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yu 于 2010-3-2 23:31 发表
呵呵,你避而不答就是了.還裝傻充愣那就不厚道了.
你幹嗎不把“晃所督不足解围”前面的引了?我幫你把,馀救兵未到.這原來是高深的理論不是普通的局勢,所以諸將們犯了混,呵责晃促救.您老不如直接說魏軍諸將的智商在您老嘴上,您認爲是普通局勢就是普通局勢,高深理論就是高深理論.
曹操的命令,是不可轻举妄动,可没说军队可以见死不救。
原來文言文這麽難懂啊.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您老居然看出是不可輕舉妄動,您老要是在老曹手下干,估計....呵呵.
是啊,按照您老的意思,敵方怎麽說都是真的.曹操收到陳琳檄文的時候早該束手就擒,孫權也該望風而降了.
還有您老是不是糜芳轉世?要不怎麽啥證據都沒,就敢說糜芳判斷如何如何呢?
LSJX.
避而不答?你的哪个我没有答?跑这里装傻充楞就代表你厚道了?
事实上却是,我提了这么多的理由,你倒是一个也无能回应,哩哩啦啦一直在叨絮你那早被回应过的话。
晃所督不足解围,引了又怎么了?
我前面早已经说过,诸将促晃营救,是担心樊城城破。所以,要求积极作战,牵制关羽。诸将说了“可解围”的话了吗?
敢情你认为曹操的命令,诸将根本可以无视的????
我是根据当时的局势,破解糜芳为什么投降,而你才是真正糜芳转世,要不,你怎么知道糜芳是怎么想的呢?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10-3-3 18: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