌乱。[17]迫遽回合:流动急剧,有时回旋而聚拢。迫遽,急剧。[18]匼匝(ǎn zā俺扎):周匝,环绕。[19]穿漏:本指屋顶穿孔,这是形容云层有时穿了洞。荡摩:动荡相摩,形容云变化多端。[20]奔踊却会:奔驰,腾踊,退却,聚会。这是形容云浮动的各种姿态。[21]荡胸:涤荡胸怀。[22]解驳:云气解散的样子。[23]如浪丈水势:象波浪倚仗水势。丈,同“杖”。[24]络绎四散:接连不断地向四处分散。络绎:往来不绝。[25]如归师班马:象往回撤退的兵马。班,调回。[26]“窅然”句:去得无影无踪,不可再追寻了。[27]“若迟”句:象等待着迎接客人。迟,等待,肃客,迎客。[28]“缘天都”句:缘着天都峰山脚向西。[29]老木搘(zhī支)径:老树支撑在路上。搘,支撑。[30]寿藤冒石:老藤覆盖着石头。寿藤,老藤。冒,覆盖。[31]莎(suō唆):莎草,草本植物。[32]蒙落摇缀:蒙覆,缠绕,摇曳,连缀。[33]日影乍穿:太阳的光线偶尔从树荫里透射过来。[34]飞泉忽洒:飞泉偶尔从崖上洒落下来。[35]阴沉窅窱(yǎo tiǎo咬挑第三声):阴暗深远。窅窱,同“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36]非复人世:好象不再是人世间。[37]天宇恢廓:天空辽阔无边。恢廓,广阔的样子。[38]云物:各种景象。[39]“怳怳(huǎng谎)然”句:恍惚好象又到了另一个世界。怳,同“恍”,恍惚,模惚,模模糊糊。[40]汤泉:一名泉砂泉,在紫石峰下。[41]“云生”二句:冒出的云气象带子一样绕在山腰,不能到达山顶。冢(zhǒng种),山顶。《诗经•十月之交》:“山冢崒崩。”朱熹注:“山顶曰冢。”[42]如凫(fú扶)惊兔逝:象野鸭惊飞,野兔奔逝。形容云很快地消散。[43]“天宇”二句:天空辽阔,云没有地方依附的原故。附丽,依附,附着。[44]桧(guì贵):榧(fěi诽)、楩(pián骈)、楠:都是树的名称。[45]“藤络”二句:藤缠绕着,莎草覆盖着,幽暗荫蔽,繁密茂盛,荟(wěi讳),草木繁多。[46]“有干大”句:有主干只如小腿太而根蟠曲要用亩来计数的。蟠,屈曲,环绕。[47]“有根只”句:有根只有八尺到一丈长,而枝叶茂盛遮蔽道旁的,扶疏,枝叶繁茂。[48]“有循崖”句:有沿着山崖横过山谷,依着悬崖的。[49]“有穿罅”句:有穿过隙缝冒出来象侧生的。[50]“有幢幢”句:有摇摇晃晃象皇帝乘坐的用鸟羽装饰的车盖的。幢幢,模糊摇晃的样子。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一般只有皇帝所乘的车子上才有。[51]矫矫(jiǎo饺):刚强勇猛的样子。[52]“倚倾”二句:倚靠着,倾斜着,环绕着,聚集着,随着游人的位置而或高或低。还,同“环”,围绕。[53]屏立:象屏风一样耸立着。[54]纠结攫拿:形容互相缠绕的样子。攫拿,争先恐后地夺取。[55]石笋矼(jiāng江):地名。[56]“无支陇”二句:没有分出的山岗,没有多余的支脉。陇,同“垄”,土冈,赘(zhuì坠)。多余的。阜(fù付),土山。[57]笄(jī基):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58]诡:怪异。[59]“滋云雨”二句:被云雨滋润,被霜雪肃杀。[60]勾乔元气:吸收元气而孕育胚芽。元气,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或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实体。[61]甲拆:同“甲坼”,草木种子外皮开裂而萌芽。太古:远古,上古。[62]金膏水:犹玉液琼浆之类的东西,相传是山川和气所生,喝了可以长生不死。碧山药:不详。灵草:又叫“灵芝”或“紫芝”,菌类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63]不变陋乎:不也太浅陋了吗?浅陋,见闻不广。[64]夭矫:屈伸自如的样子。[65]“鳞鬣”句:松皮和松针矫健有力地向上伸展着。鳞,指松树的象鳞甲般的外皮。偃蹇,高耸。怒张,有力地向上伸展。[66]槎枒(chá yā查呀):枝条向旁伸展。轮囷(jūn军):屈曲的样子。[67]蔚为奇观:聚集成为奇异的景象。[68]吴人:江浙一带的人。[69]“献春”句:到了春天就做成特别奇异的瓶花来互相夸耀。[70]征:证验,证实。


