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完睡觉(这周平均每天睡5小时
)
首先,LZ对于中国的民族成分了解实在是不够,才有了满汉有别的思想,进而对重修产生了偏见……
麻烦请对中国的民族成分讲的详细一点,我们也好明白,怎么从此推出的:“才有了满汉有别的思想,进而对重修产生了偏见”?
其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混淆,顺治所说的敌国是明,这个指代的是汉人的王朝,所以他们不能忘记自己是满人,建立的是满人的王朝。康熙对于国学很有研究,知道这么一个说法是存在缺陷的,因为这很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元朝不就是这么灭亡的么?),进而天下大乱,于是提出了满汉一家这个史学观念,来应对日益激烈的民族矛盾,所以光就这一点来说,康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凭借
于是提出了满汉一家这个史学观念,来应对日益激烈的民族矛盾
便是明君?似乎贯彻这一概念远比提出这一概念更重要,请详细阐述一下康熙如何贯彻的这一观念,谢谢!
康熙之后的雍正在这个问题上却已经无法如同康熙那样处理,为什么呢?自康熙颁布“滋生人口,永不加赋”的政令后,武备废弛,以至于雍正不得不用汉军打仗,而把满族人撂下,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此时如果汉人要夺回江山,满人能拦的住么?显然不行。基于这样的忧患心理,雍正才只能,也不得不违背康熙的意思,但是又不能说的太明了,所以才有了《大义觉迷录》那样的说法。乾隆时期正是反清复明运动比较高涨的时期,比起父亲,乾隆也只有一边重新拾起顺治的那套东西来时时刻刻的给那些脑满肠肥的八旗子弟敲木鱼,一边用汉人来剿灭反抗者,所以乾隆及不上康熙(稍微跑点题)……
我不明白了,
八旗子弟脑满肠肥
的原因是什么?
八旗子弟脑满肠肥
,
反清复明运动比较高涨
是谁的责任? 这个责任却要其他民族来负,这是乾隆加强思想控制,加深民族矛盾的正当理由么?
再次,对于什么是分裂也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正义了。清的多元式统治的目的在于什么?各个力量之间的相互钳制与平衡。如果没有这个,那么无疑的,一个满洲人组成的朝廷就无法统治汉人的江山(又要提元朝了)。很显然,统治者本身是不会想要去分裂自己的政权的吧?所以相对于此。
恩,你的逻辑,只要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手法,就是没错的?
盘踞台湾的郑氏却让我想到了蒋某人。
清兵是怎么对待郑成功他老娘的? 这样做比喻小心毛泽东同志找你麻烦哦
这里的一个要点在于当时汉人的政权统治少数民族的时间太长了,
历朝历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清朝对其他民族的政策是一样的?
而主要反对清统治的正是汉人,所以当时如果说想要打破这种多元式统治根本就是做梦……
原来辛亥革命没成功?我们都在做梦呢,
综上,我们看历史不能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更不能用结果来衡量,因为历史有其形成的特定条件,只有在看清楚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去看历史才能有所收获,不然就只不过是在说空话而已……
这段话到底说明了什么