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3 13: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12:55 发表
我转移话题?

1,朱元璋做了什么清朝自康熙以来所有的活?一句话就没了?
-----------------------------------------
第一,我说过了,这是回杀猪的问题,没想理你,而且你连最基本小学历史都不懂,我没必 ...

第一,我说过了,这是回杀猪的问题,没想理你,而且你连最基本小学历史都不懂,我没必要回你。

好吧,我告诉,朱元璋一统中国,而野猪皮到康熙以来,做的就是这个活,懂了吗?这么明显的东东你不懂。

别扯,你少“理我”了?现在一对你不利你就装傻。咱之前也跟你说了,你回复谁是你的事,我有权质疑,就如同我没回复你的时候,你不也贱不搜的出来找我吗?

怎么?骚年,这是在说你自己已经无言以对了吗?


连成祖的功绩都不知道,你还史区混什么啊?鉴于你这么无知,告诉你一次,营北京,修长城,三伐安南,五逐漠北,还有永乐大典。

不好意思,现在是让你说,你自己之前坑吃鳖堵的每一句干货,放个p就走,我有权询问,不过骚年,我之前也列出了一些不光彩的一面哟!怕你失忆,在重新列一遍。

永乐元年,江西永新起义

永乐二年,忻城起义

永乐三年,浔州桂州柳州起义

永乐四年,河南南阳起义

永乐七年,李法良起义

永乐十年,广西莫彦恭起义

永乐十一年,武冈起义、婆洞起义、贵州普亮起义

永乐十二年,吴者泥起义

永乐十三年,四川戎县起义

永乐十四年,山西广灵起义

永乐十五年,汀州、沙县、嘉兴起义

永乐十六年,昌平、靖州

永乐十八年,唐赛儿起义

永乐十九年,韦万皇起义

永乐二十一年,柳州起义

永乐二十二年,浙江长兴起义

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为啥天生玻璃心的你只说好的不说坏的?还是你压根不知道呀!不知白痴会否传染



连仁宣之治,可以与汉文景之治相比,这个你都不知道啊。你可以百度一下谷应泰。


我让你回答呢,你又干放p,我说你无耻失忆转进,等等可都也列出证据了,你丫咋就这么苍白无力呢?



康熙那是中兴?满清中兴,那同光之治。

不好意思,我是再问你,连续上面,我感觉你的逻辑和思维能比幼儿园的小盆友高一点点,所以要求你回答我几个正面问题,我好进行反驳,结果时隔多日你闷了这么久才恢复,我都忘了之前要怎么反驳你了,真可悲呀,天生失忆外加迟钝的玻璃心小盆友。吼吼...


笑,资本主义萌芽居然我们明粉一家之言?初中历史教科书上就有。你可以回去看看。


还有神宗是如何不行的?在古代中国,明神宗自然算不上什么,但是与清朝比看一下,好不好?

一样是打日本,神宗与光绪的结果,就说明了差距。

哈哈,终于把你掉出来了,现在你有种就跟我仔细说说究竟怎么萌芽,我真不知道行不?你别跑就成,你说我听。哦不?
明神宗哪里好呀,虽然我没说他不行,不过你也别直接放个炮就走人呀,我要依据

最后终于继“李后主宋徽宗比康熙强”之后又出来了奇葩依据,历史上竟然不是横向相比,还可以纵向相比。这就是玻璃心少年的人生呀!不过在冷兵器大主流年代貌似明朝也也打了有七年吧?恩恩。还好,要是输了你就更没说的了。


思宗说的话,与溥仪说的话,为什么就不能说明问题?思宗临死想的也是百姓,溥仪只想他的皇位。给难民捐献房子,呵呵,他都跑到东北当皇帝,天津那房子,早就不归他了。

明朝末代皇帝,就是思宗,这又是一最基本历史知识。


哈哈,真逗,那你咋不看看溥仪的退位诏书,更是声泪俱下。是不是也是关心社稷呀!
崇祯临死了苍白无力的一句话就是关心百姓,还不如溥仪捐献房子实在呢。   
谁跟你说的,做皇帝就不能有房子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在世界上当时也是主流。溥仪就算当满洲国皇帝人家也实实在在的“捐”了,你呢?打几句嘴炮就可以做功劳了,是什么样的童年把你摧残成这样呢?