  钱谦益(1582—1664),清初著名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年又号蒙叟和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属东林党。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与温体仁等争权失败,革职。南明福王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后投降清王朝,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因病告归。他博览群书,工诗文,著有《初学集》、《有学集》。
  钱谦益的《游黄山记》一共有九篇,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三篇和第八篇。
  第三篇作者着力描写了黄山的“云铺海”。“云铺海”本是黄山的奇观。据《安徽省志•黄山图》:“又时有云铺海之奇。出半出云,一白无际,微风鼓荡,尤为异观。”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起云到铺海到云散的全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能从中领略到这一奇观的实况。
  第八篇着力描写了黄山的“异松”。作者有时用全镜头的写法,概括“异松”的各种姿态,有时用物写镜头的写法,把接引松、扰龙松和石笋矼、炼丹台的“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的一石一松突现出来。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的确感到黄山“无处不松,无松不奇”。
  两篇文章各有一个描写的侧重点,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语言也简洁生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黄山记(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1),遂浴黄山之汤泉(2)、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3)。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4)。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5),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6)。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7),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人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黄山有前、后海之名(8),左右视,两海并见。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9),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10),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11),上光明顶(12),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13),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晚至狮林寺宿矣(14)。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15)。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千尺耳。”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16)。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17)。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18),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下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慓无益(19),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20),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21),信然。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22),至云谷(23),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注释:
  (1)白岳:山名,在安徽省休宁县。位于黄山之南。奇峰四起,绝壁回环,险峻而清奇。乾隆帝誉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2)汤显:即温泉,在山下。泉水清润纯净,无硫磺气。(3)慈光寺:在朱砂峰下,一名朱砂庵。明万历年间僧普门改建,称法海禅院,寻敕封护国慈光寺。(4)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5)云巢:在文殊院下,为前海一石洞。(6)文殊院:寺名,在玉屏峰前。明普门和尚至此,云在代州时梦见文殊坐石情景,与此境合,遂构文殊院。遗址今为玉屏楼。(7)混沌: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元气状态。此指笼罩在云雾之中。(8)前、后海:黄山多云海,因称南为前海,北为后海,中为天海,加上东、西海为五海。(9)百步云梯:莲花峰下小道,最险处约百步,下临绝壑。(10)大鳌鱼:指鳌鱼背,在鳌鱼峰前。酷似鳌鱼,张口向海螺石。(11)丹台:炼丹台,在炼丹峰前,宽广可容万人。传为浮丘公为黄帝炼丹处。台上有炼丹灶,台下有炼丹源。(12)光明顶:黄山主峰之一。状如覆钵,无所依傍,山顶平坦。(13)莲花峰:黄山最高峰。山形如初绽莲花,绝顶方圆丈馀,名石船。天都峰:黄山主峰之一。峰顶平如掌,有石洞。古人尊之为天帝神都,故名。(14)狮林寺:即狮子林,明建,在狮子峰下。(15)始信峰:在黄山东部,峰凸起在绝壑上。峰上有接引崖,崖壁有裂隙,搭桥渡之。下有古松,名扰龙松。(16)清凉台:在狮子峰下,为观日出,铺海之地。(17)芟(shān)夷:割除。(18)鹘(liǘ)突:模糊不清。(19)惴(zhuì)栗:恐惧。(20)托孤寄命:以后代及生命相托。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这里比喻把一切都交托给背他的人,听之任之。(21)胆为云。语出《淮南子精神训》:“故胆为云。”注云:“胆,金也。金石,云之所出,故为云。”(22)白沙矼(gāng)在后山皮篷与云谷寺之间,沙色纯白,与四周山色迥异,故名。(23)云谷:寺名,在香炉峰下。寺周有灵锡泉、江丽田弹琴处等胜迹。



  本文作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黄山又名黟山,有三十六峰、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岩,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奇景在明清两代文人笔下熟闻习见。袁枚这篇游记采取了传统的写法,依游历先后逐一展开,而着重写三天所见。在下笔时,紧紧扣住黄山最引人入胜的景物:怪松、云海、奇峰,作细微具体的描写,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全方位地进行渲染,使人读后充满新鲜感,不觉得与前人所记重复。
  袁枚游黄山写了几十首诗,如《坐光明顶上老僧送茶至》云:“风吹帽落带绕颈,履踏苍苔湿至胫。……众岭森罗脚底来,凭我姿餐如列鼎。”又如《宿狮子林晨起登清凉台看云铺海》云:“一匹布将大地裹,千条练许山灵分。”又如《到西海门看落日山中藏山颇似天台琼台》云:“娲皇炼石石无用,秦王驱山山太重。一齐放向西海门,棱棱万古犹飞动。”莫不笔酣墨舞,极尽铺张之能事,读之耸人心目。同样写黄山,文素净简洁,纯用比喻、白描;诗奇诡激荡,夸张突兀。袁枚诗与文风格之不同,于此可以略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清)王士祯

