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nicks1000于2004-06-15, 20:42:36发表
从这片争论就可看出现在哈日的都是甚麽人。 甚麽历史都没读过, 只玩过日本游戏, 没点历史常识的小毛孩,就凭着盲目的哈日情绪,就敢写这麽长的帖子跟人争论历史问题。 通篇常识错误,还在硬挺,一声长叹! 日本人倒是最喜欢最需要这样的中国人。
另希望结束一下对火炮的讨论。那时的火炮发射实心弹, 射程远威力够的太笨重, 较轻的射程和威力有较小。所以基本不适合野战。 守城才是利器。 这也是明晚期最精锐的袁崇焕关宁铁骑不采野战,而只用守城战略的原因。壬辰战争时参战的明军远较逊色, 即使是辽东军也远不能和袁崇焕治军时相比。
此战时的日军都是百战精锐,历经近百年的残酷内战, 战将和士兵都是日本近代史以前最强的时代(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与未历战争的新兵的差异巨大)。但是日本内战各支力量太小,所谓名将也都不过是些营团长的级别, 打打内战高高小阴谋耍耍小战术, 都还不错,拿到中国的战场上打大规模战役, 就不是他们能胜任的了, 但单兵装备和个人站力较强(因小规模战斗中个人的作战能力在战争中所占比重较大, 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军队对个人能力和装备相对较轻视的原因, 大规模装备昂贵兵器和训练精兵花钱太多,大型战役中收效较低,费效比太差, 不如花同样的钱扩大数倍军队规模有效。 而中国也未产生作为军人政府的唯一统治保障的世袭职业军人特权阶级----武士阶层(多数中国朝代以文人治国为主。)
中国此战并未出全力,如想靠优势兵力淹死对手,靠中国庞大的兵员储备和补给能力, 恐怕随时可以。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治不过是剿匪的规模。中国历史上贯以仁而治(所以总体上汉族文化的朝代对周边藩属国的统治都较宽仁,承认臣服即可), 所以不能想象日本人的鬼诈和不守国家和约的卑劣行径。 反被日人钻了空子, 未能一举消灭,给了他们喘息之机,才有了第二次战争。而日本文化的对外关系上就是一个纯粹的海盗心态,只有抢劫和掠夺。中日文化上的差异, 源于大陆的宽厚容纳和岛民的狭隘,源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陶冶和一个初脱野蛮蒙昧社会的不同。 正如一个世代殷富之士和一个致力于脱贫暴富之徒的行为理念不会相同。
此战之后, 日人300 年不敢再出日本岛, 就是为此战中国的威名所阻。
言之有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