这些是最基本的东西,在轩辕几乎是人人皆知,你自己无知,我还能说什么?你不嫌丢人,我还嫌打字累呢。

所以,我后来在这个贴子,基本不理你,除非实在忍受不了你的低级错误,这才说句话而已。

估计你是轩辕的顺风嘴炮王轩辕也是人人皆知吧! 反正一对自己不利就“不惜的理我”,但是一看到有顺风嘴炮打,可以借别人的“势”损我,就突然跳出来。这点小套路,估计轩辕老会员都知道吧。你看我说的对不?骚年!



朱八的文字狱更搞笑了。你弱智一个,把什么“光天圣人”说事,我列了史料,告诉你是错的,你又高启,我又证伪。

这下子恼羞成怒,列出一堆。我当时反驳就是光天圣人与高启,你拿出这么一堆,对光天圣人与高启的事件有什么用呢?见121楼与132楼。


小盆友,做人不可无耻哟。是你先说高启这个是假的,我才拿出一堆别的史料让你一一证实的,结果你一下子就尿了。

而且咱们不是讨论高启哟。是再说朱元璋文字狱的问题,结果你不看西瓜捡芝麻,不要脸的说问题只是高启这就是你不对了。当然,这是你的一贯策略。吼吼..




于是我来问你这些史料的来源,你还没回答我呢,

你在轩辕贴,我不可以质疑,如果这欠不登的,你在轩辕发贴,更是污人耳目。

之前好好意思说我瞎呢,看来是有人自己瞎。  后面括号里你看不到出处吗?还是故意跟我卖萌。不想回答问题?



至于盛世与天灾,说你语死早,你不承认,我之前回过你了,看来你根本不懂我贴的这些话。而且重点处,我还标红了,你自己回去翻。

东郭三无,拜托,你拿出些真正的史料,不要以无能为己任,拿无知当个性,以无耻为荣耀。


哈哈,终于被逼的无可奈何了,开始装糊涂。

我现在重新问你,你在重新回答,别逃避。问你
盛世和天灾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盛世不能有天灾?你家盛世老天爷就风和日丽呀?你皇帝和老天爷签订契约了?表示那年不可以有旱灾虫灾?还是可以控制天灾的发生?整天yy明朝天灾多所以灭亡。现在给你清朝天灾了。从康熙到乾隆多次下令赈灾,并减免赋税。如果明朝有这觉悟何至于亡国呢?你说是吧骚年

我让你重新回答,因为你之前那帖子是在转移话题,避重就轻,要不你就重新复制过来现现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3 1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13:05 发表
连什么是中兴之主,都搞不明白,你妹的,还在史区里现,我是真服了。还怪我不回复你这种弱智的贴子?

又来了,又来了、本人现场给司马光诊断一下。

此人几大套路。只要遇到对自己不利的回答,开始就避重就轻试图转进,然后被逼急了不得不回答就下线要么就消失于人海中。然后潜伏在暗处,等待别人和对手辩论的时候再出来打顺风嘴炮,然后企图制造出“围攻之势”。最后失败了怎么办?有办法。先装失忆,然后不承认自己当初的无赖行径还要倒打一耙说对方。然后再被逼到角落里就开始装清高了。用那种“庶子不足与谋”的态度自以为是。反正是自我陶醉。别人都是错了,就他对。

你说我说的对不?死炮王!。   

你回了这么多贴最后还是空炮多于干货。你要是在不正面反驳,我看你的顺嘴炮王称号就要传遍轩辕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3-13 1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

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有盛世与天灾,前面我说过了。

至光天圣人这事,完全体现了你的无耻境界,服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3 13: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13:40 发表
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

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 ...

1、我这次列出来,你不识字,居然还说我无言以对?
你列出什么?没列出那些为啥你不辩白。请不要转移话题。

咱俩之前辩论的题目就是“朱元璋文字狱是否真伪”问题,结果我说高启,你反驳了,我说成,我又给你一堆材料,让你证伪。记住,你的观点是朱元璋时代没文字狱,我的观点是有,要么你证实那些全部是假的,要么你就沉默。没有打哈哈蒙混过关的选项。


2、你不是问成祖的功绩吗?你拿这些起义,做甚?是说明成祖在这么多起义情况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吗?