  廿二日[1],自乌衣巷出聚宝门[2],遂造报恩寺,即古长干寺,明金陵八大寺之一也[3]。龙象巨丽[4],甲诸刹。登九级塔,俯视金陵城阙,旭日飞甍[5],参差可见[6]。西瞰大江[7],南望牛首[8],东面蒋山[9],紫云丹巘,出没烟雾,郁作龙蟠。近眺秦淮、青溪[10],三十六曲,才若一线。云逢逢起腋下[11],鸟俯其背。忽忆唐诸公诗“塔势如涌出,连山若波涛”,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也。僧言顺治戊戌[12],龙起塔中,塔震坏。有田姓兄弟四人,不用一纤一木,数日而工成。于最高栏楯上[13],步立捷如飞鸟。殆蒙庄所称伯昏无人[14],临百仞之渊,背逡巡[15],足二分垂在外,能外生死[16],至人者耶[17]?
  天界寺在报恩寺东南,人家沿溪居,多以略彴通出入[18],松栝疏古[19],篁竹幽邃。后为凤山碧峰寺,即唐翠灵寺。以碧峰师易今名。洪武中,师出使西洋,今十八沉香罗汉,犹是西域物。万历中,崇川顾氏窃其一以祈嗣,数见怪异,还之乃已。寺僧出正统十年赐藏经[20],敕谕墨泽如新。迤逦登高座寺[21],秋草满庭,阒无人迹[22]。遐想王、谢、庾、卞之风[23],为之慨然。过梅将军庙,庙祀晋豫章内史梅赜[24]。赜字仲真,尝进孔传《尚书》者。
  拜方、景二公祠[25]。方祠旧在冈上古木末亭侧。乔木数百章,国初邵某者来作令,尽剪伐之。亭与祠并圮[27],今亭、祠皆徙而北。雏松数株[28],殊失古意。景公,陕之真宁人,靖难时十二族并死,事最烈。壁上阳羡朱君一诗颇奇,今记于此:“慷慨誓死心不移,欲死不死将何为?欲挥豫让桥下剑[29],欲操博浪沙中椎[30]。衣绯如火如衣衰[31],怀刃如雪甘如饴[32]。疾行犯驾气何壮,千秋万世当如斯!”诵之勃勃有生气,可以廉顽立懦也[33]。考革除之际以身殉国者[34],自勋戚大臣下至樵夫门卒之流,凡数百人。人才之盛,古今无与比,虽功名如三杨[35],不免射钩之耻[36],得与诸公朽骨争千秋万岁之名哉[37]?



  注释:
  [1]廿二日:康熙二年十月二十二日。[2]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与朱雀桥相近。东晋时诸贵族如王导、谢安居此。聚宝门:金陵城门名,在今南京市南,门对聚宝山,旁为雨花台。[3]金陵八大寺:鸡鸣寺、长干寺、碧峰寺、栖霞寺、灵谷寺、弘济寺、瓦官寺、报恩寺,世称金陵八大寺。[4]龙象:佛家谓勇猛而有大力者为龙、象。于此指殿宇上的雕饰形体。[5]旭日飞甍(méng蒙):谓早晨的阳光映照殿宇屋顶。甍,屋脊。飞甍,形容宇顶的形状。[6]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7]瞰(kàn看):俯视。[8]牛首:山名,俗称牛头山,在今南京市南,双峰峭立,状如牛角。宋时岳飞大败金兵于此。[9]蒋山:钟山的别名。[10]秦淮、青溪:见前文注。[11]逢逢:蓬勃兴起貌。[12]戊戌:顺治十五年(1658)。[13]栏楯(shǔn):栏杆。[14]蒙庄:庄周,蒙人,故称蒙庄。白居易诗:“齐物学蒙庄。”伯昏无人:人名,事见《庄子田子方》篇。[15]逡巡:迟疑不前。背逡巡,即背部稍屈,使全身重点偏向后坠。同“逡循”。[16]外生死:把生死置之度外。[17]至人:指精神修养达到极境的人。《庄子田子方》:“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18]略彴(zhuó酌):小桥。《汉书武帝纪》:“初榷酒酤。”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陆游诗:“溅溅石渠水,来往一略彴。”[19]栝(guā瓜):木名,即桧树。[20]正统:明英宗年号。藏经:佛经名,即《大藏经》,是佛经的总集,凡六千余卷。[21]迤逦(yílì移丽):一路曲折行去。[22]阒(qù去):寂静。[23]王谢庾卞:王导、谢安、庾亮、卞壸(kǔn捆),都是东晋时风雅有文才的人物。[24]梅赜(zé则):晋西平人,元帝初,官任豫章内史。当初孔安国奉诏作《古文尚书传》,未及立学官而亡失。至赜,得孔氏传而奏之。后人疑为伪造。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证其伪愈明。[25]方、景:方,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从宋濂学,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名其庐为正学,学者称他正学先生。惠帝时为侍讲学士。燕王朱棣举兵反,称靖难兵,攻占南京,孝孺被执入狱。棣即帝位,召孝孺草诏书。孝孺投笔于地,忿言:“死即死耳,诏不可草!”遂被杀,灭十族。著有《逊志斋稿》、《侯成集》、《希古堂稿》。景,名清,真宁人,洪武进士,历官御史大夫。燕兵入,景约方孝孺同殉国。既而持利刃入朝,欲行刺成祖未得,被磔于市,并夷其族。[27]圮(pǐ痞):坍塌。[28]雏松:小松。[29]豫让:战国时晋人,初事范中行氏,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甚见尊崇。后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志为报仇。襄子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被襄子所获。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见《史记刺客列传》。[30]搏浪沙中椎:张良,韩人,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为韩报仇,得力士,持巨椎,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见同上。[31]绯:赤色的帛。衰(cuī崔):通“縗”,古时丧服,用粗麻市制成,披于胸,所谓“披麻戴孝”。[32]饴(yí移):麦芽制成的糖或糖浆。[33]廉顽立懦:谓此诗的鼓舞力量,可使贪得无厌的人能够廉洁,使懦弱的人能够自立。《孟子万章》:“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34]革除:政治上的革故立新。于此指燕王朱棣篡位。[35]三杨:谓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本仕建文朝,后又任官成祖朝。时号三杨。[36]射钩之耻:春秋时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争王位。管仲助公予纠,射小白,中带钩。后小白即位,不念射钩之仇,任管仲为相。于此以管仲事奉二主丧失气节比喻三杨。[37]诸公:指燕王篡位时为旧主殉难诸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晋祠记(清)朱彝尊

  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曰汾东王[1],曰兴安王者[2],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3];山下有圣母庙[4],东向。水从堂下出[5],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6],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7],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8]。水下流,会于汾[9],地卑于祠数丈[10],《诗》言“彼汾沮洳”是也[11]。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12],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13]。庙南有台骀祠[14],子产所云汾神是也[15]。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16]。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17]。环祠古木数本[18],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19]。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20],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21],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22],二月,予游天龙之山[23],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24],灌木森沉,鯈鱼群游[25],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26],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27],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行深淖[28],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29],坡陀厄隘[30]。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色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氏之裔[31],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32],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不去[33],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注释:
  [1]汾东王: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的封号。[2]兴安王:五代后晋石敬瑭时追封的封号。[3]蔽亏:遮挡。[4]圣母庙:又称女郎祠、娘子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据说因求雨灵验,封为“圣母”。[5]堂:指晋祠正殿。因其右边有泉眼,水从此流出。[6]难老:难老泉,它有好几个泉眼,为晋水的主要泉源。[7]沟浍(kuài):田间水渠。[8]“《山海经》”二句:《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时又有所增删。书中记述了各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等内容,保存了不少史地文献和神话传说。文中所引见《山海经北山经》。[9]汾:汾河。[10]卑:低。[11]彼汾沮洳(jù rù) :语见《诗经魏风汾沮洳》。沮洳:低温之地。[12]魏奕:高大盛美。[13]“隋将”二句:太原留守李渊谋起兵反隋,事为副留守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所知,便请李渊去晋祠求雨,欲伺机加害李渊。谋世,李渊杀王、高,起兵反隋。高祖:指唐高祖李渊。[14]台骀(tái)祠:祀传说中的汾水之神。台骀,相传为少昊帝的后代,因治汾河有功,颛顼帝就把汾河流域封给了他,死后成为汾水之神。[15]子产:春秋时郑国政治家。据《左传昭公》元年载,晋平公得了重病,卜知“实沈”、“台骀”作崇,晋史官不知其何神,叔向请教子产,子产指出台骀是汾水之神。[16]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名世民,继位为唐太宗。晋祠之铭: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谒晋祠,刻石铭记李渊起兵晋祠事,立于祠东。[17]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年号,相当于976—984年。[18]数本:犹言“数棵”。[19]“郦道元谓”四句: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引文即见《水经注晋水》。凉堂:亭子。飞梁:凌空架设的桥。曦景:阳光。[20]智伯:即知瑶。春秋末晋国四卿之一。先灭范、中行氏,又向赵襄子索地,不与,遂胁迫韩、魏共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引晋水灌城。[21]宋太祖: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宗:赵匡胤弟匡义,继赵匡胤为帝。北汉:五代时十国之一。[22]丙午:康熙五年(1666)。[23]天龙之山:天龙山,在今太原市西南。[24]冽(liè):寒冷。[25]鯈(tiáo)鱼:又名白鲦。《庄子秋水》:“鯈鱼出游从容。”[26]云中:今山西大同市。[27]桑乾:桑乾河。源出山西北部管涔山,流经河北省西北部,为永定河上游。滹沱:滹沱河。源出山西五台山,流入河北,与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28]淖(nào):泥沼。[29]雁门勾注:雁门山,又名勾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注流,故名勾注。[30]坡陀:同“陂陀”,不平坦。厄隘:险要。[31]金天氏:即传说中的少昊,黄帝之子,名契,黄帝死后继承王位。因崇尚金德,故称“金天氏”。[32]匪直:非但,不仅。[33]冯(píng)依:凭借,依靠。冯,同“凭”。


  本文选自《曝书亭集》卷六十七。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为晋水发源处。西周成王时,以其地封其弟叔虞。叔虞子燮继位,因晋水而改国号为晋。后人又建祠以祭晋始祖唐叔虞,遂名“晋祠”。它是晋中第一胜地。作者于康熙五年(1666)游其地,因为此记。文章融学识、美景与人生经历于一炉,读来既长见识,又能激发游兴,在游记中别具特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晋祠记[1](清)刘大櫆

  太原之西南八里许,有周叔虞祠[2]。祠西为悬瓮山,出之东麓有圣母庙[3]。其南又有台骀祠[4],子产所谓汾神也[5]。有泉自圣母神座之下东出,分左右二道。居人就泉凿二井,井上为亭,槛以覆之。今左井已淹,泉伏流地中,自井又东,沮洳隐见[6],可十余步乃出流为溪。浸水洄洑绕祠南,初甚微,既远乃益大,溉田殆千顷[7]。水碧色,清冷见底,其下小石罗布,视之如碧玉,游鱼依石罅往来甚适。水上有石桥,好事者夹溪流曲折为室如舟。大右乔木交荫,老柏数十株,大皆十围,其中厕以亭台佛屋[8],彩色相辉映,月出照水尤可爱。溪中石大者如马,如羊,如棋局可坐。予与二三子攝衣而登,有童子数人咏而至,不知其姓名,与并坐久之。
  山之半有寺,凿土为室,缭曲宏丽,累石级而上望之,墟烟远树,映带田塍如画[9],《山海经》云[10]:“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周成王封弱弟于唐地[11],在晋水之阳,后遂名国为晋。既入赵氏[12],称晋阳。昔智伯决此木以灌赵城[13],而宋太祖复因其故智以平北汉[1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唐高祖盖以唐公兴[15],尝祷于晋祠。既定天下,太宗亲为铭而书之,立石以祟叔虞之德。今其石在祠东,又其东为宋太平兴国之碑[16]。
  是来也,余兄奉之官徐沟[17],余偶至其署,因得纵观焉。念余之去太平兴国远矣,去唐之贞观益远矣,溯而上之[18],以及智伯及叔虞,又上之,至于台骀金天氏之裔[19],茫然不知在何代。太原之去吾乡三千余里,久立词下,又茫然不知身之在何境。山川常在,而昔之入皆已泯灭其无存。浮生之飘转无定,而余之幸游于此,无异鸟迹之在太空。然则士之生于斯世,虽能立振俗之殊勋,赫然惊人,与今日之游一视焉可也[20],其孰能判忧喜于其间哉!于是为之记。