嘿嘿,是某人先从康乾盛世问题列出一堆天灾的,我不过是有样学样。   还有就是你还没恢复我朱元璋一个人顶满人那么多皇帝的高论呢?别装傻。

按照你的说法,清朝在如此多的天灾中还能有盛世不也是一个道理吗?难道你初衷是要说清朝在天灾频繁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大的成绩?

至于中兴之主,资本主义萌芽,我说过了吧,还有盛世与天灾,前面我说过了。

你说神马啦,你说的我哪个没列出来,你给我补充被。别空放炮。乖!


至光天圣人这事,完全体现了你的无耻境界,服了

丢丢丢 ,你又开始纠结一小处不放,然后刻意“忘掉”主体是什么。然后避免回答,过几天你是不是又要失忆了呀!小光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吴元叹

轩辕参合右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0
帖子 4759
编号 682
注册 2003-9-10
家族 轩辕狼党


这是讨论到哪了,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3-13 17: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14-3-13 17:19 发表
这是讨论到哪了,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这哪里叫什么讨论啊。只不过是俺逗着小朋友玩儿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3 17: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17:32 发表

这哪里叫什么讨论啊。只不过是俺逗着小朋友玩儿而已。

小光光!看看上面。你又卖萌了。赶快组织语言为你的奇葩理论找依据吧。

叔叔我要出去应酬下。等回来的在好好教育你怎么做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3-13 17: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3 17:34 发表

小光光!看看上面。你又卖萌了。赶快组织语言为你的奇葩理论找依据吧。

叔叔我要出去应酬下。等回来的在好好教育你怎么做人。

东郭三无,对不起,我实在辜负你父母的重托,没把你教育成人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司马光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52
帖子 6154
编号 325435
注册 2009-6-2


发表于 2014-3-13 2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才注意到,居然还提溥仪的退位诏书?那时他才几岁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4 11: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17:41 发表

东郭三无,对不起,我实在辜负你父母的重托,没把你教育成人啊。

别的呀!不是非要出来逗我玩嘛,怎么又怂了,让人家吴兄看笑话了。有着正面问题不回复,过来打顺风嘴炮。这回可又有目击者了。丢丢丢.以后你的炮王名声一定会更响。
还有,小光光,昨天叔叔失约了,因为应酬的太晚,没抽你你一定很空虚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4 1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司马光 于 2014-3-13 21:50 发表
才注意到,居然还提溥仪的退位诏书?那时他才几岁啊?

你管人几岁,小光光,不要装糊涂,你需要回复的东西很多...不会玻璃心又碎可地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0: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目前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保存的明代档案只有3620余件,它们几乎都是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明初和中期的档案都没有。明代档案所以保存不多,或许有明清之际战乱的缘故,但主要的还是清朝修撰明史之后,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弃置甚至烧毁掉。如此,满清对于明朝的妖魔化处理就失去了反驳的第一手证据。乾隆之龌龊由此可见一斑。
附一份乾隆朝销毁的明代书籍(光是以“明”字打头的被满清禁毁的书籍就接近一百五十种,另有以“皇”字开头的许多明朝书籍也被禁毁),书目大致如下:

    《明百将传》《明宝训》《明表选》《明兵略纂闻》《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捷录》《明朝通纪会纂》《明朝小史》《明臣言行录》《明臣奏疏》《明初开国群雄事略》《明大事记》《明代帝后纪略》《明代圣政》《明代野史》《明道杂志》《明纲目》《明馆课标奇》《明馆课宏词》《明馆课录》《明光宗实录》《明纪本末》《明纪本末国书》《明纪编年》《明纪编年会纂》《明纪编遗》《明纪重辑》《明纪纲鉴补》《明纪纲目》《明纪会纂》《明纪甲乙事略》《明纪鉴略》《明纪鉴略补》《明纪鉴鼎脔》《明纪全载》《明纪弹词》《明纪要》《明纪编年会纂》《明记甲乙两年汇编》《明季南略》《明季遂志录》《明季文杂抄》《明季遗闻》《明家训》《明鉴会纂》《明鉴易知录》《明将略》《明将略注》《明将传》《明经济名臣录》《明经济书》《明经济文辑》《明论必读》《明论表》《明名臣经济录》《明名臣奏牍》《明末纪事》《明末诏书》《明女直志》《明人后场论表》《明人诗抄》《明人物考(焦竑)》《明人物考(王世贞)》《明神宗实录》《明诗别裁集》《明诗归》《明诗善鸣集》《明诗选(陈子龙)》《明诗选(马士奇)》《明诗综》《明实纪》《明实录》《明史纪略》《明史记事本末》《明史类编》《明史列传》《明史略》《明史全集辑录》《明史通纂》《明史野获》《明史纂》《明疏抄》《明书》《明太祖实录辨证》《明通纪编年》《明通纪会》《明通纪辑录》《明通纪辑略》《明通纪辑要》《明通纪捷要》《明通纪统宗》《明通纪摘录》《明通纪直解》《明通纪纂》《明通鉴编年》《明通纂要》《明琬琰录》《明文案》《明文百家粹》《明文宝符》《明文初学读本》《明文大家二编》《明文大小题商》《明文得》《明文得珠》《明文发》《明文分类传针》《明文录》《明文赏奇》《明文选》《明文翼运》《明文英华》《明献帝宝训》《明相业军功考》《明续记》《明宣宗宝训》《明一统志》《(皇)明杂录(尹直)》《明杂录(佚名)》《明诏制》《明政统宗》《明职方地图》《(皇)明制书》《明制稿》《明注略》《明状元策》《明宗孝义》《明奏疏(施元征)》《明奏疏(陆澄源)》《明奏疏(佚名)》《明奏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2 cmy77 的帖子

我就好奇了,既然都销毁了,那么这些名字由来在哪?满人不会笨到消除了书之后把名字留下来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1: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书名容易留啊,书可不容易留啊,现在很多古代的书都是只有书名没有书的。你看这些书,书名只要一页纸就能保存,可是书都是要一间房间才放的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1: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4 cmy77 的帖子

那么请问被何人流传至今呢?清朝在高压,也无法禁民间的书籍。想要藏到地窖或者墙壁当中不难。秦始皇当年也搞过这套,不过当时的书(竹简)可还是在民间保存下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1: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比如兰亭序,你有听说过吗?你有看过原本吗?
有的书是孤本,而且不对外公开发行的,所以容易销毁,可是听说过这本书的人还是不少的。

根据韩音湖等编纂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1: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1: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6 cmy77 的帖子

《兰亭序》不存在反动问题,保存不好是古人自己的问题,私人珍藏的东西谁能保证一定就能保存好?谁又能保证一定保存不好?看命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禁书是有书目的,所以你能知道那些是禁书,不过这些书一般都被销毁了,只有少量的遗漏。比如《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1: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8 cmy77 的帖子

扬州十日记明显是假的,史学界都把它立为“孤证”。甚至有说法是孙中山伪造的,你可要仔细辩分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1: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于日本人竟然有记载我很诧异,你觉得日本人那时候拿出来的东西有几层可信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1:54 发表
扬州十日记明显是假的,史学界都把它立为“孤证”。甚至有说法是孙中山伪造的,你可要仔细辩分呀。

虽说,大屠杀“凡七日乃止”,但《扬州十日记》记为“十日”,并没有错,封刀令并没有及时止住屠杀。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个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顾炎武也有诗说:“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酬朱监纪四辅》)这里用“围”,不用“杀”,是因诗的押韵缘故。
关于扬州大屠杀,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以及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当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忆录,有大量的诗篇,以如泣如诉的悲愤文字作诗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写真图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画史;有同时代扬州人的话本,在歌颂史可法民族气节的同时作扬民遭遇的痛史。
由《扬州历代诗词》所收诗篇,不下50首。如“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相关的资料还是很多的,还有《清实录》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这个史学界把它作为孤证是你瞎编的,请你给出具体有哪些史学家这么说,还有证据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3: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1:55 发表
至于日本人竟然有记载我很诧异,你觉得日本人那时候拿出来的东西有几层可信度?