  注释:
  [1]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处悬瓮山下,原为纪念周代晋国开国君主唐府叔虞而建。内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陏、唐松伯和“难老泉”等名胜古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叔虞: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亦称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3]圣母庙:即圣母殿,殿内有圣母(作为叔虞之母)像及精美的四十二尊侍女塑像,为我国古代雕塑珍品。[4]台骀(tái台)祠:台骀是传说中古帝王少昊(hào浩)之后裔,世为水官之长,被颛顼帝封于汾川,后来被当作汾水之神。其事见《左传》。[5]子产:即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时郑国贵族子国之子,先为卿,公元前543年执政,并实行政治改革,为当时著名政治家。[6]沮洳(jù rù具入):潮湿。[7]殆:将近,差不多。[8]厕:置。[9]田塍(chéng成):田间土埂。[10]《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多数学者认为书中各篇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其中十四篇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海内经》则是西汉作品。书中内容主要是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有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悬瓮”二句出自《山海经北山经》。[11]周成王:用周王之子,名诵,武王死后因其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成王亲政后分封诸侯,封其弟叔虞于唐。唐地:唐本为古国名,其地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后为周成王所灭。[12]既入赵氏: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灭。三家分晋后,旧唐地属赵国。[13]智伯决水:智伯原为晋国卿,骄横跋扈,向赵强要土地,赵不与,智伯率韩、魏攻赵,引汾水灌晋阳。事见《史记赵世家》。“智”亦作“知”。[14]宋太祖: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开宝二年(969)宋太祖率兵伐北汉,围太原,“临城南,谓汾水可以灌其城,命筑长堤壅之,决晋祠水注之。”随即“北引汾河水灌城”(《宋史太祖本纪》)。[15]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贵族出身,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任太原留守,乘隋末农民大起义之机,起兵反隋,攻入长安,不久建立唐王朝。[16]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976—984)。[17]奉之:刘大宾字奉之,刘大櫆之长兄。徐沟:旧县名,在山西省中部,晋祠东南不远。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18]溯:逆流而上,引伸为寻源。[19]金天氏:即少昊,传说台骀是金天氏的后裔。[20]一视:等量齐观。



  刘大櫆的记游散文,多于写景中寄托身世感慨。此文记晋祠的泉池亭台,细致曲折,分明如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后半感概古今,叹“浮生之飘转无定”,并以穷达优喜皆可等量齐观来自我安慰,情绪颇为低沉,这是作者失意心情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九华记·(清)施闰章

  昔刘梦得尝爱终南、太华、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奇秀,及见九华,始自悔其失言[1]。是说也,尝窃疑之。而李太白以山有莲花峰,改九子为九华[2]。予舟过江上,望数峰空翠可数[3],约略如八九仙人云。
  其山,外峻中夷[4]。由青阳西南行,则峰攒岫复[5],瑰奇百出;而入其中,则旷以隐[6]。由山麓褰裳[7],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则奥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8],道士之所族处者[9],是为化城[10]。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明珠者[11],是为金地藏塔[12]。循檐送目,虚白之气[13],远接江海。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踵接角崩[14],叫号动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汤火之求救援。道士争缘为市[15],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6]?
  于上择其可游者,曰东岩[17]。其上有堆云洞、师子石,僧屋数间,刻王文成手书[18]。文成聚徒讲学,游憩于斯,有《东岩燕坐诗》。今求其讲堂,无复知者。天柱峰最高[19],俯视化城为一盂。绝壁矗立,乳山无数,所谓“九十九峰”者。迷离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层波巨浪。青则结绿[20],紫则珊瑚,夕阳倒蒸,意眩目夺。盖至此而九华之胜乃具。惜非闲人,不得坐卧十日,招太白、梦得辈于云雾间相共语耳。
  游以甲午岁十月[21],从之者查子素先,徐子道林。


  注释:
  [1]“昔刘梦得”四句:刘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其《九华山歌引》说:“九华山在池州清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予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年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终南、太华、女几、荆山,均为名山。[2]“而李太白”二句:李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其《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说:“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3]空翠:形容山峰高耸青翠。[4]夷:平。[5]岫(xiù):峰峦。[6]以:而。[7]褰(qiān)裳:撩起衣裳,涉水而行。[8]蓊(wěng)郁:浓密的样子。[9]道士:这里指僧徒。[10]化城:即化城寺。在九华山西南部。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11]攫(jué):抓取。[12]金地藏塔:在化城寺西。相传唐至德年间,新罗国王子金地藏航海来中国,至九华山聚徒讲学。坐化后,他的信徒修建了这座塔,以保存他的遗体。[13]虚白:形容一种澄澈明朗的境界。《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司马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14]角崩:额角触地。[15]缘:化缘。[16]云壑:喻清高幽雅的情操。[17]东岩:在化城寺东,据说金地藏最先住在这里。[18]王文成: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弘治进士,官于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为明代的哲学家。[19]天柱峰:在九华山东部,为东部的第一高峰。[20]结绿:美玉名。[21]甲午岁:清顺治十一年(1654)。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又号蠖斋。矩斋,安徽宣城人。少孤,博览群籍。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山东学政,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授翰林院侍讲,参与修撰《明史》,传侍读。闰章善诗,与宋琬齐名,人称“南施北宋”。王士禛很欣赏他的五言诗。又工古文,“为文意朴而气静”(《清史稿》本传)。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包括了《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学余诗集》、《蠖斋诗话》、《矩斋杂记》等。
  本文选自《施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卷十四。九华山,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原名九子山,因山有九峰,形似莲花,故李白改名为九华山,它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记作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时作者三十七岁。文章名为游记,但不是单纯游记,而是借此抒发了作者清高疾俗的情怀。在作者笔下,好好的一座九华山,变成了“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叫号动山谷”的嚣喧之地,也成了僧侣们垄断生财的地方,只有那东岩的幽雅,天柱峰的高峻,还保存着九华之胜。文章即景抒情,引发议论,构思颇具特色。对于今天如何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特色,也不无借鉴意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狼山记(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2],黎莼斋管榷务通州[3],余过焉。既望[4],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5]。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6]、福慧诸庵,亦绝幽夐[7]。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牗。隔江昭文[8]、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9]。时秋殷中[10],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11],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眠蜀径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渺[12],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13],界绝华戎[14],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志上之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16],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17],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18],区内亡事[19],蕃夷绝域[20],中外以恬婜相庆[22],深忧长计,夏奚以为!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23],捐去万事[24],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25],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26],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27],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28],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
  [1]狼山:江苏省南通市南山丘。在长江北岸,同常熟县福山隔江对峙,古时为海防重镇。[2]光绪二年:1876年。[3]黎莼斋:黎庶昌,号莼斋。见《读王弼老子注》作者介绍。榷(què)务:专卖税收事务。[4]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5]内:同“纳”。[6]迤(yǐ):延伸。[7]夐:通“迥”,远。[8]昭文:下县名。清代与常熟同城而治,今并入常熟。[9]常熟:江苏县名。在长江南岸。蔚然:草木茂盛貌。[10]殷:正。中:同“仲”。[11]素霓:白虹。[12]灏溔(hào yǎo):水无涯际貌。[13]控引:控制,牵引。[14]华戎:中华与外夷。戎,古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暗指欧洲帝国主义侵略者。[15]睥睨(pì nì):侧目窥察。[16]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文学家。所作《咏怀》80余首,辞语隐约,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17]广武山:在河南荥阳县东北。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城东西对峙。《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18]寇乱:指太平天国革命。殄息:灭绝,平息。殄,灭绝。[19]区内:区宇,疆域内。[20]蕃夷:古时对外族的通称。蕃,通“番”。绝域:极远的地方。[21]约定:定约,结盟。[22]中外:指朝廷内外。恬婜:安乐。婜,通“熙”。[23]身世:此指所处的尘世。[24]捐:弃。[25]撷(xié):采摘。[26]偃仰:即安居,晏乐貌。[27]理:治。[28]眇:通“秒”,微小。



  张裕钊是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非常忧心统治集团的腐败贫弱,对外屈辱,因此在这篇普通的山水游记中,也借题正话反说,痛恨国家无人“深忧长计”,他想隐循山中,正有无限感慨在言外。下笔隽洁简练,风景如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灵岩记(清)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1],高千余雉[2],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3],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4]。灵岩寺在柏中[5],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6]。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7],帷张而军行[8]。岩*
  有泉[9],皇帝来巡[10],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11],又有取石为砌者[12],砌上有字曰“政和”云[13]。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泝以东[14],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15],居于琨端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16],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17],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子颖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泝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
  [1]城墉(yōng庸):城墙。[2]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3]重嶂:重叠如同屏障的山峰。[4]翳高塞深,遮掩了高远处。翳(yì益):遮蔽。塞:隔绝。[5]灵岩寺: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在山东省长清县东南之方山下,寺中有四十罗汉像、立鹤泉、佛日岩、辟支塔、摩顶松等古迹,寺周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为游览胜地。[6]横出斜援:旁行斜攀。[7]殊骛而诡趣:山势如奔马,形态特出而有奇趣。[8]帷张而军行:山势如帷障张开,又如军队在行进。[9]岩*
  (kāo考阴平):岩之尽处。*
  :脊骨之末端。[10]皇帝:指乾隆皇帝。[11]墁(màn慢):镶嵌。[12]砌:台阶。这句意为宋以来的碑刻有的被用来做了台阶。[13]政和:北宋徽宗年号(1111—1118)。[14]泝:同溯,上溯。[15]佛图澄:又名竺佛图澄,高僧,天竺(印度古称)人,晋朝永嘉年间到洛阳,云游所至,即广建佛寺,门徒甚众。[16]朗公谷:一名琨瑞溪,竺僧朗所居处。[17]苻坚:十六国时前秦皇帝,公元357年—385年在位。