这本书不是日本人的记载,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的,只是因为不是在中国,所以才保存了下来。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将此书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
1940年,林语堂先生主持的上海西风社出版了扬州人毛如升先生英译的《扬州十日记》。美国学者贝德博士在该英译本《序言》中,对本书的文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我都把鲁迅,林语堂给搬出来了,你也搬几个出来。
刚刚查到了:《扬州十日记》版本考。
民国之前就有两个版本了,只有少量的字是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3: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15 23:25 发表

虽说,大屠杀“凡七日乃止”,但《扬州十日记》记为“十日”,并没有错,封刀令并没有及时止住屠杀。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吴嘉纪《挽饶母》诗也说:“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另一 ...

很辛苦吧?搜罗一堆。“作者“王秀楚”的署名在这些版本推演中有一个过程,据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朱宗宙先生称,其所见《荆驼逸史》中的《扬州十日记》署名为“无名氏”,而姚觐元《禁书总目》中所载的乾隆时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所列《扬州十日录》为“不知何人所撰”,孙殿起在1887年《清代禁书知见录》中则明确署名“明王秀楚撰”。有意思的是,明清史学者谢国桢在1957年出版的《南明史略》注释中标明《扬州十日记》作者系“佚名”,而1981年出版的《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中,《扬州十日记》条目却注明“明王秀楚撰”,并有按语:“秀楚为史可法幕僚,记可法率领义师在扬州扬州抗敌城守之事。作者目睹清兵破扬杀戮之惨,及人民英勇抗敌之壮烈”,但可惜的是,谢老并未说明王秀楚是史可法幕僚的依据是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3: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
你凭啥就揣测一定是为了押韵?这种肆意揣测太不厚道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3: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除了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有亲历、亲睹的逐日实录,以及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当日史可法部下、幕僚的回忆录,有大量的诗篇,以如泣如诉的悲愤文字作诗史;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写真图画,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画史;有同时代扬州人的话本,在歌颂史可法民族气节的同时作扬民遭遇的痛史。
-------------------------
除了扬州十日记 还有什么呀,各种稗官野史的杂录我咋没看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家拨余烬,十三人骨相依引。楼前一足乃焚馀,菊花(婢女名)左股看奚忍!”(清蒋士铨《焚楼行》)等等。

------------------------------
作诗可以作证屠杀,但是没见扬州屠杀。何况扬州战乱,清军攻城,各类死伤不计其数,属于攻城范围的死伤还是城破后的“屠杀”。你用这诗怎么证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叫我东郭先生吧

Rank: 2Rank: 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498121
注册 2014-2-12


发表于 2014-3-15 23: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my77 于 2014-3-15 23:27 发表


这本书不是日本人的记载,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的,只是因为不是在中国,所以才保存了下来。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将此书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
1940年,林语堂先生主持的上海西风社出版了扬州人毛如升先生英译的《扬州十日记》。美国学者贝德博士在该英译本《序言》中,对本书的文学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我都把鲁迅,林语堂给搬出来了,你也搬几个出来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言学家。从来不是历史学家,他出版英译的扬州十日记是革命党搬出来后的英文版,这也算证据?他不过担当了翻译工作,他是否深究过此物真伪?

还有,别说鲁迅,此公我真看不出对历史造诣如何,写小说还不错。你引荐的可都是圈外人事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3: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3:39 发表
“兵戈南下日为昏,匪石寒松聚一门。痛杀怀中三岁子,也随阿母作忠魂。”(明黄宗羲《卓烈妇》);“深闺日日绣凤凰,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难禁罹虎口,只余梦魂绕家乡。”(张氏《绝命诗五首》之一);“明日还 ...

多铎《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 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撄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
  
《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 (雍正《扬州府志》卷34)《明季南略》卷4:“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多铎,将扬州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统治者。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5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3: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3:45 发表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 ...

请参阅《扬州十日记》版本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my7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788
编号 75925
注册 2006-7-17


发表于 2014-3-15 23: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3-15 23:45 发表

我就是好奇,为啥说作者是王秀楚?依据为何?  其次,如何流传到日本的?扬州十日记在清一朝两百多年不见痕迹,到了民国革命党就有了,你确定不是政治意义大过历史意义?

其次,林语堂的评价只是文学家、语 ...

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3年十二        《中国小说史略》上卷        1934年一月       
1924年六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卷        1934年三月
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

[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3-15 23:5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4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04: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67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