  此文与《登泰山记》为姐妹篇。前文写泰山,主要写其壮丽,此文记灵岩,则主要写其幽美。写茂林积雪,初日寒光,笔墨极省,却境界俨然,也很见描摹的功夫。此文后半联带而及灵岩一带的地理形势及历史沿革。行文有如《水经》,也是作者义理、考证、文章三统一观点的实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庐山后记(清)恽敬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1],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2],以事赴德化[3]。壬戌[4],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5]。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6],测香谷泉[7]。出太平宫[8],漱宝石池。甲子[9],渡江览湓口形势[10]。乙丑[11],返宿报国寺[12]。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13],偕沙门无垢[14],篮舆曲折行润中[15],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16],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17]。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18],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19],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20],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21]。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24],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23]。蹊坐升仙台[24],拊御碑亭[25],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26]。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27],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28],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注释:
  [1]白鹿洞: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并畜一白鹿,因名。宋代为白鹿书院所在地。栗里:在庐山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居于此。这是指作者前次《游庐山记》所游的地方。[2]四月庚申:四月二十三日,时为嘉庆十八年。[3]德化:今江西九江市。[4]壬戌:四月二十五日。[5]东林寺:在庐山西北,初建于晋。[6]西林寺:在东林寺西。[7]香谷泉:在西林寺后。[8]太平宫:在东林寺东北。[9]甲子:四月二十七日。[10]湓口:在九江西,湓水入江之处。[11]乙丑:四月二十八日。[12]报国寺:在庐山西北部。[13]丙寅:四月二十九日。[14]沙门:和尚。[15]篮舆:竹轿。[16]数本:数株。[17]绡纨:白色的薄绢纱。[18]罗罗然:清疏的样子。[19]“庐山高”石坊:石坊横额有“庐山高”三字。[20]天池口:即天池山山口,在庐山中部偏西。[21]东出:当为“西出”,聚仙亭、文殊岩均在天池寺西。[22]沉云:指浓云。[23]衣袂:衣袖。[24]蹊:小路。这时谓从小路走。升仙台:又名白鹿升仙台,在佛手岩西南数百步。[25]拊:通“抚”。御碑亭:在升仙台南。亭中碑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周颠仙人传》,因名。[26]含鄱岭:在庐山中部偏南的半山腰。神林浦:水口名,在星子县东。这里指同年三月作者游含鄱岭、神林浦时所未见过的云海。该处云海见作者《游庐山记》。[27]赢:备足。[28]以言纪:用文字记载下来。



  恽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以教习官京师,历富阳、新喻、瑞金等县令,以廉声卓异,擢南昌府同知,改署吴城同知。为人负气,尚名节,为忌者诬劾,以失察去官。敬肆力于古文辞,其古文得力于韩非、李斯,与苏洵为近,风格较自然奔放。与张惠言等创立“阳湖派”。著有《大云山房文稿》。
  本文选自《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卷三。作者于嘉庆十八年(1813)三月曾游庐山南部,写了一篇《游庐山记》。同年四月再游庐山西北部,写了这篇《游庐山后记》。与前篇一样,两文重点都是在写庐山的云海变幻,但所写云海又各具特色。本文游及而提到的景点有十几处,但都一笔带过,而重点写了锦绣谷、“庐山高”石坊、文殊岩三处的云海,三处云海又各自不同,再现了庐山云海瞬息万变的飞动飘忽之美,使读者似置身其中,叹为观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清)袁枚

  甲辰春,将游庐山。星子令丁君告余曰[1]:“庐山之胜,黄崖为最。”余乃先观瀑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崖。
  崖仄而高,箯舆升[2],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3],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颠[4],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之,小石尼之[5],怒号喷薄。桥下有宋详符年碣[6],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7],帆竿排立,己所坐舟,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8],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远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馀里矣。”烧薪燎衣[9],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馀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10]:“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处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注释:
  [1]星子:今江西星子县。庐山在星子县北。[2]箯舆:竹制的山轿。[3]重累:重叠。[4]颠:同“巅”,山顶。[5]尼:阻挡。[6]祥符:宋真宗大中祥符年的简称,凡九年(1008-1016)。碣:石碑。[7]彭蠡湖:即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庐山离鄱阳湖西岸不远。[8]呼謈:大声呼痛。这里是指他们叫苦。[9]烧薪燎衣:用柴升火,烘烤衣服。[10]霞裳:姓刘,袁枚的学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袁枚游庐山,由南麓上山,历游黄崖附近的开先寺、三峡桥、栖贤寺等名胜。这篇文章,便记游览经过。
  文章虽然记的是游览的全过程,但依游程重点写了登黄崖及遇雨两个片段。登黄崖,重点写山“仄而高”。如形容山的陡峭,群山罗立,说自己上山时仿佛觉得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来,既形像地描摹了山峰的各种形态,又准确地表达了仰面上登时的心理感觉。写遇雨的一段尤扣人心弦。忽晴忽雨,晴则观远处纤毫毕见,雨则漆黑一团,正是庐山气候多变的特征。作者以如椽巨笔,不但写出大雨中的遭遇,且忙中有闲,在写了舆夫多次遭险、自己也摔倒、走投无路后,还不忘点缀担夫、家僮,一笔不漏。
  游山应是一种乐趣,袁枚在这里却着意写了苦。悬崖峭壁,难以攀登。为一苦;雨中难行,频临不测,为一劳。但作者娓娓记来,把极不堪之境缕分细述,我们仍能从中品味出他的趣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庐山记〔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18 16: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媚笔泉记(清)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1)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纵]然十馀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2)。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3)”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4)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矾石交鸣。游者惊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5)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
  (1)龙溪:溪水名。(2)巂(guī规):鸟名,即子规,杜鹃鸟。(3)沜(pàn判):同"泮"。半月形的水池。(4)何文端公: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入阁辅政,卒谥文端。(5)薑坞先生:姚范,字南菁,号薑坞,姚鼐伯父。乾隆六年进士,授编修。后辞官,主讲天津,扬州书院。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姚鼐属文融考据。词章、义理为一体的主张,于本文可见一斑。作者先写桐城西北的形胜,次写循龙溪西入,沿途所见之景物风光,而后自然地落在媚笔泉,既把媚笔泉与桐城、龙溪沿途的景物风光连为一幅完整的图画,也在人们眼前现出作者探幽赏奇的志趣。
  写媚笔泉,一是泉漫石上,为圆池,但终引坠龙溪;一是左学冲于圆池侧筑室,未就,邀客饮宴于此;并以山风骤起,游者惊然而归结尾,隐约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积极入世、不意隐逸的情怀。
  描写生动、形象也是本文的特征。如“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啸振岩壁,榛莽群泉矾石交鸣”等向无不如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塌爷门下行走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87
编号 323360
注册 2009-5-21


发表于 2009-9-25 16: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栖霞紫云洞记(清)林纾

  栖霞凡五洞,而紫云最胜。余以光绪己亥四月,同陈吉士及其二子一弟,泛舟至岳坟下[2],道山径至栖霞禅院止焉[3]。出拜宋辅文侯墓[4],遂至紫云洞。
  洞居僧寮右偏[5],因石势为楼,周以缭垣,约以危栏[6]。据栏下瞩,洞然而深。石级需滑[7],盘散乃可下[8]。自下仰观,洞壁穹窿斜上[9],直合石楼。石根下插,幽窈莫竟[10]。投以小石,琅然作声,如坠深穴。数武以外[11],微光激射,石隙出漏天小圆明如镜焉[12]。蝙蝠掠人而过。不十步,辄中岩滴[13]。
  东向有小门,绝黑。偻而始入[14],壁苔阴滑,若被重锦[15]。渐行渐豁[16],斗见天光[17]。洞中廓若深堂[18],宽半亩许,壁势自地拔起,斜出十余丈。石角北向,壁纹丝丝像云缕。有泉穴南壁下,蓄黛积绿,㳔然无声[19]。岩顶杂树,附根石窍[20]。微风徐振,掩苒摇飏[21],爽悦心目。怪石骈列[22],或升或偃,或倾或跂[23],或锐或博[24],奇诡万态,俯仰百状。
  坐炊许[25],出洞。饮茶僧寮。余方闭目凝想其胜,将图而藏之[26],而高啸桐、林子忱突至。相见大欢。命侍者更导二君入洞。遂借笔而为之记。


  注释:
  [1]栖霞:栖霞岭,在浙江省杭州市葛岭西,一名剑门岭,又名履泰岭。旧时山多桃花,花开时烂漫如彩霞,因此得名。紫云洞:在栖霞岭上。[2]岳坟:南宁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坟墓,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岸岳王庙右侧。[3]禅院:寺院,佛寺。[4]宋辅文侯墓:墓者的生平事迹不详。[5]洞居僧寮右偏:洞在僧人住的小屋的右侧。寮:小屋。[6]“周以”二句:周围用围墙围着,又围着很高的栏杆。[7]需滑:光滑。[8]盘散:同“蹒跚”、“盘跚”,旋转着行进。[9]穹窿:象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10]幽窈莫竟:幽暗深远象没有底一般。[11]数武:几步。[12]“石隙”句:石缝里露出一块小小的天,又圆又明亮,象镜子一样。[13]辄中(zhòng种)岩滴:总是碰上岩上滴下来的水滴。[14]偻(lóu楼):低头曲背。[15]若被(pī批)重锦:好象披着几层锦绣。[16]豁:开阔。[17]斗:同“陡”,突然,陡然。[18]廓若深堂:空阔得象很深广的厅堂。[19]“蓄黛”二句:呈现着一派深绿色,静静地停留着,没有一点声响。㳔(duì对),水停留。[20]附根石窍:把根附着在石头的孔穴。[21]掩苒摇飏:轻轻地摇动。[22]骈列:并列。[23]或倾或跂(qì气):有的倾斜着,有的象踮起脚尖站着。[24]或锐或博:有的很尖,有的很大。[25]坐炊许:坐了大约煮熟一顿饭的工夫。[26]图:画。


  紫云洞的特点是奇特。文章就抓住这一点来描写。先从洞口写起,“据栏下瞩,洞然而深”,“自下仰视,洞壁穹窿斜上”,已给人奇特的感觉。进入洞中,则壁势、壁纹、泉穴、杂树、怪石,无不奇诡万状,爽悦心目,使读者眼目也为之一新。描写富有特色,文笔也生动而简洁。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8 12: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642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